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 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 再撰写的文章一律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作者签名岛步新 俪睁盛 签字日期:加旷年月日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新步新 签字日期:州年;月占日 摘要 传统二元经济理论的制度背景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与发展中国家较低 的市场化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化经济转型过程中更多地是 注重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制度的变迁,而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为分析思路的 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恰恰忽视了制度因素在转换二元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因而 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实践绩效。基于上述认识,本 文试图响应新兴古典经济学回归分工的古典传统,从分工演进的视角构建二元经 济结构转换的理论框架,为中国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能 的理论思路。 建国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迟缓的实证分析表明,对于正处在市场化制度变迁 和工业化结构调整中的中国而言,以资源配置为导向的传统二元经济理论难以从 根本上消除影响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对于资源配置,分工演进是促进二 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新视角。本文提出了以分工演进和交易费用为分析视角,以“分 工演进- n 度变迁结构转换”为分析脉络,包含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影 响因素和转换途径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框架:劳动分工存在社会分工与组织内分工 两种形式,市场和组织分别是协调两种分工形式的制度基础;由于分工组织能够 通过两种分工形式的对接而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统一,从而能够促进分 工深化,因此分工组织成为实现分工深化的制度基础。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是不 同部门分工演进存在差异的结果,分工演进差异的根源在于分工组织和交易费用 的影响,而分工组织的演进与交易费用的高低均取决于制度,即不同的制度通过 分工组织和交易费用的传导作用,最终导致在现代部门形成分工深化,在传统部 门形成分工抑制。因此,分工组织、交易费用、制度就成为影响二元经济结构转 换的关键因素。如果制度能够推动分工组织形成和演进并且有效降低交易费用, 那么具有自我累积繁殖机制的劳动分工就会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促进= 元经济 结构的转换:反之就会形成分工抑制进而延缓经济协调发展。 渐进的市场化改革分别在市场制度和组织制度两个层面上为分工组织的形 成和交易费用的降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环境。在以工业为主体的现代部门中,从 单纯的生产单位向具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市场主体的转变,使得作为典型分工组 织的企业为实现分工深化奠定了制度基础,因而交易费用成为制约现代部门分工 深化演进的主要因素。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残缺和委托代理关系中机会主义倾向而 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难以彻底消除,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公共物品、改善基 础设施、健全市场体系在内的能够有效降低外生交易费用的制度创新,就成为推 进现代部门分工深化演迸的理性选择。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传统部门中,农业 生产的综合特性决定了不可能在农产品生产领域形成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分工 组织,加之分散农户在参与社会分工时会面临高昂的交易费用,导致以农业为代 表的传统部门的分工演进被锁定在抑制状态。因此,转换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思 路是:围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总体目标,在继续推进现代部门分工深化的同时, 通过制度创新催生传统部门特别是农业的新型分工组织,降低农产品生产加工全 过程的交易费用并提高农民参与社会分工的自生能力,以消除传统部门的分工抑 制,实现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协调发展。不同部门的制度创新,应该是宏观注 重“理性构建”、微观注重“自发秩序”的结果。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分工演迸;交易费用;制度 a b s t r a c t 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 a ib a c k g r o u n do ft r a d i t i o n a ld u a l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i sp e r f e c tm a r k e te c o n o m i c s y s t e m ,t h a ti sv e r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y d u r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t h em a r k e t e c o n o m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nt h e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y , t h e yp u tt h ee m p h a s i so na d a p t i n g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c h a n g eo ft h e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 b u tb a s e do nr e s o u r c ep r o p e rc o l l o c a t i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d u a l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i g n o r e di m p o r t a n c eo fi n s t i t u t i o ni nd u a le c o n o m i ct r a n s f o r m a l i o n a sa r e s u l t ,i tc a n to b t a i nf a m o u sp r a c t i c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nd i r e c t i o no f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ye c o n o m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t