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doc_第1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doc_第2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doc_第3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doc_第4页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2015年6月)题型分布:1、单选题 10道题每题1分 10分2、多选题 10道题每题2分 20分3、名词解释 5道题每题6分 30分4、案例分析题 1道题 20分5、论述题 1道题 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哪类取向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并主导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哲学 2、社会化的核心是哪项? a、道德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法律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3、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 a、米德 b、库利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 4、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 a、互动性 b、间接性 c、整体性 d、矛盾性5、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成本的动机。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 a、社会交换理论 b、社会规范理论 c、进化理论 d、社会认知理论 6、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刻板印象具有哪项的意义?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8、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促进了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什么? a、从众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社会干扰9、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体称为什么? a、集团 b、集体 c、群体、 d、族群10、社会心理学杨国枢认为,哪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a、金钱至上 b、血缘关系 c、社会取向 d、民族意识 1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mmpi)属于哪种测验? a、速度测验 b、智力测验 c、能力测验 d、典型反应测验 e、最大成绩测验12、哪位学者提出了“镜中我”理论? a、库利 b、米德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13、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的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是指什么? a、自我认知 b、自我观察 c、自我图示 d、自我内省 1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最主要的角度是哪项?a、评价 b、力量 c、活动 d、热情 15、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发生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其属于社会心理学哪种效应? a、马太效应 b、鲶鱼效应 c、旁观者效应 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16、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这是根据什么的影响?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17、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哪一项原则?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8、从众最经典的研究当属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和哪位学者的群体压力研究? a、阿希 b、莫顿 c、哈罗德 d、米尔格拉姆19、群体成员一起活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这些目标通常是无法通过个人努力而实现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为什么? a、竞争 b、合作 c、群体极化 d、群体决策 20、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这属于以下哪项内容? a、差序格局 b、差别格局 c、团体格局 d、集体格局 21、社会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哪项? a、自然观察法 b、案例分析法 c、档案研究法 d、实验法22、不属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组成部分的是哪项? a、本我 b、自我 c、主我 d、超我23、自我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内在体验,是自我概念的情感成分,也是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这一概念是指什么? a、自我体验 b、自尊 c、行为 d、情绪 24、社会心理学关于归因理论的研究始于1958年哪位学者的研究? a、冯特 b、勒温 c、墨菲 d、海德 25、7-11岁儿童观看一个成人的捐赠行为后,会表现得很慷慨,主动捐赠自己获得的奖品,这是通过利他行为的哪种外部影响因素来促进利他行为? a、马太效应 b、鲶鱼效应 c、旁观者效应 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26、社会行为是人对什么所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27、哪项效应反映出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28、“东施效颦”是一种什么现象? a、顺从 b、去个性化 c、有意模仿 d、从众29、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我们称之为什么?a、群体极化 b、合作 c、竞争 d、 社会化30、翟学伟根据脸的规矩性和面子的心理位的统一与分离,划分出中国人的哪种图谱?a、脸面素描图 b、脸面阴阳图 c、脸面统一图 d、脸面四分图 31、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中触发伦理始于哪位学者所主持的权威服从研究?a、津巴多 b、奥尔波特 c、米尔格拉姆 d、米德 32、不属于角色失调的是哪项? a、角色偏好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33、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控制是指哪一概念? a、自我效能 b、自我控制 c、自尊 d、自我体验34、印象形成的模式不包括哪项? a、平均模式 b、增加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加权增加模式 35、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而唤起自己的与此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的过程,心理学上属于哪项? a、共情 b、移情 c、当事者为中心 d、自由联想3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哪项?