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州县刑事诉讼程序研究 (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专业:法律史 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 作者姓名:肖征祁 指导教师:陈鹏生教授 1 9 0 2 年,清朝统治者同意了直隶总督袁世凯等人提出的变法建议,开始实 行司法改革。在司法体制改革中,1 9 0 7 年法部制定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对外省各级审判厅的管辖区域并没有明文规定,1 9 1 0 年,法律馆奏颁法院编 制法。然而,司法改革的结果是:“从前审级、审限、解审、解勘之制,州县行 之而不行于法院司法事务有年度,判断有评议,刑事有检察官莅审,人命由 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于州县。”也就是说,清末司法改革后,4 1 、县的 刑事诉讼仍然是沿用从前的诉讼制度。那么,清代的州县在审理刑事案件时所遵 循的诉讼程序究竟是怎样的? 清代的州县刑事诉讼程序具有什么特点以及指导 思想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研读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翻阅了大清律例 等清代律典,结合保留下来的一些判例和刑名幕友的办案心得,试图对州县刑事 诉讼程序的流程进行一番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就州县刑事诉讼具有的特点和其指 导思想进行了分析。 本文包括导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四章组成。 导言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至第三章根据清代律典的规定梳理了州县刑事诉讼的程序,将州县发 生的刑事案件从立案、侦查到审判及复核审转再到最后的判决执行作了详细的介 绍。在程序的梳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简要分析了清代法律对州县 刑事诉讼的立案要求以及兵役们在解囚活动中的一系列非法活动,分析了清代州 县对判决的执行以及对执行错误的补救,得出了清代州县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也贯 彻着报复主义的刑罚思想。 第四章对州县刑事诉讼程序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及其指导思想进行了简要的 概括。认为州县宫在处理刑事案件中的首要指导原则是将案件办成“信案”以应 付上司的查核,至于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要通过诉讼来维护的实体权利,州县官 往往是不会在意的。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文章的不足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 析。 关键词:清代州县刑事诉讼程序特点指导思想 s t u d yo nl o c a l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i nq i n gd y n a s t y a b s t r a c t m a j o r :l e g a lh i s t o r y s p e c i a l i t y :c h i n e s el e g a lh i s t o r y a u t h o r : z h e n g q i x i a o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 p e n g s h e n gc h e n i ny e a r1 9 0 2 ,t h em o n a r c ho fq i n gd y n a s t ya c c e p t e dt h er e f o r m a d v i c ew h i c hw a s p r e s e n t e db y s h i k a i y u a n ,g o v e r n o r - g e n e r m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p r o v i n c e ,a n dt r i e dt oc a r r yo u taj u d i c i a lr e f o r m i nt h e c o u r s eo fr e f o r m ,t h et r i a lc o u r t sr e g u l a t i o n ( t r yo u ow h i c hw a sm a d e b y d e p a r t m e n t o fj u s t i c ei n19 0 7d i d n t s t i p u l a t e l o c a lt r i a lc o u r t s j u r i s d i c t i o n ,t h e nt h el a w d r a f t i n g b u r e a up r o v i d e dj u d i c a t u r ea c ti n 1 9 1 0 b u t ,t h er e s u l to f j u d i c i a lr e f o r mt u r n e do u tt ob e t h eo l ds y s t e mo f t r i a lg r a d e ,t r i a ll i m i t a t i o n ,g a o la n dd e l i v e r yi sn o t o p e r a t e db yl a wc o u p s b u tb y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 s o m ek i n d so f j u d i c i a lw o r ki n c l u d i n ga n n u a l r e