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 犯罪的现象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作为一种能有效预防犯罪的行刑社 会化方式,社区矫正制度与国际刑罚执行方式的发展趋势是相符合 的。这- - n 度的建立不仅使我国的立法与国际接轨,而且成为了我国 老年犯的矫正工作方面的新机遇。我国自2 0 0 2 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试点以来,社区矫正制度初步形成体系,不仅构建了正式的社区矫正 管理机构,还建立了一支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从而形成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和程序规范。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通过实 践摸索出一定的经验,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社区矫正试点中也出现 了很多问题,对于矫正对象分类处遇不到位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社区矫正中没有将老年犯与成年犯加以区分,而笼统地适用成年 犯的矫正方法、矫正项目以及管理模式。这对老年犯的改造是十分不 利的。我们必须注意到老年犯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扩 大老年犯矫正对象的范围,构建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一方面适合老 年犯的自身特点,有利于老年犯的改造与权益保障;另一方面,也体 现了我国矜老恤幼的传统,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要求。并 且,我国的社区的发展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为构建老年犯社区矫 正制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构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应该制定专 门的老年犯社区矫正法,建立专门的老年犯社区矫正机构,设计出与 老年犯自身特点相符的矫正项目,并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此外, 还必须完善养老保险、农村医保等其他相关社会制度才能保障老年犯 社区矫正制度的正常运作。 关键词: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a bs t r a c t w i t ht h es e r i o u si n c r e a s eo fp o p u l m i o na g i n g ,o l d p o p u l m i o n i n c r e a s e dm o r ea n dm o r e ,t h ee l d e r l yc r i m ep h e n o m e n o na l s oi n c r e a s e d y e a rb yy e a r 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 ,a s ak i n do fc r i m ep r e v e n t i o n e f f e c t i v e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w a y , c o n f o r m st o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o fp e n a le x e c u t i o nw a y 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 a ls y s t e mi no u r c o u n t r y ,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i n t e m a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 ,w i t h t h ec o u n t r y l sa g i n gm a k ef o ro r t h o d o n t i cp r o v i d e san e w o p p o r t u n i t y s i n c e2 0 0 2 ,o u rc o u n t r ys t a r t e dt od e v e l o pt h e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a n d s e tt h e s y s t e m ,e s t a b l i s h e dc o m m u n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t h a th a sf o r m e da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o p e r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a n d p r o g r a m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e x p l o r e ds o m e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a c h i e v e ds o m e r e s u l t s t h e r ea r es o m ep r o b l e m so f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y e t ,o n eo ft h e i m p o r t a n tp r o b l e m si st h ee l d e r l ym a k en o w i l ld i s t i n g u i s hw i t ht h ea d u l t s i nc o r r e c t i o nm e t h o d ,r e c t i f yt h ep r o je c t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t h a ti s b a df o rt h e e l d e r l y w em u s tp a ya r e n t i o nt o t h eo l dm a k et h e 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o f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o b je c t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i th a st o e x p a n dt h es c o p eo fe l d e r l ya n dm a k ec o r r e c