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论文以“抗战时期中国散文”为研究对象,以自由精神为理论视角,突破过 去的研究盲区,充分彰显这一研究对象在历史情境培育和文学自身演化两个层面的 内在关联,以更深刻地认识散文之反映知识分子独立自由精神的文体特殊性。 论文主体部分从政治自由、生命自由以及文学创作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不同 角度进行细化分析。通过考察这一时期散文创作对政治自由的言说方式,思考和体 味严酷的政治语境中人的抗争意志和对民族国家独立自由的渴望;从文学必然张扬 人的生命自由这一立场出发,深入探究抗战时期中国散文涵咏沉潜于个体生命自由 的复杂形态及其意义和价值;借助“知识分子”理论和身份理论,分析左翼知识分 子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自由的不同理解。尽管他们的文学言说在内容上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但这些思考都以坚实的“工作”推动现代中国历史的进步。同时,从向 往生命自由、富于理性自觉的角度,考察学者散文作为现代散文的别一形态,实践 思想和言论自由权利的独特方式。本论文始终坚持一个基本思想:打破过去将解放 区、国统区、沦陷区“条块分割”的思维模式,努力把握抗战时期散文创作中自由 精神此呼彼应的脉络,以真实地再现那个时代的“中国”特征。 本论文通过对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创作的广泛深入考察,是要证明一个基本观点: 虽然群体自由与个体自由常常处于冲突状态,但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散文创作中,这 两种自由追求在众多作家身上交织出现。从本质上讲,这体现了以自由思想为核心 的西方文化资源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良性发育。从另一个角度说,抗战时期中国散 文创作主体f 是凭借着对自由的向往,才能在审视外部现实和咂摸自我灵魂的时候 都能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言说,而以不同路向探询“自由”的散文作品,则反映了现 代知识分子完善社会公共空间的努力,折射出知识分子自由地设计自我人生、构想 历史进步的身份特征。 同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散文自由精神政治自由生命自由身份认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s t u d yt h ep r o s ei nt h ep e r i o do fa n t i - j a p a n e s ew a r , d i f i e r e n tf r o mt h e 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t h et h e s i sl o o k si n t ot h e s ep r o s e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t h ef r e e d o ms p i r i t ,t h u st o d i s c o v e rt h ei n n e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l i t e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p r o s e ,a n dt oh a v e at h o r o u g hl o o ki n t ot h es p e c i a l t yo ft h i sl i t e r a t u r es t y l ei ni t sf u n c t i o no f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f r e e d o ms p i r i t s t h em a i n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i s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o ff r e e d o mb o t hi np e r s o n a l l i f ea n di n p u b l i cp o l i t i c s a n d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w r i t i n ga n dt h et r e n d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 i d e n t i f y i n g t h ea n a l y s i si n c l u d e s :h o wt h e s ea u t h o r st a l ka b o u tp o l i t i c si nt h e i rp r o s e ; h o wt oe x p r e s st h e i rd e s i r ef o r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c eo ft h ep e o p l ea n dt h ec o u n t r y ;h o wd i dt h ep r o s e i nt h i sp e r i o dd e a lw i t ht h ef r e e d o mo fp e r s o n a ll i f ef r o mt h es t a n d i n gp o i n to fa p p r a i s i n gt h e f r e e d o m ;a n dh o wt od i s c e mt h ed i f f e r e n t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v a l u eo ff r e e d o mb e t w e e nt h e l e f t - w i n ga n dr i g h tw i n