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论文)航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法学专业论文)航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法学专业论文)航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法学专业论文)航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法学专业论文)航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 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获 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版。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南开大学拥有在 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的学位论文使用权,即:( 1 ) 学位获得者必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 包 括纸质印刷本及电子版)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学位论文, 并编入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 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等场所提供校内师生阅读,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 摘以及论文全文浏览、下载等免费信息服务;( 3 )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南开大学向教育部 指定单位提交公开的学位论文;( 4 ) 学位论文作者授权学校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 术期刊( 光盘) 电子出版社提交规定范围的学位论文及其电子版并收入相应学位论文数据库, 通过其相关网站对外进行信息服务。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 非公开学位论文,保密期限内不向外提交和提供服务,解密后提交和服务同公开论文。 论文电子版提交至校图书馆网站;h t t p :2 0 2 1 1 3 2 0 1 6 1 :8 0 0 1 i n d e x h t m 。 本人承诺: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 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质本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授权书签署一式两份,由研究生院和图书馆留存。 作者暨授权人签字: 2 0 年月日 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论文题目航空碳捧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姓名高岩学号t 2 0 0 9 0 9 6 答辩日期 2 0 1 0 年5 月1 6 日 论文类别博士口学历硕士口硕士专业学位口高校教师口同等学力硕士口 院系,所法学院 专业 民商法学 联系电话l3 6 8 2 0 7 0 8 0 5e m a i l d r e a m l e o 16 3 c o m 通信地址( 邮编) :天津市南开区芥园西道宜君北里11 - 6 3 0 1 备注:是否批准为非公开论文 注:本授权书适用我校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由作者填写( 一式两份) 签字后交校图书 馆,非公开学位论文须附南开大学研究生申请非公开学位论文审批表。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 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 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 根据南开大学有关规定,非公开学位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作者本人申 请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标注。未经批准的均为公开学位论文,公开学位论文本 说明为空白。 论文题目 申请密级口限制( 2 年)口秘密( 1 0 年)口机密( 2 0 年) 保密期限 2 0 年月 日至2 0 年月 日 审批表编号批准日期 2 0 年月 日 限制2 年( 最长2 年,可少于2 年) 秘密1 0 年(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机密2 0 年( 最长1 0 年,可少于1 0 年) 摘要 摘要 本文从碳排放限额与交易制度的背景谈起,介绍了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以 及温室效应对气候产生的危害。为了抵制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减弱碳排放对 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国际社会制订了一系列的公约和协议,包括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同时这一切法律文件源于一定的理论基 础,即文中所提到的气候环境权、碳排放权以及碳排放权限额与交易的减排思 想。源于这个思想,同时伴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增长,为了减缓航空碳排放的压 力,欧盟推出了针对航空公司等排放主体的航空碳减排方案,引起了国际关注。 之后,本文从国际航空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和国际航空碳排放权 交易制度两个部分来分析航空减排模式,其中包括对碳排放权指标的分配、排 放权的许可、交易主体、交易客体、核证制度的论述和研究。 最后,笔者分析了国际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民航的影响,提出了适合 中国的航空减排模式,提倡利用政府强制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相结合的减排模 式,并对其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法律构建做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温室气体碳排放航空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sf r o m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c a p a n d - t r a d e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s y s t e mt ot h eg r e e n h o u s eg a s ,t h eg r e e n h o u s ee f f e c ta n di t sh a r mt oc l i m a t e t oa v o i d e x c e s s i v e l yd i s c h a r g i n gg r e e n h o u s eg a sa n dt ow e a k e nt h ed i s a d v a n