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從出生到死亡之人際法律關係 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 鄧學仁一、作者簡介:鄧教授是日本神戶大學的法學博士。在經歷方面,曾任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現任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及法律系主任與法律研究所所長。並曾擔任警政署法規審查會委員、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央警察大學法規審查會委員以及法務部民法親屬編修正審查會委員。鄧教授研究之領域主要在於家族法方面,於1997年6月著有親屬法之變革與展望一書,由月旦法學出版社(現為元照出版公司)出版。另與嚴祖照、高一書於2001年1月合著DNA之鑑定-親子關係爭端之解決亦由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其他最近之專論論文如下:(一)2001年8月森林遊樂區內所生旅遊事故之賠償責任-以民事賠償責任與國家賠償責任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6期221頁至239頁。(二)2001年3月我國離婚婚法之問題與修正政大法學評論第65期131頁至152頁。(三)2002年2月二一年身分法學界回顧月旦法學雜誌81期(特刊)45頁至51頁。(四)2002年5月日本之家事調解制度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家族法學篇257頁至293頁。(五)2002年8月虛偽出生登記之親子關係月旦法學雜誌87期45頁。(六)2002年10月新法定財產制之抉擇月旦法學雜誌89期21頁。(七)2002年11月我國親屬之範圍與效果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7期1頁至12頁。(八)2003年8月二二年身分法判解回顧,二二年判解回顧,元照出版,117頁至127頁。(九)2003年8月論調解離婚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8期221頁。(十)2003年10月台灣日治時期之養女與養媳,月旦法學雜誌101期157頁至164頁。(十一)2004年6月日治時期夫與妾收養子女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109期225頁至232頁。(十二)2005年6月論否認子女之訴與真實主義-評釋字第五八七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21期211頁至228頁。(十三)2005年6月親子關係之確定,月旦民商法雜誌8期第5頁。二、教學目標第一,探討自然人從出生至死亡之人際法律關係。第二,說明自然人有關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之法律規定。第三,釐清自然人人際法律關係可能衍生問題之所在。三、摘要本文探討自然人從出生到死亡之人際法律關係,包含:(一)從胎兒到出生,(二)兒童及少年時期,(三)成年時期,(四)從老年到死亡等四個階段,由於各個階段自然人所具有之行為能力有所差異,因此民法給予不同程度之保護,通常保護程度由年幼至年長遞減,亦即無行為能力人所為之法律行為無效,限制行為能力人原則為效力未定,但純獲法律利益等則例外有效,至於成年人則完全有效,故成年人自負法律行為之責任,但自然人於年老之後,雖其仍屬成年之人,其意思能力卻逐漸衰弱,有關老人之保護又漸形重要,尤其於老人之扶養與監護制度之健全等,均有重新檢討之必要。本文強調自然人之人際法律關係,不僅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即連出生前之胎兒,與死亡後之繼承均有發生之餘地,既然現代人很難離群索居,因此必須與他人相處進而產生許多人際法律關係,因此了解此種人際法律關係所衍生之權利義務,不僅可確保自己之權益,更重要是任何人均能都尊重他人,其結果將使每個人皆能受到他人之尊重。四、關鍵詞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債之發生、相鄰關係、成年監護。五、問題討論(一)胎兒之權利及如何保護?(二)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為法律行為之效力如何?(三)債之發生、相鄰關係、遺產繼承以及成年監護之法律規定如何? 六、參考書目(一)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2001年。(二)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著,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民國2004年。(三)鄧學仁,親子關係之確定,月旦民商法雜誌,第8期,2005年6月。(四)王澤鑑,不當得利,民法債編總論(2),作者自版,1991年10月。(五)朱鈺洋,民法概要修訂四版,三民書局,2003年。(六)王澤鑑,通則所有權,民法物權(1),作者自版,1992年4月。(七)鄧學仁,不受婚生推定之婚生子女,收錄於氏著親屬法之變革與展望,1997年,第227頁。(八)李木貴,否認子女之訴與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台上字第一六四三號判決解釋論之批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年7月,第212頁。(九)鄧學仁,高齡社會之成年監護,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3期,1998年3月,第335頁至第359頁。(十)施啟揚著民法總則,三民書局,1999年。