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郑谷自编诗集 云台编 存诗3 2 2 首 其中 奔亡诗占三分之一有余 但至 今其专题研究仍是一项空白 本文结合唐末社会政治背景与士人心态对郑谷奔亡 诗的诗歌主题和艺术特征加以分析 以求对郑谷诗歌和晚唐的世风以及士风较为 全面 深入的把握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 分析了郑谷奔亡的社会背景及奔亡行年和心态 唐朝末年 国势衰 微 朝纲解纽 社会处于无序状态 帝王屡次播迁成为一大景观 郑谷为参加科举 考试亦随驾奔避 文章对郑谷奔亡行年及诗作进行梳理 并对处于唐末乱世时期 的士人心态进行分析 第二章 分析了郑谷奔亡诗的诗歌主题 漂泊不定的生活使郑谷不仅为羁旅 乡愁所苦 而且也为友朋离别所悲 同时 他的诗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丧乱 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诗人的悲剧意识为其诗歌主体内涵 第三章 分析了郑谷奔亡诗的艺术特征 郑谷综合前入诗歌创作思想 自成 一体 由于受贾岛与自居易两人影响最甚 结合自身经历和时代特征 因此在诗 歌意境的营构上 形成凄清悲凉的意境 在用语上 形成清婉浅切的风格 关键词 郑谷奔亡诗 a b s t r a c t g u z h e n g i saf a m o u sp o 鸭w h ol i v e di nl a s tr e i 驴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i i o y c e v e r s of a rh a sb e e nt l 摇r e ei n t e n s i v ep a p e ro fs t u d y 衄i x i sp o e mw r i t t e nd u r i n gh i s a v o i d i n gw a ra n dr t u m i n ga w a yf r o mo n cp l a c et oa n o t h e r m yp a p e r 仃yt oa n a l y z e t h et h e m ea n da r te l a a r a c t c ro f g u z l a e n g v a g a b o n d i n gp o e m c o m b i n ew i t ht h es o c i e t y a n dp o l i t i c a lb a e k g r o t m do ft l a el a s tf e i 驴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h o p i n gt ot h o r o u g h l y c o m p r e h e n dg u z l a e n g p o e ma n dc t l a o so ft h es o c i e t ya n dl i t e r a t if o rt h ee n do ft h e t a n gd y m s t y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e l a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ca n a l y z et h es o c i e t ye o n d i t i o a n dl i t e r a t i m e n t a l i t yf o rt h ee n do f t h et a n g1 y m s t y i nt h a tt i m e t a n ge m p i r eh a sd e c l i n e d t h ec o u r th a sd e c a y e d t h e s o c i e t yh a sb e e ni no u to fo r d e r a n dl i t t e r a t e u r st l a o u g l a tt h a tr e n a i s s a n c ew a s i m p o s s i b i l i t y s ot o o k 缸i m p a s s i v e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p o l i t i c s e v e ni fl o t so fp o o l l i t e r a t iw c i ec r a z ya b o u tt h e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 t h e yo n l yr e g a r d e di ta sa n a p p r o a e l at om a k eau v i n g t h e r ey v i i sn oe x c e p t i o n t og u z l a e n g y a p t c rt w oa n a l y z et h et l a e m eo fg u z l l c n g v a g a b o d i l a gp o e m i 上 a d i n ga v a g r a n ti 虢m a k eg t t z l a c n gn o to n l ys u f f e rf r o mv a g r a n c ya n dm i s s i l x gi l o m e t o w n b u t a l s os o r r o wf o rp a t t i n gw i t hh i sf r i e n d s m e a n w l a i l c h i sp o e ma l s or e f l e c tt l a e d o w n f a l lo f t h a tt i m e a n de m b o d yt l a er e a l i s mf e a t u r e t l a ce o t h u m u sc o l l s c i o l t l s n c s si