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下《奥运在我心中》(4课时)WORD教案.doc_第1页
青岛版二年下《奥运在我心中》(4课时)WORD教案.doc_第2页
青岛版二年下《奥运在我心中》(4课时)WORD教案.doc_第3页
青岛版二年下《奥运在我心中》(4课时)WORD教案.doc_第4页
青岛版二年下《奥运在我心中》(4课时)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运在我心中第一课时一、教材的结构。总复习由3部分组成。1第一部分:涵盖全册主要单元内容的综合情景图奥运在我心中。这是全册最大的综合情景图,这也是山东版数学教材总复习中最后的一个综合情景图,因为从三年级起,山东版总复习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呈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不再出现这样大型对开式的综合情景图。2第二部分: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3第三部分:综合练习,这是应用部分。二、单元教材解读1情景图的解读。(1)情景图的立意。因为2008年我国要举办奥运会,所以奥运将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课标教材,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奥运战略予以关注和体现。况且据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和民众关注和参与体育“热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奥运在我心中”这一主体,意图是在孩子们心目中从小播下奥运的种子,长大为祖国争光彩。(2)情景图的区域划分。整个情景图可分为5个区域。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3)情景图中的信息及作用。看台上的座位数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运动员跑步成绩时、分、秒足球场上同学的对话对称、图形与拼组跳高的成绩千米、分米和毫米掷铅球统计2回顾与整理的解读(1)呈现形式新颖。为避免形式上的重复,吸引学生的眼球,本册的回顾整理,在版式结构上改变了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呈现形式。而采用从天而降的UFO不明飞行物的造型,以此来打动孩子。(2)各个板块的解读。整个回顾整理共分为5个板块。中间板块。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切入,然后转入到现在的整理中来。左上角板块。主要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左下角板块。是对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复习。右上角板块。复习对称、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图形拼组与欣赏。右下角板块。统计的复习与整理。二、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1关于情景图的学习。对于山东版数学教材来说,情景串是教材的灵魂,读图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也是有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主要区别。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会读图,或读图能力没培养出来,那我们的教材你就没法用,或者说你是一个失败的教材实践者。尽管我们的学生从一上学就开始读图,仅总复习上就有:一上的雪山乐园一下的儿童乐园二上的过年。但面对这样大的综合性这样强的情景图,怎样观察,从哪里入手,学生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关于情景图的学习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整体感知,感受其中的故事情节。就像语文学习一样,先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对于本情景图的感知,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进行: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表达的是一个什么场面?我们应怎样为奥运添光彩?(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个对话框中的数学信息。 (3)训练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情景这么大,信息这么多,到底从哪里开始研究,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就本图来说应是从上到下,由远及近。2有关回顾整理的学习。(1)组织好回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却很重要。(2)以情景图为依托,做好与综合练习的对接。学习时一方面要从情景图出发,提出或发现问题,然后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另一方面每一个板块学习后,要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3)要采取拉渔网式的复习策略。回顾整理采用的是引导、点拨、提示的方式。打个比方:回顾整理是“纲”,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目”,要做到路线为纲,纲举目张;回顾整理中的内容是线,书中隐性的内容是网,要做到拉起一根线,带出一片网。要把对话框后面知识空间挖掘出来。以第一句对话为例:“哇,这么多座位,大约有2000个。”这句话表面上看只是估计座位数,而实质上这句话代表了一个单元,他背后的知识点有: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估计、口算、数感的培养等。所以教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中对话所涉及的内容,那么,你就错误的理解了编者“把空间留给孩子”的本意,其结果连本册教材内容的十分之一你也复习不到。三、课时教学的具体阐释: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3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炼信息。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北京举办,全国人民都在为奥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于奥运会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出示“主题图”:这是一所学校正在举行“奥运在我心中”田径运动会的场面。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出:有什么: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干什么:跑步的、跳高的、推铅球的有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对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中的数学信息进行简单描述看台: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跑道:130号运动员是一千五百米第一名,他的一千五百米的成绩是6分,离学校的一千五百米纪录还差1分。跳高场地: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米10厘米,152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超过学校纪录2厘米。投掷场地:四个小朋友的推铅球的成绩分别是:不到4米,4米多,5米多,不到6米。二、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一)组合信息,提出问题: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先来解决看台上蕴含的数学问题吧!引导学生提出“三个加法、三个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同时对信息和问题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 (1)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A区和B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A区有676座,C区有558座。A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3)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4)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5)A区有676座,C区有558座。