從出生到死亡之人際法律關係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 鄧學仁一、前言所謂人際法律係指規範單一法律主體與另一法律主體之間,或單一法律主體與多數法律主體間相互關係之法律。雖然法律主體可分自然人與法人二種,因本文係以探討人際法律關係為主,一般而言自然人為人際關係之中心,故本文僅以探討自然人之人際法律關係為範疇。按規範人際關係之法律,大抵以民法為主,舉凡規範契約關係、代理關係以及侵權行為之當事人的債法,相鄰關係之物權法,夫妻與父母子女之親屬法,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繼承法等,均可謂其中之典型。現代人除非離群索居,否則絕大部分人係經營群聚生活,於群聚生活中,自然人將隨年齡之成長,而與不同之人接觸並產生不同之人際關係,故本文擬依自然人之年齡作為區分標準,分別論述其人際關係法律。二、從胎兒到出生自然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法第六條定有明文。胎兒既尚未出生,依理應無與人發生法律關係之可能性,但以目前醫療技術之發達,一般而言如無意外胎兒死產之可能性較低,因此有關胎兒之人際法律關係,於法律上即有規範之必要。(一)胎兒之保護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民法第七條定有明文。因此如胎兒之父受他人不法侵害致死或受傷者,亦得依民法第一九四條以及第一九五條請求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另如民法第一一六六條第一項亦規定:胎兒為繼承人時,非保留其應繼分,他繼承人不得分割遺產。,對於胎兒之應繼分明文必須保留,由是觀之,胎兒縱於母親體內,法律亦視其為獨立之個體 依據民法第一一六六條第二項:胎兒關於遺產之分割,以其母為代理人。,其與其他繼承人或侵權行為人等,均有產生法律上權利義務關係之可能。(二)從胎兒到出生之人際法律關係依現行法之規定,胎兒與生父及生母之關係並不相同,申言之,胎兒出生後之生母為法定之母,而生父則非如此。亦即,生母若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受胎,無庸置疑者,胎兒出生後其與生母及生母,產生法律上之親子關係殆無疑義,與此相對地,若生母之受胎非於婚姻關係存續中者,則胎兒出生後其與生母之關係雖仍視為婚生子女,無須認領(民法第一六五條第二項),但其與生父僅具事實上之血緣關係,而不具法律上之親子關係。於此情形下,該胎兒於出生後,不僅對生父無繼承權,亦不能要求前述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除非該胎兒出生後,經由生父之認領,或生父與生母結婚,經由準正視為婚生子女,始能享有法定親子關係之權利。如此一來,不受婚生推定之遺腹子,例如圍捕陳進興因公殉職之曹立民警員,其未婚妻已有身孕,則該名胎兒與生父之關係,是否具有法定親子關係,即有討論之餘地。鑑於胎兒與生父之關係,與生母之受胎,是否於婚姻關係存續中息息相關,則男女因訂婚或同居而受胎懷孕,於生父不及與生母結婚而死亡之情形,由於生父與生母尚未結婚,故該子女應無受婚生推定或準正之可能,且因生父已經死亡自無法由生父任意認領,或由受生父撫育而視為認領,如此一來,是否非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受胎之遺腹子,均屬非婚生子女。對此司法院認為非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受胎之遺腹子與其生父亦得成為法律上之父子關係 21年6月7日院字第735號解釋:妾雖為現民法所不規定,惟妾與家長既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第三項之規定,應視為家屬,則其遺腹子女即受胎在妾與家長之關係存續中者,應認與經生父撫育者同。雖本解釋乃針對妾而作,倘當事人有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並生母受胎於同居關係存續中者,應認與經生父撫育者同,而屬於視為認領之範疇,當事人若爭執親子關係之有無,應以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之訴處理之 鄧學仁,親子關係之確定,月旦民商法雜誌,第8期,2005年6月,第5頁。由於此種情形易生爭議,因此法務部已針對此提出修正民法第一六七條之建議,亦即:有事實足認其為非婚生子女之生父者,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得向生父提起認領之訴(第一項)。前項認領之訴,於生父死亡之情形,得向生父之繼承人為之。生父無繼承人者,得向法院所選定適當之人為之(第二項)。三、兒童及少年時期(一)兒童及少年之定義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二條之規定,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所稱少年,指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從胎兒出生至未滿十二歲之人雖稱之為兒童,且均屬於民法所稱之未成年人,但在民法上再以是否滿七歲,將行為能力加以區分,未滿七歲者,為無行為能力人,滿七歲以上者,則為限制行為能力人,而十二歲至十八歲之少年,亦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由於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必須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民法第七十六條),而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二者行為能力明顯不同,故其與他人發生之人際法律關係自然有異,茲將其差異說明如下。(二)兒童及少年之人際法律關係由於兒童係指未滿十二歲之人,因此在兒童之年齡層中即包含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以下稱為幼童),以及七歲以上十二歲未滿之限制行為能力人(以下稱為長童),長童之行為能力與十二歲以上但未滿十八歲之少年相同,足見兒童與少年福利法與民法之規定仍有所不同,由於兒童與少年福利法乃以保護兒童為主,而民法乃規範人民社會生活之法律,其與人際關係較有關聯,故此處只好將其區分為幼童以及長童與少年二種。