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盆栽技术.doc_第1页
芦荟盆栽技术.doc_第2页
芦荟盆栽技术.doc_第3页
芦荟盆栽技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芦荟盆栽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1期园艺博览芦荟盆栽技术向晓(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7)摘要阐述了芦荟的特征特性和盆栽环境特征,并从用盆,洗土,选种,繁殖,种植,管理等方面介绍芦荟盆栽技术,以供参考.关键词芦荟;特征特性;环境特征;盆栽技术中图分类号$68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1005202芦荟具有医疗,保健,美容,观赏等多种功能,能改善心血管循环,增强免疫功能;健胃润肠,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芦荟中的成分对人体皮肤有营养功能,可防止皮肤水分损失,遏制皱纹形成,使皮肤光滑富有弹性;芦荟株形奇特,叶片肥厚,花色,叶形特别,四季常青,是一种很好的室内观赏植物,同时能清除室内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醛等.此外芦荟有易栽培,易成活,易管理等特点,成为许多家庭花卉栽培的首选植物.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能享受到芦荟的好处,特此,我们盆栽芦荟和研究芦荟多年,收集已有的研究成果,反复实践,对比,整合,力争比较全面地,贴近实践地探讨芦荟盆栽技术.1芦荟的特征特性从广义上说,芦荟属于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芦荟的生理特征比较明显,光周期为短曰照类型植物,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实成熟期25月,地下茎分蘖形成许多小株.芦荟的生态习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芦荟起源于非洲南部的热带地区,耐热耐旱但不耐寒,气温低于O就遭害;喜光,不耐阴,忌积水;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忌黏性土壤.2盆栽环境特征盆栽可以美化居室,可以随时采摘,随时获得新鲜芦荟叶片.盆栽也与其他栽培方式一样,应满足芦荟生长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等多方面的需要,应注意施肥,浇水,保温,防冻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此外还需要合理的用盆,克服小环境的弊端,如根系伸展受到限制,水分容易挥发,营养来源比较狭窄,阳光照射强度偏弱,必需选择适宜的土壤基质,科学地配置盆土;但也有优势,可以随时搬动,改变它的生存环境,如摆放在东向,南向,西向阳台上,其中以南向阳台栽培效果好.在生长旺盛阶段.最好将花盆置于全日照处.3芦荟盆栽技术3.1用盆芦荟盆栽包括三方面的用盆技术即选盆,上盆,换盆.人们常用的花盆有瓦盆,塑料盆,陶盆,紫砂盆.选盆时力争权衡各类花盆的优势.瓦盆排水透气性好,但在室内摆放不够美观并且易碎;塑料盆,陶盆,紫砂盆比较美观,观赏性较好,但排水性,透气性比较差,二者可以结合套用,即内盆选择瓦盆,外盆选择塑料盆或陶盆;一般根据植株的大小或根系的多少来选用适宜的花盆,尽量大一点,装人更多的培养收稿日期2008101452土,使植株根系有较大的伸展空间并且通透性也好一些.上盆前对未用过的新盆应泡水”退火”,如果浇水不透,就会烧坏苗根;上盆时,盆底出水孔用瓦片垫好,放1层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的有机肥料.然后用混合好的培养土将肥料盖住,将芦荟植株直立于花盆中央,在四周填入培养土.小盆留出23cm深,大盆留出46cm深.上盆后,先放在阴凉处缓苗714d,然后放人阳光充足的地方.12年换1次盆.换盆时只将盆底的土和表土各去掉一部分,剔除烂根,然后换人盆中并填入新的肥料和培养土.换盆避开开花期,在开花后换盆为宜.换盆后浇水置于遮荫处7d,然后放在阳光处.3.2选土选择盆栽芦荟的培养土必须具有充分的腐殖质和肥力,良好的团粒结构和通气,保水,透水性能,pH值67,呈中性;保证合适的营养配方,有利于芦荟的成活,成长和繁殖.张翠玲等(2002)对芦荟盆栽培养土进行了配方试验,提出3个营养配方,即牛粪:粗砂=2:4,粗砂:牛粪:泥土=4:2:1,椰糠:牛粪=2:1.我们也对这3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发现这3个配方各有优势,并且得出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春天,秋天使用第1个配方比较妥当;夏天使用第2个配方比较妥当;冬天使用第3个配方比较妥当.分析其原因是春天,秋天气候比较温和,培养土尽量干燥一些;夏天比较炎热,加入泥土,避免水分挥发过快:冬天非常寒冷,椰糠可以保持干燥同时又可以适当提高温度.其实培养土的配置也可以更灵活一些,保证基质与有机肥料的比例约10:1.3.3选种建议选择芦荟种类根据各自的喜好.芦荟有270多种,500多个变种和栽培种,但我国盆栽品种并不多,常有以下几种:木立芦荟,库拉索芦荟,中国芦荟,华芦荟,皂质芦荟等.木立芦荟植株为灌木状,冠幅大,茎杆木质化,主茎明显,主茎基部丛生侧枝,采用侧枝扦插容易成活,外形像直立的树木,株高室内可达2m,耐寒性强,为民间药草,也适合于作食用的家庭菜,广受欢迎.库拉索芦荟属于大型芦荟,其须根发达,株形紧凑,直立,株高lm左右,多次采收后易倒伏,靠吸芽和侧枝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中国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十分相似,有人认为是它的变种,对我国南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人们认为中国芦荟有2种类型即华芦荟和沅江芦荟.皂质芦荟属须根系.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螺旋状排列,叶呈半直立或平行状.叶片薄.新鲜叶汁有一定的护肤作用.但主要用于观赏.