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权威精品]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661efa54-0a05-4f29-bff7-1c354c499b79/661efa54-0a05-4f29-bff7-1c354c499b791.gif)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权威精品]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661efa54-0a05-4f29-bff7-1c354c499b79/661efa54-0a05-4f29-bff7-1c354c499b792.gif)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权威精品]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661efa54-0a05-4f29-bff7-1c354c499b79/661efa54-0a05-4f29-bff7-1c354c499b793.gif)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权威精品]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661efa54-0a05-4f29-bff7-1c354c499b79/661efa54-0a05-4f29-bff7-1c354c499b794.gif)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救还是不救 ,这是个问题 -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 “ 农夫与蛇 ” 的故事: 一位农夫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见一条正在冬眠的蛇,以为它冻僵了,就将它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它。蛇苏醒过来后,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 的时候痛悔地说: “ 我欲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遭到了这样的报应。 ” 德国作家安娜 伊丽莎白 罗斯姆斯在离开帕绍:离开希特勒称之为家的城市一书中记载了幼年希特勒一次落入水中而被救的情节: 河流两岸呈现出田园诗般的美景,这是孩子们最爱玩耍的地方。 1894 年,年幼的阿道夫 希特勒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不慎掉进了河里。水流湍急,河水冰冷。幸运的是,希特勒所租住房子的房东的儿子约翰 库赫博格及时将他拉了上来,救了他一命。希特勒临行前对库赫博格信誓旦旦地说:“ 如果我以后能够出人头地,一 定会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 然而,当希特勒成为纳粹头子后,却对库赫博格所在的柏林大教堂肆意进行破坏。库赫博格只能在深夜对天长叹:“ 这就是他对我的报答!如果当时能料到这个恶魔竟会如此灭绝人性,我是绝不会拯救他的! ” 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有何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性文章。 这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两则材料皆系拯救恶人(毒蛇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多为恶人的象征)而招致噩运的故事 农夫拯救毒蛇反被咬死,库赫博格拯救幼年的希特勒而希特勒成年后不仅给拯救者更给全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两则材料细加品味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又有着显著的差异:农夫救助毒蛇是出于他的无知 第一,农夫不知道蛇是在冬眠,根本无须救助,即便救助也不应是将它捂在怀里弄醒,而应将它送到一个不易被打扰的地方;第二,那是一条毒蛇,本应对其加以防范,将它捂在怀里是置自己于一个极端危险的境地。所以,农夫的悲剧源于他的无知和善恶不分滥施爱心。库赫博格就不同了,他当时拯救的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儿童,即便是一个顽童,甚至有一些恃强凌弱的不良习气,但这完全不能成为库赫博格见死不救的理由。奋不顾身救助落水儿童,体现 出的是库赫博格善良友爱和见义勇为的品格。不管被救者希特勒日后成长为一位民族英雄还是堕落为一名恶魔,库赫博格的行为都值得称道。再说,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即便库赫博格当时让希特勒溺死水中,也可能会有另一个希特勒式的人物出现,二战和人类所遭受的灾难也未必就能避免。如果库赫博格当时不对落水的希特勒施以援手,他可能一样会抱憾终身。所以,这两则材料同中有异, “ 异 ” 占主导地位。 如果单从故事中受恩者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受恩者不知感恩甚至恩将仇报的结论,并以此作为作文议 论的要点,强调一切受恩者必须知恩图报,具有感恩之心。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命题者的主要命题意图,所以我们还是应当从农夫和库赫博格这些施恩行善者的角度去分析。爱心是人类的一种伟大情感,是人性美的体现。即便是救蛇的农夫,他的错并不在于他的爱心,而是其施予爱心的对象和方式。至于库赫博格,就更值得我们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谁也无法预知未来,我们无法确定我们所救助的对象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更不能因为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就对亟须我们救助的人置之不理。当今社会,是有不少人对救助他的人反咬一口,甚至还存在着专门操这一 “ 职业 ” 的所谓 “ 碰瓷者 ” ,但我们不能因为有这类人存在就收起自己的爱心,就对需要救援者漠然相对。古人云: “ 施恩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 爱心的付出绝不是为了求得相应的回报,因为爱心与功利心是毫不沾边的。 事实上,即便是一条毒蛇,从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也有加以救助和保护的必要(当然前提是我们先得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何况是我们的同类!向那些需要得到救助的弱势群体伸出我们的援手吧,相信我们的爱心一定会绽放成世上最美丽的花朵! 