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中文摘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 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中国的 民族精神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史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 辉。这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 时民族精神还具有根本的价值导向功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都离不开民族精神 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身上的民族精 神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本文拟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在分析、总结大学生民 族精神培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为出发点,选取当代 大学生作为重点调查和分析对象,从民族精神的内涵、构成和历史渊源来肯定民族文 化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 现状和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中呈现的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当代大学生中民族精神培育工 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思路和内容 进行创新性的系统探讨。然后通过对国外几个主要国家,比如韩国、美国、德国、日 本等国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我国的情况进行一个对比,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民族精神培育方法和途径。在系统分析本民族文化和 对比国外民族精神培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和方法。最后重点分析了培育民族精神在我国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意 义。 关键字: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a b s t r a c t t h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i sa s p i r i t l l a ls u p p o r tf o ran a t i o n l i v e l i h o o da i l d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ti s l es p i r i t u a ll i i l l 【f o ran a t i o n m a i n t a i n 锄dc o n d e n s e ,i th a st h e 缸l 嘶o no f m e i l t i o i l i n g t l l es p i r i t l l a lp r 叩a n dan a t i o n ss u r v i v a l c h i n a l s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i st l l ec k n e s en a t i o n 、) l ,:h 0 u 血f i e sb y5 6n a t i o n a l i t i 髂t o 黜i sn l ec m n e s en a t i o n 叫烽t a l l i z a t i o n 奶r6 v e 1 1 1 i 1 1 i l i u ml l i s t o 够t h ec l l i n e s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c 锄m a k eh u g e l l i s t o 巧s h o c ka n ds p a c e 姐d 缸ep e n e 臼a t c d ,s p 矗k l i n gm eh u m a n es p i r i t 舀。够n o t0 1 1 1 y “sb e c o m e st h e 锄e 曜舐cl i l l k o f l ec m n e s en a t i o 如粕da l s oh 够m a d em ep r o m i n e n tc o n t n b u t i o nt 0t h ew o r l d c i 、r i l i z a t i o n s i l i 心t 姐e o u s l y 也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a l s oh 嬲n l eb 髂i cv a l u eg u i d a i l c ef h n c t i o n , w ec 趾ta c i l i e v et h e 眦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1 1 dn a t i o n a l i 拶sp r o m o t i o n 埘t h o u tt l l er o l eo f 1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 a sm es o c i a l i s m sc o n s t m c t o ra n d 觚r es l l c c e s s 0 m eu i l i v e f s i 锣 s t i l d e n tw i l ln o to m yb er c l a t i n gt h c i ro 、张m o u 曲t 锄dm o r a l sq u a l i 劬b u ta l s od e c i d c d c 1 1 i n e s en a t i o n sg r e a tr e j u v 锄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l l ei d e a so f i r o p o s e dt h eq u e s t i o i l ,觚a l y z e l eq u e s t i o 玛锄ds o l v e m eq u e s t i o n ,o nt h eb a s i so fa n a l y s i sa n d a r i z e s 廿l ea c h i e v e d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t k s 矧i d ep 1 锄st 0t a k em eu 血v e r s 时咖d t 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嬲t h es t 耐i n g p o i 咄t 0s e l e c tt h ep r c s e n tu l l i v e r s 姆s t u d e n t 觞t l l es 锄叩1 i n gi n q u i r y 柚dt i l e 姐a l y s i s o b j e c t ,自o m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 sc o l m o t a _ t i o l l ,m ec o n s t i 砌o n 姐dm el l i s t o r i c a lo r i 舀na 伍肌s t l l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i l r ee d u c a t i o ni i lm ec o n t e l l l p o r a 叮u i l i v e r s i 锣s t l j d e n t n a t i o n a ls p l 试t c u l 缸v a t i o ni i l n u e 而a 1m l e ,a n d 吐l 】u g l lt 1 1 ec o n t e i i l p o r a 巧1 1 l l i v e r s 时m i d e n tn a t i o n a l s p i r i t sp r e s e n ts i t i l a t i o na 1 1 dt l l ei 删街c i e i l c yo ft 1 1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c u l t i v 以o nw o 咄c 撕e s o n 也e 趾a l y s i s ,d i s