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环环相扣的、多侧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包括经济、 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健康有序、同时又充 满活力的公民社会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 中,公民社会的核心内容都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 不涉及n - 者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适当保持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合理界限,正确处理二 者之间的关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由此,培育 健康发展的公民社会就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点。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来 分析探讨公民社会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公民社会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其概念前身“c i v i ls o c i e t y 在国内学术界还 有两个相关译名,即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通过对上述三个概念的辨析,本文采用了“公 民社会 这一称谓。在我国,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自主领域的不断扩展,公 民社会正在悄然兴起,并在经济、社会生活以及文化三个领域中获得了初步的发展,这 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首先必须正视这个事实。 本文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进行 了分析,认为公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契合性。两者的这种内在契合性具 体表现在:经济上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政治上都以民主法制为基础,文化上都以多元 性文化为基础。因而,公民社会应当而且必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点。为进一 步强调公民社会对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本文又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的内涵 出发,分别分析了公民社会在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活力热情、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并最终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 健康的公民社会这样一个结论。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国的公民社会距离“健康 二字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 依附性倾向明显、“官办 色彩太浓,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能力建设不足以及公 民意识比较薄弱等问题。当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市场经济、政 府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以及政治、法律文化传统这四个方面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深层次 的探讨。应当说,公民社会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构建,而这又进一步凸显了加快培育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的紧迫性。为实现这一目 标,就必须从当前我国公民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症下药,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 下,从市场经济、政府体制、公民意识以及公民社会自身着手,努力促进、培育一个健 康发展的公民社会,形成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公民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国家;培育 i i a b s t r a c t t h eb u i l d i n go f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a l i s ts o c i e t yi sa l li n t e r l o c k i n gr i n g ,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 p r o j e c t , i n v o l v i n ge c o n o m i c ,p o l i t i c a l ,s o c i a l ,c u l t u r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a n ds oo n f r o mt h es o c i a l p o i n to fv i e w , i ti si m p o r t a n tt oh a v eah e a l t h ya n do r d e r l y , b u ta l s oav i b r a n tc i v i ls o c i e t yf o r b u i l d i n g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i nt h e o r yo ri np r a c t i c e ,t h ec o r eo ft h ec i v i ls o c i e t yi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s t a t ea n ds o c i e t y t ob u i l d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a l i s ts o c i e t y , i th a st or e l a t e t ot h er e - p o s i t i o n i n g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 m m a i n t a i n i n gr e a s o n a b l el i m i t sb e t w e e n s t a t ea n ds o c i e t ya n dc o r r e c t l yh a n d l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 m ,i sn o to n l yt h en e e d f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 b u ta l s of o rt h ei n e v i t a b l ed e m a n do fs o c i a lh a r m o n y t h u s ,i ti st h eb a s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t on u r t