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立法思考.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立法思考.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立法思考.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立法思考.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立法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环境污染是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环境危机之一,如何以法律手 段对其进行遏制与预防,是中外法律界人士一直热衷予探讨的课题。 而如何从侵权责任的角度对这一特殊侵权行为进行理论深化与制度创 新,从而有效地对此种恶意侵权行为进行制裁与预防,最大限度地救 济受害人的权利,并同时达到保护环境以实现民法的“生态化”以及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本人写作此篇文章的初衷。为此本人在广 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法理、经济分析等多种角度,采用个案分析、 对比论证、归纳推理等方法对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进行了理 论上的论证与立法上的建议。 文中首先严格界定与限定了公害民事侵权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 其相对于传统民事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并进行了经济角度的分析,介 绍了惩罚性赔偿的定义、功能与历史发展,以此为基础,从各个方面 ( 包括对严峻的现状的分析和对反对观点的反驳) 对恶意公害民事侵 权应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论证与说明。 其次通过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惩罚性赔偿制度不同观点的对比 以及对逐渐趋同化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该制度对我国公害民事侵 权的借鉴意义。 最后从法理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同质赔偿在应对公害民事侵权时 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通过对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只规定在合同领 域的介绍,说明我国在规定公害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着立法空 白,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恶意公害民事侵权应采用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建 议,并对适用该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公害民事侵权,惩罚性赔偿,恶意,可持续发展,民法典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i so n eo fi n c r e a s i n g l ys e r i o u sg l o b a lc r i s e s t h u s ,i tb e c o m e st h eh e a t e dd i s c u s s i n gs u b j e c tf o rc h i n e s ea n df o r e i g n l a w y e r sh o wt oc o n t a i na n dp r e v e n ti tt h r o u g hl e g a ln 碡t h o d s t h ep u r p o s e o ft h ea u t h o r sw r i t i n gi sh o wt od e e p e nt h et h e o r ya n db r i n gf o r t hn e w i d e a st ot h el e g a ls y s t e mf o rt h i ss p e c i a la c to ft o r ta ta na n g l eo fl i a b i l i t y f o rt o r t ,s oa st oe f f e c t i v e l yp u n i s ha n dp r e v e n tt h i sm a l i c i o u sa c to ft o r t , t h e nt ot h el a r g e s td e g r e et os a v et h ev i c t i m s r i g h t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t o p r o t e c t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t op r o m o t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o fc i v i ll a w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t h i ss a k e ,o nt h eb a s i so fe x t e n s i v e l y g a t h e r i n g o fm a t e r i a la n dd a t a ,t h ea u t h o re x p o u n d sa n d p r o v e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p u n i t i v ed a m a g e si nt o r tc a u s e db yp u b l i cn u i s a n c ea n da d v i s e o nl e g i s l a t i o nt h r o u g hc a s ea n a l y s i s ,c o m p a r a t i v ep r o v i n g , i n d u c t i v e r e a s o n i n ga tm u l t i p l ea n g l e so fl e g a lp r i n c i p l ea n de c o n o m i ca n a l y s i s f i r s t l y , t h ea u t h o rs t r i c t l yd e f i n e st h et o r tc a u s e db yp u b l i cn u i s a n c e a n dr e s t r i c