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论文)从微观理性行动到宏观结构安排——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研究.pdf_第1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从微观理性行动到宏观结构安排——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研究.pdf_第2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从微观理性行动到宏观结构安排——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研究.pdf_第3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从微观理性行动到宏观结构安排——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研究.pdf_第4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从微观理性行动到宏观结构安排——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社会变迁的现实需求和学术范式的整合需求催生了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体系的生 成。理论不仅为社会现象提供合理解释,而且以实现社会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有 效联结为理论目标。目前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科尔曼理论的学者很少,而且对其理论不 加检视的泛用、滥用现象广泛存在。因此,本文将在对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作一厘清和 反省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的分野与整合的视角切入,探析理性选择理论是否完成了 它的理论诉求,实现了微宏观联结,分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并试图作出完善 和补充。即以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和微观与宏观的联结两条线索贯穿全文,在考察理 性选择理论局限性的同时,有意识的关注社会理论的基础问题。 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生 成的历史语境、理论诉求与逻辑框架、理性范畴的意蕴和理论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 确立研究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方法和视角,强调从真实的社会生活本身出发来考察科 尔曼理论的解释力;第三部分,深入展开对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分析,在理论 建构上从微观基础、微宏观联结过程和宏观结果三方面来分析其局限性,并在方法论和 对中国社会的解释力上论述其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探讨理论陷入困境的根源,思考 微观与宏观联结的真实内涵,寻求科尔曼理论走出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微观;理性行动;宏观结构;科尔曼;局限性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a l i s t i cd e m a n do f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c o n f o r m i t yd e m a n do fa c a d e m i c m o d e lh a v ee x p e d i t e d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r a t i o n a lc h o i c et h e o r ys y s t e mo fc o l e m a n t h e t h e o r yn o to n l yp r o v i d e st h er e a s o n a b l ee x p l a n a t i o n sf o r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 ,b u ta l s ot a k e si t a st h et h e o r yg o a lt h a tr e a l i z e st h ej o i n to ft h em i c r os t u d ya n dt h em a c r os t u d yo fs o c i o l o g y a tp r e s e n tt h es c h o l a r sr e s e a r c h i n go nc o l e m a n st h e o r yf r o mt h i sa n g l ei sf e w , m o r e o v e r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 ,w h i c ha b u s e si t st h e o r yw i t hn o ti n s p e c t i n gw i d e l y , e x i s t s t h i sp a p e r i so n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o fc l a r i f y i n ga n dr e f l e c t i n go nc o l e m a n sr a t i o n a lc h o i c et h e o r y ,s t a r t s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d i s t i n c t i o na n d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m i c r oa n dt h em a c r o ,a n a l y s e s w h e t h e rt h er a t i o n a lc h o i c et h e o r yc o m p l e t e si t st h e o r yp u r s u i t ,w h i c hr e a l i z e st h el i n ko ft h e m i c r oa n dt h em a c r o ,a n a l y s e