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划分课件.ppt_第1页
头穴划分课件.ppt_第2页
头穴划分课件.ppt_第3页
头穴划分课件.ppt_第4页
头穴划分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针,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有的是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焦氏头针,山西焦顺发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以针刺为手段治疗各种疾病。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病。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之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眉枕线:是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1运动区,【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区。【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2感觉区,【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自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上l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后头部、颈项部疼痛、头鸣;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3舞蹈震颤控制区,【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4晕听区,【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4厘米。【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5言语二区,【部位】:相当于顶叶的角回部。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主治】:命名性失语。,6言语三区,【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主治】:感觉性失语。,7运用区,【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主治】:失用症。,8足运感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l厘米,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主治】:对侧下肢瘫痪,疼痛,麻木,急性腰扭伤,夜尿,皮质性多尿,子宫下垂等。,视区、平衡区,9视区【部位】: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l厘米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10平衡区【部位】: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厘米处,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主治】:小脑性平衡障碍。,11胃区【部位】: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主治】:胃痛及上腹部不适等。12胸腔区【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向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主治】:胸痛、胸闷、心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哮喘、呃逆、胸部不适等症。,13生殖区【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白带多;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14血管舒缩区【部位】: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国际头针标准线,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映了经络、穴位等理论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于1984年5月在东京)经过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一)MS1额中线【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癫痫。(二)MS2额旁1线(胸腔区)【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主治】: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对心慌、气短、浮肿、尿少有一定的效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MS3额旁2线(胃区、肝胆区)【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主治】:对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四)MS4额旁3线(生殖区、肠区)【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双侧足运感区治疗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烦渴、多饮、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对下腹部疼痛有一定疗效。,(五)MS5顶中线【部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昏厥,癫狂,痫症。(六)MS6顶颞前斜线(运动区)【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言语一区),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七)MS7顶颞后斜线(感觉区)【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将全线分为五等分段。【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痛、颈项痛和头鸣;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等。,(八)MS8顶旁1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4.5厘米)。【主治】: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明。(九)MS9顶旁2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至承灵穴)。【主治】:头痛,偏头痛,眩晕。,2019/12/14,19,可编辑,(十)MS10颞前线【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主治】:偏正头痛,目外眦痛,耳鸣,痫症。(十一)MS11颞后线【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主治】:头痛,偏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鬓发部疼痛。,新治疗区,(一)安神区【部位】眉间(即印堂)向上引2cm连线【主治】安神作用(二)强壮区【部位】从百会沿前正后中线,向前后各刺3cm(前神聪透后神聪)【治疗】神经官能症,(三)鼻咽口舌区【部位】前后正中线,发迹上、下各2cm(即上星穴向下透刺,标准化方案的额中线)【治疗】呼吸道感染(四)精神情感区【部位】在血管舒缩区与胸腔区之间,平行正中线,左右旁开2cm【治疗】精神情感障碍,(五)制狂区【部位】从枕骨粗隆外(相当脑空处)取35度角向哑门,左右斜下至第二颈椎横突【治疗】精神情感障碍(六)腰区【部位】枕骨粗隆上4cm,视区旁开1.5cm【治疗】腰痛,(七)癫痫区【部位】晕听区上1.0cm【治疗】镇静安眠作用(八)通顶区【部位】上星透百会【治疗】用于针麻手术(九)通顶旁区【部位】五处透通天【治疗】针麻手术,(十)手指加强区【部位】顶颞前斜线中2/5(上肢运动区)下段,双侧旁开1-1.5寸处.【治疗】加强上肢功能的恢复(十一)失算区【部位】感觉区上点向后3cm,与前后正中线呈60度角,向后外刺5cm.【治疗】提高识别数学符号的能力,(十二)锥体区【部位】第二颈椎棘突向上1.5cm,左右各旁开1cm,向下刺3cm【治疗】改善运动障碍,尤其对运动功能改善运动迟症状效果显著(十三)颞三针【部位】第一针: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1cm处,向后刺3cm;第二针:耳尖上1.5cm处向后刺3cm;第三针:耳尖下2cm向后2cm处,向后刺3cm【治疗】增强感受性语言和记忆的储存,(十四)额五针【部位】前额发迹上2cm,大脑外侧裂之间,由前向后共刺五针,每针进针约3cm,五针间距离相等.【治疗】额前区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十五)运动前区【部位】运动区上点向前4cm处向后刺3cm,距中线左右各1.5cm处各刺一针,共三针.【治疗】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强握,(十六)声记忆区【部位】在顶骨结节的下方和后下方,该区较广泛,在该区交叉刺两针【治疗】听觉失辩症,患者能够听到声音但声音不再有意义(十七)声音形成区【部位】声记忆区下方,乳突的后方,向下刺3cm【治疗】促进语言的恢复,(十八)言语区【部位】Brocas区,在额下回后部,额五针的第一针,运动区的下2/5的前方【治疗】反应迟钝、失语、说话不清或讲话吃力(十九)哑穴风池上4分主治假性球麻痹,(二十)运动区透感觉区五针【部位】与运动区呈90度角,从运动区向感觉区透刺,从上至下,等距刺五针。【治疗】偏瘫(二十一)眼球协同运动中枢【部位】前额入发际2cm,中线旁开2cm【治疗】眼肌麻痹,于致顺头针,七区划分法、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根据场的理论,提出了新的头穴分区方法,将头部分为7个治疗区,即顶区、顶前区、额区、枕区、枕下区、颞区及项区,在相应刺激区采用从刺(即每区刺入3-5针,以将病变部位覆盖为宜)、长留针(6-8小时左右)、间断捻转(留针期间捻转3-6次)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可提高疗效。具体划分如下:,1.顶区,【部位】从百会至前顶(或从前顶至百会)及其向左、右各1及2寸的平行线。其直下有中央前回、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及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的一部分【治疗】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包括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及各种疼痛),大小便障碍,空间定位障碍,失用证及癫、狂、痫。,2.顶前区,【部位】从前顶至囟会(或囟会至前顶)及其向左、右各1及2寸的平行线。其直下为额上回、额中回的后部。【治疗】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植物神经功能异常、肢体浮肿、皮温变化、木僵状态及书写不能等,3.额区,【部位】从囟会至神庭(或神庭至囟会)及其向左、右各1及2寸的平行线。其直下为额叶的前部。【治疗】精神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迟钝、缺乏自制、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障碍、性格改变、烦躁易怒等,以及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障碍、睡眠障碍、癫狂痫和其它神志变化,4.枕区,【部位】从强间至脑户,及其向左、右各1及2寸的平行线。其直下为枕叶【治疗】视力障碍及眼病5.枕下区【部位】从脑户至风府及从玉枕(脑户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