A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6)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B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7)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A区、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8)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A区和B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9)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A区和C区比B区多多少个座位?(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加法计算的问题:第(1)(3)题。2减法计算的问题第:(4)(6)题。3加减法混合计算的问题:第(7)(9)题。把以上九个问题按照计算方法的不同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解答,每一个阶段分成估算得数与竖式计算两个层次组织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估算得数,并对估算的思维过程用数字和算式进行抽象;竖式计算阶段,引导学生按照“尝试计算汇报交流梳理算理”的程序进行学习。为便于最后的概括与梳理,在加减法混合计算的问题解答后,可以补充一些有小括号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解答,如422+(333195),634(267+356)。(三)总结概括,理性升华。伴随着小组汇报交流的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作好总结概括的准备:676 + 840 840 + 558 676 + 558840676 840558 676558676+840+558 676+840558 676+558840422+(333195) 634(267+356)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三种形式。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引导说出计算万能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从个位减起,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混合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四)类化练习,拓展创新。1看谁算得对,说得好。700 + 800 = 5000 + 1000 = 280200 =70 + 140 = 60 + 500 = 760 + 120 =1000800 = 980460 = 400 + 600 =在口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题目的算理,如:70+1407个十加14个10是21个10,是210。2房子里可能住着哪些数字娃娃?教材108。6 7657 3 493549 789 98引导学生在“尝试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既:657667677687697344933493249314930493549698598498398298198789 三、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情感“为奥运争光彩”我们怎么办?方法你是如何学习的?奥运在我心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画、量、算探究毫米、厘米、分米、米与千米长度单位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每组一把米尺。教学过程:一、我会数1毫米厘米(1)哪位同学能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毫米。教师指两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 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个小格长是1毫米,从0刻度线划2个小格长是2毫米,从0刻度线划3个小格长是3毫米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引导学生发现: 1厘米=10毫米 1cm=10mm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3)我说你找:教师说出以下长度,学生在直尺上找。20毫米 30毫米 50毫米 7厘米 8厘米 9厘米指名学生演示后引导发现:2厘米=20毫米 3厘米=30毫米 6厘米=60毫米 2cm = 20mm 3cm = 30mm 6cm = 60mm7厘米=70毫米 8厘米=80毫米 9厘米=90毫米7cm =70mm 8cm = 80mm 9cm = 90mm同样,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以上各个长度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2毫米厘米分米 (1)我们接着往下数,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到数字1(或1刻度线)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0刻度划线到3刻度线长是3厘米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引导学生发现: 1分米=10厘米 1dm=10cm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2)我说你找:教师说出以下长度,学生在直尺上找。20厘米 30厘米 50厘米 7分米 8分米 9分米指名学生演示后引导发现:2分米=20厘米 3分米=30厘米 5分米= 50厘米 2dm = 20cm 3dm = 30cm 5dm = 50cm7分米=70厘米 8分米=80厘米 9分米=90厘米7dm = 70cm 8dm = 80cm 9dm = 90cm同样,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以上各个长度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3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 我们继续往下数,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到数字1(或1刻度线)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从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20厘米,也就是2分米,从0刻度线划到30刻度线长是30厘米,也就是3分米从0刻度线划到100刻度线长是100厘米,也就是10分米。引导学生发现: 1米=100厘米 1m = 100cm 1米=10分米 1m = 10 dm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米与厘米、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2)我说你找:教师说出以下长度,学生在直尺上找。20分米 30分米 5米 4米 指名学生演示后引导发现:2米=20分米 3米=30分米 5米= 50分米 4米=40分米 2m = 20dm 3m = 30dm 5m = 50dm 4m = 40dm同样,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以上各个长度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3)谁知道1千米是多少米?谁能描述一下1千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根据课外实践调查来描述1千米有多长,如:操场一圈有米,两圈半就是千米等,并概括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既:1千米=1000米1km=1000m二、我会画:用直尺(长是cm)画线毫米 毫米 毫米厘米 厘米厘米组织学生交流后结合画出的线引导抽象:毫米厘米毫米 毫米厘米毫米 毫米厘米毫米厘米分米厘米 厘米分米厘米厘米分米厘米三、我会量( ) )( ) )( ) )( ) )( ) () )( )( ) )用直尺(长是)量:先估计图形的边长,再测量。2用米尺量:如果要测量黑板的长、窗台的高,应选用什么工具?指导学生进行测量,并引导学生用米或厘米、分米来表述各个长度。四、我会算 根据情景图左下角的信息,呈现下面的跳高成绩统计表。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米10厘米张红李强王涵赵林刘涛实际跳的高度1米15厘米1米5厘米1米8厘米超过学校纪录多少厘米2厘米4厘米教师用米尺在墙壁上画出1米10厘米,帮助学生体会“超学校记录厘米”是什么意思。以在墙壁上画出的1米10厘米的高度为模型,把统计表中每个同学的跳高高度与之比较,同时把每个同学的跳高高度在墙壁上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3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既把表中“实际跳的高度”与“超学校纪录多少厘米”的空格数据求出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以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用数字和算式进行抽象,既:张红:1米10厘米2厘米=1米12厘米李强:1米15厘米1米10厘米=5厘米王涵:1米5厘米1米10厘米 1米10厘米1米5厘米=5厘米,王涵离学校纪录还差5厘米。