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doc_第1页
【word】 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doc_第2页
【word】 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doc_第3页
【word】 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doc_第4页
【word】 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第10卷第2期2011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1.10no.2june2011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关传友(皖西学院皖西文化艺术中心)摘要:徽州人在长期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徽州林业文化.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方面对此进行了总结,认为丰富的林木资源,自然环境的制约,徽州商人的兴起与繁荣,徽州宗族的积极参与,徽州地域文化的熏陶,是徽州林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地域特色;林业;森林文化中图分类号:gii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116(2011)-02-0025?070verviewofforestcultureinhuizhouareaanditsformationguanchuanyou(centerofcultureandart,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p.r.china)abstract:peopleinhuizhouareahavecreatedabundantforestculturewithcharacteristicsoflocalcultureintheprocessofusingandcultivatingforestresources.fromtheviewpointofmaterialculture,systemculture,andspiritualculture,thispapersummarizestheforestcultureinthisarea,andbelievesthatthemaincausesofformationofforestcultureintheareaaretherichforestresources,theconstraintsofnaturalenvironment,theprosperityofhuizhoumerchants,theactiveparticipationofhuizhoupatriarchalclanandthenurturinginflueflceoflocalcultureinhuizhou.keywords:characteristicsoflocalcuhure;forestry;forestcuhure徽州地区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所属的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今属安徽宣州市),婺源(今属江西上饶市)6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河谷,盆地,平原,这里波流清澈,溪水迥环,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图画.徽州地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地区自然分布着一千多种树种,其中属于优良的用材树种就有一百余种,主要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历代徽州人在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林业文化.随着徽文化研究的深入,徽州林业的历史同样受到学界的关注,产生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对徽州林业文化有所涉及.一,徽州林业文化概况徽州地区的林业文化主要由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笔者简要概括如下.(一)林业物态文化徽州地区的林业物态文化,即是与林木培育和利用有关的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民居建筑用材,林木培植,木材经销,徽派盆景,徽州木作技艺等方面.1.民居建筑用材徽州民居建筑大多是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基本单元的木构架封闭式砖墙围护建筑,有三间,前后三间,廊步三间,四合,五间的二楼或三楼结构.