s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r a t i o n a lc h o i c et h e o r yo fc o l e m a na n dt r i e s t oi m p r o v ei t t h e r ea r et w oc l u e st h r o u g ht h et r a n s c r i p t ,w h i c ha r e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 r a t i o n a lc h o i c et h e o r ya n dt h el i n k i n go ft h em i c r o ,a n dt h em a c r o ,d u r i n gi n s p e c t i n gt h e l i m i t a t i o n s ,c o n s c i o u s l yc o n c e r n so nt h eb a s i cp r o b l e m so ft h es o c i a lt h e o r y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f i r s tp a r t ,i n t e r p r e t st h eb a s i cc o n t e n t so ft h er a t i o n a l c h o i c et h e o r yo fc o l e m a n ,i n c l u d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e x t ,t h e o r yp u r s u i t ,t h el o g i c a l f r a m e w o r k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e s t a b l i s h e st h es t u d y i n gm e t h o d sa n dp e r s p e c t i v e s t o c o l e m a n sr a t i o n a lc h o i c et h e o r y , s t r e s s e sf r o mt h er e a ls o c i a ll i f ei t s e l fs t a r t i n gt oi n s p e c tt h e e x p l a n a t o r yp o w e ro ft h e o r y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a n a l y s e s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r a t i o n a l c h o i c e t h e o r yo fc o l e m a n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m i c r of o u n d a t i o n ,m i c r o m a c r ol i n k i n gp r o c e s sa n d m a c r or e s u l t s ,a n da d d r e s s e st h es h o r t c o m i n g si nm e t h o d o l o g ya n d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 e x p l a n a t o r yp o w e rt o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 ,e x p l o r e st h eo r i g i nw h i c hc a u s e st h e t h e o r yi n t op r e d i c a m e n t ,t h i n k sa b o u tt h er e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t h el i n ko ft h em i c r oa n dt h e m a c r o ,e x p l o r e st h ew a yo u to ft h ed i l e m m af o rc o l e m a n st h e o r y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a n a l y s e s 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r a t i o n a lc h o i c et h e o r yo fc o l e m a n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m i c r of o u n d a t i o n , m i c r o m a c r o l i n k i n gp r o c e s sa n d m a c r or e s u l t s ,a n da d d r e s s e st h es h o r t c o m i n g si n m e t h o d o l o g ya n d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e x p l a n a t o r yp o w e rt o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 , e x p l o r e s t h e o r i g i nw h i c hc a u s e s t h et h e o r yi n t o p r e d i c a m e n t ,t h i n k s a b o u tt h er e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t h el i n ko ft h em i c r oa n dt h em a c r o ,e x p l o r e st h ew a yo u to ft h ed i l e m m af o r c o l e m a n st h e o r y k e y w o r d s :t h em i c r o ;r a t i o n a la c t i o n ;m a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c o l e m a n ;l i m i t a t i o n l j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沦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讶f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练刍硇 日期0 印7 玑多9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奄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沦文作者签名 h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伴随现代化进程的日益理性化,社会公共领域和社会组织领域的专业化、高效化, “理性选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必然趋势。