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研究旨:i ! i ! 优选适合我闻闭情的高考模式目前,世界各国的i 自i 考模式 主要宥五种:一是统”一考试模式;! 二是“蔓合一”模式# 即统一考试加平时 成绩和杜会活动,三是分屡模式;删是“统单结合”模式:五是高校自主招 生模式即备大学自主命题、自丰招生。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前言、圈外典型 的高考模式及其启示、我国商考模式的历史回顾及现状、高考模式评价指标 体系的建立、优选适合我国因情的高考模式,统一考试模式的补充与完瞢筹 血大f f l ;分内容。 在前言部分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概述和分析了我国高考模式改革的背景 和必然性l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和比牧研究方法,试图在分析美 嘲、r 本、欧洲国家高考模式演变的基础t - ,探求适合我蜀实际的高考模式; 第= 部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回顾我固高考模式改革的历程,述评其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走向多样化的原因;第三部分在介绍构建高考模式评 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基础上,运用特尔斐法建立了高考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第 四部分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公平公j f 、利于选拔、科学组织、讴确导向和考试 成本矗方面对这氕种模式进行了全西、系统的探讨,认为我国成建立以统一 考试模式为主、多元考试模式为辅的考试模式体系;第五部分则主要介绍了 统一考试模式的补充与完善。 关键词:高考高考模式高考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统一考试模式 a b s t r a c t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ep a p e ri st oc h o o s eac e em o d ew h i c hi sa d a p t i v et ot h e s i t u a t i o no fc h i n a n o w a d a y st h e r ea r ff i v e k i n d s o fc e em o d e si nt h e w o r l d t h ef i r s to n ei st h em o d eo f t h eu n i t a r yc e e ;t h es e c o n do n ei s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m o d ew h i c hi n c l u d e su n i t a r ye x a m ,r e s u l t sa t o t h e r t i m e sa n ds o c i e t a l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t h i r do n ei st h ec l a s s i f i e dc e em o d e ;t h ef o u r t h o n ei st h em o d eo f “t h eu n i t a r yc e ea n di n d e p e n d e n tc e e ”:t h el a s to n ei st h e m o d eo fi n d e p e n d e n te n r o l m e n to fu n i v e r s i t y t h ep a p e rm a i n l yc o n s i s t so fs i x 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ep r e f a c ei nw h i c h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 c e em o d ei nc h i n ai sc o n c e r n e dw i t h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a b o u tt h er e f o r m a t i o n s o fc e e s y s t e mi nt h eu s a ,j a p a n ,a n de u r o p e a nc o u n t r i e sw i t ht h eh i s t o r i c m e t h o d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m e t h o d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w ew i l lm a k et h ed e p i c t i o n o ft h eh i s t o r y ,a c t u a l i t yo ft h er e f o r m a t i o no fc e es y s t e mi nc h i n a a n d a n a l y z ei t s m o t i v ef o r c e so fc h a n g eb y w a y so f d o c u m e n t r e f e r r i n g a n d i n t e r v i e w i n g 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w ew i l lc o n s t r u c te v a l u a t i o nc r i t e r i as y s t e mo f c e em o d ew i t ht h e d e l p h i m e t h o do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i n t r o d u c i n gi t s 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 o r y ;i nt h ef i f t hp a r tw ew i l lm a k et h eo v e r a l l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e x p l o r a t i o nt o t h ef i v ek i n d so fc e em o d e sf r o mt h ev i e wo fe q u a l i t yo f e x a m ,b e i n gf a v o r a b l et os i n g l eo u t ,o r g a n i z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 , l e a d i n gt o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c o r r e c t l ya n dc o s to fe x a m b ya n a l y t i c a l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 ,t h e nw e t h i n kt h a tw es h o u l dc o n s t r u c tt h ee x a mm o d e ss y s t e mi nw h i c ht h eu n i t a r yc e e m o d ei sp r e d o m i n a n ta n dd i v e r s ec e em o d e sa r es e c o n d a r y t h es i x t h p a r ti st o i n t r o d u c et h es u p p l e m e n ta n dp e r f e c t i o no ft h em o d eo ft h eu n i t a r yc e e k e yw o r d s :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 ,c e em o d e , e v a l u a t i o nc r i t e r i as y s t e mo fc e em o d e 。 