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上 “搭便车”的利诱,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案例频频出现。目前在知识产权 领域发生的诸多权利冲突中,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首当其冲,是其中最 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并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一 个痼疾。而如果此类纠纷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则不仅会使权利人蒙受损 失,而且会使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使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出现混 乱。因此,有必要对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完善相 关制度,以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健康发展。本论文 主要围绕如何解决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这一问题展开的,采用了理论 分析、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商标与商号的 概念、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接着梳理并分析了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 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冲突的原因,再在介绍可为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 冲突提供借鉴的商标保护的三种理论以及国外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 的具体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两权冲突应遵循的 原则和具体措施。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商标权与商号权概述。在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商标、商标 权、商号、商号权的含义,明确了商号权的性质,同时还比较了商标与商 号之间的异同。 笔者认为, 商标是一种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符号或标志; 商号与企业名称是同一个概念,都是商事主体在营业活动中表彰自己的名 称; 商号权由于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 并且具有知识产权的特征, 因此其性质应该归属于知识产权;商标与商号都具有区分、识别功能,虽 然初始其区分识别的对象不同,但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以及商事主体 没有严格区分商号与商标的关系,而将该商号的特取部分当作商标与某类 商品或服务结合使用,商号具有了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具备了商 标的功能,两者的这种识别功能有趋同的趋势,两者之间功能的相似性是 导致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是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在我国,商标权 与商号权冲突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将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作为企业字号 登记注册、将他人在先登记的字号作为自己企业的商标进行注册、交叉权 2 利冲突即将他人的商标登记为自己商号的同时将他人的商号再注册为自 己的商标。引起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商标与商号构成要素 及功能作用的高度相似性、权利客体的无形性、现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 管理体制上的弊端、经济利益的驱动等。 第三部分是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理论依据。在该部分,笔者对 可借鉴用于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混淆理论、联想理论、反淡化理论 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指出,混淆理论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商标法保护 商标的基本标准,而且,由于商标与商号同属识别性商业标记,在功能作 用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防止这两种标志的混淆也就保证了它们区别功 能的发挥,因此混淆理论也可作为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重要理论依 据;联想理论和反淡化理论则是作为对驰名商标和驰名商号扩大保护而提 出的。 这三种理论, 可以为我国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提供理论指导。 第四部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有关商标权和商号权的 规定。该部分从比较法意义上考察了法国、德国、欧共体、英国、美国、 加拿大、 日本、 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有关商标权和商号权的规定, 归纳出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于如何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 突的两种模式,即重在事先防范模式和重在事后补救模式。通过比较分析 这两种模式,可以为我国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提供借鉴。 第五部分是完善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机制的建议。在该部 分,笔者首先梳理了我国关于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相关法律规定并进行 了详细的评析,指出我国关于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相关法律规定还很不 完善,应该完善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机制。在完善部分,笔者首 先明确了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应遵循的原则,即应该遵守保护在先权 利、禁止混淆、诚实信用、利益均衡等原则;在明确这些原则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我国立法上的不完善,笔者提出了完善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 机制的具体建议,主要包括: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在先权的范围,认为应该 区分冲突的不同情形作出规定:部分商号可以作为在后注册的商标的在先 权范围,而不管是驰名商标还是一般商标,都应作为在后登记的商号的在 先权范围;在法律中明确将商号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加以保护,完善商号 法律保护制度,提高商号的立法层次;改革商号现行行政管理模式;完善 对驰名商标和驰名商号的扩大保护制度;实行商标与商号的一体化保护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商标 商标权 商号 商号权 权利冲突 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ases concern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have been increased day by da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of market economic.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s the most obvious among the conflicts i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domain. the inadequacy of legislations have confused the people both in academic domain and in practice domain. if this kind of conflict cant been settled, it will not only damage the consumers benefit, but also disturb the market order.