t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i t ,i n d u c et h e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o fi ti nc o n t r a s t 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c i v i lt o r t ,a n a l y z ei tf r o mt h ee c o n o m i cv i e w p o i n t ,a n d d e f i n ep u n i t i v ed a m a g e s ,i n t r o d u c et h ef u n c t i o na n d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i t o nt h eb a s i so fi t ,t h ea u t h o rf u l l ye x p o u n d sa n dp r o v e st h en e c e s s i t y o fp u n i t i v ed a m a g e si nt o r tc a u s e db yp u b l i cn u i s a n c e s e c o n d l y , 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p o i n t so fb r i t i s h a n d a m e r i c a nl e g a ls y s t e ma n dc o n t i n e n t a ll e g a ls y s t e mo nt o r tc a u s e db y p u b l i cn u i s a n c e ,a n da n a l y z i n gi n c r e a s i n gs i m i l a rt r e n do ft h e m ,t h ea u t h o r p o i n t so u t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u s i n gt h es y s t e mf o rt o r ec a u s e db yp u b l i c n u i s a n c e f i n a l l y ,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e st h ee x i s t i n g d e f e c t so fc o m p e n s a t o r y d a m a g e si nh a n d l i n g t o r tc a u s e db yp u b l i cn u i s a n c ea tt h ea n g l e so fl e g a l p r i n c i p l ea n dp r a c t i c e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e x i s t i n gl e g a lg a pi nt h i sa r e ai n o u rc o u n t r yw i t h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s o l el a wp r o v i d e di nc o n t r a c ta r e ai n p u n i t i v ed a m a g e so fo u rc o u n t r y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i s ,t h ea u t h o ra d v i s e s l e 百s l a t i v e l yt h a tp u n i t i v ed a m a g e ss h o u l db ea p p l i e dt om a l i c i o u st o r t c a u s e db yp u b l i cn u i s a n c e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s o m ei d e a sr e l a t e dt o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i t k e yw o r d s :t o r tc a u s e db yp u b l i cn u i s a n c e ,p u n i t i v ed a m a g e s ,m a l i c i o u s ,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c i v i lc o d e i i i 弓l 言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 应运而生并愈演愈烈,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自1 9 7 2 年“罗马俱乐 部”发表以增长的极限为题的报告,以及第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以来,环境问题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甚至被 提升到人与社会生死存亡的高度。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 为当今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对人类目前的生存状态威胁最大的要属环境污 染 了。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 危害成为全世界每个国家共同思考并急于解决的一个难题。这其中如 何用法律的手段对其加以遏制与预防,又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应认真 思索的一个课题。环境污染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法中都是以一种 特殊侵权行为( 本文中将其称为公害民事侵权) 加以规定的。中外民 法学界人士对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无过失责任或严格责任、举证责任倒 置、因果关系推定等方面存在着一致意见,但对于其应否适用惩罚性 赔偿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主要缘于两大法系对惩罚性赔偿态度的不 同。英美法系国家在侵权行为法中很早就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并 且普遍的司法实践是,如果被告的行为具有道德上的可谴责性,即是 恶意地或毫不顾虑地对他人的权利进行侵害,法院就可以适用惩罚性 赔偿,因此英美法系国家对恶意公害民事侵权损害赔偿采用惩罚性措 旋的研究起步较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为, 当今,人们所严重关切的现代环境问题主要是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暖、生物 多样性锐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土壤退化的加速、淡水资j ! 