to b je c t s , c o n s t r u c t 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 a ls y s t e mf o re l d e r l y t od ot h i s ,t h e r ea r et w o b e n e f i t s o no n eh a n d ,c h o s et h ew a yo f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 si sg o o d f o rp r o t e c t i n gt h er i g h t so fo l d e ro f f e n d e r s ,a n dr e f l e c t i n go u rt r a d i t i o n i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 ti sa l s ot h en e c e s s a r yr e q u i r e m e n tf o rt h ec r i m i n a l p o l i c yo fc o m b i n i n gp u n i s h m e n tw i t hl e n i e n c yi no u rc o u n t r y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 i no u rc o u n t r yp r o v i d e s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c o m m u n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s y s t e mf o re l d e r l yar e a lp o s s i b i l i t y e l d e r l yp i l o t m a d ef o ro l d e rc o m m i t t e dt ob u i l do u rc o m m u n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 a ls y s t e ms h o u l df o r m u l a t es p e c i a le l d e r l ym a k ec o m m u n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m e t h o dt oe s t a b l i s hs p e c i a le l d e r l ym a k e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 , t h ed e s i g ng i v e sa n do l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m a d et h e i r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a t c hc o r r e c t i o n ,a n ds e t su pt h er e l e v a n tp r o je c ts u p e r v i s i o n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i na d d i t i o n ,w em u s ti m p r o v et h ee n d o w m e n t i n s u r a n c e ,r u r a lm e d i c a li n s u r a n c ea n do t h e rr e l e v a n ts o c i a ls y s t e mc a n g u a r a n t e et h ee l d e r l ym a k ec o m m u n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 a l s y s t e mn o r m a l o p e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e l d e r l yp r i s o n e r s ,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i v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i j 弓l言1 第一章社区矫正与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概述5 第一节社区矫正4 第二节老年犯的社区矫正制度1o 第二章构建老年犯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 5 第一节构建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15 第二节构建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可行性2 8 第三章构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设想3 7 第一节老年犯社区矫正的立法建议3 7 第二节老年犯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设置4 5 第三节建立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5 3 第四节监督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5 6 第五节完善其他相关联的制度5 8 结语 u i n u e钮7 口。 参考文献。6 1 附萄之。6 4 后记6 5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己l 言 丁i 口 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 犯罪的现象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对于老年人犯罪及处罚的研究也日 渐成为重要的学术课题。 社区矫正作为预防犯罪的一种有效的行刑社会化方式,具有其独 特的优越性。对于年高体弱、人身危害性较小的老年犯而言,适用社 区矫正既有利于他们的改造,也利于保护他们的基本权益。 我国自2 0 0 2 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社区矫正制度初步 形成体系,初步建立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工作队伍,形成了具有我国 特色的运行机制和程序规范,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积累了一些 经验。但是,随着试点的深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法律依据欠缺、 矫正项目单一、心理矫正难以到位等。其中分类处遇、个别处遇不到 位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能够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进行不同地矫 正措施,保障罪犯的权益呢? 