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客运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doc_第1页
建立客运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doc_第2页
建立客运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doc_第3页
建立客运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doc_第4页
建立客运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客运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第三十条 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营运车辆技术档案,实行一车一档,实现车辆从购置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管理 逐步建立车辆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规定,客运经营者和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分别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并妥善保管。 客运经营者车辆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行驶里程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车辆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二级维护和检测记录、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客运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详细的车辆技术档案。 营运车辆档案是车辆生命全过程中的记载,可起到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和规范运营管理的作用。 保存期为:自车辆办理道路运输证起,至车辆退出营运后止。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车辆维护制度,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制定车辆维护计划,保证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维护 车辆的日常维护由驾驶人或专门人员在每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执行。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应由具备资质条件的车辆维修企业执行。 1、车辆维护制度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规定,客运经营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客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将汽车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其中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由专业的修理企业实施,属于强制维护,必须按期进行。 为了做好营运车辆的维护工作,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首先应制定车辆维护计划。企业应将车辆送往具备相应车型资质的汽车整车维修企业进行定期二级维护,并将车辆二级维护情况记入营运车辆技术档案。 【案例】 2、车辆维护的分级及中心作业内容 根据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 交通部2001年第4号令 和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的规定,道路运输车辆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 车辆的日常维护由驾驶人或专门人员操作执行,在车辆维护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心内容是清洁、补充和安全检视,可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3个阶段操作,并特别注意轮胎的使用。 一级维护是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部件。 二级维护是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进行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影响行车安全部件,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由机动车整车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定期检查车内安全带、安全锤、灭火器、故障车警告标志的配备是否齐全有效,确保安全出口通道畅通,应急门、应急顶窗开启装置有效,开启顺畅,并在车内明显位置标示客运车辆行驶区间和线路、经批准的停靠站点 在车厢内前部、中部、后部明显位置标示客运车辆车牌号码、核定载客人数和投诉举报座机、手机电话,方便旅客监督举报。 安全应急设备和设施为发生交通事故后能够立即进行事故救援、人员疏散的基础保障,及时有效的救援可大大减轻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在营运客车上标注必要的站点信息、车辆牌号、核载人数和举报电话等,有利于乘客和社会公众对营运客车的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对客运驾驶人也是一种警示作用。 1、车辆安全应急设备和设施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的要求,客车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安全带、灭火装置、故障车警示标志、安全提示和标识。 一、二、三类客运班线和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的道路客运车辆所有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 客运车辆车厢内应配备手提式灭火器,单个容量不小于2kg;车身9m以上或座位在20座以上的客运车辆,灭火器数量应不少于2个。灭火器放置点的环境温度不得超出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 后置式发动机的客运车辆宜设置发动机仓自动灭火装置。 客运车辆车厢内明显位置应有禁止吸烟和禁止明火的标志。 灭火器、安全门(窗)、安全锤、旅客门、安全出口的应急控制器等设施附近应有明显的红色醒目标识,并注明其操作方法。 同时应确保安全出口通道畅通,应急门、应急顶窗开启装置有效,开启顺畅。 