我知道我们对爱心已经质疑许久了。 从南京的彭宇案、重庆的万鑫案, 或者更早的一些事件开始,我们的社会就已经陷入了一汪叫做 “ 信任危机 ” 的泥潭。或者说,从更早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中,我们就已经学会了看清人性的阴险与黑暗 这些,让我们怀疑,甚至否定爱心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诚然,有很多善举给我们带来了可怕的后果。往小里说,是做好事得不到回报,甚至有时会被反咬一口;往大里说,万一你的善意倾注给了不该倾注的一方,这对全世界都可能会带来一场灾难。而这一切对我们的人生观也会是一场打击。 但是,这并不代表善意和爱心本身有错。请你依然相信爱,因为爱是无辜的。要承担这一 切的不是善举和行善者本身,而是那些爱心的承受者。他们享受了爱,却并未懂得什么是爱和如何去回报爱,更不知道爱的意义何在。 在我看来,世间之所以有爱,是因为人们愿意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去享受温暖。可是,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感受到爱的温暖。他们的内心过于阴暗,他们总是习惯于把别人的善举看做理所当然,甚至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但是,真正富有爱心的人绝不会因为担心自己的爱或许会成全恶而停止行善,人们需要在意的只是行善的方式而已。 成人在给孩子们讲农夫与蛇的故事时,往往都会说不要给坏人以宽容,对坏人的 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就像库赫博格一直在后悔救了幼年的希特勒一样。然而,难道这个世界上有天生的坏人和好人吗?或者说这个世界上会有一类人注定将变成坏人吗?我想,年幼时的希特勒,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恶魔吧,对他的救援,是一种自然不过的善举。 其实,真正的爱应该是普施众生的。不错,农夫与蛇中的农夫因为自己的愚蠢,最后被蛇咬死了。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野生动物保护者和危险动物相安无事的故事。我想,注意你行善的方式,这是很重要的。假如那个农夫不是把毒蛇捂在胸口,而是把它送到更适合它冬眠的地方呢?那样,农夫 不仅会挽救一条生命,而且自身的悲剧也可以避免。 同样的,希特勒最终成为法西斯头子,这难道应该归罪当年救过他的人吗?我想真正应该被责怪的,应该是那些不曾施予他爱心的人,或者过于溺爱他、放纵他、苛求他,以致让他走上反人类的不归路的人们。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罪恶存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源于爱的缺失,或是源于那些错误的爱。正是爱的残缺和畸形才导致了这个世界上太多的阴暗。 所以,当你的爱心不被别人理解,当你的善举得不到应得的回报,请不要绝望,请不要悲观,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爱存在,就不会失去光明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我们只有更加真诚地付出,并且激发起所有人真诚地付出,这个世界,才会真正美好。 【点评】 文章由当前社会上流行的 “ 行善恐惧 ” 这一现象中所表现出的 “ 信任危机 ” 切入,分别从施恩者和受恩者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社会心理产生的根源:施恩者希望自己的善举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受恩者却往往视别人的善举为理所当然 如此目的与结果的巨大反差导致了人们 “ 该出手时不出手 ” 的 “ 见义不为 ” 的社会现实。由此,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爱心无过,只要我们注意爱的方式,不求回报,我们便 会爱得坦荡,活得美好! 正所谓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善与恶的关系正如祸与福一般,对立而统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或绝对的恶,它们之间的区别只在于其结果是否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是否有利于众生的利益罢了。 正如祸与福可以相互转化一样,善与恶也是可以互相变化的。有时候,行善会演变成作恶,即 “ 好心办了坏事 ” 。尽管做事的人本着乐善好施的心,结果却造成了危害,这是令人痛心的。人们常说 “ 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自己的残忍 ” ,农夫与蛇中的农夫在救蛇时没有考虑到毒蛇的本性,结果害了自己。但从另一个 角度看, “ 学识浅薄 ” 的农夫的这种 “ 不计后果 ” 的行为也让他纯粹的施救的善心更为突出。曾经救助过年幼时失足落水的希特勒的库赫博格痛心自己当年救下希特勒,使他有机会在几十年后荼毒生灵,然而,又有谁能预知未来?没有人会穿越时空告诉库赫博格: “ 嗨,这小子以后是个魔鬼,别救他! ” 难道能因他将来也许会成为坏人便放弃当时的善行吗? “ 好人有好报 ” ,这固然是最理想的,但事实是,我们的善行有时也可能招来祸患。然而行善的目的,仅仅在于得到好的结果吗?行善的后果无人可以预测,那么是不是我们在行善之前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考虑 详尽之后再作决定呢? 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人在这不可预知的后果面前退缩了。南京的 “ 彭宇案 ” 之后,类似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栽倒在冰冷的马路旁的老人,车轮下奄奄一息的孩童,高声呼救却无人问津的少女 这些场景一次又一次考问着中国人的道德良心。路人的担忧也许是有道理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退缩的借口。道德的底线若只是个人利益,那么这起点未免太低了些。倘若大家都在该行善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后退一步,我们将愧对我们的先辈和后辈,因为是我们这一辈让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出现了断层。 行善是一种道德冲动。内心 纯善的人往往义无反顾。鉴真六次东渡,为弘扬佛法,他即使双目失明也毫不退缩,这就是一种执着行善的精神。库赫博格惋惜是应当的,后悔却大可不必 当时他若不救希特勒,良心同样会一辈子不安。毕竟那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未绽的花蕾。