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速丰林基地建设规划.doc_第1页
重庆市黔江区速丰林基地建设规划.doc_第2页
重庆市黔江区速丰林基地建设规划.doc_第3页
重庆市黔江区速丰林基地建设规划.doc_第4页
重庆市黔江区速丰林基地建设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黔江区速丰林基地建设规划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二00八年七月目 录第一前言.1第二章 基本情况.3第三章 基地建设总体思路.7第四章 建设范围、任务和主要内容.9第五章 集约经营控制措施.12第六章 投资概算与与资金来源.14第七章 效益分析.15第八章 保障措施.17第一章 前 言11 背景木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料之一,木材的可再生性、环保性、加工过程中的低耗能性及后期处置中的无污染性等都是其它材料所不可比拟的。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木材必将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木材的对外依存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已达40%。但在当前全球都共同面临着的日益严竣的环境压力下,长期依赖和立足进口是不可能解决供需矛盾,维护我国木材安全的。木材资源的供给问题已不仅仅是一般的经济问题,更是重要的国家资源战略问题。速生丰产用材林具有“速生”、“丰产”和“用材”三大特性。通过定向培育和集约化管理,速生用材林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力,缩短培育周期,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在理想状态下,速生用材林每公顷年蓄积生长量可达15立方米以上,浆纸材出材率70%,人造板材出材率65%,大径材出材率60%。近期国家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已将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列为鼓励类项目。大力发展速生用材不仅可以为制浆、造纸、人造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提供充足原料,同时,也是维护我国的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径。黔江区地处渝、鄂、湘、黔交界处,是重庆市确立的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在周边区域中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区内林产工业的发展,以银象木业、鑫丰胶合板厂等为代表的一类具备相当生产规模和能力的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对木质原料有着巨大需求,致使黔江刚刚得以休养生息的森林资源不得不承受生态需求和林产品需求的双重压力。黔江林业必须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作出抉择,找到一条维持平衡的两全之路。当前,黔江林业正在尝试实施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分类管理以及从部门办林业到社会办林业、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从禁止采伐到采伐商品林的林业发展机制的转变,但生态需求始终是第一位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区木质原料的长期、稳定供给来源必须也只能依靠人工培育商品林。我区土地类型多样,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大量未利用的四旁隙地,有多种速生、优质、适宜各个海拔段的“乡土”树种。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大力发展适应我区生境特性的速生用材林基地,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后备森林资源储备,保证供给,满足我区对木材原料的刚性需求,也是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增强我区林业发展后劲和活力的必要举措。全区拟在20082012年间,用五年时间建成50万亩以香椿为主的速生用材林基地,通过定向培育,为本区林业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满足工业用材的生产需求。12 基地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解决我区木材长期的供需矛盾,巩固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确保生态安全。(2)有利于夯实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增加资源储备、增强发展后劲。(3)有利于优化我区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高效流转和合理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3基地建设概要黔江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涉及全区30个镇(乡)、街道办事处及国有林场,以工业纤维材为主导培育材种,建设期5年。基地建设总规模为50万亩,其中按树种分为:香椿35万亩、桉树3万亩、桤木5万亩、日本落叶松3万亩、马尾松4万亩;按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地11.5万亩、林地32.5万亩、四旁6万亩;按建设性质分为:新造33.5万亩、低改16.5万亩。基地建设总投资估算为81854.238万元。基地建成投产后,可年均供材10万立方米以上,基本满足区内工业用纤维用材需求。