“理性选择”已成为一种自我表 达、社会表现和时代表征。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理性行动、理性设计和理性安排,呼 唤理论的关照和阐释,理性选择理论以其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 各门学科中迅速掀起研究热潮。 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是8 0 年代兴起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学派,目前在西方社会学 研究中有很广泛的影响。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他 于1 9 9 0 年出版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为这一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这部 书被认为是“自半个世纪前塔尔科特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有关 社会学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州”他借鉴经济学的理论和其他学科的成果,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社会行动理论。 阅读整个社会学史我们会发现,社会学研究一直面临着宏观视野与微观视野的分裂 和脱节。宏观主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是真实可见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社 会学应从整体上研究宏观社会。微观主义社会学家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可见的社会,社 会学应研究活生生的个体的现实生活。宏观研究脱离了人,社会只剩下了抽象的空壳; 微观研究脱离了社会,源于个人又高于个人的社会突生性无从体现。微观研究与宏观研 究的分野其实质是个人与社会的分离。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微观个人如何结成 宏观社会? 宏观社会又如何呈现于个人? 这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社会学的理 论难题。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初衷正是要解决这个微宏观联结问题,重建社会理论的 基础。那么,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能否担当此任,整合微观与宏观间的鸿沟呢? 怎样 理解理性行动? 个人理性行动如何相互作用上升为规范、系统甚至制度,个人理性间又 是如何协调达成一致的? 科尔曼对微观与宏观联结的分析是否存在局限性? 到底应如 何理解社会学研究中的微观与宏观的分野? 对社会学的微观与宏观联结这一基本理论 问题进行反省求解,是本文关注科尔曼理论的原因,也是研究科尔曼理论的切入点。 纵观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现状,仍存在许多不足。多数研究停留在整体介绍、描述、 概括和简单应用上,对理论本身挖掘不够深入,难于发现理论问题,进行理论创新;研 究课题和内容重复性强,缺乏学术研究的积累性和递进性;对西方理论生搬硬套的痕迹 比较明显,甚至有的研究虽题目上标榜“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但从内容中根本看不 到对理性选择行动细致入微的剖析。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批判仍有许多断章取义之处,没 有衷于作者原意。如科尔曼的理论追求是实现社会学领域的微宏观联结,重建社会理论 的基础,但目前学者很少有从微宏观角度对科尔曼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对理性选择 理论的补充仍未使理性选择理论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理性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科尔曼的理性概念应怎样定位? 怎样在整个社会学 1 发展史中把握他的理性概念,他的理性概念与其他社会学家有何联系? 科尔曼保留了 “经济学”理性概念的什么,又融合了“社会学”理性概念的什么? 科尔曼衡量理性的 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理性行动结合的结果必然是理性的吗? 权威、信任、规范仅用理性 解释可靠吗? 理性选择理论对中国社会的解释力如何? 理性选择理论的出路何在,真正 实现微观与宏观联结的机制是什么? 这些都是有待挖掘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作一厘清和反省,从微观和宏观的分野与整合 角度切入,以微观与宏观的联结和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两条线索贯穿全文,在考察理 性选择理论局限性的同时,有意识的关注社会理论的基础问题。 2 一、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解读 科尔曼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结构作了较为 有效的解释,也对解决社会学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断裂的理论困境和方法论争论做出了 贡献。那么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否实现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微观与宏观的联结,能 否重建社会理论的基础,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应首先以对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解析为 前提。 ( 一) 理论生成的历史背景 布赖恩特纳这样总结社会变化和社会理论的关系:“社会理论诞生,特别是 社会学理论的诞生,就是来源于强烈的感受到现在与过去的断裂”嘲科尔曼理性选 择理论正是社会急剧变迁的产物,也是理论逻辑内在发展的结果。 “现今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原有的森林和原野,逐渐为柏油路和摩天大 厦所取代;人们出于各种目的创建的社会组织正在取代社会赖以发展的各种原始社会组 织。”0 1 原有“社会的微观结构是以人们与生俱来的各种关系为基础:父母与子女之间 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亲属关系。”随着持续不断的社会变迁“某些社 会的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脆弱。”与正式组织相伴随的各种次级关系代替前工业化时期 的与生俱来的各种社会关系而成为社会微观结构的新基础。“原始组织衰亡是许多社会 的普遍现象,它们正在为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所取代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是人 们出于某种目的而有意建立的,其特定目标十分明确。”嘲社会发生如此深刻的变革,以 前工业化社会为底样的传统理论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正在走向何方,因此必 须建构一种建立在新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社会理论。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大多数社会理论家仅仅描述和解释上述社会变迁。重建社会 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尚未建立,社会学家或从事于揭露现实弊端的对理论建设毫无价值的 肤浅研究,或背离科学规律,服从于意识形态的需要。”脚科尔曼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 需求,力图为重建社会提供理论基础。然而并非任何理论都能满足上述需求,创建社会 组织不仅需要系统活动的知识而且需要了解系统组成部分的活动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需求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又因为创建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目的的行动,因此,其 理论基础必然是理性行动理论或具有目的性的行动理论。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科尔 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应运而生。 正如亚历山大所讲:“理论的建构不能没有事实作基础,但是,仅仅依靠事实并不 能建构理论”,“1 它还需要一定的学术渊源。从学术背景看,理性选择理论的出现是学科 融合的结果。当今社会科学的研究呈跨学科态势,正如华勒斯坦指出,“三门以寻求普 遍规律为宗旨的传统社会科学( 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日益地相互重合。社会学家 3 成了开路先锋,他们早在5 0 年代就将政治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列为两个重要 的、常规的分支领域。州”伴随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扩张,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思想向各学科 渗透。社会学由于整体主义方法论的确立,对理性选择思想一直拒斥。但是,社会学家 们不仅从来没有脱离理性思维,而且理性选择问题也从来没有从社会学的视野中消失。 当社会学家研究人们的目的行为时其实质也是在研究人们的理性选择行为。社会学无法 否定理性选择理论,而必须在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关系中发展自己。从根本上讲,这 种融合源于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本身具有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多重属性。因此,科尔曼 的理性选择理论不可避免的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学科互动中孕育发展起来,其 思想受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哲学、社会交换论和博弈论等多种理论流派的影 响。他借鉴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运用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使理性选择研究在广 泛层面上登入了社会学的殿堂。 2 0 世纪7 0 年代主流社会学的整体方法论和结构功能主义遭到各方面的批评,这是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形成的社会学背景。科尔曼认为尽管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 系统行为,而不是解释个体行为,但系统行动是间接的来源于众多的个人行动。整体方 法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由于忽视系统的内部层次、特别是忽视个人行动层次而缺乏解释 力。因此,他要重新探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问题,试图为宏观结构寻找微观基 础,整合弥补社会学微观与宏观两大研究路线间的裂痕。 综上,正是社会变迁的现实需求,学科升级的融合需求和社会学学术范式的整合需 求催生了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 二) 理论诉求与逻辑框架 面对社会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入主义与整体主义的争论,面对社会 学研究路线的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的断裂,面对霍布斯难题“社会秩序何以可能”, 科尔曼试图建立一套社会学理论弥合、衔接微观与宏观的裂痕,实现微观与宏观之间自 然的过渡和连续,还唯名论以现实的微观基础。 格兰诺维特指出,“当前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缺欠是没有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把微 观层次的互动与宏观层次的互动的模式联系起来。”