笔者认为,应当根据不同矫正对象的特 征,制定专门性的社区矫正制度。对于老年犯这一群体,他们年事己 高,体弱多病,应当构建我国专门的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我国关于社区矫正专著和论文等信息材料,发 现学者们对于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 0 0 2 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比较少,主要是 一些零散的论文。 第二个阶段是2 0 0 2 年到2 0 0 5 年。这个时期,随着我国社区矫正 硕士学位论文 试点工作的开展,学术论文、专题著作都大大增多。典型著作有刘强 编著的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各国( j 4 区) 社区矫正法规 选编及评价、美国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概要,主要是对外 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的背景,立法及相关制度进行介绍,为我国建立社 区矫正制度提供借鉴。 第三个阶段为2 0 0 5 年至今,这一时期,社区矫正试点范围扩大, 我国的社区矫正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这就为理论 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这一阶段的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纷 纷涌现出来。2 0 0 5 年至今,相关的研究论文三千七百余篇,著作五 十多本。这一阶段的研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既有对外国社区矫正 制度的引入分析,也有对本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探讨,更有对特殊群体 社区矫正制度建立的研究。如2 0 0 9 刘强编著的美国社区矫正演变 史研究一以犯罪刑罚控制为视角一书通过对与社区矫正发展关系密 切的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制度构建以及政策指导的比较,进而探讨制 度构建和政策指导的思想理论基础,重点提出了动态刑事责任论,根 据该理论和人权保护的需要,提出了对发展我国社区矫正的构想,即 采取不同于美国和我国现状的犯罪刑罚控制的第三条道路。2 0 0 5 年 出版的美国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概要则是对美国的未成年 人这一特殊主体的社区矫正制度进行分析,为我国提供借鉴。同样是 刘强编著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文集则收录了关于我国社区 矫正问题研究,制度建设,矫正项目设计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论文。2 0 0 8 年出版的但未丽著的社区矫正:立论基础与制度构建全面系统地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社区矫正的各种学说及理论源流,在总结国外社区 矫正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社区矫正试点实践,反思 了我国社区矫正的性质、立论基础及其在刑事司法体系中的定位,并 富有创见地从法律体系与制度构建两方面提出了完整的框架性建设 方案。此外,还有许多关于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论文,从不同角 度分析了对未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应当有别于普通成年犯。 笔者在查阅这些资料的同时,也发现由于老年犯在社区中矫正的 人数较少,在对他们适用社区矫正执行刑罚时并没有与普通成年犯加 以区别,这对于老年犯的基本权利保障和社会化改造都是十分不利 的。如何来实现老年犯的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呢? 通过与外国 的矫正制度的比较分析,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结合我国的社 区矫正的现状及老年犯矫正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应当构建我国老年 犯社区矫正制度。本文分析了构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并从完善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立法、建设老年犯社区矫正 队伍、设计适合老年犯生理特征的矫正项目、建立专门监督评估机制 等方面提出建立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构想,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 有更多人给予老年犯刑罚执行现状进行关注,促使我国建立专门的老 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社区矫正与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第一节社区矫正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社区矫正也可称为社区处遇、社区矫治、社会内处遇等等。英文 译为c o m m u n i t yc o r r e c t i o no rc o m m u n i t yb a s e d c o r r e c t i o n ,关 于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在不同的国家和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国家,地区内也存在很多种不同的 看法。德国的刑事法律中,并没有“社区矫正这一明确的法律称谓, 但是德国的缓刑帮助制度与我们所说的社区矫正内容十分相近似。与 我国缓刑制度所不同的是,德国缓刑的内容包括了凡是有条件不执行 全部或者部分监禁刑罚,相比较而言,是十分广义的缓刑。德国缓刑 制度包括“余刑缓刑”、“赦免缓刑”等,与我国的“假释 、“赦免” 等制度相似。在德国,社区矫正主要包括缓刑帮助、余刑缓刑、赦免 缓刑、保安处分帮助、青少年教育处分、惩戒措施和少年刑罚缓刑和 缓科等几种制度。英国直接将社区的刑罚执行活动称为社区处罚、 社区刑罚。社区刑罚是法院依法判处的一种刑罚,其具体的执行内容 为社区矫正,社区刑罚是以社区矫正为内容的刑罚。后来社区刑罚 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似乎发展到了可以包括一切以社区矫正为执行 内容的非监禁刑罚。