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MBA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oc_第1页
中美MBA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oc_第2页
中美MBA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oc_第3页
中美MBA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oc_第4页
中美MBA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研究通讯比较研究通讯 (总第十六期)(总第十六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MBAMBA 学院学院 中外中外 MBAMBA 教育比较研究中心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20092009 年年 1212 月月 2020 日日 中外中外 MBAMBA 教育比较研究系列报告教育比较研究系列报告 中外中外 MBAMBA 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 一、MBA 课程设置的基本概念、指导原则和影响因素 二、MBA 课程设置的历史 三、欧美 MBA 的课程设置 四、中国 MBA 的课程设置 五、对中国 MBA 课程设置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清华大学 MBA 项目优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MBAMBA 学院中外学院中外 MBAMBA 教育比较研究中心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20082008 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编号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编号 BJ200804BJ200804)最终研究报告)最终研究报告 中外中外 MBAMBA 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 课题负责人:胡课题负责人:胡 川川 课题组成员:刘大明课题组成员:刘大明 黄兰萍黄兰萍 李克克李克克 胡胡 璞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92009 年年 5 5 月月 3030 日日 1 / 59 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快速地变化着,被经济、 制度、文化、技术、市场等因素交织着的企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和异变,这对企业 的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改变 MBA 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 人性化的课程体系,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文采用纵向探究、横向对比的方法来分析 MBA 的课程设置。纵向上探究了欧 美和中国 MBA 发展的历程,横向上将欧美和中国 MBA 在课程设置的内容、结构、特 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对比,从而提出了对中国 MBA 课程设置改革的建 议:一是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分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二是整合课程内容,软 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增加将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能力;三是完善评估体系,完善的评估 系统将引导课程的改革;四是改进课程内容的讲授方式,灵活务实的授课方式将更 能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创造性;五是增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双赢的合作方式 应该着力推进;六是增强塑造 MBA 精神和创业精神。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释了概念和影响 MBA 的因素;第二章回顾了 MBA 的发 展历史;第三章详细叙述和列举了美国和欧洲 MBA 的课程设置特点、内容和优势; 第四章则介绍了中国 MBA 课程设置的特点、发展进程、详细内容,并根据第三章的 内容进行中外 MBA 课程的比较,从文化背景、内容、评价体系到具体的名校,如实 详尽的比较后我们将发现中外 MBA 在课程设置上的差距;第五章则根据现状和差距 提出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严重地透支着未来, 自 2008 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知名企业不断爆出财务危机和破产倒闭, 催生了我们对企业管理的重新审视。于是无论中外,对 MBA 设置什么课程和学习过 程以及怎样学习进行动态的变革与管理,将是现在乃至于 21 世纪从事 MBA 教育的 学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关键词:MBA 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1 / 59 Abstract In todays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 leadership competencies are fundamental for managing multicultural teams effectively. Apart from their hard business skills, successful managers continuously apply their leadership competencies to create impact and sustain team performance. We are obliged to chang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MBA,build scientific and proper system of curricula and adjust all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urse constitution of MBA program should be tightly centralized on the education objective,suit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y development, and reflect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sists five chapters. Chapter 1 explains the concept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MBA. Chapter 2 traces back to MBA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Chapter 3 analyzes the living state of the MBA courses in America and Europe. Chapter 4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MBA