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权威资料]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1.gif)
![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权威资料]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2.gif)
![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权威资料]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3.gif)
![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权威资料]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4.gif)
![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权威资料]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e07a86ff-08bf-4e75-bae1-4299baffb3245.gif)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 DEA 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运用 DEA 模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发现: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仅达到了最优值的 60%;三种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最高,说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学习创新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相对突出;整体规模效率为 74.7%,多数集聚区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来提高规模效率。针对这些情况,河南省需要通过适度扩大集聚区规 模、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改革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投入产出效率。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 DEA;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作者简介:潘少奇( 1980-),男,河南临颍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F127.41 A doi: 10.3969/j.issn.1672-3309( x) .2013.02.35 1672-3309( 2013) 02-84-04 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 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 1,2。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河南省目前共有产业集聚区 180个,这些集聚区在推动产业升级、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 要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 ”3 。河南省在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中也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4。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产业集聚区仍将是河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 经济区相比,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尚存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集群发展意识不强,综合竞争力较弱等问题;部分产业集聚区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不能享受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益;部分产业集聚区技术学习、创新的能力较弱,严重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升;部分集聚区发展方式粗放,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并对区域环境承载力构成了威胁2, 5。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拟采用 DEA 模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 对于产业集聚区而言,投入产出效率高意味着其生产技术、规模集聚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合理高效,具有 较强的竞争力。近年,国内学界利用 DEA 模型来测度城市群 6、特大城市 7、旅游产业 8、城市公共系统建设 9投入产出效率的成果已不鲜见。但利用 DEA 模型测度产业集群或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还比较少。石晓军 10对我国 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进行了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王艺明 11、许陈生 12分别利用 DEA 模型对我国 53 个国家级高新区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我国高新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偏低,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且多数高新区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史焱文等 13对鄢 陵县花木产业集群进行了绩效评价,认为该集群总体效率偏低,且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本文拟用 DEA 模型测度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并结合集聚区的规模效率增减趋势,分析集聚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一、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是评价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决策单元( Decision Making Units, DMU)资源配置效率非常有效的工具 8-17,这里的决策单元是指样本产业集聚区。假设要评价 K 个集聚区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并假设评价指标体系为 L 种投入指标, M 种产出指标。设 xjl 代表第 j 个集聚区的第 l 种资源的投入量, yjm 代表第 j 个集聚区的第 m 种产出量,对于第 n( n=1, 2, , K)个集聚区在凸性、锥性、无效性和最小性公理的假设下有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 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CRS) DEA 模型: 式中, 为综合效率指数; 为权重变量; 为松弛变量; 为剩余变量;?着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和 分别为 m 维和 k 维 单位向量空间,该式是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 DEA 模型,简称 CRS 模型。?兹值越大,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效率越高,?兹 =1表明该集聚区运行在最优生产前沿面上,其产出相对于投入而言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兹值越接近 1 说明该集聚区综合效率值越接近有效,反之效率越低。 在上式中引入约束条件 ,将其转变为规模报酬可变(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VRS)的 DEA 模型,简称 VRS模型,利用 VRS 模型可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即?兹 =?兹 TE ?兹 SE。?兹 TE 为所评价产业集聚 区的纯技术效率指数( Technical Efficiency),有0 ?兹 TE1 ,?兹 TE ?兹;?兹 SE为所评价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效率指数( Scale Efficiency),有 0 ?兹SE1 ,?兹 SE ?兹。同样,?兹 TE、?兹 SE 的值越接近于 1 表示集聚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越接近有效,等于 1时表示效率最优。 依据 DEA模型方法,产业集聚区 DEA 模型中纯技术效率指数表示集聚区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主要受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等因素影响;规模效率指数表示由集聚规模而决定的效率,规模效率 不能达到最优又分为规模报酬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减两种情况,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集聚区的规模效应没有充分发挥,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说明集聚区的规模偏大,需要进一步控制规模提高效率;而综合效率指数反映的是集聚区建设规模、创新、管理水平等共同影响的效率,表示利用各种投入要素创造产出的能力和水平。 二、指标与数据 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思想是在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付出最小的资源、能源、资本消耗。在 DEA 模型应用中,一般将收益型指标视为产出指标,这类指标值越大越好;将成本型指标视为投 入指标,此类指标值越小越好。由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时间较短,统计工作尚不规范,很难获得各集聚区完备的统计数据。根据能够收集到的资料,以河南省公布的 47个第一、二批省级示范产业集聚区为样本进行研究。经过对数据进行补充、整理,剔除了 8 个数据不完备的样本,最终筛选出了用于效率分析的产业集聚区 39个。根据 DEA 模型的指标选取原则和样本数据特征,构建以自然要素、资本要素、人力要素为投入指标,以收入和税收贡献要素为产出指标的测度指标体系。 三、结果分析 利用上述 DEA 模型,计算 2011 年河南省 39个样 本产业集聚区的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只有少数集聚区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图 1)。 2011 年, 39个样本产业集聚区的平均综合效率为 0.624,只达到了整体最优水平的 60%。