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京剧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国粹”,其产生原 因历来是史学研究者和戏曲专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以往的研究 多是从大的历史背景出发,在一个历史时段中来探讨京剧产生的原 因。本文突破了原有的研究方式和角度,将京剧的产生放到一个特定 的历史地域中,结合北京城市发展史,在大栅栏这个地域背景下,从 时代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以及内在的不同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京剧 起源这一问题,论证了京剧起源与大栅栏的关系。 历史时期大栅栏的繁荣为京剧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现实中的大栅栏由于失去原有商业中心的地位,再加上一些时代的 原因和京剧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使京剧在这一地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 辉煌景象,一些与京剧相关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 和被遗忘的命运,为了保护京剧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提 出一些保护的思考,以期对这一地区的文化保护做一点有益的工作。 关键词大栅栏京剧起源关系 a b s t r a c t a sa n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il e g a c yo fc h i n a ,p e k i n g 叩e r a so r i g i nh a sa l w a y sb e e nah o ti s s u ef o rm a n yh i s t o r i a l l sa n do p e r a r e s e a r c h e r s i nm e p a s t , m o s tr e s e a r c h e sa r eb a s e do nah i s t o r y b a c 砖r o u l l di ng e n e r a l ;a n dp e 虹n go p e r a s 嘶g i nw a so i l l ys t u d i e dw 胁i n ac e r t a i nt i m ep h a s e h o w e v e r ,m i sd i s s e 慨i o na b a i l d o n sm ep r e v i o u s r e s e a r c hd o c 椭s 锄dp o n so f v i e w ,d i s c l l s s i n gt h e 柚s w e ri nac e n a i l l h i s t 叫c a lp h 嬲eb yc o m b i n i n gb e i j i n g sm u n i c i p a l ( u r b a n ) d e v e l 0 1 ) m e n t h i s t o 珥c o 船i d e d n g l er e g i o n a lb a c l 曾娜n do f 胁 妇玎,h lad i 妇陆e n t w a y ,t l l ea n i c l er e t h i n kp 如n g 叩啪so r i g i i lt l l r o u g hs e v e r a lv i e w p o i m s o ft i m e ,e c o n o m i c s ,s o c i a lc i l l m r e 趾d 访t e m a ld i 任- e l m l c e s ,p r o v i i l gt l l a t d 酗是f 幼lp l a y e dam 旬o rr o l ei i lf o m 妇go f p e k i n g o p e r a i ne 砌i e rt i m e s 伽m 锄sp m s p e f i 够s u p p o n e dp e “n go p e r a s f o m l i n ga i l dd e v e l 叩m e n t 鼬唱e ;n e v e f t h e l e s si ti sn oi o n g e rm eb u s i n e s s c e n t r ea tp r e s e n t f o rl a c ko fz e 堍e i s t 锄ds e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e k i n go p e r a h a sl o s ti t sf 打o ro fp u b l i ci i lt 1 1 i sa r e a s i n c es o m et 觚g i b l e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sr e l a t e dt op e k i n go p e m ,船w e l la si n 劬g i b l eo n e s ,h a v eb e e n v 觚d a l i z e do rf b 唱o t i b n ,t 1 1 ea n i c l er a i s es o l n em o u g h to np r e s e n ,i n go f t l l i ss i g i l i f i c a n tn o 呦a t c r i a lc u l t i l r a ll e g a c y h o p i n gt oh e i pt t l ep r o t e 甜o n o f c u l t u r ei nm i sr e g i o n k e yw o r d s :d a s h n a n , p e k i r 峪o p e r a,o r i 西n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 9 9 7 年,昆曲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们 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影响最大和传播最 广的曲种,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围绕着京剧 的各种研究也就渐渐展开。