curriculu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tail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hapter 3 of the content of MBA courses in comparative and foreign, from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content, evaluation system to specific elite schools, and truthfully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MBA abroad later, we will find that the gap in the curriculum Chapter 5 gives several suggestions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MBA courses of our own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MBA education;Curriculum;Comparison 目目 录录 一、MBA 课程设置的基本概念、指导原则和影响因素1 (一)课程和课程设置的涵义 1 (二)MBA 课程设置的宗旨和指导原则2 (三)影响 MBA 课程设置的因素3 二、MBA 课程设置的历史6 (一)欧美 MBA 的产生6 (二)MBA 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7 三、欧美 MBA 的课程设置10 (一)美国的 MBA 课程设置10 (二)欧洲的 MBA 课程设置14 四、中国 MBA 的课程设置17 (一)中国 MBA 教育的特点17 (二)中国 MBA 课程设置的发展17 (三)中国 MBA 课程设置的内容18 (四)中国与欧美的 MBA 课程设置比较20 (五)清华大学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MBA 课程设置比较25 五、对中国 MBA 课程设置的借鉴意义33 (一)中国 MBA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33 (二)对中国 MBA 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36 参考文献44 附录:清华大学 MBA 项目优势46 1 / 59 一、一、MBAMBA 课程设置的基本概念、指导原则和影响因素课程设置的基本概念、指导原则和影响因素 (一)课程和课程设置的涵义 “课程”的渊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古希腊时代,那时的教学内容中的“七艺” (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实际上就是一种课程的安排。发展 至今,课程仍旧是一个古今教育学中非常重要并且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关于“课 程”一词,由于时代的不同、使用角度的不同、研究目的的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 使得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都有所不同,不仅在中国,在西方教育中也是如此。 教育理论界往往对课程存在着狭义与广义的定义。西方教育学家最狭义的界定 是指学校课程表所列的教育科目,如伯恩斯坦(Bernstein B.)将课程称为“合理知 识”(Valid Knowledge),是“对教学科目的选择及教学科目之间起支配作用的各 种原则”。宽泛一点的界定是指教学科目以及教学科目之外的活动,如马斯格雷夫 (Musgrave P.W.)所说的“学校有目的地加以组织的经验”。最广义的界定则将学 校中显现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均视为课程,或将学员在学校中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 (吴康宁,1998,第 305 页)。 中国教育界对狭义的课程定义即为一门具体的科目,如数学课程、管理学课程 等。对广义的课程定义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和, 包括学校所设置的各门学科、与学科学习相配套的各种教学安排和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等(张楚廷,2002,第 69 页)。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课程还 被分为法定课程(即由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预先计划和规定教学内容的课程)和师定 课程(即教师因对法定课程内容进行增减和加工而重构的课程)。随着时代的进步, 学校的培养目标不断变化,由过去的经验型、知识型人才逐渐向综合型、和谐型、 多元型人才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的定义也将不断更新完善。 “课程设置”(Curriculum Offering 或 Curriculum Provision)指学校开设的 教学科目。各国课程设置办法不尽相同,有的由地方政府或学区规定,有的由学校 自行规定。共同的要求是设置的课程既能实现培养目标,切合社会要求,又能适应 学员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促进其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中国高等学校主 要由各院系、各专业教研室规定;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主要由主管业务部门规定。有 学者认为课程设置是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 受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张绍翔、车海云,2001,第 5355 页);WH.舒伯特认为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或其他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 征。它也可以指在既定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一段特定时间里安排的那些课 程(包括讲习班、自学、实验和其他正规的教学情境)。此外,课程设置是指课程论 述,即课程大纲或课程纲要中论述的既定课程的内容,这种含义不常使用。然而, 在宏观上及多种形式上,它是指整个学习计划,事实上各学校对课程设置都有正式 的描述。这些对课程设置的论述详尽,实际上构成了一种课程政策。当它以文字形 式出现时,这种政策就变成了课程的说明、解释和广告,它为那些使用或准备使用 学校机构设施的人服务。明文规定的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指显形课程 (Eisner,1979)。这些明文规定的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通常设计成具有两种设置 的结构: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学员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是学员可以选修 的课程。为了对课程设置这一概念有更为广泛的理解,可将课程设置理解为课程类 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 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设置必须是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是 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钟栩珲、杨现洲,2007,第 387 页)。 MBA 课程是指为实现 MBA 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 分量和进程的总和。