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想参加注会考试自考生的几点建议.doc_第1页
给想参加注会考试自考生的几点建议.doc_第2页
给想参加注会考试自考生的几点建议.doc_第3页
给想参加注会考试自考生的几点建议.doc_第4页
给想参加注会考试自考生的几点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想参加注会考试自考生的几点建议 一、循序渐进、踏踏实实 大多数自考生十八九岁便进入了社会,这个风华正茂年龄本来是应该在大学校园里读读书、谈谈恋爱,过早的进入社会使我们提前体会到了就业的压力、工作的艰辛、职场的险恶和世态的炎凉,不少的朋友包括我在内对这微薄的工资、低级的职位、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很难适应,难免会急于求成,我想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从内容方面来说:大家知道会计专业(专+本)的两门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中财)、高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高财)的分量有多重吗?两本书”内容”加起来只相当与注会考试中会计(2003版)(以下简称会计)的30%40%,注意我说的是”内容”,先来看中财,中财与会计前十章各章的名字都相同,精髓也是相同的,但在很多会计出来方法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区别,不要以为名字相同就不用学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中财中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是直接贷记固定资产,而注会会计是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来核算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自考的书五年更新一次,而注会的书是每年都要更换的,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注会每年3月报名、4月底发书、9月考试(今年例外),那么4-9月这段时间国家在会计准则以及税收法规上如果有变化的话还要以新的准则来处理,这一点在会计和税法两门课中尤其突出。再看高财,高财和会计中十一章至二十四章内容更是相差甚远,除高财中第二章所得税会计和第八章企业合并会计(三)内容差不多外,其它章节都没有太多的应试价值,当然,这个自考偏重于理论而注会偏重于实物也有很重要的关系。 从考试难度来说:会计相当于 中财高财的倍 财务成本管理相当于 财务管理的倍 审计相当于 审计学的倍 经济法相当于 经济法的倍 税法在自考中没有专门的课程只是并入了经济法中粗略一谈,所以相当与全新课程 以上的数据很难量化,只能凭感觉粗略的估计,仅供参考! 正如网友zhouqinqin告诉大家的:注会各科2002年通过率: 会计10.89%;审计33.33%;财务成本管理9.34%;经济法32.06%;税法11.65%;出考率44.29%。 当然,zhouqinqin说的是全国的情况,就北京市来说,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及格率与全国持平或者略高于全国水平,而经济法的及格率为50%左右,我想这很说明问题,有的网友可能会开玩笑说中财的及格率也是10%,我想我只能说的是:你有很强的幽默感! 网友张松:专科还没过就想考注,拜托你要学会脚踏实地地做人。即使你专科毕业了,我劝你先别考注,因为你所学的毫无用处 版主dikem:,怎么说呢?还是先自考吧 网友jacky8157:考完本科再考吧 他们说的话很有道理,我非常同意他们的意见,我给大家的建议,比较理想的路是先把”自考”拿下,再考”中级职称”(后面会介绍),然后才是”注会”,当然有能力的还可以再学”ACCA”.当然,这只是比较理想的路,大家根据各自的基础不同、工作压力不同、生活压力不同、学习时间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就是了,我现在就是一边学自考本科,一边考注会的。 二、把”中级职称”作为”自考”通向”注会”之间的桥梁 大家首先要清楚职称考试和注会考试的区别 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与人事局共同组织的考试,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符合相应条件即可报名考试,现在分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 初级职称即以前的会计员、助理会计师 中级职称即以前的会计师 高级职称即以前的高级会计师 目前社会上允许考的只有初级和中级,而高级采取的是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我们不去深究。 初级资格 报名条件: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含技校、职高、中专、高中) 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必须一次全过! 中级资格 报名条件: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财务管理经济法 两年之内必须全都通过,否则第三年时第一年的考试成绩作废! 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其截止日期为2002年底(即报名当年的年底,如今年报名,工作年限截止日期就是2003年12月,而不是明年的月) 我想就其中的”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和大家讨论讨论,包括财政部网站、人事局的网站、以及2003中级职称报名简章上你都无法找到”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的准确定义,倒底是从取得会计证的日期开始算、还是即使我没有会计证从事会计工作的年限也算,以及报名时对工作年限要求的严格程度,我想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大家,因为我也正为这问题困扰着,我想说这只能根据我们大家的职业判断去理解了,不过有一点到是可以肯定的是就是工作年限从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都算,也就是说只要你工作年限够五年的话,即使你是今年月才拿到自考的大专毕业证也是可以报名的。 