h i sr e a s o n ,t h ea r t i c l et r yt or e s p o n dc l a s s i c a lt r a d i t i o no f l a b o rd i v i s i o no f n e w c l a s s i c a le c o n o m i c s ,a n dd r a wat h e o r e t i cf r a m e w o r ko nd u a l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f r o mt h ev i e w 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l a b o rd i v i s i o n ,f r o mw h i c hw ec a np r o v i d et h e o r e t i cm e t h o do nd u a le c o n o m i c s t r u c t u r et r a n s f o r r n a t i o na n de c o n o m yh a r m o n i z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a a n a l y s i so f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o nd u a l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s l o w l yt r a n s f o f i nh a ss h o w e dt h a ti ti s d i 箭c u l tt oc l e a ru pt h er e s t r i c tf a c t o ro fe c o n o m yh a r m o n i z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a 。w h i c hi s c h a n g i n gj n s t i t u t i o no fm a r k e t d i r e c t e da n ds t r u c t u r eo fi n d u s t r i a l d i r e c t e df o rt h ev i e wo f r e s o u r c ep r o p e rc o l l o c a t i o n t h eo n eo fe v o l u t i o no fi a b o rd i v i s i o ni sm o r ee 饿c i e n c yt op r o m o t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d u a je c o n o m i cs t r u o t h r e t h ea u t h o ra d v a n c e san e wf r a m e w o r ki n c l u d e s f o r m a t i o nr e a s o n s ,i m p a c tf a c t o r s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p p r o a c h ,j nw h i c ha n a l y z ev i e wi se v o l u t i o n o fi a b e td i v i s i o na n d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 a n a l y z es k e l e t o ni sf r o me v o l u t i o no fl a b o rd i v i s i o nt o i n s t i t u t i o nc h a n g ea n ds t r u c t u r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t h ef r a m e w o r ks h o w st h a tt h e r ea r et w of o f m si n 1 a b o rd i v i s i o n ,o n ei ss o c i e t y d i v i s i o n ,a n o t h e ri so n ei n s i d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 ,m a r k e t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 i sd i f i e r e n ti n s t i t u t i o nb a s i co nh a r m o n i z et w od i v i s i o nf o r m s b e c a u s ed i v i s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s o n l yw a yw h i c hc a nc o n n e c tw i t hs o c i e t y d i v i s i o n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 i n s i d e d i v i s i o n u n i f i c a t i o no f 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p r o d u c ea n d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p r o d u c eb e c o m er e a l i z a t i o n ,t h u s ,d i v i s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s i n s t i t u t i o nb a s i co fd i v i s i o nd e e p e nd e v e l o p f o r m a t i o nr e a s o no fd u a l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i s d i f r e r e n c eo f l a b o rd i v i s i o ne v o l u t i o ni nd i f f e r e n ts e c t i o n w h i c hi sc a u s e db yd i v i s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n d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gu l t i m a t e l yc a u s e db yi n s t i t u t i e n i t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h a t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f u n o t i o no fd i v i s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a n di n s t i t u t i o ni n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d u a l 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 m a r k e t d i r e c t e dr e f o r mh a sp r o v i d e de l e m e n t a r yi n s t i t u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p r o d u c ed i v i s i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r e d u c e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o nm a r k e ti n s t i t u t i o nl a y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i o ni a y i nm o d e m s e c t i o n ,e n t e r p r i