t h em o d eo ft h eu n i t a r yc e e n 我国商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前言 一、背景陈述 随着我国人均g d p 增加,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来临,高等教育精英 教育弱化了。要化解高等教育需求的强烈矛盾。高考必然要改革。同时,随 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进, 现行的高考制度f l 益暴露出它在许多方面的局限性以文理分科为基本科目 设簧形式,考试内容偏向学科化和专业化,导致了高中生思维呆板,知识面 狭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弱同时又造成高等学校文科学生思维方式的缺 陷,而理科学生知识词编颇的状况。由于传统高考模式的种种弊端,改革现 行的高考模式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改革手 生和考试制度”,鼓励“进行多种 形式的高考制度改革试验”,“逐渐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i f 的 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 近年来,我国陆续进行了高考模式的试点改革:2 0 0 3 年,北大、清华等 2 2 所高校披赋予5 的自主招生权。2 0 0 6 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 3 所: 2 0 0 2 年在广西进行了本专科考试分离的试点l2 0 0 3 年上海大学实行“统考加 单考”模式的试点改革,按照招生工作细则规定,学校根据全市统考成绩、 学校组织的“x ”科目加试成绩和考生的专特长规定,“多元测评”,择优录取。 从国际范围来看,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呈现两大趋势:1 大学统一入学考 试范咽在扩大,并向两次考试发展。第一次为全凼性或大范围的统一考试, 由专门的教育考试服务机构承办;第二次为高校自行举办的入学考试。2 原 来实行高校统一考试鲋国家或地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开始实行 入学方式的多元化,扩大高校和考生的选择权。 在此背景下,我决定将我国商考模式的优化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二、选题的意义 众所周知,高考是我国社会,l 活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事之一商考不仅关 系至大学对人才的选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 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自1 9 7 7 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 我幽商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发展。高考是继续略持统一考试模式,还是分层考试模式、统考加单考模式、 高校自主招生模式或采用美国的“三合一”模式? 这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焦 点问题。本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优选出适合 中国国情的高考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补充与完善措施希望在理论上能有所 创耨,填补目i i i 这方砸研究在量化基础上的欠缺;还希望能够为招生部门、 教育部门提供一些资料和建议。因此,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 理论价值,更具突出的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东西方各国都在探索、研究高考制度,寻找适合本国的高校招 生制度,促进人j 培养的切合性,因此,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也层出不穷, 但目前关于高考模式的研究,多为各执一词的语占论辩式研究,基于量化基 础的研究和探索的学术成果却并不多。国外有代表性的著作有:马克t 伊克 斯坦等著迈向大学之路一各国的考试政策与实务( 台北心理出版有限 公司,1 9 9 6 ) ;罗伯特蒙哥马利著黄鸣译考试的新探索( 广西人民出 版社) 等。国内相关的专著有:刘海峰等著中国考试发展史( 华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2 0 0 2 ) ;东方等著追问3 + x ( 福建教育出版社,2 0 0 1 ) ;马文卿 等著中国高考走向( 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2 ) ;廖平胜等著中外考试制 度比较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 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性论文有:需照彬的大学自主招生;高考的最终 走向湖北招生考试,2 0 0 4 ( 6 ) :张亚群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认识误区 考试研究。2 0 0 4 ( 2 ) ;吴艳玲的坚持统一高考,完善和扩大高校自主招生 湖北招生考试,2 0 0 4 ( 6 ) ;乔丽娟、张景化的统一高考制度下的试卷多样化 研究考试研究,2 0 0 5 ( 2 ) i 胡东芳的当代中国高考政策的多元化发展及其 完善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 0 0 4 ( 4 ) ;刘清华的高校分类发展与高考制度改 革 考试研究,2 0 0 5 ( 7 ) ;陈黎的关于高考模式改革的思考 教育探 索2 0 0 0 ( 4 ) l 阎建平的构建新世纪高考模式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2 0 0 1 0 ) ;冯先杰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理工高教研究2 0 0 5 ( 8 ) 等。 