同时,基地建设增加了森林植被,对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也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第二章 基本情况黔江区地处渝鄂边区结合部,东邻湖北省咸丰县,南连酉阳县,西接彭水县,北界湖北省利川市,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0828041085656,北纬290427295210,全境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 21自然情况(1)地质构造黔江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出露岩层由老到新为:下古生界发育完全,寒武、奥陶系以碳酸盐岩积为主,下、中志留统以砂页岩为主,上泥盆纪以石英岩为标志,二迭系假整合于中志留纪或上泥盆纪以上,以灰岩为主,三迭纪沉积于二迭纪以上,下为灰岩、白云岩,中为紫色砂页岩与灰岩、泥灰岩。侏罗纪假整合于三迭纪以上,以砂页岩为主,夹以少许生物碎屑灰岩。上白垩纪零星分布于正阳盆地内,为紫红色砂砾岩。第四纪除河流冲积层外,普遍见有炭酸岩和残积、崩积物,其岩性主要有石灰岩、页岩、粉砂岩、砾岩等。(2)地形地貌黔江区地处渝东鄂西褶皱地带,境内山峦起伏,岭谷相间,地形多样,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5%。灰千梁子、七浩岭等中低山呈东北至西南平行走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顶标高一般为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为400600米,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全区海拔最高1938.5米,最低320米,相对高差1618.5米。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2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3)水系本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网密度为0.42公里/平方公里。境内湖泊“小南海”系1856年地震形成,水面面积2.87平方公里,具奇、秀、幽特点,素有“深山明珠”之称,极具旅游、科研等开发潜力,也是城区主要的生产、生活供水源。(4)气候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区垂直气候差异较大,局部小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2至5.6,极端最低温5.8,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18.2至27.8,极端最高温38.6。全区大于1积温44504727,1020相间天数172天。年平均降水量11951261mm。年平均日照时数1240小时,全年无霜期260290天。22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360.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01.23万亩,耕地面积67.54万亩,其它土地面积91.53万亩。其中耕地中旱地面积45.31万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40.71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41%,活立木总蓄积505万立方米。区内土地利用以林业、农业为主体,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土豆、烤烟、油菜等。(2)土壤本区土壤分属水稻土、冲积土、黄壤土、紫色土、黄棕壤土、红壤土及石灰石土7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52个土种,区内大部份土壤微偏酸性,PH值57。其中:水稻土类:面积23.76万亩,占7.01%。在海拔1000m以下广为分布。冲积土类:面积2.73万亩,占0.75%。主要分布于溪河沿岸一、二级台地,土层深厚,灌溉方便。黄壤土类:面积287万亩,占80.2%。其中粗骨性黄泥土属199.83万亩。集中分布于西北、西南大部份地区,土壤结构松散,保水保肥力差,适宜马尾松等生长;矿子黄泥土属面积78.79万亩,集中分布于东南灰岩地带及金溪、西泡、杉岭一线,土壤质地粘重。紫色土类:面积23.51万亩,占6.52%。主要分布于阿蓬江河谷地带,土壤质地风化浅,胶体品质好,宜种性广。黄棕壤、红壤土类:面积14.29万亩,占1.43%。集中分布于1400m左右地区,适宜阔叶林木生长。石灰石土类:面积5.18万亩,占1.43%。分布于阿蓬江沿岸,邻鄂、早化、黄溪等处,保水保肥力强。(3)植被黔江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主要乔木有42科、81属、146种。区内常见的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柳杉、桤木、铁坚油杉、水杉、日本落叶松、响叶杨、香樟、青杠、栲树、香椿、枫香、漆树、油桐等;常见灌木树种有:马桑、杜鹃、盐肤木、旱柳等;常见草本及蕨类植物有:芭茅、白茅、芒萁、凤尾蕨等。23社会经济概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全区辖3 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2个乡、50个居委、172个村委会、1498个村民小组,人口51.69万人。(2)经济概况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3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种植业6.99亿元、林业1.17亿元、牧业5.6亿元、渔业0.18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31万亩,粮食总产24.78万吨。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0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28元。(3)交通运输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531公里,渝怀铁路、国道319线贯穿全境,通镇(乡)公路全面硬化,渝湘高速公路即将贯通。