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夷市民勤县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甘肃省武夷市民勤县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甘肃省武夷市民勤县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甘肃省武夷市民勤县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甘肃省武夷市民勤县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夷市民勤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课内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寻常巷陌 寒蝉凄切 帐饮无绪 惊滔拍岸b玉枕纱厨 故国神游 凌歌泛夜 故垒西边c封狼居胥 玉簪螺髻 烟柳画桥 晓风残月d良晨好景 吟赏烟霞 仓皇北顾 神鸦社鼓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 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 。a平铺直叙 字斟句酌 心照不宣b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c平铺直叙 咬文嚼字 心照不宣d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c沛公军霸上 d其一人夜亡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ks5uks5ub畔主背亲c信义安所见乎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信义安所见乎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子卿尚复谁为乎2、 古诗文阅读与默写(共4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别薛华王 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注】:薛华,和王勃是同乡也是良友。王勃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触怒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此诗是王勃被逐出沛王府,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客居剑南时所作。6.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送送”与“遑遑”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7.“穷路”借用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要表达什么意思?(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每小题5分,共25分)陶潜传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注要之。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ks5uks5u(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注 栗里:地方名。8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躬:亲自b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白:禀告c而蓄素琴一张 素:古老的d毕,还复著之 著:穿,戴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b.“箪瓢”原文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和“瓢”本来都是装饭和装水的小容器,文中借代为粮食。c.“束带”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作名词时,是指各种级别的官服的腰带的泛称,因而又代指官服,可引申为公务。文中作动词,意思是整饰衣服。迎接上司时整饰衣服表示庄重。d.“羲皇”,即伏羲,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三皇”是远古时期的三个皇帝。“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b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c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d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自幼志向高远,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b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c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兮辞。d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陶潜,但陶潜却不予理会。在陶潜前往庐山的途中,王弘便让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上邀请他。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14.名句默写(1)市列珠玑,_,竞豪奢。(2)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倩何人唤取,_,_。(4)江间波浪兼天涌,_。(5)哀吾生之须臾,_。(6)_,谈笑间,_。(7)苟利国家生死以,_。(8)君子坦荡荡,_。三、现代文(小说)阅读鉴赏,完成15-18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那棵梧桐树李翠娟爷爷是在一个春季栽下这棵梧桐树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生长速度很快,没几年树头就罩住了大半个院子。左邻右舍对它的生长速度惊叹不已,经常询问爷爷到底是怎么打理它的,爷爷捋着花白的胡须,笑而不答。那时候,在梧桐树下玩耍,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它粗大的腰身需要好几个孩子才能合抱过来。斑驳的树皮像是一幅幅抽象的画作,我们的眼睛总能从这些画作里探索出一些大人看不到的神奇世界。夏季是梧桐树最美的时候,那一串串像紫色铜铃一般的花朵缀在翠绿的枝条上,微风吹过,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使劲多吸几口。那天,张木匠过来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如火的晚霞给梧桐树涂上了一抹金色。他围着树身转了几圈,眼神里是掩藏不住的惊喜。我很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整天在村里闲逛,看见谁家有要成材的树,总是软磨硬泡非要砍了去。这几年他和外地的木材商联手倒腾木材,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看得出爷爷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人,他来找过爷爷几次,爷爷都没有搭理他。这次他又来了,他把爷爷从屋里拽出来,说:“你出个价,多少钱我都要。”爷爷没有理睬他,他缓缓走到树前,用手摩挲着梧桐树,像平时摸我的头一样温柔,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说:“你走吧,这树我不卖。”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了屋。张木匠望着爷爷坚定的背影,跺跺脚,无可奈何地走了。梧桐树保住了,我们又可以在树下玩了。它如伞的树冠越来越茂盛,就像在院子里撑开了一把巨大的伞,家里人每天都在伞下或干活,或休息,或吃饭。可是好景不长,来年春天,村里突然送来了重新规划街道的通知。我们家在搬迁范围之内,而且梧桐树因为影响规划,也在被砍伐之列。一家人知道这个情况后都闷闷不乐。这次,张木匠又来了,他拿着规划图,边给爷爷看边得意地说:“这棵梧桐树可是占着主街道的!这次你是非卖给我不可了,别犹豫了,你点头,我明天就来砍树”爷爷没等他说完,猛吼一句:“说不卖就不卖。”说完倒背着手独自走了,留下张木匠站在那里,表情讪讪的,很不自然。爷爷在搬家之前,还是忍痛吩咐家人把梧桐树砍倒了。为此,我抱着爷爷的腿哭了一下午,爷爷只是一个劲地叹气,什么话都没有说。