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37、社交情绪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属于人际交往中个体的哪种现象?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38、市场上的小贩找几个“托”在摊位上“争抢”购买自己的商品,造成抢手的假象,诱使路人误以为商品价廉物美。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属于什么现象?a、社会干扰 b、去个性化 c、服从 d、行为的暗示39、大男子主义的拥护者对于女人持有偏见,他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属于哪一项? a、群体偏见 b、群体极化 c、刻板印象 d、 群体决策40、面子的整饰行为中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哪项? a、预防性策略 b、维护性策略 c、防御性策略 d、报复性策略 单选题答案:1、b 2、b 3、b 4、d 5、a 6、d 7、c 8、c 9、c 10、c 11、d 12、a 13、c 14、a 15、c 16、b 17、b 18、a 19、b 20、a 21、d 22、c 23、a 24、d 25、c 26、b 27、b 28、c 29、c 30、d 31、c 32、a 33、b 34、d 35、b 36、a 37、a 38、d 39、a 4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1、关于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正确的说法是哪些? a、社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两大母体下孕育而成b、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c、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d、社会心理学是类似于哲学的抽象学科e、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2、在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大部分研究领域里,与社会化过程有关的内容包含哪些? a、态度的形成 b、社会学习 c、社会认知的发展 d、自我概念 e、性别角色3、自我概念的结构从形式维度可以分为哪些内容?a、 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生理自我 d、自我控制 e、社会自我4、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者因素包括哪些? a、个人魅力 b、原有经验 c、情绪状态 d、价值观念 e、身份角色5、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包括哪些? a、年龄 b、性别 c、性格类型 d、敌意归因偏差 e、个人精神状态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a、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b、预警一定会促进态度转变c、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d、分心一定会削弱说服效果e、自尊水平低、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容易转变态度7、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是指以下哪些选项?a、包容需要 b、情感需要 c、支配需要 d、成就需要 e、价值需要8、有他人在场对个体的活动效果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a、活动的性质 b、活动者的个体特点 c、外界条件 d、竞争的影响 e、分心9、群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a、地位 b、角色 c、规范 d、凝聚力 e、权利10、中国人的社会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选项?a、家族取向 b、关系取向 c、价值取向 d、权威取向 e、他人取向11、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哪些?a、个体社会心理与行为 b、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 c、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d、群体心理与行为 e、团体规范与行为12、社会化发展的心理基础包含哪些? a、人的感情 b、人的个性和人格 c、人的需要和动机d、人的态度和兴趣 e、人的体格和体重13、自我概念的结构从内容维度上可以分为哪些? a、自我认知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e、现实自我14、维纳的归因理论,把人的行为原因区分为哪些内容? a、内因 b、外因 c、稳定的 d、不稳定的 e、自觉的15、作为控制攻击行为中的方法“惩罚”,需要注意以下哪些方面? a、惩罚要适度 b、注意攻击者的个性,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c、注意分析攻击的动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抑郁质的人应该惩罚更加严格,以利于他反思。e、学生做题目错误,老师让抄写3遍,属于惩罚16、态度的特点包括哪些? a、对象性 b、内在性 c、系统性 d、稳定性 e、长期性17、下列说法中,与“人际交往”涵义相符的有哪些选项? a、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联系过捏b、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情感的联系过程c、 “人际交往”使人们的种种社会性需要得以满足d、 “人际交往”必须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条件下进行e、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它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一种实际活动18、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表现出从众行为?a、群体规模 b、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c、群体的凝聚力 d、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e、公开的反应19、群体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包含哪些? a、认同感 b、归属感 c、力量感 d、自豪感 e、自卑感20、中国人关系取向的特征表现为哪些? a、关系角色化 b、关系依赖性 c、关系回报性 d、关系和谐性 e、关系宿命观21、描述法主要包括哪些方法?a、自然观察法 b、案例分析法 c、档案研究法 d、调查法 e、心理测验22、关于社会化较为经典理论,有哪些? a、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b、米德的自我理论c、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d、库利的“镜中我”理论e、生命历程理论23、自我概念的结构从观念维度可以分为哪些? a、自我认知 