t a g e o u so f 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t oc l i m a t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m u n i t ym a k eas e r i e so f p a c t sa n da g r e e m e n t s , i n c l u d i n gu n i t e dn a t i o n sf r a m e w o r kc o n v e n t i o no nc l i m a t ec h a n g ea n dk y o t o p r o t o c o le t c a ts a m et i m e ,a l lt h e s el a wd o c u m e n t sa r i s ef r o ms o m eb a s et h e o r i e s , s u c ha sc l i m a t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g h t ,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r i g h ta n di t sc a p - a n d t r a d e t h o u g h ti nt h i sa r t i c l e a l o n g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 , w h e na v i a t i o nd e v e l o p i n gq u i c k l y , 1 h e e u p l a n e dt oi m p l e m e n te m i s s i o nt r a d i n gs c h e m et or e d u c ea v i a t i o ne m i s s i o n a f t e r w a r d st h e p a p e ra n a l y z e s a v i a t i o ne m i s s i o nr e d u c t i o nm o d ef r o m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r i g h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p e r m i s s i o nt o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r i g h tt r a d i n gs y s t e m , w h i c hc o m p r i s e db yt h es t a t e m e n t sa 【i l d r e s e a r c ho ft h ee m i s s i o nr i g h tt a r g e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p e r m i s s i o n ,t h et r a d i n gs u b j e c t a n do b j e c t , t h e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i o n f i n a l l y , a f t e ra n a l y z i n gt h ei n f e c t i o n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r i e 珈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t r a d et oc h i n aa v i a t i o n ,t h ew r i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a v i a t i o ne m i s s j i o n r e d u c t i o nm o d ef o rc h i n aw h i c hu s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f o r c ea n dm a r k e ta d j u s t m e n tb o t h t o g e t h e r , a n da s s u m e st h el a w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a v i a t i o ne m i s s i o nr i g h tt r a d es y s t e m k e yw o r d sg r e e n h o u s eg a s 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a v i m i o n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航空碳排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1 第一节碳排放权限额与交易制度产生的背景i 1 1 i 温室气体1 i i 2 温室效应1 i i 3 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化的危害3 i i 4 减少温室气体的立法活动7 第二节碳排放权限额与交易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9 1 2 1 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概念1 0 1 2 2 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 1 1 2 3 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学理论基础。1 2 1 2 4 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思想一限额与交易制度1 3 第三节航空碳排放权限额与交易制度的产生1 4 1 3 1 民航增长迅速。1 4 1 3 2 航空碳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1 5 1 3 3 欧盟航空减排方案1 7 第二章国际航空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1 8 第一节国际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的原则1 8 2 1 1 可持续发展原则1 8 2 1 2 公平原则1 9 2 1 3 效率原则2 0 第二节国际碳排放权指标分配模式2 0 2 2 1 京都模式2 0 2 2 2 英国碳排放交易计划。2 3 2 2 3 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2 4 第三节国际碳排放权许可制度2 5 目录 2 3 1 捧放许可制度的含义2 5 2 3 2 捧放许可制度的程序2 5 第四节航空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2 6 2 4 1 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计划的周期2 7 2 4 2 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计划的基准确定2 7 2 4 - 3 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计划的指标计算2 8 2 4 4 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计划的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分析2 8 第三章国际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2 9 第一节国际航空碳排放权交易主体2 9 30 1 1 排放权指标交易主体2 9 3 。