慕的枯竭与污染、 污染导致的海洋生态危机、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 参见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9 北川善太郎著李薇译关于最近之未来的法律模型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1 9 9 7 ,( 6 ) :2 8 4 , 转引自马俊驹、舒广环境问题对民法的冲击与2 l 世纪民法的回应冲国民商法律网,2 0 0 4 年6 月1 7 日 从世界范围看:在本世纪3 0 年代至6 0 年代,发生了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 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痛痛病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 雾事件等严重的公害事件莱茵河、泰晤士河变成了鱼虾绝迹的臭水沟;爱尔兰海上成千 上万只海鸟因多氯联苯中毒而死亡;南极大陆上的企鹅体内也捡出d d t ;在格陵兰冰盖 层中铅和汞的含量在不断上升。许多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及生物体内还会产生潜在的和远期 的危害参见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冲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8 惩罚性赔偿无异于一种私人罚款,与私法的补偿性质不相容,如果允 许在私法领域中对民事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就会混淆公法与私法的界 限。因此对于公害民事侵权多恪守同质赔偿即补偿性赔偿原则,对惩 罚性赔偿的研究相对落后。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中的一员,对公害 民事侵权损害赔偿一直以来采取同质赔偿原则,在是否可以适用惩罚 性赔偿方面存在着学理上的争议与立法上的空白。随着社会的发展, 惩罚性赔偿特有的制裁、预防等功能及其实质正义、报复正义的价值 越来越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肯定,因此在对惩罚性赔偿的承认与适用 方面,两大法系有逐渐融合的趋势。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全 球性的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同质赔偿在应对公害民事侵权时表 现出的严重不足的事实,研究公害民事侵权是否应适用惩罚性赔偿具 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章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概述 1 1 公害民事侵权的概念及特征 1 1 1 公害的概念 一般认为公害就是指环境污染,所以要解释公害必须得先搞清楚 环境污染的概念。 有关“环境污染”(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 ) 比较有影响的概念, 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0 e c d ) 在1 9 7 4 年的一份建议书中提出的为 成员国共同接受的一个定义。该建议书认为,所谓环境污染,是指被 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 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 者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环境污染实质是指因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 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根据环境污染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环境污染的概念应该强调以下几点:第一,环境污染是由人类活 动所引起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地利 金瑞林主编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3 5 2 用环境,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这就是所谓的“第二环境问题”。由于人 类活动的量大面广,这类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 而发生的数量多、影响范围大。自然过程本身导致的环境问题如火山 爆发、地震、洪水等也会使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存与 发展,但那只能称为自然灾害,不能称为环境污染。这类环境问题被 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其危害后果也难以为人们 所估量,其发生的数量和影响的范围都是有限盼。第二,环境污染是 因人类在以环境为中介的生产或生活活动中,向环境投放有危害性的 物质和能量从而使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的。定义中提到的“物质或者能 量”不仅包括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而且还包括了诸如噪声、振动、 热辐射以及放射性物质。第三,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须达 到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程度。人类的很多活动 都有可能造成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如交通、旅游、区域开发等等, 但环境自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只有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 度或其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达到损害人们的生命、身体健康、 财产安全以及其他环境权益时,才能称为环境污染。