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questi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and in order to norm the market and to impuls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protect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norm the market order.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question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this paper, it adopts the research means of theory analysis compare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analysis, and it firstly analyses the concept the charac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then it cards and analysis the forms and reason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and in the basis of introduce about the three theory and the modes in oversea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t brings forward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f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this paper includes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summarize of trademark right and trade name right. in this part, it analysis the meanings of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definite trade name rights character, and also comp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rademark is a kind of title and sign to differentiate commodity and service; trade name and corporation name is the same concept, and is name to honor own in the business; character of trade name belongs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cause it has both attribute of personality right and property right and has charact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both have function to distinguish and identify, and the function has toward the same tendency, this ii tendency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forms and reason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our country, form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mainly includes four forms: register others formerly registered trademark as corporations name, register others formerly checked in corporations name as corporations trademark , the conflict of across rights, the conflict of oversea unregistered famous trademark or trade name.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cludes the comparability of inscape and function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mmateriality of right object, faultiness of law, abuse of manage system, drive of economy benefit.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theory basis of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s and analyses confusion theory, association theory, anti- desalt theory of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confusion theory is not only as basic standard to protect trademark, but also as important theory basi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both association theory and anti- desalt theory is to protect famous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this three theory can provide theory direction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our country. 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provision of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other country and international pact.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review provision of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france, germany, england, united states, canada, japan, and so on. from these provision, the author sum up two modes of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other country and international pact: one mode is to pay attention to beforehand prevent, the other is to pay attention to afterwards remediation. two modes can offer suggestion for our country. the fifth part is about suggestion of how to perfect system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firstly cards and analyses provision about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iii and trade name in our country, and points out that provision about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our country is faultiness and must perfect system of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in order to perfect system, the author firstly points out principia that should be obeyed in re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that is, we must obey formerly right, forbid confusion, cordiality and credit, benefit equilibrium. in the basis of these principia,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we must endow trade name with formerly rights; prescribe trade names protect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erfect protection of trade name and promote law arrangement of trade name; reform th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trade name; perfect spread protection of famous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carry out the same body protect policy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key words:trademark trademark right trade name trade name right conflict of right 目目 录录 引 言 . 