嘲科尔曼创建的理性选择理论正是以 此为自己的理论任务。他指出,令人满意的社会学理论应满足:第一。理论解释的是社 会系统( 大或小) 的行为而不是个体的行为。第二,要求依据系统中行动者的行为来解释 社会系统行为,即要有社会系统行为层次和个体行动者行为层次之间转换的理论。也就 是说要解决通常称为微观与宏观的联结问题。正如布劳所说,社会学研究必须避免两种 危险:一个是“距离可观察经验现实太远的抽象概念的锡拉巨岩”,另一个是“忽视突 生的社会和结构特性的还原主义大漩涡”。“”社会学应在微观与宏观视野的转换中展开, 将微观与宏观对立起来,单向度的发展任何一方,都将使社会学研究离真实的社会越来 越远。 微观与宏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与社会作为两种独立 4 而又相互作用的行动系统( 个人行动系统和社会行动系统) ,怎样共存。”“”也就顺理成 章的成为科尔曼理论的研究主题。 围绕这个研究主题,科尔曼为自己确立了三个主要理论目标:提供一种以个人理 性为基础的社会行动理论,并以此将社会科学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结合起来;建立 各种数学模型,以说明社会系统中微观与宏观相互过渡的各种途径,从而以演绎性、形 式化的理论预测和解释社会系统的行动:深入全面地分析各种形式的社会行动,特别 是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法人行动。从理论目标中可以看出,“实现微观研究与 宏观研究间的沟通,打破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问的二元对立,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结链” 已成为科尔曼的理论诉求和理论使命。 因此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采取以个体行动为起点和出发点,以宏观的 社会结构为研究目标,实现微观与宏观的联结。即他主张“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 如 个人、群体、组织、制度) 的行为来解释系统的行为”或者“以低于系统水平上的行动 为基础解释系统行为”,称之为“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2 1 也就是说,他进行的是以个 人理性行动为基础的多层次解释个体是如何合理性的展开行为获取最大效益,这些 众多个体理性行为又是如何形成规范从而形成系统和秩序的。 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和出发点,以效益最大化为行动的追求目标。 “理性人”不同于社会学的纯粹工具理性的抽象经济人假设,也不是帕森斯意义上的仅 受限于社会规范的“社会人”,而是处于社会互动、社会关系中的能动选择的主体,获 取利益最大化的主体。所以,“理性人”是兼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性质,既追求最大利 益又受社会关系的制约。此外,科氏的“效益”并不局限于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的、 文化的、情感的、道德的多种偏好影响下的其他效用。理性人以合理性行动追求这些效 益的最大化。 “合理性是理性行动者的基础,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达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 益。”“”那么,行动者的自利行为如何形成规范和秩序呢? 科尔曼认为“利益为规范提 供了基础”。“每个人都控制着能使对方获利的资源他们就必须从事与对方发生关 系的活动。”c i ”利益的需要和行动的外在性,使他们产生了对规范的需求。规范通过社 会共识而达成,通过实施赏罚和与“有关他人”建立利益结构而维持。规范的产生典型 的体现了微观至宏观的转变,规范的维持和有效实现则体现了宏观对微观的影响。 科尔曼对社会规范的分析,清楚地体现了他的理论立场。他指出许多社会学家把社 会规范作为既定条件,研究规范指导下的个人行为或社会系统行为。帕森斯学派便是著 名的代表。这个学派认为“规范”是行动原则的基础,其作用与理性选择理论中“最大 限度获取效益”这一概念相当。正统理论都认为社会规范是既定的,理性选择理论却认 为个人利益是既定的,因而从个人行动出发研究规范的形成及维持。 理性人的合理性行动促成了规范,也孕育了结构和团体组织。行动者因蕴含其利 益的事件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为了实现各自利益而进行各种交换互 动,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威关系、 信任关系、复杂关系结构。各种社会关系为个人提供了新的资源,即社会资本,它存在 5 于关系结构之中,为行动提供便利。这些关系结构和社会规范、社会资本促成了法人行 动者的形成。法人组织靠一套职位结构执行,为自然人获取共同利益,只要法人行动与 行动者利益一致,他们就会承认法人的合法性。法人行动因个体的理性行为而产生,遵 守合理性的原则和要求。如果说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那么在具 体与现实的层面上展开的形式就是科尔曼所说的法人,或者说是团体与组织。单纯的个 人和宏观层面的社会都是抽象的,而法人却可以看到具体的个人和社会的具体形式,是 一种中观层面的研究,成为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 经过简单的描述,可以看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路:以宏观的社会系统行为 作为研究的目标,以微观的个人行动作为研究的起点,以合理性说明有目的的行动。合 理性是行动者的行动基础,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的获取效益。通过研究个人的 行动的结合如何产生制度结构以及制度结构如何孕育社会系统行为,实现微观宏观 的联结。 ( 三) “理性”范畴的意蕴分析 “理性”范畴是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点,也是理论构建的关键。科尔曼移植了 经济学的“理性”概念并进行了社会学转换。那么,理性范畴保留了经济学的什么,又 扩展了社会学的什么? 社会学视野内的理性是如何界定的? 对理性范畴内涵的合理定 位是深入理解和评价科尔曼理论的前提基础。 社会学家对“理性”范畴分析比较深入的是韦伯。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两大类型理 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理性行动又分为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目的合理性 行动是“行为者预期外界事物的变化和他人的行为,并利用这种预期作为条件或者 作为手段,以实现自己当作成就所追求的、经过权衡的理性目的”“”;价值合理性 行动是“行为者自觉地和纯粹地信仰某一特定行为固有的绝对价值( 例如伦理的、美学 的、宗教的或任何其它性质的绝对价值) ,而不考虑能否取得成就” z 6 o 目的理性注重 手段和目的间的因果计算联系,价值理性可以不计较手段,但必须以绝对价值作为追求 目标。 