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民间收稿日期:2010?12-20作者简介:关传友,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林业史,森林文化,地方文化史.电话mail:guanchuanyousina.coill地址:237012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学院皖西文化艺术中心.26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10卷俗称三间式:中为厅堂,前辟天井,侧设两厢卧室.厅堂乃是整个宅屋的主体部分和公共场所,主要用于迎接宾客,举行婚丧红白喜事大礼,开展祭祖祀先活动等,也是居家族众聚会议事和日常起居之处.厅堂内木制家具陈设古朴雅致,装饰则各具匠心,其中的石,砖,木雕艺术更是巧夺天工,琳琅满目.门坊,门罩,漏窗的砖,石雕各具神态,无一雷同;窗槛,裙板,阳裙,栏板,窗扇,网格,梁垫,斜撑以至木柱,栏杆的木雕,均细刻精镂,体态各异,尤以浮雕,透雕技巧更为精湛.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出任徽州知府的刘汝骥所着的陶甓公牍中描述了徽州的民居建筑,如歙县:”弥望皆瓦屋,他处惟名城巨镇有之,徽歙则小村落皆然.草房绝少,屋多建楼,大家厅事极宏敞,梁用松,柱用杉柏与银杏,皆本邑产.墙用砖,铺地以石,或用砖及木板,一门颜雕刻,费辄数十百金.床几各器,类以坚木为之,缚以漆,亦土产.”刘在书中还引时人朱瑞麒绩溪风俗之习惯称绩溪县民居房屋之材料”梁栋用松,柱用杉,或用白果,或用杂木,壁用杉木板,油而不漆”,则是徽州民居建筑中使用木材情况的最好反映.2.林木培植徽州人培植林木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宋代以前,徽州人就开始大量培植松杉林木,且成为全国的杉木主产区.南宋范成大骖鸾录载徽州”山中宜杉,土人稀作田,多以种杉为业,杉又易生之物,故取之难穷”j.宋歙人罗愿新安志?风俗称:“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涮河,往者多取富.女子始生则为植树,比嫁斩卖以供百用.”可见至迟在宋代,徽州人就以培植林木及采贩为业,而且”生女植杉”已成为徽州山区的习俗.明清时期徽州出现了山林大地主种植经营杉木,拥有山场数百亩到几千亩.程寅生天启黄山大狱记载明万历,天启年间歙人吴养春拥有2400亩山场,”专门蓄养木植”,“砍伐树木货卖,年久获利何止数十万两”.祁门程氏窦山公家族拥有二千余亩山场,祁门李源李汛祖孙也拥有山场三千余亩.在长期培植实践中,徽州人非常注重杉,松林木的适地适树,实行可持续经营,徽州当地培植杉木的经营水平居于当时全国领先地位.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插杉法称:”江南宣,歙,池,饶等处,山广土肥.先将地耕过,种芝麻一年.来岁正,二月气盛之时,截嫩苗头一尺二三寸.先用橛舂穴,插下一半,筑实.离四五尺成行,密则长,稀则大,勿杂他木.每年耘锄.至高三四尺,则不必锄.如山可种,则夏种粟,冬种麦,可当耘锄.”“徽州人还发明了杉桐混交林的营造,明弘治徽州府志载:”桐子树,其子可取油,凡栽杉必先种此树,以其叶落,而土肥也.”可见徽州这种林粮问作,杉桐混作的农林复合经营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维护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木材经销徽州人从事木材经销,最迟始于宋代.罗愿新安志卷1”风俗”中说徽州人”民以茗,漆,纸,木行江西,仰其米自给”.以种树为业的徽州人,将成材的杉,松木作为商品拚卖给专事木材贩运的商人,赚取货币收入,再去换取生活必需品.明代中期以前,徽州商人主要是从事本地木材的经营销售,清休宁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卷11”泛叶寄”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徽处万山中,每年木商于冬时砍倒,候至五六月梅水泛涨,出浙江者由严州,出江南者由绩溪,顺流而下,为力甚易.”徽州本境木材的出口商路一般有三:一是出浙江者,由歙县浦口顺新安江而下至杭州;二是出江南者,由绩溪顺流而下经青弋江至长江;三是出景德镇者,由婺源县的婺江或祁门县的昌江顺流人鄱阳湖至长江.到明代中期,木材贸易已成为徽州商帮经营的四大支柱行业之一.徽州木商以婺源为着,休宁次之,祁门,歙县等又次之.明清时期徽州木商还远赴浙闽,江西,湖广,云贵等地采购木材,转贩求利.徽州人从事木材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4.徽派盆景徽派盆景是以徽州地名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以歙县洪岭(又称卖花渔村)为代表.