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文言文单元检测题出题人:任小燕 时间:2011年4月12日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曳兵(y) 数罟(cg) 洿池(w)B鸡豚(tn) 狗彘(zh) 庠序(yng)C孝悌(t) 饿莩(pio) 供养(gng)D衣帛(y) 王天下(wng) 不可胜用 (shng)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 )A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C王无罪岁:罪过 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发 F非我也,岁也:年成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是亦走也无乃尔是过与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谷不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 齐兵乃出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虎求百兽而食之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8、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谨庠序之教11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2、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 C/ D/ /13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树之以桑A王好战,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金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5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16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无乃尔是过与。 又何求焉。夫晋,何厌之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7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8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19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B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0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以伐为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豫州今欲何往2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u)以为轮 金就砺(l)则利 知(zh)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o) 须臾(y) 驽(n)马C善假(ji)于物 跬(ku)步 金石可镂(1u)D跂(q)而望 骐骥(j) 爪(zho)牙22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通“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zh,通“智”,智慧) D君子生非异也(xng,通“性”,资质,禀赋)23.请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2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兼词,“于之”,从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2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 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2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 功劳,功勋 B驾驶; 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 成功,功效 D量词; 功能2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2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9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常用义为:加入)B声非加疾也(疾:强,宏亮。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C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指动词“跪下”的“跪”)D金就砺则利(金:黄金。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30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1对下列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B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在”。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32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的“劝”是“鼓励”的意思。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33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颁白者不负于戴于道路矣3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B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禀赋与普通人比没有差别, ( 只是 ) 他们善于借助外物。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比喻的方法来论述的。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C文中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 D“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动词。36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4) 用心躁也。A兴盛 不能够 寄居存身 毛躁B兴起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托付 毛躁C兴盛 无法 托付 浮躁D兴起 没有用来的办法 寄居存身 浮躁37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8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B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C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D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39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D逆境才能成才。4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流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生长。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骏马跳跃一次,不能够十步远。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坚强。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4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合从(zng)缔交 崤(xio )函 B氓(mng)隶 致万乘(chng)之势C周赧(nn)王 行(hng)伍 D一夫作难(nn) 度(du)长絜大42、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 )A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B黔首:秦朝称老百姓为“黔首”。C过秦:指出秦的过错。 D山东:地名,大致与今“山东”相同。4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 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秦人开关延(迎)敌。 信臣(送信的大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流血漂橹(盾牌)。 因河(护城河)为池(城池)。收天下之兵(兵器)聚之咸阳。 履至尊而制(制造)六合(天地四方)。A B C D44、下列各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赢粮而景从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 振长策而御宇内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C 孝公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D 倔起阡陌之中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4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用法上考虑,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强国请服,弱国入朝C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4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A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D序八州而朝同列47、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吞二周而亡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 B/ C/ D/48、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B以致天下之士 致万乘之势C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D蒙故业,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49、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B北收要害之郡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辞天下之士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0、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身死人手A 余威震于殊俗。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C为天下笑者,何也?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5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方之心。译:(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B 殽殽函之固,自若也。译: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自然和以前相同。C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译: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地方,发展到了兵车万乘的国势。D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译:条件好的失败,而条件差的成功,功业完全相反。5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借古喻今,“过秦”的目的是劝宋朝统治者施行仁政,以防重蹈秦始皇因施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B 这篇课文前四段是叙述历史事实:第一段写孝公任用商鞅,使秦由弱变强;第二段写孝公之后的五位君主“蒙故业,因遗策”,使诸侯“争割地而赂秦”;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和暴虐都到了极点;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迅速灭亡。第五段则转入议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行出结论。C 本文先叙史实,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说服力。D 文章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了丰富的词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题。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3、对“奋六世之余烈”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振奋六世的神威。 B发扬六世遗留下来的功德。C表彰六世的烈士。 D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54、下列词语在文段中具有比喻意义的一项是( )A宇内 B至尊 C百越 D藩篱5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一句省略的主语是( )A百越之君 B秦始皇 C下吏 D胡人56、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秦始皇对内镇压对外掠夺的暴行。B描写了诸侯、百越之君、胡人、士人害怕秦始皇的心理。C写出了秦始皇的权威和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政治、军事措施。D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5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5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因此5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6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古之学者必有师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吾从而师之62下列各句中的“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拘于时学于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受制于人A、B、C、D、63与“不拘于时”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6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余嘉其能行古道65选出加点“之”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作师说以贻之66.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二、课内阅读。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球及中国预硫催化剂市场营销格局及未来投资盈利性研究报告
- 中国西蓝花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中国电热油汀市场供需监测及重点企业发展调研研究报告
- 中国喷墨打印机行业应用需求分析及市场趋势洞察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服装辅料行业发展新方向趋势及运行态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手动洗手液分配器市场消费规模及前景供应趋势报告
- 宁明县2025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题答案(语文)
- 2025至2030中国鼓风机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趋势前景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记忆绵枕行业发展概况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版
- 2025至2030中国粮食物流市场经营现状调研与前景可持续发展报告
- 阅读提取信息课件
- 医保业务培训大纲
- 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陕西办事处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烹饪专业综合理论真题试卷
-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课件
- (2024年)知识产权全套课件(完整)
- 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
-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年产20万吨过磷酸钙生产工艺设计
- DIN5480-10-1991中文版
- 支撑台铸造工艺设计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