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d. thesis 论庄子理想人格 research on zhuang zi ideal personality 史志栋 shi-zhidong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二一二年五月 may,2012 i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日期: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公开保密(_年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应遵守此协议) 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ii 摘摘摘摘 要要要要 理想人格是一种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 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 中国先秦各家学派皆有自己的理想人格,一般都称 之为“圣人” ,但其内涵或精神境界却甚是不同。如儒家推崇“博施与民而能济 众” , “人伦之至”者为圣人,墨家服膺“形劳天下” “以自苦为极”者为“大圣”。 庄子所描述的理想人格则相对复杂,有“至人” 、 “神人” 、 “真人”等人物形象,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超越了内外之刑,超越了人生困境,达到无待、 无累、无患的精神境界。 庄子在对理想人格描述的过程中, 首次对来自社会的残酷压迫及个体面临的 生存困境导致的个体人格分裂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积极肯定了个体人格的独立自 然发展,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树立了一面旗帜。所以,对庄 子理想人格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角度 对庄子的理想人格思想进行探析和阐述。文章主要分为四个层次:首先对庄子为 什么提出理想人格一说进行分析;其次归纳庄子一书中所描述的理想人格的 诸多人物形象, 尤其把畸人和庄子本人也归纳到其中;接着着重分析达到理想人 格境界的依据和途径;最后对庄子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庄子 理想人格人生困境道 iii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the ideal personality is reflected in the value of life, a philosophy of life characters to complete their goals in life is a philosophy of life of the theoretical purpose of the sign. china qin various schools of both the personality of their own ideals, and are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saints, but its meaning or spiritual realm is exceedingly different. confucian respected bo giving china can chi chung, human relations matter to the saints, the mohist adhering to the shape labor world to ziku pole for the story . zhuang zi describes the ideal personality is relatively complex, the perfect man, and god, and real characters, but they all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that is, beyond th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riminal, beyond the life difficulties to achieve no wait, no tired, no suffering in the spiritual realm. zhuang zi described the ideal personality for the first time split caused by the brutal oppression of society and individual survival of difficulties faced by individuals werehighly criticalofthe positive affirmationof theindependentnatura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with its unique ideological content, set the banner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refor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zhuang zis ideal personalit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ry to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personality ideal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systematic point of view of zhuang zi.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first the zhuang zi why put forward the ideal personality of an analyze; followed by induction of the zhuang zi, a book described the ideal personality of many characters, especially freak and zhuang zi i also summed up to one; then focus on analysis of the ways to reach the realm of the ideal personality; finally,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zhuang zis ideal personality described.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zhuang ziideal personalityapredicamenttaoism 目目目目录录录录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i i 摘摘 要要.iiii abstractabstract.iiiiii 导导 言言. .1 1 第一章第一章实现理想人格的困境实现理想人格的困境.2 2 第一节 人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2 一、个人生命受到强权的暴力对待.2 二、人性遭受道德及世俗功利的束缚.3 第二节 个体自身所面临的困境.4 一、生死之限.4 二、时命之限.5 三、自我之限.7 第二章第二章理想人格的人物形象理想人格的人物形象.1010 第一节 幻想型理想人格.10 第二节 特殊类型畸人. 