s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p u r e l ym a n u f a c t u r eu n i tt om a r k e tp r i n c i p a lp a r t , w h i c hp r o v i d ei n s t i t u t i o nb a s i cf o rd i v i s i o nd e e p e nd e v e l o p s o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t u r ni n t om a i n f a c t o rt or e s t r i c td i v i s i o nd e e p e nd e v e l o pi nm o d e ms e c t i o n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s e c t i o n ,i t f s i m p o s s i b i l i t yt oe s t a b l i s h e dd i v i s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b a s e do nl a b o rd i v i s i o n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i nf a r m p r o d u c ef i e l d s w h e nf a r m e ra t t a c hh i m s e l ft os o c i e t y d i v i s i o n ,h ew i l lb ef o r e e dt of a c eh i g h 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 , t h ea b e v e m e n t i o n e dw i l lr e s u l ti nd i v i s i o ne v o l u t i o nb e1 0 c k e d i nr e s t r a i ns t a t e s u r r o u n d i n gc o l l e c t i v i t ya i mo f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w a sd r a w no u t t h a tt om i d w i f e r yn e wd i v i s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sm o s ti m p o r t a n tt or e d u c e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i nf u l l p r o c e s so fp r i m a r yp r o d u c t s ,t oi m p r o v ea u t o g e n e t i ca b i l i t yo fp a r t i c i p a t e i ns o c i e t y d i v i s i o n ,t o c l e a ru pd i v i s i o nr e s t r a i ni nt r a d i t i o n a ls e c t i o n 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i n n o v a t ei nd i f f e r e n ts e c t i o ni so n l y w a yt oh a r m o n i z em o d e m s e c t i o n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s e c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d u a l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 ;e v o l u t i o no fl a b o rd i v i s i o n ;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 ;i n s t i t u t i o n 1 导论 1 1 问题的提出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改变 贫穷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回溯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二元经济理所当然地与包括 当今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只是在2 0 世纪4 0 年代发展 经济学诞生和兴起以后,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突出强调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换问题,二元经济才成为只与发展中国家密切联 系的理论范畴。2 0 世纪5 0 年代以后,在以“唯工业化”、“唯资本化”、“唯计划 化”为核心的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 显的效果。但由于经济发展初始条件、体制环境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 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不同的经济发展绩效,部分原发展中国家 国家依托工业化战略已实现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而 有些国家仍尚未彻底摆脱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甚至贫穷落后状态。二元经济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 同样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有的国家转换 快,而有的国家转换慢? 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经济发展的 实践说明传统发展理论尚不能对上述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在借鉴世界各 国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寻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出现并长期存在的深层次 原因,摸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途径,以缩小与发达国家涮的经济 发展差距,就成为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同时也是中国实现城乡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问题。本论文选题的意图在于: 通过对经济发展实践和经济发展理论的反思,探讨二元经济结构存在和转换快慢 差异的原因,分析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路径选择,试图 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和对策指导。 1 2 选题的意义 1 2 1 现实背景及意义 发端于2 0 世纪3 0 年代的前苏联工业化道路,推行的是国家主导的大推进工 业化发展模式。中国在2 0 世纪5 0 年代初期通过以“一化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基本照搬了苏联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这种工业化发展模 式的特点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通过国家的“强制潜能”侵犯农业、手工 业和工商业领域的私有产权,依靠强有力的中央计划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 规划,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农产品统购统销等制度筹集工业化资金来源, 从而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建立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发 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工业基础。