据胡一民考证,徽州出现游龙梅桩盆景已有800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徽州盆景着称于世,形成地方流派.清沈复浮生六记中载其曾应绩溪县克明府之邀,由武林(今杭州)乘船,沿新安江溯流而上,至绩溪城,“又去城三十里,名目仁里,有花果会,十二年一举,每举各出盆花为赛.余在绩溪适逢其会,欣然欲往,入庙,殿廊轩院所设花果盆玩,并不剪枝拗节,尽以苍老古怪为佳,大半皆黄山松.”形成十二年一届”花果会”,绝非短时间可成,并与庙会同时举行,至少需要百年的时间才能沿袭成俗.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载:”吴履黄,徽州人,方伯(歙县扬州盐商江春)之戚,善培植花木,能于寸土小盆中养梅,数十年而花繁如锦.”徽派盆景以古朴,苍老,道劲,庄重,幽雅为其特点.5.徽州木作技艺徽州盛产各种优异木材,为徽州木作技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徽州木作技艺主要有木雕,根雕,竹雕,竹编,漆器,皮纸,徽墨,毛笔,木刻与版画,木家具,罗盘,算盘等,都是取用木材制作的实用与观第2期关传友: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27赏兼备的器物和用品,展现了徽州林业文化的异彩.(二)林业制度文化以林为生的徽州人在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中,为确保所经营的林木成林成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成为林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徽州的林业制度主要体现在山林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护林制度两方面,对此笔者另有专文论述.1.山林经营管理制度徽州地区经营山场一般采取”召人到山住歇,栽坌锄养苗木”的形式.山主与召佃之人(佃户)建立租佃契约.在面积较大的山场还设立田庄,都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山林经营管理制度,包括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明确分成比例.建有专门的经营账簿,先期预投一定的资本,防止偷盗和火灾等.2.森林保护制度保护徽州山区的林木是徽州社会共同的行为和职责,徽州地方的官方和民间力量都参与到对林木的有效保护中.民间力量主要包括宗族,乡约,会社,寺庙等组织.一般都制定有保护森林规约,先经所在地宗族及村落主要成员进行议集,形成较为详尽的书面文字材料,然后经宗族成员或村落全体成员通过,最后报请县或府衙批准,由知县或知府予以印钤告示.徽州地区制定的保护森林的规约都比较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内容有:一是规定了禁止性事项,二是确定了责权关系,三是划定了要保护森林的四至范围,四是明确了保护对象的有效时间,五是制定了严格的奖罚措施.一旦有人违反了这种禁止性规定,即会遭受轻重不同的惩罚,而举报和保护林木的有功人员可以得到规定的奖励.(三)徽州林业精神文化徽州林业精神层面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林业民俗,文学,绘画及装饰等方面.1.民俗徽州林业民俗是徽州人在长期培育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许多与林业有关的民俗,主要有植树,护林,崇树及宗教科仪等.徽州人植树习俗由来已久,南宋罗愿新安志就记载了徽州人”生女植杉”的习俗.徽州人迁居要栽迁居树,生子要栽子孙树,坟地及村落要栽风水林.徽州人非常重视对林木的保护,留下许多护林的习俗.最为着名的是封山育林的习俗,早在宋代徽州就有这种习俗的存在.据宋乡俗拾遗记载:”邑地土着乡民留俗,凡清明前几日,若风和日丽,男女老少皆寻青上山,手执青枝,或插于头上.男壮身穿蓑衣,头戴树帽,佯为树人,欢乐歌舞,日封山日也.”此俗一直沿袭下来,逐渐形成了一套仪式.徽州人封山育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演戏封山”,“杀猪封山”,”打醮封山”,”呜锣封山”,”吃饼封山”,”插旗封山”等形式,有效地保护了徽州的山林资源.徽州人在与森林的长期相处中,认为高大的树木具有”灵魂”,能够对人类起庇护作用,把它们视为”神树”而加以崇拜,如视樟树为”樟树大神”,银杏树为”银杏大神”等.徽州人在进行各项林业生产活动时,都要举行祭祀神灵的礼仪,一般请道士举行请神的宗教科仪.如将山林树木一次性出售给木商(包括砍伐,外运,销售)就称为”拚山”或”拚青山”活动,拚山人就要举行”拚树木柴薪请神”的宗教科仪.在举行封山活动时,也要请道士做”禁山请神”的宗教科仪;在植树造林之前,要进行整地,即通常的做法炼山,一般是将要植树的山场进行清理,清除各种杂灌,再放火烧山.为防止因风走火而酿成重大火灾,烧山者在烧山前,或在失火后,请道士设醮以免除灾害.清刻本祈神奏格之”御卷”中就收录有这种祭祀仪式.2.