正常年度下(今年初外):每年十月中旬报名、次年五月底考试、七月出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陆北京人事考试网官方网站:了解考试的最新信息。 注会考试是由财政部组织的考试 报名条件:大专学历(无工作年限要求) 考试科目: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 五年之内必须全部通过,否则第六年时第一年的考试成绩作废,依此类推! 正常年度下(今年除外):每年三月报名、四月底发书、九月考试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陆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官方网站:了解考试的最新信息。 中级职称与注会的考试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也是每年换一次书,紧跟政策法规,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比注会少了审计税法,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则和二为一成了注会中的会计,两种考试在题型、考试风格都很相似,甚至于会计书上的例题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两种考试的出题人传说中都是一个人,但是从考试难度来讲还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先学”中级职称”再考”注会”你就会觉得很好适应,也更容易接受。如果你觉得自己基础特别好的话、学习时间也比较充裕,还有更好的方法就是”职称”“注会”一块考, 例如:今年11月(假设)中级职称报名(一次报四门,你要保证全过,否则此方法不适合你) 12月2004年月职称辅导班学习(其间在月报注册门,且最好是在会计审计财管经济法中选择,原因我想很简单<报审计的原因后面再说>,这些课你在职称考试中刚学过!) 2004年月考完中级职称后马上复习注会并报快班(月月,十次课) 2004年月考注会 2005年月再考剩下的几门 是不是说的很简单,这中间要付出的心血是常人不能做到的,但是我想每个自考生比其他大学、成人毕业的学生的优势就在于我们的毅力、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这是他们无法比拟的。 最后提醒的两点: 、关于报审计的原因是这样的,注会考试中会计审计属于相关课程,两门一块考的话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会计和税法一定不要一起考,它们属于很容易混淆的课程 、还有就是有的朋友打算自考中的高财和注会中的会计一起考,因为会计是月考,而高财十月考,正好一块复习,一举两得。我的意见是如果正好碰上了就一起考,没有必要特意把它们两个安排在一起,因为我前面已经说到了,两本书的内容差别很大,最要命的是很多章节比如外币租赁虽然名字相同,但是会计处理方法大相径庭,经常是考试时忘了倒底用哪种处理方法,极易混淆! 以上是我这几年学习的一点愚见,但句句发自肺腑,出自真心,还望几位版主以及各位网友海涵!同时我想告诉大家是:如果你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一定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去做,这样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请你相信自己,因为你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这些年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句话不停的鼓励着我,就是我在自考报上看到的:”知识改变命运,自考改变人生”,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大语(本)导学:扎扎实实打基础 大学语文(本)是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学好高等教育文科类各专业的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课文中每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个考点来出题考试,因此这门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历年来考试通过率也不是很高。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考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学习,考试有所帮助。一,大学语文(本)教材的内容体系。大学语文(本)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记叙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诗词单元(收有30篇课文),小说单元(收有8 篇课文)。每篇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后面的考试大纲里都能找到。每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每单元后面的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诗词曲赋的特点与写作小说的特点与写作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一个一个对应起来,一个一个地掌握,不能有所遗漏。同时,课程还有三方面知识要求掌握,即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古汉语语法知识。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要下大气力去钻研,力求弄通弄懂。二,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就在于熟读教材上面的课文,夯实基础。这类话好像是废话,老生常谈,没有新意。