然而就目前京剧的研究成果来看,以往对京剧的研究 特别是对京剧起源的探讨,几乎都是从京剧的本身出发,或是曲调声腔源流的追 溯,或是京剧剧目文本的考辨、或是表演舞台艺术的演变等等。但京剧从起源走 向成熟,并不仅仅局限于此,社会的演进、兴衰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如演出场所的不断发展完善等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的研究中,这 一方面往往被京剧史家们所忽略。 北京的宣武区索有“梨园之乡”和“戏曲之乡”的美誉,笔者经过大量走访 和调查之后发现,宣武区的大栅栏地区更是京剧文化的摇篮,集结了京剧文化的 精华。大栅栏不仅有北京最早的戏园子,最早培养京剧人才的戏社科班也诞生于 此,特别是被广大学者所广泛认同的与京剧起源有密切关系的徽班进京后也都无 一例外的落脚大栅栏,更使大栅栏与京剧的产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 大栅栏这个地区入手来探讨京剧的产生会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角度,这是选择此题 目的原因之一。 其二,1 9 9 9 年北京市政府确立了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些历史文化保 护区与以往文化古迹和文物建筑有着很大的不同,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王世仁先 生认为:“历史街区的灵魂是历史文化的定性和文化的延续性,丽不是文物的定 性和文物的凝固性。”哳以保护这些历史街区的实物遗存只是一方面,保护“非 物质的或已消失而有流传价值的历史人物、事件、时尚、风俗的载体”圆则是另 一方面。这两点都是该地区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要历史要素,缺一不可。但 目前对于各个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的情况来看,更多注重的还是物质实物,对于 非物质的文化信息的挖掘远远不够。大栅栏地区是北京市政府确立的二十五片历 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作为反映老北京城市文化多样性和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 。王世仁:文化的叠韵古迹保护十议,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j 乜版,第1 3 5 页。 。王世仁:文化的叠韵古迹保护十议,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h l 版,第13 7 页。 l 分,它所包含的除了市井商业街区和古老的城市机理之外,还有更加丰富的历史 文化内涵,其中一些学者认为火栅栏是京剧艺术发源地。侯希三先生所著的北 京老戏园子中收录一篇名为“京剧的摇篮北京大栅栏戏园”的文章,然而 这也只是从戏园子这一角度来阐述,事实上大栅栏内包含的与京剧相关的无形与 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不仅仅局限于此,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从事过专门的调 查和研究,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来丰富城市发展史的内容、扩充其 研究领域。 基于以上两点,本人选择了大栅栏与京剧起源关系研究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 的研究题目。 二、选题意义 学术意义:从纵向历史的角度出发,在一个历史时段中阐述京剧的起源,是 以往学者惯用的手法,但任何研究除了纵向的定位之外,应该也要有横向的思考。 这就要求在研究京剧史时,不仅仅在时问上找寻发展的脉络。更应该将其放到一 定的历史地域中,在这个地域中去探寻事物演变的规律,从而更加立体全面地认 识研究对象。所以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京剧与大栅栏的关系。本文希望摆脱原有 的研究模式,将京剧既放在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历史传统的前后联系中,同时又放 在水平方向的地域背景中,通过阐述京剧与大栅栏的关系,一方面探究京剧在大 栅栏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渊源,另一方面挖掘大栅栏这个地区与京剧相关的无形 和有形文化遗产。 现实意义:随着人们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概念的不断深入理解,自1 9 9 9 年,市政府相继编制并公布了北京市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北京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得到了市政府和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 0 0 2 年,大栅栏规划建设进入到论证、规划阶段,聘请国 内外十几位著名专家学者对大栅栏规划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六点共识。这些共识 成为了大栅栏今后规划改造的纲领性原则。在这六点共识中有这样一条“要注意 对该地区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和挖掘,对大量与之有关的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 遗产( 如作为中国京剧艺术发源地) ,要加以很好的整理和展示”。为此,本文就 从大栅栏地区与在该地区产生的无形文化遗产京剧两者的关系入手,希望通 过具体论述和研究,为本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一点有益工作。为迎接2 0 0 8 年奥运会,北京城正在加紧改造的步伐,大栅栏作为京城纯正传统文化的重要展 现地,将会成为中外游客争相游览的一个场所。