15 一、 “畸人”的特点.15 二、创作“畸人”的原因.16 第三节 庄子本人文中之庄子.18 第三章第三章理想人格的依据和实现途径理想人格的依据和实现途径. 2222 第一节 以“道”为哲学依据.22 一、 “道”的多重涵义.22 二、 “道”的多种特点.25 三、 “道”与理想人格的关系.27 第二节 坐忘、心斋之法.28 一、坐忘.28 二、心斋.29 第四章第四章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 .32 32 第一节 庄子理想人格对现实的积极影响.32 第二节 庄子后学产生的消极影响.34 结结 语语. .37 3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iviv 后后 记记. .vi vi 论庄子理想人格 1 导导导导 言言言言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传统思想某些特征和内容 的最早的观念根源, 对庄子思想做系统的、历史的研究是深入理解和研究中国传 统思想和文化的必要步骤和环节。 理想人格作为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及其终极追 求, 一直强烈的吸引着后世的人们,时至今日也是我们社会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 个热点。 理想人格是一种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 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 中国先秦各家学派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有儒家的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墨家的“以自苦为极”者为“大圣” 。而庄子里的理 想人格则比较复杂, 名称甚多, 有“真人” 、 “至人” 、 “神人” 、 “大人” 、 “全人” 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对“道”的皈依,是“道”的体现。都达 到了无待、无累、无患的精神境界。在这里“道”构成了理想人格实现的逻辑前 提。如果不遵循“道”的规律,那么理想人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在庄子对理想人格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理想人格思想的探讨对象是 作为个体的“人” ,其实最早也是最全面地对个体的境遇进行理性思考的。庄子 想达到的是通过个体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进而成就理想人格。同时,这种追求个 体精神自由的思想, 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其标志着我国古代个体意识的 觉醒,给中国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一把火炬,使他们敢于藐视封建的宗法制度、 文 化和价值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因此,对庄子理想人格的研究具有很强的 实践意义。 毋庸讳言, 庄子的理想人格由于受其时代背景和知识背景所限,也同样存在 着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这就使得后人在对理想人格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演变 中,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了诸多的歪解和扭曲,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的塑造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但是庄子思想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对主体独立人格的 维护、 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都是值得肯定的。庄子理想人 格思想对今天我们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健全个体独立人格和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 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论庄子理想人格 2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实现理想人格的困境实现理想人格的困境实现理想人格的困境实现理想人格的困境 在中国思想中,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最早且最全面地开始对人的境遇进行理性 思索的。庄子不仅对人的生活境况及社会环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具体的描述, 而且还深刻觉察到围绕着人们生活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各种难以跨越的界限, 这 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人生困境。 为了能让人们从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提出来 理想人格一说。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分析庄子眼中的人生困境。 第一节 人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 庄子对人生怀有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他说: 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 远矣。 ( 徐无鬼 ) 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 ( 至乐 ) 在庄子的眼里,人生充满了“悲”与“忧” ,似乎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 就多一天悲忧。 庄子之所以产生这样一种深切的悲忧,首先是由于他看到人在现 实社会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总是处于不可摆脱的矛盾冲突和悲剧命运之中。 一、个人生命受到强权的暴力对待 在庄子看来, 社会礼法成了严重束缚人性自然发展的枷锁,必将导致个体的 人格分裂。在那个“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 ( 山木 )的社会里,人之生命 经常会受到人为威胁, “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 ( 人间世 ) 。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桁杨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 ( 在宥 ) , “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 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 (同上) 中国历史上,从夏朝起就出现了肉刑。西周开始,中国就已经有了相对完备 的关于各种犯罪和刑罚的法文。 