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尹君、朱永明编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房地产管理系2004年10月11目 录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完成的成果与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一、规划设计要求(1)二、完成的主要成果(1)三、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1)第二部分 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规划任务(2) 二、规划原则(2) 三、规划期限(3) 四、规划依据(3) 五、上级下达土地利用控制指标(3) 六、规划区内人口预测和各类用地需求预测(3) 七、土地利用原则与结构指标调整(5) 八、上级下达指标落实情况(6) 九、土地用途分区和用途管制规则(7) 十、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措施(10)第三部分 某某县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表某某县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表 (12)第四部分 某某县各乡土地利用现状表安阳乡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表(12)腰山乡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表(14)蒲上乡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表(16)河口乡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表(18)白云乡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表(20)台鱼乡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表(22)第五部分 附表附表1某某县各乡耕地动态平衡表(24)附表2某某县乡级土地利用平衡表(25)附表3某某县乡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26)附表4某某县各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表(27)附表5某某县各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指标分解表(29)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完成的成果与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一、规划设计要求根据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某某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各乡土地利用现状表、某某县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表、某某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指标分解表编制某某县部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完成的主要成果(一)表格部分1. 某某县各乡耕地动态平衡表(附表1)2. 某某县乡级土地利用平衡表(附表2)3. 某某县乡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附表3)4. 某某县各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表(附表4)5. 某某县各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指标分解表(附表5)(二)文字部分 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1.前言 介绍规划的目的、任务、原则、依据与规划期限。2.土地资源利用利用状况 简述土地资源利用利用现状与潜力。3.规划目标与方针 简述规划目标、近期规划任务和土地利用方针、展望远景土地利用。4.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规划控制指标 简述各类用地调控数量、结构变化、利用原则、调控措施。6.上级下达指标落实情况。7.基本农田控制指标落实情况。8.土地利用分区和用途管制原则。9.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政策措施。 (三)图件部分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某某县各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2.土地利用区及界线:农业用地区用黄色,园地用肉红色,林业用地区用深绿色,业用地区用浅绿色,城镇建设用地区用深红色,村镇建设用地区用浅红色,独立工矿用地区用深红色并加注符号。3.地类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丘陵、山区的主要等高线。4.其它:图名、图廓、图例、方位坐标、面积汇总表、邻区名称界线、规划期限、比例尺、坐标系统、编图单位、编图时间等内容。三、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1.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某某县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表. 3.某某县各乡土地利用现状表4.某某县土地利用现状图5.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6.某某县各乡土地利用现状图第二部分 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规划任务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先安排农业用地,要在确保种植业用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林牧渔业。 2.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对城镇村庄进行红线控制,突出城镇内部用地的挖潜改造。各类建设用地应当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同时要重点保障经国家及省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从严安排其他各类非农建设项目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 3.