因此环境污染的 产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结合对环境污染的认识,笔者认为环境污染的概念为:人类由于 生产或生活活动对环境施加影响,引起相当范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地面沉降、振动、恶臭、光污染、放射 性污染等等,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从而损害人们的财产、身体健康 及其他环境权益或有损害之虞的行为。 公害作为一个法律用语,一般出现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公害”一 词最早出现在1 8 9 6 年日本的河川法中。但那时的“公害”是与功 利相对的概念,具体是指由于流水侵蚀、洪水等阻碍水流畅通,妨碍 航行的意思,并无今天水质污染的意思。 1 9 6 7 年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第2 条第1 款把公害定义为:“本 法所称公害指由于工业或其他活动所造成的相当范围的大气污染、 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振动、地面下沉和恶臭气味,以致危害 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情况”,即日本公害法上的典型七公害。1 9 9 3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0 1 1 年日本环境基本法第2 条第3 款继承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第2 条的规定,作出了“所谓公害,是伴随着事业活动及其他人的活动而 发生的相当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 地面下沉以及恶臭造成的与人的健康或生活环境相关的损害”的定义。 这一立法定义采列举式,其缺陷是过于僵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因 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态的环境污染将不断出现,穷尽列举式 无回旋余地。况且,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妨害日照等侵权行为亦 未能涵括进去。 我国台湾地区1 9 7 1 年草拟的公害防治基本法草案对公害的定 义为:“本法所称之公害,系指因人为因素,致危害国民健康或破坏生 活环境者而言,其范围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振 动、恶臭及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为公害者”。这一立法定义采折中 式,即列举加概括式,似有可取之处。不过这个定义在语义上似乎以 为,只要危害国民健康或破坏生活环境,二者居有其一,即可称为公 害,容易引起误解。如前文己述及,环境污染致害人体健康,往往以 环境因素为介质,如日本的新泻水病,熊本水俣病案件,均是由于受 害人使用了被汞污染了的鱼,从而造成中毒事件,而这些汞又是由附 近的工厂排到河流里的。而一般的食品中毒,药品致害,缺陷产品致 害均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公害。 由此可见法律意义上的公害一词就是指环境污染。在我国最早使 “公害”一词具有法律意义的是1 9 7 8 年宪法第1 1 条的规定:“国家保 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后来,在1 9 8 2 年的宪 法和1 9 8 9 年的环境保护法中都以“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来描 述环境污染等现象。从字面上看,这种表述的主要内涵是指环境污染, 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对环境 的污染和噪声、振动、恶臭等对环境的危害,而“其它公害”则是对 环境污染的补充。圆 1 1 2 公害民事侵权的概念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0 1 2 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2 1 9 。笔者注:其他公害是指 现在已经出现但法律没有规定的或者现在没有出现但以后会出现的公害 4 由于环境污染必然伴随着对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其他环 境权益的损害与危害,对致害人来说,可能触犯了民法、行政法或刑 法,从而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本文所要研究的是 民事领域中的环境污染致害行为,因而把其称为“公害民事侵权”。 在环境法学界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或称为“环境侵权”( 如曹明 德的环境侵权法) ,或称为“环境侵害”( 如陈泉生的环境法原理) , 或称为“环境民事侵权行为”( 如由邵伯定、吕忠梅主编的环境法 论) 。笔者在本文中把民事上的环境污染称为“公害民事侵权”原因 如下: ( 1 ) 公害一词虽为日本和台湾地区法律界首用,而且可能构成与 其他人为造成的波及到公众健康和生活的危害如食品公害、药品公害、 交通公害等的歧义,但作为一个法律用语其所具有的环境污染的内涵 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并且中国的法律界人士已开始逐渐使用该词。 ( 2 ) 本人认为“公害”一词本身所内涵的“公众危害”之意,说 明环境污染可构成“公共妨害”,危害公众利益,甚至其范围可大至全 球,从而符合了“全人类都在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侵害”的现状,这样 从称谓上首先体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解决该问题的急迫性,研究该 问题的现实性。笔者认为较之其他有关环境污染的概念,“公害”更具 有时代性、现实性的特征;又由于笔者欲在民事领域研究之,故采用 了“公害民事侵权”这样一个称谓。 ( 3 ) 在司法实践中,虽多见因邻里生活中缺乏自我约束的环境污 染纠纷,如空调运行中的噪声,厨房排出的油烟,垃圾放置不当的恶 臭,还有城里的施工噪声污染,饭店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但更多 的还是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污染物污染危害他人而形成 的环境污染纠纷。因为后者对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危害更大,有对其惩 罚的必要,所以本文讨论的公害民事侵权专指这些排污行为即“工业 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种 可以参见由金瑞林、汪劲主编的2 0 世纪环境法研究评述中附录所列的1 9 7 9 年到2 0 0 0 年国内主要刊物有关环境法研究论文索引以及由韩德培主编,陈汉光副主编的环境保护法 教程第四版中的目录 手段,其中法律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中外法律界人士正在积极探索预 防、救济环境污染所致损害的法律原则及法律制度等问题。