2、建立和完善旅客安全监督举报制度 建立和完善旅客安全监督举报制度,是为了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对驾驶人行车途中驾驶行为的监督 。 企业应落实专门的人员接受乘客及社会各界的举报和投诉,对旅客及社会各界的举报投诉要详细进行登记,认真核实,并及时予以回复。 对多次被举报的驾驶人要坚决停止其驾驶资格,停班进行教育,直至中止经营合同。对屡教不改的取消其从业资格。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和年度审验、检验制度,严格执行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制度,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条件。逾期未年审、年检或年审、年检不合格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 1、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营运客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一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依据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 7258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08)。 2、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规定,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客运经营者应当定期进行客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结合车辆定期审验的频率一并进行。依据是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并按照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进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 高速客运或者线路长度在800km以上的客运车辆,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一级技术等级;营运线路长度在400km以上的客运车辆,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二级以上;其他客运车辆的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三级以上。 第三十四条 客运车辆改型与报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条件要求。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要求的车辆,不得继续从事客运经营。企业应当在车辆报废期满前,将车辆交售给机动车回收企业,并及时办理车辆注销登记。车辆报废相关材料应至少保存2年 道路运输车辆是道路运输最主要的生产工具,车辆的技术状况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禁止使用报废车辆、擅自改装车辆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车辆从事道路运输,对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车辆报废流程 根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国务院令2001年第307号),报废汽车是指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汽车报废的流程是: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必须拆解回收的报废汽车,其中,回收的报废营运客车,应当在公安机关监督下解体。拆解的“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拆解的其他零配件能够继续使用的,可以出售,但必须标明“报废汽车回用件。 2、车辆改型 “擅自改装车辆”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未经批准,随意改变车辆的原车型(包括厢式改罐式、冷藏车、普通客车改卧铺客车等)和更换不同的主要总成部件(包括如发动机、车架、驾驶室、燃料种类等)以及变更载质量和乘员数。 报废汽车 拥有者 公安机关 办理报废手续 出具报废证明 报废汽车 拥有者 报废车回收企业 送交报废汽车 出具回收证明 报废汽车 拥有者 公安机关 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对客运车辆牌证统一管理,建立派车单制度 车辆发班前,企业应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合格后,签发派车单,由驾驶人领取派车单和车辆运营牌证。在营运中,驾驶人应如实填写派车单相关内容,完成任务后,企业及时收回派车单和运营单证。 派车单内容包括:由企业填写的车辆、驾驶人、线路基本信息,始发站点,中途停靠站点,终点站,批准签发人。由客运驾驶人填写的有旅客人数,运行距离和时间,途中休息时间,天气和道路状况,以及行车中发生的车辆故障、事故等。派车单应存档保存,时间不少于1年。 1、车辆牌证统一管理和派车单制度 为有效规范客运企业的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以及运输组织,防止车辆非正常运营,严禁驾驶人公车私用或未经批准私自承揽运输业务,防止管理人员利用职权要求驾驶人出私车,带私货,或将自己保管的车辆随便交给他人驾驶,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车辆牌证的统一管理,建立派车单制度,强化企业的车辆管理和运输组织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 车辆牌证统一管理和派车单制度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客运企业对旅游客运、包车客运、挂靠车辆安全管理缺失的难题。【案例】 “派车单”制度是规范客运经营的有效手段。车辆发班时,企业应指定专人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安全检查,书面形式报告给企业相关负责人,符合发车条件的签发派车单,驾驶人统一领取派车单和车辆运营牌证,允许车辆承担运输任务。 对于班线客运,企业可委托客运站负责车辆的技术状况检查,企业驻站人员签发派车单。 对于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应在每次出车前,由客运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发派车单。 在营运中,驾驶人应如实填写派车单相关内容。完成运输任务后,由驾驶人及时将派车单和运营牌证统一交回企业保管,管理人员应做好牌证交接登记和保管工作。 2、派车单主要内容 企业相关人员填写车辆、客运驾驶人、线路基本信息,始发站点、中途停靠站点、终点站,批准签发人。 驾驶人填写旅客人数,运行距离和时间,途中休息时间,天气和道路状况,以及行车中发生的车辆故障、事故等。