u r eah e a l t h yc i v i ls o c i e t yo nt h eb u i l d i n go fas o c i a l i s t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f r o mt h i s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s e s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c i v i ls o c i e t yi np r o m o t i n gt h eb u i l d i n go f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c i v i ls o c i e t y ( g o n gm i ns h eh u i ”i nc h i n e s e ) i sa c o n c e p t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t h ew e s t ,a n d 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o f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f g o n gm i ns h eh u i h a st w or e l a t e dt r a n s l a t i o n si nt h e 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s h im i ns h eh u i a n d “m i nj i a ns h eh u i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i st h r e ec h i n e s ec o n c e p t s ,t h ep a p e ra d o p t e do ft i t l eo f “g o n gm i ns h eh u i ”i nc h i n a , 谢t l l t h ec o n t i n u o u sp r o g r e s so f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u pa n dt h ec o n t i n u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u t o n o m o u sf i e l di ns o c i e t y , c i v i ls o c i e t yi sq u i e t l yr i s i n g i ti sa ni n d i s p u t a b l ef a c tt h a tc i v i l s o c i e t yg e t st h ei n i t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f i e l d so fe c o n o m y , s o c i e t y , a n dc u l t u r a ll i f e i n b u i l d i n ga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t o d a y , w em u s tf i r s tf a c eu pt ot h i sf a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nt h ec o n c e p to f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a l i s ts o c i e t yf r o mt h ee c o n o m i c , p o l i t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h ew r i t e rf m dt h a tc i v i ls o c i e t ya n da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a r ei n h e r e n t l yc o m p a t i b l e t h ei n t r i n s i c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b e t w e e nt h e mh a st h es p e c i f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s :e c o n o m i c a l l y , i ti sb a s e do nt h e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p o l i t i c a l l y , i ti s b a s e do n d e m o c r a c ya n d t h el e g a l i t y ;c u l t u r a l l y , i ti sb a s e do nc u l t u r a ld i v e r s i f y t h e r e f o r e ,c i v i ls o c i e t y s h o u l da n dm u s tb et h eb a s i cp o i n to fb u i l d i n ga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i no r d e rt o f u r t h e rs t r e s st h a tt h es t r a t e g i c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c i v i ls o c i e t yf o r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 t h ep a p e r h a sa n a l y z e dr o l ep l a y e db yc i v i ls o c i e t yi n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d e m o c r a c ya n dl e g a l i t y , e q u i t y a n d j u s t i c e ,s i n c e r i t ya n da m i t y , v i t a l i t ya n dw a r m n e s s ,s e c u r i t ya n do r d e r , 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 m a na n dn a t u r ef r o ms i xc o n n o t a t i o n so fa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f i n a l l y , ac o n c l u s i o n i i i t h a tt ob u i l da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i si n s e p a r a b l ef r o mt h eh e a l t h yc i v i ls o c i e t yi s r e a c h e d h o w e v e r , t h er e a l i t yi so r e nc r u e l t h e r ei ss t i l lac e r t a i nd i s t a n c eb e t w e e nc h i n a sc i v i l s o c i e t i e sf r o mt h e “h e a l t h i n e s s ”a n dt h e r ea l em a n yp r o b l e m s ,f o re x a m p l e :o b v i o u s l y d e p e n d e n ts e x u a i l t y , g o v e m m e n t - n m n i n g ”,u n e v e n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c