1 2 信用减排项目交易主体3 0 30 1 3 自愿性减排交易主体3 1 3 0 1 4 航空碳排放权的交易主体3 1 第二节国际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客体3 2 3 2 1 捧放权的特性3 2 3 2 2 排放权指标配额3 3 3 2 3 减捧信用3 3 3 2 4 航空碳排放权的交易客体3 4 第三节国际航空碳排放权交易的核证制度3 4 3 4 1 碳榫放权交易核证制度3 5 3 4 2 核证制度的基本原则3 5 3 4 3 航空碳排放量的监测3 6 3 4 4 航空碳排放权交易的核证3 6 第四章中国航空碳排放权指标分配和交易制度3 8 第一节国际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民航的影响3 8 4 1 1 航空运营成本的增加3 8 4 1 2 航空竞争力的减弱。3 9 i v 目录 4 1 3 建立航空碳排放法律制度4 0 第二节 中国民航碳减排模式的选择4 1 4 2 1 碳减排模式4 2 4 2 2 市场导向型减排模式4 3 4 2 3 政府导向型的减排模式。4 4 第三节中国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想4 5 4 3 1 中国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原则4 6 4 3 2 中国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4 8 参考文献s1 致谢5 4 个人简历55 v 第一章航空碳排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 第一章航空碳排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碳排放权限额与交易制度产生的背景 1 1 1 温室气体 人类社会步入了新的世纪,在过去几百年的工业生产中,我们曾过量的向 大气排放了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全球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目前为 止,我们依然不断向大气排放这些温室气体。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定义,温室气体( g r e e n h o u s eg a s ,简 称g h g ) ,是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 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将温室气体限定为蒙特利尔议定书及 伦敦修正案未予管制的气体,具体来说,是京都议定书附件a 中对温室气 体统一规定的以下六种:即二氧化碳( c 0 2 ) 、甲烷( c h 4 ) 、氧化亚氮( n 2 0 ) 、氢 氟碳化物( h f c s ) 、全氟化碳( p f c s ) 、六氟化硫( s f 6 ) 。 1 1 2 温室效应 地球外表的大气层对太阳光有阻隔和过滤的作用,其中太阳光中大约5 0 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可以被厚重的大气层吸收和反射,剩下的5 0 穿过大气层之 后进入地球表面,最终转变成长波辐射反射回太空。在这个过程中,大气中的 温室气体( 主要为c 0 2 ) 能够重新吸收反射出去的长波辐射,使地球表面保持一 定能的温度,地球生物才能得以存活。 但是自工业化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致使向大气中排入 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主要是现代工业化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大量排放尾气,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后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形成了如 同温室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的封闭效果。太阳光的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 地面,而地面反射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越来越多的 第一章航空碳捧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吸收,最终导致地球气温的逐年上升的效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 o t e e n h o u s ee f f e c t )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 p c c ) 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 0 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造成的。自工业化时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已引起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其中在1 9 7 0 年至2 0 0 4 年期问增加了7 0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就像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一2 3 ( 2 ,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 5 c ,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 8 c 。近百年的工业革命,使得全球平均地面温度( 2 0 0 5 年) 与t 9 0 6 年相比上升了0 7 4 。c ,并预计到本t 眭纪末,全球平均地面温度与1 9 8 0 年至1 9 9 9 年相比可能会升高1 1 至6 4 。1全球人为置室气体捧放量柏轴薹帅i ”! 柏”_ ,自h 惮h 月0 a 墉自# t & 确雅0 直自日嘲积rk p _ t n 自# t三国辫艚搿”图卜1i p c c 第四次评估报告所列的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图i p c c 第四次评估报告所列的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a 图为1 9 7 0 年至2 0 0 4 年期间全球人为温室气体年捧放量:b 图是按c 0 2 当量计算的不同温室气体占2 0 0 4 年总排放的份额,c 图是按照c 0 2 当量计算的不同行业排放量占2 0 0 4 年总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份额。可以看出,全球人为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从1 9 7 0 年至2 0 0 4 年始终是呈增长趋势,而其中主要是源自化石燃料使用产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 ,气象出版社2 j 0 7 年版,第2 页2m h u im h im 口匾m 口iom 口u 第一章航空碳排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 生的c 0 2 ,约占总排放量的5 6 。6 ,超过所有温室气体的一半以上,因此我们常 用c 0 2 来替指温室气体。 