近几年来大栅栏已开展了胡同游、 商业文化游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想了解北京文化的观光客。但与京剧相关的旅游 活动却还没有。然而大栅栏曾经有北京城最繁盛的几大戏园子,有梅兰芳、裘盛 戎、阎岚秋等一大批京剧名家的故居,还有培养京剧后备人才的几个著名的戏班 社址。这一切都见证了京剧从产生到鼎盛的每一个历史环节。但到目前为止,大 栅栏地区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这一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这实在是一个遗憾。为此本 文一方面对大栅栏现有的与京剧有关的文化资源进行一次整理和调研,并提出一 些保护的建议;另一方面在保护中,积极开发这一资源,使它成为一个精品旅游 项目,以此展现大栅栏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这项举措不仅能激发人们对 了解京剧的兴趣,也会提高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第一章京剧产生之前的大栅栏 一、大栅栏的历史沿革 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地名,老北京都读做“d a s h i l a r ”,而不是现今汉 语普通话的“d a z h a l a n ”。至于为何把“大栅栏”读成“d a s h i l a r ”,原因已无从 知晓。大栅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述到元代。 从1 2 7 6 年元朝建都城之后,政治上原来的金中都成为了废都,但这时它的 城市功能还存在,并且在新旧城交替之际,旧城的物资和人口都相对比较集中, 是新城发展的一个重要补给站。因此商人和老百姓都奔走于新旧都之间,从事着 商贸的往来,这样就在客观上平衡了两地之间的发展,也加强了彼此的物资交流。 而现在的大栅栏正好处于元大都和金中都之间( 见图1 ) 国,这样一个优越的地 理位置,就使得大栅栏成为了新旧城之间的货运中转站和交易场所。人货往来的 频繁,在新旧都之间自发形成了若干条由西南斜向东北的商业街市,这就是大栅 栏地区斜街( 大栅栏主要有四条斜街:杨梅竹斜街、樱桃斜街、李铁拐斜街、棕 树斜街) 最初的肌理构造。明永乐年间,官方在正阳门附近建造民房( 旧称廊房) , 具人海记记载:“永乐初,北京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店房,召民居住, 召商居货,总谓之廊房。今正阳门外廊房胡同,犹仍此名。” 现在廊房头条 ( 大栅栏街) 、二条、三条、四条因此而得名。永乐十七年( 公元1 4 1 6 年) ,城 墙南移至今天前三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一带,这样大栅栏地区就成为 了我们现在所谓的城乡结合部,地理优势更加明显,巨大的商机为这一地区的商 贸往来注入了活力,这就为大栅栏地区成为最重要的商业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地 理条件。 。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宣武区人民政府制定,2 0 0 3 年3 月2 5 f j ( 大栅栏投资有限公司内部资料) 。 。( 清) 查慎行:人海记北京古籍出版杜,1 9 8 9 年出版。第9 l 页。 图1 清建都北京之后,顺治元年,“京师内外大小衢巷,设立护门栅栏。”o 并在 以后各朝不断增设栅栏。据清会典事例记载,雍正七年( 公元1 7 2 9 年) ,共 在外城设栅栏4 4 0 座:乾隆二十四年( 公元1 7 5 9 年) ,外城有栅栏4 1 0 座;到咸 丰二年( 公元1 8 5 2 年) ,五城的栅栏总共有2 8 9 座。圆这些在内外城、街巷之间 设立的栅栏“暮闭晨开,盘查形迹可疑之人,其有公务急速等事,仍即时放行。 立法至为周备。并该管地方司坊等官,认真稽查,按时启闭。” 可见建立栅 栏的目的就像现在设立的一些关卡、检查站一样,起到了维护城市治安的作用。 这些都是政府行为,随着北京城商业中心地位的不断确立,一些商贸集中的地区, 。清会典事例卷9 3 4 ,第1 0 册工部:栅栏、沟道中华书局,1 9 9 1 年出版,据光绪二十五年石印本 影印,第7 1 9 页。 。清会典事例卷9 3 4 ,第1 0 册,工部:栅栏、沟道,中华书局1 9 9 1 年出版,据光绪二十五年石印本 影印,第7 1 9 页。 。清会典事例卷1 0 4 0 ,第1 l 册,都察院:五城,中华书局,1 9 9 1 年出版,据光绪二卜五年石印本影 印,第4 3 5 页。 2 很多商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安定的经营环境,于是自己出资建立起高大的栅 栏,民间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政府的行为。起初建立这些栅栏时,都 在栅栏顶端订木板,书写原来街道胡同的名字,但人们为了方便,就直呼它们为 “栅栏”,而忘记了原来的名称,久而久之,就流传了下来。现在北京城有些地 方还保留着这些称呼,如西长安街,双塔寺东的一条胡同也叫大栅栏。不过,前 门外的大栅栏是最有名也是最为人熟知的。 随着商业的不断繁荣,带动了相关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出售,客观上形 成了一个个商品集中交易地,这从大栅栏地区现在的地名和胡同名就可以体现出 来,如:煤市街、粮食店、珠宝市、羊肉胡同等等。到清中叶时,大栅栏地区俨 然成为了北京城最重要的传统商业中心和京城老百姓吃喝玩乐的乐园。“画楼林 立望重重,金鐾辉煌瑞气浓。箫管歇余人静后,满街奇晌自鸣钟。”。这是清中期 时,民间关于大栅栏繁盛景象的真实写照。但大栅栏的这种繁华却在庚子( 公元 1 9 0 0 年) 时遭遇了一次重大打击。1 9 0 0 年义和团进入j b 京,庚子记事中曾这 样记述:“( 1 9 0 0 年农历5 月) 二十日,义和团焚烧前门外大栅栏老德记大药房, 不意团民法术无灵,火势猛烈,四面飞腾,延烧甚凶,计由大栅栏庆和园戏楼延 及齐家胡同、观音寺、杨梅竹斜街、煤市街、煤市桥、纸巷子、廊房头条、廊房 二条、廊房三条、门框胡同、镐家胡同、三府菜园、排子胡同、珠宝市、粮食店、 西河沿、前门大街、前门桥头、前门正门箭楼、东荷包巷、西荷包巷、西月墙、 西城根。火由城墙飞入城内,延烧东交民巷西口牌楼,并附近铺户数家。自清晨 起火,直至次日天晓始止,延烧一日一夜。各行货物并皆灰烬,真从来未有 之奇炎也。及其所烧之地,凡天下各国,中华各省,金银珠宝,古玩玉器, 绸缎估衣,钟表玩物,饭庄饭馆,烟馆戏园无不毕集其中。