为了将解释社会行动的合理性范畴同解释社会制度的合理性范畴区分开来,他又提 出了一对合理性概念即形式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韦伯指出:“一种形式上的合理应该 称之为它在技术上可能的计算和由它真正应用的计算程度。相反,实质上的合理,应该 是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为的方式,从曾经、正在或可能赖以观察的某些( 不 管方式如何) 价值的基本要求的立场看,允许用货物供应现存的人的群体( 不管其界限 如何) 的程度。”“”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根本区分是其可计算性。实质合理性的 价值要求往往是模糊的,难以计算的。正如韦伯说:“观察并不满足于纯粹在形式上可 以明确指出的这一事实,即用技术上尽可能适当的手段,目的合乎理性的计算出来,而 是要提出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等级的、平均主义的或者某些其 6 他的要求川“1 也就是说,实质理性包含价值理性,包含非经济因素,注重的是结果的价 值追求。 与韦伯相比,科尔曼的理性范畴并没有进行类型划分这与科尔曼的理性概念是从 经济学移植来的有关。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科尔曼宣布:“在本书应用的个人行 动理论中,没有任何概念比有目的的行动更为必不可少。然而,为表达这一理论的主要 内容,还需要一个更精确的概念。因此,本书将借用经济学中合理性这一概念。在 经济理论中,这一概念构成了理性行动者的基础。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对行动者而言, 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川嘲 有目的的、合理的、效益的最大化成为科尔曼理性行动的核心原则。理性扮演的角色是 在事实层面上对各种手段的效度作判断,即对它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判断;在概念和 逻辑层面上进行推理,即对行动的目的和程序作安排。 理性范畴进行经济学移植的同时,科尔曼对其进行了社会学转换。即把效益追求扩 大到各种社会行动,并将效益内容扩大到包含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道德的多种效 益;把理性选择行为放到社会系统中考察,行动受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因素的制约,不 仅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且顾及权利、地位、声望、信任和评价等“非经济因素”。 可以说,科尔曼理性范畴的内涵兼有韦伯合理性界定中的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 内容。它的核心原则目的性和效益最大化,实质是逻辑性和可计算性,与韦伯合理 性界定中的工具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基本一致。它追求的目标地位、声望、信任等,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价值追求,与韦伯合理性界定中的价值合理性有交叉部分。但韦伯 并没有用合理性分析所有社会行动,而科尔曼却以工具合理性扩展到所有社会行动,扩 展到经济生活以外的领域,而这些领域一般是按照包括伦理、政治、地位和家庭关系的 价值要求展开的,是已经被韦伯认为不能按照形式理性活动的领域。即科尔曼没有改变 工具理性的实质,却扩展了理性的应用范围,为其理论发展埋下了矛盾。也就是说,他 借鉴了经济学的方法想分析社会学的对象,必然要造成“方法与对象的错位。”侧 科尔曼理性范畴的另一主要来源是经济学,经济学家西蒙对理性的研究全面而深 刻。在韦伯的基础上西蒙提出了理性选择的条件限制问题,以有限理性替代全局理性。 西蒙认为,理性选择受主体的知识背景、经验和信息的制约,结果是有限的。选择的对 象就像浮在海面上一座巨大的冰山,选择者仅仅能看见露在海面之上的冰山的一小部 分,而在海面之下的大部分,选择者无法观察且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西蒙对实际理性 的定义是:“当行为在给定条件和约束所施加的限制内适于达成目标时,行为实质上是 理性的。”沮1 西蒙的这个定义同韦伯对工具理性的限定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其实质是从 选择行为的结果来评价行为的合理性。 科尔曼的理性界定同西蒙的实际理性内涵一致,即主要体现在操作手段上和功利目 标的追求上,只要达到了目标就实现了合理性选择。但是西蒙的理性定义偏重于心理意 识层面的分析,关注选择过程的心理活动,关注选择者的知识、经验对决策的影响。而 科尔曼关注理性选择的外在性,即理性行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 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地考虑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 7 素。这一点正体现了科尔曼理论的社会学性。 综上,科尔曼的理性范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保留了经济学的效益最大化原 则。第二,进行了社会学转换。理性行动在人与人、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中展开,将价 值、情感和社会规范加进理性的考虑范围,使之更符合实践逻辑。不限定行为的追求目 标及其内容,使之可以容纳更多的价值追求,如幸福等。第三,扩大了效益的外延。对 理性的理解不仅仅限定在经济利益的实现上,社会认同也是人类的基本生存动机之一。 第四,改变了判断的立场。行动是否理性应从行动者立场而非外部立场来判断。 ( 四)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特点 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钥匙,能揭开社会生活的所有秘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历 史情境塑造的结果,都有与其时代和民族相关的特点。只有了解其特点才能在运用这一 理论时保持清醒客观的立场。