s t h ep r i m a r ym e a n i n g c h a p t 盯t h l e l a n a l y z e t h ea r te l a a r a e t e rf o rt h e o u z l a e n g v a g a b o n d i n g p m g u z l a e l a gc o l l i g a t et l a ei n d i t i n gt h o u g h to ff o r e f a t h e r s f o r mt h es t y l eo f h i m s e l f t l c s i d e s d a o j i aa n dj u y ib a i i n t t u c n c 龙m a d eg u t j a e n gd e s i g nh i sa r t i s e c o n c e p t i o n v h i e hs h o wi t s e l ff o rt l a cb l e a ka n dd i s m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t h el a n g u a g e o f t h ep o e mi ss i m p l et o o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老i 杈之丫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王纠孚 签字日期 少 6 年 嘲多罗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喀分 抠久喃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阗 本人授权 杰协婧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乏7 f 签字日期 产 上月丫日 妒b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她妇e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电话 邮编 匕了 伊聊扔以 l 3 t即硼 言 己l 皇 i口 郑谷 约8 5 1 9 1 0 回 字守愚 袁州宜誊 今江西宜春 人 郑谷著有 云 台编 宜阳集 已佚 存诗三百二十余首 他的一生经历游学 为官 归隐 而多在漂泊中度过 郑谷曾多次随唐僖宗奔蜀 诗歌多结合个人经历反映时代动 乱 其诗 极有意思 亦多佳旬 o 以其易晓 人家多以教小儿 o 辞义清 婉明白 不俚不野 审 独饶思致 o 亦晚唐巨擘矣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 流传很广 因此 郑谷是唐末至宋初诗坛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 其人其诗很值 得研究 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 郑谷研究逐渐展开 在8 0 年代 有关郑谷的研究 论文共1 3 篇 主要是围绕郑谷生平事迹 佚诗 诗集版本流传等 如王达津 郑 谷生平系诗 南开学报 1 9 8 1 年l 期 赵昌平 郑谷年谱 唐代文学论丛 第9 期 赵昌平 关于郑谷的侠诗 文学遗产 1 9 8 4 年3 期 另外 赵昌 平 从郑谷及其周围诗人看唐末至宋初诗风动向 一文对郑谷的诗歌风格开始了 较为深入 细致的研究 进入9 0 年代郑谷研究向全砸 系统 糖深方面发展 论文有l l 篇 着重探讨郑谷诗歌的艺术特色 如霍有明 郑谷生平事迹考略 河北学刊 1 9 9 2 年4 期 刘秀芬 郑谷诗歌艺术风格初探 新乡师专学 报 2 0 0 4 年1 期 钟样 末代风骚 论晚唐诗人郑谷的诗 人文杂志 1 9 9 2 年2 期 等 傅义 郑谷诗集编年校注 以及赵昌平等人合著 郑谷诗集校笺 两部著作对郑谷诗歌迸行全面而详尽的整理和考证 从上述总结来看 郑谷诗歌研究已比较深入 但仍有待选一步探讨的领域 而最为值得注意的便是 云台编 中三分之一多的叙述奔亡战乱之作o 学界对 此虽有涉及 但不够深入 细致 至今没有一篇专论 本文重点探讨郑谷的奔亡 诗 所谓奔亡即 因战乱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帝王逃离京城 而大批臣子及士 依据趑昌平 郑谷年谱 考证 详见 唐代文学论丛 第九期 陕西人民出版社l 蚰7 年 欧用惨 六一诗话 历代诗话 本 中华书局1 9 8 1 年敝 第2 3 6 页 欧阳罄 六一诗话 历代诗话 本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第2 3 6 页 辛文房 唐才子传 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第3 9 9 页 永珞 四库全书总目 下册 中华书局1 9 6 5 版 第1 3 0 1 页 永珞 四库全书总目 下册 中华书局1 9 6 5 版 第1 3 0 1 页 参见赵昌平 从郑谷厦其周围诗人看唐末至宋初诗风动向 文学遗产 1 9 8 7 年第3 期 第3 6 页 1 帮谷奔亡诗研究 民亦随驾逃亡 奔亡诗主要是逃亡者记叙奔亡过程中的经历及感叹 郑谷奔亡诗 的诗歌内容主要是叙述郑谷自广明元年 公元8 8 0 年 黄巢率起义军攻入长安 继而随驾离京入蜀始 至天复三年 公元9 0 3 年 朱温代唐前夕 归隐于宣春仰 山草堂止 这一段长达2 3 年之久的漂泊之苦 流离之难 思乡之愁 别离之悲 以及对社会和政治时局的揭露与批判 所悲所叹 郑谷奔亡之作共1 0 8t 严 在 郑谷全部诗作3 2 2 首中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 因此对这一部分诗歌展开专题研 究 无论是对郑谷诗歌的特色及风格的进一步认识 或是对晚唐社会历史状况的 深入了解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唐末社会矛盾斗争异常尖锐 唐朝由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昌盛的顶峰衰落至 