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1页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2页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3页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4页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权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转换层结构方面的施工,在施工期间结构是否安全、施工的质量以及工程造价将会受到施工方案的影响。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符合要求以及保证建筑的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with a good quality directly depends on the conversion layer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project cost will be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on schem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for high-rise building transfer flo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U97 A 在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下,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大量的高层建筑工程得到广泛运用。不管是任何类型的高层建筑,均需在主体结构中配有相应的转换层。然而因为转换层具有繁琐的结构,所以在进行施工期间一定要慎重的关注操作工艺,通过钢筋制作、模板支撑以及绑扎、混凝土浇筑和控制裂缝等手段展开全面施工的工作。 1 工程概况 某商住综合楼一项工程,地上为 26 层,地下为 3 层,其建筑物高度总计 95m,其面积为 55000m2。这项工程关键在于设置裙房 2 层,其裙房在结构形式方面为框架结构,作用是以商务办公和超市为主要目的。塔楼在四层上设置转换层,就结构形式方面而言属于厚板式的结构,其上部的结构形式基本上为剪力墙结构。对于转换层平面尺寸规定为39.22m39.08m ,其面积为 1315,厚度高于边柱高大约 3 m,其他有关位置大小为 2.3m,其核心筒在结构形式方面为双层板,其混凝土具有 C40 级别的强度达。 2 转换层施工的技术 2.1 模板工程 2.1.1 底 模板与支撑:将钢管脚手架作为其支撑体系,将大小尽量控制在 483.5mm 上,再参照有关参数进行极计算模板支的撑体系中一些的指标,例如:步高、立杆或者剪刀撑等方面。铺设置垫板到立杆的底部,在上面设置顶托,用 100mm100mm 的方木作为主楞骨,用主要组成为 50mm 的厚木方作为次楞骨,其竹胶合板的模板大小应该在 12mm,并在胶合板模板上用塑料薄膜来设置,应该保持薄膜厚度为0.6mm,目的主要是确保能够充分保护混凝土低端的温度。在支撑的环节利用立杆布置,这样不仅满足工程载荷需求,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会起 到一定的正面作用。纵距的大小应该为 560mm,其双立杆之间的距离应为 270mm,实行间隔布置的方法,步高为 850mm,其横距应该为 400mm。进行双向扫地杆,之间的距离应该是以 3600mm 进行双向剪刀撑的设置,下图 1 表示的是其具体情况。 图 1 底模支撑体系图 置于边梁部位的转换层而言,其厚度应该为 3.1m,同时要在三层外挑的 1080mm 出进行合理安排,三层的楼板上设有竖向支撑,而且应该科学在 10#槽钢中进行放置,在进行设置立杆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设计指标为依据,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在整体结构方面 满足施工的需求。在进行处理边梁为900mm 高的混凝土的时候,应该在进行浇筑完成以后方可与梁底支撑系统联合而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样 2.2m 厚板式的中转换层才可以有效的支撑其荷载。 2.1.2 侧模支撑:其转换层在 16.21m 的标高之上,这样才可以充分防止出现胀膜的情况,这样混凝土才结构质量方面才会达到标准,全钢制大模板作为侧模。且确保模板高度为 3170mm。此外应该利用合理锚固螺栓将侧模予以固定,同时还要恰当链接支撑系统、螺栓以及混凝土的结构,这样才能确保具有稳定性。而二、三道的螺栓一般对其钢筋上进行焊 接,在出现无柱结构的情况下,应把第二道螺栓在梁上预埋筋部位进行设置,第三道螺栓要在 10 槽钢内设置。由于钢大模板具有较快的散热速度,将轻易导致混凝土的侧表面和环境之间有高于 25 的温差。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通常以有效的将温差予以控制起来为主要目的,都会用拆除钢模板的办法进行控温。 2.1.3 楼梯支模:相对比与其他位置而言,在楼梯和预留孔洞方面其承载力并不是十分明显,所以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要想使其效果具有稳定性,都会使用有槽钢以及斜撑的协助。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提前优化以 及调整三层楼的梯板,这样就会强化结构承载的能力。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在早期进行加固脚手架支撑的工作,这样才会保持被支撑的位置具有稳定性。 2.2 制作钢筋以及绑扎的工艺 在高层建筑的转换层进行施工的环节中,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就是钢筋,而在施工技术的形式方面主要是用其进行钢筋制作以及绑扎工艺。在高层建筑的转换层进行施工过的环节中,一方面应该在钢筋沿体的四周以统一距离对对应 U 形钢支架进行安置,这样既能够确保钢筋整体具有垂直度以及外部保护层厚度,又可以稳固与定位所绑扎的转换梁钢筋。