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调理汗证[文档资料]_第1页
中医辨证调理汗证[文档资料]_第2页
中医辨证调理汗证[文档资料]_第3页
中医辨证调理汗证[文档资料]_第4页
中医辨证调理汗证[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证调理汗证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汗证是指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则更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发于病危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肢冷息微者称为脱汗;汗出色黄或染衣者为黄汗;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全身恶寒战栗,继而汗出为战汗。一般以自汗、盗汗最为多见。 综合辨证 肺卫不固 症状可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苔薄白 ,脉细弱。病机是肺气亏虚,肌表疏松,表卫不固而汗出恶风,且易感冒;动则耗气,气不摄汗,故汗出更甚;面色少华,脉细弱为气虚之象。治则为益气固表。方药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 15 克,防风 9 克,白术12 克,浮小麦 30 克,糯稻根 30 克,大枣 5 枚,甘草 6 克。气虚甚者加党参 12 克,黄精 12 克,以益气固摄;兼有阴虚,而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 12 克、五味子 9 克,以养阴敛汗;汗出较甚可加龙骨 30 克、牡蛎 30 克,以敛汗固涩。每日一剂水煎服。 营卫不和 症状可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或局部汗出。 苔薄白,脉缓。病机是营卫失和,腠理不密,故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苔薄白,脉缓为营卫不和之象。治则为调和营卫。方药用桂枝汤加味:桂枝 6 克,白芍 12 克,大枣 5,生姜 3 片,甘草 3 克。汗出较多者加龙骨 30 克、牡蛎 30 克,以固涩敛汗;兼气虚者加黄芪 15 克,以益气固表;兼阳虚者加附子 9 克(先煎),以温阳敛汗;半身或局部汗出者可加浮小麦 30 克,以甘润缓急。每日一剂水煎服。 阴虚火旺 症状可见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有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是阴精亏虚,虚火内 生,热逼津液外泄,故见盗汗;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潮热,颧红;阴虚有热,津液不足,故而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治则为滋阴降火。方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生熟地各 15 克,当归 9 克,黄连 3克,黄芩 9 克,黄柏 9 克,黄芪 12 克。汗出较多者加牡蛎 30克、浮小麦 30 克、糯稻根 30 克,以固涩敛汗;潮热甚者加秦艽 9 克、银柴胡 9 克、白薇 12 克,以清退虚热;火热不甚者可去黄连、黄芩、黄柏,加麦冬 12 克、五味子 9 克、牡丹皮 12 克,以补益肺肾,滋阴清热。每日一剂水煎服。 邪热郁蒸 症状可见蒸蒸汗出 ,汗液易黏衣服或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病机是肝火亢盛或湿热内蒸,故见面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热蒸津液外泄,故汗出;湿热内蒸,湿性黏腻,故汗液易黏而黄染;苔薄黄,脉弦数为内有积热之象。治则为清肝泄热,化湿和营。方药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9 克,黄芩 9克,山栀 9 克,柴胡 9 克,泽泻 9 克,车前子 15 克(先煎),当归 12 克,生地 12 克,甘草 6 克。湿热甚者可加茵陈 30 克、赤茯苓 12 克,以清利湿热;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甚者可去黄芩、栀子等苦寒之品,加苍术 9 克、生薏苡仁 15克,以清热除湿 。 自汗辨证 气虚阳虚 自汗多为气虚、阳虚表现。具体表现白天常自汗出,动辄尤甚,易感冒,伴头晕、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气虚引起。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虚弱,难以卫护体表,汗液就容易自行外泄。出汗多,消耗津液,抵抗力下降,易着凉感冒,治宜补脾益气固表。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 30 克,炒白术、防风各 15 克,甘草 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 芪、浮小麦各 30 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 15 克,麻黄根、炙甘草各 10 克,生姜 5 片、大枣 7 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肺脾不足 患者可见汗出恶风,平素易感冒,面白,疲乏,气短,活动后汗出较甚。舌质淡,脉细弱。治则宜补益脾肺,益气固表,可以选用玉屏风散,方药为防风 15 克,黄芪(蜜炙) 30 克,白术 30 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热滞于内 患者常表现为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颧热,烦躁不安,或兼有发热,肢节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治宜清泄内热,可选用白虎汤,方药为可用石 膏 30克,知母 9 克,炙甘草、粳米 9 克。水煎,每日 1 剂,温服。 盗汗辨证 心血不足 患者常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脉虚。治宜补血养心敛汗,可选用柏子宁心汤,方药可用柏子仁 6 克,酸枣仁 9 克,远志 9克,麦冬 9 克,当归 12 克,白芍 9 克,生地 12 克,黄连 1.5克,茯神 12 克,党参 12 克,黄芪 12 克,甘草 3 克。水煎,每日 1 剂,温服。 阴虚火旺 患者往往出现潮热盗汗,虚烦少寐,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舌红 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当归六黄汤,方药为可用当归、生地、熟地、黄柏、黄芩、黄连各 6 克,黄芪 12 克。水煎,每日 1剂,温服。 典型病例 久病自汗 某女自汗两年余,汗出之前阵发怕冷,继则烦热,少寐,舌质略红,脉弦细。中医认为自汗一证,辨有邪无邪,有邪者多实,无邪者多虚,散邪无迫津之因,汗可止;补正无漏汗之隙,汗自收。切勿见汗止汗,闭邪于内,以致迁延难愈。本例属外邪稽留,郁闭少阳,郁久化热,蒸迫阴津外泄。故外疏内清,清热散邪,兼养血和营为治则。方用:白芍、栀子、黄芩各 15 克,当归、白术、甘草、薄荷、葛根、柴胡、荆芥各 10 克,栀子、黄芩、茶叶各 15 克、服药 3剂,汗出大减,烦热恶寒亦减。 头汗不止 某女头汗出 3 年之久,汗出如洗面之状,上半身汗出,下半身无汗而肢凉,兼头晕,心悸,少寐,倦怠无力,便干,平素终日操劳,过劳伤心,营卫失调,卫气失去常度,汗液偏漏。以调和营卫,益气养营为治则,兼外涩之法以治之。方用桂枝汤加味:黄芪、牡蛎各 30 克、桂枝、当归、五味子、炙甘草、麻仁各 10 克,白芍、麻黄根、浮小麦各 15 克,大枣 6 枚,生姜 3 片,水煎服。服药 3 剂显效。 脑梗塞后盗汗不止 某男 6 年前脑梗,左侧半身不遂。自述半月来每晚盗汗不止,且右侧为热汗,左侧为冷汗,醒则汗止,重则汗湿透枕巾,内衣。舌淡,苔薄白,脉沉。患者半身不遂日久,气血阴阳营卫失和,治宜调和营卫,滋阴敛汗。方用:桂枝龙牡汤合青蒿鳖甲汤加银胡、山萸肉各 10 克。 3 剂后盗汗大减。 经期多汗 某女 38 岁。初诊主诉平时月经正常,近 3 月来月经量多,小腹痛,汗多,曾服用中药收效甚微。此次月经来潮 3天,量多,有小血块,小腹痛,汗多,口干乏力,纳可,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 血双虚,气不敛汗。方用桂枝龙牡汤加黄芪 40 克,首乌、麦芽各 15 克,当归、阿胶、棕炭、五味子各 10 克。 4 剂月经量和出汗均减少。 自汗不止 某男 24 岁。初诊主诉稍动或不动则汗出,大汗淋漓,不能自止,余无不适。观满头大汗,舌淡,有瘀点,脉涩。该病人属青年男性,除自汗不止无不适,舌有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