p o r t s ,j u d g m e n td i s c u s s i o n ,p r o s e c u t o ri n v o l v i n gi nc r i m i n a la c t i o n s , a n dp r o s e c u t o rr e v i e wi nh o m i c i d ec a s e s ,a r ei nc h a r g e db yl a wc o u r t s , n o tb y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 t h a ti st os a y , t h el o c a l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w a s s t i l lt h es a m ea f t e rt h ej u d i c i a lr e f o r m t h e n ,w h a tk i n do fp r o c e d u r ew a s u s e dd u r i n gt h ec o u r tt r i a li nl o c a ll e v e li nq i n gd y n a s t y ? w h a ta r e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o c a l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i nq i n gd y n a s t y ? a n dw h a ti s i t ss p i r i t ? i no r d e rt or e s o l v et h e s eq u e s t i o n s ,t h ew r i t e rs t u d i e so i l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f o r m e rs c h o l a r s ,r e a d i n gl a w sa n dd o c u m e n t so fq i n g d y n a s t yi n c l u d i n gt h ep e n a lc o d eo fq i n gd y n a s t y ,a n ds t u d i e so n p r e s e r v i n gl a wr e p o r t sa n ds o u r c e sl e f tb yp r i v a t es e c r e t a r i e so fl a w , t r i e s t om a k ec l e a ro ft h el o c a lc r i m i n a l p r o c e d u r e ,a n da n a l y s e s 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s p i r i t t h i s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o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 ,m a i nt e x t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m a i nt e x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i so nt h ea c c e s sa n dm e t h o d so fs t u d yo f t h i st h e s i s c h a p t e ro n et ot h r e es t u d i e so nt h el o c a l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o nt h e b a s i so fl a w sa n dd o c u m e n t s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i n t r o d u c e sl o c a lc r i m i n a l c a s e si nd e t a i li n c l u d i n gp u t t i n go nf i l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r i a l ,v e r d i c t , r e v i e wa n de n f o r c e m e n t d u r i n gt h es t u d yo np r o c e d u r e ,t h ew r i t e ru s e s s o c i o l o g i c a la n a l y z i n gm e t h o d s t oa n a l y z ef i l er e q u e s t so fl o c a lc r i m i n a l a c t i o n sa n das e r i e so fi l l e g a la c t so fp o l i c e m e n ,t h ea n a l y s e st h e e n f o r c e m e n to fl o c a lj u d g m e n t si n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r e m e d i e st h e r e o f , c o n c l u d e st h a tl o c a l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i nq i n gd y n a s t yw a sa l s o s u p p l e m e n t e db yt h er e t a l i a t o r yt h o u g h t s c h a p t e rf o u ri sm a i n l y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s p i r i t sw h i c ha r e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l