京师之精华,尽在于 此;热闹繁华,也莫过于此。今遭此奇炎,一旦而尽。”。曾经有一首词这样描述 大火后的大栅栏:“大栅栏前热闹场,无端一炬尽咸阳。问渠闭火多奇术,为底 神灵误主张。祝融虐焰上干霄,金店银炉一例烧。百万商民其束手,市廛景象太 萧条。” 尽管这次大火造成了大栅栏地区乃至整个北京城商业贸易的重大损失, o ( 清) 杨静亭:都门杂咏市廛门条下载杨米人等著,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 1 3 种) ,北京 古籍出版杜,1 9 8 2 年1 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室编:庚子记事,中华书局,1 9 7 8 年出版,第1 3 1 4 页 。後依氏、杞卢氏同著:都门纪变百咏,载杨米人等著,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 1 3 种) ,北京 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1 月出版。 3 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但很快,大栅栏就从这场浩劫中重新恢复了过来,再加 上清朝实行的新政,更为这里重新注入了活力:建立了当时的北京城最大最豪华 的“劝业场”,以及盐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可以说,大栅栏是当时北京城唯一 能和新兴起的西单、王府井相抗衡的商业区。这种繁盛景象一直维持到解放之初。 新中国建立之后,城市改造陆续开始。1 9 5 8 年北京市政府将正阳门外西南侧 的一块地域正式定名为大栅栏街道。大栅栏街道东至前门大街( 不含大街) 与崇 文区交界:北至前门西大街与西城区接壤;西至南新华街( 不会大街) 与椿树街 道相连:南至珠市口西大街与天桥毗邻。地域近似正方形,面积1 3 平方公里, 辖区有1 1 4 条街巷。固1 9 5 8 年正式成立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对此地进行管辖。1 9 6 5 年前后,北京市对大栅栏地区进行了一次大的整顿,将部分胡同或是名称进行了 变更或是将一些街巷进行了合并,大体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街道面貌。2 0 0 2 年,为了延续古都的历史风貌和迎接2 0 0 8 年奥运会,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2 5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建设方案,大栅栏也在其中,并且于2 0 0 3 年下半年开 始,大栅栏改造正式启动。目前,大据栏地区正在进行月亮湾和煤市街拆迁工作。 整个改造预计将在2 0 0 8 年之前完成。这次改造会使大橱栏再次焕发往日的辉煌 和繁荣。 二、京剧产生前北京地区的戏曲发展状况 明末清初,京剧产生之前豹北京剧坛在经过了宋元敝曲、杂剧的辉煌时代后, 由于各地方剧种的勃兴,呈现了另一番景象:从昆腔的统天下到花雅两部的分 野,各个声腔的兴衰与更替成为了这一时期北京剧坛的主旋律。 ( 一) 一枝独秀一昆腔传入北京及其兴盛 关于昆腔传入北京的确切时间,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如 赵景深、叶德均、徐朔方、胡忌等先生在他们的论著和论文中都有探讨。但由于 研究和记录戏曲声腔史料的匮乏,因此并没有形成一致的定论。尽管在正史文献 中虽未明确的提出,但根据一些明清文人的小说,还是能够推算出昆腔入京的大 概时间。游居柿录圆是袁中道从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 1 6 0 8 年) 到万历四十六年 ( 1 6 1 8 年) 十年间所写的随笔,其卷4 载:“万历三十八年庚戌,正月初月,寓 石驸马街中郎寓。中郎早入朝,午始归。予过东寓,偶遇姑苏会馆前逢韩求仲, 。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志编审委员会编:大栅栏街道志,机械工业出版社,1 9 9 6 年h 版,第5 0 页 。( 明) 袁中道著,刘如溪、谢蔚点评;游居柿录,青岛出版社,2 0 0 5 年出版。 4 贺函伯日:此中少宴集,幸同入。是日,多生客,不暇问姓名,听吴伶演八 义”。这里的八义应该就是昆腔剧目八义记。一些学者认为这是昆腔见 于史料的最早记载。此外还有些学者认为沈德符所作的万历野获编中有万历 后期关于昆腔进入宫廷的记载则是昆腔入京的最早记录。但尽管在具体时间段 上有分歧,以大量史料分析为前提,学者们大都认同昆腔是在明万历末年传入北 京。 昆腔一入北京,就受到明朝上层社会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和喜爱,而下 层民众的审美取向往往是随着上层而变动的,因此很快昆腔就在北京民间剧坛流 传开来。到清初,沿袭明的流行风尚,昆腔依然非常盛行。随着新王朝国家政局 的不断稳定,疆域的不断扩充,社会秩序的逐渐安定,到了康熙年间,昆腔已成 为上至皇室,下至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娱乐项目。而这一切都与上层 的维护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满族入关后,清统治者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化采取了吸收接纳的态度,昆曲中所提倡的忠孝思想和 所反映的文化渊源,也正符合少数民族统治者希望中原民众顺从朝廷,治国安邦 的愿望。所以清史专家王政尧先生经过研究在满族入关与清前期戏剧文化中 对清前期的戏剧文化作了一个梳理,特别是对康、乾两朝宫廷中昆曲的发展尤其 关注,文中写到进驻中原的康熙皇帝不仅对昆腔表示了认同和喜爱之情,而且进 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修改和调整,使昆曲的剧目和演员表演,艺术表达更加能被 满族人所接受。除此之外,宫廷内部的戏曲演出机构南府,也是在康熙时建 立起来的。可以说正是因为皇帝的鼎力支持,昆腔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受到文 人士大夫的亲睐。 