i v i l s o c i e t y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l e s sc a p a c i t yb u i l d i n ga n dr e l a t i v e l yw e a kc i v i ca w a r e n e s sa r et h ep r o b l e m s c e r t a i n l y , r e a s o n st h a tr e s u l ti nt h e s ep r o b l e m sa r en u m e r o u s a n dt h ep a p e rm a i n l yf r o mt h e f o l l o w i n gf o u ra s p e c t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o b l e m si n - d e p t h ,w h i c ha r et h e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 m a n a g e a b l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l a w sa n dr e g u l a t i o n sa sw e l l 嬲p o l i t i c ,l e g a l i t y a n dc u l t u r a lt r a d i t i o n s i ts h o u l db es a i dt h a t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t h e s ep r o b l e m sa f f e c t e dt h e b u i l d i n go f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a l i s ts o c i e t y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a n dt h a tf u r t h e rw o u l dh i g h l i g h t t h eu r g e n c yt oa c c e l e r a t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h e a l t h yc i v i ls o c i e t y t oa c h i e v et h i sg o a l , c h i n am u s tt a k et h ep r o b l e m se x i s t e di nc u r r e n tc i v i ls o c i e t ya st h ef i r s ts t e p s u i t i n gt h e m e t h o d st ot h es i t u a t i o n , o nt h ep r e m i s eo fp e r s i s t i n g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p r i n c i p l e ,c h i n as h o u l d p r o m o t ea n d c u l t i v a t ea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c i v i ls o c i e t y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t h e 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 t h es y s t e mo fg o v e r n m e n t ,c i v i ca w a r e n e s sa n dc i v i ls o c i e t yi t s e l f f o r ma n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ac i v i ls o c i e t ya n d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e ,c h i n aw i l lb u i l dt h ef i r ms o c i a l 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s m o o t hp r o g r e s so fa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k e y w o r d s :c i v i ls o c i e t y ;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e ;f o s t e r i n g i v 鲁东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付孑0 孑j 日期:细睥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鲁 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回。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僧孑j 孑j 导师签名: 矶钟。乏 日期:劢疗月,v 日 日期:劲y 年月7 日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公民社会( c i v i ls o c i e t y ) 理论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 西方学术研究的个热门话题。最初,公民社会研究主要是在政治哲学层面进行的,但 是进入9 0 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公民社会研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 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化的研究。当代西方公民社会研究者普遍 认为,公民社会具有相对于政治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它的本质特征。但对于两 者的关系,西方学界的看法却并不一致,有的学者强调两者关系的消极性,即公民社会 对国家的监督、制约甚至对抗的关系;另外一些学者则更多地强调两者关系的积极性, 即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合作互补、良性互动。 “公民社会概念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缘自1 9 7 8 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历史性的过程使得在高度政治化的中国社会内部开 始渐渐地生长出一个相对独立的非政治领域,这也正是我们实证意义上客观认识到的 “公民社会 雏形。从9 0 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一批介绍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著作和以 中国的公民社会为论题的成果相继问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邓正来的国家与市 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俞可平的治理与善治、增量民主与善治、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何增科的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张静的国 家与社会,等等。 对于公民社会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伴随改革开放的 进程,我国的社会建设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新近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就是其 代表。