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 个奴隶。这反映出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宗法制成为主导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D材料无法体现出神权高于王权,故A项错误;国王是否实现集权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商王占卜问政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2.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答案B据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表明诸侯仍然承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分封制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孝王姬辟方属于小宗的后代,王位回到周懿王的太子姬燮手里表明回归嫡长子继承,体现了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表明姬燮继位是出于宗法的影响而不是诸侯操纵,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一致拥戴”说明宗法还有较强的效力,故D项错误。3.公元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姬括、少子姬戏一同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少子姬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该历史事件能够说明()A.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B.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破坏了宗法制C.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D.周朝已经初步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答案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很大的自主权,地方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从材料“周宣王喜爱少子姬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可知反映的是周王有权命令地方诸侯,但按照宗法制,应是嫡长子继承,周王行为破坏了宗法制,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王破坏了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制度,但不能体现社会等级发生了逆转,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有自主权,故D项错误。4.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周幽王第一任王后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这反映出当时()A.天子地位一落千丈B.宗法血缘关系衰落C.正统观念仍受重视D.分封秩序遭到破坏答案C材料讲述了王位继承权的问题,与天子地位无关,故A项错误;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前太子宜臼,表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正统观念仍然受到重视,但这并不能说明宗法血缘关系衰落,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讲述了王位继承权的问题,与分封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5.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A.察举制有较大弊端B.汉代对官吏行为进行立法约束C.汉书记载有失公正D.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答案B材料中“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都是在讲对官吏行为的一种约束,故B项正确。6.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平民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A.社会功能逐渐减弱B.政治功能趋向增强C.主体呈平民化趋势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答案C材料中没有提到宗族制度社会功能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族制度为政治服务的功能,故B项错误;“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平民宗族制”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主体呈平民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儒学在宗族制度中的地位,且这一表述有误,故D项错误。7.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说,对隋朝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称呼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庙号与宗庙祭祀有关,起源于西周的宗法制C.谥号是帝王死后由礼官议定的,为帝王所独有D.始皇帝的称呼是尊号,与谥号、庙号、年号不同答案D材料中对古代帝王称呼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庙号与宗庙祭祀有关,起源于商朝,而不是西周的宗法制,故B项错误;后妃、诸侯、大臣也可以有谥号,故C项错误;尊号,始于秦代,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故D项正确。8.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据此推断()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D.三省六部体制名存实亡答案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敕书的出台应该是中书省决策到门下省审议再到执行机构的尚书省,而材料中显然敕书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所以其出台悖于规制,故B项正确。9.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答案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并不专指宋代,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北宋时,为防止武将专权,推行的是重文轻武政策,而不是文武并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高中状元要比在战场上荣获战功更荣耀,故C项正确;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并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故D项错误。10.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答案B根据材料中“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知,这一规划和设置打破了依据山河等自然因素划分行政区的做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代设置行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C项所述材料未涉及;行省制度是元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制,目的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D项错误。11.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其意在说明()A.中国古代并非政治专制、由皇帝一人独裁B.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说法是片面的C.明、清两个朝代都是一切由皇帝专制、独裁D.汉唐宋皇权与相权是划分的,并非皇帝专制答案B根据题意,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说法在明清时代是可以的,但在汉、唐、宋时代却是不严谨的,故B项正确。12.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从秦汉到明清,地方的行政机构变化较大,极不稳定,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为维护统治,不断对地方机构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地方高层行政区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其数量的增多,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没有体现出地方权力的不断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而不是中央与地方分权趋向合理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图1、图2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1图2材料三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5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9分)答案(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不变”的成因:受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互为补充,相互牵制。评价:通过分权,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提高办事效率。(3)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应不断发展创新。论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和是省、道、府、县四级制。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怕那些跟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们对他不忠,还怕那些有知识的儒士们不肯为他所用,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随着胡惟庸权力的增长,他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并且驱逐他认为不太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作为数代沿用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明成祖时期出现了内阁,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来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虽说宰相制度被废除,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宰相制度,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材料二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居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1)根据材料,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小自考公共事业管理解析题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阀执行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防火风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橡胶衬里消防水带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模温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棉帆片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桃子油香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板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杀菌机输送网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测评(T8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指南汇报- 中国电梯协会
- 2024年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陕西省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漂浮式风电市场现状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传统机械切削加工行业车间绩效考核方案
-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024年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实录 苏教版选修4
- 小学五年级青岛版下学期数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复习必考题型
- 山西省省直部分事业单位202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十四)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一模)哈三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