g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l t h o u g hd i f f e r e n ta u t h o rm a y h a v e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sa b o u t t h ep r o s ea n di t sf u n c t i o n ,a l lo ft h e m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i nt h e i ro w nw a y s t om a k et h o s ea n a l y s i s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s t i c kt oa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 ,t h a ti s ,t ob r e a kt h r o t l g h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h a s h m o d e o f d i v i d i n g t h e w h o l ec h i n a i n t o t h r e ed i s t r i c t s :t h e d i s t r i c t o f c o m m u n i s t p a r t y , t h ed i s t r i c to fk u om i n g d a n g ,a n dt h ed i s t r i c to fj a p a n e s ea r m y , t ot r y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p r o s eo ft h i sp e r i o di naw h o l e ,t h u st oh a n d l et h ef r e e d o ms p i r i t sr e f l e c t i n gi nt h ep r o s ea n dt h e c h a r a c t e ro fc h i n ao ft h a tt i m e t h r o u g ht h e s ea n a l y s i s ,t h et h e s i se n d e a v o r st od e m o n s t r a t eaf a c t , t h a ti s ,a l t h o u g ht h e r ew e r e c o n f l i c t sb e t w e e nt h ep u r s u i n gf o rp e r s o n a lf r e e d o ma n dt h ep u r s u i n gf o rp o l i t i c a lf r e e d o m ,t h e t w op u r s u i t sc o u l da l w a y sb ef o u n di nt h ep r o s ew r i t t e nb yt h es a m ew r i t e r i tr e f l e c t st h es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u p h o l d i n gf r e e d o ms p i r i t si n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f r o mad i f f e r e n t a s p e c t ,j u s tb e c a u s et h e r ew a st h ed e s i r ef o rt h ef r e e d o m ,t h ep r o s ei n t h i sp e r i o dc a nk e e pi t s i n d e p e n d e n tt h i n k i n ga n dw r i t i n g ,a n dc a nd i s c e r nt h er e a l i t yo u t s i d ea n di n n e rs o u lc a l m l y t h e d i f f e r e n tw a yt op u r s u ef r e e d o mi nt h o s ep r o s er e f l e c t st h ed i f f e r e n te f f o r t sa n dd i f f e r e n ts o c i e t y i d e a lo f t h o s ea u t h o r s k e y w o r d s :t h ep r o s ei na n t i j a p a n e s ew a rp e r i o d ,f r e e d o ms p i r i t ,f r e e d o mi np u b l i cp o l i t i c s , f r e e d o mi np e r s o n a ll i f e ,i n t e l l e c t u a li d e n t i t y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峰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 撰写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繇渣五长作者签名:掣二:芏二 日期:三三2 :兰:三?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 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 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j 进 同期:掣:型! 前言 在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之前,必须把学界对于“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主要 研究思路和重要成果简要回顾下: 早在抗战时期人们为散文创作结集作序的时候,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刘北汜为 曙前散文丛书作的前言,就属此类。 