與幼童發生人際法律關係者,自然以父母親為先,由於幼童屬於民法之無行為能力人,因此父母為其法定代理人,此時幼童之法律行為全由父母代理,由父母代理幼童之全部事務。若幼童無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親權,則由監護人擔任其法定代理人,此時監護人即與幼童發生法定代理之法律關係。監護人依下列順序產生:1.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2.與未成年人同居之兄姊。3.不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如無法依上列順序定其監護人,或為幼童之最佳利益法院得依聲請,就幼童三親等內旁系血親尊親屬、社會福利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或改定為監護人,並得指定監護之方法(民法第一九四條)。除上述之法定監護人外,若父母其中一方已經死亡,則後死之父或母亦得以遺囑指定監護人(民法第一九三條)。監護人之職務,除另有規定外,監護人於保護、增進受監護人利益之範圍內,行使、負擔父母對於未年子女之權利、義務。但由父母暫時委託者,以所委託之職務為限(民法第一九七條)。長童及少年之法定代理人與上述幼童相同,由父母或監護人擔任,但因長童及少年已經成為民法之限制行為能力人,故與其有關之法律行為,係由法定代理人行使同意權,而非全權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行使。為保護限制行為能力人,依據民法之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與他人所為之法律行為,因法律行為性質之不同,而將其效力可區分為下列三種:第一,效力未定之情形。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所訂立之契約,須經法定代理人之承認,始生效力(民法第七十九條)。由於限制行為能力人思慮未周,為避免其訂定負擔能力以外之契約,民法乃設有此保護規定,例如限制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簽訂契約購買昂貴之汽車,法定代理人可以事後拒絕承認,而免受訂金被沒收之命運。但民法亦兼顧相對人車商之權益,使其得定一個月以上期限,催告法定代理人,確答是否承認。若於期限內,法定代理人不為確答者,視為拒絕承認(民法第八十條)。若車商感覺與限制行為能力人買賣很麻煩,亦得於法定代理人承認前,撤回該契約(民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有效之情形 以下請參照民法第七十七條但書,及第八十三條至第八十五條。1.純獲法律上之利益。例如,獲贈獎學金,但如須負擔義務,例如雖獲獎學金,但須負責協助教學工作等。2.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須者。例如購買文具,上學搭乘捷運等均屬之。3.強制有效之行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用詐術使人信其為有行為能力人或已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者,其法律行為為有效。例如竄改身分證年齡佯裝成年,或偽造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書等。4.經允許對於特定財產之處分。例如法定代理人發給限制行為能力人零用錢,就該零用錢之處分為有效。5.經允許為獨立營業之行為。法定代理人允許限制行為能力人獨立營業者,關於其營業,有行為能力。例如法定代理人允許限制行為能力人許經營小吃店,則就小吃店經營之行為,即無須事事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惟此處必須注意者,法定代理人應就個別法律行為允許,不得概括性的允許 施啟揚,民法總則,作者自行發行,1999年9月,第222頁。,否則此舉無異全部拋棄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權,有悖於民法第七十七條保護限制行為能力人之強制規定。第三,無效之情形。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所為之單獨行為無效(民法第七十八條)。所謂單獨行為,乃依當事人一方之意思表示,即可成立之法律行為,如撤銷錯誤之意思表示(民法第八十八條)、無權處分行為之承認(民法第一一八條)、選擇權之行使(民法第二八條)、債務之免除(民法第三四三條)等均屬之 施啟揚,民法總則,作者自行發行,1999年9月,第200頁。,由於單獨行為之特性,在於一為意思表示即生效力,法定代理人根本來不及行使同意權,為保護限制行為能力人,民法乃將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為之單獨行為直接規定為無效,以避免其意思表示直接有效而無法挽回,例如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徵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擅自向債務人表示免除其債務,因其為單獨行為,原本應直接生效,但因本條之規定,此債務免除之意思表示,仍然歸於無效。除上述三種效力之分類外,在身分行為中另有特別之規定,例如,女性滿十五歲者有訂婚能力,滿十六歲者有結婚能力,男性滿十七歲者有訂婚能力,滿十八歲者有結婚能力,甚至凡年滿十六歲者,有為遺囑之能力。遺囑之製作雖屬單獨行為,但民法特別承認其效力,此乃上述限制行為能力人為單獨行為無效之例外規定。(三)兒童及少年之侵權行為能力與兒童及少年發生之人際法律關係,除上述適法行為之法律行為外,另有違法行為之侵權行為,依據民法第一八七條之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負賠償責任。