有些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昆腔发展状况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范 丽敏博士在她的博士论文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中指出:清初时, 在民间的演出市场上,像内聚班、三也班、可娱班、金斗班等职业昆班占据着绝 对的优势,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人笔记小说中记载的昆剧演出也最多。其次就是弋 腔,但还是不如昆腔的盛行之广。圆震钧天咫偶闻引藤荫杂记云:“ 国初最尚昆腔戏,至嘉庆中犹然。” 事实上秦腔、梆子腔也流入北京,但也许刚 。刘水云:昆曲入京时间考,甘肃社会科学,2 0 0 2 年第5 期。 。范立敏:“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2 0 0 2 年完成,第8 9 9 6 页。 。( 清) 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9 月出版,第1 7 4 页。 5 刚传入,还未形成演出规模,因此远远不如昆腔的势头。范丽敏博士在研究过程 中将燕兰小谱、重修喜神殿祖师庙碑志、消寒新咏、都门竹枝词、嘉 庆丁已、戊午观剧日记、日下看花记等1 2 种清代戏曲史料中所记载的戏班 辑录下来,去除重复的,共计1 0 4 个戏班。根据当时和现在学者的认定结果和自 己的研究结论,得出其中2 7 个戏班为昆腔班,还有两班以昆为主兼唱乱弹,京 腔班1 4 个,秦腔班7 个,徽班5 个。其它或各腔兼唱,难以分辨,或未留下演 出史料,暂时无法定其所唱何腔。从对戏班情况的统计数字中可以发现清中期时, 昆腔在北京剧坛还是处于霸主地位。 因此,经历了康乾几朝,无论是宫廷戏剧还是民间演出,昆腔都是处于一枝 独秀的局面。 ( 二) 昆腔的衰蒌及花部各腔的争胜 在经过清前期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乾隆时期,政治稳固、经济繁荣、社 会安定,中国封建社会达到最鼎盛的时期,这就为北京戏曲事业提供了变革的契 机,而其集中体现就是花、雅两部的争胜与兴衰。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自己的著 作中曾写道:“乾隆末期以后之演剧史,实花雅两部兴亡之历史也。雅部王者也, 花部霸者也。自明万历至乾隆中期,适当西周时代。昆剧如周室,君临剧节,克 保其尊严,自乾隆末期为始,成为春秋之世,昆曲威令,渐次不行,权柄遂落西 秦、南弋两霸之手,然斯时犹知昆曲至尊也。道光以还。顿为战国之世。花部枭 雄相竟,各树旗帜。昆曲遂如有若无矣。至咸丰同治之间,皮黄成一统之业。奠 定子孙可万世居临剧阶之基矣。刘邦之起,果在何时?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 想象清代戏曲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花、雅相争的兴衰史。 对于剧界花、雅两部的理解,作于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年的燕兰小谱中 有云:“元时院本,但旦色之涂抹、科诨,取妍者为花,不傅粉而工歌者为正, 既唐雅乐部之意也。今以弋腔、梆子腔等日花部,昆腔日雅部,使彼 此擅长,各不相掩。”圆可见清人是按戏曲声腔之别来分花、雅。近代日本学者青 木正儿则认为:“按曲之花与雅,犹如优伶之正旦与花旦之别。雅部以优美的唱 曲为主,花以华美的科白为主。是基于这样而分别称呼的”,“乾隆时,在戏曲里 。【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中国近世戏舳史,作家出版社1 9 5 8 年出版,第4 4 6 页。 。( 清) 安乐山樵:燕兰小谱,载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 卜册) ,中国戏剧出版社 1 9 船年1 2 月出版,第6 页。 6 面有花雅两部之别,雅部即为昆曲,那么花部的腔调,有多少种类呢? 依编 集当时流行之戏曲的缀白裘第六集及第十一集所载的杂曲有:梆子腔、弋阳 腔、秦腔、西调、吹腔等。次之扬州画舫录乾隆六十五年刊卷五所举的为; 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腔等,统谓之乱弹。”。由以上两段 史料可知,虽然花雅两部含义的理解和阐释不尽相同,但对于花雅两部所包含的 唱腔还是有所共识的。 事实上花部各腔与昆腔在北京并不是先后出现的关系,但由于昆腔一进入北 京就受到上层统治集团士大夫的提携和喜爱,专门供统治阶级享乐,因此在当时 上层文化主宰下层文化这样一种氛围下,昆腔就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而与其并 行的其它唱腔,也就是后来所谓的花部则被冠以各种“地方戏”的名称,受到昆 腔的排挤,默默无闻。直到清乾隆年间,盛行二百余年的昆腔才显出了疲惫,日 趋没落,取而代之的则是曾经被其压制的花部诸腔。 但花部诸腔在夺取了昆腔的位置后,在北京剧坛上也并不是每一个剧种同时 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它们内部也出现了消长,也出现了花部诸腔彼此相争 的境遇,其历史亦是非常曲折的。都门纪略中有载:“乾隆年,六大名班,九 门轮转,称极盛焉。其名班各种角色,亦後萃一时,故城一齐绘十三绝图像,悬 于门额。至嘉庆年尚秦腔,尽系桑间濮上之音,而随唱胡琴传情,最足动人倾听。 曾经奏明禁止,渐革此风。近日又上黄腔,饶歌妙舞,响遏行云。洵属鼓吹休明, 藉以名国家之盛。故京都及外省之人,无不欢然附和,争传部曲新奇,不独昆腔 寄,即高腔亦渐同广陵散矣。” 此外,藤荫杂记中又云:“( 昆腔) 后乃盛行 弋腔,俗呼高腔。乃昆腔之辞,变其音节耳。内城犹赏之,谓之得胜歌。相传国 初出征,得胜归来,军士于马上歌之,以代凯歌。敌于请清兵等剧,犹盛演 之。”。因此最初流行于京师剧坛的是京腔,而其后则是魏长生、陈银官等蜀伶带 来的秦腔。燕兰小谱卷二、卷三中所载的花部四十四人中除了京兆人之外, 下来就是四川的蜀伶比较多,共计十二人,其他十一个省只是寥寥几人而已。由 此可以看出当时也正处于秦腔的黄金时代,秦腔在花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 位。到了嘉庆、道光之际,秦腔已成为强弩之末,徽班入京更加速了秦腔的衰落。 。【日】青术正二著,西湖散人译:从昆曲到皮黄调,戏世界月刊,第l 卷,第2 期。 。( 清) 杨静亭t 都门纪略- 词场门序,载张智主编:中国风土志丛刊第1 4 辑,扬州:广陵书社,2 0 0 3 年出版,影印本。 。