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腔动物讲课ppt课件.ppt_第1页
假体腔动物讲课ppt课件.ppt_第2页
假体腔动物讲课ppt课件.ppt_第3页
假体腔动物讲课ppt课件.ppt_第4页
假体腔动物讲课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假体腔动物 Pseudocoelomata 1线虫动物门Nematoda2轮形动物门Rotifera3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4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5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6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7内肛动物门Entoproca8铠甲动物门Loricifera9鳃曳动物门Priapulida 动吻动物 2 3 假体腔动物 线虫动物 大部分是圆筒形 两端尖细 没有纤毛 一些寄生在人体的蛔虫 丝虫 鞭虫都是线虫动物 线形动物 和线虫动物很相似 但是构造比较简单 体壁没有背线 腹线和侧线 大多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如铁线虫 腹毛动物 体表有纤毛 利用腹面的纤毛运动 如鼬虫 4 蛔虫丝虫鞭虫 铁线虫 鼬虫 5 轮形动物 只比原生生物大一点 身体分为头部 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有个轮盘结构 头冠 还长着会摆动的纤毛环 如旋轮虫 动吻动物 身体有分节 还有很多刺 从沿海浅滩到深海底都有它们的足迹 如动吻虫 棘头动物 身体分为吻 颈 躯干三部分 吻上长着许多倒钩刺 所以又叫棘头虫 常常寄生在甲壳动物或陆生动物的肠道里 如巨吻棘头虫 6 旋轮虫 动吻虫 巨吻棘头虫 7 内肛动物 身体分为萼部 柄部和附着盘3部分 其肛门长在触手环内 有口和原肾 喜欢附着在蠕虫栖管 贝类 水螅及苔藓动物身上生活 如湖萼虫 铠甲动物 因腹部具角质铠甲而得名 头部可翻出 又称翻吻 具耙棘 口锥 胸部具甲板 刺 胸耙棘等 头部和胸部均可缩入腹部铠甲内 鳃曳动物 虫体蠕虫状 躯体由吻 躯干和尾三部分组成 吻可伸缩 其上具环状排列的咽齿 躯干部不分节 但有环轮 消化管直 口开于翻吻的前端 肛门位于躯干部后端 如大鳃曳虫 8 内肛动物 鳃曳虫 9 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 又称为原腔动物 或者线形动物 1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假体腔 又叫原体腔 10 11 2 完全的消化系统 有口和肛门 具发达的肌肉质咽 但肠壁无肌肉层 为管中套管结构 完全消化管的出现使动物的消化管进一步出现分工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可以固定的由肛门排出体外 不必再返回到口中吐出 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3 原肾型的排泄系统 具管型和腺型 是由原肾细胞 一般为1个细胞 或腺细胞 一般为2个细胞 衍生形成 12 4 神经系统 为筒形 由围咽神经环 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和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构成 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5 感觉器官不发达 主要有纤毛窝 乳突 眼点 刺毛等 13 假体腔的形成 假体腔动物的受精卵经过螺旋卵裂发育成囊胚 然后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 胚胎发育后期 中胚层并未以裂开形成体腔 只与外胚层结合形成体壁 而囊胚腔在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和肠道之间保留下来 形成了所谓的假体腔 假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 没有体腔膜 14 15 16 只有体壁中胚层 无脏壁中胚层无体腔膜来源于胚胎期的囊胚腔 17 一 线虫动物门 P87 18 线虫动物门的种类 分布 线虫是假体腔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门 已经记录的约有15000种 有人估计全部种类不少于50万种 分布在海洋 淡水和土壤中 甚至海底深渊 沙漠及温泉都可发现线虫 而且数量巨大 有人报导在一平方米的海底泥沙中含有442万条线虫 土壤中的线虫数量也是巨大的 线虫除自由生活的种类外 还有寄生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的 对人体和家畜的健康造成危害 也使植物发生线虫病害 造成减产 19 只有体壁中胚层 