四、概念厘定 1 模式( m o d e ) 2 我国高考 ;l 式的优化研究 对于“模式”一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希腊著名哲学家亚力山 大( a l e x a n d e r ) 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 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辞海解释为 “在社会科学中,模式指的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 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o 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模式其实就 是解决菜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你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 那就是模式。还有的学者认为,模式表达了一种标准,一种规范,一个系统。 根据众多的解释,我们认为,“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领域内,人们为了实现 特定的目标,依据某种理念而采用的比较稳固的操作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 系 2 高考模式 根据以上对“模式”一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把“高考模式”定义为“在 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了更好实现三个有助于o ,在高考过程中采用的 比较稳固的操作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 五、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研究方法。1 文献法。查阅相关的文献,特别是借鉴系统科学、考试学 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多学科宽视角的研究 2 对比研究法。本研究将借餐外围特别是美国和同本等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为 我国商考模式的优化提供r 婴的f l ,j 。3 特尔望法。它足确定指标权i f l 的 种使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方法。它以分发调查表的形式向有关专家咨询: 这些专家以“背靠背”的形式接受咨询,尽可能减少权威、资历、口才,人 数优势等对被咨询者回答问题的影响;第一批咨询表收回后,经统计处理, 立即将总体应答情况,如平均数、各权数区域的频数等反馈给专家;然后各 专家考虑这一情况,自由地决定自己是修改或是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一般 采用三轮咨询调查较为适宜4 层次分析法( a h p ) a h p 是一种能将定性 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公共 管理问题的有利工具用a h p 分析问题大体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 1 ) 建立 辞海 1 :海辞书小版朴2 0 0 0 年敝,蚺1 5 9 6 页 。有助干”指有助于高技选拔人才胄助十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l 主权 3 我田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层次结构模型( 从高到低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 2 ) 构造判断矩阵 ( 根据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把这些判断用数值表 示出来并写成矩阵形式) ;( 3 ) 层次单排序( 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 某因素丽亩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植) ;( 4 ) 层次总排序 ( 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 有因素重要性的权植) ;( 5 ) 一致性检验( 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 性) 。 论文结构。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外典型的高考模 式及其启示,主要介绍美国、开本、英国和法国四国的高考模式,为我国高 考模式的改革提供范式参考。第二部分为我国高考模式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分析现行高考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走向多样化的原因。第三部分在介绍构建;自i 考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上,运用特尔斐法建立了高考模式评价指标 体系第四部分运用层次分析法优选适合我国幽情的商考模式。第五部分为 统一考试模式的补充与完善。 4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第一章国外典型的高考模式及其启示 一、美国的“高考”模式( “三合一”模式) 荧图没有全国大学入学统一考试( 由于美国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近似 于我国的高考,所以我们简称其为“高考”) 荧国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 不是由国家组织考试而是由受到普遍承认的专门的私人测试机构来组织 这些机构聘请权威测试专家及各学科专家对测试进行专门研究,编写试 题美国的大学不以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与否的惟一标准。除s a t 或a c t 成绩外,考生的平时学习成绩、个人特长、社会服务表现和个入申请书、 校长推荐信等都是重要参考依据,所以称之为“三合一”高考模式。 目前美国主要有两种高校入学考试。一种是s a t ( s c h o l a t i c a p t i t u d et e s t ) 即学术能力考试,s a t 是一种标准化的学习能力测验,目 的不是检查学生在高中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确定考生是否具备大学学习的 基本能力。考试内容包括英文、数学和写作。s a t 考试每年举办七次,考 生可以参加任何一次甚至每一次考试。许多名牌大学在统计考分对,不管 你考过多少次,只选择其中最好的单科成绩。另一种是a c t ( 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t e s t ) 即美国大学测验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学课程的掌握程 度。