( 清) 戴璐:藤荫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出版,第9 7 页。 随着徽调的盛行,徽班的势力和声势与日俱增,北京剧坛逐步被徽班一步步占据。 “京师梨园四大名班,日四喜、三庆、春台、和春。其次日重庆、 曰金钰、日嵩祝。与壬午年初至京,当遏密巴印之计,未得耳聆目赏。次 年春,始获纵观,色艺之精,争艳夺媚,然余逢场竿亩,未能一一搜奇也。丙戌 入都,寓近彼处,闲居无事,时复中之。四班名噪已久,选才自是出人头地。即 三小班中,亦各有杰出之人,擅场之技,未可以桧下目之。此外尚有集芳一 部,专长昆曲,以笙墩初集,未及排入各园。其他京腔、弋腔、西腔、秦腔,音 节既异,装束迥殊,无足取焉。”。徽班的优伶无论是色还是艺都在其它花部各腔 之上,因此其它声腔都在徽班汹涌的势头下,或是黯然失色或是偃旗息鼓。尽管 如此,徽班并不是就此满足,它将自身唱腔的优点发挥到极致的同时,还将京、 秦两腔及其它剧种的长处融合进自己的声腔中,精心锤炼,无怪乎徽班会在京城 有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一种新的剧种也就悄然出现了。 综上所述,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剧坛并不是一潭的死水,而是随着历史、 社会的变迁,自身也在发生着变革和转移。只有在这样波澜壮阔、相互争胜的兴 衰中,才有可能孕育出一种新的生命。 。( 清) 梁绍壬著,常振国、绛云校点,刘叶秋注释:两般秋雨庵随笔,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出版 第1 2 4 页。 8 第二章:大栅栏与京剧的起源 京剧之所咀此为名,就是因为它生于北京,产于北京,但要真追涮起京剧 到底源于何处,可能鲜有人知。事实上京剧的起源与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有着不 解之缘。 一、微班进京 可以说由于徽班的进京,因而产生了京剧。许多研究京剧史的专家都认为京 剧的产生应从徽班进京开始算起,并称从徽班进京开始,京剧也就进入了孕育期, 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京剧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徽班迸京的原因,张梦庚等人在自己的专著中记录了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说是先有三庆进京,然后是四喜、和春、春台。主要是因徽剧受到北京观众 的热烈欢迎,促成教班纷纷进京。另一传说是,因乾隆皇帝为庆八十寿辰,才把 四大徽班征集进京。此届,他们就留在北京公开演出了。”o 关于徽班进京为 乾隆祝寿的说法,随园诗话有这样段记载:“适至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 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 伍拉纳) 并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 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但事实上,北京除了四大徽班 之外,还有很多徽班先后在北京舞台上演出。嘉庆年间小铁笛道人的日下看花 记中所作的小传中,这些伶人除了来自四大徽班之外,有的还来自金玉部、双 和部、霓翠部、集秀部、恩庆部、庆元部、和程部、三多部、玉庆部、双庆部、 宝华部、宜庆都、新庆部、福成部。只不过,这四大徽班的影响力最大,最负盛 名,“於对京城歌楼擅名者,分为四部:日春台、日三庆、日四喜、曰 和春,各擅胜场,以争雄长。”。但无论怎样,这些徽班都受到了上至皇亲国 戚,下至黎民百姓的喜爱,因此就留驻到北京,在北京继续演出。但由于清康熙 十年有“京城内城,永行禁止开设戏馆,其外城戏馆,如有恶棍极端生事,该司 坊官查孥治罪。”o 的禁例。所以当时这些徽班大多都集中在靠近正阳门的大栅栏 坊官查孥治罪。”o 的禁例。所以当时这些徽班大多都集中在靠近正阳门的大栅栏 。张梦庚等著:京剧疑话j 北京出版社,1 9 8 2 年 i _ ;版,第1 0 页 。( 清) 袁枚著,顾擎颉枝点: 随因诗话巷9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年山版第3 0 8 页。 9 杨擗建:辛壬赛甲录,载张次溪编撰: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 上册)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8 年1 2 月出腹,第2 8 0 页。 。 清会典事例t 卷1 0 3 9 ,第1 lj i _ ,都察院:五城中# 书局,1 9 9 1 年出版,据光绪二五年石印率影 印,第4 2 4 页。 9 地区。梦华琐簿载“乐部各有总寓,俗称大下处。春台寓百顺胡同,三庆 寓韩家潭,四喜寓陕西巷,和春部寓李铁拐斜街,嵩祝部寓石头胡同。诸伶聚处 其中者,日公中人。”。此外在各徽班以下还会设立某“堂”并由已经出师、 小有成名的伶官执掌,以此来确立和显示自己在戏班及梨园界的地位,“从前各 大班,皆有一大处所,在班之人,痛斥同住,以便每日排戏方便,不必再往各脚 家中现约,此即名日公寓。四大徽班以及他班皆有之。最初因大家同来自南方, 皆无住处,故须有公寓之组织,就如同现在偶有外班来平( 北京) 演戏,亦须同 住一地也。但有名角进款较多,鲜公寓人多饮食起居皆有约束,故令租一房 自己住,此即名日私寓。因北京居家,门口皆有堂号,故此亦日某堂号,或 堂子,初亦非贬辞也。”国同时,有学者也认为“堂子”是当时除戏园子之外极具 号召力的娱乐场所。固现将戏曲史料辛壬癸甲录、长安看花记和丁年玉 笱志中所记载的某堂所在地列表如下( 表一) : 表格一 所在地名称 韩家潭舂和堂、深山堂、宝善堂、三和堂、传经堂刘、敬义堂、天馥堂、春晖部、春元堂 樱桃斜街松秀堂 陕鹾巷福云堂、延陵光裕堂、性德堂 李铁拐斜街余庆堂、福安堂、安察堂、春福堂、贻德堂、丰玉堂、福泰堂 石头胡同玉照堂、大有堂、槐荫堂、椿年堂、遇源堂 百顺胡同国安堂、同耕齑 小力纱帽胡同 玉庆堂、藕香堂、金玉堂 羊毛胡同辣霓堂 朱家胡同镘新堂、永笈堂、云福堂、国香堂、日新堂 大外廊营 盛郁堂、文盛堂 臧家桥玉皇庙索安堂、槐庆堂 o ( 请l 蕊珠旧史:( 梦华琐簿j 戡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汇编正续编( 上册) ,中国戏剧“i 版社,1 9 8 8 年1 2 月出版,第3 5 l 页 o 齐如山撰:戏班起阉北平国剧学会,民国2 4 年( 1 9 3 5 年) 出版。