o c a l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 t h ew r i t e rh o l d st h a tt h el o c a l m a g i s t r a t e s g o l d e np r i n c i p l ed u r i n gc r i m i n a la c t i o n sw a s t op u tc a s e si n t o b e l i e v e dc a s e s i no r d e rt od e a lw i t hr e v i e w so f h i g h e ra u t h o r i t i e s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t h e yw o u l d n tt a k ep a r t i e s p r o c e d u r e r i g h t s a n dt h e s u b s t a n t i a lr i g h t sb e h i n di n t oa c c o u n t t h ec o n c l u s i v ep a r tm a k e sab r i e fc o n c l u s i o no nt h et h e s i sa n dp u t 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o ni t sd e f i c i e n c y k e yw o r d s :q i n gd y n a s t y 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p i r i t 导言 鸦片战争的失利,揭开了清朝统治危机的序幕。但是清朝统治者却错误的认 为,战争的失利只是技不如人。直到1 9 0 0 年,八国联军入京,清朝统治者才认 识到要挽救其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制度的改革。1 9 0 2 年,光绪皇帝同意了由直 隶总督袁世凯等人提出的变法修律的条陈,1 清末司法改革开始启动,清末司法 改革不仅涉及到法律的修订,而且还进行了司法体制的改革。对于司法体制的改 革,后人评价到:“宣统二年,法律馆奏颁法院编制法,由初级起诉之案不服, 可控由地方而至高等,由地方起诉之案不服,可控由高等而至大理院,名为四级 三审。从前审级、审限、解审、解勘之制,州县行之而不行于法院。审判分民事、 刑事。民律艰于成书,所据者第旧律户役、田宅、钱债、婚姻各条,而法未各。 司法事务有年度,判断有评议,刑事有检察官莅审,人命由检察官相验,法院行 之而不能行于州县。刑诉制度,盖杂糅矣。”2 可见,在司法体制上,清末的改革 并不彻底,在地方司法制度上,出现了州县和法院两套司法体系。 “从前审级、审限、解审、解勘之制,州县彳亍之而不行于法院。”清末司法 改革之前的州县刑事诉讼程序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 州县刑事诉讼程序具有什 么特点? 州县刑事诉讼程序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检索了近 现代一些研究者的著作和论文,发现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多在 中央司法体制,3 即使那些关注清代地方司法的,其关注的重点也多在批判地方 司法的腐败以及对刑名幕友、衙役书吏对地方司法的影响上,对于清代州县刑事 诉讼程序缺乏一个完整的介绍。4 为了使后人对清代州县的刑事诉讼程序有一个 完整的认识,笔者根据清代律典的规定,结合清代的判例以及一些刑名幕友的办 案指南之类的材料,力图还原州县刑事诉讼程序的实态,同时对清代州县刑事诉 讼程序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及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1 “逮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忧时之士,成谓非取法欧、美,不足以图强。于是条陈时事 者,颇稍稍议及刑律。二十八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保刑部左侍郎 沈家本、出使美国大臣伍廷芳修订法律,兼取中西。旨如所请,并谕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通商交涉情形, 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自此而议律者,乃群措意于领事裁判权。”参见清 史稿刑法志一 2 清史稿刑法志三 3 参见王志强:法律多元视角下的清代国家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9 月第1 版。【台】那思陆:清代 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8 月第1 版。【美】c 莫里斯、d 布迪著,朱勇译:中华帝 国的法律,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8 月第l 版,等等a 4 参见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6 月第1 版。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 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8 年6 月第1 版第3 1 9 页。【台】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文史哲 出版社1 9 8 9 年4 月第1 版等等。 2 对清代州县刑事诉讼程序实态的还原,笔者是以现代刑事诉讼的流程为参 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清代律典的规定和有关历史资料,运用三章的 篇幅,将清代州县刑事诉讼程序从立案到判决的执行这一流程进行了梳理。