新时期至9 0 年代以来一些对现代散文研究形成重要突破的成果,都在某种程度 上对j 下确评判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价值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林非的中国现 代散文史稿、俞元桂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史、范培松的中国现代散文史、 姚春树的中国现代杂文史纲等。许志英、邹恬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深 化了对“第三个十年”整体文学创作的研究,但是没有充分整合这一时期的散文创 作,也没有从“自由精神”的角度予以重点论证。 吴周文、王菊延发表于2 0 0 0 年的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散文研究概观不仅回 顾了研究历史,更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理论问题:“散文研究中价值观念的重新 确认与整合,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众多论著、论文对抗战时期散文作家、作 家群的研究都体现了这种“重新确认与整合”的学术追求。一些博士论文的选题很 能说明这一点,如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对抗战时期的随笔创作列专节 研究,并且从传播媒介、作家群聚集以及对鲁迅随笔思想和艺术的继承发展作了比 较深入的探讨;江震龙从纷繁多元到一元整一,以解放区散文为研究对象,借 用社会心理学角色概念与理论,阐释了何其芳散文创作的艺术命运,发现他的角色 意识从美文的创造者、抒写自我者,经过展示苦难与批判现实者,转换成讴歌光明、 赞颂将领、嘲讽敌人、自我贬损的文艺工作者。蔡江珍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 象,以“中西之辨”是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视界,同样是散文理论现代性构想的基 本精神为论题展开的立足点,颇有启发人处。 陈剑晖论2 0 世纪9 0 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2 0 0 1 年 5 期) ,对于研究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具体操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王继志论 现代文学散文的审美规范( 南京大学学报2 0 0 0 年3 期) 、杨洪承一个文学 过渡期的“场效应”2 0 世纪4 0 _ - 6 0 年代文学结构分析和生成思考( 江海学 刊2 0 0 5 年2 期) 等论文,都能给人以方法论上的启示。 从文学史的角度研究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成果,往往存在着忽视或弱化沦陷区 散文的情况,这一厅面使得对抗战时期散文的丈学史叙述呈现山欠体近似的表象, 另一方面使“抗战时期”和“中国散文”这两大特征的内在关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也没有使散文之反映知识分子独立自由精神的文体特殊性得到充分显示,这也从侧 面蜕明必须凭借新的理论视角j 。能形成突破。本论文所选择的“自由精神”视角, 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思考之上。 抗战激发的民族精神投射在作家的创作、思想活动和生活形态中,从现实政治、 文化观念、文学表象等不同层面最初体现的是国民身份意识的强化,同时也使在战 争延续过程中思考自我与民族、生存与意义的自由精神逐渐彰显。沦陷区作家虽然 处于侵略者的强迫下,但坚持用汉语写作和用曲笔书写人生苦闷或忧思,不仅反映 出对中国国民身份的峰守,也体现了知识分子独立言说的自由精神。以自由精神视 角考察抗战时期的中国散文创作,就有了一条主线把沦陷区散文合理地纳入现代中 国散文的研究视野之中,也使得抗战中期以后不同的散文创作流向有了一个合乎历 史的逻辑前提。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统区所暴露的政治腐败以及沦陷区的民生 疾苦逐渐成为散文创作关注的重点,又一次使散文拷问个体生命意义和思考人类生 存普遍问题的功能显形,于是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在弘扬民族精神之外,又一次焕 发了其记录生命感悟、批判现实政治、审视人性弱点、想象宇宙场景的洒脱本色。 这种富有知识分子角色意识的创作,不仅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现代性”, 也体现了中国作家更为开放的现代“国民”意识。这种研究思路,是以往人们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散文时很少能够一贯峰持的,却是研究这一时期散文创作与作家个体 生命体验、与政治文化环境、与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历史语境之复杂关系的必要视 角。 通过对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考察,本论文是要证明一个基本观点:即 使在民族生存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知识分子仍然没有放弃文学作为人之自由精神 追求的重要形式,没有放弃对自我生命与存在的独立思考。同时,他们的不懈思考 使西方自由精神传统“我为什么必须服从另外一些人? ”“我为什么不能如我 所愿地生活? 我必须服从吗? ”“如果我服从,我会被强制吗? 又有谁来强制 我,强制到什么程度? 以什么名义? 又为着什么目的进行强制? ”与中国传统 文化中对生命自出的深沉追求逐渐融合,从而使“自由精神”在中国本土文明的土 壤中生发出丰富的内涵。 