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银针布针方法.doc_第1页
细银针布针方法.doc_第2页
细银针布针方法.doc_第3页
细银针布针方法.doc_第4页
细银针布针方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银针布针方法一、骶髂关节及腰椎棘突旁密集型银针布针方法腰部是人体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颈背部及下肢病症往往与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息息相关,临床实践中,腰骶部的治疗应做为重中之重。(一)腰骶部1.布针范围:腰三角区外段髂棘-髂后上棘-髂后上棘内上缘、骶髂关节内侧缘。2. 主治: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所致腰骶痛、下肢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3. 目标软组织:腰背筋膜、竖棘肌、腰方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4. 布针方法:俯卧位,腹下垫枕。标记两排弧形的进针点,第一排髂棘下缘1cm,第二排向上向内 3cm,其每个进针点位于下排两个邻近针点中间的上方。下排的进针点系直刺,先沿弧形中段的髂后上棘内上缘贯穿骶棘肌附着处直抵骶骨背面外上部;再沿弧形下段的骶髂关节内侧缘贯穿此肌附着处直抵骶骨背面外侧部;后沿腰三角区外侧的部分髂棘贯穿腹肌等附着处。上排进针点由后上方(或后内方)向前下方(或前外方)作斜刺,抵髂后上棘内上缘、骶髂关节内侧缘或髂棘后,再做小幅度提插,分别抵达并贯穿三者各自的前缘肌附着处。但当针头贯穿髂棘的肌附着处后须分别沿骨面改用向前下方深入 1.5cm 的骨膜下刺。(图 7-1、图 7-2) 图 7-1 双侧腰骶后部定点全貌图 图 7-2 双侧腰骶后部针刺全貌图双侧5. 注意事项:(1)下排针刺始终以髂嵴唇为骨性标志,在其上做提插松解后再抵达骶骨背面。(2)上排针抵达髂嵴唇后沿内唇提插松解内唇骨骼肌附着,然后再进入骶髂关节。(3)髂骨外侧进针不要太深,始终以髂嵴为标志,以免伤及腹部脏器。6. 腰骶部少针精刺或多次治疗图例6.1 骶髂关节一边 3 针,针尖向骶髂关节方向斜刺,腰椎棘突旁的针刺方向为斜刺 30 -45。下次治疗点可选择两点中间。(图 7-3、图 7-4) 图 7-3 图 7-46.2 骶髂关节针刺点图,可根据需要下次采取治疗点。(图 7-5、图 7-6) 图 7-5 图 7-66.3 单侧骶髂关节治疗点与腰椎棘突旁针刺点图。(图 7-7、图 7-8) 图 7-7 图 7-86.4 骶髂关节骨骼上针刺图。(图 7-9、图 7-10) 图 7-9 图 7-10(二)腰部1. 布针范围:T10 S4 棘突两旁。2. 主治:腰骶痛、腰臀腿痛、膝痛、腰部软组织损害所致的腹部病症。3. 目标软组织:竖棘肌在 T12 S4 附着处(棘突、椎板、后关节)。4. 布针方法:患者俯卧位,较瘦小的患者可腹部垫高枕。从骶骨开始向上,含全部腰椎至 T12 椎下(胸椎下端范围内)。一般一边布两排针,内排贴近棘突,外排据内排 3 4cm。从 L12 到 S4 共 4 排针,棘突两侧(夹脊两排)内排,每排大约各 11 12 针,外面两排(外排)约各 10 11 针。先打内排针,后打外排针;脊突两排帖着棘突边缘直刺,然后提插到椎板或背面,沿着棘突板进针比较安全;外两排向内斜刺至椎版或背面,再向外提插至后关节或背面外侧。针尖不可向内上,尤其在棘突间,针尖向外上方移动,方能进针到后关节。(图 7-11、图 7-12) 图 7-11 腰椎两侧针刺治疗定点 图 7-12 腰椎单侧针刺全貌5. 注意事项:此处治疗最容易刺破硬膜造成脑脊液漏,术后出现站立时头痛、恶心、呕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给病人解释清楚,不用惊慌,去枕平卧,补液每天 2500 3000ml 盐水,且忌用甘露醇 ! 一般 3 7 天症状缓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内排可采用向臀侧的斜刺,这样能有效的避免针刺入椎管。6. 腰部少针精刺或多次治疗图例6.1 胸椎下端与腰椎棘突旁针刺点,针尖可向下斜刺30-45进行针刺松解。