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自备或租用停车场,对营运车辆停放进行统一管理 企业自备或租用停车场所,对营运车辆统一停放和管理,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营运客车的破坏或者盗窃,有效保障车辆安全,同时避免个别驾驶人私自驾驶车辆承揽运输任务。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事班车客运的企业,应尽可能将客运车辆停放在客运站或企业的停车场;旅游客车和包车客车也尽量由企业集中停放,统一管理。 企业租用停车场,需要与停车场签订停车场车位租赁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如规定停车场应配备保安人员及相关的保安措施;对于承诺24小时远红外监控停车场,应保障监控系统的正常有效运作;当发现犯罪行为时,保安人员应采取的合理措施;对无关人员出入停车场的检查;对停车场设施安全的要求;在停车场发生治安事件后,停车场应采取的措施和应承担的责任等。 企业自备停车场应明确停车场负责人职责,停车管理员和门卫职责,规划停车位、配备必要的安保设备,完善停车场停车各项制度,确保车辆的停放安全 。 第三节 动态监控 本节共7条,是关于道路客运企业对营运车辆实施动态监控的规定,主要包括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监控平台或监控端的接入、动态监控系统的使用、维护及管理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按相关规定,为营运客车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卧铺客车应安装符合标准且具有视频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接入符合标准的监控平台或监控端,并有效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80号)要求,运输企业必须为“两客一危”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交通运输部特别规定卧铺客车必须强制安装车载视频装置,由企业随时监控车厢内情况。 1、车辆动态监控 车辆动态监控就是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无线通信网络、现代通讯等先进技术,对运输车辆的地理位置、运行速度、运行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回放。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实现对营运车辆的运行过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运输组织等运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和组织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要求在2011年12月31日前所有 “两客一危”车辆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自2011年8月1日起,新出厂的“两客一危”车辆,在车辆出厂前应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的卫星定位装置。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工信部不予上车辆产品公告。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为车辆办理道路运输证时,要检查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和工作情况。未按规定安装的新增车辆,不发道路运输证。 对于已经取得道路运输证但尚未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的车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按照规定加装,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2012年1月1日起,未按照规定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或未接入全国联网联控系统的运输车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暂停营运车辆资格审验。 公安部门要逐步将“两客一危”车辆是否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纳入检验范围。 交通运输部为了对卧铺客车进行特别监管,实时监控车厢内乘客、驾驶人的状况,企业应按规定为营运卧铺客车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一般情况下,车辆上应至少安装两路摄像探头,一路朝向车厢内,监控是否超员、旅客是否有不安全行为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路朝向驾驶人,监控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 2、卫星定位装置和监控平台相关技术标准 为了促进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应用,交通运输部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对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平台、通讯协议和数据格式等进行技术规范。到2012年底,共发布了以下4项标准: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 794),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安装要求。标准适用于安装在车辆上的终端设备。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 平台技术要求(jt/t 796),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架构,以及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中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功能要求、平台性能与技术要求等内容。标准适用于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 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jt/t 808)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与监管/监控平台之间的通讯协议与数据格式,包括协议基础、通信连接、消息处理、协议分类与说明及数据格式。标准适用于车载终端和平台间通信 。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 平台数据交换(jt/t 809),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监控平台之间数据交换的技术要求,包括通信方式、安全认证、功能实现流程、协议消息格式和数据实体格式等内容。