第三章 基地建设总体思路31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森林资源用补平衡的科学发展观,以增加木材有效供给为第一要务,以维护生态为培育和利用林木资源的首要前提,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发展动力,以龙头带动、产业一体化经营为主要模式,以农民增收为重要目标,通过集约经营,力争以最短培育周期、最少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获取最佳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品质和最大产量,保持充足活力,促进我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32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造、改、封、管并举的原则。(2)坚持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科技先行,提高建设质量的原则。(4)坚持政策引导、扶持,龙头带动、产业化经营的原则。(5)坚持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33 培育方向我区速生用材林基地为工业纤维林培育目标,以中、小径级材为主导培育产品。(1)培育中径级胶合板材,枝桠等造材剩余物为纤维板材原料。(2)培育小径级纤维板材、坑木用材。34建设目标以黔江区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银象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黔江区鑫丰胶合板厂及区内重点煤矿生产企业为主要建设投资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建成50万亩速生用材林基地,实行集约管理和产业一体化经营,保障原料供给和可持续发展。(1)任务目标全区至2012年,建成以香椿为主的速生用材林基地50万亩,其中:胶合板用材林20万亩,纤维板用材林28万亩,矿柱材林2万亩。(2)生长指标各树种年蓄积生长量达到国颁标准。至20年时,各林分每公顷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9-15立方米。(3)产量目标至10年时,产材7万立方米; 至15年时,产材150万立方米; 至20年时,产材220万立方米;第四章 建设范围、任务和主要内容41 建设范围综合考虑我区实际,全区速生用材林基地20082012年规划实施范围为:城东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城南街道办事处,石会镇,黑溪镇,白石乡,黄溪镇,杉岭乡,黎水镇,舟白镇,正阳镇,冯家镇,濯水镇,阿蓬江镇,水市乡,中塘乡,小南海镇,沙坝乡,水田乡,金溪镇,太极乡,新华乡,石家镇,白土乡,鹅池镇,马喇镇,五里乡,蓬东乡,邻鄂镇,金洞乡及黔江国有林场,计31个镇(乡)单位。(1)地类选择一是土层深厚、水源充足的壤土或沙壤土旱地;二是水源充足,土层深厚的四旁隙地;三是海拔1600米以下厚层土,石砾含量20%以下,坡度平缓的荒山荒地、灌丛地、疏林地和迹地;四是可以改造为速生用材林的低质低效、残次林。(2)树种选择a香椿:广泛分布于黔江区,以四旁栽植为主。生长快,萌芽力强,繁殖容易,是优良速生树种。喜光及深厚肥沃土壤,较耐水湿,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土壤上生长良好。干形通直,材质优良、细腻,木材气干容重0.550.62g/cm2,耐腐及胶粘力均较强,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b桉树:主根深,抗风力强,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好的地方生长良好。材质坚韧耐久,供枕木、矿柱、桥梁、建筑、和人造板用材。c马尾松:优良、重要的荒山造林树种,我区为类产区,1200m以下有分布。喜光、喜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微酸性土壤。松木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用材,木材纤维长,也是造纸和人造纤维板的重要原材料。d桤木:落叶乔木,高可达25m,胸径1m。喜光,喜温暖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水湿。木材供家具、胶合板用。e日本落叶松:引进树种,我区属2巴山区栽培亚区,表现良好,生长快,干形直,适应性强。42 总体布局421布局依据我区地形以中低山构成的平行岭谷为主,切割深度大,海拔因子对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也是水、热垂直梯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区速生用材林基地以海拔因子为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422布局方案(1)海拔600米以下地区。重点培育桉树、马尾松用材林,以速生桉树为主。(2)海拔600800米地区。重点培育香椿、桤木、马尾松。(3)海拔800以上地区。8001000米地区培育马尾松及少量桤木,1000米以上重点培育日本落叶松。43建设年限自20082012年,用5年时间建成以香椿为主的速生用材林基地50万亩,按年度分为:2008年,5万亩。2009年,13万亩。2010年,14万亩。2011年,13万亩。2012年,5万亩。44建设内容充分利用我区现有农地、宜林地、低产残次林地及四旁隙地等土地资源,新建以香椿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50万亩,形成包括片林、路林、渠林等在内的用材林生产基地。411新造(1)新造40万亩。其中:宜林地造林16万亩、农地造林11.5万亩、四旁造林6万亩(按111株/亩折算)。(2)造林方式:人工植苗造林。412改造(1)改造低产、残次用材林分16.5万亩。其中:病虫害严重、生长不良的杨树林分5万亩;长势衰退、林相残破林分11.5万亩。(2)改造方式:间伐补植改造法。保留生长健壮的目的树种,伐除生长衰退、受害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树种,在林冠下或林中空地以适宜树种和设计密度进行补植补造,并及时抚育,以调整和优化林分树种组成,提高林分质量。第五章 集约经营控制措施51轮伐期及造林密度控制 52苗木遗传控制(1)种源控制:优良林分、母树林、种子园的种子和采穗圃种条。