文学徽州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是文学家创作的源泉,他们创作了大量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徽州文学和徽州地域文化的内容.如南朝梁沈约,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苏辙,朱熹,王炎,范成大,吴儆,谢琏,方岳,元代方回,郑玉,唐元,朱升,明代吴仕昭,唐桂芳,唐文风,程敏政,钱谦益,清代的汪由敦,曹文埴,戴震,龚自珍,袁枚,等等,都写下了众多赋赞徽州林木景观的诗文.3.绘画徽州地区的峻岭奇松,悬崖峭石,飞瀑流泉,山村野逸的自然景色,成为画家们表现的题材.元代新安(今歙县)人金汝霖以画墨竹成名.明代有”浙派四大家”之称的休宁人汪肇,”松瀑闲话”是其成就的代表作.明代休宁人詹景凤山水花卉竹石皆精.明末歙县人渐江大师是新安画派的先驱者,也是中国画史上最为着名的山水画大家之一.他在刻画其喜爱的黄山松时,极力追求其奇倔之势,雄强之态.据徽州地区的文献记载,明代徽州地区有165位画家,明至晚清更是有847位画家.近代画论家俞剑华在中国绘画史中称清初”黄山画派”创始人梅清为”明清两代山水写生画家之领袖”.梅清尤爱写黄山之松,王士祯称之”松人神品”.清代中叶徽州还涌现出以画梅着称并名列“扬州八怪”的汪士慎和罗聘.歙县画家虚谷是晚28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10卷清最重要的极具独特画风的着名山水,花鸟画家,以清新冷逸着称.近代徽州的黄宾虹,汪采白等是中国近代山水画大师,为中国画的创新和现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4.装饰在中国人看来,树木花草本是有情之物.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用树木花草作图案的装饰品,以表达当时人们求吉求安的心理.徽州人也是如此,常将树木花草作为各种装饰的题材,特别是徽派建筑的各种雕刻(砖,木,石,竹)装饰.如徽州人以梅花五出暗示五谷丰登,五福齐全,五子登科的祈盼心理,故徽梅是徽州人装饰喜用的表现题材之一.松柏常青,其勃勃生机象征着人的生命长久.松树的构图多以黄山虬松的形象为蓝本.松树还和仙鹤组成图案,名为”松鹤延年”.黟县西递西园有石雕”松石”漏窗,两株奇松斜出于嶙峋怪石之上,寓意着”咬定青山不放松”.徽州民居的厢房经常雕刻有十二个月花卉,即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牵牛,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凌霄,十二月天竹,这些图案蕴涵着徽商之伦理.值得一提的是徽州现有的明清古民居,祠堂及书院的门楼,门罩及八字墙上,尚完好地保留有徽派盆景图案的砖雕作品,其中有游龙式梅花,疙瘩式银杏,三台式罗汉松,附石式兰,竹,芭蕉,自然式黄山松,菊花,寿星桃等;花盆形状有葵花式,海棠式,竹节式等款样.它们无疑是明清时期徽派盆景艺术的真实再现.二,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形成原因(一)丰富的林木资源徽州地区位于东南山地丘陵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宜于各种林木的生长.徽州境内林木种类众多,按照用途分类,主要有杉木,松树,樟树,梓,竹类等用材林,有油桐,漆树,油茶,乌桕,山苍子,棕榈等经济林,有柑桔,梨,枇杷,青梅,柿子,桃,杏,李,枣,杨梅等水果林,有山核桃,香榧,白果(银杏),栗等干果林,还有杜仲,厚朴,山茱萸,木莲,望春等药材林,更有供作樵采燃料的薪炭林,以及茶叶和花木盆景等.这些丰富的林木资源是徽州人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民众日用生活器具,生产工具制造及各种建筑所需原材料和燃料薪炭等,都直接取自于山林.众多林木的果实,叶,皮,茎,汁,花,根经过加工,则提供了众多的林副产品和特色产品.林木的种植和木材的发卖及林,副产品的销售,不仅带动了徽州林木种植业的全面发展,而且还促进了徽州手工业的进步,同时也解决了徽州剩余人口的出路,为山区社会经济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来源.诚如清康熙徽州府志卷6中所言:”其山林材木,茗,栗,桐,漆之属,食利也无算.”因此,丰富的林木资源是徽州地区林业文化产生及兴盛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这些丰富的林木资源,徽州林业文化无疑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自然环境的制约徽州位于江南吴越文化区的闽浙山地和楚文化区的江湖山地结合部,东有大鄣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诚如近代徽州人吴日法在徽商便览?缘起中所说”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田少”,道出了徽州自然环境的特点.