标准适用于监管/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 3、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 交通运输部建设了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工程项目,实现全国范围内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的跨区域、跨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账,规范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管理、使用工作,履行监控主体责任 制度应包括企业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范围和要求、卫星定位监控平台的接入要求,专职监控人员的配备及职责,卫星定位装置的使用及维护要求、监控平台的使用要求、监控信息的分析处理等内容。 客运企业动态监控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监控平台和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监控平台由企业负责建设和管理,平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jt/t 796和jt/t 809的要求。原则上每个客运企业都应建立卫星定位监控平台,监控平台安装使用的系统软件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jt/t 808的要求,能够实现与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车载终端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jt/t 794和jt/t 808的要求,应具备定位,通信,驾驶人身份、电子运单、车辆can总线数据、图像信息、音频信息等信息采集功能,行驶记录、监听、通话、警示、人机交互、信息服务、多中心接入等功能。 企业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和使用与维护,配备专职监控人员对车辆的运行状态实施全过程监控。 卫星定位监控系统运行部门的主要职责: 对本企业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日常动态监管,建立监控台账; 配备专职监控人员,明确相关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记录处理制度、车台维护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日常监控值班制度等; 完善所属车辆的基本数据,并按有关要求设定和及时更新相应的监控参数,如最高时速的限定等; 监督指导所属车辆驾驶人正确使用车载终端,对系统监控记录到的所属车辆驾驶人动态行车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理; 做好车载终端设备的管理和报修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定期统计、分析企业监控管理情况,对企业所有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车辆的在线情况、超速情况、疲劳驾驶情况、越线经营情况等进行考核管理。 驾驶人应正确使用、维护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接受企业监控管理平台的管理;发现车载监控终端出现故障时,须及时报告企业监控管理平台;营运车辆在行驶途中不得私自关闭或屏蔽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系统,不得向监控平台发送与车辆行驶无关的信息和虚假报警信息;收到车载系统或监控管理平台发送的警示信息后,必须立即纠正违章行为,确保车辆按照有关规定正常运行;车辆在运行途中遭遇恶劣天气、道路堵塞、交通事故、车辆抛锚或抢劫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向监控管理中心发送信息进行报告,监控管理中心应根据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 具有分支机构的客运企业,总公司和分支机构都应建立卫星定位监控系统。总公司的监控系统应能够覆盖企业全部营运车辆,每天实时抽查车辆的运行情况,抽查比例一般不低于10%。 分支机构的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应覆盖本机构的全部营运车辆,一般每天都应查看所有营运车辆的运行情况,处理违章和报警。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配备或聘请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车辆行驶动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规行为 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要留存在案,其中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1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3年。 监控系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为保证监控系统正常使用和监控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对车辆实时动态监管,确保行车安全,企业应配备或者聘请专职人员负责监控车辆行驶动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规行为。一般情况下,专职监控人员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作责任心强,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 接受过专门培训,熟知道路交通运输和安全生产相关知识,能够正确纠正驾驶人违章行为,指导行车行为,指导驾驶人正确使用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设备; 熟悉车载终端设备功能及使用要求,能够熟练地监控平台; 熟知企业车辆号码、驾驶人配备情况、行驶线路、道路等级、车辆发车及到站时间等具体情况,熟知企业管理制度和处罚标准。 专职监控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一般包括: 对企业所有营运车辆运行状态全程全时监控,做好安全监控记录; 确保实时监控所有营运车辆的位置、速度,对出现的车辆超速、疲劳驾车等违章行为及时进行信息提示、电话警告,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统计每日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情况,填写专项表格,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汇总上报; 核查在线车辆,对上传信息不正常的车辆及时进行电话联系,落实具体情况并作好记录,设备问题的,及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处理。 