MBA 课程是 MBA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 MBA 教育思想和宗旨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传承。MBA 课程设置就是为达到其培养 目标所需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进度和实现方式等在总体规划中的体现,它包 括 MBA 课程的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类型、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本文的 MBA 课程设置侧重讨论的是课程类型及相应的组织结构。 (二)MBA 课程设置的宗旨和指导原则 无论欧美还是中国的 MBA 教育,都是经济高速发展后,企业大量地需要变革、 合格的管理人员紧缺的状况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既然 MBA 教育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 而产生的,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有创新的多元化管理人才 1就成为 MBA 课程设 置的宗旨,围绕这一目标而设定的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 MBA 教育的核 心和灵魂,是 MBA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化,这一宗旨也决定了课程设置的性 质和内容。社会和工商企业界对多元化管理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其具备的 MBA 精 神、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 MBA 精神由哈佛商学院提出,是美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美国人 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内容是: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 险与创业,崇尚对事业的追求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强调生活的富有来源于勤奋 与努力,强调个人的智慧、毅力、能力和自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注重理性 分析,讲求实际的办事成效 2。 1 http/mitsloan【EB/OL】m it edu/about/b-mission php. 3 / 59 关于知识结构的内涵,每个国家每所院校会有所区别和侧重,但基础学科知识、 专业学科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英语和计算机这几部分是 MBA 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 的部分,这经过历次课程改革后已经达成共识。现代的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 包括风险控制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新技术开发机制、现代财务管理机制、现代市 场营销机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机制等,只凭传统的管理办法难以胜任这复杂的 系统,因而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培养高质量的 MBA 人才的有力保障。 除了 MBA 精神和必备的知识结构外,要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还具备职业能力, 即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完善和激励能力、良好的 商业伦理等(祁军,2002)。中国的 MBA 院校也越来越重视职业能力,并且将职业 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设置中,例如清华大学 MBA 商学院开设了领导力开发课程, 这由过去的讲座变为了系统的课程,让学员从入校第一天起就学习职业发展规划, 从自我测评开始,每一个人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将来做什么样的职业。 根据以上所述的 MBA 人才应具备的品德、知识和能力,MBA 教育本质上是以研 究生形式来培养职业经理人的高层次职业教育,它与传统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性教育 有着显著的差别,它培养的人才不是以掌握工商管理的专业纵深知识为目标,而是 以具备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为目标,充分体现 管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特点,因而其在课程设置上也应围绕着培养合格的职业经 理人而进行。 正是在以上 MBA 课程设置的宗旨和指导原则下,MBA 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MBA 的主要课程设 置内容涵盖了工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市场营销和资源 的有效配置等不同领域,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作的特点和要求。此外 MBA 教育随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其培养宗旨和培养模式,其创造的奇迹充分体现了 MBA 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三)影响 MBA 课程设置的因素 尽管 MBA 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仍然要受到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经 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教育思想和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钟栩 珲、杨现洲,2007,第 387 页)。 1.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所处社会的上层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政治制 2 http:/./mba/jytd.htm 美国西南国际大学远东教育中心:MBA 精神。 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着教育的社会价 值,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和部分教学内容。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清末的大学教育 中对德育的要求是封建伦常道德、忠孝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 的大环境下,把马列思想和政治经济学作为必修的公共课程。现如今改革开放 30 多年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 MBA 课程设置都以市场 为导向,把握着 MBA 专业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结合欧美 MBA 课程 设置的内容,把管理学、经济学等作为基础的必修课程。 2.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 MBA 教育的水平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密切联系。