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概述.ppt_第1页
传染病概述.ppt_第2页
传染病概述.ppt_第3页
传染病概述.ppt_第4页
传染病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掌握:传染病、感染、消毒、隔离的概念及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特点,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其报告时限和管理办法。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预防。了解: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学习目标,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真菌、原虫、蠕虫等。寄生虫病由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概念,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在公元6世纪突现于中东,然后一路流行至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1亿人,并导致了一个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埃博拉出血热:提起生物恐怖袭击,人们马上就会想起炭疽和天花。然而年造成全球恐慌的炭疽杆菌,在年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年,一种和炭疽同样恐怖的新型病毒在刚果大规模暴发了次,这就是人们尚不熟悉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的,但科学家们一直未能发现其真正的动物宿主,更多的证据表明它可以通过接触、输血、呼吸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病死率达到。患者死亡时器官溶解,全身毛孔和腔道出血,死状恐怖。故该病毒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武器。,永不褪色的记忆,这里危险,让我来,历史不会忘记,2003年的3月25日凌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叶欣,因抢救SARS病人而不幸染病,光荣殉职。“这里危险,让我来”,这是她生前留下的令人刻骨铭心的话。2003年2月上旬,该院急诊科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似的SARS病人,面对危重传染病人,身为护士长的她身先士卒,总是说“这里危险,让我来”。为了尽量减少其他护士被感染的机会,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她病倒后,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在纸上写着:“不要靠近我,会传染”、“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她用生命诠释了熟悉的誓言:“誓愿普救生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在白兰花开的季节,她穿着护士服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留下了永恒的微笑!,卫生部介绍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被确诊的根据,禽流感,新发传染病不断产生,结核病负担日益加重中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居全球第2位(印度为第1位)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0万例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全国80%的肺结核病人在农村面临着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危险,传染病离我们并不遥远,第一节概述,感染的概念及其表现,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案例:患者女性,21岁,因“带状疱疹”入院治疗,既往7岁时曾患水痘在门诊治疗,无明显症状后停药。问题:从其感染水痘至今患带状疱疹期间属于何种表现?,病原体的致病力,-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数量,侵袭力,毒力,变异,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数量大,引起传染可能性大,潜伏期短,病情重。不同传染病,引起发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不同,伤寒杆菌10万个,志贺氏痢菌10个。,人体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体液因子,吞噬作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SARS病毒,炭疽热病毒,电子显微镜下的杆菌,蛔虫,2019/12/12,21,临床特点,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前驱期(prodromalperiod),症状明显期(periodofapparentmanifestation),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到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从起病到出现明显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一般1-3天。,渡过前驱期后,表现出某些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清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到最高水平。,复发再燃,某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後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病原体再度繁殖,初发症状再现。,病情进入恢复期,体温尚未稳定恢复至正常,又再发热。,2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1、病人最重要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4、共同媒介传播5、生物媒介传播,易感人群,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类型),一、呼吸道传染病,麻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二、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蛔虫病,甲型肝炎,蛲虫病,三、血液传染病,丝虫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四、体表传染病,狂犬病,破伤风,沙眼,血吸虫病,淋病,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源,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起重要作用,2019/12/12,30,战乱,难民潮,原油污染,传染病的预防,丙类11种,法定传染病,乙类26种,甲类2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传染病,甲类2种,鼠疫、霍乱,我国法定传染病,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和脊髓灰质炎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乙类26种,我国法定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09年),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08年),我国法定传染病,预防措施,一、管理传染源,对患者的管理: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甲类(强制管理):鼠疫、霍乱。城镇2h上报乙类(严格管理):SARS、艾滋病等城镇6h上报,农村12h丙类(监测管理):流感等24h上报对接触者的管理:医学观察、留验、隔离、检疫。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登记、加强管理、随访观察。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必要时宰杀。,隔离,二、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定义,隔离: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防止病原体扩散和传播。,41,三、保护易感人群,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体育锻炼、调节饮食、改善居住条件、协调人际关系、保持心情愉快。增强特异性免疫力:主动免疫:接种疫苗、菌苗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免疫球蛋白药物预防:,儿童计划免疫是预防关键,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概念: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护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核心内容: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采取双向防护。,措施:洗手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隔离衣隔离室其他预防措施,锐器处理,必须小心防止针刺伤发生操作后不能回插针头帽用后的针头或锐器正确放入专门容器中操作后自己料理用物不要徒手去处理破碎的玻璃,以免被刺伤,原则与方法:根据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多种防护措施结合使用隔离病室有相应标志传染病病人或可疑传染病病人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解除隔离原则,种类: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压力蒸汽灭菌(物理),紫外线消毒,含氯消毒剂(化学),消毒:通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一系列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体传播,控制传染病的发生、蔓延的重要措施。,消毒,消毒的种类(1)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2)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患病及治疗经过目前病情与一般状况心理-社会状况生活史,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生命体征营养状况皮肤和黏膜各系统检查,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一般检查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查其他检查,课堂小结,1、传染病: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甲类(鼠疫、霍乱)为强制性管理传染病,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感染后免疫性。4.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除体外的人或动物。5.构成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6、传染病预防的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7、隔离: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护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有3种类型。8、消毒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第二节传染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传染病主要症状与体征,(二)发疹,(一)发热,一、发热,36.1-36.8比口腔温度略,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36.637.7比口腔温度稍高0.30.5,36.337.2,正常人体温度,临床表现-热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超高热41以上,高热39.141,体温上升期(effervescence)极期(fastigium)体温下降期(deferves-cence),稽留热(sustainedfever)弛张热(remittentfever)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回归热(relapsingfever)不规则热(saddletypefever),常见热型,常见热型,常见热型,常见热型,常见热型,1.病史:发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退热情况。是否伴有皮疹、黄疸、腹泻、头痛等。2.身体评估: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是否伴有皮肤颜色、有无皮疹等。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常用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后释放内外源性致热源,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护理目标,(1)体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恢复正常。(2)患者或家属了解发热的相关知识,学会实施简单物理降温措施。,护理措施及依据,1、监测病情变化注意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2、采取有效降温措施物理降温:冰帽、冰袋冷敷等。药物降温:柴胡、安痛定等。3、加强基础护理4、补充营养和水分5、口腔、皮肤护理,1、防局部冻伤。2、休克表现及周围循环差者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3、全身皮疹及出血倾向禁用温水、酒精擦。4、药物降温时避免虚脱。5、冬眠疗法时注意血压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目标及评价,1、病人及家属了解发热相关知识2、体温正常,二、皮疹,发疹性传染病: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还伴有发疹。皮疹(外疹)发疹粘膜疹(内疹),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和先后次序等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时间:1痘2猩3天花,4麻5斑6伤寒。水痘的疹子主要集中在躯干,呈向心性分布。麻疹的皮疹先出现于颈部、耳后开始,自上而下迅速遍及全身,同时有口腔黏膜疹(科氏斑,Kop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