后人绝不会因此责怪他什么,他只是做了一件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应该去做的事。 行善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我想大可不必作太多考虑。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行善会成为我们每个人自然而然的习惯,这个世界定然会更加美好;我们每个人也会如孟子所言:“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点评】 种下 “ 善 ” 的种子,却开出了 “ 恶 ” 之花,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往往又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也许可以认清蛇一样的恶人,但永远无法预知你救助的人将来会不会成为希特勒。所以,在面对需要救助的人过多地考虑施救的结果,考虑你这样做值不值,只会使你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功利主义者,让你错过行善的良机。 “ 行善是一种道德冲动 ” 作者说得很好,这个 “ 冲动 ” 不是魔鬼而是天使,她会带给我们一个温馨、美好的世界! 爱,不分地域、时间,总是闪烁着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光芒。我一直相信,只要张开你的怀抱,伸出你的双手,献出你的爱,你就定会为这个 世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 “ 农夫与蛇 ” 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农夫救了蛇,却反被蛇咬死。这个故事为我们的行善之举抹上了一层黯淡的色彩。其实,农夫的行为并非错在他的善心,而是错在他未认清对象,爱心泛滥;错在他的爱的方式 将冬眠者催醒。而当年曾经救下幼年希特勒的库赫博格,在希特勒成为二战罪魁后也曾对自己的救助行为懊悔不已。其实,他的行为与农夫的举动完全是两种性质 库赫博格面对的是一名年幼的落水儿童,如果他当时漠然视之,谁又能说他不会为自己的冷漠抱憾终身?所以,库赫博格的行为毫无瑕疵,他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他的行为,值得我们献上深深的敬意。 不管怎么说,这两则故事还是让行善者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顾忌,因为你的行善,也许会招致某种恶果。南京的 “ 彭宇案 ” 发生后,更有人称之为故事 “ 农夫与蛇 ” 的中国版。人们开始害怕献出爱心,连路边跌倒的老人和儿童也不愿、不敢去搀扶。 “ 小悦悦事件 ” 更是将这种 “ 见义不为 ” 的行为推向了极致。这股冷漠之风,吹痛了两千多年前就倡导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的中国人的神经。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需要他人救助的人,那时你是否 希望别人也对你冷眼旁观,甚至视若无睹漠然走开? 是的,我们不能再让这个社会寒冷下去了! 我终于看到了北京大学鼓励学生帮助需要施救者,并提出,如果需要法律系的师生将会为行善者提供法律上的援助。我终于看到了十八大上提出了 “ 建设美丽中国 ” 的号召,而这个 “ 美丽 ” 绝不仅仅是 “ 景色美 ” ,更是 “ 人情美 ” ! 2012年中国年度汉字是 “ 微 ” ,白岩松有此解读: “ 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个被打捞上岸不再沉没的中国声音,是每一个能被看见、能被听见的人。 ” 我们都是社会的微小分子,社会的进步需 要我们共同推进,小爱可以聚成大爱。所以,看到有人跌倒,上前扶一把;看到有人推车,上前帮一把;看到有人伤心,上前劝劝 爱,其实很简单;帮助,其实不那么难。克雷洛夫说过: “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 ” 为了达到理想的彼岸,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从身边的、细小的善事做起! 农夫与蛇、库赫博格与希特勒的故事教给我们的不应该是害怕爱,而是勇敢地、以最佳的方式去传递爱。还是那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点评】 文章先分析了农夫与蛇的故 事和库赫博格与希特勒的故事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 因畏惧善行带来的恶果而在行善时犹豫不决甚至退避三舍,进而正面立论,提出了“ 我们不能再让这个社会寒冷下去 ” 的观点,并阐述了行善的必要性(即追求 “ 人情美 ” )和可行性(即从身边的、细微的小事做起)。文章对两则故事的分析深刻而富有新意,在论证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事实论据和名人名言,使文章文采斐然,更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 阅读相关文档 :弱的土壤开不出强盛之花 那些在 12 岁时 “ 另玩一套 ” 的人 中外版的 “ 放牛班的故事 ” 自私的基因 唤起人类认识自身的渴望 蜻蜓也能飞跃大海 红嘴蓝鹊的取胜之道 A Brief Review on Discourse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兼职品牌管理顾问聘用协议书
- 2025年度5G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合同
- 2025年度国有企业股权收购与整合协议
- 2025年度别墅独家代理销售与服务协议
- 债务转移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浴室租赁与瑜伽馆共享合作协议
- 代买社保合同范本
- 个人店铺抵押合同范本
- 科技创新如何改变传统零售业的商业模式
- 农业改良石膏运输协议
- ISO20000:2018版标准培训教材
- 风景园林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 六年级心理健康导学案-10真正的朋友 |大象版
- 大专建筑工程毕业论文6000字
- 【古镇旅游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 SolidWorks全套入门教程
- 企业财务会计(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3dsMax20223维动画制作标准教程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NXT上的PoP贴装课件
- 2023-2024苏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 批评他人发言稿(通用1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