实际上,非监禁刑还包括罚金,没收财产等刑罚 方式,不能为社区刑罚来包容,恰恰相反,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的一 司法部赴德国社区矫正培训团德国社区矫正概览 j 中国司法,2 0 0 5 ( 1 1 ) :9 6 - 1 0 1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种执行方式,它应当包含于非监禁刑中。 美国学者对社区矫正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 、社区矫正就是一种非监禁刑执行方式,是与监禁刑相对的。 如艾兹恩和蒂默认为:“社区矫正就是与非监禁刑相对的刑罚执行方 式。基本上可以等同于非监禁刑。社区矫正内容大致包括了非监禁刑 的所有内容。如包括审判前的释放和转处方案;判决前的调查、缓刑、 居住治疗、其他刑罚代替措施( 如赔偿和社区服务等) ;释放后的替 代措施,如假释和中途训练营等”。 2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的处罚方式,被告人在社区中全部 或部分完成他们的刑罚。美国学者力姆维尔认为社区矫正就是监禁刑 的替代刑,是为犯罪人重新回归社区服务的。 3 、梅克拉认为,社区矫正与一般矫正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否致 力于提供有意义的联系,社区矫正就是为被告人与其周边的环境提供 有意义的联系。 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也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2 0 0 2 年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之前,刑事判决中的非监禁刑执行一般不称为 “社区矫正 。有的学者将其统称为非监禁刑的执行;有的直接称之 为缓刑、假释、管制、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管理; 而上海进行社区矫正试点时称之为“社区矫治 。试点以来,我国学 者对社区矫正的概念也产生过一些争议。如有学者将对社区矫正概念 王琪社区矫正研究 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 0 0 7 :1 3 1 6 阎晓容中英社区矫正理念与实务比较研究 d 中国政法大学,2 0 0 6 :5 5 王明坤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设 d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 0 0 8 :6 5 硕士学位论文 的分歧归纳为最广义、广义、最狭义、狭义之分,最广义的社区矫正 内容包括非监禁刑及措施的执行与矫正,而且还包括劳动教养,收容 教养制度以及在“立法修改 以后的社区执法与矫正活动。 也有学者认为:“社区矫正的性质并不是刑事执法活动,而是类 似于保安处分。社区矫正只是在限制罪犯一定人身自由的基础上对其 进行监督和管理。社区矫正主要是以教育和帮助的方式来矫正罪犯的 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他们回归社会。也就是说,社区矫正工作的重 点并不是惩罚犯罪这与刑罚执行的惩罚性的特点是不相符的。刑罚执 行是具有严厉的惩罚性活动”。 还有学者认为社区矫正的概念可表述为:“对社区服刑人员( 受 刑人) 依法实施处罚、提供矫正与服务项目,以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的刑罚执行活动或刑事执法活动 。 我国通行的观点认为:“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 式。它是指将经法院宣告缓刑或处以其他社区刑罚、裁定假释以及由 监狱等部门予以监外执行的罪犯放在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构,在相 关机关、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自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意识和 行为恶习的刑罚执行活动”。 笔者认为,对这一概念,可作如下理解: 1 、社区矫正的定位是非监禁刑的执行方式,与非监禁刑有着密 王顺安刑事执行法学通论 m 北京:群众出版社,2 0 0 5 :4 3 4 程应需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其性质新论 j 郑州大学学报,2 0 0 6 ( 0 4 ) :3 6 - 4 0 刘强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7 :1 0 3 1 0 8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z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2 0 0 3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切的关系,但又不同于非监禁刑。社区矫正与非监禁刑都是指不以监 禁的方式对罪犯执行刑罚,而社区矫正更强调将罪犯置于社区之中改 造,使其不会脱离社会生活。社区矫正对罪犯的正常生活也只有较小 影响,只是通过对罪犯人身自由进行适当的限制,采取适当的矫正措 施对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进行矫正,使其能够融入社会,从根本上 杜绝再犯罪的可能性。而非监禁刑还包括罚金刑,没收财产刑等,不 仅仅限于社区矫正的方式。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含关系。社区矫正包含 于非监禁刑执行方式之中。 2 、社区矫正的外部环境是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而不同 于传统意义上监禁矫正。监禁刑将罪犯置于封闭的监狱中,将罪犯与 社会隔绝,从而达到不让他们危害社会的目的。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开 放的空间,它更是一个依附空间社会关系的人的集合体。人是具有社 会性的,将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置于社会当中进行矫正,也是人道 主义的一种体现。 3 、社区矫正的主体是国家机关,这是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执行 方式的必然结论。刑罚的执行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而其他的社区矫 正组织、团体,个人都不能是社区矫正的主体。社区矫正的依据是判 决、裁定、决定。社区矫正的决定机关主要是法院。假释委员会作出 假释决定。其余的措施如缓刑、社区服务令、罚金、赔偿、没收财产、 暂缓执行等由法院作出裁定。法院的判决应明确这些社区矫正措施的 具体内容,包括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期限、程度,监 督形式、经济制裁的数额、强制性治疗项目的类别等等。 硕士学位论文 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主体是刑事 执法人员,一般被称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很多国家,社区矫正工作 者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如在美国,社区矫正工作者大部分属于政 府的公职人员。