公害民事 侵权所致损害赔偿是民事损害赔偿在环境法中的具体运用,它所适用 的首先是民法中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而本人正是从民法中的侵 权行为损害赔偿原则入手,以期祷由环境污染造成对公民环境私权及 其他权益的损害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济,进而减少、遏制恶意公害 民事侵权的继续与产生。 由之,公害民事侵权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是指由人们的生产、 生活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并同时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 他有关环境权益的民事侵权行为。公害民事侵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害民事侵权除环境污染外还包括生态破坏,系指由于不合理 地开发利用资源或建设大型工程,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臭氧层 稀薄、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等,对其的损害赔偿_ 般 适用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公害民 事侵权即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 污染、地面沉降、振动、恶臭、光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 1 1 3 公害民事侵权的特点 世界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民法和环境法都是将公害民事侵权作为 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加以规定的,固因为公害民事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行 为相比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关于公害民事侵权的特点有很多,对此我 国许多学者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金瑞林教授把“环境侵权的 特征”概括为主体不平等、侵害对象广泛、合法性、连续性和不确定 性、侵害程度及范围严重的对社会权益的侵害; 公害法学家邱聪智把 “公害之特征”概括为不平等性、不确定性、延长性、合法性、综合 性; 陈泉生教授则概括为社会性、价值性、间接性、复杂性、多元参 与性和缓慢性。着眼于论述的需要,笔者把公害民事侵权的特点归纳 如下: 我国民法通则第1 2 4 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 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金瑞林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一一兼论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环境科学,1 9 9 7 ,( 3 ) :5 6 邱聪智公害法原理台湾: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 9 8 4 1 9 2 2 陈泉生环境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 9 9 7 8 7 9 0 。 ( 1 ) 主体之间具有“不平等性”。无论就其调整的内容( 财产关 系和人身关系) 还是其调整的主体( 具有平等性) 来说,民法都与老 百姓的关系最为密切,公民在打民事官司时内心里也最为“自信”。然 而公害民事侵权的主体( 加害人和受害人) 的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加 害人与受害人不再是拥有大致相当的参与市场竞争和利益分配机会的 平等的主体。加害人也就是排污单位多为经国家注册许可的大中型工 商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单位仰仗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拥有的 科技、信息优势,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拥有相当的 经济实力;而且这些企业往往能为当地创造税收和解决一定的职工就 业,因而受到当地政府的“特殊保护”。被害人一方多为普通的农民、 渔民和市民,其财力和智力都不可能与致害方相抗衡,这样就形成了 “加害人恒为加害人,受害人恒为受害人”的不可互换的局面。经济 上的弱势使得污染受害人可能因为预期利益的微小与诉讼成本( 包括 为诉讼付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 的巨大,而选择放弃法律救济, 从而造成公害民事侵权现象泛滥,这不仅使受害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 和充分的救济,也侵蚀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价值。另外就各级 环境保护部门以及人民法院处理环境侵权案件的结果看,多数处理( 判 决) 结果对受害人不利。正如中国青年报记者沙林采访北京“污染受 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的组建人王灿发教授时,“这位政法大学的教授 快言快语:环境官司太难打了,甚至打赢了也没有用,受害人( 绝大 多数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 也得不到赔偿。打官司难,胜诉后执行 也难。圆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及“地方特殊保护主义” 造成的。 ( 2 ) 侵犯对象具有广泛性。我们知道,在传统侵权行为中,侵犯 的对象一般为特定的人或物,而在公害民事侵权中环境被作为中介物。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属于人类“共有财产”,再加上污 染物质由于往往被排在空气、水里因而具有流动性,使得受侵害的常 常是相当范围内不特定( 但可认定) 的多数人或物。比如有某工厂引 起的空气污染,可能使周围的农民遭受损害,使庄稼大面积减产,受 害的农民可能成千上万。又如某工厂排放了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中国唯一一家专打环境案件,并且也是唯一一家免费为人打环境官司的机构 中国青年报,2 0 0 3 年9 月1 0 日 废水,从而使周围居民的健康遭受侵害,受害的居民也可能人数众多。 