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衔接,城镇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先行落实整理、复垦和开发措施,确保增加的耕地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以保证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5.县级规划要根据上级规划的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落实土地利用各项指标,会同有关部门划分土地利用分区,重点划定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农田保护区等,确定各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为农地和非农地实行转用许可提供依据。 6.乡级规划要按照县级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管制等要求,将各类用地指标、规模和布局落实到具体地块。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分步实施土地整理,并将农田保护区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的规模和布局等,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7.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措施,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真正落实。二、规划原则 1.土地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2.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建立以内涵挖潜为主的土地供给机制,不断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4.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下级规划必须符合上级规划的宏观控制,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必须符合长远目标。县、乡级规划要同步进行,确保协调与统一。 5.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加强土地整理,充分高效利用一切土地。6.坚持因地制宜、公众参与、充分协调,总体规划应注意和城镇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但专项规划不得突破总体规划宏观控制指标,确保规划切实可行。7.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8.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规划期限基期1996年近期19972000年远期20012010年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年第7号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 4.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方针,用地原则和规划指标。 5.某某县县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6.土地详查动态监测基础资料。 7.人口与各业土地需求量预测成果。 8.城镇内部用地潜力和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分析成果。 9.1997年10月国家土地局制定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省土地管理局组织的编制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方法,1996年国家土地局编制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和河北省土地利用规划院编写的1997年城市规划编审基本知识讲座,这些都是规划编制的技术依据。 10.某某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区划,太行山绿化规划,果品基地规划,资源现状及供需平衡预测,闲散废弃土地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农业生产基地规划,某某县县城发展总体规划等政府部门发展规划,是编制规划的参考依据。五、上级下达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河北省保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本县下达土地利用控制指标:规划期内耕地减少量为313.3公顷(4700亩),灾毁耕地46.7公顷(700亩),同期补充耕地1453.3公顷(21800亩),县城城镇用地规模2010年控制在600公顷(9000亩)。 六、规划区内人口预测和各类用地需求预测(一)规划区人口发展预测1996年,全县总人口289931人,在专题研究中比较四种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再经与计生委商定,确定未来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3%的自然增长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准确和符合实际,预测结果某某县2000年人口为30万人,2010年人口为32万人;1996年城镇人口3.6万人,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城镇人口按3.3%自然增长率计算(小于省土地局规定的指标5.5%),则2000年某某县县城城镇人口4.11万人,2010年某某县城镇人口5.71万人。(二)、土地需求量预测1.耕地 1996年本县耕地面积426510.3亩,根据人口预测结果,人均粮食、棉花、油料和蔬菜占有量及其亩产量,结合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及本县实际,预测到2000年,全县农作物耕地需要总量为424809.7亩,2010年需要耕地总量:437659.5亩。2.园地某某县1996年有园地64193.1亩,规划2000年开发园地3.9万亩;规划2010年开发园地8.1万亩,整个规划期内,全县共开发园地12万亩。3.林地某某县1996年有林地21498.9亩,根据顺平太行山绿化规划,预测2000年,营造防护林4.5万亩;2010年营造防护林5.5万亩,规划期内新开发林地10万亩。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某某县1996年有人口289931人,72519户,居民点用地总面积71711亩, 全县人均居民点用地0.25亩(166.6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家居民用地标准,其中城镇居民点用地736.9亩。某某县县城1996年有4.5平方公里(6750亩),经与有关单位协商,2000年人口为4.11万人,城镇规模5.2平方公里(7800亩),人均用地126.5平方米;2010年人口为5.71万人,城镇规模6.0平方公里(9000亩),人均用地降至105平方米。