於此情形下,若法定代理人能舉證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則不負賠償責任。所謂識別能力亦即意思能力,係指行為人可以判斷自己行為,在法律上可以產生何種效果之精神能力,此種能力包含正常之認識力與預期力 施啟揚,民法總則,作者自行發行,1999年9月,第84頁。由於幼童與長童乃至於少年,其識別能力均有不同,雖可能因家庭環境、學校教育或社會經驗而有個別差異,但此時法定代理人須為其行為負連帶責任,甚至為其受過由法定代理人自行負責。且同條第三項規定,被害人若因法定代理人之舉證免責,而不能受損害賠償時,被害人得聲請法院斟酌行為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由法院令行為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由此可知,法定代理人所負之責任頗大,但兒童及少年侵害他人權利,若與法定代理人疏於管教有關,則令其負責尚非過於苛刻,蓋民法之此種規定,與古人所謂養子不教父之過之理論,顯然有異曲同工之處。四、成年時期所謂成年係指滿二十歲之人,民法雖規定未成年人已結婚者有行為能力,但此乃針對行為能力之規定,並非謂未成年人已結婚者即視為成年人。由於一般成年人已具相當之意思能力,因此法律通常採取自我決定與自己負責之策略,由成年人對於自己之行為負完全責任,除非因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置不能處理自己事務,而受禁治產宣告者之外,所有已成年之人,均須對於自己之行為負完全責任,而不像前述之未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負責,至於成年人與他人產生之人際法律關係如何,以下分就債、物權以及身分等三部分論述之 未成年人亦有產生此三種人際法律關係之可能,但因其須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因此本部分僅就具完全行為能力之成年人加以論述。(一)成年人因債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所謂債係指特定人要求特定人為作為或不作為之法律關係。至於因債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係指因債之發生而發展成為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關係。依據民法之規定,債之發生原因有:因借貸而成立之契約關係,因代理權之授與而成立之本人與代理人之關係,因無因管理(如見義勇為幫助因車禍受傷者就醫而支出醫療費用),因不當得利(如買東西找錢超過正確之數額),因侵權行為(如被害人因車禍所支出之醫療費用)等五種,凡使當事人間產生債權債務關係者均屬之,因此所謂債之關係,並非僅限於一般因金錢之借貸而成立之債權債務關係。基於此五種原因而發生之人際法律關係如下:1.契約所謂契約係指當事人合意,以發生債權債務為內容,而成立之法律行為。民法債編之契約規定於第二章各種之債中,原有典型契約二十四種,民國八十八年修正債編時,增加旅遊、合會以及人事保證三種契約,故目前有二十七種典型契約。其中與吾人週遭人際法律關係較有關聯者,例如買賣契約中物之買受人與負交付物義務之出賣人,贈與契約中提供贈與物之贈與人與允受贈與之受贈人,租賃契約中以物租與他人之出租人與支付租金之承租人,消費契約中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貸與人與支付利息或其他報償之借用人,僱傭契約中給付報酬之僱用人與提供勞務之受僱人,承攬契約中爲人完成一定工作之承攬人與給付報酬之定作人,委任契約中委任他人處理事務之委任人與允為他人處理事務之受任人,居間契約中爲他人報告或媒介訂約機會之居間人與擠負報酬之義務人,寄託契約中爲他人保管物之受寄人與交付物之寄託人等,因契約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除贈與契約外,通常雙方均須負擔義務並享有權利,此種關係因合意而成立,亦可因合意而消滅,若非合意解除,而係因可歸責於契約當事人之一方,而使契約無法履行者,此時即為債務不履行之問題,應負損害賠償責任。2.代理權之授與所謂代理係指代理人於代理權限內,以本人(被代理人)名義,向第三人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而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之行為。代理關係因代理權之授與而發生者稱為意定代理,因法律規定而發生者稱為法定代理,前者如購買房屋時請土地代書(專業代理人)辦理登記及貸款之情形,而後者則如前述未成年人與法定代理人之關係。於意定代理中,通常基於前述委任、承攬或僱傭契約而成立,由本人分別授與代理權於受任人、承攬人或受僱人,代理權之授與係基於本人之意思表示而成立,依據民法第一六七條之規定:代理權係以法律行為授與者,其授與應向代理人或向代理人對之為法律行為之第三人,以意思表示為之。,由於代理權之授與,僅因本人之意思表示為之為已足,一經表示即發生效力,因此其性質屬於單獨行為。因代理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雖經代理權之授與而成立,但民法規定除經本人之許諾,禁止下列三種型態之代理:(1)自己代理。例如委任土地代書購買房屋,土地代書卻以自己房屋出賣給委任人。(2)雙方代理。例如土地代書同時兼任買受人與出賣人之受任人。(3)複代理。例如土地代書接受委任後,再將其受委任之事務轉委任第三人處理之情形。此外,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或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授權人之責任,但第三人明知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此即所謂之表見代理(民法第一六九條)。3.無因管理所謂無因管理,係指未受委任,並無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之情形。