c 0 v e r se x i s t 髓c ep r o “n e n tq u e s t i o ni i lt 1 1 ec o n t 锄p o r a u 哆u i l i v e r s i t y s t l l d e n to fm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c l l l t i v a t i o nw o r k ,邪w e n 硒m er c a s o nt h a tc r c a t e sm e s e p r o b l e m s ,谢n go nt l l ei m l o v a t i v es y s t 锄d i s c u s s i o no fm eu 1 1 i v e r s i 够s t u d e n tn a t i o n a l s p i r i tc l l l t i v a t i o n sm e t h o d 粗dt 1 1 ec o m 髓t t h e i lt l l 】加曲t 0t h eo v e r s e 嬲s e v e r a lm a j o r c o u l l t r i e s ,f o ri n s 伽:l c es o u n lk o r e a ,u s ,g e 力m a n y ,j a p a i l ,t om a k eac o n 缸弼tw i t l l0 u r c o u i l t ss i t l l a t i o i l ,t a :k e si t se s s e l l c e t 0c o n s 饥i c tm ec u l t i v a t i o nm e t h o dm a ts u i t si i l0 1 1 r n a t i o n a ls p i tc o n d i t i o n o nt 1 1 eb a s i so fa 1 1 a l y s i so u r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c 锄do v e r s e a sn a t i o n a l s p i r i tc i l l t i v a t i o nm e t l l o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t 0p r o p o s e dm ee 伍c i e n tp a t ht l l a tc a i ls 仃e i l g t i l e l l s 也ec o n t e i :r l p o r a 巧u 血v e r s i t ys t l m 饥t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 l em e t l o d f i n a l l y 狮a l y z i l l gt h es i 鲥f i c a l l c er 0 1 eo fc u l t i v a t i n gt h en a f i o n a ls p i r i t i 1 1o u rc o l l i l 仃y g r e a t 厕u v e n a t i o n sm s t o r i cc o u r s e k e yw 0 r d :u n i v e r s 时s t u d 饥tn en a t i o n a ls 咖tc u l t i v a t i n g l i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选题的背景 垦吉 开i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人们的精 神文化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近年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被党和国家提到了越来 越重要的位置,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确实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 问题,比如在大学生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盛行,遇到问题首先想到 的不是国家大局,而是自己的利益。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识不清,据调查 显示,就“民族精神 这一概念,5 6 3 的大学生认为民族精神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4 1 7 的大学生认为民族精神既包括好的方面也包括坏的方面。民族精神培育的另一 个现状是内容的时代性不够,培育的途径方法有待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方法 主要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通过“两课教学中的少数相关章节对学生进行点滴 灌输。在教学硬件设备上与其他国家也有很大差距,没有引进高科技手段,在软件教 育上,没有系统组织相关活动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更谈不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发展 的相关问题时进行因势利导。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还缺少社会的合力。整个社会过 分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缺少对“人 的关注,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略了 人们的情感需求。导致虽然经济发展了,g d p 也提高了,但是整个社会的人的素质 没有得到提高。高校教育的目标变成了只为经济提供人力资源的场所,而不是造就有 涵养的个人。虽然有诸多问题的存在,但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仍不够系统,甚至没有 完整的理论体系,传承民族精神是一场接力赛,没有终点,研究民族精神培育的规律 和特点、方法和途径,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是我们庄严的历 史使命和重要的任务。 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古 今中外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与现状,对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内容建设具 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和政府 非常重视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要求在认真研究、探讨和借鉴古今中外民族精神培育 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精神培育内容和体系。 当前在我国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领域,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 果。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 第l 页共3 7 页 蔓塑丝鎏墼墨奎堂堡主堂垡笙壅盔堂竺垦鳖堕塑量童堑窒 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 乃成”。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会是一个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宇文利副教授分析了当前我国开展民族 精神教育的优势、劣势和对策性思考。他认为当前开展民族精神培育的优势主要表现 在四个方面: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先进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的优势。而困境则反应在多元文化价值冲击下,传统道德遭到质疑的思想困境、思维 模式转换的困境和社会问题复杂化带来的实践困境。并提出了增加民族精神投资、建 立健全民族精神培育的体制机制、创新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方法和学习国外教育增强隐 形培育的四个途径。