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数学整数的认识练习题(二套)目录:小升初数学整数的认识练习题一小升初数学流水行程问题练习题二- 1 - / 7小升初数学整数的认识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二十万七千写作( ),四舍五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后约是( )万。2.905086900读作( ),它由( )亿、( )万和( )个1组成的。3.一个数的亿位、千万位、万位、千位都是9,其他各位都是0,这个数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4.自然数的单位是( ),85由( )个1组成。5.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四位数相差( )。6.在下面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一个数最接近9亿,另一个数最接近10亿。 97865600 9985600 7.用四张卡片0,1,7,9一共可以组成( )个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这两个数的和是( ),差是( )。8.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9,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 )、( )和( )。9.“0”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10.零与任何数相乘,积等于( ),零与任何数相加、相减,数的值( ),相同的两数相减其差为( )。11.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一个自然数为n,其余两个分别为( )和( )。12.被减数增加6,减数减少6,差( )。13.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 )。14.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去乘它们的差,积是51,这两个数分别为( )和( )。15.除数缩小10倍,被除数扩大10倍,商( )。16.在自然数48后面添上一个0,这个数比原来扩大( )倍,比原数多( )。17.按规律填数。(1) 1、3、8、16、27、41、( )(2)3835、3935、4035、( )18.三个数之和是120,甲数是乙数的2倍,乙数比丙数少20,丙数是( ).二、判断题。1.“0”是自然数的单位。( )2.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就是数位。 ( )3.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4.20乘一个三位数,积的末尾最多只有三个0。( )5.两个数相乘得零,那么这两个数中必定有一个数为0。( )6.两个因数都增加5,则它们的积增加10。 ( )7.被除数扩大9倍,除数扩大3倍,商扩大3倍。( )8.读870140这个数时,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 )9.被减数、差、减数的和与被减数相除,商为2。( )10.如果用a表示一个数,那么a除以1还得a。 ( )3 / 7小升初数学流水行程问题练习题二1. 船行于一段长120千米的江河中,逆流而上用10小时,顺流而下用6小时,水速_千米/小时,船速_千米/小时.2. 一只船逆流而上,水速2千米,船速32千米,4小时行_千米.(船速,水速按每小时算)3. 一只船静水中每小时行8千米,逆流行2小时行12千米,水速_千米/小时.4. 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这船从甲地到乙地逆水行驶需15小时,则甲、乙两地相距_千米.5. 两个码头相距192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完全程要8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逆水行完全程要用_小时.6. 一只船在河中航行,水速为每小时2千米,它在静水中航行每小时行8千米,顺水航行50千米需用_小时.7. 船在河中航行时,顺水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逆水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船速每小时_千米,水速每小时_千米.8. 一只渔船顺水行25千米,用了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_千米/小时.9. 一只渔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4千米,逆水4小时航行12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_千米.10. 甲、乙两个港口相距77千米,船速为每小时9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千米,那么由甲港到乙港顺水航行需_小时.11. 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逆水而行的速度是每小时_千米.12. 某船的航行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_千米,逆水上行5小时行40千米.13. 一只每小时航行13千米的客船在一条河中航行,这条河的水速为每小时7千米,那么这只船行140千米需_小时(顺水而行).14.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它逆水航行11小时走了88公里,这艘船返回需_小时.15. “长江”号轮船第一次顺流航行21公里又逆流航行4公里,第二次在同一河流中顺流航行12公里,逆流航行7公里,结果两次所用的时间相等.顺水速度是逆水速度的_倍.16. 一条轮船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由A到B是顺水航行;由B到A是逆水航行.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由A到B用了6小时,由B到A所用时间是由A到B所用时间的1.5倍,那么水流速度为:_千米/每小时.17. 甲、乙之间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时,则船速每小时 千米,水速每小时_千米.18. 某河有相距45千米的上、下两码头,每天定时有甲、乙两艘船速相同的客轮分别从两码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天甲船从上游码头出发时掉下一物,此物浮于水面顺水飘下,4分钟后,与甲船相距1千米.预计乙船出发后_小时可以与此物相遇.19. 两个码头相距432千米,轮船顺水行这段路程要16小时,逆水每小时比顺水少行9千米,逆水比顺水多用_小时. 20. 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又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1千米,那么汽船顺流开回乙码头需要_小时.21. 已知80千米水路,甲船顺流而下需要4小时,逆流而上需要10小时.如果乙船顺流而下需5小时,问乙船逆流而上需要_小时.22. 已知从河中A地到海口60千米,如船顺流而下,4小时可到海口.已知水速为每小时6千米,船返回已航行4小时后,因河水涨潮,由海向河的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此船回到原地,还需再行_小时.23. 甲乙两船分别从A港逆水而上,静水中甲船每小时行1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2千米,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乙船出发2小时后,甲船才开始出发,当甲船追上乙船时,已离开A港_千米.24. A河是B河的支流,A河水的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B河水的水流速度是2千米.一船沿A河顺水航行7小时,行了133千米到达B河,在B河还要逆水航行84千米,这船还要行_小时.25. 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流航行56公里,逆水航行20公里,共用12小时;第二次用同样的时间,顺流航行40公里,逆流航行28公里,船速_公里/小时,水速_公里/小时.26. 甲、乙两港相距192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到乙港顺水而下行16小时到达乙港,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水流速度的5倍,那么水速_千米/小时,船速是_千米/小时.27. 一只船在河里航行,顺流而下,每小时行18千米,船下行2小时与上行3小时的路程相等,那么船速_千米/小时,水速_千米/小时.28. 一船逆水而上,船上某人有一件东西掉入水中,当船调回头时已过5分钟.若船的静水中速度为每分钟50米,再经过_分钟船才能追上所掉的东西.29. A、B两码头间河流长为90千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无锡市阴山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郑州科技学院《锅炉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第二中学2025年初三3月测试(线上)语文试题含解析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歌曲写作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统计建模与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长治市潞城市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XX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
- 护理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 (三诊)绵阳市高中2022级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历史试卷A卷(含答案)
- 麻醉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4月校际联合检测大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03月如东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中国纺织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