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他们承 担的工作往往是社区矫正中的部分不具有强制性的工作或辅助性工 作,并不属于专门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一般也不称为社区矫正 工作者。 二、社区矫正的特征 一般认为社区矫正具有惩罚性、非监禁性、社区参与性的特征。 惩罚性。社区矫正是对法院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是一种刑罚 执行活动。刑罚的本质特征就是它的惩罚性,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 的执行活动,无疑也当然具有惩罚性的特点。虽然社区矫正的惩罚目 的以及具体的惩罚方式。手段与传统的监禁刑执行方式有很大不同; 其执行场所是在开放的社区,服刑人员有较大的人身自由,但是其作 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社区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又受到一定的限制, 且社区矫正的项目都是具有强制性的,要求服刑人员接受强制性矫 治,并非一种自愿的学习、教育。这些都体现出了社区矫正的惩罚性。 另外,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被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矫正对象 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经执行、考察或者监督机关批准。 矫正对象的行为活动受到监督,必须严格遵守行为报告制度,向执行、 考察或者监督机关报告自己的行为。如果服刑人员违反相关规定,也 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还可能引发“收监执行”的 r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严重后果。社区矫正的期限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 所确定的期间。社区矫正的依据是对服刑人员的刑事审判( 执行) 机 关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我国法院有关犯罪人在社区服 刑的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根据我国刑事法律,对犯罪人追究刑事 责任,进行法律制裁的标志。那么,也就说明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的 一种惩罚方式,是对犯罪人人身权利的一种限制。因此,它的惩罚性 是不容置疑的。 非监禁性。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执行方式,与监禁刑最大的 不同就是将犯罪人置于社区之中矫正,而不是将其收押于特定的刑罚 执行场所。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场所,将犯罪人置于社区中,对其社 会生活影响较小,他们仍然可以在社区中自由活动,而不是被局限在 特定的封闭的空间当中。这种执行方式具有开放性。 社区参与性。社区矫正的主体仍然是刑事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 正的场所在社区,其基本理念就是促进矫正对象与社区重新融合,矫 正对象生活在社区中,矫正活动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在社区中 完成矫正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接受社区的监督和帮助,最终实 现回归社会。矫正机构利用社区优势和便利条件,帮助矫正对象适应 社会,回归社会。社区矫正能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矫正机关 能够有效的开展工作。社会团体,志愿者,民间组织及社区居民都能 参与到社区矫正当中来,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老年犯的社区矫正制度 一、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 老年犯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却没有被相关的法律加以规定, 成为一个法律术语,只是在研究处理社会治安问题上的一个习惯性用 语而已。老年犯,是指违法犯罪的老年人,根据1 9 9 6 年l o 月1 日施 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老年人是指 6 0 周岁以上的公民。由此而言老年犯就是指年龄达到6 0 周岁的罪犯。 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将罪犯置于社区中对其行为恶习和犯罪心 理进行矫正的制度。我国现行刑事法律规定了五种社区矫正的类型。 1 、管制刑。管制是种开放性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犯罪分 子不予关押,在不剥夺人身自由的前提下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让其 在公安机关监管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改造。管制是我国独创的刑 罚方法,它可以避免监禁刑的副作用,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对犯罪分子 进行改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刑法第3 8 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判令 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不得从事特定活动,不得进入特定区域、场所, 不得接触特定的人。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 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 2 、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脱离家庭、社会,可以继续 从事原有的工作,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改造。一方面有利于避免短期监 禁刑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也利于促使犯罪分子自觉约束自己的行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为。缓刑的考察机关是公安机关。