县城发展需占耕地150公顷(2250亩)。规划期内拟设新建制镇高于铺镇,到2010年镇区人口为1万人,镇区规模1.05平方公里,全部由村庄转换而来。 独立工矿用地:预测2000年全县需新增独立工矿用地占耕地25.8公顷(386.5亩);2010年全县需新增独立工矿用地占耕地74.2公顷(1112.4亩),占裸石地1.33公顷(20亩)。规划期间共占用耕地99.9公顷(1498.9亩)。5.交通用地某某县现状交通用地12677亩。根据县交通局建设规划,“九五”期间拓宽保涞路和拓宽保阜公路、其中拓宽保涞路需新增用地147.8亩,占耕地、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别为111.4、1.7、5.9、28.9亩;其中拓宽保阜公路和新修路段需新增用地432.2亩,占耕地、园地分别为414.9、17.3亩。远期新修和拓宽保阜到县城路需占耕地93.6亩。6.水利工程用地 根据水利局规划2000-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需占地1499.2亩,其中占耕地、园地、林地、未利用地1031.2、123.3、76.5、268.2亩。 7.未利用土地某某县1996年有未利用土地432744亩,规划期间共开发成耕地11697.1亩,开发成果园12万亩,林地10万亩,独立工矿占用未利用土地20亩,交通占用为28.9亩,水利工程建设占用268.2亩,到2010年全县未利用地共减少232014.2亩。七、土地利用原则与结构指标调整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其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为目标,以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需求量预测为依据,本着切实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因地制宜、综合平衡的原则,在对土地利用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和优先的基础上,确定1997-2010年土地利用指标调整方案,及1997年-2000年、2000年-2010年分段指标调整方案,以及土地规划指标(乡级)分解方案(见各乡镇规划)现说明如下:(一)耕地 1、利用原则: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除国家重点工程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必须要占用耕地外,其他非农建设用地均需通过土地开发利用,土地整理及复垦等措施,以土地转置来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结构调整 1996年全县耕地28434公顷(426510亩),2010年调整为29527.4公顷(442910.3亩),比现状净增加1093.3公顷(16400亩)。其中:各类建设用地占耕地360.0公顷(5400亩),开发滩涂474.5公顷(7117.9亩),开发未利用土地779.8公顷(11697.1亩),复垦土地93.3公顷(1400亩)成为耕地,村庄整理成耕地105.7公顷(1585亩)。届时全县人均耕地 0.092公顷(1.38亩),比现状人均耕地0.098公顷(1.47亩)减少0.006公顷(0.09亩)。本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5716公顷(385739.7亩),保护率为90.4%,详见表2。(二)园地 1、利用原则:林果上山为园地利用总原则,农业结构调整后不允许在平原发展园地,但可以在难以垦为耕地的未利用土地上适度发展。对目前种植平原上的园地,考虑其经济效益可逐年退园还耕。 2、结构调整 1996年全县园地4279.5公顷(64193.1亩),2010年调整为12270.1公顷(184050.8亩),比现状增加7990公顷(119857.7亩),其中前4年开发未利用土地2628公顷(39422亩),后10年发未利用土地5372公顷(80578亩)。新增园地共开发未利用土地8000公顷(12万亩)。(三)林地 1、利用原则:对现有林地加强保护,合理采伐,及时更新,严禁乱砍滥伐毁坏森林,以维持其防护和水保等生态功能。 2、结构调整 1996年全县林地1433.3公顷(21499亩),2010年调整为8094公顷(121416.5亩),比现状增加6661公顷(99917.6亩),其前4年和后10年各开发未利用土地3035公顷(45524亩)和3632公顷(54476亩),全部为开发未利用地造林。新增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四)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利用原则:居民点用地现状严重超标,严格控制村庄范围外延,采取措施,使人均占地指标逐步回落,到2010年,县城控制在105平方米/人。乡、村独立工矿用地,应尽量占用内部挖潜指标或占用非耕地。 2、指标调整1996年全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427.3公顷(81409.1亩),2010年调整为5113.7公顷(76705.1亩)。村庄整理和土地复垦199公顷(2985亩),转变为耕地。县城用地由现状450公顷(6750亩)调整到600公顷(9000亩),净增加150公顷(2250亩),全部占用耕地。高于铺镇用地由居民点用地和工矿用地转变而来。农村居民点原则不再增加。全县独立工矿用地由现状536公顷(8035.2亩)调整到501.5公顷(7522.4亩),净减少34.2公顷(512.8亩),其中独立工矿用地中废弃砖瓦窑用地复垦93公顷(1400亩)成为耕地;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1.3公顷(1518.9亩) ,占用耕地99.9公顷(1498.9亩)。(五)交通用地 1、利用原则:建设用地中的交通用地,特别是规划中的交通用地要给予保证。 2、指标调整 1996年全县交通用地845.1公顷(12676.6亩),2010年调整为890.0公顷(13350.7亩),比现状净增加44.9公顷(673.7亩) ,新增交通用地主要用于保涞和保阜路的拓宽,其中占用耕地、园地、林地、未利用地分别为41.3公顷(619.9亩)、1.3公顷(19亩)、0.4公顷(5.9亩)和1.9公顷(28.9亩)。(六)水域 1、利用原则:对水利工程建设用地要给予保证。加强水资源管理,可以限制、改变沟渠灌溉为喷灌,使部分灌溉沟渠以及滩涂可以还耕。 2、指标调整 1996年全县水域2105.8公顷(31586.9亩),2010年调整为1731公顷(25968.2亩),比现状净减少374.6公顷(5618.7亩)。其中开发河滩地成耕地474.5公顷(7117.9亩),水利工程建设新占耕地68.7公顷(1031.2亩),新占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别为8.2公顷(123.3亩)、5.1公顷(76.5亩)、17.9公顷(268.2亩),主要用于南水北调干渠。(七)未利用土地 1、利用原则:加大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宜农地适度开发。 2、指标调整 1996年全县未利用土地28849.6公顷(432744亩),2010年调整为13382公顷(200729.8亩),比现状减少15467.6公顷(232014亩)。 