一方面,社会经济和 科技的发展,促进 MBA 职能的变化,从而要求 MBA 的课程设置也随之变化,与经济、 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 趋势,对 MBA 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培养的内容和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 MBA 教育必须按照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不同要求,不断地调整和设置 相应的课程,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中正确处理好基 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MBA 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日趋无限的知识,这就要求 MBA 课程设置不仅要在 数量上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要在课程的质量上有所提高;既要吐故纳新,更要寻 求那些最基本的、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并使之结构化,作为 基本的课程。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今天的 MBA 课程设置已经呈现出综合化、多样 化、职业化、信息化等趋势,MBA 的产生与发展也正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印证。 3.教育思想和观念 影响 MBA 课程设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思想观念。它对课程设置的影响既 体现在国家教育政策上,也体现在学校领导和管理者身上。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 观念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的主张,因而对作为实现教育目的重要手段的课程有不同的 认识和理解,体现出不同的课程观。科学主义课程观主张 MBA 课程要教给学员科学 的结构、科学的基本观念、科学的关键概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存在主义课程观 则认为,MBA 课程的中心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课程知识内容本身并非目的,课程的 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人的需要,课程系统 中主要的学科是人文学科、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因为这些学科最能直接触 及人的本性(徐辉、季诚均、2004,第 197199 页)。有关这两种课程观的争论 由来已久,MBA 的课程设置就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的影响下,进行着变更。 5 / 59 4.文化传统 MBA 教育的内容除了来自知识本身,还来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 一方面通过影响教育价值、教育目的而间接影响 MBA 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制约着 MBA 教育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即课程的设置)(张应强,1999,第 70 页)。在同一文 化领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知识形态存在不同的内容,MBA 教学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更新,MBA 课程的设置必然也因文化知识的发展而不断增减和调整;不同的 文化领域,因文化传统的不同,课程设置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美国作为移民国家, 且历史较短,缺少自己独特的文化,加之诞生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发展已经较 为迅速,因而推崇实用主义,其课程设置以实用性、职业性知识为主。而在一些文 化、教育传统保存和传递较好的国家里,传统对课程的影响尤为显著,欧洲大陆国 家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等由于历史较长,文化积淀深厚,MBA 教育注重传承自身 的文化和文明,重视人的心灵培养。 二、二、MBAMBA 课程设置的历史课程设置的历史 (一)欧美 MBA 的产生 MBA 最早产生于美国。19 世纪以前的美国大学教育奉行“博雅教育”,以培养 教会的神职人员为主(腾大春,1994,第 71 页)。课程设置全部是必修课,其内 容主要包括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认为古典教育能形成正确的性格,能提供必要的 心灵训练和教育,这种指导思想就忽视了自然科学的教育。直到 19 世纪初,弗吉 尼亚大学的创始人托马斯杰弗逊首次在美国高等教育上引入“学习自由”的观念 (Brubacher 和 Rudy,1997,第 427 页),允许学员在古典语言、现代语、数学、 自然哲学、自然史、解剖学和医学、道德哲学和法学等方面选择,这就是选修课的 雏形,代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正值此时美国发生了很多变化,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农业迅猛发展,社会经济 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课程应当与商业、工业、农业等相关,培 养各种专业人才。特别是 1841 年,美国企业界实施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更 激发了市场对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伴随着坚持古典教育和倡导现代教育的争论,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科学管理理论逐步形成。1881 年,美国富商约瑟夫沃顿提出 “学院式商业管理教育”的设想(刘芳,2005),并捐资在宾西法尼亚大学设立管 理学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即沃顿商学院。创 办之初,沃顿商学院以 4 年制的商业课程培养 BAB(工商管理学士)。而工商管理硕 士培训计划(MBA Program)出现得就比较晚。随着美国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企业需 要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1898 年加州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也相继设立了商学院。 1908 年,哈佛成立了商学院,并首次将商科硕士正式命名为 MBA。于是 MBA 正式诞 生了。从产生时起,MBA 就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也表现出其独 特性。 与美国的 MBA 不同,欧洲的 MBA 教育在发展之初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制约,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战后的欧洲企业从家族传承转变 为公司化,行业竞争日益复杂,技术革新逐步加快,这个趋势在英国、法国、意 大利和德国尤甚,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实际经验和管理理论知识的职业经理人, MBA 就顺应而生了。