2 浆子这一目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如f : 簿论部分蓠先遥溯现代毅文啻由精神豹潍头,对“挽藏时麓中溺散文”逶行赛 定,分析其作为个时问概念、一个历史概念、一个政治概念和一个文学阶段的多 重意义;然后从豳家民族自出和个人自出的辨证关系,1 月纳分析散文作家自出精神 发生乃至襁互影魏或沟通静文能逻辑。 第一章“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政治自由之声”,从“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激越 呼声”、“对思想爨出和言论自幽的热情召唤”、“平等爆望与集体期由的对话” 三个方面,细致搽讨菝藏辩蠲中匿散文言诞鼗治鑫疰f 斡方式及荬内滋。本章选取政 治自由视角,既是考虑到“抗f i i | i 时期”和民族独立生存的内在关联,也是希望以此 为静提,进一步搽讨在严酷的政治语境中人的生命感悟和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第二章“抗羧辩期中国敬文生命自由豹沉潜”,褥深入到抗战嚣于麓巾国敖文剑穆 主体的内心世界,探究其个体生命体验中于斤射的自由精神。分别就“搬同常生活 中懿昧生命”、“绝对个人主义的自由书翳”、“与天地嗣呼吸的生命体验”等角度, 深入分析抗战时期中国散文涵咏沅潜于个体玺命叁由豹复杂形态及箕纛义耀徐篷。 本帮思考的重点怒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在咂揽个人生命温热、享受自我灵魂愉悦的同 时,以自由精孝申对“人”之,生命的滋养,藏取乡土文学熟嬗变、或裁“绝对个人童 义”的褪益、或取学者散文蠡瞌 诵徉鲍“入与宇宙的霹话”,予班条分缕祈。 第三章“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创作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探 讨铡终主体韵身份认同与自出糖字串豹内在关系。分别取“张糖文化批判戆自出身姿”、 “慢馒求送步的沉毅颦守”、“学者散文透税入生的瑗健光彩”视热,重点研究抗 战时期中国散文创作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内在关系。程本章中,所黉重点思考的 是发翼知识分予与自由主义麴识分子对自出豹不同理瓣秘他们的文学言说内容茇 剐,强调这些不黼的思考都黻孥实的“工作”推动现代中国现代文学的进步。学者 散文则以抒发自我的方式实践着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这都从不同方面强化了现 代文学夔社会文他建设功能。 第四章“撬战时期中国敬文自由精神的特殊性及意义思考”,是对抗战时期中溺 散文自由精神的熬体考察和总结。通过强调“抗战时期中国散文探求自由的本土化 特援”彝这一射期数文割终申“嚣俸塞由麓个俸囊出的跨撞交融”,诺攫嚣方政治褥 学中关于“积极融由”与“消极自由”的概念区分,指出对自由精神的综合贯通, 3 体现了抗战时期鳆方文化思想资源逐渐实现本转化的良好趋势,这是现代中酬点| 识分子努力宠善享主会公装空潮豹结栗。| 霹霹还获囊稳理了教文剖佟串灏星瑷瓣罄芋俸 自由与个体自由相互对话交融的复杂惑势,这构成了抗战时期中豳敝文的重要市美 特征。 结语帮分,在宏鼹豹文学发震史褫满中,愚考“教文写终与知识分子鑫自糖狰 的微妙关系”,以达到对散文文体审美特质的深入认知。 总之,本论文通过对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创作的广泛深入考察,是要证明一个基 本鼹熹:虽然群薅垂由与个体鑫由常常缝于狰突获淼,毽是藐竣辩期孛溪歉文在为 民族独立自豳而呼喊、为个体灵魂自由而沉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公器”身份而 批判和反思这几个方面,出现了比较难得的和谐的态势。从本质上讲,这体现了以 鑫宙鬈您为孩心静嚣方文纯资源在中潮文纯土壤中的良往发育。蠛者说撬蔽嚣孪翅中 囡散文创作主体正是凭借着对自由的向往,才能在审视外部现实和咂摸自我灵魂的 时候都能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言漉,而以不同路向探询“自由”的散文作品,则反映 了现代知识分子完善社会公共空闽静势力,掰囊孝密知识分子自出魄设计自我人生、 构想历史进步的身份特征。 4 导论 本部分首先对“抗战时期中国散文”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作为一个时间概念、 一个历史概念、一个政治概念和一个文学阶段的多重意义。从国家民族自由和个人 自由的辨证关系,归纳分析散文作家自由精神发生乃至相互影响或沟通的文化逻辑。 一、现代中国散文的自由精神源流 由思想自由带来的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成为现代散文的鲜明特征。以散文为载 体,作家们努力以各异的方式言说自我,在文体形式和观察向度上呈现丰富的个性。 多元的思考有着一个核心主题:“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个性解放自由的我,和一个 人人相爱的世界”。【1 1 胡适则指出:“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残人的个性,不使他自 由发展”“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 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1 2 i 从这些表述可以清晰地看 出,新文化运动先驱所关注的,首先是个体的自由,并由此反思阻碍个体自由实现 的社会机制,现代文学对“自由”的追求从此在个体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向度上 逐步展开和深化。所以从“美文”概念到“小品文”之争,从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 的论战到文学自由论辩乃至抗战时期的各种文学论争,从自由精神追求的角度分析, 始终交织着言说政治自由、涵咏个体生命、反思知识分子社会角色功能的复杂内容, 这是现代中国散文言说个人生命自由和社会政治自由的精神源头。 