1 一、商标权与商号权概述 . 1 (一)商标与商标权 . 1 (二)商号与商号权 . 3 (三)商号与商标的异同 . 7 二、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 10 (一)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 . 11 (二)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原因 . 12 三、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理论依据 . 14 (一)混淆理论 . 14 (二)联想理论 . 17 (三)反淡化理论 . 19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有关商标权和商号权的规定 . 21 (一)法国法的有关规定 . 22 (二)德国法的有关规定 . 22 (三)欧共体法的有关规定 . 23 (四)英国法的有关规定 . 23 (五)美国法的有关规定 . 23 (六)加拿大法的有关规定 . 24 (七)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 . 24 (八)日本法的有关规定 . 26 (九)国际公约中的有关规定 . 26 五、完善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机制的建议 . 27 (一)我国对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相关法律规定及评价 . 27 (二)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应遵循的原则 . 31 (三)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具体措施 . 33 参考文献 . 38 后 记 . 42 1 引引 言言 对于台湾人林炳生和宁波个体工商户赵霞来说, 2006 年 12 月 16 日是 特别的一天。这一天,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决林炳生在 宁波的加盟商赵霞败诉。 “永和豆浆”品牌最初由台湾弘奇创办人林炳生 在台湾创立,1995 年,台湾永和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了“永 和”文字及图形商标。林炳生创办的上海弘奇永和食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上海弘奇永和)从 1999 年起在大陆地区开始了“永和豆浆” 连锁经营模式, 并于同年到浙江义乌、 嘉兴等地区推广连锁加盟经营模式。 2005 年又开始在宁波推出“永和豆浆”加盟店。就在上述时间前后,宁波 个体工商户洪家富在宁波工商部门注册并经营了几家含有“永和豆浆”字 样的餐饮服务店(以下简称宁波永和) ,从此一场围绕商标和商号的纷争 拉开了序幕。2005 年 5 月 9 日,宁波永和将上海弘奇永和在宁波的一家加 盟店主赵霞告上法庭, 指控被告赵霞擅自使用了自己企业字号 “永和豆浆” 作为店面招牌,侵犯了自己的企业名称权,同时涉嫌不正当竞争。2005 年 8 月 10 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赵霞立即停止在其经 营的宁波餐饮店上使用“永和豆浆” 。一审判决后,赵霞不服,向浙江省 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 “永和豆浆”案件的不断升级,反映了商标和 商号的冲突,如果说十几年前此类案件还只是星星点点,那么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当前它们已经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诸多权利冲突中最为突 出的现象之一。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对此类纠纷缺乏科学、规范的 调整手段,导致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无法可依,处理结 果也因此五花八门,这不仅直接损害了相关权利人的权益,而且会形成社 会效应,导致更多的经营者效仿,引发更多的纠纷,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和 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对如何防范和应对商标权和商号权冲突 的研究与探讨十分有必要。 一、商标一、商标权权与商号权概述与商号权概述 (一)商标与商标权 商标是商标法最核心的概念。许多国家的相关法律及重要的国际条约 中都对该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英国商标法第 1 条规定: “在本法中,商标一词意指任何一种可 2 通过绘刻方式展示出来的符号,该符号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 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 加拿大商标法第 2 条规定: “商标意指被一个人为将其制造、出 售、出租或租赁的商品,或其提供的服务,与其他人所制造、出售、出租 或租赁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相区别的目的而使用的标记,或者通过 使用而能够起到此标识作用的标记。 ” 法国知识产权法典 第 7 卷 (即商标法部分) 第 l711-1 条规定: “制 造、商业或服务商标是指用以区别自然人或法人的商品或服务并可用书写 描绘的标记。 ” 瑞士商标法第 1 条规定: “商标是一种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 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符号。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 trips 协议 ) 第 15 条之 1 规定: “商标是任何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商品或 服务的标记和标记组合。 ” 然而在我国,商标法却并未对商标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因而导致 了学者们在对该概念的表述上存在分歧。 张玉敏教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学对商标的定义是: “商标是指经 营者在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的,将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他 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区别开来的一种专用识别标志。 ”1 张序九教授主编的商标法教程 (第三版)对商标的定义是: “商标 是指商品生产或经营者为使自己的商品,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 营者的商品相区别,而使用于商品或其包装上的,由文字、图形或文字、 图形的组合所构成的一种标记。 ”2 郑成思教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教程将商标定义为“由文字、图形 或者其组合等构成,使用于商品,用以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所生 产或者经营的同一和类似商品的显著标记。 ”3 刘春田教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教程将商标定义为“生产经营者在 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 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 ”4 1 张玉敏主编: 知识产权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74 页。 2 张序九主编: 商标法教程 (第三版)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第 1 页。 3 郑成思主编: 知识产权法教程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年版,第 235 页。 4 刘春田主编: 知识产权法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 258 页。 3 而由刘春田教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 (第二版)则将商标定义为“能够 将一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并可为视 觉所感知的标记。 ”5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上述各个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国际条约以及 我国学者对商标的定义的表述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与我国学者的 定义方法不同的是,上述各个国家的法律对该概念的定义主要是围绕着商 标的功能、作用等法律属性来进行的,而我国学者对该概念的定义往往注 重商标的形态、种类以及使用方式等因素。我认为国外的这种定义方式是 更科学的,因为商标的形态、种类和使用方式等各种因素,都在随着社会 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试图用一两句话去抽象出一个非 常准确、全面的商标定义是不太现实的,对商标的法律属性进行简要的描 述似乎更加可行。因此,笔者认为,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或服务 的提供者在其商品或服务上所使用的,能够将其商品或服务与其他的商品 生产者和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志。简单地说, 商标就是一种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符号或标志。 6 在企业所使用的各种各 样的标记中,商标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许多与商标近似的标记或标志, 比如商号、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以及地理标志等。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受国家 法律保护的各种权利。 7 商标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是工业产权的组成部 分。商标权的内容包括专有使用权、转让权、使用许可权、商标禁止权、 商标续展权。其中商标专有使用权是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其他权利都是由 其衍生而来的。 (二)商号与商号权 1、商号的含义 商号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身份标志,在现代竞争中所具有的重要地 位和意义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商号的含义,却并没有一个统 一的认识,其分歧主要在于商号与企业名称的关系上。一种观点认为,商 号与企业名称是同一个概念,都是商事主体在营业活动中表彰自己的名 称;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号与企业名称不是同一概念,商号只是企业名称 中的一部分,如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这一企业名称中, “本田” 5 刘春田主编: 知识产权法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55 页。 6 吴汉东等: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504 页。 7 张玉敏主编: 知识产权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14 页。 4 就属于商号。但是从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来看,它们采用的都是第一种观 点,认为商号是商事主体用以标示其营业的名称,商号与企业名称就是同 一概念。例如日本商法典第 16 条、第 17 条规定: “商人可以以其姓、 姓名或其他名称作为商号。 ” ; “公司的商号,应按照其种类,使用无限公 司、两合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字样。 ” 意大利民法典第 2563 条规定: “任何商号,无论其构成,都应当至少包括企业主的姓或姓名缩写,但是 第 2565 条的规定除外。 ” 德国商法典第 17 条规定: “ (1)商人的商号 是一个名称,在商事活动中,商人依据此名称从事其经营及署名。 (2)商 人可以以商号的名义起诉和应诉。 ”1946 年的美国商标法第 45 条将商 号定义为“被制造商、工商企业主、商人、农场经营者或其他人采用来辨 别其商业、行业或职业的任何名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发展中国家 商标、商号及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示范法中,对商号作了一个界定: “商 号是指识别自然人或法人的企业名称或牌号。 ” 从我国的理论和立法来看,在对商号概念的使用上,存在混乱和矛盾 之处。对于商号和企业名称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 商号,即商业名称,是商业主体依法申请登记,用以表示自己营业之名称, 亦即商业主体在营业上所使用的名称。“商业名称是商事主体用来在营业 活动中表彰自己的名称,又称字号、商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8根据 这种观点,商号和商业名称、企业名称、字号,都是同义语,都是商事主 体在营业活动中用来表彰自己,区别自己与其他商事主体所使用的名称。 9 这种观点的法律依据是, 民法通则将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的名称界 定为“字号”,其第 26 条规定:“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 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起字号。” 第 33 条规定:“个人合伙可以起字号,依法经核准登记,在核准登记的 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2)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号和商业名称是属和 种的关系,商业名称是种,商号是属。商号只是商业名称中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而且是最核心的部分。10商号仅指企业名称中能够由当事人自主 决定的,最能反映企业特征的那一部分文字,是企业独具特征的标志,是 企业商誉的载体。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 7 条规定:“企业名 称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织:字号(或者商号,下同)、行业或者经营特 8 赵中孚主编: 商法总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70 页。 9 刘清波: 商事法 ,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年版,第 31 页。 10 任先行、周林彬: 比较商法导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30 页。 5 点、组织形式。企业名称应当冠以企业所在地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或者市(包括州,下同)或者县(包括市辖区,下同)行政区划名 称。”根据该规定,他们认为商号仅是最能反映商事主体的独特特征,是 企业名称中最核心,最能区别其他商事主体的标志,而企业名称则是商事 主体经营地、商号、行业、财产责任形式、组织形式特征等的全面表述, 它能够反映不同商品生产、经营者存在的诸多差异。11 对于上述两种观点,我认为吴汉东先生对这两种观点的分析是很有道 理的。吴汉东先生同意第一种观点,他认为: “在认识事物的概念时,既 应考虑现实立法的情况,亦应顾及其他国家的立法现实,兼酌我国生活现 实,才能比较科学地对商号作出科学而全面的认识。 ”他认为,应该将商 号定义为“自然人、法人等主体在工商业活动中所使用的区别不同经营主 体的名称。 ”其理由是: “如果将商号作为企业名称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 面是与国际上的惯例及实践不太一致,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个体工商户、个 人合伙等经营实体存在着使用名称的现实需求,这样的界定可能会引起人 们认识上的歧义要求合伙、个体工商户区分企业名称与商号是没有多 大意义的。 ” 12 因此,我认为,在将来的立法与实践中应该采用商号的概念 来泛指一切经营主体的名称,即商号与字号、企业名称同义,以统一用语, 改变混乱使用的局面,但出于习惯和论述的方便,文中的字号仍作为商号 和企业名称的特取部分来理解。 2、商号权的性质 商号权,是指各类经营主体对其商号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即经营主 体对商号所拥有的商号设定权、使用权和转让权等权利。13对商号权的性 质,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争议较大。 (1)人格权说 此种观点的法律依据为民法通则第 99 条的规定: “法人、个体工 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 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首先,名称权的客体是法 人等的人格利益,名称是主体相互区别的必要条件;其次,名称权具有人 格权的全部特征,是权利主体的本质属性;再次,名称权虽然具有某些无 形财产权的属性,但这是其附属性质而非本质属性。商号权是公民姓名权 11 张丽霞: “论商号和商标权” , 法律科学 ,1996 年第 4 期,第 57 页。 12 吴汉东等: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766 页。 13 吴汉东等: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768 页。 6 在商人领域的延伸,它与自然人的姓名权一样属于人格权范畴。