1946 年,加拿大沃肯铅业公司出资在瑞士建立了欧洲的第一家商 学院洛桑工商管理学院,随后欧洲的商学院在美国管理专家们的直接参与下 逐步创建起来了,这也决定了欧洲的 MBA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附并追随美国 MBA 教育的模式,事实上这是美国向西欧输出管理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当时,欧洲 所有工商管理院校都有美国专家任教。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许多管理 7 / 59 学院或商学院实质上就是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的 商学院在欧洲的分校。 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对工商管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1958 年一批教育家和企业家在法国的枫丹白露以美国两年制 MBA 教育模式为蓝本,成立了不同于美国的欧洲式 MBA 教育,这是法国 INSEAD 商 学院的前身,其宗旨是要对欧洲的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教育。随后西班牙于 1958 年在巴塞罗那成立了巴塞罗那工商管理学院,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也于 1965 年在其金融中心伦敦成立了伦敦商学院,荷兰、丹麦、比利时和瑞典等几乎 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设立了工商管理教育的相关机构,或派出 学员或者引进国外师 资开展工商管理教育,此后欧洲各国也陆续办起了自己的商学院,MBA 教育在欧洲 的发展已从简单沿用美国模式演变到有自己特点的培养模式。近些年来随着经济 的全球化影响,东欧国家的经济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MBA 在东欧 7 个国家也蓬 勃地开展起来。自此欧洲 MBA 教育全面兴起(药朝诚,2000)。 (二)MBA 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 MBA 课程设置经历了从不完善向完善渐变地艰难地探索和改革过程,每个国家 的 MBA 大体如此,美国因其 MBA 发展得较早,因而研究其发展历程将更具有代表性, 其他国家的 MBA 往往借鉴了美国的模式,走了许多捷径。由此本文以美国为例,主 要论述其 MBA 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由此可窥见一斑。 1.美国 MBA 课程设置的探索期 从 MBA 教育的产生到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MBA 教育处于探索阶段,整个美国 没有公认的 MBA 课程设置标准,各个商学院的课程设置各自为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美国的大环境十分有利于 MBA 的发展。一方面美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明 显分离,另一方面消费能力大增,市场兴旺等因素使企业有了更多扩充的机会,由 此所产生的对管理人才的迅速膨胀推动着管理教育蓬勃地发展起来。此时的 MBA 教 育由一般性的文科教育和专业性的商科教育两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 绩效、统计、经济学和管理五个方面。需求的急剧增加使得当时美国的 MBA 暴露出 了教育目标、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学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弊端。虽然当时也有美国 管理学院联合会,但该组织对 MBA 的管理松散,没有具体的标准,各个院校的 MBA 毕业生良莠不齐,质量很难保证。直至 1959 年由福特基金会和卡内基基金会资助, 罗伯特戈登、詹姆斯罗威尔和弗朗克皮尔逊提出了两份报告,它对日后 MBA 课程设置和体系的构建乃至整个 MBA 教育模式的重建都极具影响力(章达友, 2002,第 18 页)。这两份报告都指出 MBA 课程设置应突出核心课程,主张根据企 业的各种职能来组织教学,重点应强调培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 及系统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报告发表后,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AACSB)十分 重视。从 1960 年到 1985 年,美国 AACSB 对 MBA 课程标准作了多次的修改,使得 MBA 课程设置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的覆盖面拓宽了,反映了经 济学、行为科学和数量分析方面的新知识,能更好地适应工商企业界对 MBA 人才的 要求。经过多年的修订和改革,1985 年 AACSB 修订了 MBA 的课程设置标准,自此以 后,MBA 的课程体系基本趋于稳定。 这种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工商管理职能课程、工具课程、人文社 会学课程和管理实践课程,这成为当今美国乃至于全球通用的 MBA 课程体系。这种 课程体系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社会,所培养的人才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欢迎,高就业 率、高薪资成为 MBA 的潜台词,于是 MBA 风光无限,成为社会各界追捧的对象。 2.美国 MBA 课程设置的深化发展期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是美国 MBA 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它的深化改 革期。1984 年,哈佛商业评论指出“管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管理教育应该对 美国工商业国际竞争力下降负有一定责任。”1这引起了人们对管理教育深刻的反思。 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国际竞争加剧,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着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这使得社会和企业 要求管理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勇于创新、敢于竞争、有胆有识、 遵纪守法等特殊素质,而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是按传统的大学标准设立的, 不少人认为 MBA 的课程已经不合时宜了,批评者认为 MBA 项目与实际脱节,死板的 课程要求,不灵活的课程调整程序和落伍的教师队伍都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美国 MBA 教育被迫从自满状态进入不断地革新状态。 这次改革使商学院走向各自探索的道路。由此形成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 MBA 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局面,具体表现在:第一,MBA 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大量 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和实践项目等运用型教学方法,来提高学员的 实际工作能力。第二,MBA 教育范围的扩大化。由过去只重视理论教学和内部环境 转向注意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注意培养高技能的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第三, MBA 教育手段的科学化。