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伦理学专业论文)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探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8020030 分 类 号 b82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探微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探微 学科专业名学科专业名称称 伦理学伦理学 申 请 人 姓申 请 人 姓 名名 李朝秀李朝秀 导师姓导师姓名名 唐汉卫唐汉卫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论文提交时间间 20102010 年年 0606 月月 0606 日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引言言 1 一、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立论基础一、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立论基础 6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社会背景 6 1经济变革 6 2政治变动 6 3文化变迁 7 (二)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理论来源 8 1 周代义利说 8 2性相近说 9 3性善说 10 4性恶说 10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内容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内容 12 (一)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内涵 12 1 “义”与“利”的含义 12 2义与利的关系 15 3 “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价值取向 17 4义以为上、何必曰利的道义论 20 5以义胜利前提下义与利乃人之所两有的道德原则 24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特征 27 1推崇仁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27 2注重欲不可去,节之为善的道德准则 27 3重视克己守义的道德人格 28 4尊奉顺天爱物的天地大义 29 (三)先秦儒家代表义利观的共性与区别 30 1 共性 30 2 区别 31 三、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价值三、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价值 34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历史意义 34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现实价值 38 1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树立正确的个人义利价值取向 38 (1)肯定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 38 (2)倡导个人合于义的标准取利 39 (3)坚持“以义制利”的道德原则 40 (4)注重人格精神追求,反对拜金主义 40 2以先秦儒家义利观为鉴,确立合理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 41 (1) 关注社会整体利益, 反对利己本位主义 41 (2)坚持“义利两有” ,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43 (3)树立“以义取利”的道德风尚 43 (4) 倡导 “见利思义” 的现代道德价值导向 44 注注 释释 4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0 致致 谢谢 5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探微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天下之事,唯义利矣。 “义” 、 “利”问题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意义,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 开利益。学问无深浅,首在辨义利, “义” 、 “利”作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关涉到道德行为与 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它是伦理学问题的“常青树” ,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经久不息、常辨常新的课 题。义利观是人们对何为“义” 、 “利”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义与利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博大精深、 厚重凝炼的先秦儒家义利观属于传统义利观范畴, 可它却不等同于传统义利观, 它是先秦儒家伦理价值 观的核心和先秦儒家文化的基础内容。它为传统义利观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确立了思想框架,铸造 了思维方式, 开启了一泓旺盛的思想源泉, 从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角度规范了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面貌和 特质。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道德价值导向,也是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保障之一。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立论基础, 先秦儒家义利观是在春秋战国 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百家争鸣”的思想变故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作者从经济变革、政治变动、文 化变迁三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先秦儒家义利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在继承周代义利思想的同时, 孔子、 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是它的理论来源; 第二部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先秦儒 家义利观涵蕴深厚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它的内涵丰富而久远,它的基本理论博大精深,它坚持以 利为基础,以义为统帅,以义制利,利寓于义的价值理念。具体而言,孔子倡导“见利思义”的德性主 义价值取向,孟子坚持义以为上、 “何必曰利?”的道义观,荀子推行“以义制利”前提下“义与利” 乃人之所“两有”的道德原则。它立足于推崇仁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克己守义的道德人格,坚持欲 不可去,节之为善的道德准则,尊奉顺天爱物的天地大义之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分析 探讨了这种义利观所彰显的特定价值导向; 第三部分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行 了探讨。本着“视域融合” 、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先秦儒家义利观进行了合理的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以达到为当代社会服务之目的。故坚持“以义制利”的道德原则,树立正确的个人义利价值取向,肯定 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倡导个人合于义的标准取利,并重人格精神追求,反对拜金主义;确立合 理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重社会整体利益,反对利己本位主义,坚持“义利两有” ,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树立“以义取利”的道德风尚,倡导“贵义尚利”的道德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先秦儒家先秦儒家;义利观义利观;价值价值 分类号:分类号:b82b82 a survey of pre-qin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 and its modern value abstract what matters in the world is nothing but justice and interest. justice and interest has eternal significance to human society. all human social activities are inseparable from interest. whatever depth of knowledge people has, one should first correct their attitudes to justice and interest. justice and interest, as th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pursuit of human being, als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ical behavior and material interests. its an “evergreen” ethical issue as well as a persistent topic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value of justice and interest is the fundamental views on their concept and relationship. though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heavy concisely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belongs to traditional areas of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it is not equivalent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it is the core of confucian ethical values and the ba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pre-qin confucian culture. it have laid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established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casting a way of thinking, opens a source of ideas for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and even standardize the look and charac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s and value-oriented angle. its the dir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moral values of social life and also is one of the guarantees that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mpris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rationale of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 pre-qin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was formed and developed under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evolution of contending ideas of its one hundred schools.