风雨飘摇 趋于崩溃的边缘 盛唐气象成为永恒的历史神话 整个社会笼罩在衰 飒的气氛之中 腐败的政治局面与混乱的社会秩序 消泯了唐末文人拯时救国的 政治热情 他们已对唐王朝失去信心 转而任自身消沉下去 走上认命和避世的 道路 郑谷亦必然为这种特定时代的社会心理所浸润 其诗歌主题多为自悲身世 而对时事多作间接反映 这种心态完全符合唐末的社会特征 论文着重分析郑谷奔亡诗的诗歌主题以及蕴涵其中的悲剧内涵 郑谷由于多 次因战乱出奔 漂泊于蜀中 荆楚 吴越等地 辗转流徙 多年蹭蹬科举无望 嗟叹身世穷年之苦 心中充满绝望和愤闷 又唐末狼烟四起 郑谷多次遭遇战乱 阻遏 诗中反映较多 堪称唐末 诗史 郑谷登第前 游离于政治有权阶层之 外 因此诗人偏重于关注自身的不幸遭遇 时代的乱离与阴暗成为其吟唱诗歌的 舞台背景 为官后 对黑暗腐败的官场感到绝望和厌倦 遂生隐退之心 另外奔 亡期间创作的大量离别诗亦用情极深 催人泪下 郑谷奔亡诗的艺术特征由其诗 歌的创作手法表现出来 由于诗人遭遇种种命运的不幸以及时代的乱离造成其心 态趋于淡冷 诗歌也呈现出悲凉气局 在意境的营造方面 诗人一再选取凄清 淡冷的事物入诗 情感低沉 带有些许迷惘 而郑谷善于汲取与综合前人诗歌创 作手法 自成一体 形成清婉浅切的语言风格 本文通过对郑谷奔亡诗的研究希冀对进一步深入了解郑谷及其诗歌有所帮 助 不当之处 不妥之辞 敬请方家指正 此处统计根据傅义 郑谷诗集编年授注 但研究郑谷的学者对其有些诗歌刨作时问分歧较大 如 渚 宫乱后作 巴江 等诗 傅璇琮先生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把两人的观点都加以采纳 2 第一牵 事谷奔t 之社会营景及心态分析 第一章郑谷奔亡之社会背景及心态分析 第一节郑谷奔亡之社会背景 郑谷主要经历唐末懿 僖 昭 哀四朝 是时 大唐帝国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统治者昏庸无能 荒淫奢侈 权力式微 多次播迁 藩镇拥兵自重 飞扬跋扈 为扩展自身势力而发动战争 宦官挟制天子 猖獗之至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国 内狼烟四起 兵燹遍地 唐王朝最终在种种交织的矛盾斗争中分崩离析 郑谷身 处唐末战乱之际 为博取功名漂泊蜀中 剂楚 吴越等地 尝尽辛酸 进入仕途 后又多次因藩镇逼迫随帝王四处奔逃 心灰意冷 郑谷奔亡诗即是在此种历史背 景下创作的 一 郑谷奔亡前之社会状况 唐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转而走下 坡路 虽至中唐亦一度出现中兴气象 也仅是昙花一现 无力挽回逐步衰落的趋 势 至晚唐种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 渐趋激化 这与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有着极大 关系 史学家多认为 唐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为昏庸的帝王 奢侈无度 残暴专 横 无能而又任性 史载懿宗 好音乐 燕游 殿前供奉乐工常近五百人 每月 宴设 不减十余 水陆皆备 昕乐 观优 不知厌倦 赐与动及干缗 曲江 昆 明 灞 泸 南富 北苑 昭应 咸阳 所欲游幸即行 不待供置 有司常具音 乐 饮食 幄帘 诸王立马 以备陪从 每行幸 内外诸司扈从十余万人 所费 不可胜纪 回 一方面是统治者过着奢侈淫糜的奢华生活 而与此相成鲜明对照 的是广大贫苦百姓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礼部侍郎刘允章就上 直谏书 指陈当 时国危民苦的情景 提出著名的 九破 八苦 之说 其国有 九破 是指 一终年聚兵 二蛮夷炽兴 三权豪奢僭 四大将不朝 五广造佛寺 六贿赂公行 七长吏残暴 八赋役不等 九食禄人多 输税人少 民有八苦谓 一官吏苛刻 二私债争夺 三赋税繁多 四所由乞敛 五替逃人差科 六冤不得理 屈不得伸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眷二五o 中华书局1 9 5 6 版 第8 1 1 7 页 3 郄答奔亡诗研究 七冻无衣 饥无食 八病不得医 死不得葬 回百姓被官吏无限制的剥削和掠夺 贫困交加 挣扎在死亡线上 因此 各地农民起义与兵乱此起彼伏 除裘甫领导 的浙东农民起义和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卒起义两起大规模的起义外 另据史书记 载 还有各地发生较有影响的民乱和兵变数起 如咸通初年 8 6 0 寿州民乱 咸通三年 邑州兵民叛乱 咸通四年 徐州民乱 咸通八年 怀州民乱 咸通十 年 陕州民乱 咸通十一年 光州民乱 另有盐城民乱和京都民乱 可以说唐朝 正是自唐懿宗当政始 朝纲解纽 生民困弊 盗溢寰区 唐室至此一蹶不振 唐僖宗昏庸无道比唐懿宗有过之而不及 其在位期间 宦官挟持天子 把持 朝政 藩镇拥兵自重 动辄火并 农民处境更加残酷 唐朝灭亡征兆已然显现 僖宗即位时年仅十二岁 专事游戏 不亲政事 喜斗鹅 走马 数幸六王宅 兴庆池 与诸王斗鹅 一鹅至五十万钱 o 又与内园小儿狎呢 荒酣无检 发 左藏 齐天诸库金币赐伎子 歌儿 所费动以数万计 府藏为之耗尽 委政事于 宦官田令孜 呼为 阿父 致使宦官势力得到极大增强 成为直接导致唐朝灭 亡的重要因素 田令孜鬻官纳贿 无所忌惮 其淫威竟达到 宰相以下 钳口莫 敢言 回的地步 他把朝政搞的空前的腐败昏暗 广明元年宰相卢携 荐王徽 裴澈为相 是夕 卢携饮药而死 僖宗听从田令孜的建议 奔亡四川后 很快免 去崔安潜的西川节度使职位 任命田令孜兄左神策大将军陈敬碹替代之 田令孜 因此更加恣横嚣张 群臣莫敢迕视 中和元年 左拾遗孟昭图上疏 称 夫天 下者 高祖 太宗之天下 非北司之天下 天子者 四海九州之天子 非北司之 天子 北司未必尽可信 南司未必尽无用 岂天子与宰相了无关涉 朝臣皆若路 人 如此 恐收复之期 尚劳圣虑 尸禄之士 得以宴安 臣恭被宠荣 职在裨 益 虽遂事不谏 而来者可追 结果 疏入 令孜屏不奏 辛未 矫诏贬昭图 嘉州司户 遣人沉于嫫颐津 闻者气塞而莫敢言 固郑谷 蜀江有苇 一诗便抒 