但这种发展模式由于仅单方面地考虑工业自身的发 展,忽视了工业对农业的带动,把农业的发展排斥在工业化之外,强化了二元经 济结构,使大批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领域,最终形成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快速发展 的城市工业同游离于工业化之外而缓慢发展的农业相脱节等客观结果,成为制约 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逐渐显露,国家主导的大 推进工业化发展模式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潜力丧失殆尽,其致命的长期负效应已经 超过经济发展的短期正效应。前苏联的解体、中国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体 制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标志着国家主导的大推进工业化发展模式并不能有效 地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相反,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 台湾地区实施的虽然同样是大推进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但这种以清晰产权为基础 的市场导向的工业化模式成功地转换了曾经较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创造 出较快的经济发展绩效。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创新工业化实现模式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题中应 有之义。传统认识片面地将工业化理解为单纯的城市工业发展,造成重视工业、 轻视农业和服务业的后果,进而形成扭曲的产业结构。现今兴起的新型工业化道 路的学术讨论和政策思考,多数仍局限于城市工业化进程而没有将农业工业化放 在国家工业化整体范围内考虑,这是有失偏颇的工业化。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人口基数大且农村人口比例高、城乡发展差距大这就 决定了中国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在创新工业化实现模式时必须改变把农业排 斥在工业化之外而单纯发展城市工业的传统做法,并正确认识作为国家工业化重 要组成部分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在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战 略性地位充分重视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作用。中国的 经济体系具有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导致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 要素难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由流动,因此与市场化改革也是格格不入的。中 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工业化的最终实现依赖于二元经济结构的 转换,而实现转换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背景只能是经济运行的市场化。东部地区 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 的决定作用不断加深和增强,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经历了从逐步产生、发展到 成熟的内生演变过程。可以说,没有市场机制的内生演进就没有经济发达地区二 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其工业化自然就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完整的工业化应该是 城市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其相互联结、相互推动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 基本途径是市场化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有机结合。 1 2 2 理论背景及意义 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创造性地指出发展中国 家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是存在着传统部i 7 5 n 现代部门的二元经济结构,他们认为 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是促使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的转 移。在此基础上,乔根森、托达罗、库兹涅兹和钱纳里等发展经济学家对二元经 济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证检验。这一理论原本可以合理地解释发展中国家二 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探索出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 径。但作为发展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二元经济理论,由于存在着难以将经济发 展思想模型化和忽视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制度因素等缺陷,而随发展经济学理 论一起逐渐衰落。然而理论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不需要 理论的指导,相反,经济发展理论在研究范围和理论工具方面的创新可以更合理 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并给予科学的指导。事实上,经济发展理论在 经过古典主义、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后已经进入新古典政治 经济学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在研究范围上重新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及其 变迁的回归古典主义的倾向,并在理论工具上借鉴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 学和演化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来重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从而为重新 揭示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阶段,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涉 及诸多的制度以及制度变迁问题,这为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运用提供了 丰富的现实背景,制度变迁理论也因具有较强的现实阐释力而成为国内众多经济 学家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所运用最持久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工具之一。