普遍运用了电子计算机、视听设备和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给予学员更多地灵活学习时间。 进入 20 世纪末,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MBA 课程设置随着新技 术、新思想、新结构、新理论的产生而变化已然成为常态,美国 MBA 教育的深入改 1 http:/www.mba school com. cn/shtml MBA 完全手册(二):MBA 的起源与发展。 9 / 59 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强 MBA 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伴随着经济贸易的日益国际化,资金融通 和技术转移规模的日益扩大化,国际环境日益成为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主要外部环境。 这样加强和发展国际商务的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MBA 国际化教育就 显得格外重要,于是有的大学开始讲授国际学、外国语言、国际惯例知识、国际法 律和国外投资政策等,还相应地提供到国外实习的机会。有的大学把国际惯例列为 主修课程,如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的商学院。有的大学将国际惯 例方面的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货币经济、跨国企业会计、国际人事管理等作为选修 课程,如匹兹堡大学、印地安纳大学的商学院。1 第二,增加实践性项目。20 世纪 90 年代,很多企业家认为此时的商学院过分 强调理论,教出的学员缺乏实际能力。AACSB 主席贾迪克教授认为,当时的 MBA 教 育中,会计、财务、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生产经营等工商管理的一些学科,并非 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实践。而企业实践的发展变化要比学术界迅 速且复杂的多。贾迪克教授建议,工商管理教育者应面向市场,探索培养企业所需 的管理人员的更好途径(顾永才,1997)。这种强调以企业为本的 MBA 教育观念得 到了工商界的支持,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和企业的要求,各院校都着手教学改 革,使教学得以更加密切地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 第三,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比例。在新技术革命的时代,计算机教育对促 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美国 MBA 教育对计算机教学给予 高度重视,纷纷开设计算机课程,使学员及时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计算机决 策系统等课程。普林斯顿大学以研究著称,其设施齐全,商学院电脑设施很完备, 小至个人电脑,大到各种电脑工作站及电脑网络一应俱全,并且可与世界 1000 多 个大学及研究机构连线,使得资料的获取及处理非常便捷。 第四,增多跨学科的科目开设。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通才。因此,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 MBA 教育的跨学科趋势日益增强,这不仅表现在 MBA 教 育的招生上很多申请者不是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而是科学、教育、工程、企 业、法律、医疗卫生和人文等各个行业的人员;而且表现在课程设置和项目实践上, 培养跨学科的科研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成为 MBA 追求的目标。 在一个多世纪的变迁中,MBA 教育逐步从经验教育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较为完 善的教育体系。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知识结构则跨越经济学、自然科学、人文 科学的不同领域,并有机结合起来。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各个不 同方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 1 芝加哥商学院 MBA 项目 MBA Programs http://mba program s.aspx。 三、欧美三、欧美 MBAMBA 的课程设置的课程设置 欧美的 MBA 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在保证了学员掌握宽广的基础知识外,又能够 及时地根据社会需要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做出及时调整,这非常有利于增强学员的适 应能力。必修课的种类和数量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完全由各校自行决定。而且 MBA 的培养目标也由各个院校自行决定。在不同的培养目标下,各商学院 MBA 课程设置 的思路各不相同。 (一)美国的 MBA 课程设置 1.美国 MBA 理论课程内容设置 美国 MBA 教育最初的假设是为那些过去没有经过商业学习的人提供基本培训, 因此设制为两年期的学位。第一年为最基本商业知识的入门培训,虽然这已经变动 了若干次,但其核心特点都仍保持不变。美国的 MBA 教育一直保持着两年的学制, 对大多数学员都坚持基本核心课程的必修要求。 美国 MBA 的课程体系自 1985 年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修订后,基本 趋于稳定,大体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工具类知识:外语、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管理系统、运筹学、统计学、 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决策学。 (2)管理基础知识:应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 (3)管理专业知识: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理论和实务、企业生产、人事管理、 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企业战略、财务会计、投资分析、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 公共关系学、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经济合同法、国际商法。 (4)管理实践知识:企业管理实习、社会调查研究、现场观摩。 (5)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国别文化和经济、区域经济 组织。 (6)品德修养学识:商业道德、伦理学、哲学、国情教育。 受国情、校情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商学院的 MBA 课程设置会有所差异,但 总体框架大体一致,因而它是各国商学院 MBA 课程设置的依据(章达友,2000,第 32 页)。 美国的 MBA 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程、外围课程和特色课程。核心课程就是必修 课程,外围课程就是选修课程,特色课程就是各 MBA 商学院根据办学理念、办学模 式和办学优势而选择的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特殊课程。美国 MBA 的核心课程在上述几 大模块中的工具类知识、管理基础知识、管理专业知识中,但各院校的选择各异。 