自这一社会建设目标被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就此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产生了 一大批很有价值的和谐社会理论研究成果。然而,却很少有人真正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去 探讨和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理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在笔者看来,一个 健康有序、生机勃勃的公民社会,是实现和保持社会和谐的重要的社会基础,也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探讨公民社会对于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功能,无疑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兼具理论 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正是选择了这样一个视角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的。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公民社会基本理论 若干概念辨析 在中国学术界,公民社会常常又被称为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它们是同一个英文术 语“c i v i ls o c i e t y 的三个不同中文译名。这三个译名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都是对 当代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即表达一种与国家形态相对应的社会形态,表明一种文明化 的、世俗的,与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相联系的社会存在。但事实上这三个不同的中文 称谓并不是完全同义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别:即分别指明和强调了作为一 种特定社会现实的“c i v i ls o c i e t y 的不同侧面。 ( 一)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 是最为流行的术语,也是对“c i v i ls o c i e t y ( 相对应的德语词是 b u r g e r l i c h eg e s e l l s c h a f t ) 的经典译名,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译本。市 民社会理论在西方政治理论中拥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其发展规律脉络庞杂且缺乏系统 性。诚如哈贝马斯所讲,“要在有关书籍中寻找关于市民社会的清晰定义自然是徒劳的”。 u 姑钟因而,本文只是主要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市民社会理论,我们 可以对这个西方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p o l i t i k ek o i n o n i a ”( p o l i t i c a l s o c i e t y c o m m u n i t y ) 的概念,具体指“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 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口删他奠定了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古罗马政治 理论家西塞罗在公元前一世纪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他认为,市民 社会“不仅指单个国家,而且指业已发达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口叫3 黑格尔第一次系统提出现代市民社会概念,从而真正从概念上把“c i v i ls o c i e t y 与国家区分开来。在他那里,市民社会是区别于家庭和国家的社会生活领域,由三部分 所组成:需求系统市场经济;多元系统自愿组织;法制系统保障基本民权, 防止国家滥用职权的警察和司法机构。在黑格尔的概念体系中,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 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形成比国家晚。“作为差别的阶段,它必须以国家为前提,而 为了巩固地存在,它也必须有一个国家作为独立的东西在它面前。h h 叩换句话说,在 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是在国家的基础上并以国家为前提而形成的。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市民社会概 2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念。他继承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分,但他同时也对黑格尔的“国家至上”学 说进行了批判。在他看来,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对怎样 界定市民社会,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做出了概括:“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 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它包括该阶段上的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 活,因此,它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尽管另一方面它对外仍然需要组成国家的形式。 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 会”。畸蝉”显然,在马克思那里,市民社会首先意味着生产关系( 即交往形式) 。 2 0 世纪后半期,当代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进一步发展了市民社会理论。他认为市民 社会是指一种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私人自治领域,包括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私人领 域( p r i v a t es p h e r e ) 是指以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私域构成 了狭义的市民社会,亦即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的领域,嵌入其中的是具有内部领域的家 庭”。m 4 ”公共领域( p u b l i cs p h e r e ) 是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指的是由 私人组成的独立于国家的非官方组织或机构构成的社会文化体系。它包括“教会、文化 团体和学会,还包括独立的媒体,运动和娱乐协会、辩论俱乐部、市民论坛和市民协会, 此外还包括职业团体、政治党派、工会和其他组织等等。佃3 在他看来,市民社会主 要表现为一种文化系统,因此只有使社会文化领域在市民社会中获得高度自治和空前解 放,国家统治才具有合法性的资源。 