无脏壁中胚层无体腔膜来源于胚胎期的囊胚腔 20 线虫的体壁 角质膜 为合胞体背线 腹线 侧线 中胚层形成 上皮纵肌层 皮层中层基层 21 22 主要特征 1 三胚层 具假体腔 其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 腔内液体和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 23 2 完全的消化系统 有口和肛门 具发达的肌肉质咽 但肠壁无肌肉层 为管中套管结构 完全消化管的出现使动物的消化管进一步出现分工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可以固定的由肛门排出体外 不必再返回到口中吐出 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3 原肾型的排泄系统 具管型和腺型 是由原肾细胞 一般为1个细胞 或腺细胞 一般为2个细胞 衍生形成 24 消化系统 具完全消化道 分为前肠 中肠和后肠 出现了肛门 具发达的肌肉质咽 但肠壁无肌肉层 为管中套管结构 25 消化系统 前肠中肠后肠 外胚层形成 内壁具角质膜 外胚层形成 内壁具角质膜 内胚层形成 单层柱状上皮 具微绒毛 26 排泄 线虫的排泄器官属于原肾型 外胚层来源 但结构不典型 没有鞭毛和纤毛 是由腺型细胞或由细胞形成的管 管型 完成排泄功能 27 28 蛔虫的排泄系统是由肾细胞延伸成管状 2条侧管之间有1条横管连接 呈 H 形 只是横行管成网状 经共同的小管到前方腹中线上的排泄孔 H 形的管向后的一对发达 分别纵贯在上皮层形成的侧线中 H 形的管是由单一腺细胞特化形成的 P89图3 53 29 线虫的排泄系统 P89图3 53 30 4 生殖和发育 大多数线虫雌雄异体 而且雌雄异形 雄性个体较小 后端弯曲成钩状 31 线虫分类 32 雄性生殖系统一般为细长管状 为单个 单管型 分化为精巢 输精管 储精囊和具肌肉的射精管 射精管与消化系统末端直肠相连 这部分直肠又称泄殖腔 雄性线虫多数有交接刺 P88图3 52雌性生殖系统一般为双管形 少数单管形 分为卵巢 输卵管和子宫 2个子宫汇合成为阴道 阴道开口于腹中线上的雌性生殖孔P88图3 52 33 射精管 P88图3 52 34 35 雄性 精巢 输精管 储精囊 射精管 雌性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雌性生殖孔 单管型 双管型 36 5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筒状神经系统 由神经环 纵神经干 神经节构成 呈筒状神经系统由围咽神经环和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的6条神经和向后发出的6条神经索构成 围咽神经环的两侧膨大成神经节 37 线虫的神经系统 筒形 一条为背神经 一条为腹神经 二对侧神经 两对侧神经离开脑环后很快合并成一对 最后的这四条神经分别位于相应的纵行上皮索内 其中腹神经最发达 由腹神经发出分支到肠及肛门 38 腹神经索中包括运动神经纤维及感觉神经纤维 背神经索中主要为运动神经纤维 侧神经索中主要为感觉神经纤维 另外在脑环的两侧 神经细胞集中 形成神经节 39 感觉器官 线虫的感觉器官主要分布在头部及尾部两端 头部包括唇 乳突 感觉毛 统称为头感器 还有一个特殊的化感器 线虫的尾端也有一对单细胞腺体称尾感器 分别开口在尾端两侧 它也是一种腺状感受器 这种感受器在寄生的种类发达 寄生种类的头感器退化 而尾感器发达 尾感器也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40 尾感器 41 6 线虫的分类 关于线虫的分类 将线虫分为2个纲 1 无尾感器纲身体尾端无尾感器 有尾腺 排泄器官腺状 由单细胞或多细胞腺体组成 大部分自由生活 海水 淡水 土壤及动植物体内均有分布 海产线虫仅限于本纲 42 2 尾感器纲身体尾端具一对尾感器 无尾腺 排泄器官为胞管状 位于身体两侧上皮索内 咽腺通常3个 绝大多数为陆生或寄生 偶然在淡水中发现 无海产种 43 线虫分类 44 7 人体的几种寄生线虫 1 人蛔虫是人体感染最普遍的一种寄生线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内 属于大型的人体寄生线虫 雌虫长达20 35cm 雄虫15 30cm 由卵进行传播 成虫与幼虫均在人体内寄生 45 线虫孵化后 除生殖细胞外 体细胞就不再分裂了 因此线虫细胞的数目是恒定的 46 47 受精卵 小肠 成虫 食道 咽 气管 肺泡 心脏 穿出肠壁入血液循环系统 幼虫 在十二指肠内孵化 感染性卵 被人吞食 生活史60 70天 寿命一年 蛔虫的生活史 48 人如吞食了感染卵 卵到小肠后则幼虫孵化 幼虫穿过肠粘膜进入静脉 并随血液在体内循环 经过肝 心脏 最后到达肺部 幼虫在肺泡内寄生 在肺泡内蜕皮两次 随咳嗽等动作沿气管逆行又回到咽部 再经吞咽动作又进入消化道中 进入小肠后再脱皮一次 数周后发育成成虫 人体自虫卵感染到雌虫产卵 约需60 70天 成虫在人体内存活一年左右 49 人蛔虫是人体感染最普遍的一种寄生线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内 属于大型的人体寄生线虫 