a c t 是学生学业成绩和入学钾能测验的一种综合测试,包括学术水平 测试、学生能力测试、兴趣爱好调查等a c t 考试内容包括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研究4 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此项 测验与学能测验颇为相似,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互相取代,每年亦举行6 次 左右,考生可选择时间应试。各高校可根据需要要求申请者提供某种考试 成绩,这些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学生入学后必修或选修课 程的依据。 除入学考试成绩外,各大学在录取新生时还会综合考虑以下二个方 面:平时成绩,即考生高中时期所学课程及得到的学分和高中学业成绩。 社会活动方面,即社会活动能力、社区服务表现、工作经验等。比如做 过社区义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考生更有竞争力。另外,美国高中生要想 考上自己渴望的大学,还要有入学申请书和推荐信,即要求考生写一篇作 文说明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及选择这所大学的理由,并提供中学校长或任课 5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教师的推荐信。这封由老师或校长撰写的信,不再重复该高中生的学校学 习成绩数据,或华丽的表扬言辞,而是用生动的事实,向该生报考的大学 讲述他( 她)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的事迹,让大学了解考生的特点、才 干积能力。有特殊才于的学生可以破格录取。 美国的教育宗旨,不仅传授知识,曼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 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因此,美国的高中生考 大学,是一个完整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的过程当然,美国高 校的招生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综合选拔中主观标准不易把握,有些学 校因抢生源而降低招生标准等 二、日本的高考模式( “统单结合”模式) 日本与中冒隔海为邻,二者在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等方面有着许多相遇 之处。f 1 本社会今天仍是个重视学历,特别是名牌大学学历的社会,在中国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在同本也非常普遍。 日本高考的基本模式是“统单结合”模式,即实行国家统一和大学自主 相结合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第一次考试由国家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主持,称 为“全国共同第一次学历考试”;第二次考试幽各大学自行主持考生可依 据第一次考试成绩参加适合自己性向、兴趣的多所大学的考试,作为大学入 学成绩评定的依据这样使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t 以避免“一试定终身” 的现象。“共同一次试”考试的目的足考核考生对高中阶段基本学习内容的 掌握程度,考试内容必须在高中所学各科必修课程范围内。与中国不同的是, 他们的考试并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有国文、数学、社会学、理科、外语5 科3 1 门。在参加完“共同一次试”考试1 0 天以后,考生须向其所报考的学 校提出第二次考试申请书考生再按各大学的通知和要求。参加各大学的第 二次考试。第二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定考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学 习能力,检测考生对报考学校和专业韵特殊要求所具备的能力考试的内容 由各大学根据各自的专业要求和专业特点自行确定,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 学习技能、学术方向等方面的内容考试方法也较为灵活,或笔试,或口试。 或实际操作,由学校根据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灵活掌握 “共同一次试”考试制度共实施了1 1 年,后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于 是1 9 8 8 年同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新的大学入学考试方案,并于1 9 9 0 年 6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在全开本实施这个方案是以“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取代“全国共i 司第 一次学力考试”,考试科目有国语、数学、外语、地理历史、公民和理科六 科。具体备选课程有3 1 门“中心考试”赋予了各大学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和 自主决定权,各大学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选用这个方案,和选用的科目数量( 1 l p 可选“中心考试”中的一科,也可全选) 。出于不同的大学指定的考试科目不 同,所以就要求高中教育必须全面落实高中教学大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 化了高中的应试教育和大学考试对高中教育的指挥棒作用。结果到2 0 0 4 年, 共有5 4 3 所国立、公立与私立大学、1 5 4 2 个学部( 1 l p 大学中的学院) 选用了大 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 除了两次考试以外,日本目前在部分大学实行推荐入学制度,推荐入学 是以调查书、毕业学校校长推荐书、面试等为录取的主要依掘,完全或部分 的减免考生学历考试的招生录取方法。主要的推荐入学有完全推荐入学、不 完全推荐入学、特别推荐入学几种类型。近来年发展较快的“a 0 考试”( 招 生事务所选拔) ,也越来越多地为同本各大学所采用。a o 入学取消了普通的 学历考试i 代之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 三、英、法两国的“高考”模式( 分层模式) 英、法两国都有教育教学分流的传统。英国是适应3 a 教育的分流传统: 英国 1 9 4 4 年教育法规定的原则之一,即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不同的年龄 ( a g e ) 、能力( a b i l i t y ) 、性向( a p t i t u d e ) 及不同的离校年龄”,法案桡同设立分 离的不同类型中学尽管几十年来。英国的中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实行了公 立中等学校的综合化,但进入综合t l i 学的学生仍旧按成绩、性向、能力被分 为学术组、技术组和现代中学组,设置不同的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去向分化与此相一致,大学入学考试也贯彻着3 a 教育的传统。