加强夜间运行车辆监控,适时向夜间运行车辆发送安全提示信息; 收到特殊天气、封路、拥堵、限行、断路等特殊气象、道路消息,及时制发信息向驾驶人进行安全提示; 对车辆的求助信息及时答复或处理。及时确认突发事件信息并上报。 企业负责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部门应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一般应包括:值班记录、监控交接班记录、安全监控记录、夜间运行车辆重点监控记录、发送信息记录、车载终端设备故障记录等。 车辆运行相关监控数据应建档保存,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1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3年;重大事故的车辆监控信息应至少保存3年;一般事故,至少保存1年;日常数据至少保存1个月。 第四十条 企业应按照法律规定设置的道路通行最高车速限值以及车辆行驶道路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相应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限速标准。对异常停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给予警告和纠正,并事后进行处理 1、分段限速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相应的最高行驶速度。 分段限速是指企业按照车辆行驶道路实际情况,设置相应路段的车辆行驶最高车速,当车辆实际行驶车速超过设定值时,由监控人员或监控平台自动向驾驶人提出警告,使驾驶人将车速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企业一般应在事故多发路段、超速多发路段、重点路段必须设定分段限速,其他路段按照法定限速标准进行设定。 2、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控和处理 营运车辆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异常停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对这些行为应进行重点监控,并给予及时纠正和事后处理。 异常停车和逆向行驶主要通过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和车速信息判断。 超速行驶主要以交通执法部门和企业设定的车速限值为准,通过实时追踪、历史轨迹回放判断。 疲劳驾驶主要通过视频监控和驾驶人连续工作时间判断。 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主要通过在监控平台软件中设施符合车辆运行路线的围栏范围,当车辆超出围栏范围行驶的,监控平台自动报警。 监控人员接到报警信号或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后,要迅速查明并及时给予纠正。 驾驶人应积极接受监控人员的监督管理,主动说明异常情况,改正违法违章驾驶行为。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和强化驾驶人管理,监控人员应对驾驶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在事后应给予通报或批评,并按照企业相关规定及目标考核办法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保持车辆运行时在线 企业应对故意遮挡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破坏车载定位装置的驾驶人员,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给予处罚,严重的应调离相应岗位,直至辞退。 截至2011年底,我国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卫星定位车载终端和监控平台也基本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但在线率不高。 1、保持车辆运行时在线 发车前应做好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设备例检工作,检查设备运行状态、信号接收传递情况、驾驶人使用情况,登记设备故障,做好检查记录,及时与企业监控平台核对车辆是否处在正常监控中。 为保证车辆实时在线,车辆运行监控时段,运行信息应设置自行回传,如果车辆在运行过程连续10分钟尚未收到回传信息,专职监控人员应立即与该车司乘人员联系,查清未回传原因,并做好记录。 监控平台须建立相应的运行监控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信息反馈等管理制度。确保监控平台软件正常使用,保证网络畅通无阻。 2、驾驶人规范使用卫星定位装置 针对一些驾驶人故意遮挡、干扰卫星定位系统设备的的现象,卫星定位动态监控人员要树立运行车辆无定位信号就是安全隐患,就是违法行为的思想观念。监控管理人员首先应及时通知卫星定位装置维修技术人员上车检查,如果证据充分确实存在屏蔽卫星信号的行为,监控管理人员应对驾驶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教育,严格按照违反车载终端使用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其次,监控管理人员还可通过采取进一步跟车测试、或与其他同线路车辆交换使用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来确定无定位信号车辆是否属于故障还是屏蔽行为,或者要求所有车辆在报班时,卫星定位车载监控终端运行正常的车辆方可报班等的管理措施来查处和杜绝屏蔽卫星信号的行为。 若屏蔽行为证据尚不足的情况下,监控管理人员也要教育和提醒驾驶人:屏蔽卫星信号就是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被严厉处罚。 3、对违规值守人员的处罚措施 卫星定位动态监控人员不严格监控,企业应根据违规的严重程度给予处罚。 处罚措施: 对监控时段出现值班人员缺岗的,视情节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理。 网络正常状态下,因监控值班人员不坚守岗位,致使车辆营运期间无人监控超过规定时间的,视情节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理。 驾驶人因超速、疲劳驾驶发生事故,经责任落实,属监控管理不到位,对车辆违章情况长时间没有进行处理的,按事故情况处相关责任。 未按规定进行监控、值守的,未如实填写监控记录的,初次发生的处以罚款,发生两次以上的,停职检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者,调离岗位直至辞退。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运用动态监控手段做好营运车辆的组织调度,并及时发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通报、安全提示、预警信息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动态监控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企业应注重在动态监控系统基础上构建安全管理和运输组织相结合的综合监控调度服务系统,加强监控、车管、驾管、生产调度等部门间有效衔接,互通信息。 