但在【清】蕊珠旧史:梦华琐簿 有载:“戏庄曰某堂,日某会馆,为衣冠揖逊,上寿娱宾之所。”载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 史料汇编正续编( 上册)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8 年1 2 月出版,第3 4 8 页。 o 么书仪:戏曲史叙述中的北京“堂子”,收录于陈平原,王德威编: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 己忆,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出版。 1 0 五道庙春泉堂 小安南营莲舫堂 燕家胡同鸿喜堂、福升堂 春家胡同熙朱堂 东皮条营日升堂 光裕堂、春茂堂、青莲堂、浣香堂、文林堂未记录所在地,但它们大都属 于春台、四喜等部,因此推算它们也都在大栅栏地区。此外还记载了天津、保定 各一堂。从这张表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些某“堂”集中在大栅栏地区,正应 证了老北京流传的郡旬谚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开百顺韩家潭。” 徽班进京之后就积极展现自身的魅力,很快在北京特别是大栅栏地区扎下了 根,与此同时也为北京剧坛带来了活力。徽剧本身虽是一种地方剧种,但各个徽 班对观众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虽同属徽班,但却各 具所长。梦华琐簿有云:“四徽班各擅胜场,四喜日曲予。先辈风流、 饩羊尚存,不为淫哇,春牍应雅。世有周郎,能无三顾? 古称清歌妙舞,又日丝 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进自然,故至今堂会终无以易之也。三庆日轴子。 每日撤帘以后,公中人各皆新排近事,连日接演,博人叫好,全在此乎。和 春日把子。每日亭午,必演三国、水浒诸小说,名中轴子。 春台日孩子。而春台,则诸郎之天天,少好咸萃焉。奇花初胎,有心人 故当以十万金铃护惜之。”黝口果有喜欢昆曲剧目的,就会捧“四喜”的场子, 在当时有诗云: “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 如果有喜欢武剧 的,那一定能从和春班处得到满足。而那些喜欢薪面孔的,又多捧旦角的,则必 定是春台班的追随者。所以,徽班的演出满足了京城不同观众的口味和喜好,因 此很快就占据了北京的剧坛,独占鳌头,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 徽班的进京,使北京的演出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与他们能在大栅栏 这片适宜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中定居下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戏剧人才的摇篮大栅栏与科班的兴衰 在正式培养戏剧人才的科班还未出现以前,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训练后备人 。( 清) 蕊珠| 日史:梦华琐簿,载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汇编正续编( 上册) ,中国戏剧出 版社,1 9 船年1 2 月出版社,第3 5 2 页。 。( 清) 佚名:都门竹枝词时尚,载杨米人等著、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 1 3 种) 北京古籍出 敝社,1 9 8 2 年1 月出版,第4 1 页。 1 i 才:一种是蓄养家班。在清中期以前,家乐戏班非常盛行,连四大徽班的“春台” 班都属于徽商的家班。大官或富商从外面买一些幼年的孩童,然后由专人教授,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为主家专门演出,这些家乐伶人有时也会脱离家班, 加入到外面营业性的戏班中,成为职业伶人。这种方式在京剧产生前期起过很大 的作用,但随着京剧的发展,曲艺演出不断深入民间,因此根本不能满足市场要 求。另一种则是师徒相承,这种一般都是职业伶人为了能使自己的技艺后继有人, 从而招收徒弟,言传身教。但出师之后随之而来还有很多问题,真正能够出师独 当一面,成为名伶的却屈指可数。所以通过这两种形式培养出来的戏剧人才,数 量都非常少。京剧名家李洪春就曾提到:出师后搭班演唱,还得另外投师,再拜 一个带道师。这一点就不如进科班方便了,犹之现在中专大学,其资格是人人承 认的。因此真正大规模的,形成系统训练机制的还要从科班开始。对中国戏曲 尤其钟爱并有很深造诣的日本学者迁武雄就提到:“科班者,养成童伶之学校也。 北京地方,自乾隆之后。已有科班,招集子弟,教授戏剧。名伶出于科班者,亦 颇不少。例如谭鑫培,陈德霖出于三庆班,杨小楼出于小荣椿,李连伸亦为科班 出身。此外优伶甚多,不遑列举。圆 京剧能够产生、繁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京剧人才不断涌现和表演的推陈出 新,这样才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一方面,科班的功劳是功不可没的。京 剧形成以后最早的科班,据叶龙章称:“咸丰、同治年间有双庆班、全福班、小 和春、小福班、小金奎等六个班。光绪八年,有杨隆寿的荣春堂,后改名小榕 春。光绪十五年间成立的科班,有刘赶三、黄三雄的小丹桂,姚增禄的小吉 利,余玉琴的小福寿,田际云的小玉成,陆华云的长春班等。” 事实上有些科 班的历史很短,有些由于建立很早而已经不为人所知,被人们传颂的只是一些培 养过京剧杰出人才的科班。而那些流传下来,对京剧发展起到过重大作用的科班 很多都与大栅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四箴堂科班”、“富连成”、“小 荣椿科班”、“斌庆社”、“荣椿社”等都是与大栅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 、四箴堂科班 “四箴堂科班”由剧界伶首,有“大老板”之称的程长庚创立,建立年代已 。季j j 春述,刘松岩整理:京剧长谈,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2 年出版,第j 7 页。 。【日】迁武雄著:中国戏曲剧史,北京顺天时报社,1 9 2 5 年出版,第4 0 页。 。