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现状及优化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现状及优化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现状及优化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现状及优化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现状及优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田径普修课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以其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 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和基础地位。自我国高校体 育教育专业设置以来,田径普修课就一直作为培养学校体育师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基 础、主干课程之一。同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作为培养中学体育教 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也刻不容缓。而从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 业田径课教学的现状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表现出突破性的进展。传统的基础 普修课形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教学内容方法、考试内容方法的设置与教育部 2002 年颁布 的全国高校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以及 2003 年颁布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 程方案中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田径课包括在其中)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不相适 应的现象较为严重,与高校田径课教学的预期效果差距较大 1。因此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普修课教学应重新进行审视,教学的优化与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本研究试图从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科学原理深入进行调查研 究,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普修课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前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普修课教学中存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的片面性、教学方法和手 段单调、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普修课专用教材等。提出了田径普修课的改革思路: 转变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思想; 增设健身体系, 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立完善的田径普修课评价体系,以评促教; 加快田径普修课专用教材建设等。 关键词: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优化 ii abstract the proportion of athletics courses in traditional sports teaching syllabus is big, with its peculiar advantage in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it plays an important and basic positio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inc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began in china, track and field has always been a basic and main course for cultivating a faculty of social sports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al curricula reform, the reform of the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hose target is to cultivate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has no time to delay. but the present high school athletics education in some colleges tells th reform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yet it doesnt show any breakthrough.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compulsory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content, method and content of the exam dont fit the guidelines and cultivation target for students in the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ational college school p.e. teaching guidelines” issued by the education ministry in 2002 and “national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scheme” issued in 2003, and it has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therefore the athletics courses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reassessed, and its optimizing and reform is imperative. therefore, i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such as the vagueness of teaching target, the singlenes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shortage of specialized teaching materials by conducting a survey in 12 physical institutes about teaching outline, teaching purpos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track and field compulsory course. furthermore, i will put forward the new ideas on how to reform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compulsory cours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anging our teaching concepts, setting up more body-building systems, comple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establishing a perfect track and field evaluation system,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teaching materials. keywords: hubei provice;colleges;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 track and field compulsory course;optimize 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 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 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章 前 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提出了新要求 本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家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本质变化。我国的体育 教育专业,还远远未完成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还未摆脱苏式教学 模式的束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瞒姗。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要求体育人才向全面、开拓、 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方向发展。