传统二元 经济结构理论的认识是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背景下展开的,理论所论证的 传统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实现工业化的作用,实际上是通过对发展中 国家按部门进行经济分类以及描述各部门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能够准确分 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并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 化过程中所必然遇到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的制度及其变迁问题。而 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二元经济不仅仅是结构转换 的问题,更是制度渐进式变迁的问题。因为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反映了国家在实 现工业化过程中生产力非均衡发展的结构特征,生产力的非均衡发展决定了建立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的总体制度安排同样处于非均衡状态。生产力非均衡发 展和制度非均衡存在共同制约着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因此在对二元经济进行理 论分析时必须把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放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理解,充分重视二元 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相应的制度因素,以及两者在经济系统的变革中所形成的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认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实 质上是工业化取向的结构转换和市场化取向的制度变迁相统一的“双重演进”过 程。 1 3 核心概念 1 3 1 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通常是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有关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性。这 个术语最初是由伯克( b o e k e ,1 9 5 3 ) 提出的,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经济社会发展的 研究中,将该国的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由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 营的资本主义部门。”。沿着伯克的思路,刘易斯在其经典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 经济发展中将一国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一是按照现代方式组织并使用先进技 术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或“现代部门”;二是以传统方式组织并使用落 后技术进行生产的“维持生计部门”或“传统部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资 本主义部门”或“现代部门”主要表现为工业部门,“维持生计部门”或“传统 部门”主要表现为农业部门,但不能将简单地将“资本主义部门”或“现代部门” 等同于工业,将“维持生计部门”或“传统部门”等同于农业,因为现代化的农 业也是现代部门的组成部分,而落后的工业生产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结为现代部 门。虽然刘易斯准确地认识到“现时流行的是工业和农业的划分。不过不应将资 。r - 坎伯,j 麦金托什;二元经济,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l 卷,经济科学出版枉t1 9 9 6 。 本主义生产与制造业等同起来,这是任何熟悉大农场经济的人士都明了的。”但 他在构建理论模型时却仍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划分, 而且这种划分方式被后来的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以及国内诸多学者在对二元经 济的研究中所承袭和强化。 “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划分方式的后果是:一方面使得原本包含了较 为完整的经济部门划分的“刘易斯方式”转变为简单的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的划 分,另一方面使得二元经济的分析核心从各部门所具有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水平等 方面的差异转变为单纯的生产要素产业间流动。由于理论均假定工业使用的主要 生产要素是劳动和资本,农业使用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劳动和土地,而土地对工业 的贡献以及资本对农业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农业部门不使用资本而工业 部门不使用土地,两个部门都使用劳动。这样农业剩余劳动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 门的单向转移问题就成为二元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但是在“工业部门”和“农 业部门”的划分下,以农业剩余劳动单项转移为核心理论来分析二元经济,既不 能说明二元经济产生的内在原因,也不能探索消除二元经济的有效途径。因为农 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结果和外在表现,而不是相反。 二元经济本身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性质,表现为它具有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 过渡的阶段性。为了准确地描述二元经济在过渡过程中的全部图景,必须对二元 经济进行基本的概念界定。遗憾的是,依据本人目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 平,要给出个能够得到理论界广泛认同并被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所检验的明确 的概念界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只能通过列举一些能够被观察到的特征为二元 经济提供一个描述性的界定。本文以经济体开展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为标准,把 经济体系划分为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即现代部f q t n 传统部门最本质的区别是经 济体内部行为组织方式的差异。具体地说,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区别表现在: 前者由以分工和协作的方式组织经济行为的经济体组成,后者由以自给自足的方 式组织经济行为的经济体组成;前者经济体间相互的经济行为能够形成自我累积 的分工网络,后者经济体间的经济联系松散因而难以形成自我累积的分工网络; 前者的主体是信息产业和现代工商业部门,也包括实行专业化和现代化生产的农 业部门,后者的主体是传统农业部门,还包括城市和农村的非正式部门。:前者 。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第3 5 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 9 8 9 年版 。