下次治疗点可选择上次针刺中间点;(图 7-13、图 7-14) 图 7-13 图 7-146.2 腰椎棘突单侧治疗点图(图 7-15、图 7-16) 图 7-15 图 7-166.3 腰椎棘突旁银针在骨骼点位置图(图 7-17、图 7-18) 图 7-17 图 7-18二、臀部密集型银针布针方法(一)髂翼外面臀后侧1. 布针范围:臀后侧位于髂嵴后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的皮肤区域。2. 主治 : 臀痛、下肢病症。3. 目标软组织:髂棘后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臀中肌,部分臀大肌、臀小肌附着处,同其坐骨大切迹后缘、中缘附着的延伸骨膜。4. 布针方法:患者俯卧位,可腹部垫高枕。自髂嵴后缘下 0.5cm 处开始,作 4排横向的孤线,间隔 2cm,每排为 6 个进针点,针距 1cm,再在坐骨大切迹后缘取3 个进针点。上面两排向坐骨大切迹方向做骨膜下刺;下两排向坐骨大切迹后缘作斜刺;下面 3 针需先打到坐骨大切迹上方的髂翼骨面,再小幅提插到坐骨大切迹的后缘,并刺准中缘后改作骨膜下刺,贯穿骨膜后针停在坐骨大切迹边缘,切勿继续深入打入坐骨大孔。(图 7-19、图 7-20) 图 7-19 髂翼外面臀后侧针刺治疗定点 图 7-20 髂翼外面臀后侧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靠近髂前上棘的那一针骨膜下刺很容易弯针。起针后按压片刻,这些部位通常与“臀中部”一起打,并可同时打骶骨的外侧缘。6. 臀部少针精刺或多次治疗图谱6.1 臀部痛点针刺治疗点,下次可选择上次治疗点中间治疗;(图7-21、图7-22) 图 7-21 图 7-226.2 坐骨大切迹针刺点(图 7-23、图 7-24) 图 7-23 图 7-246.3 臀部少针精刺和多次治疗点在骨骼上图(图 7-25、图 7-26) 图 7-25 图 7-26(二)髂外侧面(髂外三肌)1. 布针范围:髂翼外侧面髂嵴至股骨大转子之间的皮肤。2. 主治:臀痛、大腿根疼痛、下肢外侧及前外侧病症、局部疼痛、腹股沟区疼痛、大腿外侧及小腿外侧疼痛。3. 目标软组织:髂翼外面旁侧三肌,阔筋膜张肌,整个臀小肌,部分臀中肌。4. 布针方法:健侧卧位,下方之腿屈曲,上方之腿必须伸直,两腿之间垫两个枕头,以病人姿势舒适为宜。在髂翼外侧髂嵴至大转子之间,根据髂嵴至股骨大转子的距离定 5 7 排针,第一排沿髂嵴缘,最后一排在大转子上方 1cm。第一排针均为骨膜下刺,纵向的前后两排针也采取骨膜下刺,其余采取直刺或斜刺,最好是斜刺。(图 7-27、图 7-28) 图 7-27 髂外侧面(髂外三肌) 图 7-28 髂外侧面(髂外三 肌)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该部位是银针针刺中最痛的部位之一,尤其是骨膜下刺,针刺过程中针感(一般为酸胀感)通常会传导到小腿外侧,考虑髋关节外展、内收肌群的拮抗平衡关系,臀外侧部一般与股内收肌部对应针刺治疗。针刺结束后病人仰卧位做主动蹬腿锻炼(术者协助抗阻力),下床后要马上走路或蹲起锻炼,坚持 10分钟以上,至行走基本自如,才能离开诊室。6. 少针精刺与多次治疗点图(图 7-29、图 7-30) 图 7-29 图 7-30(三)臀内侧部(骶骨外侧面)1. 布针范围:髂嵴内三分之 - 骶骨外侧面 - 尾骨上段。2. 主治:臀痛、尾痛、大腿后侧病症。3. 目标软组织:髂翼外面内侧、骶骨背面臀大肌、骶结节韧带。4. 布针方法:从髂后上棘外缘 - 髂后下棘外缘 - 骶骨末端背面(接近尾骨)尾骨上部。左右两侧臀部各打两排,针距为 2cm,上排约 7 10 针,下排 6 9 针。先直刺至骨面,再作由内而外的骨膜下刺。(图 7-31、图 7-32) 图 7-31 臀内侧部(骶骨外侧面) 图 7-32 臀内侧部(骶骨外针刺治疗定点 侧面)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针刺起针后要局部加压,防止出血引起血肿。(四)大腿根部(股内收肌上部)1. 布针范围:股内收肌群和闭孔外肌附着处。2. 主治 : 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膝内痛、泌尿生殖系统病、下肢病症。3. 目标软组织:针对耻骨上支 - 耻骨结节 - 耻骨下支的股内收肌,和闭孔外肌附着处。4. 布针方法:仰卧位,大腿屈膝外展位,大腿下垫枕。第 l 针以耻骨结节为定位标志,第 2 针先摸到耻骨上支平行线上的股动脉搏动处在其内侧进针后,内避开股动脉朝着第 1 针方向斜刺,刺到耻骨上支骨面后,再沿着骨面作小幅度提插退回至股动脉后方的耻骨上支病变软组织。第 3 针位于第 1 针下方,并与前两针成等边三角形,进到骨面后沿耻下支向第 1 针方向斜刺。