随着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分配逐步变为自主择 业、双向选择的方式,毕业生的走向将是多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中等学校体育师资。 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越来越明显, 其势必给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提出了新标准、新任务。在新标准、新任务面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过时的旧观念。 因此,必须深化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才能主动适应 21 世纪的人才需求,适应社会 和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体育教育人才 2。 1.1.2 基础教育改革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提供了外部动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的指导思想下开始了全新的改革,因此,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主力军的高等体 育教育专业,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全力推动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 跟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把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各 门课教学过程之中, 构建 21 世纪体育教育专业的课体系 3。 这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体育 师资力量的关键所在,同时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计 划的实施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3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自身发展的需要 田径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原因就在于田径课体系 己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许多研究资料显示,田径课长期在竞技体育思想的主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导下所形成的课体系,仅突现了单一的竞技属性,而对其他诸如健身、教育、实用等功 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田径内容繁、难、偏、旧,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忽视学生心理的发展。 教部于 2003 年 6 月重新修订了 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 (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依据主干课领域化的思路,对以往的田径课进行 重新构建,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目标提出了描述。2004 年 9 月,又相继颁布了高 等体育教育专业各类主干课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对体育教育专 业课程改革目标提出具体的改革思路和要求 4。但是传统课体系的巨大惯性,束缚了人们 思想观念上的解放,田径课程改革的进程步履维艰,收效甚微,大有“换汤不换药”之 虞。因此,田径课体系的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田径课自身 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拟通过对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教材的选用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找出目前湖北 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研究, 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旨在为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综述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已经进行了 3 次重大改革,田 径课程也随之经历了 3 次改革,田课程径理论体系逐步得以完善,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 以来,专业人员从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更广泛的探 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不断加大,其间不断涌现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5。根据文献 资料显示,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的文章居多,但涉及田径课程改 革的文章并不多见。总的看来,学者们对田径课程所涵盖的教材、教法、教学理论、学 生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的内容、方式与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但问题在 于这些研究大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由于研究进展与 成效有所不同,使田径课程各部分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因而在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上均出现不少不和谐之处,也使完善课程建设的困难度加大。下面对这些文章中涉及到 第一章 前言 3 的田径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分别加以综述: 1.3.1.1 田径普修课程目标及教学思想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受竞技体育思想影响, 田径课教学的培养模式是以竞技为主, 重技术、 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以传授运 动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来培养体育教师;而大部分学 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 6。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田径健身 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 也无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教 师需求的超前意识和观念 7。随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体系改革的深入,我国体育工作 者对田径普修课的教学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课程目标修订的建议。如陈建仙在 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与教学的整体改革 、林松在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 、李振斌等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 等文中提出了正确处理学习掌握田径知识、技术、技能与发展综合能力的关系,教学应 体现以牢固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为前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加强 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考查,建立 学生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真正确立“提高职业素质,培养综合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 思想 8。 1.3.1.2 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研究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田径人才需求的改变, 未来田径普修课程应当从田径的总内容 出发,丰富教学内容,力求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从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现 有田径教材只在原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健康内容;真正提出科学性建议的较少。 他们认为,田径课程内容结构应包含三部分:田径实用技能(基本理论、实用技能) 、 田径专业技能(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基本能力、专业能力) 9。 具体到每一位研究者(或其所在的院校)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各有取舍,各有侧重;对 技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所有实践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地域性差异和所处地 理环境不同,其选择的方向和原则就不尽相同。 