赵林:1米10厘米4厘米=1米14厘米刘涛:1米8厘米1米10厘米 1米10厘米1米8厘米=2厘米,刘涛离学校纪录还差2厘米。4最后,指导学生把以上的结果填入表中。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奥运在我心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时间单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系统整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2.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每个同学准备一个钟表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教学过程:一、“倒数”10秒,巧妙上课小朋友请安静下来,马上就要上课了。现在离上课还有1分钟,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转动,先在心中默数,然后我们一起数出离上课的最后10秒钟。教师调控课堂纪律,指导观察,共同完成倒数秒的活动:观察分针的旋转变化,先在心中默数60、5912、11,然后齐数10、9、8、7、6、5、4、3、2、1。二、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瞧!图中的小朋友为了能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呈现下表:跑步跳高推铅球开始活动的时间上午7时5分上午10时10分下午4时5分活动结束的时间上午7时45分上午10时55分下午5时活动时间 仔细阅读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还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开展活动的项目有三个,分别是跑步、跳高、推铅球;另外三个运动项目活动的时间不同,活动结束的时间也不同。随后引导学生的提出三个问题:1跑步的活动时间是多长?2跳高的活动时间是多长?3推铅球的活动时间是多长?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写出时刻:能不能把他们开始活动的时间与结束的时间用另一种方法写出来?引导学生完成下表:跑步跳高推铅球开始活动的时间7:0510:10下午4:05活动结束的时间7:4510:55下午5:00活动时间 2拨出时刻:能不能把他们开始活动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以3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1)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2)指名几名同学演示。(3)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7:00到7:05一直到7:45的拨针操作活动。3计算时间:引导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跑步、跳高、推铅球的活动时间分别是多少?在汇报交流寻求问题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从7:05到7:45分针走了8个大格,所以跑步的活动时间是40分。从10:10到10:55分针走了9个大格,所以跳高的活动时间是45分。从4:05到5:00分针走了11个大格,所以推铅球的活动时间是55分。四、抽象方法,优化认知伴随着以上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形成的板书如下:跑步 7:05 8个大格 7:4540分跳高 10:10 9个大格 10:5545分推铅球 4:05 11个大格 5:0055分1抽象方法: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时刻、两个时刻经过的时间之间的关系:455=40,5510=45,605=55,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的关系模型。2认知引申:(1)跑步开始活动的时间是7:05,跳高开始活动的时间是10:10,跳高活动比跑步晚开始多长时间?(2)跑步结束活动的时间是7:45,跳高结束活动的时间是10:55,跳高活动比跑步晚结束多长时间?以问题(1)为例,在学生猜想、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引领探究利用钟表,完成下面所示的拨针操作活动:7:058:059:0510:0510:101小时 1小时 1小时 5分3小时5分五、解决问题,拓宽认知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呈现下面的“1500米成绩统计表”1500米成绩统计表120号142号129号实际跑了多长时间6分7分8分离学校纪录还差多长时间 1发现问题:2000年学校举行的春季田径运动会上,李盟同学在1500米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他的成绩是5分,成为我校历史上跑的最快的同学,从而也创造了我校1500米的纪录,他的这个成绩至今还没人能打破。仔细观察表中几个同学的成绩,你们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几个运动员都比李盟同学跑得慢。2解决问题:他们分别比李盟同学慢多长时间?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分别比李盟同学慢1分、2分、3分,指导学生把表格填完整。 学校的1500米纪录是5分120号142号129号实际跑了多长时间6分7分8分离学校纪录还差多长时间1 分2 分3 分3抽象关系:引导学生发现三个运动员的成绩、李盟的成绩(或学校纪录)与相差的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120号运动员比李盟同学慢1分:65=1(分)142号运动员比李盟同学慢2分:75=2(分)129号运动员比李盟同学慢3分:85=3(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抽象:们分别比李盟同学慢1分、2分、3分,也就是说他们离学校的纪录还差1分、2分、3分。4引申练习:108号运动员在1500米比赛中获得了第六名,他的成绩是9分,离学校纪录还差4分。1500米的学校纪录是多少?六、照应上课,巧妙下课从上课开始到现在经过了40分钟,马上就要下课了。现在离下课还有1分钟,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转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出最后的10秒钟10、9、8、7、6、5、4、3、2、1、下课。奥运在我心中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统计” 的复习与整理。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2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3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想:二年级小学生由于受目前身体发育状况的制约,不适宜开展推铅球的训练与比赛,因而可以把情景图中的推铅球比赛换成立定跳远比赛,以立定跳远的训练与比赛组织课前实践活动,以各个小组收集到的原始成绩作为统计的材料,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背景相吻合。在第十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及单元“户外活动”统计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段统计的三种整理方式,既:在“立定跳远”成绩统计活动中,先统计每个小组各个数据段的人数,然后再把几个小组中的各个数据段的人数进行整合;在“50米跑”成绩活动中,每个同学都经历了在各个数据段中画“正”字统计的过程;在“户外活动”统计活动中,每个同学都经历了在条形统计图中画“”进行统计整理的统计过程。为保证统计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同时也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统计整理的方式与方法,本节课拟采取另外一种统计整理的方式,把以上三种统计整理的形式进行整合,既让学生经历在各个数据段中画“正”字统计的方式。教学准备:课前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指导学生将成绩记录在下表中。第 小组立定跳远成绩表姓 名成绩(厘米)教学过程:一、立定跳远成绩统计分段统计(一) 调查与收集1统计的必要性:课前我们参加了立定跳远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做了记录,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成绩拿出来,仔细观察,你们能发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组同学跳得最远”“同学跳得最近”等。你们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