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有协 助监督的义务。 3 、假释。假释是一种附条件的将犯罪分子放回社会中改造的刑 罚制度。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中改造,执行剩余刑期必须受 到严格的监管。假释的条件也是非常严格的,一方面要求犯罪分子已 执行完一定刑期,接受教育改造到一定程度,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 危害社会。另一方面,如果假释期间不遵守相关的规定,假释被取消 后,所有的刑罚还需要执行。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 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假释决定由法院裁定作出,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4 、剥夺政治权利。即剥夺罪犯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它在社区属于社区矫正的情形主要是 在独立适用或者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社区服刑。具体来说,有三 种情形:一、根据刑法分则规定,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二、判 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从徒刑、 拘役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的。 5 、暂予监外执行。这一刑罚执行制度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 主要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暂时在监狱外服刑,在公安机关监管和基 层组织的监督下进行改造。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严重疾病需要保 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 人员,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三种情形。 最后,通过对老年犯和社区矫正制度的分析,笔者觉得可以对老 硕士学位论文 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做出如下理解: i 、它是一种以老年犯为特定对象,建立起来的特殊社区矫正制 度,是指将符合条件的老年犯置于开放性的社区之中,在不影响或者 仅对其社会生活有较小影响的情况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对其进行改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不再犯罪的刑罚执行方式。与 一般的社区矫正相比,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充分考虑到老年犯的身体 和心理特征,在程序和执行方式上都应该体现从宽的刑事政策,采取 有别于一般成年犯的措施。 2 、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内容应包括现有的管制、缓刑、假释、 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这五种制度,也包括其他的社区矫正制 度。具体而言,对老年犯优先适用社区矫正制度,在适用一般性社区 矫正制度的时候,还应根据老年犯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矫正制度。 3 、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是与社区矫正制度一脉相承的,而不是 相互独立的。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是在社区矫正的制度基础上 完成的。与一般社区矫正制度相比较,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更具有针 对性,也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4 、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与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有一定的相似 性,无论是在项目设计,心理矫正,执行方式上都必须注意到老年 犯的个性特点,给以特别的处遇。 二、老年犯社区矫正的对象 两院两部通知指出,我国社区矫正主要适用于以下五种情形: “1 、被判处管制的;2 、被宣告缓刑的;3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 1 2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 女,生活不能处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 、被裁定 假释的;5 、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 。 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三章第八条规定了 五种人适用社区矫正:l 、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管制的罪犯;2 、被人 民法院宣告缓刑的罪犯;3 、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假释的罪犯;4 、经 人民法院或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5 、刑满释放后 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 依照这些规定,我们不难看出,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一般有三个 特点:一为犯罪较轻,被处以较轻刑罚,如判处管制,缓刑。二为身 体原因,不宜在监狱里服刑的,如有严重疾病的人。三为已执行完一 部分刑罚,因有悔改表现,需要在社区中执行剩余刑罚的罪犯。如需 假释的罪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为其自身不具有或者具有较小的社会 危害性,可以将其放在社区中,不致再危害社会。 老年犯社区矫正的对象是指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老年犯,具体而 言,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及剥夺政治 权利的老年犯。