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兰州大学201303考试.docx_第1页
会计学原理-兰州大学201303考试.docx_第2页
会计学原理-兰州大学201303考试.docx_第3页
会计学原理-兰州大学201303考试.docx_第4页
会计学原理-兰州大学201303考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1月会计学原理考前辅导资料一、 考试题型(共五道大题,考试时间是90分钟)1、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2、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3、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4、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5、 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二、 本课程每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第一章 总论1、会计的含义及特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方法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四个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单位;2、会计所反映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4、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2、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核算,实行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单位,对各种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它要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空间依据。第一,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和立场。第二、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无论是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还是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都最终影响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但是,为了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必须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题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正确确定和计量财产计价、收益影响很大。由于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的设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缩减经营规模乃至停业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此,往往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一旦判定企业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个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可以说四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又称为会计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是对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前提的具体化。考虑到一些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多地涉及外币,因此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当然,提供给境内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5、 会计方法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和会计决策等六种具体方法。(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以统一的货币单位为量度标准,连续、系统、完整地对会计对象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和核算的方法。它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使其他各种方法的基础。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经济信息。将经济信息依照会计准则等规定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汇总、加工处理,就会成为会计信息。这个信息转换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它又包括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2)会计分析会计分析是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结合其他有关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分析研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选定项目,明确对象;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抓住关键,提出结论。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指标对比法、因素对比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3)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以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及会计资料是否完整正确。可通过核对、审阅、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第二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1.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重点:会计分录的编制2、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九种情况(1)用银行存款购入材料: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2)用银行借款归还前欠A单位货款: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3)用盈余公积金转作资本: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4)向银行借入长期借款,存入银行: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5)受到所有者投入固定资产: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6)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B单位货款: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7)经批准,用银行存款归还所有者*股金: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8)将长期借款转为投入资本: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9)用盈余公积金弥补职工福利费: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3、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等于权益的平衡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平衡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试算平衡法:依据: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3)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的错误: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少记并相互抵销,借贷仍然平衡。4、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已失去原有的含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如有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如有余额一般在贷方。费用和收入类账户,即损益类账户期末没有余额。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的确认要具备三个条件: 资产是一种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即通过对它的有效使用,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 资产要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拥有指企业对其有所有权,控制则指企业已掌握了某项资产的实际未来利益和风险。前者泛指归企业所有的各种财产(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后者泛指归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资产必须是可用货币计量的。(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内容: 实收资本: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等。 资本公积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转增资本金。 盈余公积:是指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当中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 盈余公积金可以用来弥补亏损和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称待分配利润。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广义的收入还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应该包括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6)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不同层次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一般企业实现的利润应按以下渠道进行分配:按净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按上述渠道进行分配后,如有剩余为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分配。 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和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并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 6、会计科目和账户(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其设置应满足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大类。(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3)会计科目的级次。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或者说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会计科目和明细分类会计科目两大类。(4)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根据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同样也可分为上述五类。账户要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5)账户包括四个金额要素: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6)会计科目与账户联系和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二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第三章 工业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重点章节)重点内容: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1.