1.3.1.3 田径普修课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 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田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田径普修课程学改 革研究的重点之一。唐远金写的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优化组合初探一文侧重探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讨某一理论贯穿于教学中,实现其教学方法的合理采用及田径普修课教学的最优化.有 关技术教法方面的研究较多,周兴旺写的中长跑途中跑技术的教学方法之进竺驻芭巡 堕法 、邓卫权写的体育系田径普修男生跳远主从教法实验的研究 、牟晓君写的掷 标枪最后用力技术“逆向递进”教法的研究和方洪寿等人的完整和分解教学法在跨 栏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针对某一具体的教法而言,探讨其在田径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可见,当前有关田径普修课程教法的研究大多围绕具体的教学方法展开。传统的田径教 学只能通过教师示范和运用教学挂图等手段起到一定的直观作用。 随着电化教育的迅速 发展,田径教学手段也相应现代化、多样化。从所收集的资料来看,有关田径教学手段 运用的研究比较少见,杨冰的体育系田径普修课中计算机组织与编排系统理论教学的 现状与改革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杨冰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理 论上阐述了该系统的意义,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计算机组织与编排系统的教学内容,从 而将该系统运用于实际竞赛之中。 1.3.1.4 田径普修课教学考核与评价的研究 教育评估特别是高等教育评估是实现教育目标,推动高教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相 同的,田径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是检验田径教学成效,发现教学工作成绩与不 足的依据与途径。 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确是由于目前对于体教专业培养目标与田径课程 教学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等认识的不统一,使原本应统一、客观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内 容选取与实施细则的制定与操作过程中出现不相适应的现象 10。现有的文章中,对如何 确定体教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考评的依据与原则、 规范考评程序、 选取具体的考评人员, 内容与方法、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等问题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及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会增加,难度会增大,则教学 与考核评价工作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因而必须在今后的研究中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制定出新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目前,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对如 何确定考评的依据与原则,规范考评秩序,选取具体的考评人员、内容与方法,制定合 理的评价标准等问题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11。刘景龙在其文章体育院系田径技术教 学达标考核标准与评分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中根据对全国十余所体育院系进行调查研 究,制定出了我国体育院系田径技术教学达标考核评分标准并论证其可行性;肖波写的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成绩考核的实践内容一文探讨其体现指标及实施途径,具有 一定的实践意义。范例等人写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直道跨栏和跳远考核标准探 第一章 前言 5 讨以及刘强写的体育专业理论考核试题库系统研究一以田径理论课为例等文章从 细节入手,抓住教学考评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前一篇文章作者试图制订合理的专项 素质评定标准,后一篇则对理论试题库进行开发,介绍其整体框架。认为应加强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3.2 国外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综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体育需求,娱 乐、休闲、康复、健身事业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世界一些国 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炼出一些适合我国田径课教学改革 的经验,为田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1.3.2.1 体育课程目标改革 主要是掌握三基,具备教学、组织和管理等能力,国外多把“掌握运动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当作体育课的目标。美国学者布切尔认为体育教 育专业课是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为目的,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向自觉学习的方向转化。 英国则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向,使学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出来的学生 既能够从事中学的教学工作,又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12。日本强调让学生在感受到快乐的 情境下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培养学生适 应社会的各种能力。重视体育卫生保健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使世界 各国都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教学知识。 学者主张体育教育专业的技术类课不能 只注重暂时的体育实践效果,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 指导思想就是“健康第一” ,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了解卫生保健和体育文化的基本知 识,这也符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增进学生健康的教学要求。美国则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身体 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更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德国强调学生学习有关 身体的知识,在田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田径运动文化的知识,通过身体活 动掌握运动和游戏进行的方法。在田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田径运动方面的知 识,从更深层次了解田径。 1.3.2.2 体育课程内容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课日趋综合化、多样化,体育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实现培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应根据培养目标合理优化各类课,在确保核心课的基础上尽可能 的使课程内容综合化、多样化,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日本高校体 育专业的课设置在保证学生在运动技术方面一专多能的基础上, 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喜爱 的现代娱乐性体育活动的方法,满足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的需要。英国则是开 设新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课,围绕学科群来安排课。体育课设置基础化,基础科学在 全部知识中是最稳定持久,不易老化的部分 13。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掌握全部现代 科学是不可能的, 只有拥有雄厚的基础科学知识, 才一能提高适应能力。 课设置国际化、 个性化,根据本国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课,课体系中术科课不仅开设了常规运动 项目,还开设了民族传统项目,而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实践课不仅仅是竞技运 动项目,普遍重视开设健身、娱乐、休闲、医疗、野外生存等课。课设置小型化,增加 课门数,为了拓宽加深学生的知识基础,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体育院系在教 学管理上都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刻苦学 习,鼓励提前修完学分,实行更为灵活的教学管理 14。