结合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刑法修 正案八、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及各地社区矫正试点的规定,老年 犯社区矫正的对象一般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犯罪人:1 、年满6 0 周岁; 2 、犯罪行为轻微;3 、具有较小的社会危害性;4 、有悔过表现,或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z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2 0 0 3 硕士学位论文 者良好表现。结合刑法修正案八,笔者认为,基于老年犯的特殊性, 应当放宽老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条件,对于年满6 0 周岁,犯罪行为 较轻,具有较小社会危害性的老年犯应当适用社区矫正。而对于年满 7 5 周岁的老年犯,除少数犯罪特别严重的外,均可适用社区矫正的 刑罚执行方式。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第二章构建老年犯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构建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 一、老年犯的人权保障的需要 刑法人权观要求将罪犯象公民一样对待,罪犯权利观正逐步形 成。罪犯在接受应有惩罚的同时,他们的基本权利也要得到保障。在 对罪犯适用刑罚时,应充分考虑刑罚的种类、方法、执行方式等,以 利于他们的改造和回归社会。对于老年犯,更应当给予特别的保护。 一些国际条约体现出对老年犯的人权给予特殊的保护。如“对犯罪时 年龄在1 8 岁以下或超过7 0 岁的人不得处以死刑,对孕妇也不得处以 死刑”、“老人的保护。人人在老年阶段有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为 此目的,缔约各国承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实现这一权利,尤其是: 1 、为高龄者及无力养活自己的老年人提供适当的便利,如专门的食 品和医疗。2 、应制定具体计划为老年人提供机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并 且尊重其职业或愿望的生产性活动。3 、促进建立各种旨在提高老年 人生活质量的社会组织”、“第1 8 条第4 款,老人和残疾人有权 享有符合其身体和精神需要的特殊保护措施 。 从这些条约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老年犯人权给予特殊 的保护是世界人权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老年犯的特点,在刑罚执行 。美洲人权公约 z 1 9 6 9 ,第4 条第5 款 美洲人权公约附加议定书 z j 2 0 0 9 ,第1 7 条 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宪章 z 1 9 8 1 ,第1 8 条 硕士学位论文 过程中给予他们一些特殊的待遇,是对老年犯人权保护的必然要求。 针对老年犯的特点,建立其特殊的社区矫正制度,便是对这个要求的 合理诠释。社区矫正是一种开放性的刑罚执行方式。对于年老体弱的 老年犯适用社区矫正制度,能充分体现出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利于老 年犯的改造。因此,建立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谦抑的刑罚执行方式,构建老年犯社区矫正制 度则能够更有效的保障老年犯的人权,从根本上实现对老年犯的人格 矫正。 二、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内在要求 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对犯罪行为进行控制的策略,是 国家、社会如何有效地应对犯罪的指导方略。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是现 代刑法的主要特征,刑法的立法、适用、裁量与执行都要以当时的刑 事政策为指导精神。我国目前提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核心在于 “当宽其宽,当严则严,总体趋宽”。对于犯罪较轻的犯罪行为,则 应“当宽则宽 。对于一般犯罪主体,若犯罪行为较轻,社会危害性 不大,人身危险性也较小,可以从宽,给予较轻的处罚,甚至作出免 予刑事处罚的决定。对于特殊主体( 如老年犯和未成年犯) 犯罪进行 处罚时,应当从宽处罚,在可判处监禁和非监禁刑罚的时候,优先考 虑适用非监禁刑罚,适用社区矫正。 就老年犯而言,根据其自身危害较小,生理机能衰退,刑事责任 康均心叶三方和谐社会中的刑事审判改革 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 0 0 9 :2 7 - 3 3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能力下降等特点,对其从宽处罚,是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 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都会萎缩退,他们对 于自己行为的辩控能力也会下降。也就是说因年龄引起的生理功能的 退化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行为能力和承担责任能力。同样的,这种生 理机能的退化直接导致老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的降低。刑事责任能力 是指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人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并对自 己行为加以控制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前 提。行为人必须在具有完备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前提下,才对自 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正是基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考虑, 我国刑法作出了对未成年人、聋哑人等刑事责任能力有欠缺的行 为人犯罪的特殊规定。如:已满1 4 周岁不满1 6 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 八种特别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 减轻或免除处罚。事实上,由于生理功能退化,老年人刑事责任能力 不断下降,对其犯罪实行从宽处罚无疑是合理的。基于我国刑事政策 对老年人“从宽”的一面和保护老年人人权的方面考虑,我国应该建 立专门的、系统的老年人的法律体系。众所周知,老年人与未成年人 在生理和心理及法律责任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老年犯年龄较大,对其 与成年犯不加区别,草率地判刑既达不到刑法的目的,也难以得到社 会的认同。