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第3辑)2016年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doc_第1页
(6月第3辑)2016年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doc_第2页
(6月第3辑)2016年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doc_第3页
(6月第3辑)2016年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doc_第4页
(6月第3辑)2016年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6月号第3辑1. 城管直播执法,不如用好执法记录仪 2. “杨雷雷准考证丢了”,谣言何以年年疯传 3. “群主同罪处置”是一次普法良机 4. “匿名快递”比“垃圾短信”更可忧 5. 骑者命丧斑马线,当反思法律“空转” 6. 不妨给高考“迷信”留有一席之地 7. 大病医保新政如何为稳稳的幸福兜底 8. 审视“海归卖煎饼”须跳出海归标签 9. “警方占用私人别墅12年”该怎么解决? 10. “吃”出端午节里的传统真滋味 11. 尊重市场规律才能突围“丽江古城困局” 12. 精准统计就业,要见数据更要见人 13. “丢包案”宣判,心痛大于争议 14. 网络租人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15. 广场舞“实名制”应慎之又慎 16. “学区房”载不动许多愁 17. “辅警”管理考验社会治理 18. “粽”有一种报国情怀在节日升华 1. 城管直播执法,不如用好执法记录仪 2016-06-06 10:34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舒锐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6月1日,郑州市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首次尝试网络视频直播。执法队员执法的同时,还有2名工作人员,各拿一部手机,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录制,同时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直播,并用文字进行注解,告诉网友执法的时间地点以及所发生的一切。面对曝光,有商贩称不好意思,将改正行为。(河南商报6月4日)随着民众法治理念、民主需求、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执法者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执法者逐渐面临着更高的执法要求,不仅要保证执法的实体公正,还须保障执法的程序正义,并且需要推进透明、公开执法,让公正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只有公开才能获取公信,只有公信才能不断压缩不必要的执法成本。可以说,当地城管主动对执法行为进行直播是推进执法公开的一种尝试,其初衷毋庸置疑。正如中原区执法局副局长张金坤所言,“网络直播既监督城管,又让市民多一份理解。”相关尝试被寄予了两方面期望,一方面让执法者得到监督,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违法者与潜在违法者形成法律震慑与普及效应。然而,笔者以为,这些期望与期许只能在理论上成立,直播执法或许只是看上起很美。在执法资源本就有限的现实语境下,显然难以实现对执法行为的一律直播。这样就容易形成选择性直播,让执法者徒增另一种没有限制的权力行政直播权,甚至最终沦为公众能看到的只是执法者想让他们看到的。而执法对象也很可能对此提出异议,“为什么只直播我?是不是在故意报复我?”这恐怕只会“让市民多一份难以理解”。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千姿百态,执法过程有可能会涉及到被执法者的隐私与商业秘密等内容,若是将之在网络公共空间直播,恐将“覆水难收”。此外,对被执法者进行直播还涉及到是否侵犯其肖像权、名誉权等问题。公民的名誉权与其他公众的监督权、知情权本身就有着价值冲突。一般而言,如果公民涉及严重违法犯罪,则其私权利须作出一定让步,监督权、知情权优先。可是,城管执法主要涉及轻微违法,将轻微违法者的肖像与影像放在网络公共空间上,并不适宜,甚至有着侵权之虞。实际上,所有执法过程都需要摄像头,执法者对于执法过程有自证清白的义务,摄像头可以起到调查取证作用,对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双方而言,都不仅是监督,更是保护。可是,若是将摄像头直接连接到网络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妥。与其直播执法,倒不如用好、用足执法记录仪。有必要上升到行政程序法的高度,对于执法过程中的摄像头运用做出更为细致的法律规定,对于执法记录仪的开启、保存、调取做出更严格的强制性要求。只要将执法记录仪规范管理起来,就能很大程度上实现监督、保护双方的效果。(舒锐)2. “杨雷雷准考证丢了”,谣言何以年年疯传 2016-06-06 10:45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王传涛随着高考的临近,近日,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微信群中传播着一则信息:“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杨雷雷,考点在五中,请朋友们转发,让杨雷雷联系这个号码15*”。对此,上海网警官方微博先后发布辟谣消息,提醒网友停止传播,警惕谣言。记者通过查询发现,网上还出现了上海版、郑州版、萧山版、南京版、苏州版、宁波版内容都一样,也只是电话不同。(新民网6月5日)进入6月份,整个社会的心都会牵挂着一年一度的中高考。许多社会资源、公共资源集中起来,为中高考服务,许多普通百姓的心,也牵挂着考生。在许多地方,工地停工减少噪音,许多出租车免费为高考生服务,有些地方警车为学校校车开路在此语境下,在朋友圈里传播与高考有关的“请朋友们转发”之类的讯息,就会很得人心,也有很大的“市场”。转发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这是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口号。也是许多网民信奉的一条网络原则。