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was formed in economic change, political change, and cultural change areas. inheriting the thinking zhou on justice and interests, confucius, mencius and xun zis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is also its theoretical sources. the second part expounded and analyzed the profound content which implies in pre-qin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by the application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ethods. it occupies a rich connotation and a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it adheres to the values of profit-based, justice-commanded system, residing interests in justice and controlling interests by justice. in particular, confucius advocated the doctrine of virtue values; mencius insisted the moral concept which promotes justice while rejects interests, xunzi implemented the moral value of owning both in the premise of justice having advantage over interests. it is based on respecting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ocusing on self-moderate and justice-bond moral character, sticking to the idea that desire should be moderated rather than removed and contains the basic character of complying with the laws of nature. this part discusses the special value direction that implied in pre-qin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on basis of these.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t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of pre-qin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ing appropriate categories and severing present with past, this part gives a reasonable abandon of pre-qin confucian 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absorbing its essence and abandoning the dros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refore this paper adheres to the justice controls interest moral principle, establishes the correct values of justice and interests of individuals, affirms the legitimacy of individuals pursuit of material interests, and advocates ones attaining interests concerns justice and focuses on personal spiritual pursuit, against the worship of money,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social value direction, emphases on the interests of society as a whole, against the self-serving parochialism to promote the market economy and establish the moral value of taking justice over interests and advocate the value of cherishing justice as well as putting interests seriously. keywords: pre-qin confucian;concept of justice and interest;value category number: b8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引 言言 (一)写作缘起(一)写作缘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展开,现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这就需要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积极因素和意义,以促进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义” 、 “利”问题对于人类社会也具有永恒的意义,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社会现象都 离不开利益。 “义” 、 “利”作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关涉到道德原则与物质利 益的关系,它是伦理学问题的“常青树” ,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经久不息、常辨常新的 课题,正如程颢所说: “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 ” 1义利观也是人们对何为“义” 、 “利”? 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义与利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关系到现实生活中所有人。先秦 儒家义利观属于传统义利观范畴,可它却不等同于传统义利观,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 道德价值导向, 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保障之一。 本文正是在借鉴先秦儒家代表孔子、 孟子和荀子义利观的积极思想的同时,又立足于现实,在研究其理论缘由和现实原因的基 础上,力争为现代社会生活服务,亦是本文写作缘起。 1 1理论缘由理论缘由 先秦儒家义利观是先秦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及其文化的基本内容。 “学无深浅,首 在辨义利。 ” 2义利问题是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思想家提出义利问题 的见解: “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辨。 ” 3朱熹也说义是天理之所宜,利为人情之所 欲。符合天理的就是义,满足人欲的就是利。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利是基础性、局限 性的存在,谋利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物质生活需求是人之生存的必须,天下来来往往的人 都为利而趋。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展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义” 、 “利”之辨。从伦理学角 度探讨义利问题是解决人的行为即善恶是否应该的问题。先秦诸子的“义利之辩” ,实质 上是个至善问题,善的真实内容究竟是“行义”还是“求利”?道德和利益何者为重?谁 为第一位?什么是至善?亦是道德价值观问题。满足道德规范本身亦实现或增进人们的需 求和利益。先秦儒家非常重视辨“义” 、 “利” 。他们认为“义”与“利”有区别也有联系, 相辅相成,栖息与共,将义利问题与人生的意义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先秦儒家 义利观为整个中国传统伦理学奠定了一块深厚的理论基石,开启了一泓旺盛的思想源泉, 从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的角度规范了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面貌和特质。它也为传统义利观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立了思想框架,铸造了思维方式。义利观也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它构成中国社 会伦理道德的基本问题。从另一方面说,义利观本身是研究价值问题的,也体现了人们对 人生意义的追求。 “义利观是一种价值观,指人们对什么是义,什么是利的认识,及义与 利的关系所抱有的观点、态度。义利观由义利概念、义利关系和义利取向三部分组成,其 中义利概念是基础,义利关系是核心,义利取向是根本,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义利观 的完整内涵。 ” 4 2 2现实原因现实原因 义利问题虽属于伦理学范畴,可也涉及到社会生活诸方面, “义” 、 “利”不是简单的 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也不能将之归结为道德与利益,在儒家语境中,它是关系人生根本 目的与理想的问题,即如何以人道配天道,以人性彰显天性的问题。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 体制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急遽变化,人们面临着社会利益重新分配所带来的各种考验和 难题,道德与物质、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道德与求利行为的关系如何?先秦儒家义 利观中的精华亦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爱国守法”就 是今天对先秦儒家“义”德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借鉴、汲取先秦儒家义利观中合理因素, 根据现代社会实际状况并赋予它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建设现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所以,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义利问题的探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现阶段,怎样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把义利思想纳于“教民” 、 “富民” 的关系中?