当代“市民社会”的使用者主要受黑格尔和马克思为代表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 的影响,更多地强调c i v i ls o c i e t y 的经济生活层面,把市场经济当作市民社会的核心, 认为民主制度与市民社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分析社会的总体结构时,大多采用“政 治国家市民社会的两分法。 ( 二) 民间社会 汉语中的“民间社会”是台湾学者( 如南方朔、木鱼、江讯等) 的译法,具体包括 民间组合、民间社团、民营企业、私立学校、独立媒体、社区自治、教会等等。这一术 语多为历史学家所喜欢,因而在研究中国近代( 清末民初) 的民间组织( 尤其是商会) 时常被加以使用。 在“民间社会”这一语境中,其自身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 民间社会与政治国家处于一种对抗关系,两者之间只能是此消彼长,而不可能共生共强, 民间社会的政治只能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反叛的政治”;其二,民间社会与政治国家毫 无瓜葛,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场域,没有交集,民问社会的政治是一种“反叛政治的政治”。 盯h 叩”在中国学术界,大多数民间社会概念的使用者倾向于民间社会的第一种含义。诚如 3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甘阳所说,在“民间社会这一看上去相当简单的中文词中,实际隐含着一种极其根深 蒂固的、中国人看待政治生活和政治社会的传统方式,这就是“民间对官府 这样一种 二分式基本格局。民间社会者,说穿了,对立于乃至对抗于官府者也。曲叩当然,甘阳 先生的上述结论无疑是深刻的,但其过程有所误读。实际上与其说“民间社会体现了 中国传统中“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毋宁说“民间社会”论者是以洛克的学说反过来格 式化中国社会,因而才看到中国传统社会“民官对立的。事实上,中国传统社会更像 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或像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所概括的:“在传统中国, 民间社会既不是只受国家权力支配的非自立的存在,也不是自立于国家之外的自我完善 的秩序空间,而是可将民间社会与国家体制共同视为由持有共同秩序观念的同心圆而连 接起来的连续体”。呻叫钟 ( 三)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是改革开放后对“c i v i ls o c i e t y 的新译名,在词源上来自于拉丁 文c i v i l i ss o c i e t a s ,3 2 最初是西塞罗用以表示一种区别于部落和乡村的城市文明共 同体。它是一个褒义的称谓,强调的是“c i v i ls o c i e t y 的政治学意义,即公民的政 治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在当代关于公民社会的诸多定义中,戈登怀特( g o r d o nw h i t e ) 的定义颇具代表 性。他指出,当代使用这个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它是国家 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 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和增进他们的 利益或价值。怀特还主张要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社 会或经济系统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n 叽 而俞可平教授则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公民社会进行了归纳概括。他认为公民社会是国 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 属的公民社会组织( c i v i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rc i v i ls o c i e t y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简称c s o s ) , 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 的运动等。在我国,由于它既不属于政府部门( 第一部门) ,又不属于市场系统( 第二部 门) ,它们又被称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n 妇佃啪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可被界定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 。费先生认为,西洋社会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 人,分得很清楚。对于这种性质的 l 会哭系,费尤生称之为“团体格局”。i 而中囝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则与此明 显不同。在中国 会皂,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f f 的圈子的中心。被嘲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 在某时问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小一定相同的。费先生将这种社会关系模式,称之为“差序格局”。 4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约精神为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旨的社会自主领域。它是相对于政治国 家而言,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成员的物质交往方式及社 会自主的生存样式。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应主要把握三点:首先,市场经济是公民社会 的基础,没有市场交换体系的形成、市场机制的建构和私有财产权的有效保护,就没有 独立的个体存在的社会条件;没有独立的个体的存在,就意味着公民社会失去了其主体 条件,更谈不上形成摆脱政治国家超常干预的社会自主领域。其次,契约精神是公民社 会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契约精神主要表现为独立人格、自由个性、权利平等、科学理性、 民主政治及社会责任等多种文化特征,这些特征既是公民社会形成的精神起源,又是公 民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构成公民社会的运作逻辑和普遍的行为准则。最后,公民社 会最根本的属性在于它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旨。公民社会之所以区别于其 他社会自治组织,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社会,反过 来说,如果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有效的保护,公民就会对组织丧失信心, 其所导致的后果便是社会自主领域无法生成。因而,在定义公民社会的概念时,必须要 强调出这一属性。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三种不同的称谓,本文最终决定采用“公民社会 的译名,其 原因有四。首先,就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形来看,它是一个拥有九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 如果采用市民社会的术语,无形中就将广大的农民排斥在外。