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1期园艺博览3.4繁殖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芽插繁殖等.芦荟以分株法繁殖为主,多在45月进行.选择二年生以上的植株,挖取地下茎或主茎节部长出的小苗直接定植,因此繁殖培养土宜选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所用盆器即为定植盆器.要求将大型植株周围所长出的有4,-.6枚叶片的新株分割另行栽种.分栽后不要立刻给植株浇水.如果培养土比较湿润,可34d再浇水,减少烂根,促进伤口愈合.芽插繁殖尽量选择饱满,生长健壮的枝条或侧芽作为扦插材料;叶片也可以作为扦插材料但比较难成活;此外,还可从茎的顶部lO12cm处切断作为扦插材料.待切口稍干后再扦插,使伤口收缩.避免感染;扦插后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成活率.3.5种植移栽前对培养土先浇水,等表土稍干届再起苗,栽植.栽时不宜太深,过深容易感染,以覆盖底下叶片基部比较合适,栽苗时,将苗周围的松土按实,然后少浇水,再陪干土,并及时遮荫,定植时注意小苗顶芽不被泥土淹埋.定植到缓苗需要20d左右,期间不浇水,白天28C左右,夜间14左右,湿度60%”70%,缓慢后再进行浇水.3.6管理(1)浇水.芦荟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需水量也不一样.在移栽后.芦荟返青生根前不宜多浇水,芦荟在苗期蒸腾叶面积少,根系较弱,在土壤中分布较浅,相对需水量少一些,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了;成株期芦荟需水量增加,随着根系的扩展,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也在增加,同时对土壤干旱的抵抗能力也增加,及时浇水进行补充,大盆少浇,小盆多浇.浇水必须等培养土完全干了才浇,浇就浇透,但盆土长期过湿,会造成芦荟根系发育不良或缺氧坏死甚至烂心死苗.生根后必须把芦荟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春秋两季晴天时56d浇1次水,雨天水量稍减.夏天每天浇1次水,最好选择傍晚时分,否则残余在土中的水分在阳光照射下会烧伤根部;冬天尽量少浇水,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土出现僵化现象冻伤根部,白天将花盆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晚上放在比较保暖的地方.或进入寒冬腊月控制芦荟水分供应,待泥土完全干燥,将芦荟拔出花盆,去土,用纸包好,放置室内干燥,通风,保暖的地方.待开春后,移植新的培养土中.(2)施肥.追肥必须根据植株的大小,生长发育时期,进行适时适量追肥.施肥也要结合气候特征,春天,秋天适当增加追肥次数,夏天施肥浓度低一些;冬天少施肥,也可以不施肥;施化肥时要将肥料稀释,尿素浓度不能超过2%,过磷酸钙不能超过1%.每20-30d施1次.有机肥主要以饼渣等有机物发酵后的液肥为主,加入6倍左右的水结合浇水施入,追施液肥时,避免将液肥滴在叶片上,否则会烧伤叶片或导致黑斑病的发生.芦荟生长旺盛时,增加施肥次数;芦荟生长缓慢时减少施肥次数.(3)松土.松土也是盆栽芦荟养护的重要环节.它能促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与养分的吸收,同时提供根部充足氧气,促进根系代谢,促使根系吸收养分.如果在板结,排水不良或积水的土壤中,常出现生长缓慢,植株细弱等营养缺乏症状;盆栽芦荟受容器与基质量的限制,根系非常稠密地抱在一起,长期浇水,会使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呼吸.因此,需要经常松土,使盆土具有良好的通气条件;松土应在表土变干后进行,深度以见根为准;为促使新根,可以切断一些表层须根.(4)病虫害防治.芦荟病虫害很少发生,但有时在叶子的内侧有介壳虫或红壁虱子等,可以成功捕捉,必要时剪掉受害叶子,避免相互传播;有时由于空气中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超过一定限度,芦荟无力彻底清除时,芦荟的叶部会出现一些褐色或黑色斑点,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室内小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同时土壤潮湿,浇水过多,通透性不好也会产生黑色病斑;此外,阴雨天不能采收叶片,否则切口容易受腐生性病菌感染,引起腐烂死亡.3.7采收芦荟采收的时间,根据植株成熟的情况来决定,必须成熟后才能采收.幼年植株叶片中所含有效成分不高,叶片小,采收量少,而且采后会对植株后续生长造成影响,必须成熟后采收.家庭盆栽芦荟,可以根据叶片的成熟度,随时需要,随时采收;叶片成熟的标志是肉厚,饱满,有弹性,光滑,内部胶汁清澈透明,苦昧浓,大黄素含量高.未成熟叶片扁平,光泽差,叶肉乳白,胶汁混浊.采收时,将中下部生长饱满的叶片,从下至上采收.将割下的鲜叶片切口上下,竖直置于容器中,取流出的液汁后干燥即成;也可将叶片洗净,切成薄片,加水煮3-4h,用纱布过滤,将滤液浓缩,烘干或晒干即成.4参考文献f1】陈瑞滨,杨建国,苏焕玲.芦荟的繁殖及栽培技术】.现代化农业,2000(1O):28.f21顾文祥,朱淑琴.芦荟栽培与加工利用M1.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I3】齐邵武.我国芦荟的主要栽培品种及栽培方式U】.湖南农业科学,2000(6):3839.【4】熊飞.芦荟安全越冬管理技术】.四川农业科技,2007(1):39.f51熊佑清.芦荟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6】张翠玲,谭乐和,郑维全,等.芦荟盆栽营养土配方实验】.云南农业科技,2002(S1):147148.f7J朱平,谢小将.芦荟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江西林业科技,2000(2):】3一】4.(上接第51页)3参考文献【1】栗东霞.冬春目光温室酸浆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7(12):32.【21赵小龙,刘凤琼,莫丽红,等.黄菇娘园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