徽州地区位于黄红壤地带内,以山地黄壤,普通黄壤和山地红壤为主,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高海拔地带土壤为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但土层较薄,不适宜农作物生长.明末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第9册江南?风宁徽备录中说:”徽郡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籼,不宜稻粱.壮夫健牛,田不过数亩,粪壅缛(缉)栉,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人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山峭水激,滨河被冲啮者,即废为沙碛,不复成田.”徽州这种地理环境实际上在南宋时就引起徽人关注.罗愿新安志卷2”贡赋”载:”新安为郡在万山问,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驿刚而不化,水湍悍少潴蓄.大山之所落,深谷之所穷,民之田其问者,层累而上,指十数级不能为一亩,快牛剡耜不得旋其间,刀耕而火种之,十el不雨则仰天而呼,一遇雨泽,山水暴出,则粪壤与禾荡然一空.”所引说明徽州耕地面积狭小,土质较瘠薄,耕种比较困难,需要投人比他处为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一定量的人口需要一定量的食物,而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之下,一定量的食物则需要一定量的耕地来满足支撑.清洪亮吉根据江南亩产一石的生产力水平,推算出维持一个成年人生存最低的和达到”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即较温饱两个等级所需的食物消费和人均耕地标准,前者是人日食米一升,”一岁一人约得四亩,十口之家即需四十亩”,后者是“以十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每人4亩耕地才能维持生存,每人l0亩耕地才初达温饱.根据高寿仙徽州文化和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有关徽州的数字推算,宋,元及明前期徽州人均耕地均能保持在4亩以上,仅能维持徽州人基本的生存,而明代中期以后至民国时期则逐第2期关传友: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29步下降到2亩以下,而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人均耕地仅有0.83亩.可见持续而紧张的人口压力造成徽州人生存极为困难,而耕地瘠薄造成产量低下更是雪上加霜.明歙人方承训新安歌三首其一日:”土隘民丛谷不支,辟山垦堑苦何悲.风雨夜行山坞道,秋成不丰犹餐草.猛虎毒蛇日与舞,东方未明早辟户.一岁茹米十仅三,麦檫杂粮苦作甘.深山峻岭茅屋潜,竟年罕食浙海盐.”就是对徽州当时人们生存窘境的生动描述.在这种较为恶劣的生存状况下,适宜林木生长,”山出美材”的徽州山场无疑成为徽州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清同治祁门县志卷4”风俗”称”即丰年,谷不能二之一”,故而”西人勤樵采,北人务山植”.清光绪婺源县志卷3亦载婺源”每一岁概田所入不足供通邑十分之四,乃并力作于山,收麻兰粟麦佐所不给,而以其杉桐之入易鱼稻于饶,易诸货于休”.因此,发挥山区林木生产优势,拓宽山林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徽州林业生产的发展和兴盛,从而也促进了徽州林业文化的繁荣.(三)徽州商人的兴起与繁荣徽州山多田少的自然条件促使徽州人选择经营山林,而水系的通达又为木材及林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文献记载,徽州人在唐代就从事商贸活动.全唐文卷802收录歙州司马张途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称:”邑山多而田少,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逾于诸方.”说明祁门山中广植茶叶,到采茶季节,就有许多商贾来购买,其中当包含有本地商人.宋代徽州人开始从事木材贸易,特别是南宋定都临安后,对徽州林木的商业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因南宋朝廷及达官贵人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花园,需要大量的木材等建筑材料,获利空间很大,而徽州正是这些原料的出产地.罗愿新安志卷1”风俗”称休宁:”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涮河,往者多取富.”南宋另一官员范成大骖鸾录记其白船严州所见:”浮桥之禁甚严,歙浦杉排毕集桥下,要而重征之,商旅大困,有濡滞数月不得过者.