b、现实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e、理想自我2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包含的角度有哪些?a、评价 b、力量 c、活动 d、热情 e、角色2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以帮助他人为目标 b、不期望有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如荣誉或奖品;c、自愿行为,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d、利他行为一定没有利己行为e、强迫性26、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包含哪些? a、社会角色的互补 b、人格特征的互补 c、情感的互补 d、需要的互补 e、物质条件互补2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分析认为,人际交往的功能有哪些? a、消除个体孤独感 b、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c、影响团体内聚力 d、人际调节 e、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气氛28、模仿主要有哪些特征? a、内在性 b、非控制性 c、表面性 d、相似性 e、独特性29、下面哪些因素决定人们在一起是竞争还是合作? a、情境的奖励结构 b、竞争性的个体差异 c、沟通模式d、相互作用的影响 e、实际利益30、以下哪些选项属于中国人权威取向的特征表现?a、权威重视 b、权威敏感 c、权威崇拜 d、权威依赖 e、权威服从31、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 a、形成阶段 b、评介阶段 c、停顿阶段 d、重建与本土化阶段 e、迅猛发展阶段32、根据人的生命发展周期和各发展阶段的特点,社会化可分为哪些阶段? a、基本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33、为了自我展示,每个人采用不同的策略,归结起来有哪些策略? a、虚伪谦虚策略 b、自我妨碍策略 c、印象管理策略 d、访谈策略 e、心理疏导策略34、归因偏差主要有哪些? a、基本归因偏差 b、自利性归因偏差 c、忽视一致性信息 d、折扣原则 e、共变原则35、培养利他行为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a、培养利他情感倾向 b、培养社会责任感 c、树立利他行为的榜样d、遏制攻击行为 e、说服教育36、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哪些?a、个体的能力 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 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d、文化差异 e、个体的知识水平37、容貌对人际关系发展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这是容貌的哪些效应? a、晕轮效应 b、环境效应 c、散逸效应 d、自然效应 e、结伴效应38、根据被模仿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模仿分为哪些种类?a、有意模仿 b、无意模仿 c、对他人的模仿 d、对群体的模仿 e、盲目模仿39、团体凝聚力的功能包含哪些? a、增强团体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b、增强团体控制力c、影响团体工作效率 d、较少竞争 e、合作40、中国人对面子的运作过程包括哪些? a、面子的自我觉察 b、面子的威胁知觉 c、面子的情绪反应d、面子的维护策略 e、面子的整饰行为多选题答案1、abce 2、abcde 3、abd 4、bcd 5、abcd 6、ac 7、abc 8、abde 9、abcd 10、abde 11、abd 12、abcd 13、bcd 14、abcd 15、abce 16、abd 17、abcde 18、abcde 19、abc 20、acde 21、abcde 22、abcde 23、be 24、abc 25、abc 26、abd 27、abcde 28、bcd 29、abcd 30、bcd31、bcd 32、abcd 33、abc 34、abc 35、abc 36、abcd 37、ac 38、cd 39、abc 40、b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2、社会角色:是沟通和衔接个人和社会的桥梁,是指个人在社会团体中被赋予的特定身份,以及该身份所应发挥的功能。3、自尊:是对自我进行的整体积极性评价,这种整体的自尊对个体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4、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5、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很难被改变。6、利他行为:是自愿采取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且预期不会得到任何形式的回报,除非觉得自己也许做了一件好事7、社会态度:即个体对特定客体、议题或人物的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情感(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和认知(cognition)三个基本要素。8、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9、去个性化:就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行为。10、侵犯行为:是以伤害另一生命的身体或者心理为目的的行为,即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11、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12、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13、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步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14、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设定的目标之下追求学业或事业成就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15、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是指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1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在情感方面所表现出相互亲近(喜欢)的现象,是一种导致人与人间心理相融的情感。17、晕轮效应:也叫光环作用(halo effect)。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那么他就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有照明作用一样。18、社会取向: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是中国人融入群体、适应环境的一套独特的生活适应方式。19、差序格局: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20、群体:是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体。