因此,看到看似有正能量的信息,在不辨别信息真假的情况下就盲目转发,很容易通过我们的朋友圈传播成负能量。于是,那个每年都丢准考证的杨雷雷又回来了!连警察叔叔都调侃称,几年前丢准考证的杨雷雷早应该大学毕业了!传播“杨雷雷准考证丢了”消息,至少有两个危害。一是,它是在传播谣言,这本身就会造成信息资源、关注精力的巨大浪费;二是,它可能造成那些叫杨雷雷及一些好心人的经济损失。一方面,杨雷雷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朋友圈一转发,还真有可能打电话或发短信求助;另一方面,许多好心人也可能会上当受骗打电话。而警方已经证实,这类信息中的电话号码,有可能是诈骗电话,也有可能是吸金电话。骗子可憎,警方尤其是网警一定要追查此类消息传播的源头,而且,必须要严厉惩处第一个发布此类信息的人。但是,作为转发了此类信息的普通网民,这个时候,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转发之举了。转发,虽然只是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的小事,但是,多年以来,许多网友对于讯息真假的判断能力,对于事实的鉴别能力,却一直没有提高。在这个自媒体时代里,许多网友,仍然只是转发毫不靠谱的碎片化信息,有的朋友圈从不转发具有独立角度、有价值、有思想、真正有阅读价值的信息,有的只转发虚假的丢孩子、“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信息,有的只转发市场营销获取赠品的微信信息,有的则求所有的朋友圈好友为自己的孩子投票我们享受于朋友圈带来的交流便捷与互动便利,但是,有些朋友的朋友圈确实非常low,不忍直视,让人鄙夷。自媒体已经进入到一个成熟稳定的时期,可是,许多网友并没有在自媒体世界里拥有独立、正确的新闻观。这显然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个悲哀。也正因为这种现状,我们身边才会充斥着一些不靠谱、不着调的假消息。笔者要说的是,我们不想看到朋友圈的乌烟瘴气,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净化指尖上的朋友圈,因此,请珍视指尖上的权利,珍惜每一次发表、转发的机会,不信谣不传谣,培养起文明社会应有的网民素质。(王传涛)3. “群主同罪处置”是一次普法良机 2016-06-06 12:03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何勇海日前,浙江省云和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利用微信群传播淫秽视频的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案中,实施违法犯罪的微信群成员和群主都被依法判处了刑罚。云和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在其管理的成员达200人以上且主要是传播淫秽视频的微信群内,放任被告人张某传播淫秽视频121个,两位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系共同犯罪。(6月5日中国青年报)好好一个聊天交友群,逐渐演变成传播淫秽视频群,让人可叹可悲。不过,不少网友觉得,群主谢某被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1年,完全是“冤大头”。一方面,群主只是群的创建者,与其他群成员没有真实身份关联,群主的言行在法律上不能代表这个群的全体成员,群成员的言行也不能代表这个群的群主。另一方面,群成员太多,将会带来海量的聊天、共享信息,群主即使不想放任不良内容,恐怕也有心无力,何况群主并没将那些淫秽视频拿来谋利。网友上述认识很有市场,然而大错特错。首先必须牢记,qq群、微信群即使以聊天交友为主要目的,即使存在于虚拟世界,它们仍是公共空间,至少是有限公共空间,而非纯粹的“爱干吗就干吗”的私人领地,尤其是群成员较多的qq群、微信群,更不是法外之地,必须有相关责任人对群成员的言行把关与负责。而群主创建了群,拉来网友或朋友入群,作为创建者而拥有群内的最高权限,对群内信息自然也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群内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要说群成员太多,群主对海量信息想要监管也有心无力,其实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说法。群主既然创造了传播、分享信息的公共空间,就有必要提前预见群里可能传播违规违法信息,提前建立一个符合公序良俗、遵章守纪的“群规”,要求群成员自觉遵守,理性有序互动。一旦发现有人违反“群规”,就果断处理,要么禁言,要么踢除出群,群内秩序自然会井然。发展到淫秽视频呈现“你我共分享”的混乱状态,群主显然失职,即使没有主观放任的故意。至于群主并无传播淫秽视频的主观故意,没将淫秽视频用于谋利,也不能成赦免群主的正当理由。当初有无传播淫秽视频的主观故意,实在不好界定,倒是淫秽视频通过其微信群得以传播,则成为了铁的事实。最高法、最高检在相关司法解释中早就规定,“利用互联网建立主要用于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群组,成员达30人以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建立者、管理者或者主要传播者,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因此,放任群成员传播淫秽视频,群主被同罪处置,是罪有应当。在这个“不加几个群都不好意思叫网民”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群组会越来越多,群主也会越来越多,这个“群主同罪处置”的案例给群主们提了个醒:群主是群的创建者,更是群成员的管理者,群员言论的过滤者,群主要担当社会责任,不仅自己不能为提升所谓的人气在群内传播色情视频,也要管好群成员,为净化网络出一份力。如果在群组中拿自己不当回事,极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何勇海)4. “匿名快递”比“垃圾短信”更可忧 2016-06-07 09:42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司马童家住重庆巴南区鱼洞的田先生,现在一听见快递来了就害怕,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原来,最近一个月,他时常收到匿名快递送来的“礼物”,里边有一些不值钱的榨菜、豆腐干、毛绒玩具等,有次竟还收到了一包垃圾。