发了对弹劾田令孜而被杀的孟昭图的哀思 二 邦谷奔亡中之社会状况 唐僖宗即位伊始 由于前朝积蓄之种种矛盾加上当朝之政治黑暗 终于导致 唐朝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在懿 僖之际 劳动人民遭到的深重苦难更是 全唐文 卷八0 四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 第8 4 4 9 页 欧阳修 新唐书 田夸孜传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第5 8 8 4 页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五二 中华书局t 9 5 6 版 第8 1 7 6 页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巷 i b 中华书同1 9 5 6 版 第8 2 5 5 页 4 第一章释答奔亡2 社会背景及心态分析 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在王仙芝 黄巢起义行将爆发的前夜 翰林学士卢携的 一篇奏疏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人间地狱图景 臣窃见关东去年旱灾 自虢至海 麦才半收 秋稼几无 冬菜至少 贫者铠蓬实为面 蓄槐叶为齑 或更衰赢 亦 难收拾 常年不稔 则散之邻境 今所在皆饥 无所依投 坐守乡间 待尽沟壑 其免余税 实无可役 而州县以有上供及三司钱 督趣甚急 动加捶挞 虽撤屋 伐木 雇妻鬻子 止可供所由酒食之费 未得至天府库也 或租税之外 更有他 徭 朝廷倘不抚存 百姓实无生计 唐僖宗乾符元年 8 7 4 冬 濮州人王仙 芝聚众于长垣起义 冤旬人黄巢聚众响应王仙芝起义 起义队伍很快攻占阳翟 郏城等洛阳外围地区 直接威胁唐东都 广明元年 8 8 0 起义军进逼长安 田 令孜率神策军五百人奉唐僖宗奔蜀 只有少数朝臣来得及扈从 郑谷为参加科举 考试亦开始随驾奔避蜀中 开始其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漂泊生涯 本年十二月十三 日 黄巢即帝位 改国号大齐 唐僖宗至蜀后 组织各方节度使反扑起义军 各 藩镇在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趁机发展 壮大自身的势力 南则吴 浙 荆 湖 闽 广 西则岐 蜀 北则燕 晋 自国门以外 皆分裂于方镇矣 霍 李昌符据风翔 王重荣据蒲 陕 诸葛爽据河阳 洛阳 盂立方据邢 沼 李克用据太原 上党 朱全忠据汴 滑 秦宗权据许 蔡 时浦据徐 泗 朱碹 据郓 齐 曹 濮 王敬武据淄 青 高骈据淮南八州 秦彦据宣 歙 刘汉宏 据浙东 皆自擅兵赋 迭相吞噬 朝廷不能制 江淮转运路绝 两河 江淮赋不 上供 但岁时献奉而已 国命所能制者 河西 山南 剑南 岭南西道数十州 大约郡将自擅 常赋殆绝 藩候废置 不自朝廷 王业于是荡然 o 这些节度使 们 喜则连衡而叛上 怒则以力而相并 o 战火连年 略无宁岁 使社会生产 遭受严重破坏 百姓流离失所 死于非命者以万计 如僖宗乾符五年 8 7 8 正 月 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率众击败王仙芝起义军后 焚掠江陵而去 江陵城下 旧三十万中 至是死者什三四 乾符六年 8 7 9 十月 唐守将刘汉宏大掠江 陵 焚荡殆尽 士民逃窜山谷 会大雪 僵尸遍野 郑谷 渚宫乱后作 一诗即 记述此事 据史书载 克用每岁出兵争山东 三州之人半为俘馘 野无稼穑矣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五二 中华书局1 9 5 6 版 第8 1 6 8 页 欧阳修 新唐书 兵志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第1 3 2 3 页 刘晌 日唐书 僖宗本纪 中华书局1 9 7 5 版 第7 2 0 页 欧阳修 新唐书 方镇表序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第1 7 5 9 页 司马光 赉治通鉴 卷二五三 中华书局1 9 5 6 版 第8 1 9 5 页 5 郑答奔亡诗研究 回 江右海南 创痍既甚 湖湘荆汉 耕织屡空 o 光启三年 杨行密围广陵半 年 城中无食 米斗直钱五十缗 草根木实皆尽 以堇泥为饼食之 饿死者太 半 宣军掠人诣肆卖之 驱缚屠割如羊豕 讫无一声 积骸流血 满于坊市 西 郑谷在漂流于荆楚 江淮期间亲历战争之残酷 亲眼所见遭战火蹂躏后的萧瑟景 象 如 奔避 渠江旅思 作尉酃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 等等 龙纪元年 8 8 9 唐昭宗即位 史称昭宗 体貌明粹 有英气 喜文学 以 僖宗威令不振 朝廷日卑 有恢复前烈之志 尊礼大臣 梦想贤豪 践阼之始 中外忻忻焉 回郑谷 回銮 诗曾记昭宗自华州返京后 颇有中兴气象 但此时 唐王朝内外矛盾交织 宦官专政已至极点 藩镇拥兵自重 割据战争此起彼伏 昭宗内外制于强臣 又无强兵以服天下 导致其在位期间 曾三次为藩镇所迫而 逃离京城 期间 郑谷均有诗记之 如 顺动后蓝田偶作 初还京师寓止府 署偶题屋壁 以及 壬戌西幸后 等 最终于天佑四年 9 0 7 三月 唐朝为朱 温所取代 第二节郑谷奔亡系年及心态分析 一 郑谷奔亡系年 广明元年 8 8 0 十二月 黄巢起义军破渣关 逼近长安 僖宗仓皇奔蜀 参加此届贡举的士子亦随之入蜀 郑谷自系其一 携家奔往巴蜀 中和元年 8 8 1 元月 于巴江度岁 巴江 诗题下自注 时僖宗省方南 梁 春 经鹿头关入成都 有 蜀中三首 其一云 马头春向鹿头关 中和二年 8 8 2 春 郑谷于成都 作 送王驾下第归蒲中 题下自注 时 行朝在西蜀 锦二首 诗对达官贵人奢华淫糜的生活予以批判 本年 郑谷由 成都出发 经唐昌 至同州 有 游蜀 嘉陵 水 等诗 中和三年 8 8 3 春 郑谷已于成都参加三次科举考试 皆落第 作 蜀中 春日 日 和暖又逢挑菜日 寂寥未是探花人 另有 蜀中赏海棠 锦浦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五五 