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规程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矿井地质规程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矿井地质规程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矿井地质规程实施细则.doc_第4页
矿井地质规程实施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地质规程实施细则2013年8月25日矿井地质规程实施细则矿井地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根据我国大多数矿区的情况制订出来的,不可能完全包括和符合鹤壁矿区的具体情况,为了指导鹤煤我矿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根据规程总的精神原则,制订出适合鹤壁矿区实际情况的规程实施细则,望矿有关部门遵照执行。第一章 总 则第1条第6条 全部按规程原文执行。第二章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第7条第10条 全部按规程原文执行。分类总的原则是总结过去、评定未来,对于我矿评定的主要对象是现采区和深部水平,但为了研究中、小型断层及煤层稳定性等方面的有关规律,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已采区也应一并进行评定。分类必备的图纸和文字说明,应按规程编制说明15页17页的要求进行。分类所选取的各个煤厚点和构造点必须在图纸上标明,作为分类依据的各种地质现象(因素)必须在图纸上反映清楚,基础参数必须齐全准确。第三章 矿井地质观测第一节 一般要求第11条 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一般要求如下: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我矿统一印发的地质观测记录薄上,记录簿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不能有缺页,涂改现象。 二、参照规程第11条第二款执行。三、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姓名。四、参照规程第11条第四款执行。第二节 煤系地层观测第12条 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对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应作重点观测编录。对二1煤层其顶底板和标志层(如S9、S10、C3L8 )需作为重点详细观测,必要时还需采取标本,进行化验和测试。正常情况下穿层巷道每掘进10米观测一次;顺层巷道每掘进20米观测一次;遇地质构造要加密观测。要认真观测描述岩性、层厚及产状和断层、褶曲、节理裂隙及涌水情况等,素描图比例1/200或1/500。遇特殊地质情况要绘制放大断面图,比例1/100或1/200。遇断层要及时填绘断层卡片。地质钻探等其它地质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并填绘到素描图上。第13条 参照规程第13条执行。第三节 煤系地层的观测第14条 井巷工程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都必须进行观测和描述,凡井筒、石门和其它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均应作为观测点进行观测,在沿可采煤层掘进的巷道内,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应不大于规程表4的规定。第15条 煤层观测点的观测描述内容一、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厚度、各煤分层厚度、夹矸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探测煤层全厚,当煤厚大于10米,钻探全煤厚有因难,允许图纸上标明大于10米,非全厚。二、同规程第15条二款。三、同规程第15条三款。四、煤层的产状要素(统一按方位角法表示)。五、同规程第15条五款。第16条 按规程第16条执行。第四节 地质构造的观测第1720条 按规程第1720条执行。第21条 我矿暂无发现岩浆岩体,若在今后遇到,按规程第21条执行。第四章 矿井地质勘探 第一节 勘探性质的划分第2226条按规程第2226条执行。第二节 勘探手段的选择和工程布置第27条 矿井地质勘探,应根据勘探性质、地质、物性条件、技术经济合理性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的选择勘探手段,同时,还应遵循物探先于钻探,井下钻探先于地面钻探,钻探先于巷探,以及物、钻、巷探相结合的原则。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上级要求,配备必要的井下钻探设备,安排一定的物探和巷探计划,使地质人员利用充足的勘探资料,对各种地质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第2833条 按规程第2833条执行。第五章 资料编录与综合分析第一节 资料编录第34条 同规程第34条。第35条36条 矿井地质必须具备下列基础资料。一、矿井地质记录簿;二、井巷素描图及典型地质现象的素描卡片;三、钻孔柱状图;四、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必备的台帐、卡片。五、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的台帐。上述基础资料必须齐全、完整、妥善保存和便于使用。所有主要煤巷,均应编录素描图,如巷道不能揭露全厚,应将按规定距离所探的煤层全厚资料填绘上去,以此作出煤全厚的剖面,有实揭煤层顶底板岩性资料时,也应上图。第37条 同规程第37条。第二节 综合分析第38条40条 同规程第38条40条。第41条 综合分析的成果必须反映在下列综合性地质图件上:一、矿井必备的综合性图件:1.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图 1:200或1:5002.矿井煤(岩)层对比图 1:5003.矿井地形地质图 1:5001:20004.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1:20001:5005.矿井地质剖面图 二、矿井必备的日常生产用图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1000或1:20002.结束采区的损失量计算图 1:1000或1:20003.采区地质剖面图,1:1000或1:2000。四、按规程第41条第四款执行。五、按规程第41条第五款执行。第42条 按规程第42条执行。第43条 按规程第43条执行。第六章 矿井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第一节 基本要求第4445条 按规程第5859条执行。第二节 水平延深的地质工作第4647条 按规程第6061条执行。第三节 采区掘进的地质工作第48条 同规程第62条第49条 采区设计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在两年前由生产设计部门通知地质部门。采区地质说明书应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提出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报鹤煤公司批准。采区结束后三个月内提出采区采后总结,经矿总工程师审查后存档。第50条 采区掘进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地质工作:一、分析查明采区范围内主要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和落差。主要褶皱的形态、幅度、位置及其展布方向和长度。二、查清采区内二1煤层的厚度,结构变化,煤层中有无冲刷带存在,有无薄煤带存在,确定可采范围等。三、按规程第64条第三款执行。四、按规程第64条第四款执行。第四节 工作面掘进和回采的地质工作第51条 在回采工作面设计前,必须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提出回采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要求见规程附录五),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交采掘部门使用,并报集团公司备案。第52条 掘进期间应进行以下工作:一、分析和预测影响回采工作面连续推进的断层和褶皱的形态。新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用物探、钻探、巷探查明工作面中间有无隐伏断层或陷落柱等。二、根据实测资料预测工作面内煤层厚度、结构的变化情况。三、按规程第66条第三款执行。四、观测并素描掘进中揭露的小构造及展布。五、按规程第66条第五款执行。六、核实该工作面的储量。第53条 工作面圈出后,应在五天内按规程附录五的要求提出该工作面的回采地质说明书,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交生产部门使用。第54条 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进行以下地质工作:一、及时搜集工作面的采高和煤厚资料。二、实测各种地质构造的位置、形态和性质。三、搜集采出量和损失量等资料,分析损失量的构成比例及原因。四、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于开采结束后30天内提出,分层开采时,在最后一个分层开采结束后30天内提出,报矿总工程师审定后,归档妥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