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b高考生物复习 种群和群落测试试卷类型b 新人教版必修31. 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种群数量(只)5080捕捉标志数(只)80808080第二次重捕数(只)8080808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1681013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2.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3.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4. 下图中的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5. 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竞争6. 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7. 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表,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8. 下面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9. 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10.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 d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1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2.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3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14.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5.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16. (1)研究人员将s1和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该图所示的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_答案b1. d解析: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经历时间长,速度要缓慢得多;演替若不受外界干扰,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相对稳定,因此其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过于显著;火灾过后的森林,其土壤条件基本不变,甚至还保留着植物的繁殖体,因此,再重新形成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d3. 解析:该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从图中分析可知:第8年该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最大值,此时环境阻力最大。在b点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适当的捕捞可以将年龄较大,生存力弱的个体淘汰,为幼鱼提供更多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所以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休渔可以促使种群数量恢复,但不能使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因为有环境条件等的限制。答案:c4.b5. 解析:由题意可知,云杉和桦树因争夺阳光而发生竞争,桦树因得不到阳光而被淘汰。答案:d6. 解析:种群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答案:b7. 解析:首先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分别计算出1972、1973、1974、1975这四个年份的种群数量,即400、800、640、约492;然后以时间作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作为纵坐标绘制出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c。答案:c8. a解析:a图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种群为衰退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小;b图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大;c图幼年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老年个体较多;d图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稳定型,种群密度保持稳定。9.b10. c11a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不是一个种群。12. b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一般都会有所好转,且人类对其影响将大大减小,因此,对生物的容纳量将会增加;人工群落是人工建立的,其物种的选择和配置都是按人的意志来进行的,因此,其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可置于人为调控之下;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用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不是用来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方法。13. d 解析处于200只的时期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也就是k/2处,所以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为400只。14. b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及识图能力。据图分析a点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蝗虫作为害虫,对它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在它的增长速率很小的时候防治才更有效,a正确; ab段增长率在减小而种群密度在增加,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性别比例,使出生率下降,那么就可以防止种群数量在波动时出现很高的峰值(c点),c正确;将蝗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可以减少蝗虫对植物的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15. d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在垂直结构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其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所以动物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垂直分层有关。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可影响下层的光照和土壤营养状态等,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所以d项错误。16. (1)竞争如下图:(2)bd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的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