余椽歙时,颇知其事.休宁山中宜杉,土人稀作田,多以种杉为业.杉又易生之物,故取之难穷.出山时价极贱,抵郡城已抽解不赀,比及严,则所征数百倍.严之官吏方日:吾州无利孔,微歙杉不为州矣.”说明徽州杉木输出数量很大,以至于严州的税收大部分出自对徽州木材的抽税.到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徽州商人日趋活跃,经商已蔚然成风,地方商业集团徽商已正式形成.清康熙徽州府志卷2”风俗”称:”徽之山大抵居十之五,民鲜田畴,以货殖为恒产.春时持余资出贸什一之利,为一岁计,冬日怀归;有数岁一归者.上贾之所入当上家之产,中贾之所入当中家之产,小贾之所人当下家之产.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倍厚.然多雍容雅都,善仪容,有口才,而贾之名擅海内.”明代着名文人王世贞也称:”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着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18足见徽州人经商风习之浓厚.这种局面一直到清道光年问.徽商在中国持续繁荣达三百多年,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徽商经营的行业众多,所谓”其货无所不居”,然其中”以盐,典,茶,木为最着”.徽州木商无疑就是在本地木材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木商促进了徽州地区林木业生产的发展则是不言而喻的.徽州商人外出经商获利后,又将资本投入到家乡的林木种植经营活动,积极购买山场.如明祁门县五都的洪氏家族,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至万历三十二年(1604)的214年间,共积累田79.57亩又26丘,地4.8亩又7丘,山104亩又6角又8处,山场面积最大.明末清初休宁商人汪正科所购得的田产,计有田,地,山,塘4种,虽然山场面积占总田产数的比例无从统计,但可以肯定为数不少.明徽州人汪道昆太函集还记述徽州有父母在家而子弟在外经营盐业于两淮,主人”坐收山林材木之利于其家”.”材木之利”很可能是该商人的利润再投入.明歙人方承训复初集卷32”程处士传”记载,歙南下濂人程涓”善治生业,不凿智,不苛取,而利日盈饶.里中山林多,絮原隰高下裁田,度林圃广旷,丰夷栽植,树艺茶,漆,棂,栗,榉,梨之利,岁至数十金,子钱积千余金矣”;卷31”吴茂才传”还载歙县一曹姓富商,是”缗钱巨万金,尤饶山木,木子钱冠邑以南”.程寅生天启黄山大狱记载明万历天启年问的歙县大盐商吴养春,置有黄山山场2400多亩,专门蓄养木植,砍伐树木货卖,获利数十万两.就在他获祸下狱那年,山场木植价值达30余万两.说明徽商资本的投入对徽州山区林木种植业的发展和兴盛,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徽商的商业利润很大部分被消耗于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等非商业性的生活消费和宗族活动.所以明代徽州的乡村是”林泉之胜,以第宅楼观相雄者,亦比比有之”.到了康熙末年,寓居扬州的歙人徽商后代程且硕回乡后,在春帆纪程中描述到所见的情景:”乡村如星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又如歙县桂溪村是项氏商30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10卷人的聚居处,清嘉庆年间的桂溪项氏宗谱称:”望衡对宇,栉比千家,鸡犬桑麻,村烟殷庶.祈年报本,有社有祠.别墅花轩与梵宫佛刹,飞甍于茂林修竹间,一望如锦绡.而文苑奎楼腾辉射斗,弦歌之声更与樵歌杵声相错.”这些并非虚构之词,今天我们在徽州乡村还能够看到许多明清时期徽商所修造的民居,园林,宗祠,牌坊等,宏丽雄伟,内部陈设装饰雕梁画栋,显现了徽商雄厚的财力.而这些建筑,园林的修造,需消耗大量的木材和其他建筑材料,除个别特殊用材需从外地购买外,多是取材于徽州本地.这对徽州的林木培育经营,无疑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还使徽州的木作工艺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如徽州木雕,徽州漆器,徽州盆景,家具陈设等,都有长足发展.故此,徽商的兴起与繁荣是徽州林业文化产生及兴盛的重要原因.(四)徽州宗族的积极参与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11说:”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j丕;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这种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基本特征的宗法制度,造成了徽州“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以及族人之间”相亲相爱,尚如一家”的社会风尚.