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刘献军和欧阳康等教授分别从民族精神的 理论、比较、实证、对策四个侧面全面分析了民族精神,并且主编出版了系列书籍, 是一套比较完整的详细介绍民族精神的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吴潜涛从历史的 角度,总结了从古至今我国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弘扬和 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基本途径。他们认为我们应该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价值体系、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制度体系和建构建构和谐生 活三个层面来加强我国的民族精神教育。北京科技大学孙文营认为认识一个民族的精 神,不能仅仅从外在的行为处事上来分析,还应该从民族世界观、民族价值观、民族 思维方式和民族情感多重维度来分析一个民族的精神。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李红副教授 从人格本位的角度,提出深入挖掘民族精神对提升现代中国人格的作用。 根据我们的考察,以往的研究成果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 些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系统性,论题和论证存在“泛化 的倾向,缺乏比较研究,缺 乏建构性,缺乏对策性强的建议,从而难以在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力图以一定的数据和一定量的实例作为支撑,落脚点在目前高校民族精神的 教育问题上,特别是对高校关于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新时代提出了若 干的思考。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 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依据, 运用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知识,在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 上述多种方法来进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创新研究。从与本文相关的课题检索来 看,关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不少,他们的研究方法也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参 考和借鉴,提升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 研究目标旨在提高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 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 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2 页共3 7 页 重塑丝堑墼墨奎兰堡主堂垡笙茎奎堂生垦鳖堑塑堑蔓型壅 研究内容拟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分析、总结大学 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为出发点,选取 当代大学生作为重点调查和分析对象,从民族精神的内涵、构成和历史渊源来肯定民 族文化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 神的现状和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中呈现的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当代大学生中民族精神培 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思路和 内容进行创新性的系统探讨。然后通过对国外几个主要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日本 等国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我国的情况进行一个对比,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最后在系统分析本民族文化和对比国外民族精神培育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调查 研究和文献分析等基本方法,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论文拟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一是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和外国民族精神的 内涵和民族精神培育的方法上作比较研究,开阔思路、拓宽视野。二是系统研究法。 即把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一个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分 析。三是文献法。查阅大量的中外相关资料,在占有丰富资料基础上,对民族精神的 本质、内涵,历史渊源和民族精神培育途径上作认真的研究。 第3 页共3 7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1 1 民族精神的界定 民族精神概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 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民族精 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的整体人格的体现;民族精神是一 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于 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 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总和。 中国的民族精神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是中华民族 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闪耀着人 文精神的光辉。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 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 群乃结,国乃成”。i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会是一 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 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精 神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又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 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的凝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1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亡,原因就在于中 华民族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 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千百年来, 我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千年古训,有历代相传的“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起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仁人志士, 有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畏艰难、不畏强 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 1 江泽民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8 月,第5 5 9 页 第4 页共3 7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这样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走向繁 荣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1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西方历史,经常有这种情况,那些国土面积小、民族比较单一的国家,比较容 易形成一个整体,民族的凝聚力较强;而国土面积较大的多民族国家,凝聚力往往较 弱,容易分裂。