雌虫长达20 35cm 雄虫15 30cm 由卵进行传播 成虫与幼虫均在人体内寄生 50 成虫在人体小肠内交配并产卵 每头雌虫日产卵量可高达20万粒 卵随寄主粪便排到体外 卵在外界潮湿松软的土壤中 适宜温度20 30 经二周后在卵壳内发育成幼虫 一周后幼虫在卵壳内脱皮一次成为具感染能力的卵 51 52 2 蛲虫是寄生于人的大肠 有时也见于小肠甚至胃的一种小型线虫 雌性成虫体长8 13mm 雄虫2 5mm 53 雌 雄头端均有角质膨大形成的翼 成虫在寄生部位交配 交配后雄虫死去 雌虫子宫内充满卵粒后向下移行 夜间寄主入睡后 雌虫到寄主肛门处产卵 产卵后雌虫多数死亡 虫卵在外界经数小时后即变成具感染能力的卵 当患者由于雌虫及卵的刺激用手搔抓肛门时 虫卵可经污染的手指进行自体感染 亦可经衣被 患者用具进行传播 54 具感染力的虫卵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为幼虫 幼虫沿小肠下行时蜕皮两层 至结肠再脱皮一次发育为成虫 自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一个半月左右 成虫寿命2 4周 蛲虫患者多为儿童 蛲虫也是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 患者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 严重感染会影响睡眠 食欲不振 烦躁 消瘦等症状出现 55 56 57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 重度感染出现阵发性腹疼 慢性腹泻及便血等症状 传播途径及防治与蛔虫相似 58 59 60 丝虫 丝虫是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中的一种线虫 寄生于人体的丝虫共有8种 我国只有两种 即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前者多寄生于人体深部淋巴系统中 如下肢 阴囊 腹股沟等部位 后者多寄生于下肢浅部淋巴管中 两者均由中间寄主蚊子进行传播 61 雌雄成虫需交配生殖 卵胎生 没有自由生活的幼虫阶段 在人体内丝虫的雌虫可直接产出微丝蚴 微丝蚴进入血液 白天停留在肺血管中 夜间人睡眠后 微丝蚴出现于人外周末稍微血管中 夜间当蚊子 库蚊和按蚊 叮咬患者时 微丝蚴进入蚊胃中 随后进入蚊的肌肉中发育成腊肠形幼虫 62 在蚊体内发育成感染期幼虫 离开蚊的肌肉进入蚊体腔 再到唾腺中 当蚊虫再度吸血时 将感染期幼虫传入人体 最后在淋巴管或淋巴结内发育为成虫 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十几年 63 人被丝虫感染后 初期出现皮肤过敏及炎症反应 主要危害由成虫引起 由于成虫在淋巴管及淋巴结内的机械刺激作用及虫体代谢或分泌的毒素 引起局部的淋巴系统发炎 由于反复感染及淋巴管炎症周期性发作 致使淋巴管壁组织不断增生 以致慢性堵塞 使阻塞的淋巴管下端的淋巴液不能回流 刺激皮肤及皮下组织增生 使之变粗变厚 皮脂腺及汗腺萎缩而出现 象皮肿 64 65 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 疟原虫 原生动物门 孢子纲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黑热病 利什曼原虫 原生动物门 鞭毛纲丝虫病 班氏丝虫 线虫动物门 尾感器纲钩虫病 十二指肠钩虫 线虫动物门 尾感器纲 66 67 钩虫 能引起钩虫病 在我国受害严重的是华中 华南和西南的四川等地 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危害较重的是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68 钩虫生活史 69 危害最大的是成虫 以口囊吸附肠壁 摄取肠黏膜和血液 虫体分泌抗凝血酶 使血流不止 可使人便血 贫血 肠溃疡等 危害严重 对儿童更影响其发育 70 轮形动物门 P90 71 轮形动物门 轮形动物身体长圆形或囊形 体长0 5 3mm 在假体腔动物中是非常繁盛的一支 已经记录1800种左右 许多是世界性分布 在海洋 淡水和潮湿土壤中自由生活 或营底栖生活 也有共生与寄生的 身体分为头部 躯干部及尾部 头部有一个由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和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 称为轮盘 轮盘有运动和取食的功能 72 73 74 生殖系统 一般雌雄异体 异形 生殖方式主要是孤雌生殖 双巢类的轮虫从未发现过雄虫 有雄虫的种类 雄虫出现后需与雌虫交配授精 单巢类轮虫虽然有雄性个体 但具有孤雌生殖及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 75 孤雌生殖及有性生殖 通常在外界环境适宜时 雌虫行孤雌生殖 由雌性个体产生大而卵壳较薄的卵 这种卵成熟过程中不发生减数分裂 称为非需精卵 它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