《第1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步练习2.doc_第1页
《第1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步练习2.doc_第2页
《第1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步练习2.doc_第3页
《第1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步练习2.doc_第4页
《第1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步练习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 B.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2.下列有关科学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杂合子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不仅用实验再次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也为发展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作出卓越贡献 C.科学家早先进行的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就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NA赋予了生物的遗传特性 D.卡尔文利用14CO2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碳反应,发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只来自于H2O中的O而不是CO2 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B.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法 C.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假说-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4.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5.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分别采用了假说-演绎、假说-演绎、类比推理的方法 B.沃森和克里克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中心法则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和大肠杆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格里菲斯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6.下列哪个实验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格里菲思实验 B.艾弗里实验 C.赫尔希、蔡斯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7.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8.图甲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乙图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 C.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主要在上清液、沉淀物中 D.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9.实验方法选择是决定科学研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下列关于生物学的研究与使用方法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差速离心法 B.摩尔根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说演绎法 C.格里菲斯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位素示踪法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模型构建法10.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格里菲思的实验得出转化因子可以是DNA分子 D.T2噬菌体内,由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只有3种11.肺炎双球菌分为具有荚膜的S型菌株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菌株。艾弗里分别提取了S型菌株的蛋白质、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再分别与活R型菌株混合后倒平板。实验中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 B.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 C.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与DNA混合的那一组既有具有荚膜的菌落,又有不具有荚膜的菌落,其他组均为不具有荚膜的菌落 D.与多糖混合后所倒的平板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12.弄清细胞“转化因子”实质的科学家是( ) A.格里菲思 B.艾弗里 C.克里克 D.赫尔希和蔡斯13.由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知,下列注射物能使实验小鼠死亡的是( )A.R型活细菌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C.R型活菌+S型细菌DNA D.R型活菌+S型细菌DNA+DNA酶14.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C.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菌的DNA后出现的菌落只有S型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遗传物质15. 如图为小鼠体内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在小鼠体内含量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在S型细菌糖蛋白的诱导下发生突变产生的 B.该实验中注射的是R型活细菌和S型死细菌的DNA混合物,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S型死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C.bc段数量下降是由于大量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结果 D.实验中DNA高温下变性但随温度降低又恢复其活性是实验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二、分析填空题16. 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所谓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其中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其转化过程图示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_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的过程。(2)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_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3)完成步骤需要_酶和_酶,实现了_。(4)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_型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这说明_得到了表达。(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通过DNA重组可以实现细菌间_的转移。(6)以后科学家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关实验,说明生物界基因表达基本机制是相同的,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能够识别另一种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并可在适当条件下加以表达。性状的表达需经过_和_过程。17. 车前草病毒(HR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都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它们侵犯后导致植物症状不同,如图甲所示,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使其单独感染植物,或使不同病毒的RNA与蛋白质之间重新组合形成重组病毒,然后使其感染植物,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A和图B表现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2)在图乙中画出叶片,叶片,叶片表现的症状。答案:一、1.BD 2.B 3.C 4. C 5.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