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一)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1页
(秋)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一)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2页
(秋)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一)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3页
(秋)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一)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4页
(秋)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一)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一)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2 语文S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识字单元,包括有趣的汉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添“口”歌三篇课文及“语文百花园”。三篇课文初步向学生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象形、会意、形声),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有趣的汉字一文以祖孙俩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出我们祖先创造汉字的方法,以及汉字演变的过程。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熏陶的好材料。合在一起成新字添“口”歌属读儿歌识字,向学生渗透了会意字、形声字的特点,两首儿歌富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分析 学生对汉字的造字方法、规律非常陌生,但是学生喜欢听故事、读儿歌,课文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把发现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教学设想1设计游戏,激发兴趣。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如:开火车、你指我猜、找朋友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感受识字的快乐。2引导发现,自主识字。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初步感知汉字的造字方法、规律,引导学生仿造课文自编识字儿歌,并把这种方法迁移运用到今后的识字中去。3生活识字,拓宽途径。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大舞台,引导学生留心商标、广告、标牌等,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语文百花园的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习目标1认识39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学习4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4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可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下汉字的起源,对汉字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兴趣。2布置学生收集商标、剪报,留意广告、招牌上的字,充分利用身边的识字资源,尽可能多的识字,提早进入阅读。二、基本策略1创设情境,导入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导语和情景图进行阅读或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方块汉字是那么鲜活有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中。2读文识字结合,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文,如:分角色读比赛读,在读书中感受汉字的无穷奥秘。在此基础上,呈现汉字,交流识字方法。3抓住重点,写好生字。要把写字任务分散,每节课都要写字,扎扎实实的打好写字的基本功。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不好写,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抓重点进行范写指导,学生再临写或独立书写,并展示写字成果。三、各有侧重(一)有趣的汉字本课教学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读文和识字结合起来。教学时,避免在每一个生字上平均用力,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识字的效率。教学中,重点处理好以下环节:1充分自读,自学生字。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后和小伙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利用互读、互考等方式,纠正字音,读通句子。2抓住重点,掌握识字方法。本课生字较多,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样认识的,如:读拼音、问他人、联系上下文猜读等,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自主识字的方法。(二)合在一起成新字本课教学应以识字为重点。利用本课生字的特点,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来识记生字。教学中,重点处理好以下环节: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传说汉字是一个名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仓颉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了许多字,比如说“日、月、田”可是后来他发现这样还不够,很多东西画不出来。怎么办呢?有一天,他走出家门发现,外面特别明亮,他就想:太阳和月亮是最明亮的了,就把日和月合在一起叫“明”吧。他看见一片尖尖的草叶,他又想: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字吧!用这样的方法,他又创造了许多的汉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汉字起源方面的内容。)2创编故事,趣味识字。在学生反复读儿歌的基础上,借助插图,听故事,编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字意。3创编识字歌,丰富识字积累。在课文学习完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仿造课文的样子,自己编几句识字歌。(三)添“口”歌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学文紧密结合,通过熟读背诵儿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中,重点处理好以下环节:1多种方式读好儿歌。可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把儿歌读通顺、读正确,再引导学生逐句朗读,通过自由读、齐读、轮读、问答读等多种方式读好儿歌,在读中巩固识字。2课件展示,识记生字。学生在朗读儿歌的同时,演示独体字添“口”组成新字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3拓展活动,创编添“口”歌。四、交流展示在本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可开展“识字大擂台”的交流展示活动,把学生收集的商标、图文并茂的儿歌、剪报等在全班同学中进行汇报,比一比,看谁在课外识字多。还可以用这些商标、剪报等做成识字课本,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附送:(秋)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一)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3 语文S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成、男”等13个生字,会写“甘、羊”等8个生字。识记4个新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汉字合字造字规律,尝试编一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体验汉字的奇妙,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识记新偏旁。2.体会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尝试编儿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利用课件,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这里都有什么?(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自由说) 预设:木、水、石、人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哩!(1)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引导说出:独体字)(2)课件演示人、木合成字。(人从众木林森)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合在一起成新字,认识一下这神奇的汉字。1.照样子,写一写。例:三人成(众)(1)三木成 (2)三日成 二、初读体验1.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采取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认读生字。2.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2)这些汉字都有什么特点?2.将下列汉字音节补充完整。ch成sh双ch尘男三、结合儿歌,识字认字1.集体读儿歌第1小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1)为什么“日”和“月”合在一起是“明”呢?(日是火红的,月也是光亮的。它们在一起就更明亮了。)(2)你还知道其他字的意思吗?(可借助其他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2.指名读儿歌第2小节,讨论“泉、岩、鲜、甜”的字形。预设:舌头甘了就是甜,鱼羊一起就是鲜,山上的石头称为岩,干净的白水就是泉。3.师生合作,理解字义。如,师: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合起来是生:日月明。4.做游戏:找朋友。(学生拿出独体字卡片)生甲:我是“日”,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乙:我是“月”,你的朋友在这里。学生齐读:日月明5.齐读儿歌。尝试自己编一编。2.我会拼,我会写。=C(=天=C(=手=C(=甜=D2(=4.小小魔术师。(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日+月= ()木+木= ()小+大= ()四、指导书写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谈谈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2.学习新偏旁“”“日”“”“”。指导书写“双、林、明、尖”。双:左窄右宽,左边“”捺改为捺点。林:左右对齐,第二个“木”比第一个“木”略宽。5.查字典填空。(1)“甘”读音为(),共()画。(2)“尖”偏旁为(),组词为()。明:“日”小“月”长,“丿”于竖中线,要先竖直后撇。尖:小字头,无钩,上下对齐,各居半格。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五、总结提升,延伸拓展1.有感情地朗读识字儿歌,背诵儿歌。2.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编识字儿歌。如:口中不愿为否,八刀相割为分,草生田中为苗,养牛之圈为牢3.学生将自己编的儿歌和大家交流,看谁编得最好。6.连一连。日月男田力岩山石鲜鱼羊明教学反思这是一首根据汉字结构特点,用一些由两个或三个独体字结合在一起组成新字编成的儿歌。在识字教学中,我通过穿插游戏的方式巩固识字,引导学生“玩中学”“乐中学”,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