企业是重 要的市场交易主体,为表彰自己并与其他经营者相区别而享有名称权。名 称权是企业人格权的象征,法律禁止盗用、假冒、诋毁他人企业的名称。14 (2)财产权说 当企业名称进入商业活动后,可以表彰商品来源、象征信誉,给其使 用人直接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这是企业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后的 结果,它会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而对企业名称权的侵犯则会使企业失 掉部分市场份额,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是对企业财产权的侵犯。并且商号 权可以转让、继承,并可以通过转让、继承获得财产收益,符合财产权的 一般特征,因而属于财产权的范畴,是财产权的一种。15 (3)知识产权说 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在 1992 年东京大会上通过的报告认为,知识 产权应当分为“创作性成果权利”和“识别性标记权利”两大类。其中识 别性标记权利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其他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识别性标 记权利。16在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中也都将商号列为知识产权的一种,目前加入这两个公约的国家有 100 多 个,这说明大多数国家已经接受和确认了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商号权 既具有人格权又具有财产权的双重属性以及在注册地域范围内的排他性、 独占性体现了知识产权的特征。这种观点认为,商号权的内容具有人身权 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其在权利类型上属于知识产权。一方面,商号权与 商品经营者的人身不可分离,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之法律人格的化身,相较 于商标权、专利权等具有更强的人身性;另一方面,商号作为企业经营能 力、资信状况等的象征,是企业无形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号权也因此 具有财产权属性。这也是商号权与一般民事名称权的根本区别所在。与其 他知识产权一样,商号权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商号权主体在商 号注册地域范围内可以禁止同行业其他企业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号,除特 定权利主体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和妨碍商号权人行使商号权,也 不允许他人侵犯其商号权。 对于上述三种观点,笔者同意知识产权说,理由如下:人格权说过于 14 杨立新: 人身权法论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年版,第 448 页。 15 龙显铭: 私法上人格权之保护 ,北京:中华书局,1948 年版,第 89 页。 16 郑成思主编: 知识产权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第 68 页。 7 强调商号权的人身性质而忽视了其财产性,并不十分妥当;财产权说将商 号作为经营主体的商誉和信用的表征, 认为商号具备财产性的内容, 但是, 商号还具有识别经营主体的功能,与经营主体的人格相连,因此不能单纯 地认为商号权仅具有财产权的性质;而知识产权说较好地把握了商号权的 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比较全面。因为商号具有使用价值,可以通过转让 来获取收益,因此兼有财产权的性质;而且,商号权的取得一般由国家主 管机关授予,权利的行使有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商号的功能还包括识别 不同的经营主体,因此商号权应属于知识产权中的识别性标记权。并且, 将商号权视为一种知识产权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展,商号在商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强烈要求其所拥 有的商号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以维护其生产经营的利益。所以,除了保 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 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将其作为工业产权 给予保护以及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于 1992 年的东京大会上将 商号划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外,欧美一些国家也已开始采用商标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商号权。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商号权的性质界定为知识产权是比较合理的。 (三)商号与商标的异同 商标与商号作为商业组织进行商业活动所使用的重要的商业标记,两 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具有识别性功能,都可以表明商品或服务的质 量和信誉,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并且有的时候,某些企业的商号同时也 是该企业的商标。 两者具有许多相同的功能和特点, 其共同之处具体如下: 1、都具有识别的功能。商标的原始功能(the primary function)在于 表示商品的来源或出处(to indicate source or origin) ,且与其营业具有不可 分离的关系,否则商标即失去其意义。此外,商标还具有以下功能: (一) 表彰自己的商品以与他人商品相区别; (二)表示所有贴附同一商标的商 品乃出自同一来源; (三)表示所有贴附同一商标的商品具有相同的品质; (四)作为广告及促销商品的主要工具。换句话说,商标具有表彰营业信 誉、追踪商品来源、品质保证以及广告功能。17与商标不同,商号的最初 的功能不在于识别、表彰商品或服务,而仅是识别不同的商事主体。在历 史上,商号权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地中海沿岸的 城市国家的商业非常繁荣,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不断涌现,公司便是其中 17 j.gilson,trademark protection and pratice,matthew bender 但是这种使用损害注册人权利的,注册 人得要求限制或禁止其使用。 ”33这意味着,先于商标注册的对公司名称、 厂商名称或牌匾的使用,可以与注册商标共存;反之,如注册商标在先, 则在后使用的厂商名称等将构成对注册商标的妨碍。由此可见,法国法中 商标权似优于名称权、字号权,这一点与中国法的实践有共同之处。 (二)德国法的有关规定 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 (也就是商标法 )第 6 条规定在先 权包括: (1)在先商标权; (2)在先商业标志(公司标志和作品标题) ; (3) 商标注册人以外的其他人,在注册商标的在先权日之前,已经获得的名称 33 黄晖: 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适应性练习(一)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南陈集中学2025届初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普洱学院《西方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25届初三化学试题周四测试试题含解析
- 商洛学院《社区预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教学课件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问题解决与数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视频剪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恩施州2025年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试卷(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计算题200道
- 产后早开奶好处健康宣教
- 2024届江苏省期无锡市天一实验校中考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内镜室院感培训知识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
- 八年级黄金矩形(公开课)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指南(2021年版)全文解读
- 岩石锚喷支护设计计算书
- 医院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
- 某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宣贯课件
- 精装修算量与计价学习总结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