其中开发成耕地7798公顷(11697亩),开发成园地8000公顷(12万亩),开发成林地6666公顷(10万亩),交通用地占用1.9公顷(28.9亩),水利工程占用17.9公顷(268.2亩)。从全县来说,1996年全县土地利用结构为:耕地39.8%、园地6.0%、林地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6%、交通用地1.2%、水域3.0%、未利用地40.4%。2000年全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耕地40.4%、园地9.7%、林地6.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6%、交通用地1.2%、水域2.5%、未利用地32.3%。2010年全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耕地41.4%、园地17.2%、林地11.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6%、交通用地1.2%、水域2.4%、未利用地18.7%,见表1、表3、表4。八、上级下达指标落实情况规划期内耕地减少量为313.3公顷(4700亩),灾毁耕地46.7公顷(700亩);同期县城建设占用耕地150公顷(2250亩),工矿企业建设占用耕地99.9公顷(1498.9亩),交通建设占用耕地41.3公顷(619.9亩),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建设占用耕地70.4公顷(1031.2亩)。规划期补充耕地1453.3公顷(21800亩)。村庄整理耕地105.7公顷(1585亩),废弃砖瓦窑复垦93.3公顷(1400亩),开发滩涂、荒草地1254.3公顷(18815亩),规划期间共开发耕地21800亩。规划期间,耕地净增1093.3公顷(16400亩)。九、土地用途分区和用途管制规则 土地用途区是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土地开发利用及保护整治、管理措施的不同所划分的用地管制区。土地用途分区是此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以获得最佳空间组合效益的战略措施,也是规划操作中实行用途变更许可制的依据,是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个措施。根据某某县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的特点,全县可分为三大用地区域:一是东部平原农业用地和城镇建设区域,以粮棉油菜等农业用地为主体;二是中部丘陵果农林用地结合区域,以果园用地为主体;三是西部低山林果农用地开发区域,以林业用地为主体。(一)、土地用途分区 为了有效地控制县域大宗地类和重要地类的总体布局,突出县级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在上述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指导下,全县划分为六个土地用途区(见某某县土地利用规划图),即农业用地区、果园用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现分述如下:1.农业用地区农业用地区是控制县域内耕地空间布局的类型区。农业用地区面积为29809.1公顷(447136.6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1.8%。本类型区主要连续集中分布在县域平原区,其平原区面积(312748.9亩),约占平原区总面积的88.5%,较连续地分布在丘陵区的河谷盆地及缓丘上,断续分布在低山区的较大河谷及缓坡上。分基本农田区和一般农田区。其中基本农田区又分一级基本农田和二级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25716公顷(385739.7亩),占耕地面积的90.4%。一级基本农田面积为17711公顷(265665.4亩),占基本农田保护区68.9%。主要分布在蒲阳镇、高于铺镇、白云乡、腰山乡的山前洪冲积平原上,部分分布在低山区大悲乡和神南乡的宽阔河谷中,是农业用地区中土地质量最好的类型,耕地均为宜农一等地。二级基本农田面积为8005公顷(120074.3亩),占基本农田保护区的31%。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河口乡、白云乡、安阳乡、台鱼乡、大悲乡、神南乡,耕地基本为宜农二、三等地,土地质量中、下等,主要限制因素是水源不足、保证率低,土壤肥力不高或质地差。一般农田面积2718.1公顷(40770.6亩),占耕地面积的9.6%。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低山区缓坡上和江河泄洪区的耕地,宜农后备资源。2.果园用地区果园用地区是控制县域内园地空间布局的类型区。果园用地区面积为12619.1公顷(189286.5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7%。果园用地区内现状及规划园地面积12270.1公顷(184050.8亩),占本区面积的97.0%,其它地类占3.0%。果园用地区集中分布在丘陵区和低山区中部,部分分布在平原区。果园现状面积为4279.5公顷(64193.1亩),占果园用地区的33.9%,主要分布在白云乡、河口乡、台鱼乡、腰山乡的丘陵区及部分平原区。土地质量以宜园一、二等地为主,土地质量较好,果品产量较高,品质佳。果园开发面积为8000公顷(120000亩),占果园用地区的63.4%,集中分布在丘陵区。3.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控制县域内林地空间布局的类型区。林业用地区面积为8375.4公顷(125630.6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7%。林业用地区内现状及规划林地面积8094.4公顷(121416.5亩),占本区面积的96.6%,其它地类占3.4%。林业用地区集中分布在低山区和丘陵区顶部,部分零星分布在平原区。防护林现状面积为1433.3公顷(21499亩),占林业用地区的17.1%。各乡镇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河口乡和安阳乡,土地以宜林一、二等地为主。规划开发成林地的宜林荒山丘陵面积为6666公顷(100000亩),占林业用地区的79.6%。 集中分布在低山区的大悲乡和神南乡,部分分布在安阳乡、台渔乡、河口乡、白云乡的丘陵顶部。4.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655公顷(982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92%。区内控制的城镇用地为全县城镇规划用地面积,其中县城蒲阳镇规划用地面积600公顷(9000亩),主要向县城东、西、北环线发展。高于铺镇规划用地面积105公顷(1575亩),全部由高于铺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转换而来。从城镇性质上看,县城蒲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核心带头作用; 高于铺是县域次级中心。 5.村镇建设用地区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4842公顷(72637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为现状农村居民点和特殊用地。