在梳 理过程中,运用法律社会学的方法,结合清代的一些判例,将卅i 县官吏在刑事诉 讼中的法定职责和州县官吏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实际运作进行了分析。 在还原清代州县刑事诉讼程序实态的基础上,笔者在第四章进一步分析了清 代州县刑事诉讼程序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和所反映出来的指导思想。指出清代的州 县官在审理刑事案件时是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宗旨,以将案件办成“信案”为 原则的。至于案件审理的结果是否公平合理,诉讼当事人的权利是否通过诉讼得 到了保护,这些都不是州县官关注的重点。同时将幕友书吏等人员在州县刑事诉 讼中的作用及其对刑事诉讼的影响也放在该章进行分析。 因此,笔者认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清代州县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了系统 的梳理,并对州县刑事诉讼程序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和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 第一章审前程序 刑事审前程序是刑事诉讼中审判前的程序,通过采用各种侦查手段来查清刑 事案件中的各种事实,为审判程序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审前程序是实行控辩审 三方独立的混合式诉讼中的一个概念,而清代的刑事诉讼是封建的纠问式诉讼, 州县官集基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于一身,由于州县官员在审理刑事案件中既行使 着审判职能,同时也承担着侦查职责。因此,本文用审前程序来指称州县官员在 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的活动。 第一节立案 一、案件的来源 1 、呈告。认为自己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遭受了非法侵害的被害人、事主、 当事人等到州县衙门提起诉讼,在当时称为呈告或自控。清代统治者秉承中国封 建社会的传统,提倡省讼,严禁健讼,把地方讼狱的多少作为当地官员政绩是否 清明的标准,而且老百姓由于害怕诉讼拖累也有厌讼心理,但是一旦自己及其家 庭成员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到了严重侵害,老百姓还是会挺身而出,诉之 州县衙门的。如康熙二十九年苏州府昆山县民邵德在控告当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 子侄姻亲勾结官宦屠民诈财的诉状中写道:“以上官宦蠹棍,恶迹真赃,身系小 民,不应上诉。但命在须臾,不得不冒病号冤,以冀万死一生,直陈情节。”5 为 了确保军民人等确有冤抑而不是出于一时之忿或者口角微嫌而滥兴诉讼,避免百 姓因屡兴争讼而废时失事甚或导致怨毒伤残,减轻州县官的案牍之劳,保持一个 和谐的社会秩序,清代法律规定实行“诬告反坐”6 。为了保证呈告人就是直接 受到非法侵害的人,并且其请求既有事实根据又未夸大其词。大清律例规定 事主必须自己到州县衙门亲告,不得让老幼、残疾、妇女、家人代为起诉7 ,否 则不仅案件得不到受理,事主本人还要受到法律的惩治8 。事主呈告的内容不仅 涉及命、盗大案,也涉及户婚、田土等民间细故,但州县官为了减少案牍之劳, 往往通过“词讼条约”等告示的方式,要求代民撰写诉状的“代书”要预先甄别, “凡民间口角细事,亲邻可以调处,些微债负,原中可以算清者,不得架词诳告。 其有户婚、田土不明,必待告理者,代书务宜问明原告,照依事情轻重,据实陈 诉。”9 经过“代书”的诉前甄别,由事主通过呈告方式呈递给州县官的主要就是 刑事案件了。对此,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教授欧中坦评述道:“除非州县官受贿, 或以其他方式对控告予以阻止,或者控告歪曲事实,显属弄虚作假,他对刑事案 件几乎都受理:但对比较轻微的案件,尤其是民事案件,他较少受理。这不仅是 因为对于错误地驳回民事起诉所给予的惩戒不甚严厉;而且也因为他要腾出更多 的时间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不同,刑事案件的审理情况在对他的年度考绩 时要加以考虑。”- u 2 、首告。封建统治者将发现犯罪的责任大量的转移到百姓身上,除了律典 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 第五辑) ,中华书局1 9 8 0 年8 月第1 版,第1 1 页。 6 详见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三十诉讼诬告,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第1 版,第4 8 1 页。 7 由于老幼、残疾、妇女提起的弄虚作假的诉讼通常会被允许赎免刑罚,他们最容易提起琐碎的诉讼,也 最容易被人利用而以他们的名义提起诉讼。参见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五名例律下老幼废疾 收赎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第l 版,第1 0 6 - - 1 0 7 页 8 “军民人等,干己词讼,若无故不行亲赍,并隐下壮丁,故令老幼、残疾、妇女、家人抱赍奏诉者,俱 各立案不行,仍提本身或壮丁问罪。”参见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三叫卜诉讼越诉,法律出版 社1 9 9 9 年9 月第1 版,第4 7 5 页。 9 【清】吴宏:纸上经纶卷五“告示词讼条约”,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4 月第1 版,第2 2 0 页。 伯【美l 欧中坦( j o n a t h a nko c k o ) :千方百计上京城:清朝的京控,载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 律传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版,第5 1 4 5 1 5 页。 