虽然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狂呼猛进,对一切异见都持“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 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3 】的态度,但实际上匡正、 讨论甚至情急而骂的大有人在。一直处于边缘位置的学衡派就曾针锋相对地指责激 进派:“今之主文学革命者办日:文学之旨,在发挥个性,注重创造,须处处有一 我在然则彼等何以立c 兑著书。高据讲席,而对于为文言者,仇雠视之,不许 其有我与个性创造之自由乎? ”h i “只有真善美适之归宿,而非区区新旧可范围也”。【5 】 鲁迅的深刻在于,他不把自由仅仅理解为一种政治原则,而是从传统文化的重重牢 笼中醒悟到自由是一种社会性原则。他认为社会盼专制远胜过政治的压迫,所以他 【1 】李人钊:我与世界,李人刨文集,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7 2 页 【2 】明适:易b 生主义,胡适文存第1 集,合肥:黄山跚七- 1 9 9 6 年,第5 4 0 页 【3 】陈独秀:通讯,新青年,1 9 1 7 年3 期。 【4 j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学衡,1 9 2 2 年1 期 【5 】邵祝平:论新j 开道德与文艺,学衡,1 9 2 2 年7 期。 5 不遗余力地反对庸众,要将人从“瞒和骗”的深渊中解救出来。这倒是领略了西方 “自由”概念的真谛。密尔的观点和鲁迅的思想是相通的:“多数人的暴政”将导致 的“不仅是没有自由,而是更多的依从;不仅足无政府主义,而且是奴役:不仅没 有快速的变化,而是像中国一样的停滞。”密尔还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包容在大众 罩面的个人是完全平等,而是因为大众本身已经成长到如此大的规模,以致个人完 全没有力量去面对它;因为大众随着技术的进步能够一致行动,能够强迫不仅仅是 个人,而是所有的个人在他面i i 的屈服。”i i l 以此观点去审视解放区杂文运动的起落, 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虽然“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青年编辑部分化,但是从本质上讲,胡适与 鲁迅等更多的分歧是在应对现实政治体制的方式方法上,他们的“立人”愿望是一 致的,而他们对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影响存在着奇特的换位效应。鲁迅强调“任个 人而排众数”,明确地喊出:“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也! ”1 2 i 胡适则一二再提到中 国国民的责任:“我们所以要争我们的思想言论出版的自由,第一,是要尽我们的微 薄能力,以中国国民的资格,对于国家社会的问题作善意的批评和积极的讨论,尽 一点指导监督的天职:第二,是要借此提倡一点新风气,引起国内的学者注意国家 社会的问题,大家起来作政府和政党的指导监督。”1 3 1 抗战时期的散文家们无论其政 治倾向如何,无论其对鲁迅或胡适的态度如何,都是努力在尽着“指导监督”政党 的责任,同时又以鲜明的姿态峰持着个人独立。这只能说明“自由”本身就包含了 这两个方面,并且在抗战时期统一团结的语境中成为散文创作的潜规则,也说明新 文学追求自由的精神传统在抗战时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陈独秀的变化更能说明这 一点。1 9 3 8 年初,他在武昌艺专的讲演中一方面强调要为民族自由抗战到底,同时 也表达了近乎“保守”的观念:“个人的自由,应以他人的自由为限,一国的自由, 应以别国的自由为限,过了此限,在个人为强暴,在国家为侵略。强暴与侵略,都 是对人类整个的自由,加了伤害,这是应该制止的。”1 4 1 这种对“自由”理解的变化 与他的“托派”头衔倒是很相称的。 学衡诸家、现代评论派作家在与语丝派作家争鸣的过程中,同样显示了以文学 【l 】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1 5 馆,1 9 8 2 年,第5 0 页。 【2 】鲁迅:脖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 卷t 人【e 文学山版朴,1 9 8 1 年t 第2 9 页。 【3 】胡适:我们要我们的自由,胡适文集第1 1 卷,北京人学出版社,1 9 9 8 年,1 4 3 页。 【4 】陈独秀:为自由而战在武昌艺专讲演,刘军j 士编北人传统与近代中国中国 人事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3 7 页。 6 自由论争为基础的现代自由文化精神。这和粱实秋的“文学可以与抗战无关”论所 引起的波澜、“战国派”所激发的论争,在本质上都恰恰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由 追求。如果从“消极自由”的角度讲,正是每个占说者都享有一定的发言权利,爿 能够保证整个社会“积极自由”的存在。那么,从新文化运动之初就分歧频生的文 学论争,正是文学自由精神得以不断发扬的基本条件,政治自由不是一元的,哪怕 是乌托邦式的“大同”想像也是各不相同。从历史哲学的高度看,也正是这些“不 同”彳最终造就了追求“自由”这一根本的“同”。在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兴起的同时, 闲适小品文以晚明的性灵文字为榜样,使传统散文追求释放性灵的狂狷人格和文风 重出地表,给现代散文注入本土文化的自由心泉。周作人、林语堂自不必说是在努 力实现“古典”与“现代”的自由结合,徐志摩的话可作现代散文自由精神的宣言: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1 1 】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近代中国的弱势地位和知识分子天然的“强国”意识,自 从新文化运动强调“人”的发现开始,政治忧患意识使得追求国家民族的群体自由 始终是文学言说的主流声音,这就使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紧密呼应的一翼长期 处于强势地位,无论是左翼文学思潮还是国民党的文化政策都有着以政治统一文学 的特点。