因此,我们要在对老年犯的刑事惩罚与保护老年犯权利, 实现社会较大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切合点和平衡点。 未成年犯与老年犯都是特殊的群体。刑事法律中应当明确规定对 这两类人犯罪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我国在刑法及 硕士学位论文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所 规定,而对于老年人犯罪的从轻、减轻规定只在刑法修正案( 八) 中有少量的规定体现。因此,应该在刑事法律中增加对老年人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条件、范围具体规定。在具体的司法过程中,亦 应当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作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规定。例如在 适用强制措施时,应当考虑区分不同的对象,尽量适用非监禁类强制 措施;在审判时,可以考虑增加老年犯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在刑罚 执行时,增设对老年犯执行方式、场所的特殊性规定。构建老年犯社 区矫正制度,对老年犯适用社区矫正无疑是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 政策的。 三、我国矜老恤幼传统的传承需要 我国具有矜老恤幼的社会传统。我国古代法律中有很多关于对老 年人和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特别规定。西周有这样的规定:“六十日 耆,指使。七十日老,而傅。八十、九十日耄,七年日悼,悼与耄雎 有罪,不加刑焉、“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及 “三赦 之法( “一日幼弱,一日老耄,三日蠢愚 ) 。到了封建社 会时期,战国初期的法经规定“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减, 罪卑一减。年六十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汉朝有:“八十以上, 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的规定,完之,就是不施肉刑, 仅剃去须鬓。后来东汉又明确规定:“年未满八岁或八十岁以上,非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2 :2 4 2 6 圆周礼秋官与周代法治研究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8 :5 6 5 7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2 :3 1 3 2 论我国老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亲手杀人,皆不坐 。即8 岁以下的儿童和8 0 岁以上的老人,除亲 手杀人外,其他犯罪概不负刑事责任。隋书刑法志介绍当时的法 律规定:“老小于律令当得鞭杖罚者,皆半之。其应得法鞭、杖者, 以熟靶鞭、不杖。过八十者,稍行之。”这些都是当时对老年犯和未 成年犯的特殊的处罚规定。 唐律疏议名例律中的“老小及疾有犯”条规定:“诸年七 十以上、十八以下及废疾( 废疾,即瞎目,折肢之类) ,犯流罪以下, 收赎( 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会赦犹流者,不用此律:至配所,免 居作) 。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 盗及伤人者,亦收赎( 在官爵者,各从除免法) ,余皆勿论。九十以 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缘坐应配没者不用此律) ;即有 人教令,坐其教令者。若有赃应备,受赃者备之 。 唐律中关于老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基本上被后来的朝代所沿 袭。我国近代的大清新刑律中亦有对老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近代的法律中也有对老年人的特殊规定。民国时期,对老年犯罪 人就有免除或减轻刑罚的规定。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暂行 新刑律第5 0 条规定“满八十岁人得减本刑等或二等”。至今我 国台湾刑法典明文还规定“满8 0 岁人之行为,得减轻其刑”。 1 9 5 4 年政务院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第6 6 条规定,年龄在5 5 岁以上,已失去对社会危害可能的,可以准许取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2 :1 8 9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2 :2 3 5 2 3 7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2 :2 7 8 2 7 9 硕士学位论文 保,监外执行。1 9 7 9 年“两高”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老 弱病残犯和精神病犯的联合通知规定,年老衰竭,神智模糊的,凡 有家庭依靠,均可依法分别给予保外就医,监外执行,但判处死刑缓 期两年执行期间的罪犯,不在此例。上述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已执 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以一上,有期徒刑犯实际执行l o 年以上,并有悔 改表现的,可予以假释或提前释放。1 9 8 2 年公安部发布的监狱、 劳改队管教工作细则第1 8 条规定,服刑改造期间的罪犯,年龄在 6 0 岁以上,身体有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除判处死刑缓期二 年执行期间以及罪恶民愤很大的以外,都可以准许监外执行刑罚。 综上所述,我国刑事立法中一直存在对老年人刑事责任的特别 规定。无论古今,都考虑到老年犯身体衰退,行为能力下降等的特点, 减免其刑事责任。对到达到一定年龄的犯罪人,对其从宽处罚。至 于这个年龄中的临界点,综合我国法律规定,它最低为6 0 岁,最高 为9 0 岁。对于超过临界点的老年犯罪人给予一定的减免。这也形成 了国刑事立法中的一个惯例。刑法修正案( 八) 沿袭了这一立法惯 例,对老年人犯罪作出了一系列特别规定。具体如下: 第一条:“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三条: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 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 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