会计处理基础。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即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债权的发生来确认;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债务的发生进行确认。而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它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2、存货成本的构成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采购成本又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整理挑选费用,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和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计入存货成本的税费有:(1)如果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而销售方也是一般纳税人,开具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价款包括两部分:价格和增值税。增值税应该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而不是记入存货成本。(2)如果购买方是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增值税的金额将记入存货成本。(3)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税金,也是计入存货成本的。(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的委托加工继续用于生产应纳消费税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不计入成本,可以抵减)(4)如果购入的存货是农产品或废旧物资,虽然购买方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计算进项税,并予以抵扣。(5)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有些费用,如仓储费、运输费、包装费、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费用,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入库前发生的与采购存货有关的合理费用都计入存货成本。3、成本计算总结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所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出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都要进行成本计算,即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因此,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必须正确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因此,对企业成本计算有以下基本要求: (1)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如果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将原本应计入资本性支出的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收益;将原本应计入收益性支出的计入资本性支出,就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 (2)划清生产经营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生产经营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支出。包括资产购置支出、产品制造支出以及各种费用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营业外支出与企业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不能作为企业的成本或费用。(3)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制造成本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包括一切与生产有关的直接和间接生产成本,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至产品完工检验转入产成品仓库所发生的耗费均为制造成本。制造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产品成本要在产品销售以后才计入当期损益,而期间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也就是要防止混淆成本和费用的界限,将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生产耗费计入了期间费用,或者将应计入期间费用的支出计入了制造成本,借以调节各期产品成本和利润的错误做法。 (4)划清不同会计期间产品成本的界限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当期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如预付一年的保险费,应在12个月份内分期计入成本、费用;那些本期尚未支付,而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应预提计入本期产品成本。(5)划清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 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一般都应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制造费用不能分清属于哪种产品,要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后计入。分清不同产品的成本,与它们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相对比,能揭示产品成本的超支或节约情况。 (6)划清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 会计期末,各种产品所归集的费用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根据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计算。 (7)企业应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 成本开支范围主要是国家根据成本的客观经济内涵、国家的分配方针和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的要求而规定的,使产品成本能正确反映企业生产消耗水平,使各企业的成本开支口径一致。成本开支范围一经规定,要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分配方针的改变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变化,应作相应修改。 应该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主要包括下列各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的原价和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等;其他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其中制造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企业发生的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包括下列各项: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界的投资以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被没收的财物以及违反法律支付的各项滞纳金、罚款以及企业自愿赞助、捐赠的支出;在公积金、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第四章 商品流通企业要经营过程核算1、批发商品购进过程和销售过程需要设置的账户及其主要核算内容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在途物资、销售费用、应付账款。购进过程是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资金过程,主要核算内容是购买商品、支付货款及费用。销售过程是商品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的过程。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银行存款、库存商品、2、利润的分配和核算通过什么账户进行?怎样核算?利润的形成商品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分别在有关损益类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企业应将全部损益账户的余额分期或年末集中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企业实现的利润,按规定上交所得税后,余下的净利润可用于:冲抵被没收的财务损失,支付违反税法的罚款,弥补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及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第五章 会计账户分类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2、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点如下:(1)对于需要提供其详细指标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应根据审核无误后的记账凭证,记入总分类账户借方的同时,记入同期总分类账户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依据相同)(2)登记总分类账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的方向应该相同。(方向一致)(3)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的各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相等。(金额相等)总分账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平行登记的要点归纳为:依据相同,方向一致,金额相等。第六章 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2)记账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2、原始凭证的分类、基本内容及填制要求分类:(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如发票、飞机和火车的票据、银行收付款通知单、企业购买商品、材料时,从供货单位取得的发货票等;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开工单、成本计算单、出库单等。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自制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及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记录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如各种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企业有关部门领用材料的“领料单”、职工“借款单”。购进材料“入库单”以及根据账簿记录和经济业务的需要而编制的记账凭证,如:“材料费用分配表”等都是一次凭证。累计凭证:累记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一月为限)连续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的自制原始凭证,其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而分次进行的。如“限额领料单”是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反映相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汇总编制而成的自制原始凭证,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汇总原始凭证既可以以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又便于进行经济业务的分析比较。如。“工资汇总表”、“现金收入汇总表”、发料凭证汇总表”等都是汇总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通用凭证: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全国通用的增值税发票、银行转帐结算凭证等)。专用凭证: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基本内容:(1)原始凭证名称及编号;(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4)经济业务内容;(5)经济业务的单价、数量和金额;(6)填制单位签章;(7)有关人员签章。