中华书局1 9 5 6 版 第8 2 9 9 页 刘啕引日唐书 僖宗本纪 中华书局1 9 7 5 版 第7 0 4 页 司马光 资活通鉴 卷二五七 中华书局1 9 5 6 版 第8 3 8 3 页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五七 中华书局1 9 5 6 版 第8 3 7 6 页 昭宗于乾宁二年 8 9 4 五月至八月奔石门 于乾宁三年 8 9 8 七月至乾宁五年 8 9 8 八月避乱华州 于天复元年 9 0 1 十一月奔风翔 6 第一章郑谷奔亡2 社会嚣录获心毒分析 诗皆体现惆怅 失落之情 往新津修觉寺访无本上人 作 别修觉寺无本上入 题无本上人小斋 西蜀净众寺松溪八韵兼寄小笔崔处士 等诗 中和四年 8 8 4 春 春试停考 郑谷漫游蜀中名胜 有 蜀江有书 蛾 眉山 蜀中寓止夏日自贻 诗 光启元年 8 8 5 正月 车驾发成都 三月至京 郑谷未随返 有 送进士 韦序赴举 夏至涪州 作 荔枝 秋至万州 作 寄南浦谪官 冬 闻归路 断绝 时秦宗言围荆南 作 奔避 蓼花 光启二年 8 8 6 春 滞留峡中 有 峡中 峡中寓止二首 诗 六月赴 兴元参加科举考试 未及 作 赠刘神童 诗 至此 郑谷自广明元年入蜀 至本年出峡 计在蜀中滞留六年之久 谷诗题 云 谷自乱离之后在西蜀半纪之馀多寓止精舍 四韵以吊之 半纪即为六年 其在蜀中 主要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 因乘舆在蜀 礼部试进士亦在蜀中 光启三年 8 8 7 春 郑谷登进士第 作 攉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 偶有题咏 咸阳 曲江红杏 乱后灞上 等诗 本年郑谷再次入蜀 遂往 梓州 作 梓潼岁暮 文德元年 8 8 8 春 自梓潼至梓州 作 东蜀春晚 经渠江县 作 渠江 旅思 巴寅旅寓寄朝中从叔 秋至通州 有 通州客舍 漂泊 江际 龙纪元年 8 8 9 春 于西陵峡作 下峡 峡中尝茶 三月 抵江陵 归 宜春 作 江行 旋返京师 秋 经潼关 沙苑 作 潼关道中 沙苑 诗 至长安后 有 访姨兄渭口别墅 访题表兄王藻渭上别业 诗 本次为郑谷第二次入蜀 郑谷此次入蜀为与滞留于蜀中家小相聚 或为游于 川j 铲 距广明元年第一次入蜀相隔十年 大顺二年 8 9 1 二月 郑谷恩师柳珧贬泸州 郑谷赴泸州省拜 三月经射 洪 作 舟次通泉精舍 经长江县 苇贾岛墓 作 长江县经贾岛墓 秋 至 泸州 作 荔枝树 旋返京 作 倦客 诗 本次为郑谷第三次入蜀 郑谷此次入蜀主要因恩师柳砒遭贬 前往泸州省拜 景福元年 8 9 2 春 释褐为鄂县尉 摄京兆府参军 自此 郑谷进入仕途 景福二年 8 9 3 春 迁右拾遗 郑谷开始侍奉昭宗左右 参加朝谒 进入 据傅义 郑谷诗集编年校注 所附 郑谷年谱 所解 7 捧谷奔亡诗研究 权力中心 乾宁二年 8 9 5 夏 郑谷升右补阙 七月 兵变 昭宗奔蓝田石门镇 郑 谷随驾奔亡 有 顺动后蓝田偶作 八月返京 有 摇落 诗 乾宁三年 8 9 6 七月 凤翔李贞茂犯阕 昭宗奔华州 作 渭阳楼闲望 奔问三峰寓止近墅 卷末偶题三首 叙事感恩上狄右丞 华山 等诗 乾宁四年 8 9 7 九月 郑谷迁都官郎中 虽居冷曹 但亦具备入阁资格 光化元年 8 9 8 八月 郑谷自华州从驾返京 作 回銮 初还京师寓止 府署偶题屋壁 天复元年 9 0 1 十一月 中尉韩全诲劫昭宗至风翔 十二月 朱温令崔胤 帅百官及京城居民迁于华州 郑谷作 壬戌西幸后 多虞 长门怨二首 等 诗 天佑元年 9 0 4 正月 朱温逼帝迁洛阳 郑谷作 寄司勋张员外学士 九 月 郑谷退意已决 遂乘乱弃归宣春 有 舟行 重阳夜旅怀 诗 黯然 一诗作于天佑四年 9 0 r 7 朱梁代唐之际 诗云 揞绅奔避复沦亡 消息春来 到水乡 即指此事 从郑谷整个奔亡历程来看 处于唐末乱世之际 文人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 郑谷历尽1 6 年艰辛 终于得第 对比初闻登第时的无比喜悦心情 与在漫长的 等待过程中的抑郁与痛苦情状 再到为官后处于冷曹 理想无法实现 始生归隐 的想法 可以看到郑谷的心态是由失落一喜悦一抑郁一绝望 这样一个过程构成 的 二 郑谷及唐末士人心态分析 上文梳理了郑谷奔亡生涯的历程 经历如此曲折的人生 却最终以对国家和 整个时代的绝望而悄然隐退于历史舞台 从郑谷早年的诗作看 他亦是一位满怀 壮志豪情的青年 曾欲兼济天下 复兴唐帝国昔日的辉煌 然而他的梦想最终在 历史的长河中被无情的吞没了 类似郑谷命运的士子在唐末不胜枚举 如与其齐 名的 咸通十哲 中的其他成员即是如此 他们均出身寒门 身无奥援 只能长 期奔趋于觅举求仕中 这可以说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内容 伴随这一艰难之路的 是各人不尽一致的辛酸苦辣 悲与欢的际遇 他们的心态也绝不仅仅属于这一群 诗人 应该说是涵盖了唐季士子们的普遍状态 8 第一苹零答奔t 2 社会背景硬心态分析 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 中说 于斯之时 阍寺专权 胁君于内 弗能远也 藩镇阻兵 陵慢于外 弗能制也 士卒杀逐主帅 拒命自立 弗能诘 也 军旅岁兴 赋敛日急 骨血纵横于原野 杼轴穷竭于阊里 指出唐末宦官 专权 藩镇割据 骄兵难制 赋税沉重 间里空竭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 唐王 朝失去了自救的能力 士人的前途一片暗淡 他们已经无法象盛唐时期的士子们 或隐居山林 待时而出 或建功边塞 名留千古 唯一的出路只有走上科举这条 路 由于科场风气败坏 许多出身寒微 拙于钻营的有才之士 在考场长期受困 甚至终生不第 回唐朝科举中的进士科本来主要面向广大 寒士 自唐宣宗即 位后 于大中元年敕令取消对豪门子弟的限制 权豪子弟才骛趋进士科 与广大 寒士争夺那可怜的3 0 桂枝 广大寒士 即使颇有诗名 也难得一第 顺利中第 者大多为无材之膏粱子弟 据 唐语林 卷三 方正 条载 崔瑶知贡举 以 贵要自恃 不畏外议 榜出 率皆权豪子弟 难怪胡曾讽刺道 上林新桂年年 发 不许平人折一枝 o 杜苟鹤感叹 空有篇章传海内 更无亲贵在朝中 o 郑 谷贝g 在 赠杨夔二首 中以带有愤懑的语气道 