只是左翼知识分子为社会底层代言的激进立场使之更富有政治理想色彩, 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历史评价,这是左翼文学多为后人所诟病的原因,也是当下 学界呼吁重新认真研究左翼文学的原因。1 9 世纪中叶法国托克维尔的一个观点常常 被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者所忽略,也被大多数现代中国作家所忽略。他认为:“社会 主义是在贫困和奴役中求平等”,而“民主是在自由中求平等”。1 2 l 这也许是现代中国 的左翼知识分子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最根本的分歧,因此产生了渴望颠覆不公证社 会制度和努力改善现实的思想差异的“激进”与“保守”之别,也正是这种差别的 存在使现代中国文学的自由论争精神始终不衰。 对于左翼作家乐于以文载道的心理原因,有的研究者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分析: “俄罗斯式的、对人类社会有终极关怀的精神,加上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状态。两者之间相互 有矛盾,但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却是紧密结合的。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很自觉地把 【1 】徐忠摩:一封公开信,徐忠摩散文,中国j “播电视出版社t 1 9 9 2 年,第2 2 0 页 2 1 ( 美) 乔萨托利著,冯克利,阎克文译:民主新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9 3 年 第3 7 7 页。 7 自己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政治力量结合起来。”1 1 】呼唤整个社会的政治自“ 和渴望个体 生命的自由飞扬,交织在绝大多数现代作家身上,这既使他们常常处于突围的紧张 念势中,同时使他们的生命轨迹和散文创作完美地诠释了“自由”本有的复杂性。 四十年代仞解放区的杂文运动则是自由精神追求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不仅体现 了现代文学与政治的矛盾统一关系,更因为对政治自由的不同理解及其冲突而成为 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隐喻。 解放区文学最大的特点是“解放”,包括思想内容和文学形式的多个侧面,而“解 放”就是宽泛意义上的“自由”。这是从整体特征上对解放区文学所做的判断,具体 到作家作品和整个杂文运动,不仅可以发现争取群体解放的“政治自由”言说,还 可以从野百合花以及丁玲罗烽萧军等人的作品看到,身处解放区的一批散文家 并非完全放弃了个体自由的精神空间。虽然政治批评的群体行为相对短暂,但在强 力政治规范之后,“潜流”与“主流”之间仍然存在着微妙的离合关系,而这些是探 求复杂念势中个体精神存在方式的良好素材。比如丁玲四十年代同记中淡淡的忧郁, 萧军被剥夺“公家人”身份后独居荒山等。从个体自由精神的压抑与转化形念考察 解放区散文,不仅可以避免重复长期以来对解放区文学研究的某些思维定势,也可 以在“人”的立场上对那些默默追求“人”之生命完满与心灵自由的作家和作品做 出更合理的评价。人的生命既需要政治自由来保证,也需要在政治规范中觅得一方 灵魂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社会公共空间爿是“健康”的,人彳有“尊严”可言。 傅斯年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在为新潮写的发刊词中表达了一 种更为深沉的文化理想:“同人等以为国人所宜最先知者有四事:第一,今同世界文 化至于若何阶级? 第二,现代思潮本何趣向而行? 第三,中国情状去现代思潮辽阔 之度如何? 第四,以何方术纳中国于思潮之轨? ”他从激进的“五四”斗士转向精 研国学,显然也是为了身体力行自己的理想,体现了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立场。【2 l 当抗战时期一些人置疑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时,他曝定地捍卫“五四”,认为:五四 未尝不为文化的积累留下一个永久的崖层。”【3 】这种清醒的判断折射出强烈的现 代“自由”精神。唐瞍在寻梦人的开头就引了安特列夫( 即今通译之安德列也 【1 】陈思和: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t 丰十会科学2 0 0 3 年第1 期,第1 0 4 页 【2 】傅斯年:( 新潮) 发刊旨趣i5 ,刘军+ j2 土编北人传统j 近代中国,中国人事山版社 1 9 9 8 年,第5 8 7 页。 【3 】傅斯年:“五四”偶谈,刘军。j5 主编北人传统与近代中国,中国人事出版社,1 9 9 8 年,第5 7 7 页。 8 夫) 的句f :“我足在薪求人生的真,我是在蕲求存在的意义,我是在蕲求围绕于自 然界的一切事物。”他为人们留下的是一个充满理想又不无渺茫的结局:“我们这故 事罩的主人向着自己的理想在奔逐,成败利钝不出一途,任凭你想去就是。”从历史 的高度来看,无论是埋头学术的傅斯年、宗白华、朱光潜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还是 追求政治理想的左翼知识分子,都是“向着自己的理想在奔逐”的历史主人公。从 这些人的表达中,我们可以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自由精神正是以新文化运动 为源头,逐渐发展深化而来的。 二、“抗战时期中国散文”的内涵界定 相对于2 0 世纪的中国散文发展史来说,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只是一个短暂的文 学阶段,但因为它在“民族抗战”的背景下发生,所以必须从特殊的文化语境界定 其内涵。 本来,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所依托的思想资源不同,以“人 的发现”为新文学发轫的标志,以“人”为本位从个体的角度重新思考民族、国家 的问题,强调人的自由、生命、权利以及社会化生存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现代文 学的基本主题。