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的研究.doc_第1页
构建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的研究.doc_第2页
构建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的研究.doc_第3页
构建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的研究.doc_第4页
构建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的研究摘要: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构建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分别从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论述学校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学校体育 和谐社会 构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研法 访谈法1. 前言: 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学校体育又是其重中之重。我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较建国初期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但社会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和谐问题还比较突出,从体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角度来看,社会发展的速度与人的发展的速度不够协调,学校体育发展还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身心健康是健康生活的前提、事业发展的依托、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体育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体育中蕴涵着深刻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发展体育事业。而学校体育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重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栋梁,发展学校体育,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是关乎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因此说学校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2. 正文:2.1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问题青少年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但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比日本青少年平均身高矮3公分,体重重1-3公斤,肺活量平均低500-700毫升。2000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出现全面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尤其是学生的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大幅度下降。肥胖学生增多,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仍居高不下。2006年在“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表示,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杨贵仁说,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学生血压偏高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其中高三学生超过66%);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一倍,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北京市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平均为51.9%。学生肺活量水平、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高考体检完全合格率越来越低;有一个不足千人的学校,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竟有10人晕倒。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反思对学生体质健康起重要作用并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学校体育,应该反思学校体育对社会的责任和学校体育自身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时代的主题、人民的意愿。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2.2 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对学生身心健康负责的学校体育要进行深刻反思。2.2.1 学校体育理论发展滞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学校体育理论是指导我国学校体育实践的主导理论,那么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直接关系我国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它所存在的问题,也必然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1949年以前我国学校体育实践虽然存在,但是,学校体育理论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经过50多年几代体育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学校体育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尚未形成一套自己完整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体育教育理论过程中,必须坚持本国文化和本国特色。 2.2.2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浅显对于体育教学来讲,应引导学生认识体育,也是由现象(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的进行)实体(运动技能)本质(体育的自然属性、体育的社会属性)的认识过程。反过来,掌握了体育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过了技能的练习过程,重又回到体育运动的进行和体育活动中去,这一次的回归,是一个更高水平的体育实践活动。 我国体育教学内容多年来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把体育教学引向深入,停留在现象、实体层次,单刀直入地教会几个动作技能,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认识的需求。教会“前滚翻”、“推铅球”并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前滚翻”、“推铅球”的教学,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体育的本质,直至育人(按照人类的理想精心塑造人)的目的。这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从理论层次审视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提高体育教学实践深度和质量。 2.2.3 体育教材强调统一性,没有特色 不同体育教材应有不同的特色,不同体育教育思想必然有不同的体育教育理论,不同的体育教育理论必然有不同的体育教材,从体系到内容,从结构到观点应有不同的特点。可是,目前我国体育教材从体系到内容,从结构到观点没有根本的差别。甚至小学体育教材、中学体育教材和大学体育教材之间都没有太大的差别,从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就会轻而易举地发现这样一个在别的学科和活动中不可思议的问题。 关于体育课的评价,我国出版的各类教材,基本上都是全面地从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体育课的评价标准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不同的指导思想,不同的体育教育理论对体育课的评价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另外,评价标准应该找到几个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指标,得到全面的评价结果。2.3 学校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2.3.1 重新认识健康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来自社会,来自教育,来自生活。而我国健康问题的存在,我们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和社会,是否在创造人的健康,关注人的健康,培养人的和社会的健康意识。肯定的说,不健康与和谐社会是不协调的,是矛盾的。社会必须运用各种手段获得国民健康,学校体育不仅为青少年健康,而且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体育运动的意义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它超越了自然界所赋予的界限,而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科学运动,获得一个健壮、挺拔,功能健全的身体;获得身体的体验、社会体验、心理体验,甚至可以体验到人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同时也发展了他个人存在的意义。现代健康将道德健康也列入健康范畴,加大了健康的社会意义。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而且还要对他人、对社会的健康承担义务。不难看出,健康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健康是对人类的义务,人人都享有健康平等的权力。 2.3.2 我国体育教育的主导思想应该尽快确立体育教育思想应百家争鸣,但是,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应该有一个主导的体育教育思想。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教育思想不断发展,那么未来我国体育教育主导思想应如何确立,主要取决于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2.3.3 明确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育目标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体育教育目标将会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2.3.3.1 体育教育目标应把培养现代人作为重要目标。面对中国走向社会现代化,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人口的现代化。面对社会的需要,体育教育毫无选择,必须把培养现代人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对于培养现代人的某些特征,体育具有它独到之处,如通过体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具有竞争能力等。 2.3.3.2. 体育教育目标应把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体育教育应教会人们如何以体育为手段,调节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善人们由于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长期不合理积累而形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应,教会人们把体育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调节器,使人保持身、心、行为的健康,把体育作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2.3.3.3. 体育教育目标应把教导体育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体育教育应教会人们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体育生活,教会人们以体育为手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体育将成为现代人适应现代生活的重要手段,所以,体育教育把这个重要手段让人们很好掌握和运用,以适应现代体育生活方式的需要。 3. 学校体育应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学校体育的发展,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发展学校体育运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深入开展学校体育运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不同的地区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好学生身边的体育设施、开展好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使“终身体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承办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广泛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掀起学校体育运动的新高潮。3.1 关于学校体育的几点建议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3.1.1 培养社会意识。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创新应变意识。培养竞争能力与拼博精神及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3.1.2 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体育知识,精修一、二项终生体育项目。16年级体育教育以培养运动举趣、形成运动习惯为主,高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