国外关于课程改革的文章有:金 玲美国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启示 、李家奎日、英、 美三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黄爱锋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结构外差异 析因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7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湖北省 13 所高校(湖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三峡 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襄樊学院、孝感 学院、咸宁学院、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田径普修教学大纲、教材和部分教学资料、以田径课程 改革发展为线索,重点查阅和收集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资料,同时查 阅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论文集有关田径发展情况研究,为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育教育 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改革现状及优化研究提供可靠的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以湖北省 13 所高校(湖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三峡 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襄樊学院、孝感 学院、咸宁学院、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为调查对象,向 40 位有关 专家领导和湖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60 位田径普修课教师和 240 位学生发放了问 卷,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邮寄问卷调查。 2.2.2.1 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编制相关问卷,问卷主要分 3 部分: (1)对省内省外体育专家、领导和省内 13 所体育院系田径教师进行田径普修课程 改革现状及相关情况的调查,为研究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现场 问卷调查和邮寄问卷调查。 (2)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等级,对省内 13 所体育院系进行分层抽样,分别抽取武汉 体育学院、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襄樊学院 2007 级和 2008 级体育教育专业的一个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班级发放学生问卷,均为现场发放。 首先通过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初步了解当前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 体系的现状,按照体育科研方法对问卷设计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卷设计兼顾本研究 的需要和方便对象的填答,故问题的调查多采用单选题和多选形式,简单易答,得到了 调查对象的认真对待和较好的配合。 2.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在调查问卷设计完毕之后,为了确保其客观、真实和有效性,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 卷的内容效度进行检验。效度的检验方法如下:问卷初稿经导师审核、征求有关专家意 见和反复修改后, 再请 20 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 其中教授 15 名, 副教授 5 名, 专家构成及效度评定结果如表 2-1 和表 2-2 所示。有 85%的专家认为效度较高,达到了 要求,可以发放。 表 2-1 专家问卷效度评价的专家构成表(n=20) 职 称 教授 副教授 人 数 15 5 百分比 75% 25% 表 2-2 专家问卷效度评价结果表(n=20) 效度 高 较高 一般 较差 差 人 数 2 17 1 百分比 10% 85% 5% 2.2.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确保调查问卷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检验方法如下: 问卷的信度依据“重测信度法”来检验,即在三周后,随机抽取 20 位专家、40 位老师和 80 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两次问卷结果差异程度来检验问卷信度。 结果表明问卷具 有较高信度,可以发放。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9 表 2-3 问卷重测信度检验表 再测数 两次测量的间隔时间 相关系数 p 专家 n=20 3 周 0.92 0.01 教师 n=40 3 周 0.90 0.01 学生 n=80 3 周 0.89 0.01 2.2.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选取武汉、黄石、襄樊、咸宁等地高校,对有关专家、老师、学生及领导进行了问 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340 份(见表 3-4) ) 。共回收调查问卷 340 份,其中有效问卷 331 份,有效率为 97.4%。 表 2-4 调查表发放和回收情况 问卷类型 发放份数 回收份数 有效回收份数 有效回收率(%) 领导及专家问卷 40 40 40 100 教师问卷 60 57 55 91.7 学生问卷 240 238 233 97.1 总 计 340 335 328 96.5 2.2.3 专家访谈法 与省内外 40 几位体育专家、教授和资深人士进行访谈或邮寄问卷请教,重点关于 此次田径类课考核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对湖北高校体教专业田径普修课的考核现状及改 革设想、效果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访谈并征求改革意见,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 参考依据。 2.2.4 逻辑分析法 从逻辑角度对查阅和调查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主要运用分析和归纳综合、抽象和 概括的方法,以达到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理清和把握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 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和优化对策。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0 2.2.5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运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 和 spss15.0 统计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 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11 第三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田径普修课概念的界定 田径普修课程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热爱田径运动,初步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 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及一些健身项目的教学,并初步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方法; 而田径专修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对田径运动有更深 刻的理解, 并具备一定的训练能力和研究能力。 即普修课体现了对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 其开设的目的是为打好共同的基础,专修课则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尊重和发展,其 开设目的是为打好分流作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整体,从一定意义上讲, 普修课是专修课的基础,专修课则是普修课的巩固、提高和必要的补充。只有明确了田 径普修课和专修课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优化整合田径普修课的教学内容 15。 3.2 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现状调查 3.2.1 对指导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解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教育部共颁布了 3 套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教学 计划) ,这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课体系,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套课程方案(教学计划)颁布后,教育部相应都出台了主 干课教学指导纲要(基本要求) ,以便为各高校在制定课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开展教 学评估、实施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提供依据 16。