1 1 3 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化的危害 温室效应导致大气温度的上升,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根据全球地表温 度的器测资料,最近1 2 年( 1 9 9 5 2 0 0 6 年) 中,有1 1 年位列最暖的1 2 个年份之中。 最近1 0 0 年( 1 9 0 6 年2 0 0 5 年) 的温度线性趋势为0 7 4 。c ,这一趋势大于( ( i p c c 第三次评估报告给出的1 9 0 1 年到2 0 0 0 年0 6 。c 的相应趋势。近5 0 年 ( 1 9 5 6 2 0 0 5 年) 的线性变暖趋势( 每十年0 1 3 。c ) 几乎是近10 0 年( 19 0 6 2 0 0 5 年) 的两倍。2 在全球温度普遍升高的同时,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幅较大。在过去的 1 0 0 年中,北极温度升高的速率几乎是全球平均速率的两倍。陆地区域的变暖速 率比海洋快,而伴随这气温变暖的是海平面的逐渐上升。自1 9 6 1 年以来,全球 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1 8 毫米,而从1 9 9 3 年以来平均速率为每年 3 1 毫米,热膨胀、冰川、冰帽和极地冰盖的融化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之一。就 现已观测到的积雪和海冰面积减少也与气候变暖有关。从1 9 7 8 年以来的卫星资 料显示,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已经以每十年2 7 的速率退缩,夏季的海冰退缩 率较大,为每十年7 4 。南北半球的山地冰川和积雪平均面积已呈现退缩趋势。 3 根据d c c 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统计,在现有温室效应的情况下,预计未 来二十年,全球气候将以大约十年升高0 2 。c 的速率变暖,即便温室气体的浓 度保持在2 0 0 0 年的水平不变,全球也会以差不多十年0 1 。c 的速率进一步变暖。 这种持续的气温升高将导致地球的气候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某些地区雨量会 增加,某些地区则会出现干旱,同时风暴的出现频率和破坏力也将提高,自然 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持续的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 海水吞没。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都将产生极为明显的影响。具 体来说包括: 2i p c c i p c c f o u r t ha s s e s s m e n tr e p o r t :c l i m a t ec h a n g e2 0 0 7 g e n e v a , 2 0 0 7 h t t p :w w w i p c c c h 3i p c c i p c cf o u r t ha s s e s s m e n t r e p o r t :c l i m a t ec h a n g e2 0 0 7 g e n e v a , 2 0 0 7 h t t p :w w w i p c c c h 3 第一章航空碳排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 1 1 3 1 水资源短缺 世界许多地方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 发展增加用水需求和造成水的污染,而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和降水分布的改变 也成为重要的因素。预计气候变化将加重目前人口增长、经济变革和土地使用 变化( 包括城市化) 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在某些地区,山顶积雪、冰川和冰帽对 淡水资源起着关键的作用。预计近几十年里,冰川和积雪减少的速度将会逐渐 加快,从而将减少可用水量及水力发电的能力,并改变部分山脉( 如:喜马拉雅、 安第斯) 地区河流的季节性流量,而这些地区至今居住着世界上六分之一以上的 人口。在较高纬度地区和某些潮湿的热带地区,包括人口密集的东亚和东南亚 地区,据分析预计,到本世纪中叶,部分河流将会增加1 0 4 0 :而在某些中 纬度和干燥的热带地区,由于降水减少而蒸腾率上升,河流将减少10 3 0 。 另有高可信度的评估表明,许多半干旱地区( 如:地中海流域、美国西部、非洲 南部和巴西东北部) 的水资源将由于气候变化而减少,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将有所 增加,并有可能对许多行业( 如农业、供水、能源生产和卫生) 产生不利影响。由 于气候变化,灌溉用水需求会出现大幅度增加。气候变化对淡水系统的不利影 响超过其带来的有益方面,某些地区年淡水流量增加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可能会 被因降水变化率增加和季节河水流量变化引起的供水、水质和洪水风险造成的 负面效应所抵消。而在海岸带地区,由于地下水盐碱化加重,海平面上升将加 剧水资源的紧缺。 1 1 3 2 农业生产力下降 尤其对于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亚和东亚的部分地区, 干旱和降雨情况的变化将使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大大下降。在中高纬地区,如 果局地平均温度增加1 0 c _ 3 。c ,某些农作物生产力可能会略有提高,但在某些区 域,如果升温超过这一幅度,农作物生产力则会降低。在低纬地区,特别是季 节性干燥的区域和热带区域,即使局地温度有小幅增) j h ( 1 0 c - 2 0 c ) ,农作物生产 力也会降低,这将带来粮食不足的饥荒风险。综合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如果 局部地区平均温度升高1 。c 一3 。c ,粮食生产潜力可能会增加,但如果超过这一范 围,粮食生产潜力将会降低。 4 第一章航空碳捧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 1 1 3 3 海岸带的变化 由于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海岸带预计会遭受更大风险,包括海岸带侵 蚀。这种影响将会因人类对海岸带地区生产和居住的集中而加剧。到2 l 世纪8 0 年代,由于海平面上升,会有多达数百万的人e l 遭受海啸洪水的侵害。其中, 由于人口稠密和海拔较低,亚洲和非洲的三角洲地带受影响最为严重,而某些 小的岛屿将会面临淹没的危险。 1 1 3 4 生态系统瓦解 根据预测,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 5 。c 2 5 。c ,所有物种灭绝速率都 将提高,当温度上升达到3 时,2 0 0 o - 3 0 的动植物物种都将面临灭绝的风险, 同时伴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种的生态作用 和地理范围等方面,会出现重大变化,从而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 的后果。届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大规模灭失,许多生态系统 的自然适应性很可能被气候变化( 如洪涝、干旱、火灾、虫害、海水酸化) 和其它 人类行为( 如土地开垦、污染、对自然系统的破坏、资源过度开采) 的综合叠加下 所破坏以至失效。