非正式部门是指存在于农业、工业特别是服务业当中的没有经过登记或许可的经济体- 如技术落后的手 的技术水平较高且技术进步能力较强,后者的技术水平较低且技术进步缓慢;前 者的规模较大但所占人口份额小,后者规模较小但所占人口份额大:前者的产品 既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消费资料,后者的产品则主要是消费资料。可以看 出,这种划分是对刘易斯划分方式的回归和发展。 1 3 2 分工演进 纵观经济思想的变迁史,从公元前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到工业革命时期的经 济学家,从市场经济的理论奠基人到计划经济的理论倡导者,无不因劳动分工对 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给予其极大的关注。分工被彼得格罗奈维根 ( p e t e rg r o e n e w e g e n ) 界定为“工序的划分,或者指工作被分成几个部分,每一 部分由不同的人来完成。”这一概念包括社会范围内的工作或职业的分类即社会 分工,也包括发生在特定行业或企业内部的分工即部门内分工。无论社会分工还 是部门内分工,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多样化需求、迂回生产和专业化供给三方 面的相互作用和统一。 所谓分工是多样化需求、迂回生产和专业化供给的相互作用和统一,表现在 如果只有专业化供给而没有多样化需求,生产将因产品销售不出去而难以维持; 如果只有多样化需求而没有专业化供给,人们都自己生产所需要的所有产品,那 么这个社会就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如果没有迂回生产,劳动生产率就会很低, 人们在没有产品剩余或产品剩余很少而无法进行交换时,就不得不自己生产所需 要的其他产品,社会仍会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因此,专业化供给和多样化需求 的相互作用必须从分工网络的视角才能清楚地观察。事实上,多样化需求和专业 化供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分工的演进过程。 如果用个人专业化水平、迂回生产链条的长度及生产链条各环节中的产品种 类数来描述分2 1 2 ( a l l y n y o u n g 1 9 2 8 ;杨小凯,1 9 9 8 ) ,那么分工水平的提高就 意味着个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迂回生产链条的延长及生产链条各环节中的产品 种类数的增加。但是分工水平的提高只是分工演进的个方向,另一个方向是分 工的停滞甚至分工水平的降低,也就是说,分工的演进会随制约因素对分工的不 同影响而呈现出分工深化和分工抑制两种路径。因为参与到分工中的每一个个体 的行为的选择和行为结果均在一定的环境约束下依赖本人对其他参与者的行为 工业者、“棒棒军”、蹬三轮车的、干零活的、钟点工以及各类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包工队、装修队等等。 。披得格罗奈维根:劳动分工,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1 卷经济科学出版社t1 9 9 6 年版。 6 的反应,每个个体对自己参与分工的决策不仅影响本人的生产率,而且影响到其 他个体参与分工的决策和产品市场规模,而分工个体问相互依赖的程度最终取决 于制度。我们假设有三个同样对多样化需求有偏好的人,他们可以通过相互交换 提高生产率。如果三人中有两人选择自给自足,则第三人不可能实现分工,因为 他买不到所需要的产品,他的产品也卖不出去,他也只能选择自给自足;如果三 人中有一人选择自给自足,则另外两人可以实现分工,但只能相互获得对方的产 品从而使分工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如果三人同时选择分工,他们就可以通过相 互的交换行为,形成多样化需求和专业化供给的互补,进而实现分工水平的提高 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但是实现分工交换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存在较低的交易费用, 因为分工网络的扩展和交易的复杂化导致交易费用不断增加,过高的交易费用就 会通过限制个体的交易行为和市场规模制约分工的发展,而决定交易费用高低的 因素是制度。因此,如果经济环境中存在着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意味着 分工程度与市场规模相互依赖,使每个分工参与者能够自主选择参与分工的专业 化模式和分工水平,自利决策会在市场的协调作用下产生一种使分工水平提高和 市场规模扩大同步进行的良性循环,即形成分工深化。相反,如果交易费用因为 某些制度的存在而不能降低,那么分工与市场就会相互割裂开来,而市场是实现 分工和提高分工水平的基本环境。分工与市场相互割裂的后果,是分工参与者不 能将自身的专业化供给予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相结合,从而造成供给过剩与需求短 缺并存的现象。无论是供给过剩还是需求短缺,都会限制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分工 水平的提高,并在市场规模与分工水平之间产生“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最终 形成分工抑制。 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中,分工深化和分工抑制是解释二元经济得以产生和强化 的主要因素。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经济发展中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主要原因 是分工演进在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存在差异的结果,而分工的演进路径不同导致 二元经济各部门内部的分工存在“路径锁定”的现象,从而使二元经济结构在一 定时期内表现出明显的刚性。因此,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消除 分工抑制并实现分工深化的过程。 1 3 3 交易费用 从分工演进的不同方向分工深化与分工抑制的角度理解二元经济结构 的转换问题,关键是要理解交易费用和制度影响分工演进方向的内在机理,而理 解这种内在机理的前提是对交易费用的明确界定。 分工与交易密不可分。交易是以物品和服务的转移为外在表现的权利的让 渡,交易费用是经济个体之间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 成本。新古典经济学是在无交易费用的假设前提下分析交易行为,而现实经济生 活中的交易行为是存在交易费用的。自从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独辟蹊径 地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后,众多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交易费用进行分类, 其中较为全面的一种方法是将交易费用分为外生和内生两类。外生交易费用是 “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费用,它不是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冲突导致经济 扭曲的结果。”。例如用于商品运输的费用是直接的外生交易费用,用于生产运输 商品所需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费用是间接外生交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是“市 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差异,”。即伴随交易个体在分工中为争夺分工利益而 不惜减少他人分工利益所实施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的费用。在这两类交易费用 中,外生交易费用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因素而不是制度因素,因此会随技术进步而 逐渐降低;而内生交易费用则与制度紧密相联,因为内生交易费用是参与分工的 个体以追求分工利益为目的的自利决策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个体的自利决策必然 受到个体所面临的制度和合约安排的约束,因此可以通过制度的改进和变迁来减 少内生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与交易效率紧密相联。