每一个时代, 无论是主导以礼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刑罚的种类不仅多而且比较残忍。 “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 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 1尤以战国时期为盛。 因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加之商鞅在秦变法成功,使秦一时盛起,很多国君在习秦 法之时,也更加热衷于以酷刑约束百姓的自由,以便百姓服从他们的管束。 庄 子一书中不时出现的兀者、申徒嘉等,就是因受酷刑而肢体残缺的人。所以, 1李民 王健撰: 尚书译注周书吕刑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405 页。 论庄子理想人格 3 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压迫,能逃避刑罚即为侥幸,那里还谈 的上人性的自然。 二、人性遭受道德及世俗功利的束缚 人性之所以不能得到自然发展,除因肉体上受到各种刑罚的束缚外,还因受 到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念的束缚, “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 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 乎?” ( 大宗师 ) 庄子在这里将这种由伦理道德观念枷锁带来的人性束缚比喻为两种酷刑。 又 说: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 愁其五藏以为仁义,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 之不为桎梏凿枘也。 ( 在宥 ) 庄子认为“仁义”是与真正的人性相对的, 庄子中记载,老聃和孔子在 谈论仁义问题时孔子曰: “仁义,真人之性也。 ”庄子借老聃之口曰: 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 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 天道 )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 骈拇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 1而庄子则认为恰恰相反: “有弟而兄啼” , ( 天运 )成玄英疏曰: “有弟而兄失爱,舍长憐幼,故啼。是知陈迹不可执留, 但当顺之,物我无累。 ” 2而孟子更是把这种孝悌当做人的良知良能,乃人之本 性也,并认为人可以用“反求诸己”的方法进行道德修养,曰: “反身而诚,乐 莫大焉。 ” 3对此庄子却表示, “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 ( 至乐 ) “仁义”本来就不是人天生固有的,如果非让“反求诸己”去寻找什 么内在仁义,不但不会得到什么快乐,还会把人带向毁灭。 由此来看庄子对 “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念可能导致吃人后果是早有所 知的。 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貌似活着的人, 其实都如行尸走肉般披着伪善的面孔, 嘴里说的是仁义道德, 却满腹的男盗女娼,这种局面发生的根因就在所谓的伦理 1张燕婴 陈秋平 饶尚宽译注: 论语金刚经道德经 ,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 12 页。 2郭象注 成玄英疏: 南华真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版,第 305 页。 3万丽华 兰旭译注: 孟子 ,北京:中华书局,2010 年版,第 213 页。 论庄子理想人格 4 道德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分裂,这种分裂最终后果便是造成个体的人格分裂。 同时, 庄子更认为人性的自然发展与世俗的功利主义的人生价值目标之间也 是相互矛盾的。 世俗之人对名利和财富的狂热追求,也严重束缚了人性的自然发 展。庄子一方面批判“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 骈拇 ) ,另一方面又批 判“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 (同上) ,认为两者都是“以物易其性” 。 他说: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 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 伤性以身为殉。 ( 骈拇 ) 因此, 庄子不仅反对儒家倡导的道德伦理价值标准, 也反对当时墨家、 法家、 纵横家所持的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在庄子看来,如果把功名、财富、成功当作 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整个人生只会变成为达到这些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手 段,这便“以物易其性矣。 ” (同上)在庄子看来,春秋之前的礼乐文化本身就已 经背离了人性的自然,而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崇尚功利、追求进取的新文化, 更 是变本加厉地与人的本性背道而驰。 第二节 个体自身所面临的困境 的确,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外在束缚,给我们人性的自然发展带上了沉 重的枷锁, 庄子对此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而且庄子还进一步将这种忧患 意识提升到对人的存在问题以及生存意义的思考上,其主要包括对“生死” 、对 “时命” 、对“自我”的思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庄子凸现了人在存在论 意义上的根本困境, 庄子哲学之所以具有超时代的深刻意义,与他对这种人生根 本困境的揭示有关。 一、生死之限 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气”而生,遵“道”而行,人更是“气”的一 种存在形式, “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 秋水 ) ;人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一, 所谓“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同上) 。同时, “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 大 宗师 ) ,人也在这个“万化”的规律中,是不能跳出这个“始卒若环”的圈子的。 因此,死亡便成为人生第一位的、无法跨越的界限。 庄子中一再写到: 论庄子理想人格 5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 悲乎!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可不哀邪! 