然而,快递单上既没留下发货人的地址,也没留下姓名,询问寄出物品的网上卖家,却不愿回答。(6月6日重庆晨报)说起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匿名快递”,很像这些年我们经常遇到的“垃圾短信”。只不过,比起后者对个人手机的“信骚扰”,一件件来历不明的“匿名包裹”,显然更会引起收件人的担忧乃至恐慌。这便难怪,前述重庆的这位田先生,如今每次拆快递,都会抱着一种“拆炸弹”似的紧张心情,家人和女朋友在场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让其他人离远一点。指名道姓寄来的“匿名快递”,有可能是他人所搞的恶作剧,也有可能是别人弄错了寄送对象,甚至可能如内行网友所言,这是一些网店自导自演的刷单伎俩。虽然说,面对信息模糊的“匿名快递”,收件人当然也可拒绝不收,但一般来讲,出于好奇或想弄清原委,多数人是会一拆探个究竟的。更何况,要是真相难解,老是被人冒用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肯定也心有不甘。正如“垃圾短信”的久禁不绝,尽管“快递实名制”已然喊得震天响,而事实上,疏于实名和验视的收寄快递现象,现今依然不在少数。但我以为,根治“垃圾短信”或需一定时间,针对“匿名快递”,则不管其出于有意或无意,应当从“风起于青萍之末”始,就要毫不松懈地有一查一、绝不姑息。毕竟,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高于一切,倘若任凭“匿名快递”想寄就寄,等于留下了一个个防不胜防的安全潜忧与漏洞。莫让“匿名快递”再成“垃圾短信”,这仅仅是就“开玩笑”“图刷单”等的良善愿望出发;而联想到不可放松的“杜绝暴恐”的安全神经,我看对那些登堂入室的“匿名包裹”,无论其危险程度如何,都该从严从紧地实施监管和处罚。早有媒体报道,某些国家对于胡乱发送的“垃圾短信”,一经查实就课以重罚。那么,在整治隐忧颇多的“匿名快递”方面,我们未尝不可尽快借鉴国外治理“垃圾短信”的做法。“匿名快递”比“垃圾短信”更可忧。且不说弄虚作假的网店刷单,长此以往也会侵蚀和消弥掉商业诚信,相关的电商平台,对此绝不可睁眼闭眼、监而不管;从维护公众的安全需求来考虑,某些网店以保护消费者隐私为借口,纵容他人或是自我下单发出的“匿名快递”,要说也可视作是见利忘义、铤而走险的违规违法。因而,毫不手软地惩罚甚至驱逐掉若干这样的“负面榜样”,非但不属小题大做,恰恰是种有力警醒。现实语境下,像重庆田先生那样的诡异经历,遇上者可能不多。但是,网友的跟帖热议已经表明,接触过“匿名快递”的网友,早已不在少数了。有道是“小洞不补”,往往会异变成“大洞吃苦”,那么,何妨从重庆的这宗个例入手,既来查个水落石出,并对违规者绝不轻饶,同时也让那些热衷“匿名渔利者”好好长点心眼和记性吧。(司马童)5. 骑者命丧斑马线,当反思法律“空转” 2016-06-07 10:05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薛家明3月28日上午10时许,张某驾驶车牌为闽aay607的厢式货车,沿远洋路通行,时速约54公里。途经事发路口时,市民林某骑电动车,在斑马线过街,两车相撞。林某不幸身亡。5日,福州交警公布案情和事故责任认定书:因途经斑马线未减速,货车司机承担主要责任,而骑手因途经斑马线未下车推行,承担次要责任。(6月6日海峡都市报)骑行者未闯红灯,在斑马线上被撞死,却要承担次要责任。相信看到这个新闻,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的问,责任认定的结果是否有失偏颇?交警是不是在徇私舞弊?这当然不是交警在徇私,而是公众对交通法规认知的缺失。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遗憾的是,这条法规并不是人所共知。而这样的阙如,也造成了一幕幕骑行者“流血有流泪”的悲剧,悄然发生。相信通过这次事故的血与痛,公众一定会熟记这条法规,在日常生活中推车过斑马线。但用鲜血淋漓的事故刺激公众、普及规则,反而暴露出相关部门法律宣传的缺位。要知道,骑行过斑马线违规,一个人不知道可以说是个人的问题,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则是政策宣导的缺失。而现实中,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已执行12年,但又有几个人知道骑行过斑马线违规呢?事实上,大多数公众不知道骑行过斑马线违法,并不是一个难于发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次红绿灯,都有骑行斑马线的问题发生。违规如此之多,发生如此频繁,正常么?相关部门只要稍微用点心,有点问题意识,就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遗憾的是,相关部门平时对骑行过斑马线视而不见,而出了事故,却突然恍然大悟,“你违规了”。从这个层面看,女子骑电动车命丧斑马线,法律“空转”当反思。徒法无以自行。再完美的法规,也必须要广为人知。否则,既起不到保护公众的立法本意,也会在执行上,给人突兀之感。以禁止骑行过斑马线为例,其本意是通过强制约束,保护公众出行安全。但公众对此一无所知,一旦出现事故还要带上违规的帽子,立法善意岂不归零?于此而言,交管部门要以这次事故为契机,加强法律宣导,让公众熟知交通法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举一反三,以问题为导向,寻找法律宣导中的盲点,进而补齐漏洞,谨防法律空转。而这也是骑行者命丧斑马线,给我们最大的的警醒与启示。(薛家明)6. 不妨给高考“迷信”留有一席之地 2016-06-07 10:2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王石川今天全国90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参加高考决战。高考一直被视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到这时,有些商家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为考生“鼓劲加油”,而不少家长则会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为考生送上祝福。某校考生家长董女士就说:“高考可是我儿子转变命运的机会,一定得把握住啊!我早早就上山给他烧了一柱头香,还给他买了紫色的内裤,这不是寓意指定行嘛。”每逢高考季,舆论普遍关注防范高考舞弊、捍卫高考公平,而近年来,反高考迷信似乎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比如网上流行“送考的母亲要穿旗袍(旗开得胜),父亲要穿马褂(马到成功),考生早上得吃粽子,叫高中”也被一众网友奉为笑谈,甚至不无情绪地嘲弄,一概贬斥为迷信。