4 规定应该“亲亲相为隐”的案件,对于其他严重违反封建伦理关系的犯罪行为以 及危害封建国家的犯罪行为,亲属或知情人应当向官府告发。如涉及谋反、谋叛、 被追捕的罪人等情况下,知情不举都要按所隐匿的罪名减等处罚。“康熙十四年 十月初九日,奉上谕,有投帖匿名事犯者,将投帖之人,及知而不首者,俱着即 行处死,载入现行例内,比照律文,更加严切。”“但是,随着清代统治趋于稳 固之后,这类犯罪行为并不是在每- , 1 + 1 县都会发生的。因此,州县接受首告较多 的案件是忤逆一类的案件,即父祖首告不孝的子孙。对于这类案件,基本上是每 告必准的,而如果父祖不告,州县也不会主动受理。即使州县受理了,在审判过 程中,作为原告的父祖也可以随时要求撤回控诉,州县即可马上准予销案。 3 、呈报。清代统治者还将发现犯罪的责任赋予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管理职责 的里长、甲首1 2 以及捕役身上。里长、甲首对于各自管辖地方上发生的案件,如 命盗、打降等案件应立即将人犯等一并扭送禀告给州县。捕役在办理公务过程中 发现了其他案犯可即行抓获,并用禀状的方式报告给州县官。里甲、捕役都是具 有公务身份的人,发现案件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如果辖区内发生了应该禀报的案 件而他们没有禀告,他们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是一体坐罪的。“无论被 打之人,成伤不成伤,责在该处总约保邻,即时协扭赴县,以凭大法惩处。若总 约保邻明知打降,通共隐瞒,不即首报,定行并拘,一体坐罪。” 4 、自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鼓励犯罪者主动向官府投案自首,清代统治者 也不例外,因为自首可以节省官府发现案件的成本,提高官府办案的效率。自首 的方式可以是本人亲自到官府自首,也可以是委托他人包括法律上有相容隐责任 阿亲属代为自首。另外,“若于法得相容隐者为首,谓同居及另居大功以上亲, 若奴婢、雇工人为家长首及相告言者,皆与罪人自首同,得免罪。”与现代的 自首制度不同的是,大清律例并非对所有的罪行都允许自首,如强盗罪中有 杀死人命、奸人妻女、烧人房屋等行为的,因其罪行严重而不准自首。由于罪行 轻微的行为官府不甚重视,而罪行严重的行为又不准自首,加上律典中“干名犯 “ 清】吴宏:纸上经纶卷五“告示- 禁匿名帖”,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第1 版,第2 2 2 页。 ”太清律例卷八户役禁革主保里长规定:“凡各处人民,每一百户内议设里长一名,甲首一十 名,论年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说明里睦、甲首行使一定的辅助行政职能。 ” 清】吴宏:纸上经纶卷五“告示禁匿名帖”,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4 月第1 版,第2 3 4 页。 “ 清】吴坛:大清律例通考( 马建石等校注)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1 2 月第1 版第2 7 8 页。 义”的限制,在清代,通过自首方式而产生的诉讼案件数量极少。 5 、上级或其他衙门的移送。由于清代州县官在刑事诉讼的管辖上实行犯罪 、 行为地管辖原则1 5 ,因此,别的州县如果在公务管理活动中发现不属自己管辖的 案件,就应当移送到有权受理的州县。除此之外,州县还必须接受上司饬发来的 案件,包括钦案、部案及各上司衙门发审过来的案件。清代的州县必须对上司衙 门直至皇权中心的皇帝负责,对于这些上级衙门发审过来的案件,州县官无疑是 极为重视的,办好这些案件,对其考绩具有重要作用。 在上述刑事诉讼的发动方式中,事主的呈告是主要来源。因为清代州县虽然 是最基层的司法单位,但是在人政府的集权模式下,州县官所管辖的人口从几 万到十几万不等,所管辖的面积从几千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的情况下,难以即时发 现犯罪行为,刑事诉讼的启动主要还是依靠事主的呈告。 二、案件的受理 i 、州县的管辖权限。就级别管辖而言,清代的州县对于发生在其境内除涉 及职官以外的一切案件均有权管辖。1 6 这种管辖因案犯所涉罪行的轻重而有所区 别,对于户婚、田土、钱债等轻微刑事案件,往往只判处笞、杖等较轻的刑罚, 因此法律规定由州县自行审理并可迳行判决,这类案件称为“自理案件”,又称 为“自理词讼”。而对于人命、盗贼、逃人、邪教、光棍等罪行严重的案件,这 些案件的法定刑都在徒刑以上乃至死刑,对于这些案件,州县官只有审理权而没 有独立的判决权,其判决意见必须向上级衙门层层申报。清代法律规定,一般徒 刑案件由地方督抚批准并按季报刑部查核,有关人命的徒刑案件和流刑案件( 包 括军、遣) 则须由刑部批准并于年终汇题于皇帝,死刑案件还需要经三法司复审 后具奏皇帝批准。 就地域管辖而言,大清律例规定实行犯罪行为地主义和原告就被告原则。 “户婚、田土、钱债、斗殴、赌博等细事,即于事犯地方告理,不得于原告所在 之州县呈告。” “若词讼原告、被论( 即被告) 在两处州、县者,听原告就被 ”大清律例卷三十诉讼越讼条规定:“户婚、田土、钱馈、斗殴、赌博等细事,即于事犯地方 告理,不得于原告所在住之州县呈告。” ”清代法律规定凡是应议之人有犯罪行为的,应当先向皇上请旨批准后才能拿问;文武职官有犯罪行为的, 也应当先行奏请。参见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四名例职官有犯,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第 1 版,第8 9 9 0 页。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三十诉讼越诉,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第1 版,第4 7 6 页。 6 论官司告理归结。”墙在一份由幕友撰写的回复上级衙门的咨文里,就认为由犯 罪行为发生地的官府来审理较之由被害人原籍所在地的官府来审理更合理。