英国大学 的入学考试,一般可以表示为“g c e s ( 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1 6 岁考试) ” 和“g c ea 级水平或g c ea s 级水平考试( 高中毕业时的1 8 岁考试) ”英 国大学招生,一般不单独组织入学考试,除丌放大学外,大学选拔新生主要 根据申请者参加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所取得的成绩。 法国是适应泾渭分明的选择性教育分流传统法国的中学分为普通高 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至1 9 9 0 年法国普通高中毕业 会考分为五类;a 类:文学与哲学;b 类:经济与社会科学:c 类:数学和 7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物理;d 类:数学和自然科学;e 类:数学和技术。技术高中毕业会考分为 3 类,分别是f 类:工业技术;g 类:经济技术;h 类:计算机技术。1 9 9 0 年法国颁稚了新的高中教学大纲,新大纲将普通高中原有的5 科划分为3 科, 即文学、经济和社会、科学。技术高中由原来的3 类科目改为4 类。它们是 科学与第三产业技术类、医学社会科学类、科学与工业技术类、科学与实验 室技术类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熊大学入学资格制度相当子我国的高考。i e 是由于英、法两国的中等教育阶段的分流传统,所以他们能够顺利实行本、 专科分开考试本研究所提出的“分层高考模式”即按本科、专科分层考试, 或者按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分层考试,和英、法两国的 考试模式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本文中将这两个国家的考试模式归类为“分层 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英、法两图的高中毕业考试成绩的计算皆为综合评价记 分,综合衡量学生的学历。比如英国大学的录取标准足校外统考与校内成绩 相结合,校内成绩如“课程作业”最低占2 0 的比例;法国的综合评价方法 是高中毕业会考采用初试与复试综合衡量学生成绩的办法,初试分为笔试与 口试,复试有口试或者操作考试。” 四、美、日、英、法四国高考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j l ,各i 蛆的高考模式部足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都朝着民主化、多元化、人性化的趋势发展对我国高考模式的改革具体来 说有以下几点启示t 1 提供多次的考试机会 “一次考试”在操作上简便易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整真实地呈 现考生在整个学习生涯的全面情况。经常出现一些考生临场发挥异常的现象, 甚至一些考生因压力过大而引发心理问题等。而多次考试可以提高测量的效 度。现在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为考生提供一次以上的考试机会如美国、日 本、台湾等 2 注重对考生的综合评价 刘清华发选用家i f l i 校扦l 生考试j 学授教育关系的共i r d 特征考试研究,2 0 0 4 ( 2 ) 1 4 岳f 仁肖燃从世抖人学入学考试发j l 毫趋辨认识我隅i f j i 之改革考试研究2 0 0 2 ( 2 ) 。6 9 8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考试可采取笔试、口试、或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笔试考查的主要是考 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而难以考查出考生的专长、某些特殊的兴趣或爱 好、潜力等个性化因素。因此,结合对考生的学习生涯的综合评价录取是各 国大学入学方式的一个明显趋向。除了本文所说的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外, 加拿大的大学录取时,学业成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最后统考成绩,占毕 业成绩的4 傩左右。另一部分是平时学业成绩。占毕业成绩的6 傩左右,而最 终录取还有考赢考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如平时的家庭作业、报告、随堂 测验等 3 增强科目的选择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民族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都要有广博的知识基 础。高考是选拔人才、促进人力资本流动的大规模国家选拔考试,高考科目 的设置应当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未来社 会又是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个人自主,自立意识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社会文明的进步将为每个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考模式的改革也应 顺应这一趋势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多元管道入学”中“考试分发制”就规 定了甲、乙、丙三种方案,任由考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 4 实行考试招生的分离 在国外,大学招生的考试一般由专门的考试机构负责,作为社会中介机 构的考试机构负责对考生文化测试、学历检查和体格检查,向大学如实提供 考生的材料,这样可以充分地保证大学入学考试的公平、有效和科学。而各 大学的招生则是高校自己的事情,大学按照本校各专业要求自主确定招生标 准,自主决定考试成绩的利用,自主选录新生。政府做裁判员,制订招生方 针,政策,并进行宏观管理如德国,考试由各完全中学所设的“考试实施 委员会”负责组织与实施,大学并不派人参加,一般大学由学生申请入学, 特殊科类如医学还需另外实施特别考试或者由全国分发中心分配入学。 转引自刘j f 华商校分类发鹱j 矗考制度改革考试研究- 2 5 ( 2 ) ,铊 9 我国i | i 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第二章我国高考模式的历史回顾及现状 一、我国高考模式的历史回顾 1 。民国时期的高考模式( 自主招生模式) 自1 9 1 2 年至1 9 3 2 年,实行的是各高校自主招生模式t 高等学校自行决 定招生人数,自行命题,自行考试,自行阅卷,自行决定录取标准,自行录 取新生这一高考模式。既是清束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自然延续,也是这一 时期大学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时期高校享有很大的自主招生 权,各高校完全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制定录取标准选拔新生,许多文史、英 文等学科特优的考生得以破格录取,如钱钟书、吴晗入清华大学等,从而造 就了一批名家大师。