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关系着人的现代化与物的现代化问题。 (二)研究现状(二)研究现状 鉴于义利观问题的重要性,中外专家学者对先秦儒家义利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本文从中外两方面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1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义利问题特别是在西方多表现为功利主义思想,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伊壁鸠鲁到 资本主义早期的洛克和爱尔维修,再到近代的边沁和穆勒等,他们都主张把功利的追求作 为人生的目的,以功利的有无、多少来进行道德评价。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认 为利益是人的行动的唯一动力;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规律, “如果 爱美德没有利益可得,那就绝没有美德。 ” “如果自然界是服从运动规律,那么精神界就是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不折不扣地服从利益规律。 ”他强调“利益在世界上是一个强有力的巫师,它在一切生灵 面前,改变了一切事物的形式。 ”他认为追求利益是人们行为价值的归宿。马克思恩格斯 认为,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了人们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利益关系。马克思提出为人类谋福利的观念,主张“为他人的幸福而 工作” 。由于西方学术界一度对中国先秦儒家义利观存在着偏见、研究较少,几乎没有正 规的专著,如果涉及到这方面内容的话,也多散见于其它问题的著作中,如研究孔子的著 作中多少有些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阐述,但都没有形成系统、详尽的专题。倒是日本有些关 于先秦儒家义利观问题的著作,如田崎仁义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及制度 、田岛锦治著 东洋经济学史中国上古的经济思想 、小岛佑马著中国思想:社会经济思想 、涩 泽荣一著论语与算盘等。这些著作都对先秦儒家义利问题进行了阐述,从某种意 义上说,亦为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针对先秦儒家义利观,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出版发行了大 量著作和论文。涉及到先秦儒家义利观的著书主要有中国经济思想史 、 中国伦理思想 研究 、 先义后利中国人的义利观 、 义利观与经济伦理 、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 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 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等,由唐凯麟和陈科华所著的 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可谓先秦儒家义利观的详尽论著,该书认为中国古代经济伦 理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指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围绕着义利问题产生了两条线索: 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与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就是在这两条线索 的双重变奏中不断演绎和深化的。王泽应所著的义利观与经济伦理 ,从伦理学角度出 发,把义利关系的形式分为义利同一型、义利对立型、义利相互交叉型等,并分别加以阐 述。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义利观是经济伦理的核心和灵魂。与此同时,国内发表了许多 关于先秦儒家义利观的论文,如程立显的从中国古代的两种义利观说到义利统一论的现代 道德观,周淑萍的孟子义利观新探,王泽应的义利之辨与社会主义义利观,康宇的先秦儒 家义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高晓红的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卢运山的先秦儒家义 利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启示等。不难看出,国内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研究内容的广度 不断增强,不同思想家的义利观都得到了归纳和发掘;研究内容的深度也不断加强。随着 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背景下,对义利观中“求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利”面的研究分析更加公正客观。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文尽量对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 现代价值进行更深入地阐述,以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自己微薄之力。 (三)研究方法与思(三)研究方法与思路路 运用辩证方法,辩证地剖析先秦儒家义利观,以期能够正确引导社会主义义利观;运 用逻辑与历史结合的方法,考察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思想实质,结合现实从中揭示出逻辑的 联系和历史的发展规律,详尽地剖析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演变与演进;贯彻社会历史背景分 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先秦儒家义利观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要充分考 虑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揭示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 本文立足于春秋战国之际迂阔的文化背景,深入考察了先秦儒家义利观发展演变的思 想理论基础,着眼于先秦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关注现实人们生活实践和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建设,重新解说先秦儒家义利观。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主要线索, 具体分析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内容及其发展演变,探寻分析其丰蕴内涵和主要特征,展示先 秦儒家义利观所体现的时代内涵,挖掘和突显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本文尝试运用内在逻辑分析法对先秦儒家义利观进行考察、分析,并结合现代实践演 绎出新的理解和认识。坚持“层次性” ,利和义是分层次的,为达到“义”之不同层次的 道德要求也是不同的。大家不能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都称为“利”而把人们经营的精 神生活都称为“义” ,因为人们谋求精神文化的享受与发展实际上也是“利” ,人们谋求物 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生存条件的优化,也是“义” ,否则也就不符合“人的现代化”需求。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对先秦儒家义利观进行规范、 层次分析, 增强现代人的义利观意识, 将历史问题与现实意义结合起来。在分析先秦儒家义利观时主要从伦理学视角出发,同时 也从经济思想、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力求把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伦 理学统一起来,并以此分析人们求利行为的合理性及其根据,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考察人 们的求利行为,客观、公正地分析先秦儒家义利观。 先秦儒家义利思想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而作者在研究生阶段才进入伦理学专业学习, 部分伦理学专业知识储备还不足,论述中可能对某些史料理解得不是很确切。所以,由于 作者能力有限,学识不高,理论水平一般,对先秦儒家义利问题分析、阐述不够深入透彻, 如何使先秦儒家义利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还需要进一步阐析。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时,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也难免挂一漏十,出现错误与偏颇。真心诚意地恳请您批评指正。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一、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立论基础一、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立论基础 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先秦儒家义利观就是在春秋 战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百家争鸣”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公开招聘专干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金刚石膜热沉材料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超声波大口径井径检测设备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5年初三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四)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口语表达技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QQ生态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大学体育四瑜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空调冷热源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基本素质发展初一-初三】云南省高中生成长记录基本素质发展
- 28珍爱生命 课件(共34张ppt) 心理健康
- 4月7日世界卫生日(小学生主题班会课件)
- 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
- 外来文件一览表
- 增材制造产业调研报告
- 以刀代笔——手工橡皮章课件
- 医院环境卫生整治排查表
- 劳动课程校本教材(共43页)
- 喜达屋明星服务
-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3部分-考核评价准则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