其实,真没有必要非议和挖苦那些家长,无论穿旗袍还是穿马褂,他们这样穿着,不等于他们满脑子迷信思想。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求个慰藉,既是对孩子的良好祝愿,也是对自己的心理“按摩”,若认为他们多么冥顽和守旧,多么不识时务,倒成了一种道德绑架。其实,再“傻”的家长也不会简单将旗袍、马褂与金榜题名挂上钩。孩子能够考上学,一定是孩子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他们穿旗袍和马褂的结果。如果真认为他们天真到自以为一穿旗袍和马褂,孩子就能超常发挥,本来成绩一般也能一下子考上北大清华,那就低估了他们的智商。说白了,旗袍和马褂只是一种表达祝福的符号,就像我们平时向朋友说几句漂亮话,对方回应“托你吉言”一个道理。遥想当年,笔者参加高考时,不仅母亲,连一些亲戚也表达祝福,有些祝福实在牵强附会,当不得真,但听来心里还是比较开心的。所谓的图个吉利,心情愉快了,也真有可能发挥好一点,这与迷信何干呢?日前有媒体报道,武汉江北考生小冬的母亲,最近举止不太正常,比如她从网上帮儿子算卦,要求儿子“进考场前,必须右脚先跨进考场,出考场时则要左脚先迈出去等”,小冬哭笑不得,而他的母亲则认为“只是些小提醒,没关系的”。先迈哪只脚,当然很荒诞,但是我们真该放肆地嘲笑小冬的母亲吗?且听心理咨询师是怎么说的,这样的举动属于自我调整心态的方式之一,主要的作用是缓解自己,只是一个缓解自己紧张心理的方式。高考考的是考生,何尝不是家长?有些家长比孩子还紧张,他们又不便于表现出来,于是便胡思乱想,求助于五花八门的排遣方式,不很正常吗?当然,有的迷信手段确实不可取,强迫孩子非要怎么样怎么样,就不值得鼓励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孩子前程操心,这是人之常情。在当前,高考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他们对高考抱有最朴素的期待,由此生发的“迷信”心理,实属正常。再说,有些所谓的迷信具有大众情感,是社会上价值取向的一种投向,比如,不吃挂面怕挂科,吃鱼寓意鲤鱼跳龙门等等,既然社会上都这么认为,又何必苛责那些家长呢?(王石川)7. 大病医保新政如何为稳稳的幸福兜底 2016-06-07 09:49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高亚洲根据广东省人社厅官网挂出的广东省完善城乡大病保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广东拟于明年整合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统一筹资标准、待遇水平等。同时还大幅提高大病医保的保险限额,要求原则上不低于各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四倍,其中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更是不设上限。该政策拟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6月6日新快报)相比现行的大病医保政策,征求意见稿最重大变化是提出要“整合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 在参保范围上实现了“主动性”全覆盖只要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农合,就可以无需再办理手续,也无需缴费,成为大病保险的受益者。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则是“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更是不设上限”。 如此一来,能够从更大范围帮扶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大病患者,让那些所患大病不在病种范围内的贫困病患免致绝望的境地。而这些福利的实现,“都不用再另行缴费”。此外,大病保险的基础上,打出了“组合拳”。除了强调要做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外,还明确提出对经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民政等部门要及时落实相关救助政策,以全方位、立体的医疗保障消弭全民看病尤其是大病之下的风险。从此次广东大病医保的新政来看:这不仅是在市场逻辑中一次险种的丰富,也不单是国家福祉语境下的财富再分配,而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一次创新。通过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固有优势,在不增加国民负担的基础上,制造出更稳固的公共福利供给,同时,通过更细致和人性化的组合拳设计,打造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为参保民众的稳稳幸福进行兜底。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我们把大病保险做好了,就能把社会的“最低线”兜住,也就安定了民心,大病保险可谓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当然,依然有必要提醒的是,在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满负荷”运行且统筹层次较低的背景下,大病保险新政的全面铺开,依然可能面临着各种潜在的挑战。正如此前有论者所担忧的,以大额医疗费用为保障范围的普惠型的制度设计,会否遭遇推高医疗费用的负面激励,进而加重医保基金运行压力?保险公司介入医疗行为程度不足,如何在促进医疗行为规范、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中发挥作用?如何在市场机制下规避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价格之争,以及相关部门的利益之争?如何在社会福利与市场公平间实现平衡?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推进过程中,以更具体细致的制度设计,通过对当前医疗体制以及保险市场的革新,来规避其中的潜在风险。