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中生物《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中生物《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中生物《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中生物《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中生物《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中种群的 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 集合 生物间有一定的关系 各种生物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彼此之间以物质和能量为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必需包括全部的生物 即必需有植物 动物 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 有一定有时间和空间 种群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的概念 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2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生物以及阳光和土壤等 3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植物 4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 动物 真菌等全部生物 5 集市上的白菜 萝卜等植物 鸡 兔等动物以及蘑菇 木耳等微生物 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生物群落以种群为单位 是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依靠这种关系使各种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 其关系可表示为 种群1 种群2 种群3 种间关系 群落 群落的研究内容 演替 物种 种间 范 边界 空间 围 群落中的多少 是衡量指标 群落的物种组成 作用 丰富度 物种数目 不同 越丰富 越低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丰富度 越靠近热带地区 单位面积内的物种 海拔高度越高 群落丰富度 优势种 差异性 不同群落间 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与环境条件有关 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 对群落的结构和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种类 优势种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阔叶落叶林 草原 优势种 不同海拔优势种变化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差异性 低等植物670种高等植物139种动物约1000种 武夷山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840种高等植物2888种动物5000余种脊椎动物475种 差异性 不同群落间 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愈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 生物种的数目愈多 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荒漠 北极冻原 丰富度 丰富度 在生态学上 用丰富来描述一个群落中的多少 热带 两极 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 海拔高度增加 物种丰富度变小 随水深增加 物种丰富度变小 其规律为 假如有甲 乙两群落 每个群落中各物种的个体数目都为100 甲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目为60 乙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目为20 虽然甲 乙两群落生物的个体数目相同 但甲群落的物种种类多于乙群落 所以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乙 种群数量 大 丰富度 右图表示从南极 90os 经过赤道 0o 到北极 90on 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 试分析说明 从极地向热带推移 群落中物种是怎样变化的 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物种的丰富度 共栖互利共生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 同类相食 争夺配偶 争夺生活场所 种间关系 种间互助 种间斗争 寄生竞争捕食 种内斗争 蜂 蚂蚁等 母鸡保护小鸡 生物之间的关系 共栖 海葵与寄居蟹 共栖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 对一方有利 对另一方也无害 或者对双方都有利 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 互利共生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利用豆科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生活 同时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回报豆科植物 例1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互利共生 例2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植物 真菌 藻类 提供水 co2 无机盐 光合作用 有机养料 地衣 互利共生 白蚁的肠道为鞭毛虫提供生活场所 鞭毛虫能分泌纤维素酶 帮助白蚁消化纤维素 白蚁与鞭毛虫 互利共生 生物a 生物b 概念 两者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 特点 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 同时减少 呈现出 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竞争 大草履虫小草履虫 生活很好 大草履虫死亡小草履虫正常 大草履虫单独培养 小草履虫单独培养 混合培养 竞争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水稻和杂草争夺水肥 竞争 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a b a b 竞争实力悬殊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竞争实力相当牛与羊 特点 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 的 同步性变化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种间竞争越激烈 捕食 捕食 概念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食草行为也是捕食 a b 特点 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被捕食者 a 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 b 后增加后减少者 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决定数量的种间关系 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 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 寄生 蛔虫 绦虫 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 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 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由一种真菌寄生在昆虫幼虫上形成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 菟丝子 冬虫夏草 蛔虫 寄生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概念 一种生物 寄生者 寄生于另一种生物 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特点 对寄主有害 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 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 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比较 2 动物分层 栖息空间和条件 1 现象 具有明显的现象 垂直结构 3 意义 群落分层现象的出现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和数量 能最充分地利用和营养物质 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 分层 光照 光照强度 食物 光照 光质 温度 种类 空间 2 决定因素 1 植物分层 森林群落 水域群落 高山群落 森林群落 水域群落 垂直结构 思维激活 某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 有同学认为该现象表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竹林中的所有箭竹为同一物种 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 所属范畴为种群而非群落 垂直结构 2011 高考全国卷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 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 正确的是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 草坪和树林两个群落中的植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导致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 水平结构 1 现象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有分区现象 常呈分布 2 决定因素 变化 土壤和的差异 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镶嵌 地形 湿度 盐碱度 光照强度 水平结构 地球表面因降雨量 温度大小等生态因子从赤道到北极依次有热带雨林 温带森林 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 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 热 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 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 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的存在 问题探讨 巩固 如图a b c分别代表的是在 200 3800m的海拔 a 在 200 3800m范围内 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 b 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 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内 山坡a 森林b 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群落的概念 农田生物群落 农田中除农作物外 还有杂草等多种植物及昆虫 青蛙 老鼠等多种动物及细菌等微生物 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中除鱼类外 还有珊瑚 贝类 甲壳类等许多动物及海藻等各式各样的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生物群落 森林中有乔木 灌木 草本等各种各样的植物 还有种类繁多鸟兽虫鱼各类动物及细菌 真菌等 种内斗争 河马争夺地盘 海鸥争夺食物 垂直结构 苔藓地衣层 微弱光照 森林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 接受全光照 灌木层 全光照的10 草本层 1 5 光照 垂直结构 海平面 海洋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 高山植物的分层 分布 现象 垂直结构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