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历史观的现代主义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是针对现代社会变迁生成的,其理论不是在对整个社会进化的 历史演进中概括总结的。因此,其关于微观行动与宏观结构联结的思考只适用于现代社 会。“其最大缺陷在于无法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经济。即使只对古代社会如处在共和 制晚期和帝国制早期的罗马社会做一简要思考也能得出,不能够将历史上行为者的 价值看作效用集合。”嘲因此,科尔曼对社会的分析,对微宏观联结的构想是缺乏历史 视角的。 2 社会观的美国主义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典型体现了美国社会的特点。“理性选择理论将美国社会学 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与常人方法学这些相互竞争的范式犹犹豫豫地以别的方式表达的 东西公开出来了:即认为社会是由自由个体的互动构成的,而互动是一种经济交换。从 这一视点看去,所有的社会学范式都不过是一种对日常美国生活常识的理论反映。 他们眼中没有其他的社会,即把美国当作整个世界。川蚓这种把社会看成是微观个人的 社会互动和社会交换,是美国社会学的典型特征。理性选择理论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解释 范围时往往忽视了社会观的差异。因而理性选择理论在解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 时,往往容易产生“标签效应”,即想当然的认为他者的社会生活与美国一致。 3 理性观的普适主义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为原则,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用来分析 个人行动,还用来分析权力、权威、信任、规范、权利、情绪、恐慌、暴乱、革命等集 体行动。不仅仅用来解释经济行为,而且用来解释语言的进化、死刑、法律制度、动物 绝种以及自杀、离婚率等社会行动。不仅用来解释美国的社会生活,而且用来解释东方 的社会生活。因此,科尔曼的理性观带有普适性色彩,在普及解释力的同时,降低了解 释的精准性。 8 4 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对社会系统的解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整体方法论,一种是个体方法论,科尔曼主 张用后者。通过对个体有目的行动的分析,解释众多个体行动结果间的关系,说明社会 系统中微观与宏观相互过渡的各种途径,从而以演绎性、形式化的理论预测和解释社会 系统的行动。方法论个体主义受到多方面的批评,它最受到指责的是其“社会原子论” 倾向,即把社会现象归结为个人行动的结果,忽视了社会结构本身的影响,特别是没有 弄明白整体的宏观现象并不是个体行动集合的自然结果。 综上,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有其时代和地域特点的,在运用其解释社会事实时, 应注意其解释范围和条件限制,避免简单套用。 9 二、研究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方法和视角 科尔曼是否实现了其理论承诺,如何看待和评价其理论建构?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 首先要确立研究和评价其理论的方法和视角,以保证研究的目的性。 社会学研究从总体上说,存在两大研究方法,即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方法的 对立使社会学研究离真实的社会越来越远。反省两大研究方法的缺陷,确立一种真实的 方法论态度,为研究科尔曼理论奠定立场,是研究科尔曼理论局限性的前提基础。 ( 一) 实证与人文方法论的反省 社会学创立之初为摆脱哲学的束缚,走出形而上学,获得自身的合法性,以自然 科学为榜样,确立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其特点是以“一个预先给定的客观世界”为基 本预设,以有用、精确、可证实为标准,以观察测量为手段,以形式逻辑为思维方法, 以“价值中立”为原则,建构知识体系,追求客观真理。其研究过程体现为:思维方式 的二元化,研究手段的定量化,研究内容的零散化,研究结果的模型化,研究目标的实 用化和研究程序的科层化。 实证社会学把个人和社会、主观和客观、宏观和微观、理性和情感多重关系对立起 来,把社会作为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加以研究,寻求抽象的发展模式和运行规律。个人 相对于社会是客观化的决定了的被动存在,个人成为角色规范下的奴隶,忽视了规范的 可讨价还价性。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被一套统计技术和数字图表呈现出来。“数字主义” 的崇尚使社会学研究十分精致却毫无生气,丧失了社会过程和内容的丰富性。正如布迪 厄所指出的,实证主义传统具有浓厚的“唯方法”倾向,也就是“完全出于方法自身的 缘故而锤炼方法,即为方法而方法。”酬它通过社会构成要素间关系的因果分析,建立 普遍适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模型和统计模型,使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因模型而简单化 了,偶然性因模型而必然化了。 实证主义范式缺乏历史的眼光和过程的分析,导致对社会现实无批判的肯定,从而 使社会学研究根基的虚化和想象力的枯竭。社会学挣脱了超验的绳索,又套上了经验的 枷锁。它越想依靠实证主义范式步入学科贵族的行列,就越因为其实证性而走向没落。 因为太实证太客观就难以反映社会真相,而将精彩活泼的社会生活简化的一无所有了。 “形形色色的实用性”充斥着社会学,社会学被贴上万能化庸俗化的标签。实证社会学 研究内容的泛化、零散,使社会学学科性弱化,社会学失去了自我。 社会学的人文主义研究范式,最早始于韦伯,典型代表是解释社会学。其特点是: 以可理解的社会行为为基本预设,以人的意向、动机为出发点,以主观理解为尺度,以 神入理解为思维方法,以寻求意义价值为目的。解释社会学恢复了人的能动性,弥补了 实证社会学人文内涵的缺失。“简而言之,这些贡献是:与自然世界不同,社会世界被 1 0 当作能动的人类主体的技能性成就来理解和把握;我们将这个世界建构成有意义的、 可解释的这些意义框架被普通行动者本身在建构及重建社会世界的过程中利 用。”嘲 然而,解释社会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关注于意义而排斥人类生活对物质活 动的实际参与;往往根据激发的理想并以牺牲行为的因果条件为代价来寻求解释所有人 类行为:在涉及社会权力不对称和利益分配时,没有对社会规范进行检视。”嘲解释社 会学将社会归为意义的理解是以文化的共通性为前提的,忽视了社会的民族性、异质性。 因此,无论是实证的方法还是解释学的方法,都没能达到对社会的真实的把握。