自主招生模式有利于特殊人i + 的选拔,有利于突出各高 校的特色,高校拥有较大的招考自主权,考试彤式灵活多样。但是由于各高 校单独举办入学考试,单独命题,单独设科,试卷的知识结构和题型结构以 及难易度不同,这就不能保证个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时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杯准。 而没有统一测量的标准,就不能给学生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并且在当时也 带来“招生滥”,学科发展比例失调等许多负面影响。再加上有些考生兼考 数校,疲于奔命,这种高考模式被认为“费时、费事、费金钱、费精力”。 由于高校自主招生模式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和当时抗战时期国家政治和经济 的需要,1 9 3 3 1 9 4 0 年国公立大学实行统一招考模式。 2 新中国的高考模式( 单一的统一考试模式) 在建国初期( 1 9 4 9 1 9 5 1 年) ,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旧的教育 体系,建立新的教育制度,高校招生考试模式也处于过渡阶段,1 9 4 9 年所有 的高等院校都单独招生,但录取率比较低。1 9 5 2 年6 月1 2 日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 9 5 2 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 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全国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采 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相结合的招生办法至此,中国统一的高考 制度i f 式建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招生考试模式。时光荏苒,新中国 高考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晕,中国高考经 房列啊论抗战时期固统区麻考模a 的改革安徽史学,1 9 9 7 ( i ) 。9 1 1 0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历了建立、废除、恢复和改革的飙霜雪南。即经历了统考制度建立阶段 ( 1 9 5 2 - 1 9 6 5 年) :废除统考,采取推荐和选拔阶段( 1 9 6 6 - 1 9 7 6 年) :恢复统 考阶段( 1 9 7 7 - 1 9 8 4 年) ;改革阶段( 1 9 8 5 年以后) 从总体上看,从新中国 成立到2 0 0 0 年,我国基本上是实行单一的统一考试模式。 二、我国高考模式的现状 1 我国高考模式存在的问题 回顾高考的历史。我们一方面必须承认,中国高考在坚持公平、公正和 公开的前提下,为高校选拔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新生,高考造就出一批又一 批的合格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为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 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高考模式的弊 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在人们面前,要求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目前, 我国的高考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 1 ) 过分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 在我国。高考是一选拔性考试但选拔人才不能以选拔为目的,必须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现行的高考过分夸大考试的功能与作用,用高 考成绩作为选拔新生的唯一依据。用分数来区分学生,造成目前中学片面追 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而社会上也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 平的最重要指标。这一方面使学,主学习负担过重,为了高考疲于奔命,高考 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使许多学校表面上搞素 质教育,实际上忙于应试教育,给学校和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 ( 2 ) 考试方式单一化 现行高考基本上只进行书面笔试这种考试只能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 了解、掌握以及简单的运用,而很难检测出考生的高层次能力,如考生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等。至于考生 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更是无法用考试来进行测量。以笔试为唯一 手段选拔新生,一方面不能准确地选拔出真难优秀的新生,甚至会出现“高 分低能”;另一方面使学校、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重智轻德”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 商凌飚高考改革,反j l i 与建议 当代教育科学2 0 0 3 ( 2 4 )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此外,我国的高考还存在其它一些弊端:比如考生缺乏选择的自主权 不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录取时只看卷面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 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一年一次商考,学生机会成本太大,造成“一 考定终身”等等 2 高考模式改革的动因 自从2 0 0 0 年以来,我囤陆续进行了多种i 自l 考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并且 逐步加大了改革的范围和力度。2 0 0 0 年1 月,经教肯部批准,北京、安徽等 省市实行春、夏两季高考招生。春季高考招生打破了高考一年一次、一考定 终身的传统格局,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迈出的一大步。2 0 0 2 年高考中广西 推出全新的“分层考试”模式,本、专科招生考试彻底分离2 0 0 3 年,北大、 i 际华等2 2 所高校被赋予5 的自主招生权。2 0 0 3 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商考 自主命题。今年高考考场上共有1 5 个版本的高考试卷。这一切表明我国高考 模式的改革i f 从单一向多元发展。