而在中国这么广大的地区,拥有那么多民族,不仅没有分崩离析,反 倒随着历史的潮流发展,越来越有凝聚力,虽经过多次战乱,却保持了统一局面。就 连关注中国的外国学者也禁不住感叹:“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 族都成功的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 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2 我认为,这所谓成功经验,就是组成中华民 族的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统一的、悠久的、强劲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是中 华民族政治文化思想、民族性格、传统道德观念的升华,是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内在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为各民族 所认同,并且已经内化到各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乃至风俗和习惯中了。在几 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不断经受着时代的检验,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容,不断自我更 新。中华民族精神是个动态的概念,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具体体现。对于中华民族精 神,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领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我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爱国主义以民族归属感为基础,不仅表现为对祖先以辛勤的劳动创造的文明的热 爱和自豪,而且还表现为对国家利益和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对祖国美好未来执著追求以 及为维护祖国统一与尊严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苏武牧羊,十九年凄风冷雨,气节不变;岳 飞抗金,头断风波亭,报国之志不改;文天祥英勇就义,“正气歌响彻云天”;陆游垂 危,仍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范仲淹遭贬,却不在乎个人的逆境,继续抱定“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在先哲留下的大量典籍中,“位卑未敢忘 忧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而忘 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关心”等表达爱国情怀的名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诸如此类, 举不胜举,可以说,一部中国历史,便是一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发展史。 总之,爱国主义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在它的激励下,我们民族每当外族入侵之 2 苟春生译,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 9 8 5 ,3 0 6 页 第5 页共3 7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时,都能团结一致,奋起抵抗,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直至胜利。正是在爱国主义精 神的鞭策下,国内的不同社会阶层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捐弃前嫌,最终在新的认识 基础上团结起来。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全体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使爱国主义更具普遍 性和自觉性。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不仅仅出于执著的乡土意识,还出于对自己民族 文化精神价值和内在生命的自觉认同和弘扬,更出于对当代中国各项成就的由衷喜悦 和无比自豪。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够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把爱国主义情感 转化为积极参与祖国建设的实际行动,转化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 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主义的言行,并且从理论建构的高度,把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到政 治意识和文化情结的层面。 2 团结统一 “礼之用,和为贵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地势坤,君子以 厚德载物 ,这些警言隽语将包容和谐的精神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深处,内化 成一种民族心理,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例如,修身讲究“心平气和, 治家讲究“家和万事兴,治国讲究“和睦兴邦 、“和平共处等等。 “团结统一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写在纸面上,更落实到中 国人的各种社会实践之中。首先,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拥有绵亘一万 公里以上的漫长的陆地国境线,极易受到外来侵犯,在大多数情况下,战争是由外族 挑起的。由于饱受战乱之苦,中国人民本能的主张避免战争,视战争为罪恶。在中国 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中,歌颂战争、赞美战争的作品几乎没有,即使是军事著作,也 贯穿着“兵者凶器,将者死官,故不得已而用之”的主旨。其次,中国是个绝少人种 偏见的国家,充满大国意识,中华民族和平宽厚,不仅国内五十六个民族能够和平共 处,团结统一,而且历来“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3 ,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从 汉代起,就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的都城。到了鼎盛时期的唐朝,外交官、技术人员、 艺人、留学生纷至沓来,有波斯人、土耳其人、朝鲜人、日本人等等,日本遣唐使阿 倍仲麻吕还曾在唐王朝担任秘书监的高管,足见中国人开放、宽容的雅量。新中国成 立后,在内政外交上也非常强调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对外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中国以统一政权为前提,用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用“一国两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求大同存小异。