系统功能一般包括: 对车辆、驾驶人等生产要素进行安全审核、检测、培训教育、考评、分析等管理,保证车辆的良好车况和驾驶人的良好状态; 在车辆运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智能预防、指挥调度,保证运输过程的可控性及驾驶人操作规范; 在车辆运输任务完成后对运营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入库,以便于比较分析; 发生交通事故时,与事故有关的因素信息进行处理、提取、汇总和分析,以便于研究事故成因、总结教训和教育员工等; 从而实现运输企业的动态监控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 例如: 利用卫星定位动态监控平台调用营运车辆技术信息数据库和驾驶人信息数据库,实现对企业驾驶人、车辆的信息查询; 提供车辆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到期自动提醒,驾驶人的驾驶证年审提醒等服务; 遇有下雨、冰雪、浓雾、大风等恶劣天气等情况,监控人员要根据掌握信息,及时发布天气预报信息和安全行车指令,对运行在恶劣天气或山区、事故多发等危险区域、特殊路段的车辆进行严密监控; 根据管理需要,发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 车辆在行驶途中遇有恶劣天气或道路阻塞等情况时,驾驶人或乘务员应及时将情况向企业负责监控的部门报告,企业监控部门确认信息属实后,及时通知相关驾驶人和有关部门。 又如:有些企业针对行业管理部门提出的“三关一监督”管理要求,研发了车站智能安全门检报班系统并投入使用。通过规范流程、精确控制的信息化手段,解决客运站由于粗放式管理造成的门检岗位职责不明、安全管理漏洞多等问题,实现车辆从进站到出站整个过程规范精细管理。 第四十三条 鼓励有条件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积极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动态监控工作 目前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基本可以实现车辆的位置、速度、图像的实时采集与传输,车载终端和监控平台的通讯,历史数据查找及回放,超速、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规行为报警,基础统计分析等功能,但仍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缺乏对人、车安全生产信息的有效采集、监管; 缺乏对运输过程中车辆运行状况的综合监控和驾驶行为监管;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运输过程动态监控系统间相对独立,信息共享性和耦合性差; 缺乏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不足等。 因此,未来的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逐步实现与运输调度、车辆管理及驾驶人管理的融合; 二是在驾驶人驾驶疲劳、不规范驾驶行为的自动识别和提醒,客车超员、沿途上下客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自动识别与警告等方面实现突破; 三是利用车辆can总线技术、传感技术,实现对车辆运行技术参数与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目前,科研机构开发出了面向多层面应用的运输企业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车辆运行安全监控与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运输调度模块,整合应用了车载卫星定位终端及视频监控、基于can总线的运行状况监控、危险状态预警技术、3g通信等主流及前沿技术,实现了安全管理与运输经营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示范应用表明:该系统优化和规范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流程,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实现了运输之前、之中和之后全过程的监控,大大提升了企业的预防能力。一方面便于企业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也便于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和分析。 王生昌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电话1xxxxxxxxxx email: (2) 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双眼从窥视孔观察以灰度从暗到亮依次呈现随机方向“e”形视标。当被试者看清视标“e”开口方向时,按下应答开关,并指出开口方向,仪器记录此时夜间视力等级。 每个被试者练习1次,正式检测1次,用所测等级来评价被试者夜间视力。 (3) 检测结果与驾驶行为的相关性 检测结果表示被测驾驶员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环境行车时对物体的辨识能力,结果差的驾驶员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环境行车时,对突发状况的预判较差,易引发交通事故。 周边风险感知 (1) 检测原理 在计算机显示屏视野的中心部位,以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出现0到9的数字,在数字呈现中,出现重复(如出现4之后再次出现4)或数字缺位(如出现3之后出现5)时,立即进行左手反应;与此同时,在视野的周边部位有“、”的图形,以一定时间间隔在显示屏的四角位置随机出现,仅当出现“”形图形时,立即进行右脚反应。周边风险感知检测仪如图所示。 周边风险感知检测仪 (2) 检测方法 检测时,被试者坐在电脑前面,注意观察显示屏中心位置的数字变化规律及显示屏四角图形,当显示屏中心位置的数字出现重复或缺位时,立即进行左手反应,与此同时,当显示屏四角位置出现“”图形时,立即进行右脚反应。仪器自动记录手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脚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 检测正式开始前,有一段练习程序,练习程序结束后进入正式检测阶段。检测时,中央数字出现184次,要求左手反应26次;周边图形出现36次,要求右脚反应12次。用手反应时间均值和反应错误次数、脚反应时间均值和反应错误次数来评价被试者的周边风险感知能力。 (3) 检测结果与驾驶行为的相关性 此检测主要要考察驾驶员在行车中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同时,对周边潜在风险的感知及反应能力。 中心错误次数多的驾驶员说明其在行车中基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周边次数多得驾驶员说明其在行车中对周边的潜在风险照顾不足; 中心错误次数和周边错误次数数量不平衡说明驾驶员在驾驶时注意力的分配存在问题; 手脚反应时间长说明被试者对刺激反应动作迟缓。 