看取年年金榜上 几人才气似 扬雄 l 而另一方面 广大寒士长期蹭蹬科举十年乃至数十年者才得一第 如罗 隐前后考了2 8 年未第 韦庄考了3 0 多年才及第 韩僵考了2 4 年及第 吴融考 2 4 年及第 黄滔考2 4 年及第 杜苟鹤考近3 0 年及第 徐寅考1 7 年及第 郑谷 为求一第 即使在战乱四起 随时有可能遭遇不测的情况下 毅然随帝王奔避蜀 中 流寓江湖长达十三年 前后考了1 6 年才及第 而 咸通十哲 中的张乔 剧燕 喻坦之 任涛 李栖远等人则终生不第 即使是擢进士第 但大都有屡次 落第的经历 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包含其中的凄凉 悲哀与愤恨等复杂感情 如温宪被久抑不录 怨愤悲哀之极 遂题诗崇庆寺壁云 十口沟隍待一身 半 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 犹作长安下第人 许棠频频下第 老大无成 羞愧难言 渔夫如相问 羞真道姓名 秋江霁望 郑谷亦于漂泊中哀叹 十年春泪催衰飒 羞向清流照鬓毛 辇下冬暮咏怀 一些屡试不第的寒士 为求得科名 不顾自己的人格 只得趋谒权门 贿赂 请托 甚至卖身朝中权要 据 唐摭言 载 裴筠婚萧楚公女 言定未几 便 袁行霈主编 中田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5 年7 月第二版 第3 3 5 页 胡曾 下第 见彭定求 全唐诗 卷六四七 中华书局1 9 6 0 年第一版 第7 4 3 8 页 杜葡鹤 投从叔补阀 t 见彭定求 全唐诗 卷六九二 中华书局 9 6 0 年第一版 第7 9 5 2 页 9 郑答奔亡诗研究 擢进士 田有的则投靠地方强藩 以求表荐 杜旬鹤 殷文圭等皆由粱王表荐得 第 最为士林所不齿者莫过谄事宦官 唐末著名诗人秦韬玉就是因为依附宦官而 被特敕及第 其实像秦滔玉这样出身孤寒之士 屡试不第 迫不得以才投靠宦官 唐语林 卷七日 秦滔玉应进士举 出于单素 屡为有司所斥 o 郑谷也曾 因出身寒门 身无援手 写诗干谒朝中权贵 以求得到赏识 如他的 献大京兆 薛常侍能 即为干谒之作 但诗中体现的是文人特有的清高和自信 耻将官业 竟前途 自爱篇章古不如 总之参加科举 及进士第是唐末文人的一项最重要 的人生课题 在郑谷的奔亡诗中 围绕这一主题的诗作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 我 们可以从中了解诗人因科举落第与及第而悲欢离合的坎坷人生 唐末的文士们希冀通过科举致仕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然而腐 败黑暗的官场无法为他们提供一展抱负的平台 至广明乱后 文人们普遍产生厌 恶鄙弃官场名爵的心态 如身居显位的韩僵 作 格卑 诗日 格卑常恨足牵 仍 欲学忘情似不能 入意云山输画匠 动人风月羡琴僧 南朝峻洁推弘景 东 晋清狂数季鹰 惆怅后尘流落尽 自抛怀抱醉懵腾 以迷恋官场名爵为格卑 痛恨自己身不由已 欲忘情而不能 郑谷在身为朝官时作 省中偶作 日 捧 制名题黄纸尾 约僧心在白云边 又作 秘阁伴直 云 4 闲看薛稷鹤 共起五 湖心 等 如果说广大寒士辗转科场数十年 困顿寒蹇之极 乃得一第 命运蓝折的话 那么许多文人死于非命或命悬一线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譬如 隐逸诗人周朴为 黄巢所杀 诗人皮日休 薛能 高骈 温庭皓等均在乱中被杀 女诗人鱼玄机含 冤被杀 唐末 自马之祸 一次诛杀文士三十余人 乱世之下 文人随时有杀身 之祸 性命之优已成为头等重要问题了 甚至连隐居也难避不测之虞 韦庄 虎 迹 一诗日 白额频频夜到门 水边踪迹渐成群 我今避世栖岩穴 岩穴如何 又见君 可见世间已没有任何一处文人栖身的安全之所 这也正是郑谷辞官隐 退的重要原因 既然文人们的政治热情已经在浇薄的世风和乱离的世情中渐渐泯灭 他们转 而沉浸在灯红酒绿 声色歌舞之中 来消解自己对悲剧命运的惆怅和对王朝复兴 的绝望 中晚唐后 广大农村一片萧条 而城市经济却畸形的繁荣 并产生了市 王定保 唐摭言 卷九 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第8 0 页 王慌 唐语林 周勋初校正 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第6 页 1 0 第一章郑答奔亡2 社会背最及心态分析 民阶层 以 情欲 为核心的世俗享乐文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文人们因科举 仕宦等缘由常常汇聚于畸形繁荣的城市 艳情诗也就高度繁荣起来 韦庄 咸通 一诗描绘了咸通时代纵情淫乐的社会风气 咸通时代物情奢 欢杀金张许史家 破产竞留天上乐 铸山争买洞中华 诸郎宴罢银灯合 仙子游回壁月斜 人意似 知今日事 急催弦管送年华 艳情诗的写作 与这种心理状态有关 正是这种 生活状态的反映 文人士子们在热中于科举的同时醉心于声色 表面上看是一种精神上的堕落 和庸俗 实际上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却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悲剧阴影 亡国之悲 命运之悲 人格之悲的三重精神悲剧 在这种精神重压之下 文人们的心理已无 法承载 只有找出一条渠道来发泄这种长久郁积于内心的压力 于是感官上的愉 悦便化解了身心上的疲惫 暂时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可贵的是我们在郑谷 的奔亡诗中找不到一首艳情诗 更多的是催人泪下的自我悲叹和折射着现实的光 辉诗篇 1 1 静咎奔t 诗研究 第二章奔亡诗内容研究 第一节奔亡诗的诗歌内容 唐朝末年 君主昏庸奢淫 不亲政事 地方藩镇拥兵自重 有恃无恐 宦官 专政 动辄挟天予以令诸侯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起义军甚至攻占首都长安 对 唐朝统治造成最猛烈的冲击 君主屡次播迁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景观 而 此种情形下 大批皇亲国戚 