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次广东大病保险新政中,对此中潜在的挑战,可谓有积极的应对,既有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全面设计,也有对商业保险主体的政策优惠,同时也强化对保险市场行为的监管。广东的大病医保新政,到底能走多远,当然需要时间来证明,但其初衷显然应该成为各地在提升社会福祉方面的借鉴让大病医保真正为全民稳稳的幸福兜底。(高亚洲)8. 审视“海归卖煎饼”须跳出海归标签 2016-06-07 10:13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龙敏飞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大门外热闹的学林街上,有一位从日本游学归来的女大学生,法律专业毕业,学过插花、开过饭店、在外企上过班。但她不甘在家带孩子,决定完成大学时的梦想卖煎饼果子。(6月6日重庆晨报)“海归卖煎饼”的新闻一出,网友议论纷纷。虽然也有一些质疑者,但点赞者不乏其人。有人表示,海归都卖煎饼果子,说明人家务实,反观当下的一些大学生,往往高不成低就,这些人应该向这样的海归学习;还有人表示,这是人家在创业,如今不过是起步阶段,未来大有可为在这些人看来,“海归卖煎饼”就是一碗“鸡汤”,就是催人奋进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当海归都可以为了梦想卖煎饼时,你还有什么不可以去尝试去努力的呢?但其实,这样的解读,就是一种误读。为何呢?因为卖煎饼果子的这位女士,根本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海归”,而是一名研修生。所谓研修生,说穿了就是廉价劳动力。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便会接受外国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则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研修生。虽然这位卖煎饼果子的女士在日本自学了日语,日语水平也达到了2级水平(日语等级测试的第二档,还算可以的),但她终究是一名研修生,并非什么海归。这位女士之所以出来卖煎饼果子,其自己表示,是为了梦想。但这样的说法,未必就是她的本意。从新闻中我们知道,她从河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不久就与现在的老公在一起了,但遭遇打工没赚到什么钱,创业又亏损的尴尬。最终,她变成了一位家庭主妇。哪怕她曾经就读的大学还不错,但时隔这么多年没有上班,在职场上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甚至可以说,这位女士的事迹,其实是女性在职场上劣势的体现,出来卖煎饼创造价值,更似一种无奈之举。既然“海归”只是一个噱头,那么附加在其上的各种“励志范本”、“务实范本”,便也只是一些人的自娱自乐罢了!简而言之,所谓的“海归卖煎饼”,不过是一碗伪励志鸡汤。毕竟,新闻中的这位“海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归;而她的故事,也没有多励志;她如今的选择,也只是向无奈现实的妥协。既然如此,何来励志之说呢?这就是说,对于这则“海归卖煎饼”的事件,的确没有必要追捧。因而,审视“海归卖煎饼”就必须跳出“海归标签”。就未来而言,只希望这样的伪鸡汤越来越少,毕竟它跟毒药并没有多大区别,最多能起到自我麻醉的作用。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着眼于现实,并付出积极的努力,才是实现梦想最可靠的路径。至于一些子虚乌有的伪鸡汤,还是不要喝的好,喝好了自然好,而一旦知道残酷真相的话,难免会备受打击!(龙敏飞)9. “警方占用私人别墅12年”该怎么解决? 2016-06-07 11:32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陈广江河南三门峡市经济开发区里有一座别墅,属于当地企业家胡某所有。但该别墅已被三门峡市公安局原涧河派出所无偿使用了12年。胡某去世后,其爱人范女士向警方索要,遭警方推诿。警方称,别墅是当年胡某自愿出借,免费供警方使用。范女士认为这是迫于公安权势。近日,三门峡警方回应称,愿以真诚的态度,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就房租等遗留问题沟通解决。(6月6日央广网)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不还,与“老赖”何异?经媒体报道后,当地警方终于弄懂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愿以真诚的态度,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就房租等遗留问题沟通解决”。如果当初范女士一索要,警方二话不说马上搬家走人,何来被舆论“吊打”?客观讲,私人别墅被占用12年未收租金,既不符合常理,更不符合法纪,警方和商人的这种“不清不楚”“亲密无间”的关系令人遐想。如今胡某已去世,如果警方拿不出书面约定,“自愿免费出借”一说死无对证,到底是自愿提供还是迫于权势已无从考证。既如此,这一页只能翻过去。那么,现在问题如何解决?第一,警方必须马上归还别墅,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但令人费解的是,据报道,被索要别墅后警方开始并不配合,别墅一度被反锁,范女士所办市场也一度被人“找麻烦”。这边人家索要别墅,那边警察去执法并罚款,也太巧合了吧。第二,因为“自愿免费出借”一说无从考证,所以只能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12年租金及利息一个都不能少。具体操作起来也不难,当地每年的房租水平可以推算出来,银行利率一查便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警方占用私人别墅12年不能白占白用,该多少费用就多少费用。第三,当地警方应该向业主表达谢意和歉意。别墅的产权归业主,警方占用了12年应该说声谢谢;业主索要自己的别墅一度遭警方推诿,警方也该说声对不起。原本可以心平气和解决的问题闹得满城风雨,作为强势方的当地公安部门应反思。政商关系要“亲”,更要“清”,权力部门必须有原则意识和边界意识,否则很容易让人戳脊梁骨。(陈广江)10. “吃”出端午节里的传统真滋味 2016-06-08 08:54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谢伟锋“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在颇具流行色彩的民间童谣里,端午节也有着令人向往的诗意色彩。