一些看似 尖锐的矛盾,常常得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团结统一,相互促进 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3 苏轼文集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第6 页共3 7 页 重量丝塑墼墨奎兰婴主堂篁丝茎奎堂竺垦鉴堑塑堕查婴壅 3 爱好和平 爱好和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和平文 化源远流长,道家的“中和 思想就是我国传统文化智慧的重要内容。儒家的“和为 贵 、“致中和就是从道家思想传承下来的。老子注卷上写道:“中和之道,不 盈不亏,非有非无。有无既非,盈亏亦菲。彼借中道之药,以颇两边之病。 可见, “守中致和”是道家的主要思想之一。落实到现实层面,道家的“中和 思想就是希 望建立一个和平富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能够相亲相爱、和平相处,反对以 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是否爱好和平是老子区分“有 道 和“无道的重要标准。老子四十六章中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 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道教还有一部经典著作太平经,按照书中的观点,上天是 冥冥之中的最高权威,无论是百姓或者平民必须遵守道德的秩序,如果你制造冲突、 矛盾甚至是战争,肯定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同时道教还重点强调了战争对人类的重大 伤害,战争不仅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生灵涂炭,土地荒芜,对人类历史的进 程产生不可计量的损失。所以道教主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和谐共 处,共同维护人类美好家园。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一贯主张和平共处,反对通过侵略他国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坚持平等对待世界上其他任何的民族。这种与人为善的风范,追求和平的情怀,构成 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孙中山先生曾说:“爱和平就是中国人的一个大道德,中国人才 是世界上最爱和平的人。”4 近代学者辜鸿铭也说过:“我们中国人是会打仗的,但是 我们并不希望生活在战争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 可,英国学者罗素就曾说:“他们( 中国人) 统治别人的愿望明显比白人弱得多,如 果世界上有骄傲到懒得打仗的民族,那这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友好宽容,与人 为善并期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将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但是 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尽管中国发生过很多次战争,但中国人天生的面貌 仍然是非常平和的。 法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说过,在战争艺术与战争科学方面,中 国人的确低于西方国家的水平,但这不是出于无知,而是他们本意不愿如此,因为他 们蔑视那些侵略行为或者是战争本身。 4 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最早开化的民族之一,在极度恶劣的原始自然条件下,没有勤 劳勇敢的精神是无法生存下去的,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的古代神话传说就为我们提 供了很好的榜样,因此,我国古训里就有不少颂扬勤劳勇敢的词句,例如“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克勤为邦,业广唯勤 、“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则难朽,逸 4 孙中山,三民主义,岳麓书社,4 5 页,2 0 0 0 年 第7 页共3 7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胃研究 则易”,这些立身、立业、立国的古训至今仍是我们处世之身的重要准绳。中华民族 依靠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缔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新 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精神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中 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精 神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创业精神,使这一传统美德发 展到一个新境界,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正是靠着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 才得以在敌强我弱、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最终战胜国内外反动势力;在一穷二白 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胡锦涛同志分别在不同 阶段,对我国的传统民族精神“勤劳勇敢”给予了新的解释,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 西柏坡,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 工作作风。勤劳和勇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改造自然 还是改造社会,要想有所成就,既要有辛勤的品格,又要有勇敢的精神。这样的勇敢 精神突出体现了贯穿中华古今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只有勇敢,才能排除万难,只有勇气才能克敌制胜。 5 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古代哲人以“天人合一 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立足点,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生 生不息、流迁不止的运动过程。基于这种认识,他们主张有识之士应该效仿天的健动 精神,积极有所作为,永不停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不断地发展。这就叫“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 。这种尚健尚动、不断向上的人生哲学,帮助我们中华民族 渡过了一道道难关,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腾飞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自强不息的本质含义是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永不止息。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面对工作,表现为发愤图强、乐以忘忧;面对强敌, 表现为不屈不挠、顽强抗争;面对困境,表现为不畏艰难、甘愿吃苦;面对逆境,表 现为不惧挫折、发奋向上6 可以说,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 古往今来,自强不息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改革。正是一次次符 合历史潮流的改革,帮助中华民族一次次走出困境,革故鼎新,开创新局面。