若其管理事務利於本人,並不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者,則管理人爲本人支出必要或有益之費用,或負擔債務,或受損害時,得請求本人償還其費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或清償其所負擔之債務,或賠償其損害。且管理人係為免除本人之生命、身體或財產上之急迫危險而為事務之管理者,對於因其管理所生之損害,除有惡意或重大過失者外,不負賠償之責。例如,某甲於路旁發現被車撞到之某乙昏倒於車內,因情況緊急,甲乃當場破壞車窗將其救出,並送往醫院同時代墊手術費,此時甲於事後即可向乙主張代墊費用之返還,乙不僅不得主張其並未委任甲而免除債務,同時對於甲破壞乙車窗之行為,亦不得要求損害賠償。4.不當得利所謂不當得利,係指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之事實。例如,甲向乙購買家具一批,經交付後始發現買賣契約不成立,乙即得依不當得利請求權,要求甲返還汽車。除此之外,民法另規定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時效完成(民法第一九七條第二項)、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給付不能而已為給付者(民法第二六六條第二項)、因贈與之撤銷(民法第四一九條第二項)以及因添附喪失權利而受有損害者(民法第八一六條第二項),均可依不當得利之規定要求返還利益 王澤鑑,不當得利,民法債編總論(2),作者自版,1991年10月,第3頁。然於下列情形,雖構成不當得利之要件,但因其屬於特殊不當得利之情形,民法規定不得請求返還。(1)給付係履行道德上之義務者。如外甥給予舅舅生活費,雖甥舅無扶養義務,但不得要求返還。(2)債務人之期前清償。如對於未到期之債務,債務人雖無清償之義務,但因明知或因錯誤而仍為清償者,仍不得要求返還。(3)債務人之非債清償。如明知無給付之義務而仍為給付者,不得要求返還。(4)因不法之原因而為給付者。如僱職業殺手殺人,對方縱未完成工作,仍不得要求返還。但不法之原因僅於受領人一方存在時,不在此限。如因回贖肉票而為給付,因不法原因僅存在於受領人,故仍得要求返還(民法第一八條)。5.侵權行為所謂侵權行為,係指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例如因酒醉駕駛撞傷行人,行人即可向酒醉者要求損害構成侵權行為之型態有:(1)權利之侵害。(2)故意背於善良風俗之侵害。(3)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害等三種,凡構成侵權行為之要件者,均須負擔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一八四條)。損害賠償之方法以回復原狀為原則,若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原狀顯有重大困難者,則例外以金錢賠償其損害(民法第二一五條)。損害賠償之計算,則視受侵害之客體,依生命、身體或物之受侵害程度,而為不同之財產上與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包含醫療費、殯葬費、扶養費、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需要之賠償、以及精神之慰撫金等(民法第一九二條至一九五條)。此外基於過失舉證責任之不同,民法將侵權行為區分為一般侵權行為與特殊侵權行為,前者係指依過失責任主義,由受害人舉證加害人構成侵權行為要件之情形,而後者則與過失責任有別,如法定代理人之責任、僱用人之責任、動物占有人之責任、工作物所有人之責任、商品製造人之責任、動力車輛駕駛人之責任、危險製造人之責任等,依舉證責任轉換之法理,須由加害人自行舉證免責(民法第一八七條至一九一條之三),故將此稱為固有意義之侵權行為,至於共同侵權行為責任、公務員之侵權責任以及定做人之責任,其成立要件雖與一般侵權行為尚無不同,但因其侵權行為之主體特殊,民法爲方便區隔,仍將其列為特殊之侵權行為,因此所謂特殊之侵權行為,實包含固有意義之特殊侵權行為與便宜規定之特殊侵權行為 朱鈺洋,民法概要修訂四版,三民書局,2003年,第182頁。(二)成年人因物權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物權乃直接支配特定物,而享受其利益並具有排他性之權利。例如所有權即為一種物權,所有人於法令限制之範圍內,得自由使用、收益、處分其所有物,並排除他人之干涉(民法第七六五條)。成年人因物權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中,雖於用益物權(如地上權)與擔保物權(如抵押權)均有發生之餘地,但仍以不動產相鄰關係及建築物之區分所有為主,蓋相鄰土地之所有人行使權利時,因為均得主張自由使用、收益、處分其所有物,並得排除他人之干涉,如此勢必造成衝突,因此對於行使權利必須加以規範,以保障土地之充分利用,而此種鄰地不動產所有人因法令限制而發生之各種權利義務關係,學說上稱為相關係 王澤鑑,通則所有權,民法物權(1),作者自版,1992年4月,第170頁。而建築物之區分所有,更因都市之人口集中,於公寓、大廈等處處可見,區分所有之建築物,分為共有部分及專有部分,區分所有人在其專有部分固可行使所有權,但於使用、收益、管理共有部分時,與其他區分所有人相互間必會產生各種權利義務關係,如何調和當事人權利,建立良善鄰居關係,凡此均屬成年人因物權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所須討論之點。1.鄰地損害之防免土地所有人經營工業(如瓦斯工廠)及行使其他權利(如儲藏物品),應注意防免鄰地之損害(民法第七七四條)。又土地所有人開掘土地或為建築時,不得因此使鄰地之地基動搖或發生危險,或使鄰地之工作物受其損害(民法第七九四條)。同時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之全部或一部,有傾倒之危險,致鄰地有受損害之虞者,鄰地所有人得請求為必要之預防(民法第七九五條)。2.鄰地之排水關係對於自然流水高地所有人有排水權,低地所有人則有承水義務,亦即由高地自然流至之水,低地所有人,不得妨阻(民法第七七五條第一項)。