因 为社会不是拆解的而是一体的,不是微观与宏观二元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想把握真实 的社会,就要回归真实的方法论态度,即从社会现实本身出发。 ( 二) “回归真实”的方法论态度 何为真实? 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真实。从社会现实本身出发,社会的真实就是,个 人与社会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互统一。社会是行为主体的互动及形成社会系统和社会 结构的过程,社会是人们行为的条件、中介和结果。真实的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实体存 在物,而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建构性存在。建构性意味着社会的生成性过程、互构性状态 和实践性方式。社会在时空中绵延生成,在主观客观化和客观主观化的双重互动中生成, 是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持续性过程,是开放的、流动的、丰富的过程。社会在个人与社 会、自然与社会、主观与客观、微观与宏观、系统与生活、社会学家与生活世界的多对 二重关系中互相建构而发展。没有哪一方面是纯粹的净土,无论哪一方面都是在多重关 系的共同参与下建构起来的。因此社会既不能还原为个人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结构和 制度,社会和个人是在彼此的镜像中界定自身的。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通过个人而达致, 个人利益通过社会而满足。社会在历史脉络中共时的进行着内在化和外在化的双重运 动;共时的进行着微观系统化和系统微观化的双重运动;共时的进行着生活社会科学化 和社会科学不断卷入日常生活的双重运动。这种互构状态以实践的方式运行着。社会以 实践的方式将价值内化于个人,个人以实践的方式改造和促进社会发展。实践实现着个 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双重价值,在二者的张力中解决矛盾,实现人和社会的本质发展。 基于此,社会学研究若想把握社会真相,就不能单独使用实证方法或人文方法,不 能单独使用微观方法或宏观方法,来拆解社会,来纯化社会。因此,真实的方法论应从 社会现实本身出发。至少应包括两点,即打破学理界限,从现实生活世界入手;打破方 法对立,从问题本身入手。 “理论的对立本身,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入的实践力量其解决才是可能 的。”鲫也就是说,只有将目光和眼界转移到现实生活世界,沉浸于真实的实践之中, 理论对现实的把握才是最切近于真实生活本身的。要避免“将逻辑的事物代替事物的逻 辑”,避免“词的秩序与物的秩序的分离”。理论对现实的抽象是有限度的,当它达到仅 凭逻辑就可以支持自己的展开体系时,它就已经不是对现实的抽象了。布迪厄曾批判, 1 l “理性行动理论用科学家们用以概括实践的思维概念,取代行动者们在社会中建构的实 践感。用这种视角解释出来的行动者,不是别的,只是学究本人的一种虚构投射罢 了,在理性行动理论的视野里,除了行动者对各种实际的和潜在的机会进行理性 的反应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可见,理性选择理论并没有从真实的现实世界本身 出发,而人为的将社会生活全部理性化了。理性主义的褊狭将在具体而完整的社会生活 面前被戳穿。因此,下文我们将从真实的社会生活本身出发,分析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 性。 社会现实是复杂的,因此其研究方法也应是综合的。应从问题本身入手,打破方法 对立,将两大研究方法论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宏观分析与微观 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或整合,并且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形成互补、呼应、主 辅、同步、系列等关系,这才是明智之举。“在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之间,在定量手段 与定性方法之间,在统计记录与人类学方法之间,在把握社会结构与构建社会个体之间 所存在的这些为人熟知的对立,原来是这么具有人为性。这些非此即彼的选择毫无用处, 只不过是为唯理论主义那些空洞无物而又言之凿凿的抽象概括和实证主义虚有其表的 严格观察提供了一个正当理由。”1 因此,研究科尔曼理论的局限性时,我们不是以定 量的方式提供证伪的数据,也不是以人文主观理解的方式虚构其缺陷,而是从真实的社 会实践出发,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世界为立场来解析其理论的局限性。 ( 三) 微宏观联结视角的选择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自产生以来,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选择从微观与 宏观联结的视角来研究科尔曼理论,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缺乏从这一视角 深入分析科尔曼理论的研究,二是科尔曼理论以实现微观与宏观的有效联结为理论使 命。就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集中在理论的描述和介绍上。即对理论的思想渊源、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进 行梳理。在理论渊源和研究方法上将其与社会交换论进行了比较;在逻辑框架上围绕行 动者、资源、利益、行动的结构、行动的权利、社会规范和法人行动等基本概念对其进 行了总结。有学者进行总体评述,也有学者挑选其中重要的部分,如社会资本、法人行 动理论等进行重点阐述。 其次,集中在理论的实际应用上。伴随现代化的理性化进程,理性渗透于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理性选择理论”被国内学者广泛运用于对诸多社会现象的分析,譬如农 民工流动、人口迁移、村庄兼并、集体行动、生育问题、甚至宗教信仰等。小至个人行 为选择,大到组织行为、社会结构变迁、国家政权建设,都有理性选择理论的身影。 再次,集中在理论的批判反省上。科尔曼理论作为理性选择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他的批判被包含于对整个理性选择学派的批判中,很少有学者单独对其理论进行反 省。大多数学者从整体上对整个理性选择理论存在的悖论和不足,进行了评析。也有学 者从理性与感性的关系角度,提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