以上情况的每一种均会引发交通事故。 紧急/连续紧急反应 紧急/连续紧急反应检测仪 (1)检测原理 对于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出现在计算机显示屏中央的圆形红色信号刺激进行右脚反应,检测简单反应时间及抗疲劳性。紧急/连续紧急反应原理图如图所示 (2)检测方法 检测时,被试者坐在电脑前面,注意观察显示屏中央位置,出现圆形红色信号时,立即进行右手反应,仪器自动记录紧急/连续紧急反应时间。 检测正式开始前,有一段练习程序,练习程序结束后进入正式检测阶段。检测时,紧急反应总共检测5次,连续紧急反应总共检测30次。用紧急反应时间的变动率来评价被试者的紧急反应能力,用连续紧急反应时间的极差来评价被试者的连续紧急反应能力。 (3)检测结果与驾驶行为的相关性 紧急反应是考察驾驶员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反应能力,如果反应时间的变动率较大说明驾驶员对突发状况判断不准确,反应过于敏感或者迟缓。 连续紧急反应是考察驾驶员在连续出现突发状况或者出现要求连续反应(如堵车时的连续启动刹车)的情况时作出正确反应的持续能力,如果结果较差说明反应持续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松懈的情况而引发事故。 6)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核 客运驾驶人招聘和录用,必须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参与,参与对招聘过程进行监督和对从业资格核准,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录用。 建立客运驾驶人信息库,利用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对客运驾驶人信息、运输调度、交通违法记录等从业行为的管理。 7)依法录用 客运企业在驾驶人录用过程中,应当遵守劳动合同法。 客运企业应与正式录用的客运驾驶人签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8)新录用客运驾驶人的试用期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期限。试用期,劳动者不能享受正式员工应有的福利待遇。 劳动合同法规定,合同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合同期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条、建立客运驾驶人岗前培训制度 理论培训内容包括: 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行车知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职业道德、安全告知知识;应急处置知识;企业有关安全运营管理的规定等。 实操培训内容: 熟悉车辆性能、客运线路,驾驶操作、服务要求等为主要内容。 客运驾驶人岗前理论培训不少于12学时,实操培训不少于30学时。 客运驾驶人岗前理论培训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 编 号 培训内容 培训学时 1 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2学时 2 职业道德、安全告知知识 1学时 3 安全行车知识 3学时 4 企业有关安全运营管理的规定 2学时 5 应急处置知识 2学时 6 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2学时 第二十一条、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 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技能训练、应急处置等教育培训。 客运驾驶人每月接受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的教育培训。 企业应组织和督促客运驾驶人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客运驾驶人参加教育和培训的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企业应在客运驾驶人接受教育与培训后,对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 教育与培训考核的有关资料应纳入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档案。 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档案的内容应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名、考核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签名、培训考试情况等。 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企业应每月查询一次客运驾驶人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1、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的必要性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部2008年第10号)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客运经营者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培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交通部2006年第9号)第四十条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相关法规、职业道德及业务知识培训。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使驾驶人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和把握道路运输中事故因素及其发生规律,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安全制度,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置知识和方法,进而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保证道路运输安全。 2、关于客运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培训 1)定期教育培训的内容和频率 定期培训内容: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相关法规和规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技能训练、应急处置等教育培训。 