高地所有人具有疏水權,亦即水流如因事變在低地阻塞,高地所有人得以自己之費用,為必要疏通之工事。但其費用之負擔,另有習慣者,從其習慣(民法第七七八條)。與此相對地,若非自然排水而為人工排水之情形,鄰地所有人原則上無承受義務。例如,土地因蓄水、排水、或引水所設之工作物、破潰、阻塞,致損害及於他人之土地,或有致損害之虞者,土地所有人應以自己之費用,為必要之修繕、疏通或預防。但其費用之負擔,另有習慣者,從其習慣(民法第七七六條)。同樣地,土地所有人,不得設置屋簷,或其他工作物,使雨水直注於相鄰之不動產(民法第七七七條)。但爲因應實際需要,設有例外規定。例如,高地所有人,因使浸水之地乾涸,或排泄家用,農工業用之水以至河渠或溝道,得使其水通過低地。但應擇於低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於此情形,高地所有人,對於低地所受之損害,應支付償金(民法第七七九條)。又土地所有人,因使其土地之水通過,得使用高地或低地所有人所設之工作物。但應按其受益之程度,負擔該工作物設置及保存之費用(民法第七八條)。3.鄰地之用水關係鄰地間之用水關係亦有調和之必要。例如,由高地自然流至之水,而為低地所必須者,高地所有人縱因其土地之必要,不得防堵其全部(民法第七七五條第二項),此即低地所有人之用水權。同樣地,水源地之所有人固有自由用水權,若無水源者,民法亦設有使用鄰地餘水權之規定。亦即,土地所有人因其家用或利用土地所必要,非以過鉅之費用及勞力不能得水者,得支付償金,對鄰地所有人請求給與有餘之水(民法第七八三條)。此外,爲利用水流而有設堰之必要者,對岸之鄰地亦有承受之義務。例如,水流地所有人,有設堰之必要者,得使其堰附著於對岸。但對於因此所生之損害,應支付償金。對岸地所有人,如水流地之一部,屬於其所有者,得使用前項之堰。但應按其受益之程度,負擔該堰設置及保存之費用。於此情形,如另有習慣者,從其習慣(民法第七八五條)。4.鄰地之利用關係土地所有人原則得禁止他人進入其地內,但民法設有例外之情形。例如,他人有通行權之情形,或依地方習慣,任他人入其未設圍障之田地、牧場、山林刈取雜草,採取枯枝枯幹,或採集野生物,或放牧牲畜之情形(民法第七九條)。或爲日常生活或通行之需,例如管線安設權,亦即土地所有人,非通過他人之土地,不能安設電線、水管、煤氣管、或其他筒管,或雖能安設而需費過鉅者,得通過他人土地之上下而安設之。但應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並應支付償金(民法第七八六條)。或袋地所有人之通行權,亦即,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者,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但對於通行地因此所受之損害,應支付償金。於此情形,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民法第七八七條)。或營繕之鄰地使用權,亦即土地所有人,因鄰地所有人在其疆界或近旁,營造或修繕建築物有使用其土地之必要,應許鄰地所有人使用其土地,但因而受損害者,得請求償金(民法第七九二條)。或允許他人尋查取回侵入之物,亦即,土地所有人,遇他人之物品或動物偶至其地內者,應許該物品或動物之占有人或所有人入其地內,尋查取回。於此情形,土地所有人受有損害者,得請求賠償。於未受賠償前,得留置其物品或動物(民法第七九一條)。但禁止氣響之侵入,亦即,土地所有人,於他人之土地有煤氣、蒸氣、臭氣、煙氣、熱氣、灰屑、喧囂、振動、及其他與此相類者侵入時,得禁止之。但其侵入輕微,或按土地形狀、地方習慣,認為相當者,不在此限(民法第七九三條)。5.鄰地越界物之關係鄰地比鄰而處,難免有越界之物,有關越界物所有權之歸屬,以及其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如何亦有規定之必要。例如,越界建築之情形,亦即,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逾越疆界者,鄰地所有人如知其越界而不即提出異議,不得請求移去或變更其建築物。但得請求土地所有人,以相當之價額,購買越界部分之土地,如有損害,並得請求賠償(民法第七九六條)。刈除越界竹木枝根之之情形,亦即,土地所有人,遇鄰地竹木之枝根,有逾越疆界者,得向竹木所有人,請求於相當期間內,刈除之。竹木所有人,不於此期間內刈除者,土地所有人,得刈除越界之枝根。越界竹木之枝根,如於土地之利用無妨害者,不適用前二項之規定(民法第七九七條)。以及鄰地果實獲得權之情形,亦即,果實自落於鄰地者,視為屬於鄰地。但鄰地為公用地者,不在此限(民法第七九八條)。6.建築物之區分所有區分所有建物通常依區分所有之型態,請領建照而建造,於建造完成,具備區分所有權客體之要件時,發生區分所有 王澤鑑,通則所有權,民法物權(1),作者自版,1992年4月,第196頁。此於都市人口集中之公寓大廈最有發生之可能,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三條之規定,所謂公寓大廈係指構造上或使用上或在建築執照設計圖樣標有明確界線,得區分為數部分之建築物及其基地。區分所有係指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有其專有部分,並就其共用部分按其應有部分有所有權。專有部分係指公寓大廈之一部分,具有使用上之獨立性,且為區分所有之標的者。共用部分係指公寓大廈專有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不屬專有之附屬建築物,而供共同使用者。公寓大廈較常發生之問題為,專有部分共同壁及樓地板或管線維修費用負擔之問題,依該管理條例第十二條,專有部分之共同壁及樓地板或其內之管線,其維修費用由該共同壁雙方或樓地板上下方之區分所有權人共同負擔。但修繕費係因可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人負擔。