在本世纪内,地球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作用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可 能达到高峰,随后将出现减弱甚至逆转,进而对气候变化起到放大作用。 1 1 3 5 健康风险加大 气候变化将从各方面影响人类健康。由于气温的上升和异常,使一些新的 疾病和病毒得以繁衍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气候变化将对未来自然生态和 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重大行动,数百万人口 将面临饥饿、缺水、洪水及疾病等气温上升引发的种种恶果。具体可能出现, 营养不良增加;因极端天气事件导致死亡、疾病和伤害增加;腹泻疾病增加; 由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心肺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以及某些 传染病的空间分布发生改变。虽然,气候变化在温带地区将带来某些有利的影 响,如,因寒冷所造成的死亡减少,或是疟疾在非洲的传播范围和潜力的变化。 但是总体上,这些利益预计将会被温度升高对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抵消,特 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如教育、卫生保 健、公共卫生计划和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更会特别的显现气候变化对健康的 负面影响。 第一章航空碳排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 1 1 3 6 工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困境 般来说,那些位于海岸带和江河泛洪平原的地区,其经济与气候有着密 切的关系,而温室效应的影响下这些地区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那 些快速城市化的地区。其中,贫穷的地区就尤为脆弱,尤其是那些集中在沿海 高风险地区的落后村镇。 从上面的分析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威胁,更 多地是向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倾斜。这些发展中国家将陷入双重困境:它 们处于热带地区,将首当其冲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最严重的早期影响;农 业在其社会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受到最直接影响的部门。更重要的 是,在发展中国家,贫困和营养不良问题严重,卫生水平低。极度贫困,社会 保险制度薄弱,抵御气候风险的基础设施有限,所有这些将意味着发展中国家 面临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是难以抵挡的。以我国为例,温室效应带来的气 候变化引起我国西部和华南的降水是增加的,而华北、东北大部分降水则呈减 少趋势。数据表明,华南与西南地区每l o 年增j j h 2 0 至6 0 毫米,而华北大部分地 区每1 0 年减少2 0 至4 0 毫米。尤其华北、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干 旱趋势非常明显。2 0 0 6 年夏季,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伏旱,四川出现了 1 9 5 1 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当年6 月1 日至8 月2 1 日,重庆、四川平均降水量为3 4 5 9 毫米,是1 9 5 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4 如果温室效应持续的发展下去,我国会 面临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根据i p c c 第四次评估报告,到2 l 世纪5 0 年代,预 估在中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在大的江河流域可用淡水会减少。 由于来自海洋的洪水以及在某些大三角洲地区来自河流的洪水增加,在海岸带 地区,特别是在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人1 5 1 众多的大三角洲地区将会面临最大的 风险。预估气候变化会加重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这与快速的城市化、工 业化和经济发展有关。由于预估的水分循环变化,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因 腹泻疾病主要与洪涝和干旱相关,预计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会上升。 因此,如何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已经变成我国、乃至全世界的 首要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变成了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迫切问题, 减排的责任应该均分在地球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公民的身上。不论是发达国 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承担。为了维护全球的公共利益,为了 延续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有效地控制c 0 2 等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防止温 4 秦大河,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南方日报,2 0 0 7 年i 0 月3 日 6 第一章航空碳排放权交易背景和理论基础 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由此,全世界的政治实体联合起来审视气候变 化问题,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来降低温室效应带来气候变化的 风险和危害。 1 1 4 减少温室气体的立法活动 在当今的社会,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除安全、经济之外的一项重要议题。 在如何减缓气候变暖、降低气候变化影响的问题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目 前国际社会达成一致的有效方法。同时,各个国家和社会组织一直在试图建立 一种合作机制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因此, 在联合国和国际气象组织的倡导下,制定了以下公约。 1 1 4 1 的规定,各缔约方在考虑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时,应当讲求成本效益, 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1 6 因此,换句话说,效率原则的基准就 是成本最小化原则,即依照边际成本的最小化来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来说,在实现确定的减排目标的同时,追求减排成本的最小化,就 是效率原则的体现。