四、案例分析题(20分)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案例,引用本课程教材中与案例内容相匹配的、合适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案例分析题答题步骤:必须明确该案例所适用的哪一理论(列举两个或多个理论全题不得分),并介绍所引用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少于100字);根据引用的理论观点,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要求紧扣案例内容,逐点分析,分析过程层次分明,叙述合理,符合逻辑,具有说服力(不少于300字);归纳、总结出对本案例分析的基本结论,并说明这一结论的推广(引申)意义。要求分析结论观点可信,结论的引申推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不少于200字)。案例分析题评分标准:介绍基本理论观点符合要求,得8分,分析过程符合要求,得8分,归纳总结符合要求,得4分。案例一 社会化的生理基础 美国人类学者克拉格(w、n,kellogg)夫妇在20世纪30年代让一只七个半月的黑猩猩同他们九个月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使两者生活学习环境完全相同,同样穿衣、喂食,同样练习站立、行走、开门、用杯、用匙、坐便盆。但当他们的孩子能说20多个单词的时候,黑猩猩只能听懂指示命令,做出喝水、坐下、开门等多个动作,却说不出话来。20世纪50年代海伊斯(c、hayes)夫妇收养训练一只黑猩猩长达3年之久,也只教会其说出杯子、爸爸、妈妈三个单词。20世纪60年代加德纳(r、a、gardner)夫妇教一岁黑猩猩学习美国哑人所用手势语,三年学会25个手势符号,黑猩猩却始终未能学会使用人类的抽象语言符号。这些事实表明,无论什么样的环境教育也不能超出种族遗传所提供的范围。请你选用一种最合适的社会心理学原理解释上述现象答题要点:1、本案例可以用社会心理学中的人的社会化这个原理进行分析。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形成适合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因素有本能论和环境论两大取向,本案例与本能论有关。本能论是指人的社会化有赖于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人格或个性发展也会受到基因模式和特定社会生活环境的相互影响。我们个体的社会化有赖于生物学基因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是每个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2、案例中的几个实验,让黑猩猩与人一起生活、接受相同的教育,一段时间后孩子学会了讲话,但一起生活、学习的黑猩猩却始终未能学会使用人类的抽象语言符号,最多会做一些手势、动作。这是因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的生理基础,没有人的遗传因素。这些事实表明,无论什么样的环境教育也不能超出种族遗传所提供的范围。3、由此可见,人的生理基础决定着我们的社会化,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生理特征、行为倾向。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不能违背客观现实。案例二 霍去病带头踢球 边塞荒凉,军旅生活枯躁无味。霍去病在月下巡视军营,他被一缕凄楚的笛声吸引了,双眉慢慢地皱了起来。是啊,军中缺粮,士气低落,真叫人焦心哪!面对猖獗的匈奴,战士情绪消沉,怎么打仗呢? 霍去病是西汉有名的军事家。他知道光靠惩罚是不能提高士气的。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带头和将士们一起踢球来振作士气,锻炼身体。于是,他让军队里的工匠用皮子缝成一个圆圆的皮球,中间塞满毛发。他命令士兵在广漠的荒原上修出一个球场。那时的球场是在地上挖些小浅坑,把球踢进土坑,就像现在足球赛中的射门。随后,他把球分发给部队,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优胜者就奖给酒肉,鼓励大家踢球。他自己呢?每次球赛都带头参加,同将士们一起奔跑,一起欢笑。 自从开展踢球活动后,将士们练活了手脚,提高了情绪,当军粮充足的时候,霍去病带领部队向匈奴发起了进攻,终于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打开了通向西域的道路。请选用一种合适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对上述事例进行分析。答题要点:1、本案例可用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凝聚力”这一理论进行分析。群体力也叫群体吸引力,是指群体对成员联合起来并增强成员相互好感的品质。影响凝聚力的因素有成员目标的一致性、团体成员需要满足的程度、团体领导方式、团体成员的协作与竞争等。其中团体领导的作风好领导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团体的吸引力。如果团体领导作风公正廉洁、以身作则、惜才爱才,对成员关心体贴,那么其团体对成员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协作和竞争是团体成员间关系和谐、团结一致,增强凝聚力的催化剂。2、本案例中,霍去病发现军中缺粮,士气低落,面对猖獗的匈奴,战士情绪消沉。他没有惩罚下属,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用组织将士们踢球比赛来振作士气,而且每次球赛他都带头参加,同将士们一起奔跑,一起欢笑。自从开展踢球活动后,将士们练活了手脚,提高了情绪,终于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打开了通向西域的道路。霍去病的成功正是由于他以身作则、惜才爱才,对将士们关心体贴,增强了团体的的吸引力所至。而且,霍去病通过组织战士们一起踢球,使战士们在活动中展开合作与竞争,关系更加和谐,也增强了士气。3、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团体吸引力是团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团体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而领导是团体的核心,在团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使团体具有吸引力,领导必须公正廉洁、以身作则、惜才爱才,对成员关心体贴。群体成员间要相互合作,适当竞争。案例三 艄公的箴言一个夏日的雨天,一名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一位老艄公救起。“你年轻轻的,为啥就不想活了?”艄公问。“我结婚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少妇哭诉道。“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艄公又问。少妇擦了擦眼泪,说:“那时我自由自在,一无牵挂”“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那时还没结婚,当然没有。”“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了两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一无牵挂。请上岸吧。”少妇回到岸上,艄公摇船远走。少妇揉揉眼睛,恍如做了一个噩梦。自此,她又活得充满信心,再也没动过轻生的念头。请你选择一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上述案例。答题要点:1、本案例可用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的改变”这一理论进行分析。