1 9 由于州县拥有对所辖地域内发生的一切案件的审理权,但是卅i 县对这些案件 的判决权却是非常有限的,大量的刑事案件是由州县审理清楚后将判决意见上报 上级衙门乃至刑部甚至皇帝处审核。而上级衙门为了避免受州县错误审判牵连承 担责任,对卅【县呈报上来的案审情况进行严格的复核,一旦发现有任何疑点,就 要求州县重新审理或者直接要求将案犯拘提上来直接审理。其结果就是结案时间 经常无限期的延长,案内所涉原告、罪嫌、证人经常往返于上级衙门和州县之间, 疲累不堪,因而州县所辖细民为避免“诉讼之累”往往私和人命官司案件。 2 、案件受理的条件。一份由当事人或者事主提起的呈告,应符合一定的要 求才能获得州县官的受理。第一,时间上的要求。清代经过康乾盛世后,生产得 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人口剧增,到乾隆朝时人口更是创造了超过三亿的历史记 录。人口的增加必然要求有更多的粮食产量,劝农事耕成了各级官吏的首要公务, 皇帝也极为重视全国各地的粮食产量和粮价情况。”清代统治者不仅在律典中规 定在农忙时节各级衙门除一些必须及时受理的严重犯罪案件之外,对于其他案件 不得在此期间受理。引擅自受理的州县官员及负有监察职责的上级府道督抚等都 要承担连带责任。此外,当时值清代历代皇帝及皇后的忌辰日及一些重要的节气 和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全国范围内都要按规定“不理刑名”,为便于卅i 县官员明 晰这些日期,精通律例的刑名师爷特意对这些规定进行了一番归纳。2 2 州县官通 常是初入仕途的科举人才,入仕之前学习的主要是圣贤的经论,很少有研习国家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三十诉讼告状不受理,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第1 版,第4 7 8 页。 ”“康熙三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山东省体宁县一名叫程化驰的捐纳贡生,其捐纳部照二张在山东省日照 县被窃一案,对于这种情况,由于以前没有定例,因此也就无法确定该由被窃省份咨部还是由被害人原籍 请咨。经征询山东抚院意见,山东抚院认为:赴任官员及会试举人,中途遗失文凭路引,俱呈地方官具结 咨部。该幕友认为对于抚院意见中的。地方官应当理解为是失凭失引之地方官,理由是根据意见 中的文义,抚院没有道理要求赴任官、会试举人复回原籍报官,失凭失引的事不是发生在原籍。”详见 清 吴宏:纸上经纶卷六补遗遗失部照议,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第1 版,第2 3 4 页。 2 0 查康熙五十= 年全年,康熙和地方督抚之间来往的奏折共有2 3 7 份,其中事涉刑名官司的奏折只有区区 的十五份,不到该年康熙皇帝朱批奏折的不到i ,更没有见到刑部关于刑名的奏折。其他的大多是康熙 皇帝询问地方督抚和地方督抚回奏当地的粮食产量和粮价情况的奏折。详见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档案出版社1 9 8 4 年5 月第1 版。 2 大清律例卷三十诉讼告状不受理第一条例文规定:“每年自四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曰,时正 农忙,一切民词,除谋反、叛逆、盗贼、人命及贪赃坏法等重情,并奸牙铺户骗劫客货,查有确据者,惧 照常受理外,其一应户婚、田土等细事,一概不准受理:自八月初一日以后方许听断。” 2 2 详见 清1 佚名:招解说“停刑诸期”,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 9 9 9 年1 月第1 版第6 3 1 6 3 4 页。 律例的,审理案件对于这些州县官来说本就是极为头痛的苦差事。国家法律规定 了这样一个长达四个月的不用受理繁杂琐细案件的期限,州县官不仅乐于遵从, 有的还制造诸如“时当岁末,尔民正宜安其家室”2 3 的理由擅自增加不理词讼的 期限。第二,必须向有管辖权的州县衙门提出。清代州县官受理诉讼实行犯罪行 为地主义和原告就被告原则。清代法律严禁百姓越诉2 4 和京控,规定“凡军民词 讼,皆须自下而上陈告”。只有那些曾经向当地州县提出过呈告而没有得到受理 或者受理后被亏枉的,才允许向州县的上一级官府陈告。但是,由于处于中央集 权中心的皇帝本人急需了解帝国官僚体系运作的现实状况,同时也担心地方官员 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徇私枉法,欺压百姓。因此,皇帝对于那些确有冤屈,呈告属 实的越诉行为乃至京控行为都只给予薄惩,只有那些弄虚作假的越诉或京控行为 才会遭受到严厉惩罚。第三,必须提交符合要求的书状。事主向州县官递送书状, 必须以本人的真实姓名陈告,严禁投递匿名帖告言人罪,大清律例规定有“投 匿名文书告人罪”,地方官员更是将这一罪名以告示的方式在基层广为晓谕:“照 得匿名揭帖,本朝禁令最为森严。查律文内开,凡投帖隐匿自己姓名文书,告言 人罪者,绞监候,虽实亦坐;若诡写他人姓名词帖者,皆依此律。”此外,诉 状上还必须要有“官代书”的戳记,否则诉讼将会被驳回。地方官员除了根据 国家律典规定诉状的形式要求之外,还会在辖区内通过告示的方式将一些诉状的 具体要求公布出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诉状将不会受理。2 7 3 、州县宫不受理案件的责任。对于符合上述案件受理条件的呈告,州县官 2 3 “照得时当岁暮,尔民正宜安其家室。顺时休息,岂期好斗喜争,终年不倦为此示仰县属军民知悉 以出示之日为始,除人命、贼盗及真正光棍害民,大冤大枉仍许不时陈告外,其余户婚、田土、债负、口 角,一切细故,俱侯来年二月初三日开告之期,方许陈控。”详见 清】吴宏:纸上经纶卷五告示- 岁荨 停讼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4 月第1 版,第2 3 4 页。 2 4 越诉:是指不按照法律的规定到所在州县呈告而迳行赴上级衙门星诉乃至直接入京叩阍,以及不按照法 律规定逐级提出的上诉。 2 5 【清】吴宏:纸上经纶卷五告示禁匿名帖,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第l 版第2 2 2 页。 拍官代书制度始于雍正朝。雍正皇帝为了整肃诉讼秩序,于雍正七年建立了官代书制度,到乾隆时,进一 步规定,诉讼状若无宫代书戳记,各级衙门不得受理该陈告。