朝野官宦亦随帝王逃离京城 随着权力中枢的迁移 文人士子们为了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也随之加入到大逃亡的队伍中 郑谷当然也 不例外 广明元年 8 8 0 冬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唐僖宗奔蜀 郑谷随君奔避成 都 至中和四年 8 8 4 起义被镇压 次年春 方回长安 然同年底 因宦官田 令孜与藩镇王重荣两人产生矛盾引发战争 僖宗奔兴元 郑谷二次奔亡巴蜀 乾 宁三年 8 9 5 秋 风翔节度使李茂贞领兵犯阕 唐昭宗奔华州 郑谷亦出奔 天复二年 9 0 2 朱全忠欲劫昭宗幸洛阳 十一月车驾西奔 郑谷复随行 从这 四次郑谷奔亡经过分析 前两次郑谷奔亡缘由为参加科举考试 后两次则发生在 郑谷入朝为官后 因此两个时间阶段奔避的原因不同必然造成心态与感受的差 异 前一阶段 郑谷自咸通十一年 8 7 2 秋至僖宗广明元年 8 8 0 底近十年的 时间里为长安科举时期 咸通举场极其腐败黑暗 诗人出身寒素 身无援手 科 场屡次落第 常有时运不济 怀才不遇之感 心情已十分沉重 广明元年起诗人 开始了十余年的奔亡生涯 诗人漂泊于巴蜀 荆楚 吴越等地 对科举仍矢志不 移 却依然一次次遭受落第的打击 其痛楚自不堪言 另一方面 辗转流徙中 疾病缠身 贫困交加 亲历战火 种种灾难使郑谷已对命运感到绝望 呈现于诗 歌里几乎均是衰飒 萧瑟的场景和凄苦 悲凉的心境 悲剧成为诗歌的主体基调 后一阶段 郑谷 游于举场十六年 乃得一第 理想实现之时也是希望幻灭之 始 及第七年 始授一鄂县尉 后虽迁补阕 拾遗 为近侍之臣 但难窥圣意 动辄得咎 重振儒纲的理想难以实现 昔日锐气在腐败黑暗的官场中消磨殆尽 第二章奔t 诗内容研究 而此时藩镇势力愈加做大 对帝王之位早已虎视眈眈 文人的命运亦朝不保夕 诗人心生功成身退之念 遂在昭宗被挟西迁之际隐退于宜春仰山草堂 总之 郑 谷在漂泊中的科举活动和及第后的仕宦生涯遭遇的不同经历造成了心态上的差 异 在漂泊的过程中 诗人接触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诗歌的题材内容大大扩 展 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 情感也转为沉郁悲伤 诗风较为悲凉 清苦 吟咏 命运与社会的双重悲剧成为这一时期诗歌的主体内涵 在仕宦的过程中 诗人身 感官场黑暗 复兴无望 心态渐渐淡冷 在仕与隐的矛盾中 最终选择了避世之 路 世情悲剧成为这一时期的主体内涵 以下详细阐述之 一 此生多耱轲 半世足漂离 一羁旅漂泊之苦 在郑谷奔亡诗的创作中 抒写身世飘零 感喟悲剧命运内容的作品占相当大 一部分 广明元年 8 8 0 十二月 黄巢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破长安 唐僖 宗仓皇奔蜀 郑谷也开始了 十年五年歧路中 千里万里西复东 的漂流生活 他辗转奔波于巴蜀 荆楚 吴越等地 历尽沧桑 根据郑谷奔亡期间所创作的诗 歌可以大致了解诗人漂泊的行踪 如 巴江 一诗 乱来奔走巴江滨 愁客多于江徼人 朝醉暮醉雪开霁 一枝两枝梅探 春 诏书罪己方哀痛 乡县征兵尚苦辛 鬓秃又惊逢献岁 眼前浑不见交 索 此诗作于中和元年 8 8 1 春 郑谷在诗题下注 时僖宗省方南梁 资 治通鉴 记本年十二月 车驾至兴元 诏诸道各出全军收复京师 o 即诗中之 诏书 其中当有罪己之辞 诗人在颠沛流离中奔走在巴江滨 此时大乱中万 众沿嘉陵江奔亡入蜀 每个人都是心神不宁 内心上下忐忑不安 刻画了战乱中 每个人的神态 而诗人此时则已经 鬓秃 了 虽未老而叹老 有点夸张的写法 但确实是功业未建 功名为成 又身逢战乱 内心之愁苦不言自喻了 然而 郑 谷入蜀的主要目的是应礼部进士科 初入蜀的心情似乎仍是以漂泊不定 茫然无 措为主 其 游蜀 所向明知是暗投 两行清泪语前流 云横新塞遮秦甸 花落空山入阀 州 不忿黄鹂惊晓梦 唯应杜宇信春愁 梅黄麦绿无归处 可得漂漂爱浪游 这首诗的主题表明诗人此次辗转奔蜀参加进士考试 结果仍然是未知数 或 根据傅义 郑谷诗集编年校注 所附 郏谷年谱 确定其诗文系年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眷二五四 中华书局1 9 5 6 版 第8 2 4 5 页 1 3 郑谷奔亡毒研究 者说 明知是暗投 因此 内心的委屈和辛酸驱使着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如果再次落第 前方的路又怎样走昵 在前 无归处 后无退路的困境下 也 只有继续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了 可以说反复咏叹内心之 愁 是郑谷这一阶段的 情感基调 如 细雨湿萋萋 人稀江日西 春愁肠已断 不在子规啼 氍嘉陵 和暖x t t 挑菜日 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蚁酒冲愁肺 却忆渔蓑覆病 身 氍蜀中春日 浓淡芳春满蜀乡 半随风雨断莺肠 浣花溪上堪惆怅 子美无心为发 扬 蜀中赏海棠 不甘花逐水 可惜雪成泥 病眼嫌灯近 离肠赖酒述 锦浦 自广明元年 8 8 0 至中和三年 8 8 3 郑谷已滞留蜀中三年 三次应举 皆落第 因此科场失意 内心愁苦郁积心中 无处发泄 诗人曾经游览蜀中佛寺 与僧人交往频繁 一度有 出世 之心 旧游前事半埃尘 多向林中结挣因 一念一炉香火里 后身唯愿似师身 忍公小轩二首 但也是对科举屡次失 败的一种逆反心理 而不是真正游于尘外 中和四年 8 8 4 黄巢起义军被唐王 朝镇压 次年 僖宗返回长安 郑谷漂泊蜀中已四年 不免有孤寂 惆怅之感 而来不及逃出长安身遭战乱的亲友们此时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诗人内心又深怀 急切与亲友相见之情 展转欹孤枕 风帏信寂寥 涨江垂姊蠊 骤雨闱芭蕉 道阻归期晚 年加记性销 故人衰飒尽 相望在行朝 c 蜀中寓止夏日自贻 然而 时秦宗言围荆南 道路阻绝 郑谷被迫滞留于蜀中 其内心愁苦 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奔避投人远 漂离易感恩 愁髯霜飒飒 病眼泪昏昏 孤馆秋声树 