而且在现代中国城乡环境 差别很大,乡村居民不被称为“市民”的情况下,“市民社会 一词很容易遮盖原本的 政治含义,因此改译为“公民社会 要更妥帖些。其次,直到近代,中国仍然存在着传 统意义上的民间社会,如行会、帮会、寺院等,这种传统的民间社会是相对于中央集权 的一个社会自主空间,但其缺乏现代公民社会的开放性,特别是这种开放性所凭借的对 个体自由的信念。再次,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我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在目 前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期,面对几千年的“臣民意识”,n 2 叩7 特别需要启蒙、培育与 公民社会相契合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性格,故而采用“公民社会”更有助于培育公民意识 以及塑造公民性格。最后,公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某种内在虮冶切性”,这 一点将在后面作进一步论述。 需要强调一点,虽然本文采用了“公民社会”的译名,但由于本文引用了大量的西 方“c i v i ls o c i e t y 理论,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也交叉使用“市民社会这一译名。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模式 公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其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对于两者的关系,学术界始 终存在争议。由于各个论者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所持的公民社会观各异,因而得出的 理论模式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还是可以对其做一个总的概括。在笔者看来,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为消极模式,另一种则为积极模 式。其中,消极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具体模式,即公民社会制衡政治国家模式和公民社 会对抗政治国家模式。 首先,托克维尔最早注意到了公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制衡作用。他提出,一个由各 种独立的、自主的社团组成的多元社会,可以对政治权力构成有效的“社会制衡”。社 会制衡一方面有助于防止政府权力的绝对化,另一方面也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政 治民主的重要途径。诚如亨廷顿所说,公民社会为制约国家权力,从而为实现社会对国 家的控制以及作为这种控制最有效方式的民主制度提供了基础。n 硼如2 在现代政治发展 进程中,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制衡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和谐与反目、妥协与抵触、 镇压与叛乱等。问题在于,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间存在的是冲突式的制衡关系,还是制 度化的制衡关系。在威权主义国家及其以前的阶段,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基本上是一种 冲突式的制衡关系。但自宪政主义国家出现后,两者之间就越来越趋向于这种制度化的 制衡关系。 其次,公民社会对抗政治国家这一命题最初由托马斯- 潘恩所提出。在其所著的人 的权利中,他把对国家行为进行限制这一主题推向极致。他认为,公民社会和政治国 家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公民社会越完善,对国家的需求就越小,理想的国家乃 是最低限度的国家。当代少数激进的公民社会论者继承了这一观点,坦言“公民社会被 认为不仅仅是一种可以用来对抗或抵御国家集权式统治的必要手段,还是一种应被视为 当然的目的 。 积极模式又可细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合作互补、公民 社会与政治国家良性互动模式。 首先,一些公民社会论者认为,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对集体需要做出反应方面,公民 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两者之间可以建立起很好的合作关系。不少公 民社会论者更认为这样一种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与那些具有更强竞争性团体的国家 t i m o t h yg a s h ,他在论及东欧政治反对力量战略时指出,“对于他们来讲,重建市民社会本身既是目的,又是 实现政治变革( 包括国家性质的变革) 目的的于段”,t h eu s eo fa d v e r s i t y ,l o n d o n g r a n t ab o o k s ,1 9 8 9 ,第2 4 6 贞。 6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如美国) 相比,能带来更大的社会稳定、稍慢但持续的经济增长、较低的通货膨胀和 较好的社会福利效果。n 钔如7 萨拉蒙等人也认为,只有在公民社会,国家以及商业领域之 间建立起相互支持、高度合作的关系,它们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民主和经济的增长才 有望实现。1 5 3 其次,另有一些公民社会论者认为,所谓“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绝非是 时下许多人所片面强调的那种简单对立以至对抗的关系,恰恰相反,它所要建立的正是 社会与国家之间能够具有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借用政治社会学家们的用语,这一良性 互动关系可表述为一个双向的过程,即一方面是“社会形塑国家的过程,另一方面又 是“国家形塑社会”的过程。呻删经过这一双向过程,双方能够较好的抑制各自内在的 弊端,使国家所维护的普遍利益与公民社会所捍卫的特殊利益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关系模式,并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笔者认为:在我国,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应当采取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模式,这同时也是我国公民社会 发展的目标模式。 三、公民社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正如前述,从理论上看,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主要存在着两种关系模式,但不论哪 种模式,都必须建立在公民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在我国,公民社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 在的。尽管中国很早就有关于公民社会的理想( 例如“天下为公 ) ,但几千年来却一直 是个乌托邦。在奴隶制时代以及封建君主主宰一切的时代,由于政治权力渗透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领域,国家与社会高度重合,造成了公民社会缺乏赖以形成的必要土壤。正如 费正清所描述的:“帝制中国存在着一个不受限制的权力中心,这个权力中心具有对社 会经济文化无限干预的可能性 。n 6 叩哪因而,在封建社会,只有臣民社会,而没有公民 社会。