那么,高考模式走向多样化的原因又是什 么呢? ( 1 ) 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舰模自1 9 7 8 年改革j r 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余年 来,在校的大学尘扩大了7 2 倍,2 0 0 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 1 。 1 9 9 9 年开始,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扩招,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大众 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其教育目标定位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 不是少数精英单一的高考模式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面对 新时代的要求,高考作为高校选拔培养人才“毛坯”的一项藿要方法和手段, 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从而选拔出各具特色的人才 ( 2 ) 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 9 9 9 年上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 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 价制度,强调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而在当前的 中小学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盲目地跟着高考指挥棒转,影响了学生的身心 健康与发展的主动性我国高考模式i l 单一向多元发展将会逐步淡化或减弱 激烈的升学竞争,引导中小学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实现“人的发展+ 全面发展+ 所有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 1 2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 3 ) 是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考模式的改革与政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改革的反映。在 政治r 益走向开放、民主,愈加关注人的多元发展的今天,高考模式的多元 化发展应该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2 l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 识经济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其关键在于创 新多元化的高考模式将能选拔和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 优秀学生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第三章高考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高考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指标和指标体系是预测或评价的静提,没有科学可靠的指标和系统完整 的指标体系,预测或评价就无法进行。同时,指标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还是 关系到预测或评价质量的关键在设计指标体系时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高考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对我国高考模 式改革起“引航”作用导向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 素质教育 导向高考作为连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承担着为高校选拔符合各 自培养目标的合格人才和引导揍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双重任务,而我国现行的 觏考制度中“认分) 卜认入”和“一试,色终身”的标准,是尤法全晴i 检验考生 的综合索质的】卜因为如此。1 9 9 9 年1 2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卡进一步深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考改革要有助于中学实 施素质教育,在高考内容改革l 二突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此外,从 国际教育考试制度的发服趋势e 看,考试的重心也在于对学生基本索质、创 造能力的考查。需要指出的是,高考这根指挥棒,从升学导向向素质导向的 转变,并不是要取消升学和分数,“分数和升学无疑体现了一部分重要的素质 内容,但是素质不是以分数的高低和升学率的高低为评价标准,更不是以此 为惟一评价标准分数和升学是素质教育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它刻意追求的 目标”。”( 2 ) 终身教育导向。终身教育思想对我国高考模式的改革有着十分 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终身教育的4 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 共存和学会生存”对我国高考中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新的研 究课题,符合高考改革三个“有助于”中的“有助于高校选拔高素质人才”。 其次,要把终身教育思想渗透进高考模式的改革,“用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观点来关注人的发展,并以此来处理学历教育与考生之i 日j 的供求关系,建立 起与终身教育相匹配的考试制度”。蕾对此,胡东芳教授也指出“高考制度的 金一鸣中固特色+ t 会主义教胃研究山东教育l l | 版杜,1 9 9 8 ( 3 8 4 ) i :垌蜩等试论斩彤a 下的岛考翩度变芊方略i i 搏人学学撒,2 0 0 5 ( 4 )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刨新和高考政策的选择应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高考政策所应强调 的不是高等教育学历的获得,而是要反映出学习化社会对人提出的新要求: 应有助于在全社会确立终身教育的观点,逐步使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成为终身 教育过程的一个普通环节,而不是决定命运的一次生存搏杀。” 