我们搬走的时候,一起把梧桐树拉到了新家。不料张木匠仍是不依不饶,几次三番来到新家找爷爷,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他铁青着脸责问爷爷,为什么不把树卖给他,爷爷总是闭口不言。家里人被逼急了,都开始劝爷爷,爷爷始终都不点头。时光就这样缓缓流去,转眼之间,冬天来了。爷爷突然病重,家里人四处为他求药,可是他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让我们的心揪得厉害。那个早上,北风肆虐,天灰蒙蒙的,新一轮寒流来了。我们都跪在爷爷的床前,他已经昏过去好几次了,我们知道他已经来日不多。他吩咐爸爸去把张木匠叫来,断断续续地说:“当年栽树的时候,我在树下埋了一头死猪,所以树长得很快,但是但是我知道它长得过快,木材一定不结实,所以不愿卖给你”对爷爷的话,爸爸和张木匠都半信半疑。他们一起用电锯把那棵梧桐树锯成了板材,果然,家人凑上前去细看那些板材时,发现那些板材上面布满了粗大的裂纹,好像很酥脆的样子,这样的木板显然是不能打成好家具的。张木匠奔进屋里,看到爷爷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不由得泪流满面(选自小说月刊)15.作品是怎样叙述有关梧桐树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5分)16.作品中的“爷爷”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17.“爷爷”临终时说的一番话在作品中有哪些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作文(4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老人坐在镇外,一个陌生人问他:“镇里住的是怎么样的人?”“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老人问。“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 “哦,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老人说。另外一个人走到老人跟前问他:“这个镇里住的是怎么样的人?”“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老人问。“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别人。”“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人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民勤一中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课内基础题(每小题2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寻常巷陌 寒蝉凄切 帐饮无绪 惊滔拍岸b玉枕纱厨 故国神游 凌歌泛夜 故垒西边c封狼居胥 玉簪螺髻 烟柳画桥 晓风残月d良晨好景 吟赏烟霞 仓皇北顾 神鸦社鼓解析:a项,“滔”应改为“涛”;b项,“凌”应改为“菱”;d项,“晨”应改为“辰”。答案:c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 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 。a平铺直叙 字斟句酌 心照不宣b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c平铺直叙 咬文嚼字 心照不宣d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答案:b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平和。态度谦逊和蔼,对待人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字斟句酌:指对字句反复推敲琢磨,多半用来称赞人讲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用来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c沛公军霸上 d其一人夜亡【解析】选a 例句中的“膏”本是溶化的油脂,引申为肥的意思,此处用作使动,使野草肥美的意思。c项的“军”是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的意思。a项的“降”是使动,使苏武投降的意思;b项的“壮”是意动用法;d项的“夜”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b畔主背亲c信义安所见乎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解析:选d a项,“庭”通“廷”;b项,“畔”通“叛”;c项,“见”通“现”;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信义安所见乎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子卿尚复谁为乎解析:选b,定语后置,a、c、d均为宾语前置。古诗文阅读与默写(共4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别薛华王 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注】:薛华,和王勃是同乡也是良友。王勃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触怒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此诗是王勃被逐出沛王府,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客居剑南时所作。6.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送送”与“遑遑”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送送”“穷路”“遑遑”“独”“悲凉”“凄断”“漂泊”“苦辛”等词语分析,同时要注意诗歌后面的背景性注释。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伤感、悲凉的心情。“送送”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遑遑”是说辞别朋友匆忙上路,独自问津时,心里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两个叠词渲染了离别悲凉的气氛,增添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7.“穷路”借用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要表达什么意思?(5分)解析:对这个典故的理解,要结合王勃此时的处境,也可以联想滕王阁序中“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的含义。ks5uks5u.ks5u参考答案:“穷路”即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作者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借此典故,含蓄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正直耿介之士往往很难被当权者所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每小题5分,共25分)陶潜传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注要之。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注 栗里:地方名。8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躬:亲自b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白:禀告c而蓄素琴一张 素:古老的d毕,还复著之 著:穿,戴解析 素:空的,无弦的。答案c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均为代词,这件事;c.均为连词,表目的;d.均为代词,他的。 答案:a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b.“箪瓢”原文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和“瓢”本来都是装饭和装水的小容器,在文中借代为粮食。c.“束带”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作名词时,是指各种级别的官服的腰带的泛称,因而又代指官服,可引申为公务。