更重要的是公害民事侵权不仅侵害当代人的利益,还可能害及后代人。 原因是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某区域环境的破坏将导致后代人不能 继续在该区域生活、生产,而且由于某些疾病的遗传性,这代人由于 公害遭受的生理、身体上的损害将殃及下一代人甚至下几代人。这对 后代人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例如1 9 9 4 年5 月至6 月,黑龙江省鹤岗 市新华造纸厂因排放污水而污染河水,造成鹤岗市区域内的瓶华农场 第十二生产队和第十三生产队、鹤岗市新华镇黑龙江省汤源县吉祥乡 等地区大面积水稻减产、甚至绝产。受害的农民共计达1 5 8 7 户,受害 水田面积1 1 6 7 7 公顷,造成损失达6 6 6 万元。另外与传统侵权行为不 同的是公害民事侵权以环境作为中介,必然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损害, 而且这样的损害往往会难以恢复,对当代及后代人的生存权构成威胁, 因此从长远利益看公害民事侵权的危害性比传统侵权行为的危害性更 大。 ( 3 ) 侵犯客体具有多样性。工商企业的排污行为可能侵害公民的 财产、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这也是其他民事侵权行为可能侵害的客 体。但是公害民事侵权是以公民的生存环境作为中介,因而随着环境 要素遭至破坏,公民相关的环境权益将受到损害,即由于环境因素被 污染、破坏,导致了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人们拥有健康、安全、舒 适、宁静、优美的环境的权利。对这种环境权益有的学者主张将其称 为“环境人格权”,具体包括阳光权、宁静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 另外公民的环境权还应包括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请求权等。 实质上 环境权意味着公民在其生存环境中享受舒适、健康的生活的权利。而 公害民事侵权对公民环境权益的损害是其区别于其他民事侵权行为最 主要的特征。 ( 4 ) 致害行为具有独特性。公害民事侵权中的致害行为( 主要表 现为大规模的排污行为) 的产生和进一步恶化是与科技和经济发展紧 密相随的,由此引出了该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独特的性质。 首先,致害行为具有间接性、合法性、价值性。众所周知传统的 侵权行为比如殴打他人、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等,都是直接对公民人身 中国青年报,2 0 0 3 年9 月加日。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2 4 1 3 1 8 权、财产权的侵犯,而公民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是由法律明文规定 受保护的,因此该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而公害民事侵权对公民人身 权、财产权的侵犯是以排污行为作为原因行为,以对环境( 包括水、 空气、土壤、生物等) 的损害为中介形成的,因而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而且企业的排污行为( 诸如排放煤烟、倾倒废物、流放废水等等) 是 与其生产活动相伴随的、不可避免的,若禁止其排污也就相当于让其 停产,这样做势必会扼杀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必然会停滞不前,人 类的文明发展也会因此而停顿。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不仅不 为发达国家所接受,更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就此可以说企业 的排污行为若符合国家的排污标准就是合法的行为,其能给社会创造 财富,创造价值。“正是基于这一法律价值判断观,可以认为环境侵害 在侵害他人权益的同时,还具有相当程度的价值正当性和社会有用性。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可将其视为一种有价值的侵害,属于一种可 容许的危险。”圆 其次,致害行为具有潜伏性、累积性的特点。排污行为本身是一 个继续性反复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排污行为次数的增加, 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这些有毒物质日积月累、反复多 次地侵蚀人们的财产和身体。而且由排污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并不象 传统侵权行为那样一经发生就会立刻显现出来,而是要经过多种因素 的复合累积之后才会逐渐形成并不断加深。尤其污染对人身体的损害 具有潜伏性,比如由污染引起的某些特殊疾病的产生,一般得等到几 年甚至几十年才会爆发出来。因此由公害民事侵权造成的损害结果往 往规模巨大,极其严重,这是其他传统民事侵权行为所无法比拟的。 例如福建屏南县榕屏联营化工厂是全国最大,据说也是亚洲最大的生 产氯酸钾的基地。它是2 0 世纪9 0 年代初根据省里的“山海协作”( 山 区与沿海地区合作) 的精神建起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它周围的 村民从建厂不久就开始忍受污染之苦:山上的毛竹、树木和庄稼大面 积死亡,许多人被废气熏得整天感到头晕、腹痛、恶心、呕吐;村民 该理论悲观地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持续的人口和工业增长将导致资源耗蝎,并 使整个生物界都浸没在致命的污染之中假如目前增长趋势保持不变,那么,今后1 0 0 年 的某一时刻将成为这个星球增长的极限。因而,增长须立即停止,否则就会导致文明的毁 灭 陈泉生环境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 9 9 7 8 8 9 患癌率逐年上升。据村民统计,1 9 9 0 年至1 9 9 4 年的4 年间,溪坪村只 有1 人患癌症死亡;1 9 9 5 年至1 9 9 8 年的3 年问,有4 人死于癌症;而 1 9 9 9 年至2 0 0 1 年仅仅两年里,竞有1 7 人死于癌症。 1 2 公害民事侵权的经济分析 从经济角度分析,公害民事侵权是经济外部性的表现。“外部性” ( e x t e r n a l i t y ) 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源于庇古的卫生经济学, 简言之就是在经济活动中,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对 他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效益或成本,前者是正面影响,称为 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后者是负面影响,称为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 济性。