2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完整,能够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各个 方面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注意指标体系整体的内在联系,而且 要注意整体的功能和目标,要能全面的反映预测或评价对象。系统科学理论 指出,任何客观事物都是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体。 要素是系统存在的基础,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系统的组成单元又可分为 不同的层次。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要素之阃一方面相互独立,彼此存在, 有着差异性;另一方面又按一定比例,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层 次结构。根据这一原理,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把研究对象根据某种特定的 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且每个层次又可分解出若干要素,并依据每个要素和 每一层次所起的作用和功能而形成。高考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各高考 模式的着手点,是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反映这一特定研究客体的,所以指标体 系是进行评价的一个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按照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 不仅要考虑到我国高考改革的政策三个“有助于”,即有助于高校选拔人 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还要综合考虑 我国的国情、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以及考试成本等等 3 可比性原则 评价的本质是比较和分析,评价指标只有具备相应的可比性,才能够提 供准确的比较信息资料,才能够有效地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可 比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在提出一项指标同时,必须确定相应的 可比尺度,只有按照统一的尺度才能比较和区别;二是以被评价者之自j 的评 价内容、属性保持一致性为胁提。笔者j f 是从可比性的要求出发,从公平公 难、利于选拔、科学组织、币确导向和考试成本五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对 统一考试模式、“三合一”模式、分层模式、“统单结合”模式和自主招生模 式进行了两两比较。 胡东芳当代中固商考政策的多元化发墟及j t 完善策略教育发胜研究2 0 0 4 ( 4 ) 我国高考模式的优化l i 究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应当满足定性与定量棚结合的原则,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 行量化处理。因为只有通过量化处理,j 能较为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由于高考模式改革涉及的方面较多,有的方面可以用数量来表示。有的方丽 则难以通过定量指标来反映。例如资信公开、平等,缓解学生精神压力、心 理负担的程度等还不能通过数量来反映,可这些不能定量的指标还不能随意舍去, 因此,还需要研究并设计一些定性指标。在具体评价分析研究时,可通过层次分析 法将其定量化。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分析和指标权重 1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通常是属于子指标或准贝i j 性质的指标,是总目 标的细化。一般来讲,一级指标是不能直接进行评判的,而要根据下设的基 础指标的标准进行评估。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 要求,我国的高考改革必须颦持“三个有助于”的原则。可见,不管是采用 哪一种高考模式其最终目的都应该足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最 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杜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此外在我国高考模式改革导向 上,我们还应把握社会文化国情和时代发展两大要素。讵如刘海蜂教授所指 出的“教育决策要和文化背景相结合,大学招考改革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索的 制约,才能使改革不致引发更大的社会和教育问题”。妯所以。根据我国的高 考政策,根据我们查阅的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依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 则,我们拟定了高考模式评价指标,分为公平公难、科学组织、利于选拔、 正确导向和考试成本五项一级指标。具体内涵如下。1 公平公难;包含资信 公开,平等;无泄密,舞嗲 ;分数可比、可调剂2 科学组织:包含科目设 置科学;命题科学;科学组织考试;科学评价3 利于选拔:包含选拔方式 既统一又多元灵活l 高素质特氏人才和i 自i 技能双向选择4 j 下确导向,包古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能缓解考生过大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5 考试 成本:包含经费负担;时删投入;有关各方的精力投入上述指标是高考模 转口l 臼张亚群等向前改革税点述件 辏础教育参考 2 0 0 5 ( 6 ) 我国商考模式的优化研究 式比较全面的反映,体现了完备性原则,也充分考虑了科学性、可行性的原 则要求。将形成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2 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确定了评价目标和指标后。必须确定备指标在整 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及各指标之封j 的关系不同的评价指标在判断评价对象 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巾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为了使每项指标发挥起应有 的作用必须赋予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权重。 所谓的指标权重,是指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 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是对应指标的权重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