住戶經營危險營業或存放危險物品之問題,依據該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住戶於公寓大廈內依法經營餐飲、瓦斯、電焊或其他危險營業或存放有爆炸性或易燃性物品者,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保險金額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其因此增加其他住戶投保火災保險之保險費者,並應就其差額負補償責任。以及管理費公共基金歸屬之問題,依據該管理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區分所有權人對於公共基金之權利應隨區分所有權之移轉而移轉;不得因個人事由為讓與、扣押、抵銷或設定負擔。凡此均要求住戶嚴守義務,其違反情節重大者將面臨法院強制遷離之命運(該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三)成年人因身分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成年人因身分法而成立之人際法律關係,主要係指親屬關係之成立而言,所謂親屬關係係指基於血統或婚姻關係所發生一定身分之人,其相互間之關係。親屬除夫妻外,包含血親與姻親,前者分為直系血親與旁系血親,後者則可分為血親之配偶(如女婿與媳婦)、配偶之血親(如岳父母及公婆)及配偶之血親之配偶(如連襟與妯娌)。親屬關係中,夫妻關係與父母子女關係占親屬法之極大比例,其中夫妻關係,係指依法定儀式而結婚之男女,若結婚有無效或受撤銷之情形,縱男女仍同居仍不具法定夫妻之關係,僅得稱之為事實上之夫妻,二者之權利義務關係不能完全等同視之,此亦係藉由法定結婚要件,保護合法夫妻之目的所在。夫妻關係一旦合法成立,伴隨而來的是結婚當事人間發生身分上與財產上之權利義務,前者以同居義務與繼承權及扶養之權利義務為主,而後者則以夫妻財產制為主,夫妻財產制可分為約定財產制與法定財產制,凡未約定者均以法定財產制為夫妻財產制,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之主要效果為剩餘財產分配之相關問題。至於父母子女關係,以是否具備血統之聯絡,而區分為自然之親子關係,與擬制之親子關係。後者係以因收養而成立之養父母子關係,依民法第一七七條之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之關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與婚生子女同。因此養子女與養父母之親屬亦成立親屬關係,例如於繼承事件中,養子女之婚生子女、養子女之養子女,以及婚生子女之養子女,均得代位繼承 參照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七號解釋。,亦即養父母與養子女乃至於養祖父母,均等同於直系血親之關係。與此相對地,自然之親子關係,可區分為婚生子女關係,與非婚生子女關係。依通常情形,自然之親子關係與法定親子關係理當一致,但事實上卻未必如此,例如,雖具有血緣關係,但未經生父認領或未經生父撫育無法視為認領之非婚生子女,或相反地,雖不具有血緣關係,但未經父母否認之受婚生推定子女均屬之,由此可見法定親子關係未必均立足於真實血緣關係之上。有關我國民法對於親子關係之構造表解如下:【親子關係簡表】 受婚生推定 婚生子女 婚生推定之擴張 自然的親子關係 不受婚生推定 婚生推定之限制 違反待婚期間 認領(任意、強制、視為) 準婚生子女 準正 非婚生子女 分娩 單純的非婚生子女 擬制的親子關係:養父母子女所謂婚生子女,係指由婚姻關係受胎兒生之子女。其中所謂之受胎期間,係指從子女出生日回溯第一百八十一日起至第三百零二日止(民法第一六二條第一項)。婚生子女原則乃受婚生之推定而產生,但若因生母再婚所生子女,因有重複受前婚或後婚婚生推定之可能,此時即應由子女或母提起確定其父之訴(民訴第五九一條),而非以否認之訴為之。此外,婚後未滿一八一日而出生者,雖不受婚生推定,但因子女乃於婚後出生,故有學說主張應當擴張婚生子女之範圍,以之為婚生子女,相反地,夫妻長期分離,妻顯非自夫受胎者,應當限制婚生推定之適用,使真實之生父排除婚生推定提訴權人之限制,提起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進而使其有請求認領之可能 鄧學仁,不受婚生推定之婚生子女,收錄於氏著親屬法之變革與展望,1997年,第227頁。附帶一提者,為緩和婚生推定之限制,我國下級法院,對於婚生推定之子女,已有直接賦予實質的否認權之情形,此舉雖欲貫徹血緣之一致,然已逾越法解釋之界線 李木貴,否認子女之訴與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台上字第一六四三號判決解釋論之批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年7月,第212頁。,為求法律關係之安定性,此部分仍以修法為宜。所謂非婚生子女,其乃非由婚姻關係受胎而生之子女,非婚生子女又可分為單純的非婚生子女與準婚生子女。所謂準婚生子女係指原為非婚生子女,但因下列三者而視為婚生子女之情形:1.準正:非婚生子女因生父與生母結婚(民法第一六四條)。2.認領:非婚生子女因生父之任意認領,或生父撫育之視為認領(民法第一六五條第一項),或請求生父認領之強制認領(民法第一六七條)。3.分娩:非婚生子女與生母因出生之事實(民法第一六五條第二項)。準婚生子女既視為婚生子女,則二者之法律地位即無不同,所相異者乃二者親子關係之成立與解消之途徑有所不同而已 鄧學仁,親子關係之確定,月旦民商法雜誌,第8期,2005年8月,第8頁。五、從老年到死亡依老人福利法之規定,所謂老人係指滿六十五歲之人,有關老人之人際法律關係,一般以因扶養而產生之問題,例如老人應由何人負擔扶養義務,如老人無人扶養,國家應如何介入等問題,或是老人因瀕臨生命終點,有關死後遺產繼承以及遺囑之製作之問題等最為常見,老人之人際法律關係,與老人終將老去之問題有關,伴隨著高齡化社會之來到,如何讓老人頤養天年,均為當前社會應該及早尋思對策之問題。(一)老年人之扶養問題高齡者於生活上一般大抵有三大問題,其一為身體上之疾病,其二為精神上之孤獨,其三則為經濟上之不安定 深谷松男老親扶養法現狀將來收錄於氏著現代家族法,青林書院,一九九二年,第一五五頁。其中尤以長期臥病在床之老人,家屬對於該老人之安養,更成為現代社會之嚴重問題,因為對於看護之親屬而言,不僅成為極大之犧牲與負擔,對於受看護之老人亦感到成為家人之累贅,造成心理上極大壓力,遂因而尋求早日解脫者亦有之。