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李清照《武陵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陵春教学设计 通化市第二中学 邢云1、 课程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作品内涵,提高鉴赏能力。”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诗歌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二、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的一首著名的词作,创作于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夫死的背景之下。词人通过描摹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遵循“读诵赏比拓”的思路,以武陵春为线,将李清照其他几首著名作品的鉴赏贯穿于整首词的教学中,力求以点带面,使学生不仅深入领会本首词的内涵,同时又对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内容和风格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更宏观的认识,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诗词知识储备和鉴赏能力,通过对李清照如梦令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积累,对李清照的身世、早期的生活和思想、创作风格都有所了解,为学习武陵春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对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陌生。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鉴赏李清照词的兴趣,提升诗词鉴赏能力。四、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词人的情感。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鉴赏方法,品味鉴赏诗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鉴赏方法,品味鉴赏诗歌,体会词人的情感。5、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2、 评析欣赏法3、 想象联想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七、 备习内容1、字词 舴艋z mng:一种形似蚱蜢的小船。 尘香:泥土里的香气。 拟:打算。2、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漱玉词、词论、后序。她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和谐美满。靖康之难后,她与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在途中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醉花阴、如梦令,描写自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如武陵春声声慢,流露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切,表达了对故乡故国亡夫的思念之情。3、 写作背景北宋败亡(1127年)后,李清照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丈夫赵明诚也不久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四处流亡。1135年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子,以卓尔不群的气质和横空出世的才华,成为古典文学阆苑中独领风骚的一面旗帜。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去轻嗅她诗词的芬芳,聆听她不凡的情思。(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词人的情感。2、通过多种鉴赏方法,品味鉴赏诗歌。(三)备习交流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围绕“一代词宗”“名门闺秀”“琴瑟和鸣”“颠沛流离”四方面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节奏鲜明。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明确】愁3、插入背景介绍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文物丧失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五)品味鉴赏诗词 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愁”的?请运用诗词鉴赏方法来鉴赏本词。【学生活动】1、二人组互助回顾诗词鉴赏方法:观意象,善想象,品字词,知写法,联背景,悟情感。2、独立思考,圈点批注,小组合作交流鉴赏内容,派代表发言。(1)“风住尘香花已尽”,作者描绘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之景,其实也暗含情语:美好生活已逝,美好年华已逝,美好梦想已逝。【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比鉴赏。明确:如梦令借“风”“花”表达怜春惜春的主题,本词是借景抒发愁绪。(2) “日晚倦梳头”,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梳头是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温庭筠望江南,并推荐鉴赏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感受梳头的意象表现的主人公不同的情感。明确:望江南借梳头表达希望之情,凤凰台上忆吹箫借梳头表达生离之苦;武陵春借梳头表达死别之恨。(3)“物是人非事事休”,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教师活动】引入“赌书泼茶”的典故,让学生感受李清照夫妇的伉俪情深,从而体会“物是人非”的伤感。(4)“欲语泪先流”,表达悲伤愁苦不能自控,这里借助神态描写极言自己浓重的哀愁。【教师活动】联系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词句,感受“泪”的意象的内涵,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5)“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 “只恐”,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教师活动】引入周辉清波杂志中的话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感受作者昔日出游的兴致,结合李清照临江仙中“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的词句,体会如今作者无心游览、万念俱灰的愁苦之情。(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把无影无形无声无息的愁绪化为有重量的实体,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渲染了愁情的特点重。被后人誉为“创意出奇”“出人意表”。3、教师小结 词人凭借精湛的技艺,用它的生花妙笔,通过借景抒愁,细节传愁,直接写愁,比喻摹愁,传达了她内心浓重的愁苦。 (六)朗读诗词 1、教师出示朗读指导:词的上片要读出低沉、悲伤不能自控的情感,重音在“风”“花”“倦”“欲”“休”“泪”等意象和动词上。词的下片前两句要读出轻快欣喜的感情,后两句要读得凝重低沉,重音在“闻说”“也拟”“只恐”“愁”等动词和意象上。 2、学生自读,教师点拨、示范。3、全班齐读。(七)拓展延伸1、 你还知道古诗词中哪些写愁的诗句?明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2、列举李清照作品中写愁的词句。明确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醉花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点绛唇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 正人间、天上愁浓。 行香子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转调满庭芳(八)教师小结 在后世眼中,李清照是愁的化身。细数她的作品,愁无处不在。她的愁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是国破家亡的悲愁,是学业无人能继的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