正是在此“现代思想”的意义上,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区别丌 来。抗战时期中国散文首先是属于“现代历史”阶段的一个文学概念,其时间指向 是未来,虽然它也常常以中国近代之前的历史为写作资料,但显然已经颠覆了追慕 “三代圣王”的时间意识,并且以革除传统弊端,争取国家民族以及个人自由生存 为核心价值的发展进步观为其时间维度。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言,学界对“抗战时期”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划定, 即以只本宣布投降为共同的终点,而分别以“九- - a ”或“卢沟桥事变”为起点。 本论文的研究时段始于“卢沟桥事变”。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思考抗战时期中国 散文的价值和意义,则应该以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批判性反思为主调,发掘其对“现 代人”自由精神的寻索。这就要求辨析清楚这一时期散文创作在言说内容、言说方 式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即其话语特征;然后才能具体到对自由精神的探询方式,即 文体表达。 “抗战”的历史阶段特殊性,确立了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中国”身份,并且 使“国民”的概念在“国家、民族”和“现代人”的双重视阈里叠合,而以对本土 文化的反思和民心呼唤为最主要的占晚内容。这既是其历史特征,又确定了其“为 9 中域”的政治内潮,故应将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散文创作纳入本论文的考察视野。豢 牧嶷瓷孛国菝戮藏争霹期大纛方文学书系夔“毅文、杂文缡”终豹j 莘文孛,蠢 经划定了作品范围,以“当年抗战的,争民主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的,主流的” 散文杂文为限,滚顾不同流派与政治区域。峰持“抗战”是其主旋律,但“也不是 渍一惫熬藐蔽文麓,它氇爰浚了当年豹享圭会嚣惫”,毂揍了惫撬战爱溺砻塑像、为 国殇招魂、为流民呼吁、眷恋故园山水、向往光明自由等备个方面的内容。本文的 论述主体对象是“抗战时期中阑散文”,包括了这一历史时段中的报告文学、随笔 ,l 、菇、杂文等吾耱簇赞。 从散文创作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抗战时期的中国散文在文体创新、思想开掘等 方顽部有着显著的“抗战”背景。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报铹文学。从瞿秋自的访俄通 滚开始,现钱串溪戆擐告文学藏与蠢我政治豹交往傈簿羲簿零密甥豹懑应关系。民 族独立战争的全瓣爆发使这一特征更为清晰,而又叠加了鲜明的战时文化色彩。战 争是特殊的政治,“七月派”的丘东平、阿垅,一向以新闻敏感著称的范长江、杨 刚、瓣乾,懿褥缀告文学写终囊俸最初静文学抗藏方式,凳各个战场上弱事迹迅速 反馈给整个社会。他们言说的罐本立场是“中国”,而熬本价值诉求是民族的独立 和自由。随着战线向着中国腹地的推进,搬告文学作家的视野也变得缀加广阔,从 系惩攒写战争转瑟叙述各释“鬟方”懿敲事,这藏壤褥缀告文学对螽国靛言说蠢蓑 批评时政、强健网民精神的纵深发展。解放隧报告文学对军民团结抗战精神的宣扬 与此相辅相成,强化了报告文学为民族独立生存和个人妇幽生存丽呼喊的文体功能。 涎笔小品在不瀚静政治区域攀帮呈现蘩繁荣兹势头,氇正霾为箕巍不同政治鹜 景下的同步发展,才更加深刻地显示了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对自由精神的广泛追求。 战争缀然使人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但乱缴漉离也是激发人自由精神的一个绝好环 境,越是逗仄懿空闺箕实邃糍够芨衬出生命瓣蠹 蠡静撬麓遣求。魏器鞋雩麓天 f j 藏 仰千古、濯足清流的气度对抗战时期一大批学者产生了深沉的影响,寐白华、朱光 潜、冯至、梁实歉等人在困窘的空闻里神愚飞扬,以生命自出为基点,为民族文化 的复兴默默探索麓。沦陷区豹萧红、文载逶、唐袋、范慕、纪莱庵等,眷颈乡, 侧丽反映了他们以本族的“家园”意象对抗肄族侵略和政治高压的自由意志,这不 仅为现代乡土散文提供了新的审美质素,更黝为他们的散文写作是以家嗣破碎的现 f 1 1 秦牧:序。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久后方文学体系散文杂文编,重庆出版 t ,1 9 8 9 牮,第2 4 页。 实为自# 提的,这为我们反思乡上敬文的忧郁之美提供了新的样本。 杂文裙政治浮论的丈量产龟,意涞蕾璜徒教文霹“憨您”豹强黧逡求。菝战孵 期出于正面战场的失利和不同赋域里政治弊病的逐渐显形,受新文化传统熏陶成长 起来的散文家们忧心如焚,所以这一时期的杂文创作出现了伟者多、份品多、发表 蘑圭| 煞多鲍蜀瑟,冀共同特点是激情呼吁致渗爨出。解教隧杂文运瑟楚表叁由酶政浚 环境单对不自由的反思,它的兴起和落幕都说明了一个邋理。政治体制即使为文学 言说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但是因为其“体制性”和照幽思想、自幽言说豹文学 逮求存在着鬏零静滓突,在无论蟊霄“鸯囊”翡环境曩,文学都会因淹英“自由” 姿态而受到规范。这从反面证明了文学追求自由精神的艰难和必要性。 另外,在论述对象的选择上,本论文因为论述主题的需要,对周伟人抗战时期 的散文剑侮予颤耱瓣静关注。瓣遨有= :繁一,磊蓠学器缀少旋抗战这一特殊历史 情境与散文自由精神的角度研究周作人。第二,周作人抗战前期尚未附r 时有不少 数文剑作,延续了他之翦的文学思想即对个体自由精神的追求,应属予“抗战时期 孛瓣敬文”静范酶;德在辩日舔螽帮一些秘友、学生鳃文字往还,羲照个往,更螽 历史媳型性。这不仅反映在他和沈启无的冲突,也涉及网统区、解放区作家对他的 劝说和批评,同时周作人的申诉既反映在一魃辩解声明上,也反殃在一些数文作品 辛。觚夭鲍鸯由穰禧角度考察这些论争秘枣资楚菲霉毖赘鲍。 