外部性又称为外部效应,大多是由生产者产生的,例如一家污 水处理厂采用先进技术使本地企业排放的污水得到再利用,吸引了大 批客户,客观上也有利于当地的环保事业,这是外部正效应;另一家 工厂夜间施工发出的噪音使周围居民深受其害,这是外部负效应。还 有一些是由消费者产生的,如一个房间里的吸烟者对其他不吸烟的人 造成的不舒适感就是一种外部负效应,而他旁边抹着名贵香水的女士 给大家带来的则是外部正效应。正面效应给他人带来效益,他人却不 用付出成本:负面效应给他人带来损害,对此侵害人不必付出代价, 他人却平添了不必要的成本。也就是说,不管是正面影响的效益还是 负面影响的成本,都将不计入市场交易的价格中,成本或效益被加于 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环境污染 对公民人身、财产、环境权益的损害,是由排污单位造成的,而本该 由施加影响的人承担的私人成本却不得不由受害人承担了,而且私人 成本的增加也必然造成社会成本的增加,但这种附加的成本并没有从 市场交易或货币中反映出来,因此,公害民事侵权是环境经济活动即 排污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表现。 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某些场合会有市场失灵的情况发生。市场失 灵就是由外部性造成。正常情况下,市场能够覆盖任何情况下的交易 行为,从而保证资源被配置在最有价值的用途,这种市场被称为完全 市场。“换句话说,在完全市场中,任何一种资源、利益或权利都有自 中国青年报,2 0 0 3 年9 月1 0 日 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0 ,1 6 4 。 1 0 己的主人,而且,都可能用价格表示。得到某种利益或使别人受到不 利益,就一定要付出代价。”。市场不完全时,一项利益或不利益没有 明确的受体,市场机制不能正常运转,就会出现失灵的情况。就公害 民事侵权来说,污染者由于无需承担消除对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的成 本,所以其私人成本就小于社会成本,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其就 会选择过度生产,从而其产量将远远超过从整个社会角度出发所确定 的“社会最优产量”;而受污染的生产者由于无形中要承担由他人转嫁 给他的额外成本,他的私人成本就会大于社会成本,为防止在竞争中 失利,他必然会选择缩小生产规模,因而其产量达不到“社会最优产 量”所要求的水平。可见在存在外部不经济性的情况下,私人成本与 社会成本之间有一个差价,这个差价意味的“得利”与“失利”,将引 导企业做出在正常竞争( 即无外部性) 时的行动,从而使得资源没有 得到有效配置,只能使一些私人的福利达到最大,却无法使社会的福 利达到最大,这就是“市场失灵”。 对于环境保护这一领域,“市场失灵”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还是很 高的。这主要是因为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的缘故。公害民事侵权 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对环境的破坏间接地侵害在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的 权益。人们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习惯予“别无旁虑”地对作为公共 物品或共有财产的空气、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等环境要素施以“拿 来主义”,并认为它们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又由于这些公共物 品产权不确定,由排污行为造成的他人利益的损害即外部化后的成本 没有以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得致害行为逃离于市场机制的制约之 下,使得人们对“等价有偿”这一市场交易原则产生怀疑,使得市场 这一无形的手失去其原有的力量。这也应验了“共有地的悲剧”。对于 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公民来说,他们是环境污染的无辜受害者,在毫 无收益的情况下,却要负担“从天而降”的由于环境受损引发的私人 成本,即环境损害成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甚至丧葬费及其他由 环境权益引出的无形费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不公平! + 张怡主编写给法律人的宏观经济学北京:法律出版斛:, 2 0 0 3 2 6 7 王蓉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3 1 2 。 1 1 1 3 公害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分析 1 3 1 关于惩罚性赔偿 1 3 1 1 惩罚性赔偿的定义与简单的历史发展 惩罚性赔偿( p u n i t i v ed a m a g e s ) 是与补偿性赔偿相对的,又称为 示范性赔偿( e x e m p l a r yd a m a g e s ) 或报复性赔偿( v i n d i c t i v ed a m a g e s ) , 是英美法上特有的制度。它是指加害人实施了某种恶性很强的不法行 为时,通过民事诉讼判决其向受害人支付超过实际损害的损害赔偿额 也即超过补偿性赔偿数额的赔偿,以示惩罚的制度。回惩罚性赔偿是英 美法系国家在侵权行为法领域普遍设立的一种制度,理论上较为一致。 该制度最远可以追溯到出埃及记描述的宗教法中,在那里记载着: “如果一个人杀了或卖掉他从别人那里偷来的一头牛或一只羊,他就 要赔偿人家五头牛或四只羊。”在罗马法中也有双倍赔偿( m u l t i p l e d a m a g e sr e m e d i e s ) 的规定。王利民教授在其惩罚性赔偿研究中引 用有关文献证明“英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最初起源于1 7 6 3 年英国法官 l o r dc a m d e n 在h u c k l e 诉m o n e y 一案中的判决。在美国则是1 7 8 4 年的g e n a y 诉n o r r i s 一案中最早确认了这一制度。”“1 7 世纪至1 8 世 纪,惩罚性赔偿主要适用于诽谤、诱奸、恶意攻击、私通、诬告、不 法侵占住宅、占有私人文件、非法拘禁等使受害人遭受名誉损失及精 神痛苦的案件,至1 9 世纪中叶,惩罚性赔偿已被法院普遍采纳。” 