文中作动词,意思是整饰衣服。迎接上司时整饰衣服表示庄重。d.“羲皇”,即伏羲,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三皇”是远古时期的三个皇帝。“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解析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皇帝的称谓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答案:d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b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c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d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解析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答案:c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自幼志向高远,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b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c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兮辞。d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陶潜,但陶潜却不予理会。在陶潜前往庐山的途中,王弘便让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上邀请他。解析 “征著作佐郎”是陶潜写归去来兮辞之后的事,且未就职。答案:c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ks5uks5uks5u(2)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答案 (1)喜欢读书,却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关键词“好”“每”“然”)(2)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半路栗里那里邀请陶潜。(关键词“故人”“赍”“要”)14.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市列珠玑,_,竞豪奢。(2)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倩何人唤取,_,_。(4)江间波浪兼天涌,_。(5)哀吾生之须臾,_。(6)_,谈笑间,_。(7)苟利国家生死以,_。(8)君子坦荡荡,_。三、现代文(小说)阅读鉴赏,完成15-18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那棵梧桐树李翠娟爷爷是在一个春季栽下这棵梧桐树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生长速度很快,没几年树头就罩住了大半个院子。左邻右舍对它的生长速度惊叹不已,经常询问爷爷到底是怎么打理它的,爷爷捋着花白的胡须,笑而不答。那时候,在梧桐树下玩耍,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它粗大的腰身需要好几个孩子才能合抱过来。斑驳的树皮像是一幅幅抽象的画作,我们的眼睛总能从这些画作里探索出一些大人看不到的神奇世界。夏季是梧桐树最美的时候,那一串串像紫色铜铃一般的花朵缀在翠绿的枝条上,微风吹过,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使劲多吸几口。那天,张木匠过来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如火的晚霞给梧桐树涂上了一抹金色。他围着树身转了几圈,眼神里是掩藏不住的惊喜。我很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整天在村里闲逛,看见谁家有要成材的树,总是软磨硬泡非要砍了去。这几年他和外地的木材商联手倒腾木材,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看得出爷爷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人,他来找过爷爷几次,爷爷都没有搭理他。这次他又来了,他把爷爷从屋里拽出来,说:“你出个价,多少钱我都要。”爷爷没有理睬他,他缓缓走到树前,用手摩挲着梧桐树,像平时摸我的头一样温柔,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说:“你走吧,这树我不卖。”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了屋。张木匠望着爷爷坚定的背影,跺跺脚,无可奈何地走了。梧桐树保住了,我们又可以在树下玩了。它如伞的树冠越来越茂盛,就像在院子里撑开了一把巨大的伞,家里人每天都在伞下或干活,或休息,或吃饭。可是好景不长,来年春天,村里突然送来了重新规划街道的通知。我们家在搬迁范围之内,而且梧桐树因为影响规划,也在被砍伐之列。一家人知道这个情况后都闷闷不乐。这次,张木匠又来了,他拿着规划图,边给爷爷看边得意地说:“这棵梧桐树可是占着主街道的!这次你是非卖给我不可了,别犹豫了,你点头,我明天就来砍树”爷爷没等他说完,猛吼一句:“说不卖就不卖。”说完倒背着手独自走了,留下张木匠站在那里,表情讪讪的,很不自然。爷爷在搬家之前,还是忍痛吩咐家人把梧桐树砍倒了。为此,我抱着爷爷的腿哭了一下午,爷爷只是一个劲地叹气,什么话都没有说。我们搬走的时候,一起把梧桐树拉到了新家。不料张木匠仍是不依不饶,几次三番来到新家找爷爷,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他铁青着脸责问爷爷,为什么不把树卖给他,爷爷总是闭口不言。家里人被逼急了,都开始劝爷爷,爷爷始终都不点头。时光就这样缓缓流去,转眼之间,冬天来了。爷爷突然病重,家里人四处为他求药,可是他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让我们的心揪得厉害。ks5uks5uks5u那个早上,北风肆虐,天灰蒙蒙的,新一轮寒流来了。我们都跪在爷爷的床前,他已经昏过去好几次了,我们知道他已经来日不多。他吩咐爸爸去把张木匠叫来,断断续续地说:“当年栽树的时候,我在树下埋了一头死猪,所以树长得很快,但是但是我知道它长得过快,木材一定不结实,所以不愿卖给你”对爷爷的话,爸爸和张木匠都半信半疑。他们一起用电锯把那棵梧桐树锯成了板材,果然,家人凑上前去细看那些板材时,发现那些板材上面布满了粗大的裂纹,好像很酥脆的样子,这样的木板显然是不能打成好家具的。张木匠奔进屋里,看到爷爷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不由得泪流满面(选自小说月刊)15.作品是怎样叙述有关梧桐树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以“梧桐树”为线索组织材料,叙述故事,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故事有叙述,有描写,有对话,故事性很强,且有很强的文学性。16.作品中的“爷爷”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诚实无私。爷爷知道那棵梧桐树生长迅速且枝繁叶茂的原因,所以即使张木匠出高价求买,爷爷始终都没有答应。少言稳重。在整个作品中,爷爷说的话很少,很多地方都写到他“笑而不答”“没有搭理”“闭口不言”,体现了爷爷在处理事情方面的稳重。17.“爷爷”临终时说的一番话在作品中有哪些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参考答案:在思想内容方面,揭示“爷爷”始终不肯将梧桐树卖给张木匠的原因,深化了小说主题;在人物形象方面,充分展示了“爷爷”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情节结构方面,照应了前文,同时也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令人回味无穷。作文(4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人坐在镇外,一个陌生人问他:“镇里住的是怎么样的人?”“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老人问。“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 “哦,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老人说。另外一个人走到老人跟前问他:“这个镇里住的是怎么样的人?”“你刚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