觀我國現行親屬法對於老人之扶養,主要在民法第一一一六條第一項第一款之直系血親尊親屬,以其為受扶養權利者之第一順序,並且不受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之受扶養要件之限制(參見民法第一一一七條第二項),同時負擔扶養義務者,不能因無法維持自己生活,而免除扶養老人之義務(參見民法第一一一八條),依據此等規定,或可解決老人若干問題,然而隨著出生率降低,負扶養義務之子女中,能與老人同居者勢必漸次減少,甚至有獨居老人因臥病至死而無人聞問者,因此,對於高齡者而言,盡量減少依賴子女或親屬,謀求自力扶養之對策應屬必要。針對現行法之不足,如何利用老人自身財產,例如以信託業務之方式 例如,由老人與鄉鎮(區)公所締結財產保全行為委任契約,以協助行動不自由,或患痴呆症之老人管理財產,並協助安排老人之安養事宜等。參見塙陽子新版注釋民法(25),一九九四年,第五一五頁。,甚或制定所謂之成年監護制度,由老人預先指定監護人,或由公權力機關協助老人管理財產,及安排老人之安養事宜等,均為具體可行之作法。其中尤以成年監護制度乃著眼於尊重高齡者之自己決定權,重視老人之殘存能力,協助老人自立自強,目前為歐美各國陸續採用 例如,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瑞典等,請參見本文附錄所列舉之國家。,可謂最符合老人利益之制度。所謂成年監護制度,係指為保護高齡者所提供之行為能力制度與身體監護制度以及財產管理制度等,包含各項老人問題之制度體系。按我國民法現行之監護制度可分為:未成年人之監護與禁治產人之監護兩種,未成年人之監護乃因未成年人無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負擔對於其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時而設(民法第一九一條),禁治產人之監護則係對於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者而設(民法第十四條、第一一一條),除此之外,民法並無專為老人而設之監護制度。傳統民法之禁治產制度缺乏彈性,當事人一旦受禁治產宣告,行為能力完全受到剝奪,致使監護制度容易淪為聲請禁治產宣告者之福利,雖然老人可能因喪失行為能力,而受到禁治產之宣告,但如因此而一律將老人宣告禁治產,雖能保護交易安全,但卻剝奪正常生活,連最起碼之日常交易都無法自行為之,顯非老人之福。鑑於照顧老人絕非給予金錢即可解決問題,尚須致力於老人身體與心理之照護,惟看護老人需要經驗與技術,以及經濟上之奧援,對於家境富裕者,固可以信託業務之方式為之,但對於家境不佳者,即顯得力有未逮,此時社會、國家即應責無旁貸地適時予以協助。我國於民國六十九年即公布老人福利法,其後有感於老人問題之重要,並於八十六年將法律修正,以強化國家對於老人福利之具體義務,凡此均以謀求老人身體上與精神上之保護為宗旨,國人一向重視孝道,但民法對於親屬間相互扶養之規定,並非意味國家之扶養義務即可因此而獲得免除,同樣地,國家照顧老人之福利規定,亦不可成為親屬推卸扶養義務之藉口,如何調和實屬當前重要之課題。具體作法應就現行之禁治產制度作通盤之檢討,考量我國傳統民法之禁治產制度缺乏彈性,為配合老人之需要,應鼓勵老人善加利用任意監護制度,並輔以法定監護制度,以補充未預先締結任意監護契約者,換言之,導入足以使老人自立之制度設計(例如成年監護制度等),尊重老人之自己決定權,不完全剝奪老人行為能力,使老人之生活盡量與常人無異,他日縱使老人喪失能力,亦可藉此制度照護老人,使老人得以安養天年,如此方為保護老人之應有方向 請參閱鄧學仁,高齡社會之成年監護,中央警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输卵管癌护理查房
- 江苏省南京市六区2024-2025学年初三4月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语语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阜新市名校2025届初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肇庆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自选模块试题含解析
-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雕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眉山市龙正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模拟试卷(英语试题理)试卷含答案
- 江西省育华学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四次统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市级名校2025年下学期初三物理试题5月质检考试试卷含解析
- 南宁理工学院《专业英语与文献阅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入浅出Serverless: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课件
- 公路施工技术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年产十万吨丙烯腈生产工艺设计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正文内容
- 年产10吨功能益生菌冻干粉的工厂设计改
- (完整)人教版 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 GB/Z 26337.1-2010供应链管理第1部分:综述与基本原理
- 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 幼儿园绘本:《超级细菌王国》
- 2023年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