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宋词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宋词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宋词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宋词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宋词二首》教案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两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教学重点词眼赏析。教学难点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完成凤栖梧自学提纲指导学习目标: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 了解作家作品,理解诗意。3、 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4、 整体把握诗歌主旨。 完成自学目标 一、 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二、字词的音形意 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 2、重点词语的理解 3 、重点词句理解三、体会主旨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二、复习宋词的常识。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三、教师范读两首宋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四、作者介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慢词。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五、题解。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此词系怀人之作。,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仄韵。(1)危楼:高楼。(2)黯黯:迷蒙不明。(3)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4)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5)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6)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六、讲解。、词(意象)或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相思和哀愁的感情?“伫倚危楼”“草色”“残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草色残照愁、离情别恨;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饮马长城窟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明月思亲、思故、思乡;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凭阑登高凭吊怀古、思乡怀人;松兰梅竹坚贞高洁的品格;杨柳惜别;杜鹃沦落失意、哀怨凄悲;猿啼羁旅苦况。,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有何特点?伫倚危楼极目远眺。“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七、布置作业。欣赏、品味、探究:以“我欣赏(喜欢)因为”为格式赏析。如:我欣赏“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因为“伫倚”意象已为全词定下思念之调,加之写“春愁”从天边长过来,表达脱俗又显得韵味无穷,为全词埋下绵绵愁思之笔。板书设计:凤栖梧柳永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词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课时 完成江城子自学提纲指导学习目标:5、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6、 了解作家作品,理解诗意。7、 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8、 整体把握诗歌主旨。 完成自学目标 一、 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二、字词的音形意 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 2、重点词语的理解 3 、重点词句理解三、体会主旨 第四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整首词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豪放)怎么豪放呢,从词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引导学生朗读词)二、集体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三、教师指导朗读,正音正字,教师示范背诵。四、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五、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辽国和西夏军队。六、分组讨论。1.“密州出猎”为什么要用“出”,而不用“打”呢?词特别讲究炼字,“打”是口头语,而“出”是书面语。因为打猎要走出城,所以用“出”,这也有道理。,场面有“点”和“面”。这里的“点”和“面”分别是什么?作者出猎时的服装就是点,作者和他的同僚出猎时的浩大的场面是面。“聊发少年狂”?作者当时才38岁,并没有老,这样写是对他的豪情的衬托,另一方面是写出了他壮志未酬的感叹。、擎苍、骑马、射虎等动作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豪放、英武。?作者借他们来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1)“孙郎”:“亲射虎,看孙郎”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像少年孙权那样。(2)“冯唐”:“遣冯唐”和“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的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6.“遣冯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遣冯唐”就是作者希望冯唐一样的使者来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够像魏尚一样为国立功。作者希望像魏尚那样,当时魏尚因为打仗时多报了杀敌的数字而获罪,后来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他的罪,朝廷重新重用他。作者当时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