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轨迹汉语102 孟影 10185215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影响很大。循着其发展轨迹,我们可以追溯到最早出现景物描写诗的诗经和楚辞时期,这一时期可谓是山水田园诗发展的源头。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形成东晋、南朝山水田园诗派,奠定了我国山水田园诗发展的基础。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使我国的山水田园诗发展到新的高峰。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宋代以后,山水田园诗趋于衰落,虽没有盛唐的风采但仍有一些传世的佳作。关键词:中国 山水田园诗 发展轨迹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最灿烂夺目的乐章,而山水田园诗则是这恢宏华章中清新淡雅的一页,如一缕清风带给我们心灵的宁静与休憩。可是,由于受到社会实践条件和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把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的诗篇,没能在诗歌发展的最初阶段产生,而是在诗歌经历了长期发展才出现。本文追溯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源头,跟寻其发展的脚步探讨中国古代以描写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以及山水之景、游涉之情的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进入正文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问题。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题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一) 孕育萌生的表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题材范围来看,这其中已经有不少对山水田园的赞美之辞。 这种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简单的,但同样质朴感人。 如: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些我们今天还烂熟于心的名句就是因为对自然界景物的真实刻画,渲染了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文字描绘往往只是点到为止,不作更深入细致的描述,它们只是诗人借以引发烘托情绪的媒介和载体。楚辞中关于自然山水的描写,较之诗经更为具体、细致,笔墨也更多一些,显示出作者较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较高的审美追求。 诗中借自然山水表现的情感更炽热更浓烈,描写也更富有层次性,体现出对自然客体的全面勾勒。 九歌湘夫人中,萧瑟的秋风,碧绿的湖水,树木、花草、水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自然画面,作者有意识的地借景抒情,满心的等待,望眼欲穿的期盼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得以表现,来衬托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和诗经中情感表现的一笔带过,轻描淡写不同,离骚的情感表达浓烈有不容忽视的艺术感染力。 自然景物在诗人屈原笔下,不只是简单以此物比彼物,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在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中有意识的流露出来。山水景物在楚辞中仍然处于陪衬附属地位,写景抒情仅仅是为了渲染气氛,寄托情感,诗人并未把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但是自然景物已经成为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田园在这里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对后来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本可以一路高调发展的山水田园诗到了汉代却受到汉赋的排挤。汉赋的出现,使自然景物的从属身份开始改变,山水田园不再是抒情言志的附庸。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由社会伦理、民众教化转向自然山水的摹写和再现,自然景物、外在的物质世界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 汉赋注重对外部世界的赞美,注重对客观世界景物美的追求。张衡的归田赋无疑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的上乘之作。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想远离污浊的官场而做不到的张衡在内心深处憧憬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自然界的万物和谐而美好的存在着,诗人沉浸于其中,其乐无穷。 尽管只是设想,但却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对田园风光的清新描绘,对自然景物的无限向往正是诗人渴望身心自由,排解精神苦闷的外在体现。历经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们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然审美意识,欣赏和表现山水自然美的能力也越来越高。 汉末建安时期,无论在诗歌还是辞赋、书札中,都普遍地大量地描绘自然山水。 曹操的观沧海通过描绘壮观之景,意在抒发自己的胸襟抱负。 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为山水田园诗在魏晋六朝的独立和发展做了准备,为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储备了资源。(二)晋宋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中国古典诗歌中很早就出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但山水田园作为一种诗歌题材在创作上得到重视并初步走向兴盛,要到东晋后期和刘宋时期。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自然山水才真正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此时,以陶渊明和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创作了大量描写和赞美大自然的诗作,形成中国诗史上山水田园诗的第一次创作高潮。 晋宋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是田园诗,在谢灵运是山水诗。在这以前,诗歌中有关山水田园自然风景的描绘并不少,但严格说来,大多只是作为起兴的手法,或是以景托情,创造气氛,并不是诗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说,真正作为山水田园诗的流派的形成,是在晋宋时期。自此,山水田园诗脱离了依附于其他诗歌的附庸地位,独立于诗歌园地了。 陶渊明的诗严格上讲只有游斜川一首是山水诗,他写的多是田园诗。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渊明的诗,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他的诗还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甜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从他的抒写田园诗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田园诗歌的艺术特色:1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2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3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 4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并日渐兴盛。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 谢灵运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山水诗的主要艺术成就是:1.