1 3 1 2 惩罚性赔偿的特点 惩罚性赔偿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该种赔偿适用于行为 人故意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恶性行为,这种行为会给他人造成合法权益 的丧失或减少,因而具有违法性或道德上的可谴责性。即要求行为人 主观上必须具有恶意,即有意的( w i l l f u l ) 、随意的( r e c k l e s s ) 或放任 的( w a n t o n ) 。二是赔偿的数额并非限于受害人的实际损害,而是高于 实际损害,具体数额应由法官或陪审团做出。 1 3 1 3 对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分析 对于惩罚性赔偿的功能,通说认为首先是惩罚即制裁功能,惩罚 崔明峰、欧山英美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河北法学,2 0 0 0 , ( 3 ) :1 2 4 。 高利红、余耀军环境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之探究法学,2 0 0 3 ,( 3 ) :1 0 7 。 1 2 功能是惩罚性赔偿其它功能的基础。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惩罚性赔 偿通过给不法行为人强加更重的经济负担使其为不法行为付出一定的 代价的方式来惩罚不法行为,这就可以促使行为人采取较安全的措施 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将事故发生的危险降到最低水平。英美法就把惩 罚作为惩罚性赔偿的主要理论依据,法院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判例也证 明了这一点:他们经常把惩罚性赔偿适用于故意侵权情形,即被告的 行为是恶意的、轻率的或欺诈的。 其次是抑制或威慑功能。惩罚性赔偿作为侵权民事责任中损害赔 偿的原则,其实现方式是由法院向致害人做出金额超过补偿性赔偿的 赔偿额的判决,这实际是公权力对私权的干预。现实情况是面对市场 的频频失灵所引起的经济外部性以及社会化思潮的发展,公权力对私 权领域进行干预以调整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已成为必然。因此对 于众多还没有达到犯罪程度但加害人的主观状态确实是故意或恶意的 侵权案件,只有法院对加害人处以给受害人更高数额金钱的赔偿的处 罚即通过经济上的惩罚才能有效抑剖此类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行为的 再次发生。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抑制侵权行为发生方面的独特作用弥补 了侵权法抑制( 威慑) 功能的不足,其在侵权法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 了侵权法为适应现实变化,更加有效地实现保护受害人利益的目的而 进行的一种功能上的发展。而且从世界范围看,自1 9 世纪以来,惩罚 性赔偿转向制裁和遏制不法行为,而主要并不在于弥补受害人的精神 痛苦。在美国甚至根据有的法律,威慑是惩罚性赔偿的唯一目的。 再次是预防功能。对受害人的保护可以从事前预防和事后补救两 方面进行,而相比之下,前者无疑是更优的选择。传统的侵权责任由 于重在对受损权利的补偿即事后的补救,因而不能很好的发挥预防的 功能,而随着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由生产生活中严重事故的频繁 发生造成的对人们的人身、财产的极大威胁,要求侵权法对自身的功 能做适当的调整,以积极预防的理念替代事后救济的传统思维,使受 害人能得到更有力更全面的保护,进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稳定社会 秩序;惩罚性赔偿的产生便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惩罚性赔偿的预防功 能往往是与威慑即抑制功能同时产生的,其通过对恶意侵权行为处以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冲国社会科学,2 0 0 0 ,( 4 ) :1 1 2 朱凯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侵权法中的基础及适用中国法学,2 0 0 3 ,( 3 ) :8 8 - - 8 9 1 3 强大的经济制裁来对现在的或潜在的不法行为进行威慑或抑制从而达 到对将来此类行为较好的预防作用。 最后是补偿功能。尽管对受害人进行全面的补偿是惩罚性赔偿达 到的最终效果,但惩罚性赔偿的主要功能在于惩罚或威慑,而不在于 补偿。因为惩罚性赔偿的补偿功能是一种“含蓄”的补偿,旨在补偿 依补偿性赔偿制度不能正常补偿的损害与费用。 1 3 2 恶意公害民事侵权应适用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主要适用于侵权领域已得到学者们的共识,撇开侵权 领域的其他侵权行为不谈,笔者认为恶意的公害民事侵权应该适用惩 罚性赔偿。理由如下: 第一,上述的公害民事侵权的特点决定了公害民事侵权具有可惩 罚性,表现如下: ( 1 ) 公害民事侵权作为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被污染地方及受害 人之多以及可能危及下代人的特点足以说明其危害性之大,不对其处 以惩罚性的处罚不足以平民愤。而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把危害结果严 重的排污行为都纳入犯罪的行列,如前所述,对经济的发展不利,只 有对其施以惩罚性民事处罚即惩罚性赔偿,才能够达到既最大限度地 补偿受害人,又不妨碍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 2 ) 公害民事侵权主体的不平等性使如何才能最好地保护受害方 这一弱势群体成为现行法律制度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结果是惩罚性 赔偿凭借正义之剑即通过对受害人更全面的经济补偿很好地解决了这 个难题,还百姓以公道。 ( 3 ) 公害民事侵权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侵害是其区别于其他民事侵 权的最主要特征,但对于环境权的性质归属学者们仍在讨论,至于什 么时候才能将其纳入法律恐怕还得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然而因环境污 染导致的对人们本应拥有健康、安全、舒适、宁静、优美的生活环境 的权刹的损害是现实存在的。一方面法律制定的滞后,一方面:有损 害就有赔偿”的民事责任原则,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目前对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便可以有效地救济受害者这方面的权利。 王立峰关于惩罚性赔偿的一些思考法学,2 0 0 0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