另据清稗类钞记载;“代书,州县署有之, 当行政、司法混合时代,以代诉讼者书写状纸也,必考充。牧令初莅任。辄于放告之前考之,先期睥示, 某月日招考代书。是日也,官”详见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 9 8 4 年1 0 月第1 版,第5 2 5 0 页。 2 7 “词讼止许告一诉词内务要遵用新颁剐状格纸,照式誊写,附入正词之内如无副状者,不准。 至各诉词并到呈内,必开明某月某日某人具某事词,奉批云云字样,不开者,不准。词内不许混引远年及 赦前旧事,摭抬人罪,违者,不准。”啃i 吴宏:纸上经纶卷五告示词讼条约,载帮成伟、田涛 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4 月第1 版,第2 2 0 页。 另外,郑秦博士在其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一书中收录了清代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记载的地方官 公布的告状不准事项,并认为“各地方多自行归结为告状不准事项。”参见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5 月第1 版第1 1 1 1 1 2 页。 8 必须受理,并且受理后要在本衙门归结,不得推诿转批给其他衙门,否则将受到 二 法律的惩处。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卅i 县官所应承担的不受理案件的责任轻重程 度也不同。不即受理危及皇权及朝政安全的谋反叛逆案件其罪责可能要被坐斩, 而不受理斗殴、婚姻、田宅等百姓细事的,所要承担的只是按该案犯人罪减二等 处罚,而且最高只处罚杖八十。2 8 州县宫受理案件后,就要对案件进行审理,讯 问原被告双方及相关人证,命盗案件还要进行现场勘察以获取罪嫌线索或犯罪证 据,为案件的审判奠定基础。 第二节侦查 清代的统治者一如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是能否及时拿获真正的罪犯,以 最快的速度来惩处罪犯,按州县官员的话,就是能否将刑事案件办成“信案”2 9 。 至于在办案过程中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收集证据,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以及相关 的人证,在侦查中是否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甚至证人的人身、财产权利, 这些都不是统治者关注的重点,3 0 也不是广大民众瞩目的焦点。因此,清代法律 强调在地方刑事诉讼中,州县官应当尽快获得证据,缉拿罪犯,州县官也就必须 根据这种要求来进行刑事案件的侦查。对于州县有审判权的自理词讼案件,由于 。 州县只需在案件审结后填注“循环簿”并于月底报送府道司督抚查核即可,3 1 因 此这类案件的证据要求程度相对较低。但是人命等重案不同,这些案件,州县只 有初级审理权,最后的判决必须由有权判决的上级衙门作出,因此这些案件的证 据要求较高,州县也极为重视证据的收集和获取。州县在人命案件中侦查活动无 疑极具代表性。 一、现场勘验 封建统治者非常看重对命盗案件的审理,战国的李悝在编撰法经时就认 2 8 参见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三十诉讼诬告,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第1 版,第4 7 8 4 7 9 页。 2 9 一份广为传抄的不知名作者撰写的招解说( 应当是刑名指南一类的书) 在论述撰写“招解”的要领 时说道:“情形合,则信案成;情形不合,则驳诘至矣。”【清】佚名:招解说,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 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第1 版第5 6 0 页。 如尽管自战国李悝撰次诸国法而著法经以来,中国的历代封建法典都有关于追缉、捕拿方面的规定, 然而正如晋书刑法志所言:“是故所著六篇而己,然皆罪名之制也a ” ”“各省户、婚、田土及笞、杖轻罪,由州县完结,例称自理。词讼每月设立循环簿,申送督、抚、司、 道查考。”清史稿刑法志三 9 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3 2 对于人命案件,法律要求州县的正印官遇到关涉 人命的呈告时,如果审明确实是因为斗殴、故意杀人、谋杀而导致被害人身死的, 必须马上讯问被害人的亲属、其他人证以及凶犯,审实致死的原因。然后根据上 述人员的供述,立即带领仵作、刑书、皂隶亲自到尸体所在的现场进行勘验。为 了避免州县官及其随员藉此骚扰地方甚至需索差钱,法律规定:“凡人命呈报到 官,该地方印官立即前往相验。止许带仵作一名、刑书一名、皂隶二名,一切马 夫饭食,俱自行备用。”3 3 为了避免州县官因为不懂相关法律的规定而影响到仕 途的发展,他们的刑名幕友就需要及时予以提醒,有经验的刑名幕友往往把这些 经验记录下来以便于有志于习幕之人学习”。为了确保能够获得真实的尸伤情 况,清代极为重视仵作的作用,不仅预先对仵作进行培养,还对仵作受贿而增减 伤痕、扶同尸状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如果遇有人命案件呈报到官时恰逢所在州 县正印官因公外出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能够及时查验尸伤,防止尸久发变而影响 尸体的证据作用,法律规定应当由五六十里范围内的邻近州县印官主持现场勘 验,如没有这样的正印宫或恰逢邻近州县官也因公外出了,法律才允许案发地州 县的同知、通判等辅官进行现场勘验。由此可见,在人命案件中,尸体所在的现 场勘验对于案件的正确审理作用实属非同一般,正因为如此,对于擅自处理尸体 的行为,法律也规定为犯罪行为进行处罚。”在验尸现场,州县宫须详细讯问在 场的尸亲、地证、凶手等,以期获得有价值的线索。由于验尸可能耽误下葬时间, 导致尸久发变,因此对于一些案件,法律允许根据尸亲的要求不对尸体进行检验, 3 6 这和现代刑事侦查中为了侦破案件打击犯罪强制进行尸检有一定区别。