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三种交易机制就是灵活的考虑了效 率原则,正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着较大的减排成本的差异,而实际减排 的效果又基本相同,通过国家和的确间的国际合作可以减少整体的减排成本, 节省了资源。 第二节国际碳排放权指标分配模式 现有的国际碳排放权指标分配的模式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京 都模式、基于限额交易确立的英国碳排放交易计划和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 2 2 1 京都模式 京都模式是由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其核,心就 是以1 9 9 0 年为基准年,以1 9 9 0 年的现实排放权为基准排放量,通过政治谈判 确定的各缔约方的具体减排目标。 2 2 1 1 分配基准 京都模式为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分别规定了具体量化的温室其他减排指标 和相应的减排时间表,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促进了温室 气体减排工作的国际合作。这种分配方式的主要依据就是“祖父条款原则”, 6t h e t h i r dc l a u s eo f a r t i c l et h r e ei nu n i t e dn a t i o n sf r a m e w o r kc o n v e n t i o no i lc l i m a t ec h a n g eh r t p :u n f c c c i n t 2 0 第二章国际航空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 即以过去的排放记录作为排放权指标分配的主要考虑因素,不考虑未来的排放 权需求。1 7 京都议定书在第三条“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中,对排放权 指标的分配和计划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依据第一款的规定,1 8 所有附件- - e l 家 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要比1 9 9 0 年减少5 2 。具体来说,就是以1 9 9 0 年为基 准,从2 0 0 8 年到2 0 1 2 年欧盟削减8 ,美国削减7 ,日本和加拿大都削减6 , 东欧各国削减5 8 ,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以不必削减,将排放量控制 在1 9 9 0 年的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相比1 9 9 0 年,分 别增加1 0 、8 和l 。依据第七款的规定1 9 ,附件一国家的分配数量= 5 以 c 0 2 当量计算的基年排放量议定书附件b 中量化的减排或限额承诺。 2 2 1 2 存在问题 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反映了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希望通过积极 的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又不想因为减排给自 己背负沉重的包袱,影响自身经济的发展,因此希望更多的争取碳排放权的指 标。发展和减排本身就是矛盾的,以政治协商为手段的京都议定书也无法 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京都模式的分配方式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所起到的实际效 果比预计要低的多,甚至有人认为其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微弱的。2 0 具体来说,京 都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a 热空气问题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附件b 中国家的排放指标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尽 管这些排放量能够在京都机制下进行交易,但它和减排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 部分国家按照1 9 9 0 年的基准确定的排放目标高于本国在承诺期内不采取任何减 排措施的碳排放量,排放指标和排放量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热空气”。 1 7 王振:“欧盟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权对我国的启示”,企业技术开发,2 0 0 6 年i1 月 墙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其在附件a 中所列温室气体的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不超 过按照附件b 中所载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和根据本条的规定所计算的其分配数量,以使其在2 008 年至20 12 年承诺期内这些气体的全部排放量从1990 年水平至少减少5 。 1 9 在从2 0 0 8 年至2 0 1 2 年第一个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期内,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的分配数量应 等于在附件b 中对附件a 所列温室气体在1 9 9 0 年或按照上述第5 款确定的基准年或基准期内其人为二 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总量所载的其百分比乘以5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对其构成1 9 9 0 年温室气体排放净源的 附件一所列那些缔约方,为计算其分配数量的目的,应在它们1 9 9 0 年排放基准年或基准期计入各种源的 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减去1 9 9 0 年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各种汇的清除。 m c k i b b i n ,w a r w i c kj ,p e t e rjw i l c o x e n t h er o l eo f e c o n o m i c si nc l i m a t ec h a n g ep o l i c y 【j 】j o u r n a lo f e c o n o m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s 2 0 0 2 1 6 ( 2 ) ,p 1 0 7 - 1 0 9 第二章国际航空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 “热空气”的由来是源于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过程中,俄罗斯等东欧 国家强调经济转型国家应该获得特殊对待,包括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要考虑到 1 9 9 0 年以来由于经济衰退他们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实际贡献。这种政治 妥协造成了,这些国家的减排目标明显高于他们目前和预测的碳排放量。尤其 是俄罗斯,根据其现实排放量和预测的排放量,预计将最多有3 2 吨的超额碳排 放量。