确实,要想学好每一门课程,首要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刻苦学习,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有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不是空话,而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阅读典范的,优秀的语文范文这条途径来达到目的。因此大学语文考试,教材里犄角旮旯每个点全考,就是考查学生是不是认真阅读教材上面这些典范的,优秀的课文了。其中专门有一类题,没有难度,只要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就能答出。比如,去年10月考题第一道选择题: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3 ,百亩之宅,勿夺其时;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这道题没有任何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马上就能答出是3.如果对课文不熟悉,恐怕就答不出来了。2001年一道考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1 ,“受命于人主” 2,“辟邪说,难壬人”3 ,“为天下理财” 4,“举先王之政”这道题也没有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就能很顺利地答出来。这类题在历年考题中占比较重要的份量。占分值较多。其他类的题目,也同课文有密切的关系。就是只要掌握了课文,回答考题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此学生要学好大学语文没有别的捷径可走,什么“押题”“漏题”,什么“权威模拟题”等等,全不要相信。只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就会考出好成绩。三,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上面的每一个要求,不能有遗漏地全要掌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的教学制度,就是教课的老师不参与出题,出题的老师不参与教学。大学语文全国一张卷。考试大纲把教学的,出题的,学习的这三者联系起来。也就是教学的按照考试大纲来教,学习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学,出题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出题。考试大纲是连起教-学的桥梁,必须高度重视。现在市场上卖的参考书,也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编写的。因此在学习时,对考试大纲上面的知识点要一个一个钻研,弄通弄懂。从历年大学语文考题来看,全部是考试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内容,没有出大纲的要求。因此学生不要迷信什么“模拟试卷”,更不能听信什么“押题”“漏题”之说。四,从历年考试情况看,以下三部分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丢分很多,要引起学生高度重视。1 ,文学表现手法。2 ,修辞手法;3 ,文言语法知识。这三部分在考试中占三类题,分值虽不很多,但是学生丢分很多,有的学生甚至一分都得不到,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高度重视起来。1 ,文学表现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9 种。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自己整理来掌握。譬如烘托,主要在兵车行,风波中运用;铺垫主要在种树郭橐驼传兵车行杜陵叟中运用;比兴主要在诗词中运用,摸鱼儿是全篇比兴;白描在风波背影中运用;托物言志主要在往事中运用。等等。通过自己整理,找出规律,就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了。2 ,修辞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了12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其中“借代”在课文中没有涉及,可以不管它。余下11种,可以分析一下。反复,反语很容易识别,先把它们排除;一看到有问号的,就在“设问”“反诘”两个里找。从正面问的是设问,论毅力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反面问的,又没有回答的是“反诘”,赵威后问齐使秋水谏逐客书灯下漫笔等等。一看到几个句子连排的,就在“排比”“对偶”中找,一般来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连排为排比,秋水谏逐客书寡人之于国也等等;两个句子为对偶,谏逐客书答李翊书等等。引用典故来说明问题的是“用典”。4 ,文言语法知识。学生可以学习教材后面的“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一节,如果学习起来有困难,还有一个相对变通的方法,就是把教材中每篇古文后面“思考与练习”的最后一道题认真做出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五,认真写作作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而且作文要靠练习,光讲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只提醒学生在考试时注意几点,在现有作文水平的基础上面,尽量考得好一些。1 ,审题。这问题又是老生常谈。但是是关键。作文只要不跑题,基本就是胜利,基本就可以拿到15分以上(满分30分)。从历年来看,学生作文分数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跑题,扣题不紧,或扣题不准。大学语文(本)的作文题大部分是议论文。(1 )要紧扣题目来写。写的每一个论据全要紧扣题目,这点务必注意。可以采取经常“点题”的办法,也就是在作文中叙述一段内容,就点一下题目,用这种办法防止跑题。(2 )尤其要注意作文题是给学生一段短文,然后让学生根据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