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即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法规、制度的要求;原始凭证上填列的内容、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更不得伪造凭证。 (2)内容要完整。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必须符合手续完备的要求,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审核,签名盖章。 (3)手续要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人员签名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 (4)书写要清楚、规范。原始凭证要按规定填写,文字要简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如小写金额为¥1008.00,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捌元整”。 (5)编号要连续。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各种原始凭证一定要及时填写,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3、记帐凭证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把记帐凭证按经济业务与货币资金的收付关系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三种。 收款凭证用于记载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收入有关的经济业务。收款凭证的特点是:借方科目固定为现金或银行存款,不能填写其他科目。凭证的表体部分则只要填写所对应的贷方科目的名称和金额。 付款凭证用于记载与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有关的经济业务。付款凭证的特点是:贷方科目固定为现金或银行存款,不能填写其他科目。凭证的表体部分则只要填写所对应的借方科目的名称和金额。转帐凭证用于记载与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付无关的经济业务。转账凭证的特点是:借方科目和贷方科目的名称不固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来确定。因而通用性较好。 在规模较大,经济活动数量多、种类繁的企业,为了便于分类查找,还可以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不同,将收款、付款凭证进一步划分。于是就会产生五种凭证格式。(1)现金收款凭证(2)现金付款凭证(3)银行存款收款凭证(4)银行存款付款凭证(5)转账凭证当发生的一笔经济事项既包含付款又包含收款业务时,理论上既可以做成收款凭证,也可以做成付款凭证。但是决不能两者都做,以避免重复记账。为了加强对现金支出的控制,对同时包含收付款的业务,目前的惯例是按减少方填制付款凭证而不做收款凭证。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业务,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将现金存入银行业务,编制现金付款凭证。第七章 会计账簿1、会计账簿有什么作用?作用:1.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分类、汇总会计信息。3.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检查、校正会计信息。账簿记录是会计凭证信息的进一步整理。4.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编表、输出会计信息 。为了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应定期进行结账工作,进行有关账簿之间的核对,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各方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2、错账更正方法划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误引起记账错误。更正的方法是: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二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其他无差错。更正的方法是: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补充登记法(又称补充更正法):记账后发现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其他无差错。更正的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3、对帐的原因及主要内容是?原因: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可靠,对账簿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 主要内容:(1)帐证核对。核对会计帐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帐方向是否相符。(2)帐帐核对。核对不同会计帐簿记录是否相符。包括:总帐有关帐户的余额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核对;总帐与日记帐核对等。(3)帐实核对。核对会计帐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包括:现金日记帐帐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银行存款日记帐帐面余额与银行对帐单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帐帐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者个人核对等。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1、我国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特点(1)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2)汇总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特点是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据以登记总账。可以大大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能明确反映账户之间对应关系,且既易于及时掌握资金运动状况,又简便了记账凭证的整理归类。汇总手续较为简单,不仅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还可以每天或定期就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3)科目汇总表财务处理程序,特点是编制科目汇总表来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4)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特点是设置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优点:可简化总分类账的核算过程,效率较高,因可用于业务量较大的单位;缺点:虽然多栏式能较好地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但是它限制了会计科目的数量,只能用于会计科目不多的单位。另外,转账凭证科目汇总表仍不能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5)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特点是设置日记总账。第九章 财产清查1、财产清查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质、货币资金进行实物盘点,对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以查明实存数同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中发现有财产、资金账面数额与实存数额不符的情况,应该即使调整账簿记录,是账存数与实存数一致,并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明确责任。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物资管理,保证财产的完整,并能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2、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1)现金的清查现金清查采用实地盘点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盈亏情况。现金盘点后,应填制“现金盘点报告表”。现金盘点报告表也是重要的原始凭证。(2)银行存款的清查核查方法主要是将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核对。核对的结果可能一致,但往往不一致。造成核对结果账实不符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记账错误;还有一种就是未达账项的存在。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和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外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 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 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 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为了检查企业与银行是否有记账错误,很显然应先去掉未达账项因素,调整了未达账项因素后,如果还不相等,肯定一方或双方存在错误。剔除未达账项因素,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采用补记法编制,用补记法计算出的调整后的余额为企业在银行可以动用的款项。调整余额的计算公式是: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款项。重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的区别以及适宜情况 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是平时对单位各项财产物资分别设立明细账,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载其增减变化并随时结出余额的一种管理制度。 实地盘存制是平时根据有关会计凭证,只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或一定时期可根据期末盘点资料,弄清各种财物的实有数额。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1、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在年报中披露)、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一般国际或者区域会计准则都对财务报告有专门的独立准则。“财务报告”从国际范围来看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术语,但是在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中使用的是“财务会计报告”术语。为了保持法规体系上的一致性,基本准则仍然没用了“财务会计报告”的术语,但同时又引入了“财务报告”这一术语,并指出“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立足国情与国际趋同的问题。2、利润表的作用编制利润表主要是依据损益类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利润表可以提供的信息: (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全部收入; (2)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 (3)全部收入与支出相抵后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总额。利润表的作用: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据以分析、考核企业经营目标及利润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通过利润表与其他有关资料可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利能力,预测企业在未来期间的盈利趋势。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要反映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等。3、财务报表的分类以及作用 (1)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内部报表。 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资者、财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