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表 3-1 我国历年来颁布的有关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相关文件 时间 文件 1991 年 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1992 年 全国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基本要求 1997 年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 1998 年 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教学指导纲要 2003 年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 2004 年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各类主干课教学指导纲要 2003 年 6 月, 课程方案 )的颁布,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胜 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 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课程方案自颁布以来,受到了高校 体育专业教师普遍好评,为体育专业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该课程方案的颁布与实 施充分考虑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体育发展带来的社会 人才需求倾向,无论在培养目标、规格、结构与内容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创新发展,使体 育专业课与体系的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课程方案的主干课中,首次出现“田 径类”课的概念,其中包括田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等课。2004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的课程纲要是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它是各有 关学校制定课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开展教学评估、实施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的重要依 据,也是教育部对体育教育专业点进行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3.2.2 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现状 3.2.2.1课程纲要的执行情况调查 表 3-2 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执行课程纲要的调查情况 调查内容 学校 (n) 百分比(%) 执行 8 61.5 部分执行 5 38.5 未执行 0 0 在对湖北省 13 所高校执行课程纲要的情况调查(如表 3-2)显示,有 61.5%的 第三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13 院校能按照教育部印发的课程纲要进行教学;有 38.5%的院校部分内容按照课程 纲要 执行, 据调查主要因有两点:1、 田径课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尚不完善, 很难满足开设需要。2、部分院校领导和老师对课程纲要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 3.2.2.2 教学大纲的参照情况调查 表 3-3 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教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参照课程纲要情况 参照课程纲要年代 n(学校) 百分比(%) 1998课程纲要 6 46.2 2004课程纲要 7 53.8 表 3-3 显示,有 46.2%的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参照的是 1998 年的课程纲要 , 有 53.8%的学校制定教学大纲时参照的是 2004 年的课程纲要 ,说明湖北省各高校在 制定教学大纲时并没有参照统一的课程纲要 ,因此,与之对应制定出的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及教学管理等相对混乱。 3.3 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调查分析 3.3.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目标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近年来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纲要和结合专家意见,笔者把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课程目标的发展分为 1998 年以前、 1998 年2003 年、 2003 至今三个阶段做了对比 研究,他们各自具有特点如下: 1998 年以前, 此阶段课程目标的主要特点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线构建课, 以运动技术 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1998 年2003 年,此阶段课程目标的主要特点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2003 年至今,此阶段对课培养目标的总阐述是“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根据新的 课程方案 ,对主干类课之一的田径课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把学 生的健康、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指导能力的培养列为重要目标。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4 3.3.2 田径普修课程目标现状调查 通过对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调查,目前湖北高校体 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较好地掌握田 径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具备指导学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的能力。 与 2004 年的课程纲要中提出的课程目标相比,总体在思想和观念上基本紧跟形势, 但两者相比,湖北省的课程目标显得较为单一,与 2004 年的课程纲要所倡导田径 运动的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三性合一的教学模式,运用田径运动的多种属性,提高 学生的田径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拓展田径类课的内容相差甚远,由此 可见,目前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还有待完善和补充。 3.3.3 教师和学生对田径普修课价值的认知情况 教师是课的实施者,在教育变革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是课实施的直接对象,是 课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对田径类课的价值认识情况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情 况。 因此我们对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教师和学生对田径普修课的价值取 向问题进行了调查,如表 3-4:分别有 81.7%的老师和学生认识田径类课有使学生达到 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的价值,占价值取向调查的第二,仅有 48.3%的老师和 38.3%的学 生认为田径类课能提高教学的基本能力;而也只有 18.3%的老师和 15%的学生认为田径 类课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 占价值取 向调查之尾。由此可见,在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师和学生中,对田径类课价值 的理解存在明显的重竞技性,轻健身性,轻能力的培养功能。说明他们对田径类课的健 身和培养能力的价值理解甚少。 