交易效率体现了分工收益与交易费用之间的 对比关系,它是从相反的角度对交易费用的说明。个体间的交易效率越高,交易 费用就越低,反之则反是。交易效率的提高首先表现为个体间交易费用的降低, 这被黄有光( n g ,2 0 0 1 ) 称为交易效率改善的直接收益,而交易效率改善的最重 要的表现是产生间接收益,即由于交易效率的改善而导致的经济个体分工水平的 提高和分工网络的扩展。分工水平的提高固然可以通过分工的网络的扩展增加分 工收益,但交易效率也会随交易频率的增加和分工网络的扩展而降低,因此。在 分工收益既定的前提下,交易效率就成为影响交易费用进而影响分工演迸方向的 决定性因素。当交易效率逐渐降低、交易费用逐渐增加到超过分工收益时,经济 个体的理性选择就是尽可能少地参与分工甚至自给自足,市场规模会难以扩展, 。杨小凯,张永生:新必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第9 9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杨小凯、张永生:新r 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第9 9 页,中国人民大学 n 版社,2 0 0 0 年版 分工抑制就成为主要的演进方向,经济体系也会出现类似于纳克斯“贫困的恶性 循环”和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而长期处于市场范围狭小、市场化和商品化 程度低下的状态,此时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就丧失了基本的客观经济环境。相反, 如果交易效率逐渐增加、交易费用逐渐降低,经济个体就会提高分工水平以获得 更多的分工利益,其结果就表现为生产效率提高和市场规模扩大从而推动分工 深化成为主要的演进方向。因此,实现分工深化的过程就是提高交易效率或降低 交易费用的过程,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 1 3 4 制度与组织 在现有的经济理论文献中,关于制度( i n s t i t u t i o n ) 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 凡勃伦认为制度是与个人或社会有关的一般思想习惯;康芒斯所说的制度是指约 束个人行动的集体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 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 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是界定和限制个人行为的选择集。制 度包括人所发明设计的型塑人们交往的所有约束。”制度是人所发明设计的对 人们相互交往的约束。它们由正式的规则、非j 下式的约束( 行为规范、惯例和自 我限定的行为准则) 和它们的实施特性所构成。简单地说,它们是由人们在相互 打交道中的强制约束的结构所形成的。”“制度是社会博弈的规则,是人所创造 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丽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 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行为、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 不断提高一文中,他把制度明确地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 制度、用于影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 收入流之间联系的制度、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框架的制度。与 制度相关的概念还包括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 本文认为,就总体而言,制度是一种涉及范围宽泛、内在构成复杂的能约束 人们社会交往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制度环境是用来建立生产、分配和交易基础的 。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中译本 。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缋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9 9 4 年中译本a 。l 戴维新,d 诺思: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圊,载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第2 6 6 页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中译本。 。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纲要”载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t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 。t w 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载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第2 5 3 页上 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中译本。 q 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制度安排是约束特定行为模式和关系的特定规则 制度结构是社会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环境是制度安排的基 础和前提,制度安排必须在制度环境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制度结构与制度环境、 制度安排存在着嵌入和耦合关系。在对社会交往规则的研究中,通过把制度分解 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继而分别进行考察,只是为了抽象的理论分析的便利 性,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分解而对制度的起源和演化路径产生错误的理解,似乎 正式制度的起源是理性选择基础上的构建,而非正式制度的起源是惯例、习俗等 规则基础上的演化。实际上,从制度的实际存在形态来看,一项完整的制度既包 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换句话说,一项制度既有可以明确界定的正式部 分,也有不能明确界定而只能通过默示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非正式部分, 而这些正式制度( 制度的正式部分) 是嵌入在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 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 制度的非正式部分) 当中的,这种嵌入关系决定了必须 把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个制度的整体来理解。现实生活中诸多“制度模 仿”或“制度创新”的案例没有出现模仿者或创新者最初预期的目标,从而使制 度出现“水土不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略了作为整体的制度所包含的复杂的嵌 入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嵌入关系的存在,使得我们在研究制度的起源问题时,不 能简单地对上述分解分别进行考察,而应该把制度本身的生发、演进及变迁视作 一种动态的逻辑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