谢茂松等人程为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的“散文卷”作序时认为:四十年代 沦陷送敖文的特殊份值即其所黧现的“沉潜”特征,“来翻这时期对个人生活 和个体生命存在的特殊关怀”,帮“交学审的民族意识受到了政溃静聪掺,个体生 命意识就被推于文学图景的前景位置,得到了一次历史饿的凸现”。这样,沦陷医 教文就与“盘豳”辩期散文主甏袭现个体意识的觉醒达成了内在的呼墩。“1 放诸抗战 时期中国敖文乃鬣氆界文学静麓体格局中,沦陷区散文静价值应该主簧体现在政治 压抑下对生命自幽的感悟和咂摸,这使之与国统区散文程文体选择与言说内容及表 达技巧上蠢着缀多籀遵之处,瓣以对个体生念意识豹深爨关悔为狡托。这种言说方 式晟精了沦陷区敬文家们参与率土会公共空阔建设的潜在努力,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函 散文自由精神追求的重要一翼。 如果说五残辩期教文刨终溺为迅速涌进嚣又驳杂的各种西方文化憨想两显褥 【1 l 谢茂松,叶彤、钱理群: 序, 中国沦陷文学大系散文卷广西教育出版社, 1 9 9 9 年,第3 页。 l l “个人”情绪高涨的话,三十年代因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左翼知识分子的论战, 则使得中国散文趋l 二个人话语和群体革命话语双峰并峙,从而使散文创作对自由精 神的探询显出二水分流的有趣格局。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一方面高扬国家民族的精 神旗l 以,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在持续的战争状态中开始沉潜涵咏既反思已经和_ f 在影响中国的西方文化思想,又逐渐确立在批判中重建民族文化的现代历史意识。 这使得现代中国文学的本土化底蕴渐积渐厚,抗战时期文学之所以被一些研究者认 为有逐渐向传统回归的态势,原因盖在于此。散文是作家的心灵史,一个时代的散 文则是民族的精神演化史,所以,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就是融会中西文化资源,以重 建民族文化为主流价值取向,以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思为载体,呈现出国家 民族独立自由追求与个体自由精神既对诘又胶合的一种文学形态。其审美特征比起 f i l j - - 十多年的散文创作,既在“壮美”的向度上大大拓展,这多体现于抗战仞期的 报告文学创作和解放区作家的散文创作之中:也在“哲理”的向度上更加丰富,这 在自由主义作家与左翼作家那罩都有表现。在具体散文形态上,则不仅涌现出学者 散文及其几大家的醇厚之作,也囊括了野草作家群及胡风、f f i 仲济等在杂文领 域的丌掘,以及沦陷区诸多作者在小品随笔方面的文体实验。 三、抗战炼狱激发自由精神的文化逻辑 文学追求自由精神并不意味着皈依自由主义。贯穿本论文的“自由”概念,则 既指人在现实政治制度追求的自由生存权利,由此衍出知识分子呼唤国家民族独立 自由、反思社会弊端、争取思想与言论自由的向度,以及反思知识分子角色内涵进 行自我批判的向度:也包括人在艺术天地和自然环境中洒脱无羁的心灵自由状态。 这就使西方文化思想与本土文明的融和在抗战时期呈现出更加斑斓多彩的l x l 貌。 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的“自由”思想,从严复翻译穆勒的论 自由时就已经与西方的自由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差别。严复从柳宗元的诗中找到“自 由”共鸣的那一刻其实富于文学史甚至文化史意味: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 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这是一种情感认同而非哲学意义上 的认识沟通。因为在西方文化史上,“自由”不仅是自由主义者的一种伦理学、社 会学和政治学思考,即对于人之生存的“合理性”追求,还有着一种更加超越和纯 粹的“真理性”自山追求。严复择取古诗中的“自由”一词和西方思想对译,既反 【1 】朱晓进等: 诈文学的1 t i = 纪政治文化与2 0 世纪中国文学关系史论,南京师范人学 出版社2 0 0 4 年,第2 3 3 2 3 7 页。 1 2 映了一种理解的错位( 极可能是有意的错位) ,也反映了文化移植过程中“以我观 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必然性。 近现代中国的严峻现实使得人们聚焦于个人和社会的“合理性”生存,因此其 “自由”追求更具现实性而不是真理意义上的终极性,这始自近代维新人士。梁启 超断言欧美的所谓自由“不出四端,一日政治上之自由,二曰宗教上之自由,三日 民族上之自由,四日生计上之自由”。严复也肯定地说:“特观国今所处之形,则 小己之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去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 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出,非小己自由也。”“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虽然猛烈 攻击“旧传统”,却没有否定严、粱等人的这种认识。虽然鲁迅后期的思想已经超 越了这种峻切的社会功利目的,而他最为人称道的则是“改造国民性”倡议,清楚 地反映了整个现代中国文学对真理性自由探求的隔膜。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现代 中国作家那肇,“国家”、“民族”才具有终极性价值,从“两个主义”之争到以 后的历次论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阿克顿在西方被称为“自由主义的预言家和历 史的裁判者”,他的观点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中可能只处于边缘状态:“自由乃 至高无上之法律,它只受更大的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与个体私人目标相对立 的公共目标值得牺牲个体灵魂和精神的代价去换取。相反,习以为常的原则应该是 个体利益优先于无所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