表 3-4 田径教师和学生对田径普修课价值取向的认知调查表 教师(n=60) 学生(n=240) 田径课价值 频数 % 频数 % 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52 86.7 204 85 达到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 49 81.7 196 81.7 具备田径类课教学的能力 29 48.3 92 38.3 健身且具备指导课外田径健身锻炼的组织管理能力 23 38.3 48 20 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1 18.3 36 15 第三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15 3.4 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现状调查 3.4.1 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选用情况的调查 根据课程纲要的要求和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制 定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运动能力、理论部分和技术部分和新开课程 四大板块拟定了调查问卷,如下表 3-5,可以看出: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 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相对集中,基础运动能力部分中对走、跑、跳、投的多种教学方法 与手段的开设学校数为 100%, 田径基本理论部分中对田径运动概述、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开设学校数为 100%;田径运动常见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田径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田径 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开设的学校数相对较少,主要技术部分中短跑、跨栏跑、推铅球、 掷标枪、跳高、跳远开设数为 100%,而掷铁饼、三级跳远开设的学校数分别只占 30.8% 和 23.1%,撑竿跳项目已无一学校开设。新开课更无一所学生开设。由此可看出,湖北 省大多数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项目上, 基本是以竞技 为主线而构建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较少,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复设置现象,与社会的 需求不相吻合,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个性得不到很好发展,一定程度 上不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和完善。 表 3-5 湖北省 13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内容开设情况调查表 类别 序号 教学内容 开设学校数(n) 学校开设百分比(%) 1 走、跑、跳、投的多种健身运 动练习方法与手段 7 53.8 基础 运动 能力 2 走、跑、跳、投的多种教学方 法与手段 13 100 1 田径运动概述 13 100 2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13 100 3 田径运动教学 8 61.5 4 田径运动的选材 9 69.2 5 田径运动竞赛场地画法 9 69.2 6 田径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 7 53.8 基 本 理 论 7 田径运动常见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4 30.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6 8 田径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 2 15.4 1 短跑 13 100 2 中长跑 7 53.8 3 竞走 0 0 4 跨栏跑 13 100 5 推铅球 13 100 6 掷标枪 13 100 7 掷铁饼 4 30.8 8 跳高 13 100 9 跳远 13 100 10 三级跳远 3 23.1 主 要 技 术 部 分 11 撑竿跳 0 0 1 定向越野 0 0 新开 课 2 野外生存生活 0 0 3.4.2 田径普修课学时数及技术课与理论课学时比例情况 表 3-6 湖北省高校体教专业田径普修课学时数及技术与理论课学时比例情况 学校 技术课学时 理论课学时 田径课总学时 技术与理论课时比 武汉体育学院 82 14 96 5.9:1 湖北大学 86 20 108 4.3:1 江汉大学 100 22 122 4.5:1 三峡大学 98 18 116 5.4:1 长江大学 86 20 108 4.3:1 湖北民族学院 64 12 76 5.3:1 湖北师范学院 62 18 80 3.4: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70 18 86 3.9:1 襄樊学院 82 14 96 5.9:1 孝感学院 102 18 120 5.7:1 咸宁学院 96 18 114 5.3:1 黄冈师范学院 82 14 96 5.9:1 华中师范大学 76 12 88 6.3:1 平均课时 83.6 16.8 100.5 5.2:1 第三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17 根据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课程方案 ,把田径普修课分理论讲授和技术实践两部 分,总课时为 170 学时,分配在两学年四个学期中进行,其中技术部分共 132 学时,理 论部分共 38 学时,其合理比例为 3.3:1,而湖北省从调查统计中得出,田径普修课平均 课时为 100.5 学时,其中技术课为 83.6 学时,理论课为 16.8 学时,技术课时与理论课 时比例为 5.2:1。 说明湖北省 13 所高校田径普修课总学时都进行了大幅的压缩, 总学时 数的降低势必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冲击, 致使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了田径教师 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湖北省13所高校中其中绝大部分的田径技术课与理论课比例远大 于教育部 2002 年颁布的田径教学大纲中的比例(3.3:1) ,这说明湖北省存在技术课课 时相对过多,理论课课时相对较少的局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分析原因有二: 1、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班的学生几乎没有运动员,学生的专项素质相对较低,在教 师的指导下提高需要占用一定的课时;2、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仍然停留在以技评为主的阶段, 教师和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 动作的练习和提高上。这不仅造成了学时比例的不合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 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对田径课时数的压缩,各位田径老师对课应进行的 改革内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表 3-7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老师对课时减少采用的办法调查(n=60) 改革内容 赞同(n) 百分比(%) 课指导思想 38 63.3 教学内容 56 93.3 教学方法与手段 48 80 考核与评价体系 30 50 教材体系 18 30 增加课时 22 36.7 提高教师素质 42 70 调查结果显示:93.3%的老师认为应首先改革教学内容, 80%的老师认为应改变教学 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素质的改革有 70%的老师支持,只有 36.7%的老师认为应该适当 的增加课时,这说明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缓解课时不断压缩所带来的压力,大部分 老师认为应首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入手。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8 3.4.3 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相关问题的调查 表 3-8 体育教育专家对目前田径普修课程内容情况调查(n=40) 完全能 基本能 不清楚 不太能 频数 % 频数 % 频数 % 频数 % 1 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0 0 14 35 10 25 16 40 2 能否完成技术、技能教学目标与任务 4 10 26 65 4 10 6 15 3 能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 2 5 8 20 14 35 16 40 4 能否提高学生教学能力 0 0 10 25 14 35 16 40 5 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0 0 2 5 16 40 22 55 就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相关问题的调查中, 从五个方面对田径普课专 家进行了调查访问,具体的调查内容如表 3-8 所示。可以看出,对于现行田径教学内容 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个问题的调查中,35%的专家选择了基本能,40%的专家选择了 不太能,这说明多数专家对多年的田径教学内容的总体感觉是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能否完成技术、技能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调查中,65%的专家选择了基本能,只有 10% 的专家持选择了不能,说明,大多数专家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基本能完成技术、技能的 教学目标与任务;能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的调查中,有 40%的专家对此问 题持否定态度,35%的专家表示怀疑,仅有 5%和 20%的专家选择了完全能和基本能,这 表明现行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说难以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原因何 在,值得田径课的设计者、执行者深思;在对能否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能否提高学生综 合能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