频率:结合安全例会,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 2)继续教育 根据近年来发生的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显示:重特大交通事故肇事客运驾驶人的驾龄绝大部分在6年以上, 1115年、610年、1620年三个驾龄段的客运驾驶人肇事较多,说明客运驾驶人的安全性并不是随驾龄增加而相应的提高,与驾驶人生理、心理素质变化,是否接受安全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道路运输驾驶人继续教育办法的规定,道路运输驾驶人继续教育周期为2年,每个周期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4学时。可采取集中、网络等多种形式(日本办法是继续教育前接受适宜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训练)。继续教育结果要在县级以上备案。 3)教育与培训档案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档案。从业资格管理档案包括:从业资格考试申请材料,从业资格考试及从业资格证件记录,从业资格证件换发、补发、变更记录,违章、事故及诚信考核、继续教育记录等。 备案,便于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尤其是在事故责任倒查。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3)违法和事故信息查询 企业应每月查询一次客运驾驶人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是指给予存在安全隐患者,安全告诫、再教育等;对有重大安全隐患者,及时做出调离岗位或辞退处理。 第二十二条、建立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 定期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驾驶人违法驾驶情况、交通事故情况、服务质量、安全运营情况、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参加教育与培训情况以及客运驾驶人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可借助适宜性检测)等。 考核周期:不大于3个月,考核结果应与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挂钩。 1、建立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开展定期考核,是加强源头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客运驾驶人市场准入、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制定考核表,平时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 2、将从业行为定期考核与诚信考核相结合 诚信考核是指对驾驶人在道路运输活动中的安全生产、遵守法规和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强驾驶人素质和从业行为动态监管的有效手段。 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印发道路运输驾驶人诚信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交公路发2008280号)规定的诚信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情况: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情况;遵守法规情况:违反道路运输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有关情况;服务质量情况:服务质量事件和有责投诉的有关情况。 诚信考核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诚信考核结果作为培训、辞退道路运输驾驶人,调整其工资和奖励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参加行业评优和申请新增运力的基本条件。 因此,企业在开展客运驾驶人定期考核时,应当与客运驾驶人诚信考核工作有效结合。 3)关于客运驾驶人定期考核内容、考核周期 考核内容包括: 违法驾驶情况是指客运驾驶人的违法驾驶行为记录,负次要或者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 服务质量是指与客运驾驶人相关的服务质量事件和有责投诉情况; 安全运营情况是指客运驾驶人累计安全运行里程; 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是指车辆“三检”制度、开车前向旅客的安全告知、规范行车、规范操作等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参加教育与培训情况是指驾驶人对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继续教育等的出席情况以及培训后考核情况; 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变故情况等。 考核周期通常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几种。周期过长,会带来 “近因效应” 。周期太短,将增加考核成本,影响正常的运营工作。因此,本条款规定,考核的周期不大于3个月,即企业至少应一季度考核一次。 考核结果与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挂钩。 第二十三条、建立客运驾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内容驾驶人基本信息、体检表、安全驾驶信息、诚信考核信息等情况。 1、建立客运驾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建立客运驾驶人信息档案,不仅便于企业开展驾驶人安全管理,而且还便于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尤其是在事故责任倒查时,能有效保护企业和驾驶人的合法权益。调离、辞退时,移交驾驶人信息档案。 2、信息档案的内容 基本信息包括登记表、身份证、驾驶证、从业资格证、技术等级证等证件的复印件等; 体检表应包括躯干运动功能健康信息和健康状况的信息。应聘时提交的体检报告和单位组织体检时的体检报告。(适宜性检测报告) 安全驾驶信息包括原单位出具的安全驾驶经历证明、交警出具的信息查询记录、违章处理资料、事故处理资料、安全行驶里程统计资料等。 诚信考核信息包括日常安全教育信息、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和培训学时记录、违反道路运输相关法规的情况、服务质量事件、投诉信息、诚信考核结果等。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到查询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四条、建立客运驾驶人调离和辞退制度 对交通违法记满分、诚信考核不合格以及从业资格证被吊销的驾驶人要及时调离或辞退。 1、建立客运驾驶人调离和辞退制度 2010年,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0210号),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