(2)苗木性状控制:长势旺盛,顶芽饱满,通直健壮,高径比合适,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3)苗木等级控制:一级苗木。53抚育管理控制造林时施足基肥,造林后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浇水、追肥、修枝、防治病虫害等抚育管理,每年每亩用肥量56Kg。抚育3年,每年抚育2次。造林后两年内只剪除影响主干生长的竞争枝。造林后第三年春季荫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修枝抚育,林分郁闭前保留树冠占树高三分之二,林分郁闭后保留树冠占树高的二分之一。54抚育间伐控制第六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61概算标准(1)材料:包括种苗、农药、肥料。其中a种苗单价见下表b单位面积肥料及农药:112元/年.亩。(2)劳务费:含整地、栽植、抚育、管护、采伐等,统一培育期内单位面积用工量核算。其中a单位面积用工量见下表b单位面积工日费:50元/天(3)间接费:含调查设计、科研推广及其它工作费用,按直接费的1概算。62需苗量测算根椐各造林类型面积、造林密度测算,20082012年黔江区速生用材林基地造林共需苗木5410万株。其中分树种需苗量见下表(单位:万株) 63投资概算总投资81854.238万元。其中:(1)材料费19633.8万元,其中:种苗费2833.8万元,肥料及农药费16800万元。(2)劳务费56000万元。(3)间接费810.438万元。6.4投资来源(1)国家和地方投入基地建设补助资金10000万元。(2)企业及其它社会经济组织自筹71854.238万元。第六章 效益分析71经济效益分析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基地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基地建成后,至10年时,可产材7.7万立方米; 至15年时,可产材155.2万立方米; 至20年时,可产材224.6万立方米;(2)基地建成后,可基本满足区内工业用材需求,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72社会效益分析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基地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传统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和其他收入。基地始建后,将大大增加基地建设区内的就业岗位和务工机会,并促进我区农村运输业、木材粗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2)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投入产出率。基地建成后,随着森林植被的增加,将大大提高基地建设区内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良田沃土的高产、稳产,有利于提高耕作水平和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73环境效益分析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基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按平均每亩可降低侵蚀模数70%计及基地建设区水土流失平均侵蚀模数2000T/km2(据黔江区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测算,每年可以降低侵蚀模数为1400T/ km2,将年减少土壤流失46.67万吨。按林地降水总量的18%25%为林冠截流和蒸发,60%变为地下水测算,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林地增加地下水比例有林地面积=年平均蓄水量”计算,基地成林后,将年增加蓄水量24000万立方米。(2)有利于降低区域性旱灾、洪灾、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强度和频率。速生用材林基地同样具备一定的生态防护功能,基地建成后,建成区可利用的荒山荒地、四旁隙地将实现全面绿化,农田林网化,将大大提高基地建设区抵御自然灾害有能力。第八章 保障措施81 政策引导,创新基地建设机制。坚持新建和改建相结合,鼓励区内外企业、个人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参与我区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方式成为基地建设和投资主体,自建或委托林业部门、其它社会经济组织建立速生用材林基地,走林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道路。鼓励采取拍卖制、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的合法流转。支持造林大户牵头建设基地,农户自建的速丰林基地,产权归个人所有。国有的宜新建和改建为速丰林基地的林木和林地,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建设。82放开限制,创新采伐管理机制。组织基地建设企业和大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按照国家对速生用材林的最新采伐管理政策,在“合理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基础上精心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确定年采伐量、采伐年龄(轮伐期、间伐期)和采伐方式,其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单编、单列。抚育间伐林木胸径10公分以下的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已单独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采伐限额的速丰林,其采伐限额本年度节余的,可结转下年使用。对因经营方案调整等原因造成速丰林采伐限额指标不足的,可以占用同类型其它森林的采伐指标。83示范带动,创新科技支撑机制。一是加快制定适合我区的分树种速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