人谓之不死, 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之大哀乎! ( 齐物论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缪然, 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袠, 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 知北游 ) 庄子在这些表述中想表达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他认为对任何个人来说, “人”的这种存在形式最终的结果就是泯灭,这是人生无法超越的。第二,庄子 对这个必将泯灭的大限的到来, 表现出一种深情的悲哀,当然这是由于庄子对生 的眷念而产生的一种感情, 其不同于悲观主义,更不同于原始佛教思想把现世生 活、 生命本身看作是苦难, 既而表现出憎恶、 负担的那种观念和态度。 究其原因, 庄子在对生命如此短暂的深情悲叹中蕴含的却是对现世生活、生命的积极肯定。 第三, 庄子思想中表现出极强烈的要从这种大限中、这种人所面临的根本困境中 超脱出来的意向。 这种超脱不是乞求人作为一种存在形式的永生,而是追求对人 作为一种存在形式的运动趋向和最终归宿的理解和认识。 这一从人生的自然困境 中获得精神超脱的意向, 既而转变为人生哲学理论, 就是以 “通天下一气耳”( 知 北游 )的自然哲学为基础,由此提出的“以死生为一条” ( 德充符 ) , “死生存 亡之一体” ( 大宗师 ) 。这是庄子对超脱死生这一自然之限的基本理解。 二、时命之限 “通天下一气耳” ( 知北游 ) ,所以人始终逃不出“万化”这个规律,逃不 出生死大限。 但是,生死大限在不同的人那里表现出来的形式和发生方式却是极 不相同的。 庄子中有则寓言写到: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 “夫子贪生失 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 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 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 至 乐 ) 可见, 死生这个在自然状态下本就存在的大限,却多是在某种社会因素作用 下,以某种具体的、非自然地形式表现出来。可是,这些社会因素对于个人来说 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呢?庄子选择前者。 他认为这些社会因素存在一种非人力所 能干预的必然性,他称之为“命” : 论庄子理想人格 6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 大宗 师 ) 庄子思想中“命”的作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决定了人的生死自然大限, 还 规定并预设了人在其一生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伦理关系和贫富穷达的遭际。 例如 庄子中写到: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 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 人世间 ) 死生存亡, 穷达贫富, 贤与不肖毁誉, 饥渴寒暑, 是事之变, 命之行也。 ( 德 允符 ) 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庄子所言必然性只是他的一种感觉,对这种 必然性他不能形成有某种具体内含的概念性规定, 且更不是我们的理智所能把握 的。故庄子中写到: 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 大宗师 )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 达生 ) 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 德充符 ) 所以,这种“必然性”对于庄子来说,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必然性, “吾命其 在外者也” ( 山木 ) 。在庄子的思想里,这种没有具体内涵,又不能被理智把握 的必然性就形成了阻碍人性自然发展的一层困境。 庄子中写到: 诸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 适,夫不可损益。 ( 至乐 ) 在庄子的哲学中,还有一个和“命”具有相近内涵、相同作用的外在必然性 的概念,乃“时” 。 庄子中有则故事叙述到: 孔于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 “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 “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 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夫 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男也,白刃交于前, 视 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 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 ( 秋水 ) 庄子中另一则故事写到: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 “何先生之惫邪?”庄子 曰: “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 论庄子理想人格 7 谓非遭时也。 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 揽蔓共枝而王长其间, 虽羿、 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拓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僳;此筋骨非有加 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 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 ” ( 山木 ) 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第一, “时”与“命”一样,是制约、束 缚人的本性得以自然发展、充分发挥的一种客观力量,是一种外在的必然性, 一 种构成人生困境的因素。第二, “时”与“命”虽然都是一种外在必然性,但它 们的表现形式却有不同。从“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 秋水 )从这句话来看, “命”作为一种外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各种社 会力量、自然力量的凝聚、蕴积,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决定性;而“时”作为一种 外在的必然性更多的是这些力量整体的展开和显现, 是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特定 境域,表现的是一个时代所包括的政治、经济、道德各方面的全部社会环境。 事实上,庄子往往将“时”与“命”合称为“时命” :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 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 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 缮性 ) 作为“时”与“命”的统一, “时命”所凸显的的是特定境域与必然性对个 体的交互影响, “当时命”则“大行乎天下” , “不当时命”则“大穷乎天下” 。 最后,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 庄子努力要摆脱这种人生困境的意向 “圣 人之勇” 。 ( 秋水 )特殊的是,在庄子这里: “勇”不是对命运、时势的抗争、 战胜,而是对它的承认、顺从。 三、自我之限 庄子认为,人在追求自身生活充分展开,实现理想人格的过程中,除了受到 生死的自然大限和时命的社会约束外,还有一重自我之限,而自我之限在这里主 要表现为“是非之彰” ( 齐物论 ) 。 庄子中讲到: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 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同上) 论庄子理想人格 8 成玄英疏曰: “凡域情滞境,执着一家之偏见者,谓之成心。 ” 1 “是非” 源 于“成心” ,但是庄子同时认为,遮蔽“道” ,形成自我之限,使得个体与外物纠 缠不清,终生追名逐利,没有一刻安宁,不知所止,不知所归,劳累不知其功的 并非“成心”和由之而来的“是非” ,而是依“小成”之心而起的“是非之彰”。 庄子中写道: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 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是非。自彼则不见,自知 则知之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 彼也, 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 此亦一是非。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 也。故曰:莫若以明。 ( 齐物论 ) 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同上) “爱” 在这里指的是偏私之爱。 事物皆有其所是, 皆有其所然, 人有 “成心”, 因此可有所是所然形成“是非”观念。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偏执是非的 “小成”之心源于个体偏好、偏爱的价值立场,也就是个体情感和意志的选择, 这就造成“是非之彰” ,从而使“道”蔽而不显,形成自我之限。同时庄子认为 “是非”和“成心”不论愚智,人皆有之,为物所本有,其对于个体而言具有自 成性和必然性。 这样, 庄子就自然地把对人生困境的分析和认识,由外在的现实导向了更加 深刻的人的内在情感和意志上。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勒(ecassirer)曾经 指出人类文化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从人类意识最初萌发之时起,我们就发 现一种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那种外向观察。人类的文化越往后发展, 这种内向现观察就变得越加显著。 ” 2这是完全真实的。 因此,庄子思想从它先前单一的考察社会,开始增加考察自然,这就为此后 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自然哲学背景, 在中国哲学历史上是一种巨大的进 步。而且,庄子的思想也由先前更多的注重外向的观察、分析人的社会行为, 转 向了更多的观察人的内在情感和意志, 开拓了中国哲学中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方 向。当然,庄子的思想同样也有着其缺点,它片面的去看待情感和意志,否定情 感和意志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动力,否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使得庄子超世脱俗、 向往自由的人生追求蒙上了一层冷漠的阴影,极易被后人误解为出世、厌世的人 1郭象注 成玄英疏: 南华真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版,第 31 页。 2 (德)恩斯特卡西勒著 甘阳译: 人论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年版,第 5 页。 论庄子理想人格 9 生哲学。但这种情况,在庄子本人这里,在庄子这本书里,都还没有发生。 因为在先秦, 庄子思想始终都是单纯地处在以儒家思想为背景、为基础的文化环 境中,精神生活总是在现世的画面上展开。汉魏以后,在一种以庄子思想和佛家 思想互为背景、互相渗透的理论观念或生活情境中,来世、永生的理论主题产生 了,以至于这种人生哲学也就诞生了,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对于束缚理想人格实现的人生困境还有两种总结性的描述: 外刑、 内刑: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 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夫免乎内外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 列御寇 ) 很明显,这里的“外刑” ,主要是指由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所共同构成的 社会规范,是制约和束缚人的力量;这里的“内刑” ,则是指能引起人共鸣的、 扰乱人内心恬静的“是非之彰” ( 齐物论 ) 。这种内外之刑,一艇人都要遭受, 而唯有 “真人” 可以避免, 也就是说, 对于凡人来说难以逾越的人生困境, 对“真 人”来说却是可以超脱的。由此可见,庄子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从人生困境中超 越、升华出来的。 论庄子理想人格 10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理想人格的人物形象理想人格的人物形象理想人格的人物形象理想人格的人物形象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 庄子所述理想人格是从人生困境中超越、升华出 来的, “真人”即使其中一种形象,其实在庄子一书中,描述的理想人格的 人物形象有很多种的, 我们大体可将书中的不同形象分为三类: 幻想型理想人格、 特殊类型人格和庄子本人。 第一节 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合同17篇
- 2024年露天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版股权份额让与协议
- 2025年度深海采矿作业货物保险合同2篇
-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打桩机租赁及施工风险管理协议3篇
- 2024年短期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2023年倾废航行数据记录仪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股权转让的合同
- 2024年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DB43-T 2927-2024 中医护理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 T∕ACSC 01-2022 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建设标准(高清最新版)
- (完整版)《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 供电服务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 美国签证在职收入证明中英文对照模版
- 中铁集团会计核算手册
- 光缆线路基础知识
- 就餐券模板饭票模板
- 企业用工风险评估报告(实操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