战国时 期,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设立郡县,这些措施加速了奴隶制的 灭亡,推动了封建制的建立,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中国人民不甘 沉沦,不甘落后挨打的耻辱命运,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从1 9 世纪6 0 年代到 5 周易乾卦象传 6 萧君和,中华民族精神,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3 ,1 5 2 页 第8 页共3 7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堵再研冗 2 0 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先后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的 三种性质的变革。变革是艰难的,其中有反复、有血腥,有些措施今天看来甚至显得 有些笨拙和幼稚,但是先驱们的探索或轰轰烈烈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现 状,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面貌,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第9 页共3 7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2 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2 1 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民族精神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而发展,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大变革中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 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 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民族精神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中显出强大的力量,在 民族危难中为国家救亡图存发挥了重大作用。毛泽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 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的能力 。7 正是靠这种精神与能力,中国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 利。人们更加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科学家及其相关人员,住着简陋的工 棚、吃着粗茶淡饭、使用着落后的计算工具、从事着最高精尖的科学研究。他们攻克 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成功,这正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它向全 世界宣告:近代以来饱受过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从血泊与烈火中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 拥有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强大武器。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拥有民族精神的民 族,一定会创造出超越常人想象的辉煌。我们一定要在青年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 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中华民族 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靠这种精神与能力,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边界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等反侵略战争中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大大提升了新中国 的综合国力。纽约的世界电讯报说:中国军队“已成为一支强大的第一流军队, 彻底改变了世界均势,使我们处于不利地位。8 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人曾经看不起中国 人,他们一直把中国人看作是一盘散沙、软弱可欺。新中国取得一系列反侵略战争的 胜利,使绝大部分人不再怀疑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决心,全 世界都感到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民族精神让世人感到其伟大力量。中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已经变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 中国。 ,中国从“一盘散沙、各自为谋、忍辱待毙、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变成为艰苦卓 绝、勤朴武健、自力更生、受到全世界尊敬的新中国。 - o 只要我们解了这些,就一 7 毛泽东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6 月第2 版,第1 6 l 页 3 姚旭:从鸭绿江到板门店,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第1 6 7 页。 9 ,理论观察2 0 0 3 年第l 期,第5 6 - 5 8 页。 第2 3 页共3 7 页 蔓墅丝塑墼墨奎堂堡主兰篁丝茎奎堂竺垦墼堕塑堕宣塑壅 3 ,大众传播媒介 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电影、电视、互联网、新闻出版和报刊书籍。这些媒介 昼夜不停的宣扬着美国资产阶级的价值观。高校里还建立相应的教育中心为学生专门 办校刊,来教化学生的思想。随着互联网的应用,高校更是充分利用其教育功能, 进行道德咨询,开设论坛,开办辩论赛等。有些电台还专门设立宗教节目,不问断的 传播其宗教理念。 4 ,社区教育 社区是美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而社区志愿服在美国更是有着悠 久的历史传统,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法律的保障,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 美国国民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中小学长期以来,一直把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 愿服务当作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做,因为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公民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州把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与毕业要求结合起 来。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志愿活动的学校逐年增多,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美国中学生不 但不能毕业,而且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因为这些学校在审查申请人档案时,都很 注重学生是否品学兼优,为人正派并且有奉献精神。此外,美国还有大量的社团,这 些这团把服务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净化心灵,提升道德水平,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美国注重在管理和服务中融合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在自觉接受管理 和服务的同时,不自觉的认同了其中的道德观。