因此,它凝聚了同宗势力,增强了抗击自然与社会灾难的能力,加强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使得人们具有强烈的宗族归属感,把个人的命运同宗族命运系于一体,将强宗固族看成是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自觉地维护宗族的利益.诚如明万历歙志?风土所言,徽州人的生活情景,呈现出”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不扰,盗贼不至,婚嫁依时,间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务,比邻敦睦”的和谐景象.徽州宗族为了宗族的公益事业,以及为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应事变救缓急,一般都置有族产.祁门南部的着名古村贵溪,是胡氏宗族人的聚居地.该宗族在离村10km的历林阳坑蓄养林木数百亩,定名为”救贫义山”,以拚山收入作为救贫资金,解决贫困子孙的困难.清嘉庆黟县志卷11”政事志”载,时任黟县知县吴甸华于嘉庆十六年(1811)颁布禁租山开垦示称:”查境内大山,多系各族祠产.”故明清时期的徽州约60%以上的山地山林都成了族产,其中尤以山林所占的比重更大,有的地方族产所占山林的比例甚至高达90%.1951年祁门县土改办公室在祁门县结束土改中处理山林的几个具体办法的报告中说:”山林的占有,根据五区的文堂村(可以代表一般村庄),山林为公堂祀会占有数字较大,全村的山林总数为5252.61亩,公堂祀会就占有4600亩(其中地主仅占有一小部分).”当时徽州的宗族对山林的经营之况,可见一斑.所以徽州宗族历来重视山林的种植与养护,一般都设有专人管理,收益专项专用,如提供宗祠祭祀,修葺之费用,提供子弟学费,考资,以及救济病,穷族人等.因此,为了使宗族山林得到持续有效经营,防止不法之徒的侵占和损害,宗族都制定有许多林木经营管理制度及保护制度.可见,徽州的宗族对徽州林业制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五)徽州地域文化的熏陶徽州文化是徽州人以宗族为特征,在徽州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地方文化.徽州素有”程朱阙里”,”东西邹鲁”的美称.徽州人以经商创业,赖文章立身,乃程朱理学桑梓之邦,道学渊源之所在.徽州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从汉末开始迁入,仕族文人南迁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与徽州土着山越文化融为一体,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产生了独特的徽州地域文化.诸如文学,戏剧,医学,建筑,版画,国画,篆刻,印章等都在全国独树一帜,自辟宗派,在全国学坛艺林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罗愿在新安志卷1”风俗”中所云:”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徽州崇尚读书,”道脉薪传”,儒风独茂,科甲蝉联;文人高士,抱节明经.宋元以来,徽州属于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徽商兴盛后,徽州的教育更为繁荣,为徽州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明清时期徽州涌现出许多权相重臣,封疆大吏和着名文学家,书画家,戏剧家以及经济,实业家.这些达官显贵,巨富硕儒,为了光宗耀祖,流芳千古,竞相仿效,不惜重金树碑立坊,营建宅第,词社和私家园林,使徽州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徽州园林在两宋时就有发展,明清时期达到盛期,在中国传统园林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歙西西溪南村的”果园”,是歙县富商吴天行所建.许承尧歙事闲谭称:”明嘉靖中,新安多富室,而吴天行亦以财雄于丰溪,所居广园林,侈台榭,主人自名其名日果园.”“果园”相传为江南才子祝枝山,唐六如规划设计,原有一大塘一小塘,树有柿,批把,花红,梨,枣,杨柳;花有芙蓉,蔷薇,梅,牡丹,月季,海棠,桂,惟白玉簪树高约3丈,此特别之花也.其景有六:仙人洞,观花台,石塔岩,牡丹台,第2期关传友: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3l仙人桥,芭蕉台.在园内池中设一叶小舟,摇桨可观花枝深处,泉石幽邃,堪称胜境,一时誉为徽州名园.西溪南村还有名园”曲水园”,是明吴姓盐商所建.此园是借自然之景而营建的私人园林,园由曲水,水池,假山,亭阁,廊桥,竹林,古木构成,是当时徽州着名园林,今不存.水香园位于歙县潜口村,是明代徽州文人,富商汪右湘的私人园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