绑扎转换 梁钢筋一定要严格根据施工技术的标准以及有关的要求,合理的钢筋捆绑次序是: U 形支架的架设,外围开口底箍的设置以及牢固绑扎,进行内开口箍的放置,以中间至两段分层进行水平主筋的放置、绑扎牢固,从两侧将水平开口箍插入。在严格按照钢筋制作以及绑扎工艺的要求下,才可以确保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施工水平。 2.3 混凝土进行施工时的工艺 2.3.1 施工准备: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但在施工前期有机具、物质以及技术等相关准备,另外要根据施工现场所表现出的情况充分配备设备和材料,如: 测温设备以及水泵等,尤其不要忽略科学规划施工方案编制,这将决定施工实施的具体环节。在对施工方案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注意减小约束,以及尺寸的划分等;并根据有关参数的标准精确的计算出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这样才能确保控制好材料的温度,施工的质量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2.3.2 原材料指标:( 1)水泥。一方面在强度以及耐久性等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在筛选材料的时候应该选择低热或者中热的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严禁使用劣质水泥,否则将极大程度的影响到混凝土的结构。( 2)骨料。在对骨料进行筛选的时候一定确保没有有机杂质 ,另外要控制含泥量在不大于 1%中。细骨料通常利用粗砂或者中砂,同时确保含泥量在小于 3%中。使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要保证粗细率在2.6-2.8 之间为最佳。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需要减少水泥时可适当添加粉煤灰代替,通常需掺入水泥用量 10%的粉煤即可。而选择使用的粉煤灰的烧失量必须低于 15%, SO3 低于 3%,SiO2 大于 40%,这样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在对混凝土进行制作的时候可选择适量的外加剂,将会满足混凝土结构性能标准,同时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也会加强。 2.3.3 浇筑混凝土的技巧: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过程中主要利用机械振捣,其次为人工杆插。插入振动器使用快插慢拔,并对振动时间合理控制,且插入点距离控制在振动棒半径 1.25 倍以内。楼板混凝土浇筑不仅要使用插入式振动器,还可运用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重复振捣。为确保楼板混凝土厚度达到要求,必须使用钢筋移动式高度控制件,用对板厚进行控制。在泵送施工时要保证:管泵送前增强压送水湿润管和泵体。在进行泵送的时候确保泵管结合于溜槽,要控制泵送的冲击力避免出现挠动深梁锚固筋的情况。 2.4 防裂施工技术的手段 为了把梁核心的温度予以降低 ,在梁的中间沿竖 向方向设置循环降温管以及水箱回路两套 ,其管径在 25mm,降温管两方向之间的距离都在 50cm 上 ,混凝土进行升温的过程中 ,让其尽量将混凝土里面的热量带走 ,将混凝土里面的最高温度予以降低。将高于 20%的水泥用掺粉煤灰 14. 75%替换 ,将混凝土的水化热予以降低 ,另外将混凝土的易性予以增强将水灰比降低。掺入一定缓凝剂 ,将水化热予以降低 ,使水化热峰值予以推迟。为了避免混凝土表层的热量以及水分快速蒸发 ,加大内外的温差 ,在梁底模和侧模外铺设塑料薄膜 2 层 ,和胶合板一起在梁底面以及侧面进行保温。实践研究证实 ,当地的八月份 ,浇 筑完混凝土之后 ,胶合板中保持外温差为大约 22-30 。在养护混凝土上表面方面 ,在浇筑混凝土的 8 小时之后 ,在梁中板面口筑为 120120mm(h) 进行砖围护 ,蓄温水的养护应该在7 天以上。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层建筑转换层在施工重要点方面的研究 ,对于钢筋连接、模板支撑、浇筑混凝土和控制裂缝方面的技术和质量管理手段进行研究。在合理的规划控制方案之后 ,施工的质量有所保证。在城市建设不断前进下 ,一些高层建筑因为建筑使用的需要 ,其主体结构均要进行转换层的设置。由于转换层具有繁琐的结构 ,在进行 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达到标准的工艺特点 ,所以,在采取措施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得当。 参考文献 1蔡循君 .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商住楼厚板中的应用 J.四川建材, 2009-02-06. 2博学怡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 J.建筑结构学报 ,2004,20(2):12-22. 3胡玉魁浅述某大厦高位转换层施工技术 J引进与咨询, 2005,( 8) . 4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 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阅读相关文档 :软弱地基中采取强夯置换法处理技术研究 级配碎石调平层在填砂路基中的应用研究 西藏措勤县加不勒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解析 有关水库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分析 小议输变电工程施工技术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马尾松育苗造林 关于输电线路设计的要点分析 浅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