美国教育界历来重视隐蔽课程对学生 思想形成的作用,所以一方面力求课堂的学习与环境教育活动目标相一致,另一方面 使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一致,使公民在学校获得的经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 会。 4 3 德国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举措 德国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培养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尊重他们、理解他 人等品质,要求对公民进行诚实、坦率、给予、仁爱、宽容和责任感的教育。当代德 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了“朴素道德”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中实际上蕴藏着一种更一 般、更纯粹、更基本、更长久保持同一性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关爱等,它 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韩国各 阶层都能够深刻反思这段历史,于是非常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爱护小动物是 许多德国小朋友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德国教育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树 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思想。 第2 4 页共3 7 页 蔓塑丝鲨墼墨奎堂堡主兰篁笙奎奎堂竺垦堕堕塑苎童塑壅 1 ,渗透教育 德国学界普遍认为“显性”的民族精神培育方式似乎已经不再流行,很多教师在 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尝试使用各种新方式。让学生对预先设定好的道德范式或生活中 的矛盾冲突进行模拟实践;充分运用各种效果图和网络工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 问题的价值判断交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教材语言也倾向于用非说教性质的、浅显易懂 的口语化语言;在情节编排上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间等。 同时,德国教育界也认识到,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综合工程,既要抓好学校道德 教育主课的教育,也要做好其他各科教学的配合工作。为此,德国在抓好宗教学、伦 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外,还强调其他课程也应承担起民族精神培育的任务。1 9 5 5 年, 德国教育制度委员会在关于政治教育和社会化的报告中提出,“每一门学科在不 放弃本身特点的情况下,都能对政治教育做出自己较高水平的贡献。如果明确了一门 学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我们就能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加以传授。 2 ,宗教教育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和德意志精神文化的发展息息 相关。德国虽然是政教分离的国家,但是非常重视宗教的教育作用,宗教在德国一直 被认为是德育的根本。学校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宗教在目标、内容、形式上相互渗透, 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许多学校都专门开设有宗教课,除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 外,还注重培养人的尊严、克己、有责任感、助人为乐、民主爱国的民族精神等。 当代德国还有一种中性的宗教教育即伦理教育,伦理教育不像宗教教育一样有 其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伦理教育是一种中性、客观的教育模式,它不要求受教育者必 须接受某种宗教,或者某个观点,而是始终以一种客观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发生的事 务。 3 ,生活教育 德国的民族精神培育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我国学者赵鑫珊对二战后德国 中学的宗教伦理教科书进行了研究,发现这套教材完全没有宗教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 义,而是非常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启发性意义。这些教科书提出了许多表面上 看来非常通俗,实际上有深刻含义的问题,教科书的编者通过提问启发青年学生的思 考,这不仅仅是这门课的意义,更是宗教的意义。这门课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传授给他们社会上应有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教科书还讨论了战争的起因、恋 爱、家庭、死亡、恐惧等人生各阶段的担心和苦恼等问题,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家庭教育 。 家庭的教育作用在德国一直以来就受到重视,但除了社会一般道德规范外,政府 一般不会强制规定父母必须怎样教育孩子,一般家庭是以父亲为主导,如果出现重大 第2 5 页共3 7 页 重塑丝鲨堡墨奎兰堡主堂垡笙奎奎堂竺垦堕塑塑堡堕堕壅 事情就按照全体家庭成员协商解决的模式来解决,所以说这种家庭教育的文化传统对 推进德国的民主化进程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德国也非常强调劳动教育。德国家长从不代替孩子包办他们自己的事情。德国法 律还规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还要在家里承担不同程度的义务,例如洗碗、扫地、 割草等。学校也要求学生必须承担相应的体力劳动,如打扫教室或者参加工厂的实习 等。伦理课还要求学生在假期要到医院、养老院和残疾人福利院等地方服务一到两周。 德国人认为,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 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 4 日本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和举措 日本民族精神的培育十分注意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结合。如忠孝、家族和天皇等 观念就被巧妙的和“建设家乡 、“为大和民族利益 等内容结合起来,并且配以各时 期的民族英雄事迹和日本发展的光荣史,十分生动和有教育意义。例如集体主义是日 本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日本人的个体是通过“家”和“镇”来体现的,现在日本仍 然将尊敬长辈放在与集体和社会有关的内容之中。翻看日本的德育教科书,会感受到 日本始终把勇于进取、百折不挠、忠诚团结和奉献精神等民族精神纳入德育课程体系 之中,这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说明了日 本人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2 0 1 1 年3 月1 1 日,日本发生了9 0 级地震,强震随即引 发了海啸,日本东北部地区瞬时成为了汪洋大海,同时受地震影响,日本的核电站也 遭受着爆炸的威胁,为了维持核电站的最低运转,必须留五十人坚守岗位,这五十名 壮士中,有二十名是自愿留下,大部分是五十周岁以上。在核电站所受到的辐射是规 定最大辐射量的五倍,是一般人一年接受辐射量的百倍,甚至有美国核能专家预言, 留守的五十位壮士,7 0 可能在两周内死亡,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死亡之 路。有一位壮士的女儿这样写道:“父亲明天就要被送到福岛第一核电厂,听说是原 定半年后就可以退休的父亲自愿支持,我哭了,但他却表示,核电厂接下来的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