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是指一个人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后,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很多,其中说服者的专业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说服者的专业性包括说服者所受的教育程度、专业训练、社会经验,以及其年龄、职业和社会地位等。这些因素,能够使说服者在目标对象的心目中成为某方面的权威形象,一般说服者的权威性越大,目标对象改变自己态度的可能性就越大。2、在本案例中,美丽的少妇意欲投河自尽,被一位老艄公救起。艄公的一番让劝说使少妇改变了态度,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为什么艄公的劝说这么有效,因为,他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他的年龄和社会经验,使他成了权威形象,也就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而且老艄公运用的说服方式也很恰当,让少妇与以前相比,只是回到过去而已。这样更促使了少妇态度的改变。3、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说服别人改变态度的过程中,说服者自身的因素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人费尽口舌可能毫无效果,而有人通过会心的交谈,却会引起被说服者心悦诚服地改变态度,就像案例中的老艄公。因此,被说服者会不会改变原有的态度,与说服者本身的权威、说服方法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案例四 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答题要点:1、本案例可用社会心理学中的“命令者的权威性”这一理论进行分析。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做出的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要求下发生的。影响服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命令者的权威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职位较高、权力较大、知识丰富、年龄较大、能力突出甚至财富较多等,都是构成权威影响的因素。命令者权威性越大,越容易导致服从现象。2、在本案例中,学生们被告知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并把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成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就是“权威效应”。因为学生们被告知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也就是说他是权威,这种权威地位,增强了被试学生服从的可能性,为了在权威面前不显的无知,学生们都服从了。如果,他们面前的不是专家、权威,那么服从率就会降低。3、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服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社会和个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服从,要有一定的辨别、判断能力,尤其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平。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服从,什么时候不该服从。五、论述题(20分)1、联系实际如何控制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反社会行为。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对侵犯行为的控制和预防,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出发,提出了各种减少与控制侵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 宣泄对于减轻或消除负性情绪,进而抑制和侵犯侵犯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它对消除和控制侵犯行为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一些非理性的宣泄并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可能会造成自己或他人的伤害,或者使痛苦进一步加重。1)惩罚 惩罚是在发生不良行为之后施以令人厌恶的刺激,是控制侵犯等不良行为最常用的手段。2)加强道德修养 道德水平是成熟个性的核心标志。3)有效的沟通等技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必将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4)限制暴力影视 研究表明,经常观看暴力影视作品,会增加人们反社会的侵犯行为和犯罪活动。因此,控制充斥大量暴力场面的影视作品的传播,对控制侵犯行为,减少和防止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2、联系实际,论述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1) 熟悉与邻近: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此外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2)相似性:相似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背景(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态度、价值观、信念、人格等方面具有类似的倾向性。它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其中,态度、信念和价值观是最主要的因素。为什么相似会导致吸引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人们愿意与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使人们更加容易相互理解,有共同语言。 第二,相似的人可以为我们的信仰和态度提供支持,使我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甚至感到自己的态度和信念是正确的. 第三,人们以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自己。因为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因此就想当然地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觉得他们也会喜欢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3) 互补:除相似性之外,互补也可以促进人际吸引,如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人也会成为好朋友。这说明人们在交往中不仅存在认同心理,而且存在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所缺少东西的需要,这就是互补可以增加人际吸引的道理。4)外貌: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在人际情感中的作用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5)才能:个人的能力与特长方面如果比较突出,与众不同,其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使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