第 4 针位于上述 3 针的中央,直刺,朝着耻骨体,然后尽可能转向耻骨下支作骨膜下刺。第 5 针自髂前上棘直刺髂翼外面下端臀小肌深层附着处的皮肤进针点。(图 7-33、图 7-34) 图 7-33 大腿根部针刺治疗定点 图 7-34 大腿根部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1)第 l 针下面肌肉较少,较难固定,可在进针后将针的周围皮肤拎起一点,勿使针尖浮起。(2)定点时要定出股动脉并标记之。(3)禁止打到闭孔里面去,避免伤及其他组织,针尖尽量不要离开骨面。(4)针刺后要加压,防止出血。(5)根据需要可增加进针数量,以加强治疗效果。6. 内收肌群在骨骼上针刺点,为了加强疗效也可以密集型针刺。(图 7-35、图 7-36) 图 7-35 图 7-36(五)坐骨结节1. 布针范围:坐骨结节附近软组织压痛范围。2. 主治:大腿后侧痛、久坐久站后臀下部痛等。3. 目标软组织:骶结节韧带、股二头肌内侧头、股方肌、内收肌、股薄肌、半腱肌等。4. 布针方法:侧卧位,小腿内侧需垫枕,患者以舒服姿势即可。以坐骨结节压痛点为中心定N点,务必摸骨头定位。打第一针时,另一手触摸坐骨结节以定位定向,每一针首先达到骨面后,在小幅度提插松解坐骨结节软组织。可围绕坐骨结节围刺,针距为 2cm,务必针打在骨头上,切勿落空。(图 7-37、图 7-38) 图 7-37 坐骨结节针刺治疗定点 图 7-38 坐骨结节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如坐骨结节处疼痛一定要先排除继发引起的疼痛,(也就是先检查腰臀部),一般一次常规治疗即可。6. 围绕坐骨结节少针直刺或围刺在骨骼上图(图 7-39)图 7-39(六)耻骨联合1. 布针范围:耻骨联合上缘的腹直肌和棱锥肌附着处。2. 主治 : 小腹痛、痛经、性功障碍、直腰受限等。3. 目标软组织:腹直肌和棱锥肌的耻骨联合上缘附着处。4. 布针方法:患者仰卧位。自两侧耻骨结节连接线上缘作出相应的一排或几排针距为 lcm 的横向稍偏弧形(凸面向上)的进针点群,并用龙胆紫点成记号。均作直刺,贯穿耻骨联合上缘肌附着处,在耻骨上做小幅度提插,常规治疗一次。(图7-40、图 7-41) 图 7-40 耻骨联合针刺治疗定点 图 7-41 耻骨联合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直刺到耻骨上缘后,针尖要贴着趾骨内上缘小幅度提插,进针深度不要超过 2cm;进针不要太深,始终以耻上支为标志,以免伤及腹部腹膜及脏器。(七)股骨干外侧1. 布针范围:股骨外侧的诸肌附着处。2. 主治 : 用于股直肌、股外侧肌损害及膝外侧疼痛。3. 目标软组织:股直肌、股外侧肌及相应骨膜。4. 布针方法:仰卧位,小腿和胭窝垫枕。按压痛点范围布 N 排针,间距离约2cm,针距为 2cm。直刺至股骨干,对骨膜可做小幅度提插。(图 7-42、图 7-43) 图 7-42 股骨干外侧针刺治疗定点 图 7-43 股骨干外侧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针尖朝向股骨体的方向,治疗后加压防止出现血肿,建议患者针刺结束后病人仰卧位做主动蹬腿锻炼(术者协助抗阻力),下床后要马上走路或蹲起锻炼,坚持 5 10 分钟以上,至行走基本自如,才能离开诊室。三、膝部密集型银针布针方法(一)股骨内上髁1. 布针范围:膝内上部的皮肤区域。2. 主治 : 膝内侧痛。3. 目标软组织:股内侧肌后部、大收肌、胭绳肌、皮下脂肪。4. 布针方法:股骨内上髁上按压痛点范围布 N 排针。近股骨内侧髁的第一排针为骨膜下刺,充分松解骨骼肌在内侧髁上的附着,其余为直刺或斜刺。(图7-44、图7-45) 图 7-44 股骨内上髁针刺治疗定点 图 7-45 股骨内上髁针刺全貌图5. 注意事项:该部位较痛,可行浸润麻醉。避免进针时伤到半月板,避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手摸到关节缝隙,进针时避开即可。二是进针时斜刺进针,针尖在骨面滑行,针尖一般不要离开骨面,可避免伤及血管与半月板。(二)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的髌下脂肪垫)1. 布针范围:膝前下方的皮肤区域。2. 目标软组织:髌下皮下脂肪、髌韧带、支持带、髌下脂肪垫。3. 布针方法:仰卧位,膝下可垫枕。沿髌骨下缘弧形定一排针,向下 2cm 定第二排针。先打第二排针,左手向下推髌骨,右手持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