今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已然临近。不过,早在近一个月前,各大商务网站就开始忙不迭地捣鼓起了“粽子节”。火腿、蛋黄、咸肉满屏幕的无粽不欢。“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舌尖上的端午,摇身一变,成了“互联网+”中起到重要配置作用的市场资源。“吃”出端午节里的传统真滋味吃,固然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如农历春节里的饺子,中秋佳节里的月饼这里面,不乏中国从农耕社会演变过来的饮食记忆,还有季节和自然中的特殊定格。不过,如果在端午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我们最大的参与热情仅仅是吃粽子,最大的满足感只是来自于胃,甚至连这些吃的食物也都习惯于网购的“买来主义”,只见眼前的树木,不见背后偌大的树林,这样的端午节,不仅是意兴阑珊,恐怕还有些若有所失吧。购物网站把端午“在商言商”,情有可原。不过,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互联网+”可以嵌入到任何具有价值的领域中,中国传统节日,亦不例外。这不,在光明网的“网络中国节”页面中,就能找到这样的遵循:端午文化的起源考证、民间习俗、传承发展,还有那念兹在兹的“小明陪你过端午”深入浅出,牵挽各方,这样的“互联网+端午节”,着实“吃”出了传统的真滋味。中国传统的传承,能够跨越千年而不气若游丝,就是凭着它螺旋式向上的延绵之力。对此,有学者就说“文化就是这么增增减减地流动着”。而关乎到中国传统的意识色彩、文化特色和伦理情感等诸多“软要素”中,像端午、春节这般的传统节日,无疑是集大成者。现代社会,会把端午想当然地“浓缩”成吃几个粽子,看几场龙舟,甚至是商家和商品越俎代庖地成端午文化的代言人。在大众已经不自觉地把老祖宗的精气神都“扁平化”的时候,这时,“网络中国节”不啻为一种清新存在。它不刻意消解现代的时尚气息,而是通过自己的甄别和推介,亦步亦趋,告知你一个更为多彩且又厚实的端午佳节。在“网络中国节”的页面中,笔者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古人在端午节中所蕴藏的意味,不仅有天马行空的艺术着墨,还相当地付诸现实。譬如,在在端午所贴的符,就有着时代更迭的“绿肥红瘦”:汉魏时是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宋代就出现的端午贴天师符风俗,明代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光是这样一个墙上方寸之间的变化,就不断演绎出不同朝代人们的历史背景和生活条件。往小了说,这是端午贴符的“年年岁岁画不同”,但往大了想,这其中,不正是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叶知秋?龙舟竞渡,蓄兰沐浴,驱逐五毒对于这些端午节的传统节目,很多年轻人或许并不陌生,但你是否真的了解它?是否真的读懂它的全部?端午节可不是粽子,可不能囫囵吞枣;对于传统民俗,更不应“无知当个性”。端午,这个从先秦时期就已经明确的节日,它应该萌发出现代气息。“网络中国节”之端午篇,就是这样的登高望远,体悟更深。对于亿万中国网民来说,这种体会,值得拥有。(谢伟锋)11. 尊重市场规律才能突围“丽江古城困局” 2016-06-08 09:55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似乎,6月1日那场以“抵制古城维护费”为名的商家关门行动,只是一场波澜不惊的闹剧。这两天,丽江古城的商家又都开了门。但妥协和虚无背后,抱怨与失望并未散去,更多的人一脸迷茫:连续亏损4个月了,究竟该怎么办?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房租、全国古镇同质化生长以及80元“古维费”带来的影响,正逐步将这座古城变成一个空荡的“牢笼”理想,已不再是那个理想;丽江,也不再是那个丽江。(6月7日华西都市报)浮高的房租价格,已然成为租客的难以承受之重。日益亏损的背后,“古城维护费”成为了矛盾冲突的出口。圈景收费,是各地风景区的通行做法。一些名胜景区不遗余力争取世界文化遗产等名头,其目的就是看中了“水涨船高”的市场前景。造成丽江古城困局的原因有很多,收取维护费是一方面,商家过高的房租又是另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恐怕还是违背市场规律之下,没有真正的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游客真正的需要,从而导致其市场前景发生了变化。从曾经的火爆异常、一房难求,到时下的门前冷落、鲜有人问津,丽江古城的商家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阵痛。门外依然有很多的游客,不过却鲜有人进来消费,酒吧、客栈和餐饮店成为重灾区。一方面,过高的价格降低了刚性的消费需求,直接把消费者拒之于门外。不是所有的游客都是不计成本的土豪,当景区的消费价格已脱离了消费的最高承受度,那么消费者就只能选择放弃。另一方面,同质化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使得景区的整体吸纳功能,将会随着消费者的日益理性化而不断的降低。若不能针对人的需求,实现有效的调整,那么其景区的发展前景就难言乐观。丽江古城的困局,不会成为“一个人的战斗”,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行政主导下的景区商业化,就不会有光明的前景,粗放式发展的各类景区,也会在同质化的比拼中,因为特色不明而失去吸引力。按理说,一景一特色,一地一特色,每个地方的景区和特产都有差异性。不过,走进很多景区的商店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更重要的是,按照消费层级的理论,当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已普遍实现了升级,从对景区消费的“温饱之态”,上升到“舒适之状”时,粗放化、低端化和同质化的景区,即便顶着世界文化遗产等名头,依然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某种意义讲,景区商家的亏损困局,恰是市场供需正常关系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只有真正把消费者的利益置于第一位,景区也好,商家也罢,才能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赢家,否则,政府的圈景收钱和商家的囤积居奇,都可能把自己置于死胡同中。