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2.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3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三)盛唐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延续到盛唐时期。晋宋山水田园诗由于产生于同一历史背景而有着共同的思想艺术特征。在思想上,它们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厌弃和对理 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真率淳朴的人格魅力;在艺术上,诗歌因道家养生论导致的畅神原则和魏晋人物审美观念而呈现出光 亮清朗的取景美学,因新的诗歌题材要求和传统诗歌技巧的结合 而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论,因为玄学美学观而造就了平实清 新的语言艺术.虽然由于作者的出身地位,生平遭际以及描写对 象的不尽相同,这些特征的表现同中有异,未能形成统一和谐的山水田园诗派,但正是这些思想艺术上特征,直接促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并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整个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总体上所涉及题材范围从名山大川到五湖四海,从原始的自然山水到人化的田园别业,讴歌山水田园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情感体验,尽管中晚唐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对残酷现实的真实描摹,但涉及的范围和整个大唐山水田园诗歌的盛世景观相比,只能算得上是整幅宏伟画面的点缀和补充,所以,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了盛唐。 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佛老思想的提倡,隐逸思想的流行,中国的古典山水田园诗又一次得到了繁荣和发展。代表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等。他们都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著称,艺术风格也较接近,因此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至于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一生大半是在漫游中度过,长期深入的游览和观察,使他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壮丽优美山河的诗篇,其中许多写景诗是写山画水的千古绝唱。下面主要介绍的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孟浩然和王维两位诗人。 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他的一生 大部分时间是隐逸和漫游,他赏玩了无数名山胜迹,把一颗被盛世遗弃的心溶化在山水之 中,获得了许多精神乐趣。他忘情地投入大 自然的怀抱,对 自然美“探讨意未穷,回妒夕 阳晚”,从他的笔下,流出了一首首清新优美 的山水田园诗。在这些诗 中,虽然 也流露出了消极感伤幽独的思想感情,却更多地让人们感 到一颗热爱大 自然,热爱生活的纯真心灵。从艺术角度看,他的诗大多情景融切,兴象玲珑,意境浑然疏秀,语言素淡而韵味深远?“天边树若莽,江畔舟如月”,“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风鸣两岸 叶,月照一孤舟”,“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诗歌的意象大都直接呈现,鲜明逼真,生动活泼,体现出新颖独特的感受,而那语言的自然 秀润,明静淡雅,既有别于陈子昂的疏朴古直,更不同于齐梁诗风的浮艳轻薄,形成了清新俊逸的盛唐风格。孟浩然的作品标志着唐诗经过四杰、沈、宋和陈子昂等人的努力达到了成熟的境地,已经形成了盛唐诗歌浑融完整 的艺术风格即有华彩又有深刻意境乃至宏伟气 魄的诗篇了。李 白、杜甫等人并不照搬孟诗形式上的“淡”,但孟诗在“淡”中所包含的深厚、隽永、朴实、自然等素质,却被他们吸收并且向前发展了。 王维是描写闲静清新意境的圣手。作为一个“静者”、画家、音乐家、诗人,这些气质使他善于捕捉大 自然 中各种各样 的“静”,并采用多种手法来描绘它们,用以表达各种细腻感情,这不仅开拓了 山水田园诗的意境,而且也开创了新的表现手法。在他现存 的三百多首诗 中,有五十多首写静的意境,比例之大为任何人所不及,而且静 的状态各不相同?“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惟有 白云外,疏钟 闻夜猿”,“洞房深隐竹,清夜闻遥泉”,“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夜静群动息,蟋姑声悠悠”,“山中雨果落,灯火草虫鸣”,秋夜之静,竹林之静,僧房之静等等各不相同,相同的却是静中有动?“声喧乱石 中,色静深松里”,“谷静惟松 响,山深无鸟声”,“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他诗中的静,往往是一种“漠然 自定”的意绪 的外化,即 只是一种在动乱 中追求 内心安适,在现实生活中找一个避风港的表现。静动相因,相辅相成这一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王孟诗派的许多优秀山水诗中,出色地表现了大 自然 的美,将大 自然原始形态的美加以集 中、概括,达到引人 人胜 的艺术美,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美 的享受,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情 趣,丰富人们 的精神世界,这种作用是不可抹杀的。而他们在诗歌表现 自然美方面的成就则更 加不可低估。由于他们的大力写作,使我 国古典山水诗歌艺术达到了高峰,使诗歌表现 自然美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诗歌中情与景交融,诗与画结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四)宋代以后山水田园诗的衰退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秉承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衣钵,呈现出更为壮观的发展态势。尤其在题材范围上较之唐代诗歌描写的领域愈加广泛,扩展到真实的乡村生活,农村习俗之中,写尽农事劳作,风土人情。虽然此时的山水田园诗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山水田园诗的境界已经远远比不上唐代。南宋时期,对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发展,当首推“中兴四大诗人”。他们突破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在诗歌创作中获得了较大成就。其中如杨万里,他从大自然中取材,摄取生活中随时都可看到的平凡事物,用清新活泼、雅俗共赏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用品艺人代言合同样本
- 劳务项目合同样本
- 不锈钢冷轧窄钢带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合金钢涂层板带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用不锈钢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碳素工具钢和中空钢(钢坯)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劳保物资采购合同标准文本
- 劳动派 合同样本
- 人防产品合同样本
- 企业股东合作合同样本
- 找最小公倍数案例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试题(有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第七章-第九章)
- 维修人员管理奖惩制度3篇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产品推广活动策划方案详解
- 手卫生知识宣教培训
- 上门催收技巧培训
- 【初中地理】《日本》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 智能定时开关插座设计与制作
- 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