另外, 法律规定不能在命案中对尸体进行无休止的检验,规定尸检以两次为限。 二、缉捕罪嫌 3 2 “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咀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 网( 囚) 、捕二篇。”参见晋书刑法志 ”参见大清律例断狱下检验尸伤不以实,清末律学家、刑部尚书薛允升在其所著的读倒存疑 中对这一条例的解释是:“总系恐其扰累地方之意。”薛允升著,胡星桥、邓又天主编:读例存疑点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6 月第1 版第8 6 5 页。 3 4 “命案验伤,乃第一要紧地方报到,或尸亲报到,即单骑减从,带领吏、仵作等人,亲诣尸所相验。” 【清】佚名:招解说- 命案论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第1 版第5 6 5 5 6 6 页。 ”“查律载:残毁他人死尸及弃尸水中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该省将该犯依弃尸水中律拟杖一百,流 三千里,尚属允协。”【清 祝庆祺等编:刑案汇览卷二十一“发冢”北京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4 月第1 版 第7 3 9 页。 m 清史稿刑法志三:“如自缢、溺水、事主被杀等案,尸属呈请免验者,听。” 1 0 现场验尸完毕,州县还须将一干人犯带回县衙,当堂进行初审,务必问清事 件的起衅,谋杀、故杀等情由,州县官还须据此立即向上司递交一份详细的报告 7 ,延迟呈报会受到上司的惩罚。尽管上司要求的是一份详细的报告,然后州县 官递交上去的报告中却往往是十数句而已。毕竟现场验尸所获得的案件情况还是 很有限的,而且也不能确保尸亲等一千人证的陈述符合事实,如果一旦后来案件 侦查审问下来的情况和初报的情形差异过大,就会不停的遭致上司的驳诘,徒费 无数言词解释。此外,如果初报过于详细繁杂,不仅导致州县官处理案件的回旋 余地大大缩小,而且还会因上司阅读不便而给上司留下能力低下的不良印象。3 8 初报呈交后,州县官还要进一步传讯罪嫌及其他人证或者搜查有关物证。除 了剿拿叛乱的匪徒时需要州县官亲领官兵奔赴窝点之外,在一般案件的审理中, 传讯人证和传讯当事人都是由州县官签票饬派衙役去拘提。搜索匿犯、搜查罪嫌 可能躲藏的场所,起获赃物罪证等,也都是由衙役持票进行的。“票”是衙役据 以拘提罪嫌、搜查地方的凭证,上面有州县签押画行和印信。为了限制衙役擅自 拘提不相干的人员,侵扰地方,敲i 乍勒索百姓。法律规定州县官必须加强对“票” 的管理,州县签发“票”时要保留票稿存根,衙役办差回来必须将“票”回缴注 销。但是衙役下去办差毕竟不是州县官亲率的,州县官可以管好“票”的签发和 回缴,却无法保证衙役凭“票”拘提罪嫌、搜查地方时不欺凌百姓。 拘提到州县衙门的罪嫌及人证要分别安置。户婚等民间细故的两造和里长甲 首拘提到县后,他们可以白行寻找地方安歇待审,但是这些人在城里一般无亲无 故,大多是听从衙役的介绍住在客店里,这就给了衙役和店家串通起来敲诈他们 的机会。被锁拿回来的罪嫌特别是重犯则要收监。与命盗重案有关的证佐则被衙 役们私禁在类似今日看守所一类的仓铺、班房里,从而丧失了人身自由一直到案 件审结完毕。3 9 有些百姓为了避免成为命盗重案的干连证佐,往往把在自己田土、 在一份办案经验谈的文章中,作者提到初报的期限为1 0 天。“而初报总有10 日之限。”【清 佚名:招解 说命案论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第1 版,第 5 6 5 页。 3 8 “只将确实口供摘紧要者叙入数句,其余牵扯混杂口供,概不必叙入。只要干净,十数句足矣。至于尸 亲供词,只叙正亲一供。其余闲杂以及诉词,概不必叙。盖初报乃通报之文,若不论精粗美恶,尽已搬入, 则后来成招,必费无数洗磨。稍与前供不符,上司即以狱贵柳报r 驳诘不已,甚至无可挽回。惟有三木从 事,冤滥无辜。”f 清1 佚名:招解说命案论载郭成伟、田涛点校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第1 版,第5 6 5 页。 扣本来统治者考虑到地方上监狱有限,特别通过附例的方式规定轻罪人犯及干连证佐允许取保候审,然而 州县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动磁带库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精小型电容式变送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硬聚氯乙烯门窗异型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酒店预定与服务合同协议版
- 2025年燃气热水器外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漏电流传感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水冷却喷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畜牧育种合作契约书
- 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免责条款协议
- 2025年无声空气收缩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纯凝机组供热改造后供热成本计算方法
- 来访人员情况登记表
- 私下股权协议书
- 中西医结合医院污水处理运营服务采购招标文件
- WPS操作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仓储物流PPT模板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3年版)实施细则
- 分析化学(高职)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中共八大主要内容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血栓的结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