而由臣民社会转变为公民社会,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但首先,我们亦应当了解 在公民社会产生之前我们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状态。 ( 一)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家与社会的同构状态 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同构状态,是对这一时期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概 括。它的基本特点是国家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压倒一切的优势地位而没有边界限 制,它可以渗透和扩张到社会各个领域,其触角甚至可以深入到个人的家庭生活,而不 受法律、思想、道德( 宗教) 的限制。一切社会生活都要以政治国家为中心展开,受其影 响和支配。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4 9 年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巩固新政权,进 行社会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再造;二是在各种社会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建设。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因此,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首先 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刚刚建立的共和国就必须调动全 部可以调动的资源以保证工业体系的建立。可是,要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保证资源调动 的有效性,就必须利用政治国家的强大动员能力和强制性手段控制全部的社会生活空 间,以保证社会不会失序。于是它就难以避免采取了最为简便和有效的社会发展战略一 一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 计划经济的确立,使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农业、城市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了社会主义改造,把所有经济成份都统一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框架之下,导 致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被消解,政府无所不能地控制、驾驭着一切社会经济领域。“中 央政府对各省的赋税收入一直维持着特别的控制”,“对各省的税收分配的控制从未有过 放松”,n 7 叩0 5 从而使政府对主要社会资源实行直接垄断。社会资源高度集中的结果,使 得每一个社会组织除从政府获取所需资源外,没有任何获取资源的渠道。除了政府统一 调拨,统一分配外,组织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要素和资源很难横向流动。这就使得个人、 各类社会组织高度依赖于政府。如上所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形成这一时期国 家与社会处于同构状态的根本原因,但这种同构状态的强化,则是借助于传统单位制才 得以实现的。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是个实行单位制度的国家。所谓单位制度,是指自1 9 4 9 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了管理公有体制内人员而设立的组织形式。这种传统单位制 在农村表现为“人民公社 和“大队”,在城市表现为“单位”。它是一种高度严密而又 简单划一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的军事化的组织方法和组织系统在社会 组织中的延伸。n 踟在这一时期,中国城市中的单位制和农村中的人民公社制度,与其他 国家中的那种功能单一的功能性组织是明显不同的。由于中国企业组织的特殊功能,形 成了一套特殊的权力关系,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个人对单位的经济、政治依附和对基 层领导的人身依附。 此外,政府还通过“身份制”限制户籍、职业、社会地位及社会流动,同时还通过 各种政治动员使得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高度政治化。在这种环境下,个人隶属于单位,单 位隶属于国家。在单位之外,个人没有任何生存发展的资源空间,一个外在于国家权威 的自治的社会领域完全没有赖以成长的条件。这一阶段也存在一些社团,但数量十分有 限且种类单一。5 0 年代初,全国性社会团体4 4 个,1 9 6 5 年不到1 0 0 个,地方性社团约 r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0 0 0 个。n 引如其中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和工商联等。这些社团或是由中国 共产党自己创办,如工会、共青团和妇联,或是受党和政府管辖的,如科协、工商联, 因此,严格的说它们都不能算是民间组织。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分化程度很低、分化速度缓慢、具有较强同构 性的社会。具体表现在:其一,社会的政治中心、意识形态中心、经济中心重合为一, 国家与社会合为一体以及资源和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国家具有很强的动员与组织能力, 但结构较为僵硬、凝滞。这种结构形态可称之为总体性社会。其二,社会的组织类型和 组织方式简单划一,都是按相同的模式建构和按统一的方式运行,所有的社会组织,不 管是行政的、事业的或经济的、政治的,均由政府控制和管理,均有一定的行政隶属关 系和行政级别,并依此从政府那里获得按计划分配的资源。这种制度一个突出特点是以 行政区划分割了整个社会,社会组织构成一种蜂窝式状态。单位组织以及各级行政组 织像蜂窝壁一样将社会分割为互不沟通的部分。整个社会也不存在专门私人性的领域, 国家与社会达到高度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基础习题集》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心理效应 课件
- 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第二单元 习作:多彩的生活(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能力提升(统编版)
- 西京学院《现代信号处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基础护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齐白石介绍课件
- 移动机器人原理与技术 课件 第3、4章 移动机器人的传感器、移动机器人定位
-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知识结构图
-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 ASTM_A29/A29M热锻及冷加工碳素钢和合金钢棒
- 培训机构全日制全托生管理制度
-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
- 行政中心副总裁岗位职责
- 合伙购校车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 通信光缆工程施工技术标投标文件(可编辑)
- 餐饮店劳动合同
- 民航气象常用缩略语及符号含义
- GB∕T 14480.3-2020 无损检测仪器 涡流检测设备 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