这些多余的“热空气”,使得很多发达国家的缔约方可以通过大量购买 这些排放权指标来实现其减排承诺,而不必去做出实际有效的减排努力,很可 能造成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效果收效甚微。 b 碳汇问题 根据京都议定书第三条第三款的规定2 1 ,发达国家缔约方可以从造林、 重新造林和砍伐森林活动中产生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用来达到限制 和减少排放的目标。同时,第四款2 2 还规定了可以通过谈判额外的汇的活动,不 仅包括前款规定的活动,还包括其他额外的汇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必须是从1 9 9 0 年开始进行。以上所说的“汇”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 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源”指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 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 事实上这一安排是在以美国为首的主要伞状集团国家的强烈要求下增加 的,主要是帮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实现其减排承诺,允许发达国家可将1 9 9 0 年开 始因基准造林、重新造林和砍伐森林而吸收大气中的c 0 2 数量列入减排指标的 计算之内。从积极意义上讲,这种安排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 和土壤质量,还可以吸收大量的c 0 2 ,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却是有悖于初衷。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估算,汇的使用使全球削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只有 2 1 自1 9 9 0 年以来直接由人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限于造林、重新造林和砍伐森林产生 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作为每个承诺期碳贮存方面可核查的变化来衡量,应用以 实现附件一所列每缔约方依本条规定的承诺。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应以透 明且可核查的方式做出报告,并依第七条和第八条予以审评。 2 2 在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之前,附件一所列每缔约方应提供数据供 附属科技咨询机构审议,以便确定其1 9 9 0 年的碳贮存并能对其以后各年的碳贮存方面的变化做出估计。 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第一届会议或在其后一旦实际可行时,就涉及与农 业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类各种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各种汇的清除方面变化有关的哪些因人引起的 其它活动,应如何加到附件一所列缔约方的分配数量中或从中减去的方式、规则和指南做出决定,同时考 虑到各种不确定性、报告的透明度、可核查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方法学方面的工作、附属科技 咨询机构根据第五条提供的咨询意见以及公约缔约方会议的决定。此项决定应适用于第二个和以后的 承诺期。一缔约方可为其第一个承诺期这些额外的因人引起的活动选择适用此项决定,但这些活动须自 1 9 9 0 年以来已经进行。 第二章国际航空碳捧放权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 1 8 仅相当于预计数字的1 32 3 。增强汇的活动也无法消除世界温室气体产生 的真正根源,因此它作为应对全球变暖的解决办法是受到质疑的。但为了促成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绝大多国家最后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同意对加拿大、澳 大利亚、日本和俄罗斯四国做出非原则性的妥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期 的减排效果。 c 基准问题 京都模式将1 9 9 0 年作为排放基准年,以1 9 9 0 年缔约国的现实排放量作为 基准量来确定附件一各缔约方的排放权指标分配。但是,根据京都议定书 第三条第五款、第七款和第八款的规定,在基准年的确定上,允许一些经济转 型国家采用1 9 9 0 年之外的年份作为基准年;1 9 9 0 年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为净排 放源的国家可以将1 9 9 0 年毁林排放量加入基准排放量;同时任何一个国家都可 以采用1 9 9 5 年作为非c 0 2 的基准年。 这些标准的不统一使得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大打折扣。数据表明,由于 部分国家基准年选择的变化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附件一国家的整体减排目标由 5 2 下降到3 6 ,其他一些国家变化更大,如澳大利亚由增排8 变为增排 2 5 9 ,波兰由减排6 变化为增排1 5 5 ,罗马尼亚由减排8 变为增排6 4 。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面上是考虑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 经济状况,看似公平,但实际上并没有确实的科学依据,甚至连京都会议的主 席埃斯特拉也无法解释基准设定的依据和合理性。其中碳排放权指标分配基本 上是政治协商的产物,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但京都模式作为碳排放权指标分 配的首次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国家为了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 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权指标的分配计划。 2 2 2 英国碳排放交易计划 英国的碳排放交易计划( u ke m i s s i o nt r a d i n gs c h e m e ) 的参与主体分为直 接参与主体和协议参与主体,对于不同的主体规定了不同的排放权指标的分配 方案。其中直接参与主体每年的排放权指标等于排放基准减去企业每年自愿承 诺的减排量,而协议主体则没有强制的减排指标。对于直接参与主体,其富余 的排放权指标可以用来交易,协议参与主体其减排工作的剩余部分通过申请, 丛庄贵阳:举办维艰的京都议定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3 年版 2 3 第二章国际航空碳排放权指标分配与许可制度 也可以转化排放权指标予以出售。同时还规定,在有效期内富余的排放权指标 可以没有任何限制的进行存储,有效期结束后,存储的指标还可以按一定比例 转入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但是英国碳排放交易计划不允许为了履行 现有的目标而借用未来的排放权指标。 英国碳排放交易计划灵活的运用了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