今后土地利用管理的中心任务优化内部用地结构,增加绿地与基础设施的用地比例,提倡住宅向空中发展,挖潜内部闲散地,严格控制外延发展。由于现状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超标严重,加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向城镇的转移,经过努力,规划期内全县农村居民点总面积不增加是可能实现的,且在平原区还可整理出一部分耕地。6.独立工矿用地区 工矿用地面积为501.5公顷(7522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70%。全部为独立工矿用地,其中现状独立工矿用地535.7公顷(8035.2亩),规划独立工矿用地101.3公顷(1518.9亩),主要分布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布局。废弃砖瓦窑用地复垦93公顷(1400亩)。规划期内工矿用地区的建设,要节约土地特别是耕地,严格遵循按项目批地的原则,做到详细规划,征一块,建设一块,禁止征而不用,少征多用,土地撂荒和乱占耕地的现象发生。县内新上马的工矿建设项目,应尽量放置在工矿区内,以获得聚集效益。(二)、土地用途分区的管制规则土地用途管制有4个方面内容:A.对土地利用方面的管制:无条件许可用途,即主导用途;有条件许可用途,在土地适宜性之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违背土地利用调整次序,从长远看,有利于综合效益提高,可以有条件转用方向;不许可用途,在土地适宜性用途之外,不允许转用方向。B.对土地利用程度的管理:制定一些指标,如土地利用率、垦殖率、复种指数、容积率等,看是否能达到。C.对土地利用效益的管制:对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评估与管制,达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D.对土地用途转用的管制:根据土地利用方向中的许可用途,按转用制度,严格管制各类土地在一定条件下的转用,确保县、乡两级规划用途管制实现定位、定界、定量、定性、定向、定序。根据上述原则,制定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 1.农业用地区(1)农业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2)鼓励农业用地地区内的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按规划可保留现状用途的,不得擅自扩大用地面积;(3)控制农业用地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农业用地区内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4)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建设;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或擅自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2.园地区(1)园地区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园业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2)控制园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确需改变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3)严禁各类建设占用名、特、优、新种植园用地。 3.林业用地区(1)林业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2)控制林业用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除改善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确需退耕还林外,其他耕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3)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的用地。(4)面积较小,规划图中未显示而划入林业用地区的林地,在面积统计时统计入内,其管制方法仍按林业用地进行管制。 4.城镇建设用地区 (1)划入城镇建设用地区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建设布局、方向、内容建设标准等控制,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2)城镇建设优先利用空闲地,努力提高城镇容积率,确需扩大的应首先利用规划范围内的非耕地和劣质耕地,同时要办理审批手序。(3)近期规划建设用地在规划项目实施以前,应按原用途使用,不得随意改变。对废弃撂荒地、闲散地,应优先整理为耕地使用,直到批准改变用途时再变更。(4)保护和改变生态环境,禁止建设占用规划已确定保护的菜地和基本农田,禁止随意调换地块使用。 5.村镇建设用地区 (1)村镇建设用地区数量控制后,其建设要严格执行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走内涵挖潜之路,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有些小居民点通过迁建整理,向人地矛盾较小或中心村镇集中。(2)严禁用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耕地置换规划内的用地使用;用地标准严格按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指标执行。(3)保护和改善村镇环境,防止污染。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加工车间主管岗位职责分析
- 企业年会会议服务合同范本
- 七年级法治意识教育方案
- 特殊教育语文教师培训与发展计划
- 腕关节扭伤健康教育
- 2025年北师大版数学课程评估计划
- 远程医疗物资管理流程与实施
- 城市边坡锚索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 在线教育平台统计分析岗位职责
- 学校美术课程简笔画教学计划
- 分部分项工程资料验收
- 常见先心病的超声诊断演示文稿
- 汽车卸煤沟土方开挖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与危险化学品
-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神奇飞书》课件-
- GB/T 41664-2022低NOx燃油燃气燃烧器评价方法与试验规则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20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2023年水法律法规学习考试题库10月
- 街道优生优育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
- 《音乐疗法》教学课件
- ERP生产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