综合效率达到了 DEA 模型最优的只有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等 6个;综合效率在 0.80-0.99 之间的有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等 4个;综合效率在 0.60-0.79 之间的有沈丘县产业集聚区等 11个;综合效率在 0.40-0.59 之间的有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等 8个;综合效率在 0.39 以下的有郸城县产业集聚区等 10个。 2、纯技术效率比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稍高。 2011 年,39个样本产业集聚区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为 0.834,达到纯技术效率最优的有 15个,除了 6 个综合效率最优的样本外还包括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伊川县产业集聚区、沈丘县产业集聚区、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郑州马寨产业集聚区、潢川县产业集聚区、郏县产业集聚区、南阳社旗集聚区等 9 个。纯技术效率在 0.80-0.99 之间的有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等 8 个;在 0.60-0.79 之间的有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等 12个;在 0.40-0.59 之间的有西峡县产业集聚区等 4 个。纯技术效率最优的集聚区数量比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稍多,三种效率最优数量分别占样本集聚区总数的38.5%、 15.4%、 17.9%。 3、规模效率水平不高,且规模报酬变化趋势以递增为主。 2011 年, 39个样本产业集聚区的平均规模效率为0.747,达到规模效率最优的有 7 个。规模效率在 0.80-0.99之间的有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等 10个; 在 0.60-0.79 之间的有沈丘县产业集聚区等 13个;在 0.40-0.59 之间的有郸城县产业集聚区等 4 个;在 0.39 以下的有淮阳县产业集聚区等 5个。从规模报酬变化趋势看,在规模效率没有达到最优的 32个集聚区中,属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有永城市产业集聚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等 3 个,其余 29个都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结果说明,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发展,但河南省大多数产业集聚区规模还相对较小,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来提高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 4、规模效率比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大 。将产业集聚区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做散点图(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在 45度线上的拟合优度要好于纯技术效率,这说明导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率,也即规模大小是导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效率偏低的关键原因。 5、投入产出与最佳生产前沿面差距明显。 33 个非生产前沿面产业集聚区整体的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员平均冗余率分别为 26.69%、 25.44%、 20.00%,营业收入和税收产出的平均不足率为 2.98%、 60.44%。说明 33个产业集聚区如果通过提 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效率最优,则可以节省相应比例的投入、增加相应比例的产出。 四、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根据测算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投入产出效率相对偏低,且 39个样本都是河南省第一、二批省级示范产业集聚区,如果将全部 180 个产业集聚区纳入测算,整体效率水平会更低。导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 1)多数集聚区规模较小,且各地产业集聚区建设不平衡。 74.4%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没有达到规模效率最优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说明大多数集聚区规模较小,不能形成因产业 集聚而带来的规模效益。并且一些集聚区依托原有的产业园区基础发展较快,而一些新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则由于起步晚,缺乏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承接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弱。( 2)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存在资源浪费情况。部分集聚区为了加快发展,往往以廉价土地吸引投资项目,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部分集聚区征用的土地大量闲置,没有能充分发挥单位土地的产能。( 3)学习、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产业集聚区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缺乏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比重低,区内企业间缺乏交流和互动,没有形成地区学习创新机制 。( 4)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产业集聚区管理应强调科学性、综合性、系统性,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但有些集聚区所在的地方政府没有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的作用,在对集聚区的考评中只关注短期的产出数据而忽视长远的发展能力。 提高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投入产出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1)科学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要根据国家战略对河南省的角色定位,根据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科学合理地编制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要把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具 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通过多种举措,逐步、适度扩大集聚区规模。针对那些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的集聚区要通过一定的政策优惠或激励,鼓励他们积极承接外商投资和产业转移,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逐步通过提高规模效率来提高综合效率。对于那些规模效率递减的集聚区则要严格控制规模,主要通过集约节约用地的方式实现进一步发展。( 3)努力提高集聚区的学习、创新能力。要组织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部门、中介组织等相关机构,共同建设区域学习创新网络。要通过多种措施调动网络成员进行技术学习、创新的积极性 ,在集聚区内营造 “ 创新的空气 ” 。同时要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 4)改革考核办法,推动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要转变单纯以 “ 数量 ” 考核绩效的方法,把 “ 效率 ” 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引导集聚区努力提高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实现各种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单位投入的产能。 参考文献: 1 冯德显 .产业集群及其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03): 21-25. 2宋歌 .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现状分 析与对策建议 J.企业活力, 2011,( 06): 10-14. 3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EB/OL.2011-10-07.http: /./zwgk/2011-10/07/content_1963574.htm 4 河南省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全文 EB/OL.2012-06-05.http://zt/zlk/bg/201206/05/t20120605_23382875. shtml 5 吴国玺等 .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优化研究 J.许昌学院学报, 2011,( 03): 110-113. 6 方创琳、关兴良 .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 J.地理学报, 2011,( 08): 1011-1022. 7 郭腾云等 .基于 DEA 的中国特大城市资源效率及其变化 J.地理学报, 2009,( 04): 408-416. 8 马晓龙、保继刚 .基于 DEA 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使用效率评价 J.地理研究, 2009,( 03): 838-848. 9 陈忠暖等 .广州城市公园绿地投入与环境效益产出的分析 基于数据包络( DEA)方法的评价 J.地理研究,2011,( 05): 893-902. 10 石晓军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面流转合同样本
- 中铁物资购销合同样本
- 亲子游泳员工合同样本
- gf2013施工合同样本
- 专利许可合同-合同样本
- 个人建冷库合同样本
- 全英文佣金合同样本
- 仓库建设招标合同样本
- 公司车棚租赁合同样本
- 共享锂电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TB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 19S406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
- KA-T 20.1-2024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第1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 绿色生活实践
- (2024年)硫化氢安全培训课件
- 《聚焦超声治疗》课件
-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湘教版2019)地理试题(解析版)
- 妇科炎症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 如康家园管理制度
- 蓄水池工程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
- 2022年4月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