叶龙章:喜( 富) 连成科班的始末,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编 京剧谈往录,北京出版社,1 9 8 5 年出版。 1 2 经不详。“四箴堂”原是程长庚的堂号,也是他在百顺胡同寓所的名号,成名之 后的程长庚,每次演戏就以“四箴堂程”为名,观众只要一看到戏单上有这样的 字样,就知今天必有程长庚的戏。由于程长庚在自己家中授徒传授,因此科班的 名字也就因此而得名。程长庚早年由安徽搭徽班进京,后在北京声誉大噪,成为 当时最有名的老生演员,因此也就执掌当时最有名的三庆班,被人们誉为“大老 板”。程长庚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曾有学者认为“欲叙近百年 之中剧历史,则首叙论及皮黄之开山鼻祖程长庚氏。程长庚掌三庆时,势力伟大, 又久任庙首( 即梨园公会会长) ,厘定会章,擘画周详。其精通戏剧,治班 严整,实不啻一尊剧神。京剧能延长至今,班规之能历时不衰者,皆长庚创造与 规划之力也。”。 “箴”本义原是“规劝,规诫”之意,程长庚用堂号为科班的名字时有寓意, 也许是让他的弟子时时规诫自己的为人之道,而不仅仅只为唱戏而唱戏。他本人 也多扮演伍子胥、关羽等忠臣良将、正人君子,而这些正面人物的性格和气节也 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道光十八年,英吉利以鸦片入广东,二十二 年入长江。长庚愤欲绝。咸丰闻,发捻回苗遍中国。诸贵人宴乐不衰,长庚则闭 户不出。或怪之,则泫然流涕日:京师首善,乃若此,吾不知所税驾矣。 呵见程长庚将堂号作为科班的名字也是希望自己的弟子也能够严正其身。 由于程长庚一直都是三庆班的领班,所以人们又把他所办的“四箴堂”科班 称为“小三庆”。有一段时间,因时局动荡,程长庚就停业在家专心传授弟子, 所以“简三、杨月楼、汪桂芬、谭鑫培之徒出焉,皆长庚忧乱时所闭门授业者也。” 。除了自己授徒之外,他还聘请教师崇富贵、田宝林、朱洪福等,教授学生。其 他一些著名的出师学生还有钱金福、陈德霖、李顺亭、张淇林、陆杏林、李寿峰 等。科班报散时间不详。 2 、小荣椿科班 小荣椿科班成立于光绪八年( 1 8 8 2 年) ,由著名武生杨隆寿创办。杨隆寿, 安徽人,其父杨福源为清道( 光) 咸( 丰) 年间著名昆小生兼昆旦演员,也是梅兰芳 。徐慕云:中国戏剧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出版,第7 4 页。 。陈澹然:异伶传,载张江裁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汇编正续编( 下册)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8 年1 月出版,第7 2 5 页。 。陈澹然:异伶传,载张江裁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汇编正续编( 下册)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8 年1 月出版第7 2 6 页。 1 3 的外祖父。杨隆寿早年曾受到程长庚的教育,也算是他从事戏曲的启蒙老师,因 此当成名之后对程长庚的子孙尤为优待,并倾囊教授,以感激程长庚的教诲,于 是很受剧界人士的敬佩。杨隆寿由于扮相英俊、演技精湛,很快就名满梨园,引 来许多年轻子弟前来上门讨教。因此,“隆寿乃输资,筑屋于正阳门外李铁拐斜 街,立小荣椿科班。一时,桃李尽出杨家。”。据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中 记载:“光绪中叶,小荣椿科班初为杨隆寿、姚增禄所共同成立。头两科以隆寿 年老、倦勤不再出,三科遂由张玉贵继成后科小天仙科班,地址在李铁拐斜街。” 。并且特聘唐玉喜、范福太、韩文焕为导师。当时培养出了王楞仙、时慧宝、陆 华云、杨小楼、陈继先、王桂官,就连后来创办喜( 富) 连成的叶春善也是出自 小荣椿科班,被当时人誉为“杨家将”。 杨隆寿设立科班的初衷为改良戏剧,当时“每班剧场布置多寻旧规,时西城 有一人张七者,制砌末多参西法,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必求逼真。隆寿 以重金聘之。”。因此,小荣椿科班每演出必采用。在当时可谓开一时之风,很 受人们喜爱。 3 、( 喜) 謇连成 喜( 富) 连成,是戏曲史上办班维持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培养学员质量最 高,影响京剧发展最深远的科班。所以研究和关注喜( 富) 连成的学者和戏曲爱 好者也就比较多。其中最重要、最完接、史料价值最高的一部记述“喜( 富) 连 成”历史的史料就是由唐伯驶编著、白化文修订的富连成三十年史,记述了 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中国气候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四下英语教案
- 《麦比乌斯圈》大班科学教案
- 智能化停车场建设项目招投标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五.六单元教案
- 养殖业资格证发放管理办法
- 图书馆吊顶施工合同
- 地铁站通信信号系统招投标文件
- 灾害救援:枪支弹药管理办法
- 上海市物业招投标策略与技巧
-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建筑构造与识图》说课课件
-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课件 2024-2025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师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差旅管理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新人教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富含蛋白质的营养棒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步步高高考英语大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基础知识默写本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1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