从杭州西湖到凤凰古城,取消门票的做法,其实是给了自己一个更大的市场出口,并让政府与商家在尊重市场规律中,找到更好的切入点。门票经济和囤积居奇之路注定难以为继,旅游经济也需要更具有市场包容度,尤其要真正读懂消费需求并满足消费愿望,如此才能在政府、商家和游客之间找到利益共同点。否则,单方主导下的景区发展,恐怕将会在剑走偏锋之下偏离轨道,诸如丽江古城困局就会愈演愈烈。(堂吉伟德)12. 精准统计就业,要见数据更要见人 2016-06-08 09:59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然玉教育部官网6日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以精准统计为基础,重点摸清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状况。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6月7日北京青年报)“高校不得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这本就是一直以来的政策要求。然而在现实中,我们还是时常可以看到,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得答辩、不得毕业等新闻。这事实上说明,一些高校为了完成就业考核指标,心态与行为已经极度扭曲。相较于学生们的真实就业情况,其似乎更关心纸面的数据光鲜。几乎可以预见,在“就业协议”等同于“有效就业”的统计口径内,校方难保不会采取投机取巧的手段操控数据。未防患于未然,教育部再次专门发文,强调要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精准统计机制”。此处所谓精准统计,无疑有着两个方面的指向。其一,就是要客观、中立地呈现现实,不以强迫签订就业协议等方式,制造“伪就业”的假象;其二,则意味着具体到人的信息收集,毕业生的求职地域、意愿、薪水等等要素,都要纳入一套完整的数据模型之内从主要关注“整体面”到重视“每一个个体”,这无疑是难得的进步。精准统计就业情况,必然意味着,对传统统计方法论的变革。在过去,高校统计就业情况,往往是粗线条的、单一维度的。其核心逻辑是,但凡学生提供了“就业凭证”,就可被视为有效就业纳入计算。久而久之,则形成了一套“从书面到书面”、“从文件到文件”的就业统计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强迫学生签订协议,或者伙同学生、企业伪造协议,其实都不难理解。长久以来,粗糙的就业考核方式,造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尴尬,那就是“就业数据”和“就业情况”发生脱节。相较于采取实际行动来推动学生真实就业,高校似乎更愿意千方百计拿到书面“就业凭证”了事只见数字不见人,主要依据“就业协议”所形成的就业统计,因其与生俱来的机械性,故而实在难以具备可靠的参考价值。优化就业统计方式,要摆脱对“就业协议”的过度倚重,更要制止由此引发的权利倾轧与弄虚作假。这既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调整,也是一次关于责任的重申:高校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从不是制造一份亮眼的就业数据,而是努力让每一个毕业生能够真正有更好的未来。(然玉)13. “丢包案”宣判,心痛大于争议 2016-06-08 10:06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陈广江家住徐州铜山的赵女士不慎丢了装有大额现金的挎包,一名6岁女童称捡到包并交给了父亲,然而,女童父亲断然否认了孩子的说法。无奈,赵女士将女童父亲告上法院。6月6日,经过两次开庭审理,徐州铜山法院针对该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周先生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原告赵女士人民币18000元。(6月7日扬子晚报)案子判了,法官却很痛心,因为那个“说真话”的小姑娘不爱笑了,整天闷闷不乐,情绪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心里也像堵了一块石头,既为孩子担忧,又为这位父亲感到汗颜。与此同时,争议四起,很多人把矛头对准法官,直指此案证据不全、判决不公。判决有问题吗?该案的两大争议焦点是:6岁孩子的话能否认定为事实、18000元的数额如何认定。客观讲,证据存在瑕疵,但判决无可厚非。“疑罪从无”原则仅适用于刑事诉讼,而本案是民事诉讼,应采用“优势证据”规则,即如果全案证据显示某一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其不存在的可能性,使法官有理由相信它很可能存在,尽管还不能完全排除存在相反的可能性,也应当允许法官根据优势证据认定这一事实。本案中,现有证据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证据链,法院对两大争议焦点问题也进行了详细解释,因此判决并无不妥之处。其实,该案的理想结局应该是调解处理,但双方都不同意,法院只能依法作出上述判决。所以,当法槌落下,注定心痛远大于争议。“丢包案”不仅是法治课,更是家教课,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这位不称职的父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孩子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道德领域,“父母不如孩子”的现象已非个案。鲁迅先生曾提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命题,今天看依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道理人人都懂,但行动总落后于思想。为了孩子,很多父母不惜重金甚至砸锅卖铁,但往往在孩子人格培养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上败下阵来。问题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所以,与其揪住“丢包案”证据上的瑕疵不放,不如反思这一最令人心痛的教训。但愿小姑娘能走出阴影(陈广江)14. 