寒江落照村 更闻归路绝 新寨截荆门 奔避 其诗一转前抒发内心失意心情而为着力刻画绝望无助 病眼涟涟的自我形 象 这可以说是一个转折 由前期以抒发内心苦闷之情为主转向对自身愁苦 绝 望形象的刻画 其诗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成为一个栩栩如生的 我 令人对诗 人产生怜悯的同时又感到可悲 如 峡中寓止二首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二五六 中华书局1 9 5 6 版 第8 3 4 3 页 1 4 第二章彝t 诗冉容研究 荆州未解围 小县结茅茨 强对官人笑 市晚鬻蔬迟 子美犹如此 翻然不敢悲 传闻殊不定 銮辂几时还 俗易无常性 春步上荼山 寨将来相问 儿童竞启关 甘为野鹤欺 江春铺网阔 江清见老颜 夜船归草市 在这两首诗中 郑谷大量采用 笑 欺 归 上 等动词着力刻画了 我 流落荆州时 受地方官吏欺侮孤立无援的形象 且以当年杜甫漂泊荆湘等 地时的悲惨遭遇来聊以自慰 峡中 一诗也抒发只身漂流峡中而不得返的愁苦 情绪 万重烟霭里 隐隐见夔州 夜静明月峡 春寒堆雪楼 独吟谁会解 多病自淹留 往事如今日 聊同予美愁 独吟 一词表明诗人内心抑郁的心情 所遭受的苦难无处诉说 也只有 聊 同子美愁 了 光启三年 鹋7 诗人及第 无心惜落花 的烦闷一扫而光 上国休夸红杏艳 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 数片狂争舞垛 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 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 多谢烟香更入表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 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j l 诗将欢快得意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眼中之景明丽浓艳 动静相宜 平和而有生机 只恨 可无人与画将归 末句表达入朝为官已为时不远的信心 然而这种短暂的欢乐和一展拳脚的抱负被无情的现实所击碎 一切并没像郑谷所 希望的那样顺利发展 而是经过漫长的七年等待中 方才授一鄂县尉 这种由惊 喜到失落再到颓丧甚至绝望的心情在郑谷的诗歌中表露无遗 因此 郑谷的诗风 也更加的凄苦 悲凉 情感也愈加深沉 沉郁 极其接近杜甫 咏叹命运之悲的 同时愁苦的心态又重新占据了情感的主流 试看郑谷重入巴蜀后叙述漂泊之旅的 一系列诗作 江城无宿雪 风物易为春 酒美消磨日 梅香著莫人 老吟穷景象 多难损精神 渐有还京望 绵州减战尘 梓潼岁暮 如此浮生更别离 可堪长恸送春归 潼江水上扬花雪 刚透孤舟缭绕 飞 东蜀春晚 流落复蹉跎 交亲半逝波 谋身非不切 言命欲如何 故楚春田废 郑锌奔亡诗研究 穷巴瘴雨多 引人乡泪尽 夜夜竹枝歌 渠江旅思势 惊秋思浩然 信美向巴天 独倚临江树 初闻落日蝉 哀荣悲往事 漂泊念多年 未便甘休去 吾宗尽见怜 巴旅寓寄朝中从叔 这一组诗作可谓用情之切令人潸然泪下 酒 成为这一时期郑谷消磨时目 的工具 然而 愁深似海 又岂是两三杯酒就能消解得了 诗人仿佛如一浮萍在 命运的旋涡中不得自己 生命在时光的流逝中蹉跎 流落江湖成为命运的主旋律 虽诗中无一 愁 字 然一孤苦伶仃 愁苦穷年的落泊形象浮现于读者眼前 奔走失前计 淹留非本心 已难消永夜 况复听秋霖 渐解巴儿语 谁怜越客吟 黄花徒满手 白发不胜簪 通川客舍 槿坠蓬疏池馆清 目光风绪淡无情 鲈鱼斫输张翰 橘树呼奴羡李 衡 十口漂零犹寄食 两川消息来休兵 黄花催促重阳近 何处登高望二京 漂泊 杳杳渔舟破暝烟 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 然 万顷白波迷宿鸯 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 早晚闲吟向沪川 征江际 忆子啼猿绕树哀 雨随孤樟过阳台 波头未白人头白 瞥见春风滟 堆 下峡 这一组诗大多作于秋季 眼前 黄花 与远处 残蝉 一视觉一听觉 由 近及远 而此时诗人反复吟唱的主题是年华催人老 白发 头自 等字眼频 频出现 诗人在秋之萧瑟的氛围中抒发年华易老 思念故乡与亲人之情愈加强烈 之感 情景交融 内心之悲无以言表 漂泊病难任 逢人泪满襟 关东多事日 天未未归心 夜雨荆江涨 春云郅树深 殷勤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辨别急性病与慢性病的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河南省水利厅厅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自考本科毛概试题及答案
- 记录护士资格证考试过程试题及答案
-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对接方式研究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经典案例分享试题及答案
- 株洲教师考编试题及答案
- 日本语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重交沥青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财务会计费用原始凭证分割单
- 清淤工程施工记录表
- 矩阵理论讲义第四章内积空间
- 货物采购服务方案
- 初中英语 沪教牛津版 8B U6-1 Reading Head to head 课件
- GB∕T 20808-2022 纸巾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三章复变函数的积分
-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详解
- 油气藏分类标准
- 祖国不会忘记合唱谱(1)
- 欧科变频器说明书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