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doc_第1页
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doc_第2页
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doc_第3页
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doc_第4页
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 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也是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20年来火炬计划在建立适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组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培训等方面获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火炬计划引导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更是中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亮点之一。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无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无锡高新区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历史机遇,实现了由开发之初的农业村镇向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超常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以占全市6%的人口和土地,创造了占全市15%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比建区时增长了近40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862美元增加到1.6万美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新区的先进行列。无锡高新区不仅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也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策源地和国际化的重要窗口。一是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大力推进由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企业产业化基地组成的孵化、毕业、产业化的科技企业三级培育体系。累计建成孵化载体面积150万平米,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成为国内第三个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的试点园区;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无锡软件产业基地等10个国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了国内最大的集孵化器、加速器、高端产业基地与一体的太湖国际科技园(T-PARK)。大力发展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了IC测试验证等八大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光电子等十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二是高水平引进培育创新主体。以深化拓展“7+1”政产学研联盟为重点,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高新区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设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分校和科技园。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各类研发中心累计达到150家。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累计培育超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4家;大力推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依靠产学研结合,累计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个。三是高层次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导向。重点发展光伏、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三大重点产业集群。以无锡尚德公司为龙头,规划建设了无锡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跃居全球第二。利用中国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加快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IC生产位居全国第一,IC设计能力全国第三。结合无锡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形成了一批骨干软件企业,其中进入市123计划的企业5家,入选全球服务外包100强或中国软件出口及外包25强企业8家。四是高起点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最近五年,高新区管委会及各园区政府管理机构科技总投入每年在20亿元以上。围绕服务产业集群,无锡高新区建立了各类中介平台和中介网络。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光伏产业协会和国际顾问咨询委员会等组织和网络。建立了光伏及IC产业技术联盟。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和1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以引导基金为杠杆推动与国际著名创投机构的合作,投资资金总计超过30亿元。结合产业发展,成功打造了“太湖硅谷”的园区品牌。五是高品位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在充分总结引进尚德施正荣、美新赵阳等优秀海外高层次人才经验的基础上,无锡高新区倡议并由市政府建立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归国创业的530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业的配套政策,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目前无锡高新区吸引海外留学人才总数超过了3000人,归国创业企业300多家,聚集了博士、硕士等高科技研发人员达到12000人,有近10名院士在高新区设立了创新驿站。无锡高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经济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二次创业”过程中也面临着本地知识载体缺乏、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外资企业地方根植性和技术溢出不强、现代服务业相对薄弱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土地资源、环境容量、教育程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在此情况下,无锡高新区率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目标。2007年,科技部出台了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动方案,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调整和从“四位一体”、“五个转变”出发的政策导向。率先创新、持续创新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根据与存在的价值,无锡高新区也必须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通过率先创新、持续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结合科技部对创新型园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无锡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实践经验,无锡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核心着眼点是:基于区域一体化视角构建创新经济体,基于开放创新模式打造光伏、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的全球增长极。到2015年前后,建成品牌鲜明、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园区,创新文化浓厚和知识经济比例较大的知识型社区,成为苏南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优势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龙头和创新高地,打造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三元良性互动的宜居新城。在科技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着手从以下方面重点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由无锡市市长、省科技厅厅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部省市三方共同努力,推动和保障创新型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积极宣传发动。召开专题报告会,邀请科技部火炬中心领导向无锡市相关部门领导、新区管委会全体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高新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宣讲创新型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重视战略研究。高起点规划,明确目标,由中科院专家和高新区有关部门联合,进行创新型园区建设专题战略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调整考核目标。结合创新型园区要求和新的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调整无锡高新区及相关园区、街镇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具体措施。出台和完善了高新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支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同时,我们将坚定不移开展以下具体工作:坚定不移建设六大主体功能分区。重点突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太湖国际科技园区、空港产业园区、国际商务商贸区、吴越文化区、国际生活区六大功能区。在六大功能区规划建设中,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国际化的综合社区形态,充分发挥六大功能区的相互支撑的体系功能,其中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太湖国际科技园将是发展重点。前者的发展方向在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度化,从而成为跨国公司为主体,本土制造企业快速成长,硅科技产业形态明显的先进制造基地;后者的发展方向在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从而成为创新创业活跃的知识型社区。坚定不移建设“6个1000亿”高端产业集群。无锡高新区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型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到2012年,IC产业1000亿元,光伏产业1000亿元,光机电产业1000亿元,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1000亿元,物流商贸产业1000亿元,其他产业1000亿元。重点打造中国第一硅科技产业城、长三角服务外包最佳实践区、中国IC设计第一区。建设中国光伏太阳能制造和研发高地、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高地以及软件动漫和服务外包产业高地“三个高地”,形成集成电路和光伏两个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创新产业集群。坚定不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无锡高新区将在政策与法规、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市场和服务等方面打造适合企业创新的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增强跨国公司根植性,提高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形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高端创新集群。引导根植性较强的跨国公司和创新能力较强的本土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形成创新网络并加速创新资源的流动。坚定不移聚集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持续放大尚德效应,改进完善“530”体制模式,积极引进海归领军人才;大力引进区域研发中心和国际国内顶级教育资源;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提高园区实现知识价值的能力。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建立集财政科技经费、政府主导的种子基金、政府引导的创投基金、市场主导的风险投资直至资本市场融资于一体的资金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创投规模将超过100亿元。站上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我们深知发展永无止境,事业任重道远!未来几年,将是国家高新区实现全面转型、进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关键时期。今年7月4日,温家宝总理再次视察无锡高新区时,向我们发出了热情洋溢的号召,要求高新区发扬“车马炮”精神,像“车”一样勇往直前,像“马”一样与日俱进,像“炮”一样跨越式发展。温总理的重要指示是指导高新区科学发展、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强大动力。无锡高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