网络租人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2016-06-08 10:12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刘建国房子买不起可以租房,汽车买不起可以租车,女朋友找不到的话没错,可以租人。有一款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将自己出租出去或租一个人,租约的内容扩展到“吃饭、喝咖啡、打游戏、健身、减压陪聊”等。近来,不少租人平台渐渐走红,在平台上,你可以用任意方式出租自己,租人者只要支付一定的租金,就可以租到自己心仪的男(女)神。(6月7日 东南早报)不可否认,网络租人社交软件的使用,能够拓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范围,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不过,新生事物的起步和发展,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网络租人容易衍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个人信息真实,为犯罪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再比如,疏于监督和管理,可能发生色情交易等等。其实,网络租人的背后,之所以乱象频现,正是在于源头监管存在问题。根据媒体的报道,在网络租人软件上进行注册,并不需要严格的审核,门槛非常低。对于个人来说,在注册帐号过程中,账号为手机号码,并设置自己的密码,点击获取验证码后,平台会发来一条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后,填写用户名、地区、年龄、职业等相关信息,并上传一张照片后即可完成注册。虽然照片要求为本人正脸清晰照片,但随便使用一张能看清正脸的网络图片,依旧能够完成注册。不难看出,正是缺乏源头把控,没有对注册人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从而导致了租人平台鱼龙混杂。应该说,网络租人属于合同行为,假如合同缔约一方身份存在虚假情形,无疑会让合同另一方权益面临严重威胁。其实,依赖于合同双方的判断,网络租人的双方必然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网络租人社交软件上的信息可能并不真实,必然会让租赁者与被租赁者陷入到认识误区中,很难看清“庐山真面目”。那么,面对这种情形,有必要对网络租人平台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避免社交软件游离于法律监督管理之外。尤其是,网络租人软件的注册,应该采取实名制,在身份信息、职业、住址等等各个方面,均要求做出严格的说明,避免出现弄虚造假的情形。网络平台上的租人,确实具有创新性,正面价值和意义不容小觑。然而,该软件的使用,却不能总是陷入混乱状态,甚至成为不法行为的推手。由此,监管部门应该及时介入和发力,倒逼租人平台的合法有序化运转,从源头上堵住乱象滋生的渠道和空间。(刘建国)15. 广场舞“实名制”应慎之又慎 2016-06-08 10:16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毕晓哲“广场舞有了实名制和公约,现在居民开展广场活动都要守规矩了。”合肥南七街道居民杨多玲表示。记者了解到,为规范街道广场舞文化活动,南七街道文化站在辖区开展了广场舞队伍实名登记制,接受居民投诉,此外还对广场文化活动的时间、地点、音量进行了约定。(6月7日新安晚报)客观而言,合肥南七街道对广场舞的管理是一种创新,也是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的实践和探索,但在具体实施广场舞队“实名制”上在笔者看来还是应该审慎为之,更不宜当成经验推广。当地的广场舞实名制,虽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参舞者一律实名,但舞队进行实名注册,恐怕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对于广场舞的法律规范不少,如: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第17条又规定,对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再按照我国公园噪声管理暂行规定,城市公共绿地上,禁止打鼓鸣锣、甩鞭等噪声污染大的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团体可处以100至500元罚款。再如:2014年12月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绿化和公园条例(草案)规定:对公园噪声污染进行约定,只能在早上7时至9时或者晚上7时至9时跳广场舞,并且需要限定音量。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对于广场舞的法律规定,主要是基于噪声污染。问题正在于此,限制广场舞噪声有法律依据,“实名制”的法律依据何在?即使是舞蹈队的“实名制”,合肥当地能找到法律规定吗?从法律和法理角度,公民和公众有“法无明文规定即可行”的权利,“实名制”不应该是广场舞的“门槛”,更不应该成为组建“舞队”的必要条件。而合肥南七街道做为一级基层政府,其行政管理权限须遵守法律规定,“实名制”如找不到法律依据就属于“自创”,正当性和合法性就值得质疑。广场舞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也是舞蹈队组织舞者的权利,“实名制”或实名注册登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即使一些人是“自愿”的,也是难以说得通的,因为,这一做法不排除有公权“要挟”因素。有人可能认为,只是管理目的是好的,或者说效果是好的,就可以认可这一行为可行。这一观点经不起推敲,带有强制性质的“广场舞队实名制”,就和多年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频频使用的“搜身”、“游街”侵害公民权利一样,即使发现了“犯罪证据”、“教育效果更佳”,也难言其合理合法正当。广场舞争议属于权利之争。热跳广场舞者由于自身放纵,可能导致周边居民权利受损,政府有关方面予以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国情民意的,但必要的管理绝不是“违法”管理,更不是巧设名目自创“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