11 / 59 如哈佛商学院的必修课程为 11 门,有财政学、财务报表与控制、组织行为学、市 场营销学、技术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企业家管理、谈判分析等;沃顿商学院则 有 19 门核心课程(徐荃、甘金球,2006);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心课程已缩减为 5 门美国的这些著名的商学院课程设置的趋势是在精简必修课的同时开设大量的 选修课程,充分地以学员为本,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商学院都要开设一定的核心课程,但并不是每种课程都一样优秀。美国一 流的商学院也是如此,它们并没有在所有课程中占得头筹。一般的商学院更是以不 同的优势课程来吸引申请者,这也使美国 MBA 教育具有更加多样的形态。 哈佛商学院的学术研究重点是一般管理,优势课程有管理决策、企业经营战略 方针、市场营销、生产与作业管理、管理沟通、信息组织与控制系统、商业伦理等。 芝加哥商学院只有领导科学、微观经济学、成本会计、统计学是必修课,其他 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和作业管理、宏观经济学等都是 选修课程。它的学术研究重点在于财务、一般管理、经济学和质量管理。 哥伦比亚商学院的核心课程是全球经济环境、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 学、管理统计学、商业财务、市场营销学、作业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它的主要学 术研究重点是财务、会计和国际商务。 弗吉尼亚大学达登商学院的核心课程是会计学、分析和沟通、金融、市场营销 学、作业管理、组织行为学、定量分析、领导学与战略管理。学术研究重点是一般 管理。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的核心课程是会计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经济学、 统计学、作业管理、金融市场学等。主要学术研究为一般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 销和组织行为。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核心课程是应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组 织行为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工业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术研究重点是经 济学、财务、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组织行为。 沃顿商学院的核心课程是会计学、金融、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管理经济学、 定量方法和统计学、商业政策。其学术研究重点是金融、一般管理、市场营销学、 企业家职权。 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的核心课程是应用统计学、商业政策、决策科学、国 际商务环境、管理沟通、管理经济学、市场学,政治经济学和商业体系。其学术研 究重点是一般管理(王辉耀,2002,第 469 页)。 在此,本文以全球著名的哈佛商学院为例详细论述。哈佛商学院 MBA 的学制是 两年,第一年是必修课程,第二年则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其课程设置成为很多商学 院 MBA 课程的参考。第一年的必修课为 11 门,分别是:财政学(上)、财务报表 与控制、领导与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技术与运作管理、企业与政府及国际经 济、战略管理、创业管理、谈判分析、财政学(下)、领导与企业责任。1这一年课 程的典型安排是,每周上午三节 80 分钟的课时安排一个案例,一般学员要提前花 3 个多小时准备,每节课开始,老师指定学员用 1020 分钟说明案例的内容、分析 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其他学员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再来分析这个案例,老 师总结每个同学好的地方和不足的方面,以便同学们能集思广益,开阔视野,案例 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案例的分析结果往往只是一个中间产物。第二年的选修课 分为 10 大类,90 多门课程。2选修课列出了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学员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在这一年里虽然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同于第一年, 但案例教学的方式依旧没变。 2.美国 MBA 实践课程内容设置 美国 MBA 商学院不断地对课程设置做重大调整,以利于核心学科的有机结合, 不断引入“软”技能的培训并侧重视野的国际化,不同学校以不同的方式满足社会 需求,因而美国 MBA 特色课程呈现出社会化、全球化、各具特色的趋势。在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对管理教育提出了 新的要求。电子技术在商务中的应用,使传统的经济模式受到挑战,几乎所有的商 业规则都在改写。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从具体到虚拟,从竞 争走向合作,从控制走向学习,从独立走向整合,从集中走向分散。 在互联网技术冲击下,多数商学院现行的 MBA 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员渴望 学习不断更新的互联网知识的需求,斯隆管理学院院长里查德舒马伦在接受计算 机世界采访时表示,如果不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计划以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就有 可能被竞争所淘汰。于是技术 MBA 就应运而生。从美国的管理学院已开办的技术 MBA 项目来看,其共同特点是重视对 MBA 的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将信息技术及基于 信息技术的管理内容整合到传统的 MBA 课程和 MBA 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马里兰大 学为例,该校的 MBA 课程与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十分紧密,以充分保证 每个学员在商业和技术方面都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校技术 MBA 课程设置紧密结合 传统的会计学、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课程,学员在后勤、供销管理、电子商务和 商业电信等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都有与信息产业、互 联网技术有关的内容,这些课程以多样化和包含大量“动手”练习而著称。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敏锐地捕捉新的热点,根据这些热点而增加新的 MBA 项 目是美国商学院课程设置改革的又一大特点。例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根据各种体育 比赛热的兴起,设立了体育课程内容:关于运动队估价、选手工资和运动场融资等 1 www. hbs edu/ mba/ academ ics/ required 【EB/OL】hm. 2 www.hbs edu/mba/academ ics. 13 / 59 问题的课程;关于奥运会等体育赛事的企业赞助的课程;关于运动产品审批的课程; 关于如何处理表现不好选手的策略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